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系统治疗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网状Meta分析
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死率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

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病死率及相关因素的Meta分析刘瑞;张志彬;杨科;瞿振日;曹先伟【期刊名称】《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年(卷),期】2024(38)1【摘要】目的系统评价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SJS/TEN)患者的病死率特点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PubMed、Web of Science等8个数据库,获取关于SJS/TEN患者病死率等文献,检索时限为近5年(2018—2023)。
利用NoteExpress软件进行文献筛选,对纳入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提取资料。
采用R 4.2.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36篇文献,包括14个国家,20 661例研究对象,其中死亡1 585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SJS/TEN患者的病死率为12.59%(95%CI:10.46%~14.73%)。
亚组分析结果显示,国内、国外病死率分别为11.97%和12.80%;男、女病死率分别为14.18%和11.51%;SJS、SJS-TEN重叠和TEN的病死率分别为1.18%、9.64%和25.53%,表现出依次递增的趋势;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严重程度评分(SCORTEN评分)为0~1、2、3、4和≥5的病死率分别为1.44%、2.94%、14.95%、45.69%和63.34%,其病死率随分数的增加依次递增;SCORTEN的7个临床变量:年龄、恶性肿瘤、心率等与死亡关系密切。
结论 SJS/TEN患者病死率较高,尤其是TEN患者和SCORTEN评分≥5分的患者;病死率的趋势随SCORTEN评分的分值上升而上升,不同型别与病死率有一定关系;SCORTEN的7个临床变量与该病病死率关系密切。
【总页数】9页(P65-73)【作者】刘瑞;张志彬;杨科;瞿振日;曹先伟【作者单位】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省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58.2【相关文献】1.奥卡西平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特点及基因相关性分析2.基于数据库的帕博利珠单抗相关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临床特点分析3.江西汉族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眼部受累与HLA-A~* 0206相关性分析4.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眼部受累与SCORTEN分值相关性分析5.1例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诱发因素分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66例磷酸奥司他韦不良反应的国内外文献分析

66例磷酸奥司他韦不良反应的国内外文献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磷酸奥司他韦所致不良反应(ADR)的发生规律及临床特点,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
方法检索PubMed、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期刊论文数据库自建库起 - 2023年6月的关于磷酸奥司他韦致 ADR的个案报道文献,收集患者相关信息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纳入61篇文献,共66例患者磷酸奥司他韦所致ADR,女性多于男性,用药原因以甲型流感居多。
磷酸奥司他韦诱发62例(93.94%)ADR发生在用药4d内,用法用量构成比最高的为 75 mg,bid,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以中枢神经系统(39.39%)为主,患者停药后转归良好。
结论奥司他韦诱发ADR是可逆的,在用药早期加强监测的同时应认识和重视罕见ADR的发生,确保患者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关键词:奥司他韦;不良反应;文献分析Analysis of 66 cases of adverse reactions of oseltamivir phosphate at home and abroadJiang Xianhong (Gastroenterology Department, Leshan People's Hospital, Leshan,Sichuan 614000 )Abstract: Objective Analyze the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adverse drug reactions (ADRs) caused by oseltamivir phosphate,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safe clinical medication. Method Retrieve case reports on oseltamivir phosphate induced ADR from PubMed, CNKI, Wanfang, and Vip journal paperdatabases from June 2023 onwards, and collect patient related information for statistical analysis. Results Sixty six patientswith ADR caused by oseltamivir phosphate were included in 61articles,with more females than males. The main cause of medicationuse was influenza A. 62 cases (93.94%) of ADR induced by oseltamivir phosphate occurred within 4 days of medication, with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usage and dosage being 75 mg, bid, involving multiple systems and organs, mainly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39.39%) . The patient's prognosis was good after discontinuation of medication. Conclusion The induction of ADR by oseltamivir is reversible. Early monitoring of medication should be strengthened while recognizing and paying attention to the occurrence of rare ADRs to ensure th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of clinical medication for patients.Key words: oseltamivir; Adverse reactions; document analysis磷酸奥司他韦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是流感暴发时预防和治疗的最佳选择药物,它口服给药方便安全,2009年流感流行时期已在美国被批准用于1岁以上的患者[1]。
Stevens-Johnson 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脉液体复苏,绘制出入量表
立即停用一切可能导
致 SJS/TEN 的药物!
