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植酸的医药应用
腐植酸

腐植酸一、农业应用方面潜力巨大腐植酸类物质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是我国开展腐植酸综合利用工作的初始,目的是缓解当时化肥总量不足的困难。
70年代末。
80年代初广泛开展了发展腐植酸类肥料的群众运动,以腐接为主的腐植酸类肥料产量达到每年数十万吨到数百万吨,涌现了一大批推广应用腐植酸类肥料效果显著的典型事例,但由于腐铵、腐磷本身养分的局限性和当时生产和应用尚缺乏应有的科学技术指导,以致腐植酸类肥料的推广应用工作未能持续。
健康发展。
腐植酸类肥料具有改良土壤、增进肥效、调节作物生长、提高作物抗逆性和改善作物品质等作用,这些作用推动了腐植酸复混肥料、腐植酸专用肥料、腐植酸微量元素肥料、旱地育秧床土、腐植酸液体肥料和腐植酸作物调整剂等产品的开发,为我国发展有机─无机结合肥料品种提供了切实可行的途径。
在农用腐植酸产品中,发展较快、品种较多的是腐植酸类植物调整剂,新疆的旱地龙、河南的抗旱剂1号、广东的叶面宝、广西的喷施宝、萍乡引进美国杜邦公司特种活性物质“OA”而研制成功的“百施利”、北京的“万得福”、还有代号为NFC、CFE等的叶面肥都属于此类产品。
我国在黄腐酸抗旱剂和叶面喷施剂的研究和应用方面也已居国际先进行列,在黄腐酸抗旱机理研究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中科院化学所利用内蒙武川富含黄腐酸的风化煤研究成功抗硬水的腐植酸产品;华东理工大学研究表明,新疆大南湖风化煤总腐植酸含量为52.38%,其中黄腐酸含量达33.55%,游离黄腐酸2.90%;中科院山西煤化所成功地利用降解风化煤的办法提取黄腐酸,提取率可达20%-50%(随煤质不同而异),并证明降解产物基本组成和性能同直接提取的黄腐酸相近,该所还研究成功腐植酸─尿素络合物生产新工艺,产品含氮25%左右,含腐植酸40%左右,有良好的水溶性,在抑制尿素分解、提高氮利用率方面比其他方法效果更显著,初步试验,氮利用率至少提高50%,为生产高浓度缓效氮肥,发展高浓度腐植酸复混肥和叶面肥创造了条件。
药用腐植酸

药用腐植酸腐植酸是指在自然界中所存在的一类具有褐色或黑色颜色的有机物质,通常是由部分分解的植物和动物残体、微生物和土壤中的有机物质等所组成的。
它们具有高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其化学结构十分复杂,包含了许多不同的有机官能团。
腐植酸是土壤有机质的主要成分之一,具有很强的保水、保肥和保护作用,是土壤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除此之外,腐植酸还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在中药中,腐植酸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疾病,如肝病、肾病、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药物的需求不断增加,腐植酸作为一种天然药物,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研究。
腐植酸的化学结构非常复杂,其主要成分包括苯酚、醛、酮、羧酸、醇等。
这些成分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够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并对人体产生多种作用。
其中,腐植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保护人体健康。
此外,腐植酸还具有很强的抗炎作用,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
腐植酸的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抗氧化作用:腐植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自由基,减少细胞损伤,保护人体健康。
2. 抗炎作用:腐植酸能够减轻炎症反应,促进伤口愈合,对于治疗各种炎症性疾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3. 调节免疫功能:腐植酸能够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抵抗力,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4. 降血脂作用:腐植酸能够降低血脂水平,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5. 降血糖作用:腐植酸能够降低血糖水平,对于治疗糖尿病具有很好的效果。
