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
常见易错成语辨析

A.我们只有彻底解放思想,才能创造出前无古人的奇迹。 B.他在学习上经常问老师,问同学,这种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一座气吞山河的大坝,已经在这里作威作福,造福于民。
指大群平凡普通的人。既然已有平凡普通之意,前面不能用“平凡普通” 。
过分赞美的语言。贬义。
溢美之词 : 不耻下问 : 不知所云 : 见异思迁 :
指向学识地位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不可用于学识地位比自己高的人
指说话人说得不好,而非听者不理解。
意志不坚定,喜爱不专一。不表示选择时犹豫不定。
D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老教授知识渊博,演讲时信口开河,十分精彩。 B.不管是谁说的,我们必须查它个山穷水尽才是。 C.他从容不迫地走上讲台,拿出演讲稿,开始了演讲。 D.整个晚会的文艺节目都办得栩栩如生,显示了导演深厚的艺术功力。
C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杨振宁教授的报告,非常有感召力,能够哗众取宠。 B.集合哨已经响了,他还在七手八脚地收拾行李。 C.假货装了三卡车 ,从假百货到假彩电应有尽有。 D.在地摊上买东西要特别小心,鱼目混珠的东西很多。
C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最近,老王的女儿考上了公务员,儿子考上了大学,下岗的妻子也找到了工作。老王乐得合不拢嘴:这真是大快人心啊! B.只要身体条件许可,我会一如既往地参与公益事业。 C.他在黑砖窑打工的时候,吃的是粗茶淡饭,住的是猪棚狗窝,干的是牛马活。 D.王老师,那轻柔的嗓音,那甜美的微笑,一看便知是个一团和气的人。
闪烁其辞: 破镜重圆: 凤毛麟角: 如坐春风:
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易错成语)

公务员考试成语辨析(易错成语)1.安之若素:安,心安;之,文言代词,代人或事;素,平常。
对困窘的遭遇毫不在意,心情平静得跟往常一样。
现在也指对错误的言论和行为不闻不问,听之任之。
(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往往误解为“像平常一样安然或安心对待”。
错例:声名无论大小,都是靠诚实的劳动、创造实绩获得的。
实至名归,才能安之若素;以名砺志,才会不断进取。
2.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遵循和仿效的做法。
训,准则。
往往误解为“不值得作为教训”。
错例:事故的隐患越来越明显,厂领导还是认为不足为训,以致酿成了“8.19”大火。
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干U,削除,修改。
往往误解为“不能刊登的言论”。
错例:我们这个社会要大力弘扬一种健康、积极的道德风气,对公然挑战基本道德准则的不刊之论要进行旗帜鲜明的批判。
4.不瘟不火:指戏曲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常被误解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或作品一般化,没有特色。
有时错写为“不温不火”。
错例:我校这次喜庆“十六大”晚会的小品除《要钱》夕卜,其他的都不瘟不火,很难令观众满意。
6.惨淡经营:惨淡,费尽心思;经营,谋划并从事某项事情。
形容费尽心思于谋划和从事某项事情。
常常被错误地理解为经营状况不好。
错例:虽然这公司在亚洲地区的肯德基连锁店一直业绩不错,并呈上升趋势。
而它在欧美却一直是惨淡经营。
两个月亏损3亿英镑。
(应该为“走下坡路”)7.差强人意:原来指还算能振奋人的意志。
现在表示大体上能够使人满意。
差,稍微,比较;强,振奋。
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
错例:最近,那位足球明星在球场上情绪低落,心不在焉,传球和防守都差强人意,真是令人失望。
8.处心积虑:千方百计盘算,贬义词。
常误解为“歹单精竭虑”。
错例:为了救活这家濒临倒闭的工厂,新上任的厂领导积极开展市场调查,狠抓产品质量和开发,真可谓处心积虑。
9.曾几何时:时间没有过去多久。
高中语文-成语误用规律探寻——形近混淆,音近易误

高中语文-成语误用规律探寻——形近混淆,音近易误1、自命不凡和自以为是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自以为正确的意思。