04
SJS/TEN 患者的皮 肤黏膜管理
SJS/TEN的患者的皮肤管理——一般原则
01
采用严格的隔离护理减少院内感染
03
为限制表皮创伤,应避免使用血压计袖带、有 粘性的心电图极板、粘胶敷料和手腕识别标签
05
如怀疑存在疱疹病毒感染,则需采集拭样进行 病毒分析
对患者使用的每一种药物,评估 其导致 SJS/TEN 的可能性
SJS/TEN的初步评估与处置
SJS/TEN致敏药物
• 超过100种药物相关。 • 主要包括:
✓ 抗惊厥药:使用前2月内发生 ✓ 抗生素:磺胺类相关性最高,使用
前几周内发生 ✓ 非甾体抗炎类药物
SJS/TEN的初步评估与处置
• 相关的实验室检查
04
必要时,采用侵入性手段持续监测血流动力学以指导液体复苏
05
在完成初次充足的静脉补液后,如果患者能耐受,则应逐步增加口服
补液量
SJS/TEN的镇痛处理
采用客观、有效 的疼痛评估工具 对所有患者进行 疼痛评分,每天 至少 1 次
• 若痛感轻,则规律 使用解热镇痛药 ( 对乙酰氨基酚) 控 制疼痛;
SJS/TEN的初步评估与处置
• 甄别SJS/TEN致敏药物的临床方法
大约85%的 SJS/TEN 病例由药物诱发。对单一用药的患者,可直接识别致敏药物; 但对同时服用多种药物的患 者,明确致敏药物则存在一定的困难。
列出患者在发疹前2个月所有 使用过的药物(包括OTC制剂)
多方( 包括病人、亲戚、医生、药剂师) 收集信息以获得完整的用药史。 记录每种药物使用时间轴,确定开始用药和停止用药的时间。 利用分析工具进行用药时间轴的判定。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中的消化系统受累调查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中的消化系统受累调查訾元云1张成峰2陈坚3*(1. 云南省昆明市安宁市人民医院消化科昆明 650300;2.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上海 200040;3.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消化科上海 200040)摘要目的:探讨Stevens-Johnson综合症(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EN)的消化系统表现。
方法:回顾分析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皮肤科2001年1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06例SJS/TEN患者的临床资料(SJS 99例,TEN 7例),按SCORTEN评分0~2分分为A组、3~4分为B组,比较消化系受累有无差异。
结果:伴消化道出血10例(9.4%),肝损伤57例(53.8%),急性胰腺炎3例(2.8%)。
按SCORTEN评分分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死亡共5例(4.7%),TEN组与SJS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28.6% vs 3.0%,P<0.01)。
结论:SJS/TEN患者中消化道出血、肝损伤及急性胰腺炎均有一定比例的发生率,其中尤以肝损伤常见。
SJS/TEN有较严重的并发症及一定的死亡率,值得警惕。
关键词 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SCORTEN评分消化系统并发症中图分类号:R593.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7)07-0047-04Survey of digestive tract complicationsin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ZI Yuanyun1, ZHANG Chengfeng2, CHEN Jian3*(1.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Anning People’s Hospital, Kunming 650300, China;2. 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3. Department of Gastroenterology, Hua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4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digestive system involvement in Stevens Johnson Syndrome (SJS)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 Methods: The clinical data of 106 cases of SJS/TEN patients (99 cases of SJS and 7 cases of TEN) selected from Huashan Hospital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group A if their SCORTEN scores were 0-2 and group B if SCORTEN scores were 3 or 4 and their digestive system involvement was compared. Results: The incidence of the involvement was 9.4% (10 cases) for GI tract bleeding, 53.8% (57 cases) for liver injury and 2.8% (3 cases) for acute pancreatitis. There were 5 cases of death (4.7%) while the mortality rate was 3.0% in SJS and 28.6% in TEN (3/96 vs 2/7, P<0.01). Conclusion: There are more than 70% of SJS/TEN patients accompany with different digestive tract complications, in which liver injury is the most common. SJS/TEN usually accompanies with severer complications and a certain mortality, which are worthy of vigilance.KEY WORDS Stevens-Johnson syndrome;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SCORTEN score; digestive tract complications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症(toxic epidermalnecrolysis,TEN)属于同一个疾病谱系(SJS/TEN),是由免疫复合物所致的一种变态反应性疾病。