6. 抗肿瘤作用:腐植酸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和扩散,对于预防和治疗肿瘤具有很好的效果。
腐植酸的药用形式多种多样,可以作为口服药物、注射剂、外用药物等形式使用。
其中,口服药物是最为常见的使用形式,可以作为保健品、药物等形式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腐植酸还可以作为化妆品原料,具有很好的保湿、抗氧化、抗炎等作用,对于皮肤保养具有很好的效果。
总的来说,腐植酸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是一种天然、安全、有效的药物。
腐植酸在农药中可起到增效降毒作用

11/719科技与产品 当前,我国农药生产中那些高毒、低效、长残留的产品还占有相当大的比例。
解决的办法基本上有三个:一是开发生产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新型农药;二是淘汰那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农药;三是对那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农药变成为高效、低毒、低残留、对环境友好的环保农药。
显而易见,第三种办法更加切实可行。
因此,发展腐植酸农药,是把原有的那些不符合环保要求的农药改造成绿色环保农药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开发潜力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据介绍,腐植酸(HA)是动植物残体经过微生物一系列分解、合成而形成的一种高分子有机物,并广泛存在于风化煤、褐煤和泥炭中,资源丰富。
腐植酸是一个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多种官能团构成的有机载体,也是一个具有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代谢功能的中间物质,因此它具有很大的可溶性,可与多种物质相结合。
腐植酸与农药主要是通过离子键、氢键、质子转移、电子转移、络合等相互作用的方式相结合,并生成一种新型的农药高分子复合体,这就是腐植酸环保农药。
研究和实践表明,腐植酸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复配,可以起到增强药效和降低毒性的作用。
具体表现: 增溶作用:腐植酸能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其金属盐的表面张力低于水的表面张力,对农药可产生明显的分散和乳化效果,能提高可溶性农药的溶解能力; 增效作用:腐植酸可强植物对农药的吸收,能提高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物活性,可明显改善农药的效果; 缓释作用:腐植酸对农药的分解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腐植酸的用量越大其速度越慢; 降毒作用:腐植酸可钝化生物中那些对农药毒性敏感酶的活性,激发对农药有拮抗作用酶的活性,缓解和降低农药中的毒性。
但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腐植酸与农药复配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在开发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问题,以更有效地发挥腐植酸环保农药的作用。
土壤pH 的影响问题。
由于腐植酸不溶于水,在进行复配时往往采用腐植酸钠、腐植酸钾等,不但使药剂偏碱,而且可能影响药剂的稳定性,亦会对土壤pH 产生一定的影响。
腐植酸的使用方法

腐植酸的使用方法腐植酸是一种天然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植物和水体中。
由于其独特的化学结构和多样化的功能,腐植酸被广泛应用于许多领域。
以下是关于腐植酸的使用方法的一些详细解释。
1. 土壤改良剂:腐植酸具有良好的土壤改良效果。
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腐植酸可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增加土壤保水性和通气性。
腐植酸还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植物的养分吸收效率,促进植物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可以使用腐植酸作为有机肥料的一部分,为作物提供养分。
2. 植物生长调节剂:腐植酸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通过处理种子或者喷施植物叶面,可以促进种子发芽和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