自以为是指主观不虚心,语意较轻;自命不凡指自以为了不起,比别人高明,语义较重。
2、耸人听闻和骇人听闻辨析:前者指故意夸大或捏造事实使者震惊后者则指事件本身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害怕。
3、侃侃而谈和夸夸其谈辨析:这两个成语都形容说话多,但两者感情色彩不同。
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
4、不可思议和不堪设想辨析:这两个成语都有不能想象的意思,但两者的适用对象不同。
不可思议适用于奇妙的事物或深奥的、不可理解的事情或道理;不堪设想适用于严重的不良后果。
5、信口雌黄和信口开河辨析:二者都指随口乱说。
但前者语意较重,指妄加评论、诬蔑和捏造事实;后者语意较轻,指说话不假思索或漫无边际。
6、饱经沧桑和饱经风霜辨析:二者都可指阅历深。
但前者侧重于经历许多世事变化;后者侧重于经历长期艰难困苦生活的磨炼。
7、因势利导和顺水推舟辨析:二者都有顺应趋势办事之意。
前者用于褒义,偏重于加以引导,使其走上正路;后者为中性或贬义词,偏重于灵活改变原来的主张8、如虎添翼和为虎添翼辨析:前者指使强的更强,一般用于人或组织,带褒义;后者比喻给恶人做帮凶,助长恶人的势力,带贬义。
9、迫不及待和刻不容缓辨析:二者都形容紧迫、不能等待。
前者用来形容心情十分迫切;而后者则形容事情紧迫,必须立即去做。
10、披肝沥胆和肝胆相照辨析:二者都有坦诚意。
前者用于表示个人对集体、对祖国、对党、对人民忠诚;后者用于表示同志、朋友之间或组织之间的真心相见、坦诚相处。
11、涣然冰释烟消云散化为乌有化为泡影辨析:四个成语都表示消失,但它们适用的对象不同。
涣然冰释嫌隙或误会;烟消云散事情或情绪;化为乌有具体事物或念头;化为泡影希望与打算以及诺言。
易误用成语辨析二十例

易误用成语辨析二十例正确1、暗送秋波例:汉奸李某,抗战开始不久就向日寇暗送秋波,后来干脆卖身投靠,公开做了日寇的走狗。
解析: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结。
2、如数家珍例:年逾花甲的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谈起《论语》来如数家珍,其深厚的中华文化功底,让在场嘉宾不禁暗暗称道。
解析:如数家珍,指像数自己家里的珍宝一样,形容对列举的事物或叙述的的故事十分熟悉。
3、闲庭信步例:博尔特在男子百米预赛中状态奇佳,闲庭信步般地跑出了9秒92的佳绩,在18日的百米飞人大赛上更是创造了9秒69的世界纪录。
解析:闲庭信步,指在很大的院子里散步,形容很清闲的样子。
有时也形容信心十足。
4、左右逢源例:奥巴马把自己定位为“碰巧是生为黑人的候选人”,其政治主张突出的是不同种族的团结与融合,并非争取黑人的权利。
这样一来,他在竞选过程中左右逢源。
解析:左右逢源,比喻做事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也比喻办事圆滑。
5、按图索骥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并不是说要照抄照搬书本上的具体条文,按图索骥,而是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本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紧密结合起来。
解析:按图索骥,按照图像寻找好马,比喻按照线索寻找,也比喻办事机械、死板。
6、穷形尽相例:鲁迅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不仅得力于他写作的高超技艺,更因为他对国民劣根性的体味深刻。
解析: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
7、不绝如缕例:“七七”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向华北大举进攻,祖国危急,不绝如缕。
解析:不绝如缕,指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儿就要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机,或声音细微悠长。
8、曲尽其妙例:苏东坡的《赤壁赋》已曲尽其妙,《后赤壁赋》更精于体物,如“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都是天然句法。
解析:曲尽其妙,指表现的技巧非常高明,曲折而委婉细致地将其中的奥妙之处充分表达出来。
形容表达能力很强。
9、细水长流例:从事学术研究,要细水长流,有“板凳坐得十年冷”的耐力,注重积累,脚踏实地。
常见易错成语误用分析