实例探讨药物引起SJS或TEN的评分方法——Naranjo评分与ALDEN评分比较

C h i n e s e J o u r n a l o f D r u g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n d Mo n i t o r i n g , V o 1 . 1 1 , N o . 4 , A u g u s t 2 0 1 4
实例探讨药物引起 S J S 或T E N的评分方法——N a r a n j 0 评分与 A I D】 评分比较
刘 敏 , 李忠 东( 空军总医院 药学部, 北京 1 0 0 1 4 2 )
【 摘要 l 药物 引起 的史蒂文斯 . 约翰逊 综合 征( S J S) 和 中毒性表皮 坏死松 解症( T E N) 是一种 罕见严重 的不 良反应 , 其特征 是 广泛性的皮肤表 皮剥 离和黏膜侵犯 。 当评估 可疑 药物 和 S J S或 T E N之 间的 因果 关 系时 , 除 了Na r a n j o 评分外 , 最近根据 两个 大型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所衍 生的AL DE N评 分也提供 了新思路 。本文结合 1 例 同时服 用对 乙酰氨基酚和 头孢拉 定导致 中毒
t e m r a d o p t e d Na r a n j o s c o r e t o a s s e s s t h e c a u s a l i t y o f a d v e r s e d r u g r e a c t i o n s , A L D E N s c o r e d e r i v e d f r o m t wo l a r g e - s c a l e c a s e -
【 ABS T RACT1 S t e v e n s - J o h n s o n s y n d r o me( S J S )a n d t o x i c e p i d e r ma l n e c r o l y s i s( T E N ) i n d u c e d b y d r u g s a r e s e v e r e c u t a n e o u s
最新: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临床路径

最新: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临床路径一、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第一诊断为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ICD-10:L51.1/L51.2)。
(二)诊断依据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1.明确的用药史。
2.有一定的潜伏期。
3.起病突然、进展迅速,皮疹呈泛发、对称性分布,伴有黏膜损害。
4.伴发热等全身症状。
重症患者判定:1.重症多形红斑[史-约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2.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年),《临床技术操作规范·皮肤病与性病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年)。
1.停用可疑致敏药物。
2.足量糖皮质激素。
3.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
4.免疫抑制剂。
5.促进药物排泄。
6.支持疗法。
7.局部治疗及护理。
8.防止继发感染。
(四)标准住院日为14~28天(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L51.1/L51.2重症多形红斑/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型药疹。
2.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入院当日1.检查项目:(1)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隐血;(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血脂、红细胞沉降率、C反应蛋白、感染性疾病筛查(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以及与药疹发生相关的病毒抗体与DNA载量如HSV、CMV、EBV等);发热者行血清病原体培养及药敏实验。
(3)X线胸片(或胸部CT)、心电图、肝胆超声检查(视患者皮损情况、全身情况而定)。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

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
袁静
【期刊名称】《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年(卷),期】2012(009)004
【摘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和Stevens-Johnson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SJS)是累及皮肤和黏膜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由大范围的角质形成细胞坏死引起,导致表皮-真皮交界处发生皮肤剥脱,外观如烫伤.TEN和SJS因为潜在的致命性被归为医疗急症范畴.现就流行病学、临床特征、治疗以及预后等方面对TEN和SJS作一综述.