同时,腐植酸还可以调节植物的物质代谢,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强植物营养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能力。
3. 水质处理剂:腐植酸具有良好的解胶性和胶凝性。
在水处理过程中,可以使用腐植酸作为絮凝剂和沉淀剂,去除水中的悬浮物和胶体物质,降低水中的浊度。
腐植酸还可以与金属离子结合,形成稳定的络合物,从而使得重金属离子在水中的溶解度降低,达到净化水质的效果。
4. 食品工业:腐植酸可以作为食品工业中的食品添加剂。
作为酸味调味剂的一部分,腐植酸可以增强食品的酸味,提高食品口感。
同时,腐植酸还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性能,能够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和保存时间。
腐植酸还可以用作面包、奶制品和肉制品等食品的抗菌剂,防止食品腐败和变质。
5. 医药领域:腐植酸具有一定的抗炎和抗氧化作用,可以用于制备抗炎药物和抗氧化剂。
此外,腐植酸还可以与一些药物结合,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和稳定性。
例如,腐植酸与金属离子络合后可以形成螯合物,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缓释性。
总而言之,腐植酸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潜力。
除上述用途外,腐植酸还可用于化肥和农药的制备、废水处理和环境修复等领域。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腐植酸的应用需要注意剂量和处理方法的选择,避免过度使用导致不良影响。
此外,相关的安全性和环境影响评估也需要进行,以确保其安全可靠的使用。
药用腐植酸

药用腐植酸植物是自然界中最为丰富多彩的生命体,它们不仅可以提供我们食物和空气,还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药用植物。
其中,腐植酸是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医药领域的天然有机化合物。
本文将介绍腐植酸的概念、分类、生物活性及其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
一、腐植酸的概念和分类1.1 腐植酸的概念腐植酸是一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组织中。
它是由植物和动物遗物经过微生物分解、氧化和聚合等多种作用而形成的一类复杂的高分子有机物。
腐植酸的化学结构复杂,包含若干个羧基、酚羟基和醛基等官能团,具有酸性和亲水性,是一种非常活性的有机物质。
1.2 腐植酸的分类腐植酸按照来源和化学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常见的腐植酸分类如下:(1)根据来源:腐植酸可以分为土壤腐植酸、水体腐植酸、植物腐植酸和动物腐植酸等。
(2)根据化学性质:腐植酸可以分为腐植酸、腐殖酸和黄腐酸等。
二、腐植酸的生物活性腐植酸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包括抗氧化、抗炎、抗微生物、抗肿瘤、调节免疫等作用。
这些生物活性主要与腐植酸的化学结构有关。
腐植酸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作用,可以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免受氧化损伤。
此外,腐植酸还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炎症症状。
腐植酸还能够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具有一定的抗微生物作用。
此外,腐植酸还被发现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具有一定的抗肿瘤作用。
最近的研究还发现,腐植酸可以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
三、腐植酸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腐植酸作为一种天然的有机化合物,在医药领域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腐植酸在医药领域中的应用:3.1 抗氧化和抗炎腐植酸中的多酚类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炎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肝炎等。