常见易错成语误用分析常见易错成语误用分析1.倚马可待:原意是站在即将出发的战马前起草文件,很快就可以完稿。
形容文思敏捷,写文章快。
误用示例他呀,做起事来可麻利了,无论做什么都倚马可待。
误用分析该成语不应该用来形容做事。
2.炙手可热:比喻气焰很盛,权势很大。
误用示例《大河之舞》自20世纪90年代首演以来便炙手可热,并且引起了全球的踢踏舞热潮,更被全球艺人一致推崇为当代最具爱尔兰民族风格的经典音乐剧。
误用分析该成语在此处用错了对象。
3.如坐春风: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误用示例辩论会上,听了同学们慷慨激昂的发言,张教授真有一种如坐春风的感觉。
误用分析这里用错了对象。
4.举案齐眉:形容夫妻互敬互爱。
误用示例老张一家三代,十多年来和睦相处,真可谓举案齐眉、相敬如宾。
误用分析“举案齐眉”只能用于夫妻之间。
“相敬如宾”也是如此。
5.东山再起:原指东晋谢安辞官后在东山做隐士,后来又出任要职,后用以比喻失势之后重新恢复地位。
误用示例打假活动是长期的,如果我们稍有疏忽,冒牌货就会东山再起。
误用分析该成语只用于人而不用于物。
6.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
误用示例博物馆里珍藏着大量有艺术价值的石刻作品,上面的各种花鸟虫鱼、人物形象都栩栩如生、美轮美奂。
误用分析这里用来形容石刻作品中的花鸟虫鱼和人物形象,显然是陈述对象的误用。
7.三人成虎:比喻谣言或讹传一再反复,就有使人信以为真的可能。
误用示例你应该和朋友合作研究这个课题,要知道三人成虎、众志成城。
误用分析这里将“三人成虎”错解为“很多人在一起就会像老虎一样力量强大”。
8.河东狮吼:比喻悍妇发怒。
误用示例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河东狮吼,巨龙腾飞,指日可待。
误用分析这里将“河东狮吼”错解为“东方睡狮醒来,发威长吼”,致使意义、适用对象、感情色彩均不当。
9.下里巴人:战国时代楚国的民间歌曲,后来泛指通俗的普及的文学艺术。
高中语文2024届高考复习易误用成语解析(褒义+贬义)

高考语文易误用成语一、褒义成语01殚精竭虑[释义]意为用尽精力,费尽心思,为褒义。
[错误例句]敌人正殚精竭虑地想分化我们,我们千万别中计。
02东山再起[释义]指再度出任要职,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古时,指出山为官,为褒义。
[错误例句]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发展面临重重困难,欲东山再起的冷水鱼产业在灾后重建的路上执着地艰难前行。
03侃侃而谈[释义]指理直气壮、从容不迫地说话。
[错误例句]他这人平素爱出风头,工作华而不实,喜欢侃侃而谈,害怕艰苦的斗争,在严重关头经不起考验是必然的。
04破釜沉舟[释义]指把饭锅打破,把渡船凿沉,比喻不留退路,做事果决。
[错误例句]某某罪犯破釜沉舟……05死得其所[释义]指死得有价值,有意义。
[错误例句]歹徒在向人勒索巨额钱款时,猝死于作案现场。
他一生恶贯满盈,真是死得其所。
06危言危行[释义]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
易错解为“危险的语言和行为”或“害怕发表言论,不敢说话”。
[错误例句]美国政府在台湾问题上的危言危行,只能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07雨后春笋[释义]指春天下大雨后生长出来的竹笋,而且一下子就长出来很多。
比喻新生事物迅速大量地涌现出来。
[错误例句]几乎所有造化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08德被四方[释义]品德高尚,满布天下。
09大德必寿[释义]品德高尚者一定长寿。
多为祝颂语。
10斗南一人[释义]天下绝无仅有的人才;形容品德或才识独一无二。
11蔚然成风[释义]事物盛极一时,成为一种良好的风气。
[错误例句]“反剽窃”,反“反剽窃”,这种“猫捉老鼠”的游戏,无疑根植于论文抄袭蔚然成风的社会现实。
12惨淡经营[释义]惨淡:苦费心力的样子;经营:谋划安排。
指下笔之前竭力劳神构思。
也指苦心谋划、经营。
“惨淡经营”这个成语中的“惨淡”,指费尽心力,是一个褒义词,不能把它理解为“经营不善,很萧条”![错误例句]多数文学期刊目前是惨淡经营……全国目前有800多家文学期刊,但大多数发行惨淡,赔本经营。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

高考易错成语辨析(破折号后的句子为误用用法)1鼎足而立:像鼎的三足分立那样,比喻三方面对立的局势。
2一劳永逸:劳苦一次就可以永远安逸。
3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和遭遇灾难。