【总页数】3页(P207-209)
【作者】袁静
【作者单位】天津市长征医院皮肤一科,天津,30012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58.61;R758.2
【相关文献】
1.多形红斑、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J], 万宏程;陈凯
2.Stevens-Johnson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中的消化系统受累调查 [J], 訾元云;张成峰;陈坚
3.奥卡西平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特点及基因相关性分析 [J], 陈晨;江祎;师少军;刘易慧
4.别嘌呤醇致Stevens-Johnson综合征及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发病机制和治疗 [J], 张育云
5.儿童Stevens-Johnson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一项回顾性研究 [J], 郭芳;康磊;白新凤;武晓圆;李文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

重症药疹临床分析重症药疹是一种严重的药物副作用,常常存在高度的致死性和残疾性。
它可以由许多种药物引起,包括抗生素、非甾体抗炎药(NSAIDs)、抗抑郁药和抗癫痫药等。
本文将对重症药疹进行临床分析,并提供相关举例。
重症药疹通常在用药后7-10天内发生,但也有可能发生在用药后几个月。
其临床表现以全身性疹子为主,还可能伴随发热、周围血细胞减少、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症状和体征。
其严重程度取决于发病时间、药物种类和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
首先,让我们详细了解一下重症药疹的病理生理学。
重症药疹通常通过两种机制引起:药物免疫反应和药物的直接毒性。
药物免疫反应是重症药疹发生的主要机制,它主要涉及机体的免疫系统。
药物特异性T细胞通过唤醒和激活其他免疫细胞,导致免疫反应的持续进行。
这些免疫反应导致了全身性严重炎症反应,并最终引发药疹。
接下来,我们将详细讨论一些常见的重症药疹。
其中最常见的是药物相关性皮炎坏死松解症(Stevens-Johnson综合征-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TEN)。
SJS和TEN是表皮坏死松解症(Epidermal Necrolysis-EN)的两种极端表现形式。
它们通常由抗生素(如阿司匹林和磺胺类药物)和NSAIDs引起。
SJS和TEN的特点是起病急,皮肤黏膜损害严重,可导致皮肤剥脱和溃疡形成。
这两种疾病的致死率较高,主要是由于感染和多器官功能衰竭。
此外,药物相关性中毒性T淋巴细胞增多症(Drug Reaction with Eosinophilia and Systemic Symptoms-DRESS)也是一种常见的重症药疹。
它通常发生在用药后2-8周,临床特征包括高热、皮疹、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多、肝功能异常和淋巴结肿大。
抗生素和抗癫痫药物是最常见的DRESS诱因。
此外,药物相关性急性发生性粒细胞减少性内皮细胞活化综合征(Drug-Induced Hypersensitivity Syndrome-DIHS)也是一种重症药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dvances in Clinical Medicine 临床医学进展, 2020, 10(5), 683-693Published Online May 2020 in Hans. /journal/acmhttps:///10.12677/acm.2020.105107Network Meta-Analysis of 4 SystemicTreatments for Stevenson-Johnson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Ke Liu1,2, Yang Li3, Xia Qiao4, Feifei Yuan1,2, Guanzhi Chen2*1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2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3Department of Dermatology, 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 Qingdao Shandong4Department of Plastic surger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 Qingdao ShandongReceived: Apr. 7th, 2020; accepted: Apr. 25th, 2020; published: May 6th, 2020AbstractObjective: A network meta-analysis was used to compare the efficacy of four systemic and suppor-tive treatments for Stevenson-Johnson syndrome and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Methods: Pubmed, Embase and Cochrane databases were retrieved from 1994 to July 2019. Literature screening, data extraction and quality evaluation were completed according to inclusion and exclusion criteria, and R software and STATA 14.0 were used for analysis. A total of 12,278 articles were retrieved from the database and 17 articles were eventually included, totaling 541 patients. In terms of re-ducing the time of complete reepithelialization, cyclosporine was superior to glucocorticoi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op three results of SUCRA sequencing were cyclosporine, IVIG combined with glucocorticoid and supportive therapy. Cyclosporine was superior to IVIG alone in reducing average hospital stay, and the result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top three results of SUCRA sequencing were cyclosporine, IVIG combined hormone and supportive therapy.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this network meta-analysis provide a basi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cyclosporine in the treatment of SJS/TEN.KeywordsStevens-Johnson Syndrome, 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Network Meta-Analysis4种系统治疗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网状Meta分析刘珂1,2,李洋3,乔霞4,袁飞飞1,2,陈官芝2**通讯作者。