3.2 抗微生物腐植酸可以抑制多种细菌和真菌的生长,因此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感染性疾病,如口腔炎、皮肤感染等。
3.3 抗肿瘤腐植酸被发现对某些肿瘤细胞有杀伤作用,因此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肿瘤,如肺癌、乳腺癌等。
腐植酸的使用方法

腐植酸的使用方法
腐植酸是一种天然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中。
它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菌、抗炎和保湿等功效,因此在农业、医药、化妆品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腐植酸的使用方法,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首先,腐植酸在农业领域的应用。
在农业生产中,腐植酸可以作为土壤改良剂使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腐植酸还可以与肥料一起使用,可以增加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作物产量。
此外,腐植酸还可以作为叶面肥使用,可以促进作物生长,增强作物的抗逆性。
其次,腐植酸在医药领域的应用。
腐植酸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和抗菌作用,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一些疾病。
比如,腐植酸可以用于制备抗氧化剂,可以延缓衰老、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等。
此外,腐植酸还可以用于制备抗菌剂,可以用于治疗皮肤炎症、消炎止痛等。
另外,腐植酸还可以用于制备保健品,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强体质。
再次,腐植酸在化妆品领域的应用。
腐植酸具有很强的保湿和抗氧化作用,可以用于护肤品、洗发水等化妆品的配方中。
腐植酸可以增加产品的保湿性能,改善肌肤干燥、粗糙等问题。
同时,腐植酸还可以延缓化妆品的氧化变质,保持产品的稳定性。
总的来说,腐植酸作为一种天然有机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农业、医药、化妆品等领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在使用腐植酸时,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选择合适的使用方法和剂量,以发挥其最大的功效。
希望本文所介绍的内容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腐植酸分子结构

腐植酸分子结构介绍腐植酸是一种天然有机物质,广泛存在于土壤、水体和植物残渣中。
它是一类高分子化合物,由含有碳、氢、氧和少量氮、磷等元素的有机分子组成。
腐植酸对环境和生态系统具有重要影响,对土壤肥力、水质、气候变化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腐植酸的分子结构及其在环境中的功能与应用。
分子结构腐植酸是由多种有机分子通过复杂的化学反应组成的。
它的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三部分:亲极基团、脂肪酸基团和芳香环。
亲极基团是腐植酸分子中具有高极性的部分,包括羧酸、醇、酚等官能团。
脂肪酸基团主要由脂肪酸链组成,通常含有12-30个碳原子。
芳香环是腐植酸分子中的典型结构,通常由苯环和烷基苯环组成。
腐植酸的分子结构复杂多样,不同来源和环境条件下的腐植酸分子结构也存在差异。
腐植酸的功能腐植酸在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以下是腐植酸在土壤、水体和生态系统中的主要作用:1. 保持土壤肥力腐植酸能够吸附和保持土壤中的养分,降低养分流失的风险。
它可以与钙、镁等离子形成稳定的络合物,提高土壤的离子交换能力,增加土壤肥力。
此外,腐植酸还能增加土壤的保水性和通透性,改善土壤结构,有利于植物生长。
2. 影响水质和水环境腐植酸在水体中具有较强的赋存能力,能够吸附和螯合溶解性无机和有机物质。
它可以减少水体中的重金属和有害物质的毒性,改善水质。
腐植酸对水体的稳定性也起到重要作用,能够减缓水体酸化和富营养化的过程,维持水体生态系统的平衡。
3. 影响气候变化腐植酸对碳循环和气候变化具有重要影响。
腐植酸是土壤中最大的碳库之一,通过吸附和稳定有机碳,减少了二氧化碳的释放到大气中。