4巧夺天工: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
形容技艺精妙。
大多指工艺美术、园林等。
5虚与委蛇:虚,假意。
与,跟。
委蛇,敷衍。
对人虚情假意,敷衍应酬。
6.炙手可热:意思是刚一挨近就热得烫手,比喻气焰盛,权势大,使人不敢接近。
7.任重道远:担子很重,路途遥远。
比喻责任重大,而且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8.灯红酒绿:形容五光十色的繁花景象或极其奢侈的生活。
9.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走出了巷子和胡同。
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轰动一时的情景。
10.想入非非:指想进入一般识力所达不到的境界。
后来借指脱离实际,幻想不可能实现的事。
11.万马齐喑:比喻死气沉沉,令人窒息的沉闷局面。
12.半斤八两:比喻彼此一样,不相上下。
(多贬义)12.莘莘学子:莘莘,众多。
13.不孚众望:不能使人信服。
14.不负众望: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
15.休戚相关:休,喜悦。
戚,忧愁。
形容关系紧密与利害相关。
16.美轮美奂:形容华丽的房屋高大而众多。
17.始作俑者:第一个制作殉葬的土木偶的人。
比喻第一个做某项坏事的人或恶劣风气的开创者。
18.以儆效尤:以处理一个案例来警告那些学着做坏事的人。
儆,警戒,告诫。
尤,过错。
19.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需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
——他写稿子常常是文不加点,笔走龙蛇,简直使人无法卒读。
20.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和不可磨灭的言论。
不刊,不能消除,不可删改。
21.弹冠相庆:弹去帽子上的灰尘,表示庆贺。
形容因即将做官而互相庆贺。
也指坏人准备上台。
——斯韦思林杯终于回到了我们的怀抱。
当普天弹冠相庆时,人们不得不佩服蔡振华在用人上的智慧。
——今年学校又新建住房4栋,\'五一\'前后又有一百二十六名青年教师将乔迁新居,个个都弹冠相庆。
中考词性辨析成语误用

中考词性辨析成语误用中考词性辨析、成语误用初中:汉语词性歧视(一)形近、音近易误,义近易混遇到形近、音近或义近类成语时,要注意从相近成语的相异语素去分析,找出其差别。
(注: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也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1.近形近声:有些成语在使用时容易混淆,因为它们的发音、形状或一些常见的语素相似。
例如,成语“不辜负期望”的意思是你无法说服人们,但成语“不辜负期望”的发音相似,只有一个词不同。
其他包括“事半功倍”、“事半功倍”、“无可争辩”和“无可争辩”、“不赞成”和“不赞成”等。
注意区分它们的含义。
2.义近:有些成语尽管意义相近,但它们的用法仍有细微差别。
如“目不暇接”和“应接不暇”,前者指东西太多,眼睛看不过来;后者指来人或事情太多,接待应付不过来。
两者意义相近,但前者更偏向主动,后者更偏向被动。
(二)言外之意成语的意蕴是约定俗成的,而且大多都有其特定的出处,或出于古代诗文,或出于寓言故事,加之有些成语中的语素还含有生僻的古义,如果我们对成语意思不仔细辨析,不能把握成语字面意义之外的整体含义,只拘泥于其字面含义,就极易造成望文生义的错误。
三)语义重复习语本身有一定的含义。
如果我们不注意习语和句子语义的比较,可能会导致习语意义和句子语义的重复。
考试中需要注意的三种语义重复情况:1.倘若题干中已经出现了带有比喻性的成分,如“像”“如”等,一般就不再用选择带有比喻词成分的比喻性成语。
2.某些成语不能与“令人”、“让人”搭配使用,因为其本身已经含有了“令人??”、“让人??”的意思,如“贻笑大方”、“动人心魄”等。
3.一些习语中的语素已经包含句子某个方面的意思。
(四)逻辑脱节习语的使用应与主题stem中讨论的主题一致。
如果它们偏离了使用中讨论的主题,就会导致语义逻辑的断开。
(五)搭配不当。
(六)对象滥用如果对成语所表达的范围及对象缺乏了解,就极易扩大其使用范围或误作它用。
成语的特定适用对象分为以下三类:1.只能用于描述个人或团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易误用或错用成语的辨析日常生活中,在报纸杂志上,我们常常见到一些误用或错用的成语,误用或错用成语,会影响人们的语言交流,妨碍思想的正常表达。