刘珂等1青岛大学,山东青岛2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皮肤科,山东青岛3青岛市立医院皮肤科,山东青岛4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整形美容科,山东青岛收稿日期:2020年4月7日;录用日期:2020年4月25日;发布日期:2020年5月6日摘要目的:运用网状Meta比较4种系统治疗和支持性治疗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的疗效。
方法: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时间设定为1994年至2019年7月。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完成文献筛选、数据提取及质量评价,使用R软件和STATA 14.0进行分析。
结果:数据库共检索到12,278篇文章,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共541名患者。
在减少完全再上皮化时间方面:环孢素优于激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SUCRA排序结果前三名依次为环孢素、IVIG联合激素、支持性治疗。
在减少平均住院日方面:环孢素优于单用IVIG,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SUCRA排序结果前三名依次为环孢素、IVIG联合激素、支持性治疗。
结论:本次网状Meta分析结果为临床应用环孢素治疗SJS/TEN 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网状Meta分析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史蒂文斯–约翰逊综合征(Stevens-Johnson syndrome, SJS)和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TEN)是一组主要表现为大面积红斑、水疱、表皮剥脱的疾病,属于皮肤病领域的急重症[1]。
目前公认SJS/TEN属于同一组疾病谱,区别在于表皮剥脱面积占体表总面积的不同。
表皮剥脱面积占体表总面积比例< 10%的为SJS,>30%的为TEN,介于二者之间的为SJS/TEN重叠综合征。
SJS/TEN发病率较低而死亡率较高,因此如何有效治疗该病,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与难点。
国际上提出了多种针对SJS/TEN的系统治疗手段,常用的主要有环孢素(Cyclosporine)、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steroid)、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 IVIG)、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然而当前尚无同时对以上系统治疗的疗效进行对比的证据。
本文采用网状Meta分析(Network Meta-analysis, NMA)方法对以上4种系统治疗及单纯支持治疗的治疗效果进行直接和间接的比较,以期能为选择SJS/TEN治疗方案时提供参考。
2. 资料与方法2.1. 文献检索策略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数据库,时间设定为1994年至2019年7月。
检索词为:刘珂等“Stevens-Johnson Syndrome”OR“toxic epidermal necrolysis”。
2.2. 纳入排除标准2.2.1. 纳入标准①SJS/TEN治疗相关的研究;②研究应包括环孢素、糖皮质激素、IVIG联合糖皮质激素、支持性治疗其中任意两种治疗方案;③研究需能准确提取任一指定结局指标的数据。
2.2.2. 排除标准①非英文文献;②数据不全及重复发表的文献;③综述、个案报道及动物研究。
2.3. 结局指标①完全再上皮化时间:定义为表皮完全愈合而没有任何剥脱所需要的时间;②平均住院时间。
2.4. 文献筛选与质量评价2名研究人员根据预先设定的纳入排除标准进行独立的文献筛选工作,如有争议则与第3方协商解决。
使用事先设计好的Excel表从纳入的文献中提取相关信息,如作者及发表年份、年龄分布、干预措施、文献质量评价得分等。
观察性研究采用NOS量表[2]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2.5. 统计分析采用R软件基于随机效应模型进行网状Meta分析,Stata14.0软件进行绘图。
连续型变量计算其均数差(MD)及95%可信区间(95% CI)。
如存在闭合环即检测其不一致性因子(Inconsistency factor, IF),IF的95% CI下限包括0即认为一致性良好,可用一致性模型进行分析。
对最终的网状meta结果进行最优排序,根据SUCRA值绘制排序图,根据漏斗图识别是否存在明显发表偏倚3. 结果3.1. 文献检索结果根据预先设定的检索策略,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2,278篇。
各数据库文献具体为Pubmed (n = 5212),Embase (n = 6679),Cochrane (n = 351),其他来源(n = 19),最终纳入17篇文献,具体流程图见图1。
3.2. 纳入研究特征及质量评价纳入的17篇文献均报道了平均住院时间;有9篇文献报道了完全再上皮化时间的数据。
全部文献的试验设计都是非随机化的,大部分都是回顾性研究。
有关各研究组样本量、研究措施、质量评价等具体信息详见表1。
3.3. 平均住院时间网状Meta结果3.3.1. 网络证据图顶点代表治疗措施,点的大小代表样本量大小。
直线代表某两种治疗之间存在直接比较,线的粗细则代表这两种治疗比较的次数多少,见图2。
3.3.2. 环不一致性检测及漏斗图如图3所示,IF的起点包括0,模型一致性稳健,选用一致性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
如图4所示,各点位于漏斗图的位置基本对称,Egger、Begg检验值均>0.05,证明无明显发表偏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