腐植酸还能对抗温室气体的生成,减少甲烷和氧化亚氮的产生。
因此,腐植酸在缓解气候变化和维持碳平衡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腐植酸的应用腐植酸在农业、环境保护和工业中有广泛应用。
以下是腐植酸的一些应用示例:1. 土壤改良剂腐植酸可以用作土壤改良剂,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
它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持水性和通透性。
腐植酸的作用及特点

腐植酸(HA)的作用及特点l、腐植酸是一个具有良好生物活性.多种官能团构成的有机载体,也是一个具有植物呼吸和光合作用代谢功能的中间物质,因此它具有很大的可容性,可与多种物质相结合。
腐植酸与农药主要是通过离子键、氢键、质子转移、电子转移、络合等相互作用的方式相结合,并生成一种新型的农药高分子复合体,这就是腐植酸环保农药。
研究和实践表明,腐植酸与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复配,可以起到增强药效和降低毒性的作用。
具体表现为—-增溶作用:腐植酸能起到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其金属盐的表面张力低于水的表面张力, 对农药可产生明显的分散和乳化效果,能提高可溶性农药的溶解能力;增效作用:腐植酸可增强植物对农药的吸收,能提高农药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生物活性,可明显改善农药的效果;缓释作用:腐植酸对农药的分解速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且腐植酸的用量越大其速度越慢;降毒作用:腐植酸可钝化生物中那些对农药毒性敏感酶的活性,激发对农药有拮抗作用酶的活性,缓解和降低农药中的毒性.l 有机无机复合肥作为一种新型肥料,正成为21世纪生态农业用肥的发展方向。
这里主要论述该肥中腐植酸类物质在农业上的应用.A.使用腐植酸,可改变土壤中含盐过高、碱性过强、土粒高度分散、土壤结构性差的理化性状,促进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使其成良好状态,从而为植物根系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条件。
(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试验结果)B.施用腐植酸可疏松耕层土壤,破坏盐份的积累,降低表土含盐量,起到隔盐作用,提高出苗率,减少弱苗、死苗,使植物健康成长。
(河北省张北土肥站资料)C.腐植酸具有较高的阳离子变换量,比一般土壤高10倍以上.施入土壤后,使土壤对阴离子吸附能力显著提高,使表层盐含量减少. (新疆生物、土壤、沙漠研究所资料)D.盐碱土地特别是碱土PH值过高(9。
0以上),直接危害作物生长,甚至引起死亡,另外PH值过高还影响到土壤中的磷、铁、锰、硼、锌等营养元素的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腐植酸的医药应用第一节国内外腐植酸医药研究、应用的发展概况腐植酸的医药应用,在国内外都是从民间实践开始的。
在我国,还可以追朔到北宋时期(1127年)就已经开始,元、明两代记载较多⑴,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就记载有城东腐木、古衬板、乌金石等,其中的腐木显然含有初期的腐植酸,古衬板也还是腐木;乌金石则应属风化煤。
从这些药材的治疗作用来看,如主要用于治疗鼻出血、妇女气血痛及诸疮毒、金疮出血、小儿颠痫、产儿枕剌痛等,其药效也类似当前的腐植酸。
而用现代医学技术研究腐植酸的医药应用,则是近几十年的事。
除了前已述及的在腐植酸肥料应用基础上的群众性试用外,在北方应用腐植酸治病还要较早一些。
这里也有一个故事:在50年代末期,包头291医院和包头医专在民间验方调查时,发现有食道癌患者,在痛苦难熬的情况下,服用卤水自杀后(未死)使癌肿消失的信息。
他们遂对此进行深入探讨:分析卤水的成份,并认为其中的无机盐组分(氯化镁、硫酸镁、硫酸钠等)不会是有效成分。
剩下的只能是一种在碱水中溶解,迂酸则沉淀的有机物,当时他们称之为卤水有机物。
他们从1964年开始,对卤水有机物进行药理、药化研究,开展动物试验,并在1970年开始制成注射液用于临床,故对此药命名为“6470注射液”;用它治疗红斑狼疮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后经山西煤化所鉴定,这种卤水有机物就是腐植酸。
从1974年7月煤炭部在大同召开北方腐肥会议和同年11 月国务院在广东湛江召开全国腐肥会议开始,几乎所有的全国性腐肥会议上,都有腐植酸医药研究应用的代表参加并报告研究成果。
经过这些会议的介绍和推广,腐植酸医药应用,引起了更多的医药卫生单位和科研院校的关注。