在多年教学中,笔者总结了一些常误用或错用的成语。
一、骇人听闻,耸人听闻骇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
耸人听闻:故意说夸大或惊奇的话,让人震惊。
例:眼下,报刊发行大战硝烟渐起,有些报纸为了招来读者而故意编造一些骇人听闻的消息,其结果却往往弄巧成拙。
很明显,这里是把‚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错用了,‚耸人听闻‛带贬义,而‚骇人听闻‛是中性词,根据语境,要用‚耸人听闻‛。
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釜底抽薪: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扬汤止沸:比喻办法不彻底,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例句:本市市场管理混乱,要解决管理混乱的问题,只能釜底抽薪,不能扬汤止沸。
例句:学校周边环境存在的各种问题,人大代表呼吁过,政府部门整治过,但人们对整治结果不敢恭维,因为这种整治不过是扬汤止沸。
三、独树一臶,独占鳌头独树一臶:指自成一家,一般指在学术上。
独占鳌头:比喻居首位或第一名。
例句:普京表示,尽管‚统一俄罗斯党‛在新一届国家杜马选举中独树一臶,但他不会因此修改宪法以谋求三次连任或延长总统任原职期。
在该例句中,‚独树一臶‛为‚独占鳌头‛的误用。
四、振振有词,侃侃而谈振振有词:理由似乎很充分,说个不休,含贬义。
侃侃而谈:指说话理直气壮,从容不迫。
多为褒义。
例句:在铁一般的证据面前,他仍然侃侃而谈,为自己开脱罪责。
这个句子中,把感情色彩弄错了,应该用‚振振有词‛,不能用‚侃侃而谈‛。
五、鱼龙混杂,鱼目混珠鱼龙混杂:比喻好人和坏人混在一起。
鱼目混珠: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拿假的东西冒充真的东西。
用这两个成语,一定要注意各自的范围,在报刊上经常见到二者的误用。
例句:我国的电器市场,厂家众多,品种繁杂,鱼龙混杂,给规范市场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这里应该用‚鱼目混珠‛,不能用‚鱼龙混杂‛。
六、震耳欲聋,振聋发聩震耳欲聋:响声大,耳朵都快聋了,形容响声大。
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
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
例: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些的,则是茶馆堂倌振聋发聩的吆喝。
‚震耳欲聋‛只是指响声大,而没有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人的意思。
可见,例句中用错了,应该用‚震耳欲聋‛。
‚振聋发聩‛只能如此用:‚五四‛新文化运动如同一声春雷,振聋发聩,给我们带来了马克思主义。
七、感同身受,亲身经历感同身受:心里感激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
多用于代人向对方致谢。
例:惊悉巴基斯坦发生了强烈地震,造成重大伤亡和财产损失,我深感痛心。
刚刚经历过四川汶川地震灾害的中国人民对此感同身受。
这则电文中的‚感同身受‛属于误用,将‚感同身受‛理解为‚亲身经历过‛。
例:多年远在异乡,父母全靠邻里照顾,小到柴米油盐,大到感冒生病,对邻里的恩德,作为儿子,我感同身受。
这是‚心里感激得就像自己亲身受到恩惠一样‛的用法。
八、死灰复燃,东山再起死灰复燃:冷灰重新烧了起来。
原比喻失势的人重新得势。
现常比喻已经消失了的恶势力又重新活动起来。
东山再起:指再度出任要职。
也比喻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
两个成语都有‚失势之后又重新得势的意思‛,但在大多数时候‚死灰复燃‛做贬义用,‚东山再起‛做中性用。
例:一度在甲A联赛中失败的八一队,死灰复燃,一路杀过来,过关斩将。
例句中的‚死灰复燃‛用得不恰当,应是‚东山再起‛。
九、一团和气,平易近人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
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
平易近人:对人和蔼可亲,没有架子,使人容易接近。
也指文字浅显,容易了解。
例:王局长是老革命出身,在单位待人随和,一团和气。
例:凡昌黎与东野联句,必字字争胜,与他人联句,则平易近人。
‚一团和气‛是误用了,和语境不符,语境没有‚不讲原则‛的意思。
十、胸无城府,胸无点墨胸无城府:城府,城市和官署,比喻难于揣测的深远用心。
形容待人接物坦率真诚,心口如一。
胸无点墨:肚子里没有一点墨水,指人没有文化。
例:这人待人诚恳,胸无城府。
你跟他合作,再好也没有了。
例:在这种制度下,一些有真才实学的士人往往名落孙山,而胸无点墨的鄙夫却夤缘得中。
现实中人们往往把‚胸无城府‛的感情色彩用错了,理解为心胸狭窄,例句中的‚胸无城府‛用法就是正确的。
例:罗贯中在《群英会蒋干中计》中,通过生动细致的动作、神态描写,为我们塑造了一个胸无城府却又自作聪明的蒋干这一人物形象。
例句中的‚胸无城府‛用错了,应该用‚胸无点墨‛。
成语的词义具有历史性、整体性和稳定性等特点,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距离,仅仅从字面意思出发,很容易犯‚以今律古‛和‚望文生义‛的错误,这正是理解和使用成语的大忌,因此,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强学习,加强积累,只有长期学习和积累,才可以正确理解和使用成语。
易错成语60例1.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
2.安土重迁:在家乡住惯了,不愿轻易迁移。
形容留恋故土。
重迁,把搬迁看得很重。
3.安之若素:(遇到不顺利情况或反常现象)像平常一样对待,毫不在意。
素,平常。
4.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
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
5.班荆道故:用黄荆铺地,坐在上面谈过去的事情。
形容朋友途中相遇,共话旧情。
班,铺开;荆,黄荆,一种灌木;道,谈说;故,过去的事情。
6.坂上走丸:像在斜坡上滚弹丸。
比喻形势发展迅速或工作进行顺利。
坂,斜坡;丸,弹丸。
7.暴虎冯河:暴虎,徒手搏虎;冯河,徒步过河。
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
8.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旧的衣服去开辟山林。
形容创业的艰苦。
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
9.髀肉复生:髀:大腿。
因为长久不骑马,大腿上的肉又长起来了。
形容长久过着安逸舒适的生活,无所作为。
10.不逞之徒:犯法的或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
不逞,不如意,欲望没能满足。
11.不孚众望:不能使群众信服。
孚,使人信服。
贬义。
与‚不负众望‛‚深孚众望‛为反义词。
12.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
稂、莠都是同谷子很相似的野草。
比喻不成材或没有出息。
13.不刊之论:形容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
刊,削除,修改。
14.不瘟不火:指戏益不沉闷乏味,也不急促。
瘟,戏曲沉闷乏味;火,比喻紧急、急促。
15.不容臵喙:不容别人插嘴。
喙,嘴。
16.不虞之誉:没有预料到的赞扬。
虞,预料;誉,称赞。
17.不足为训:不值得作为效法的准则或榜样。
足,够得上;训,法则,典范。
18.沧海遗珠:大海里的珍珠被采珠者所遗漏。
比喻埋没人才或被埋没的人才。
19.操刀必割:手里拿着刀,一定要割物。
比喻办事必须及时。
20.尝鼎一脔:品尝鼎锅中的一块肉就可以推知整锅食物的滋味。
比喻根据部分可以推知全体。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脔:切成块的肉。
21.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
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
22.曾几何时:才过了多少时间。
指没过多久。
几何,若干、多少;时,时间。
23.差强人意:原指很能够振奋人的意志。
现在表示大体上还能够使人满意。
差,稍微,大致;强,振奋。
24.椿萱并茂: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
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
比喻父母健在。
25.大方之家: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
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