1976年初,广东湛江地区腐植酸办公室组织地区内的湛江医学院、湛江地区医院以及信谊、廉江等县医院,成立腐植酸盐治病科研协作组,对腐植酸的药理、药化、临床等进行了系统的观察实验,到1977年6 月,共提出了有关临床疗效、药理试验、毒理试验、制药工艺等36篇报告。
这是我国第一个由地区一级卫生医疗机构组织的腐植酸医药应用研究活动。
与湛江开展腐植酸应用研究的同时,全国各地的医卫机构也相继开展了这一工作。
1977年4月,山西省科委、卫生厅、化工厅联合在大同召开了腐植酸医药应用座谈会,组建了腐植酸医药应用科研协作组,布置了腐植酸钠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试验任务。
这是我国第一个省级医疗卫生机构组织的腐植酸医药应用研究活动。
1979年10月,全国腐植酸化学学术讨论会在郑州举行,腐植酸医药应用列入讨论议题,有中国科学院化学所、生物物理研究所、肿瘤研究所和河南省医学科学研究所等单位,提出了有关腐植酸抗肿瘤的临床、药理等方面的研究报告五篇;1981年11月,全国第二次腐植酸化学学术讨论会上,腐植酸医药应用研究报告11篇。
1982年10 月,由卫生部诿托北京医科大学在北京召开了1982年度腐植酸医药应用科研协作规划会议,会上宣读并发表了五十多篇论文,涉及到药理、药化、临床等多种学科。
从此,腐植酸医药应用研究工作,开始在国家医药卫生部门的关注下,逐步发展。
从1979年开始,用于治疗宫颈糜烂的腐植酸钠先后在山西、山东通过鉴定;1985年,用于治疗消化性溃疡的黄腐酸口服液在河南省经过卫生厅批准生产;同时,腐植酸口服胶囊、腐植酸注射剂在山西通过鉴定,并经山西省卫生厅批准生产。
此后,腐植酸应用研究工作在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继续扎实深入地开展,认识不断加深,并继续有新的发现。
在国外,初期主要是用含有腐植酸的泥炭作浴疗。
这种泥炭浴在中欧和东欧一些国家是一种传统的治疗方法,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并在许多国家已经作为一种治疗手段;仅东德就有八十多个浴疗点用于治疗风湿性或类风湿性关节炎。
另外,对一些风湿性疾病如关节炎、脊椎炎等;妇女病如月经紊乱,外阴炎等;皮肤病如湿疹、皮炎等;确有一定消炎、杀菌、消肿和收敛作用。
从20世纪50年代以后,开始应用现代医学方法进行研究,发现泥炭浴中的生理活性成分主要是腐植酸类物质。
为了提高疗效,有人开始从泥炭中提取腐植酸,他们或直接使用腐植酸,或者再同其它药物配伍,配成各种制剂。
其中一种抗风湿浴剂叫做“SALHUMINI浴”,就是腐植酸加水杨酸的制剂。
如西德用腐植酸的复合制剂,治疗风湿病、腰痛、神经痛、外伤、扭伤、静脉炎、软骨症及一些肌肉韧带、关节和脊椎损伤等疾病,效果良好。
与此同时,一些国家还将腐植酸制成凝胶制剂,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等,也有良好的作用。
如日本和东德用腐植酸铋和“Gastrohuma”(一种由腐植酸钙和三硅酸镁、次硝酸铋、海藻酸和苯唑卡因组成的制剂)治疗胃肠道疾病,已有商品出售。
近年来还有一种含有腐植酸的复方制剂,叫做“Gynasan”的,据称治疗妇女更年期综合症疗效甚好;同时对老年性外阴瘙痒症很有效。
1970年代以来,腐植酸在医药上的研究和应用的报导较多。
1972年开始,每四年一度的国际泥炭会议已将腐植酸医药应用,列入讨论专题。
在第四次国际泥炭会议上,波兰学者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情况,展示了腐植酸用作医药的发展前景,并提出了以下三点看法:第一、腐植酸可与抗菌素相比较,并且没有副作用;第二、腐植酸有可能控制许多重大疾病;第三、腐植酸作为动物饲料添加剂,可以改善动物的健康状况。
1973年,匈牙利报导了用腐植酸治疗小鼠淋巴瘤和肉瘤的文章,认为腐植酸对核酸代谢有影响,可使其腹水量度减少,肿瘤细胞数减少,肿瘤细胞内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量也减少;并且,RNA 和DNA的碱基比列发生改变。
1976年,在第五次国际泥炭会议上,波兰的一位临床医师报告了腐植酸对人体肿瘤抑制和治疗的情况,介绍说大部分肿瘤患者在接受腐植酸制剂后,病情有显著好转,疼痛减轻,肿瘤缩小或消失,症状明显改善。
1981年,国际泥炭学会在东德组织了国际泥炭腐植酸医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中、苏、德、波、捷、芬兰等八个国家,宣读论文32篇(其中我国5篇)。
其间白俄罗斯科学院泥炭研究所也报导了腐植酸制剂对某些肿瘤的抑制作用:当将腐植酸制剂用于患有Ehrlich癌瘤、肉瘤37、肉瘤45和肉瘤180的动物时,都具有较高的抑制活性。
此外,苏联还报导了自泥炭制得的两种眼药水(FIBS 与Torfot)和腐植酸凝胶 (Humisol)。
据称眼药水对结膜炎和疱疹角膜炎有很好的疗效;腐植酸凝胶主要用于治疗畸形性关节炎、风湿性多发性关节炎等多种慢性关节疾病⑶。
这些报导与国内的腐植酸医药研究结果基本一致。