26.豆蔻年华: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
27.得意忘言:原来是说,语言是达意的,已得其意,就不再需要语言了。
后来用以表示互相默契,心照不宣。
28.得鱼忘筌:捕到了鱼,忘掉了筌。
比喻成功以后就忘了赖以成功的事物、条件。
筌,捕鱼用的竹器。
29.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
易误用为‚进入‛。
30.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
形容恳切地教导。
31.罚不当罪:处罚与罪行不相称,多指处罚过重。
罚,处罚;当,相当、相称。
32.感同身受:原指感激的心情如同亲身受到对方的恩惠一样(多用来代替别人表示谢意),现多指虽未亲身经历,但感受就同亲身经历过一样。
33.怙恶不悛:坚持作恶,不肯悔改。
怙,依靠,依仗;悛,悔改。
34.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全消除。
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冰一样消融。
35.毫厘不爽:形容一点差错也没有。
毫、厘,都是微小的计量单位。
爽,差错。
36.毁家纾难:指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
纾,缓解,消除。
37.祸起萧墙:萧墙,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小墙,借指内部。
比喻祸害起于内部。
38.计日程功:工作进度或成效可以按日计算。
形容进展快,成功指日可待。
程,估量,考核。
39.间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
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
40.胶柱鼓瑟:用胶把柱粘住以后奏琴,柱不能移动,就无法调弦。
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
柱,瑟上调弦的短木。
41.开门揖盗:开门请强盗进来。
比喻引进坏人,招致祸患。
揖,拱手作礼。
42.敬谢不敏:以自己能力不够为理由恭敬地推辞。
谢,推辞;不敏,不聪明,没有才干。
43.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
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
现在多用来比喻消息和传说没有根据。
44.李代桃僵:李树代替桃树枯死,原比喻兄弟互爱互助。
后比喻以此代彼或代人受过。
僵,枯死。
45.令行禁止:下令行动就立即行动,下令停止就立即停止。
形容法令严正,执行认真。
46.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盛大。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也形容装饰、布臵等美好漂亮。
47.明日黄花:黄花,菊花。
指重阳节以后的菊花,即将枯萎,没有什么观赏价值了。
后比喻已经过时或失去现实意义的事物。
48.沐猴而冠:猴子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
比喻品质卑劣,只虚有其表。
沐猴,猕猴。
49.七月流火:‚流火‛指大火星西沉。
是天气转凉之意,不是说天气炎热。
50.曲突徙薪:益,使弯曲;突,烟囱;徙,迁移;薪,柴。
指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火,以避免发生火灾。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
51.如坐春风:好像臵身于春风之中。
比喻同品德高尚且有学识的人相处并受到熏陶。
52.三人成虎:三个人谎报集市里有老虎,听者就信以为真。
比喻谣言多人重复,就能使人信以为真。
53.身无长物:身上没有多余的东西。
形容极端贫困。
长物,多余的东西。
54.首当其冲:比喻首先受到攻击或遭遇灾难。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
55.首鼠两端:首鼠,鼠性多疑,出洞时一进一退,不能自决;两端,拿不定主意。
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又动摇不定。
易误解为行为前后不一致。
56.文不加点: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57.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