上述国内外腐植酸类物质的医药应用结果,表明腐植酸作为医药,用于人体某些疾病,是很有发展前途的。
第二节药理作用⒈抗炎作用腐植酸抗炎作用研究的报告较多,普遍认为效果肯定。
湛江医学院王宗锐在75年初步试验证实了腐植酸的抗炎作用⑷后,进一步从抗炎角度研究腐植酸的药理活性,以探讨其作为外用非甾体抗炎药的可能性。
试验了腐植酸对大鼠蛋清性“关节炎”的影响,对大鼠甲醛性“关节炎”的影响,对大鼠皮肤毛细管渗透的影响,对大鼠白细胞游走的影响,对大鼠炎性肉牙肿的影响,对大鼠肾上腺维生素c含量的影响,对切除肾上腺大鼠蛋清性“关节炎”的影响,离体豚鼠回肠试验,对人工发热家兔体温影响,小鼠镇痛作用试验,镇痛半数有效量测定。
实验结果表明:腐植酸对大鼠实验性急性炎症的模型(蛋清性关节炎)、亚急性炎症的模型(甲醛“关节炎”)和慢性炎症的模型(棉球肉芽肿)都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还证明了腐植酸能抑制毛细血管渗出,抑制白细胞游走,并对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从而表明腐植酸对炎症1、2、3 期都有抑制作用;实验还证明腐植酸同时具有抗炎、退热和镇痛作用,具备了非甾体抗炎药的共同药理特性,可以认为腐植酸是大分子量的非甾体抗炎药⑸。
孟昭光等用北京风化煤中腐植酸进行的抗炎试验得出了与王宗锐相同的结果,证明腐植酸的抗炎作用主要是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炎症水肿,抑制肉芽组织增生等各个环节。
他们用腐植酸对去肾上腺大鼠进行甲醛性肿胀试验,结果腐植酸只表现出轻度抑制作用,从而表明腐植酸的抗炎作用要依赖肾上腺完整存在。
他们还对北京和大同两地的腐植酸进行了抗炎效果对比,结果未见明显差异⑹。
刘志仁等,用大同和晋城两地的黄腐酸钠,对小鼠急性炎症和大鼠慢性炎症模型进行抗炎试验,证明两者都有抗炎作用,且与给药剂量相关:在小鼠的急性炎症中,每只每次给药5毫克时,基本没有抗炎作用,给药10毫克时,抗炎作用也不明显,给药30毫克时,才出现明显的抗炎作用。
同时还观察到,黄腐酸的抗炎作用,在急性炎症比慢性炎症显著,并认为黄腐酸钠用于慢性炎症时具有抑制组织增生的作用⑺。
姚发业等用新疆黄腐酸钠作抗炎试验发现,黄腐酸钠可使家兔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
由于嗜中性白细胞的主要功能为吞噬生物异物,所以在急性炎症时白细胞明显增多。
既然黄腐酸钠可使嗜中性白细胞增多,这表明黄腐酸具有抗炎作用。
另外,已知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加速B-淋巴细胞的破坏,使血液中B-淋巴细胞显著减少,而动物摘除肾上腺后可见淋巴细胞明显增多。
因此有人认为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血液中的淋巴细胞有调节作用。
从体外试验表明腐植酸没有抑菌作用,而体内试验表明黄腐酸钠有显著的抗炎作用,除与嗜中性白细胞增多有关外,似与活化肾上腺皮质功能有关。
他们的试验还表明,1—1.5%的黄腐酸钠与0.2%氢化可的松具有同样的抗炎作用⑻。
孙潮等关于腐植酸钠对家兔肾上腺影响的研究表明,腹腔注射腐钠,可使家免肾上腺重量增加,明显大于对照组,通过腐钠对家兔肾上腺重量的影响及组织学的改变,证明了腐植酸具有促肾上腺激素样作用⑼。
为了考察不同产地腐植酸的抗炎作用,林志彬等对八种不同来源的腐植酸进行了研究,认为不同来源的腐植酸,抗炎作用不尽相同,而以北京腐植酸抗炎作用最强⑽。
对于腐植酸三种不同组分的抗炎作用,孟昭光⑾、孙曼琴⑿⒀⒁、郭澄洪⒂等的研究,都表明同一来源腐植酸的不同组份,其抗炎效果没有明显差异。
吴宗夏等关于《腐植酸对透明质酸酶活性的影响》研究,对腐植酸的抗炎机理作了进一步探讨。
他们认为:粘多糖是构成结缔组织基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防止感染和炎症扩散的屏障。
因此,结缔组织中粘多糖的合成和代谢与炎症过程密切相关。
非甾体抗炎药对粘多糖的合成代谢有明显影响,这种影响与其抗炎作用有一定关系。
为此试验和观察了腐植酸溶液对透明质酸酶活性的影响,表明从0.001%到0.01 %浓度的腐植酸,对透明质酸酶活性的抑制率从3.93%增加到71.3%;对大鼠皮内透明质酸酶活性测定,也明显抑制。
这两项试验都证明腐植酸对透明质酸酶,在很低浓度时就有抑制作用, 从而提示了腐植酸抑制透明质酸酶的作用,在其抗炎机制中具有一定意义⒃。
⒉加速创伤溃疡愈合早期的临床试用,陆续发现腐植酸有促进肉芽生长、加速创伤愈合的作用,湛江医学院首先观察了腐植酸对离体鸡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影响,发现以每毫升3.3微克及26.6微克两种浓度为促进鸡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最有效浓度,与对照相比前者增加14%,后者增加47.5%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