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

合集下载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9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9例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9例临床观察目的:观察中药内服外敷对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取79例乳腺增生患者,使用温肾通阳活血化癖方,自拟消癖散剂治疗。

结果:79例患者8种临床症状均有改善。

结论:应用中医辨证内服外敷中药对乳腺增生有良好疗效。

标签:乳腺增生;消癖汤;温肾通阳;内服外敷乳腺增生在青年女性中可影响其生活质量,而且发生恶变的可能性是正常人的约2倍,其中有乳腺癌家族史者则可升高至10倍以上[1-2]。

因此,我们采用中药内服加入中医外治法,对本病的治疗效果进行了观察。

1 一般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79例女性患者均来自乌鲁木齐市达坂城区东沟乡卫生院门诊,其中已婚75例,未婚4例,年龄在19~51岁之间,病程1~2年以内者41例,2~4年19例,4~6年6例,6年以上13例,左侧发病12例,右侧发病10例,双侧发病57例,病程最短半年,最长19年,乳房肿块属片块型61例,结节型13例,混合型5例,患者大多数乳房肿块有疼痛感,经前加重31例,因情志变化或劳累加重者37例。

曾服中药及中成药逍遥丸治疗者9例,未曾治疗者70例,上述病例中的患者均有基本月经周期,近期内未用激素类及西药治疗。

1.2 诊断标准1.2.1 西医诊断标准[3] 体检时,触诊乳房肿块时应注意患者肿块的部位、大小、边界、质地、活动度。

触诊检查范围要广泛,不能有遗漏,特别是乳晕周围和腋尾部,如果被检查者存在副乳,副乳也要仔细检查,因为发生于乳腺的疾病同样也会发生于副乳,为了检查肿块和深部组织的关系,可要求病人两手叉腰,使胸肌处于收缩状态。

如果肿块侵犯胸肌筋膜或胸肌时,侧肌收缩时,甚至乳房抬高活动受限,当前锯肌及肋间肌受累时,肿瘤就完全固定于胸壁而无法推动[4]。

同时配合红外线乳腺扫描仪检查,肿块部位呈浅灰色模糊光影,血管变粗,彩色B超示乳腺体内部结构紊乱,分布不均,可见粗大低回声与细小强回声相互交错分布,腺体增厚,导管略增宽,成条索状改变,X线钼靶摄片,可见少许小片状密度增高,影边界不清,同时排除生理性乳房疼痛和其他良性、恶性乳腺疾病。

中药外敷石膏固定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药外敷石膏固定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理提供实证依据。
一尧资料与方法
渊一冤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①符合 2006 年中华医学会《临床 诊疗指南:外科学分册》和 201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 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乳腺增生病 的诊断标准。[7~8]患者主要临床症状为:不同程度的 乳腺弥漫性隐痛、胀痛或钝痛,体检时患者乳房内 可触及片状、结节状、条索状肿块,经彩超、钼靶检 查确诊,并排除乳腺癌及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 者。②愿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2. 排除标准。①治疗过程中联合应用避孕药 物、性激素类等其他药物治疗者;②妊娠期、排卵期 及月经不调患者;③失访的患者。 渊二冤研究对象与抽样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将 2018 年 1 月至 4 月在我院
即将疼痛分为无痛、轻度、中度、重度疼痛四级,并由 项目组制作成简易疼痛评分表,由研究对象在干预 实施前及接受治疗的第 4 周末、8 周末、12 周末进行
摘要院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石膏固定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疗效遥 方法 将 120 名乳腺
增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袁其中试验组 60 例袁采用中药外敷石膏固定疗法曰对照组 60 例袁采用单纯
中药外敷治疗袁两组均联合使用红外线烤灯照射辅助治疗遥 分别在治疗的第 4 周末尧8 周末尧12 周
末对患者的临床疗效作对比分析遥 结果 在接受治疗的第 4 周末袁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乳房疼痛
70
陈彩虹袁胡顺琴袁郭 晶袁沈海华院中药外敷石膏固定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观察
门诊收治的、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所有乳腺增生 患者均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
均年龄 34.98±5.51 岁;未婚 28 例,已婚 92 例。实施 干预前,两组患者年龄、乳房疼痛程度、[9]乳腺肿块大

局部外敷法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观察

局部外敷法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观察

局部外敷法治疗乳腺增生效果观察乳腺增生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良性增生性疾病,其发病率较高,占乳房病变的75%左右,且近年来,临床数据显示其有上升的趋势。

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中药经皮制剂局部外敷法治疗乳腺增生具有一定的临床优势,我院采取中药贝甲乳腺贴对乳腺增生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来我院进行治疗的乳腺增生患者126例,所有患者均符合乳腺增生的临床诊断标准:①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乳房胀痛、隐痛或刺痛症状,且以上疼痛变化与月经周期变化相关,患者的病程均在6个月以上;②患者的一个乳房或者是两个乳房出现单个或多个、大小、性状不一的肿块,推之可动,并伴随有刺痛感。

本次研究中排除了哺乳期的女性,排除了生理性乳房疾病患者,排除了乳腺癌、乳腺纤维和其他乳腺疾病患者。

将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每组各63例。

观察组63例,年龄25~46岁,平均年龄为(34.68+6.12)岁,患者的病程为6个月至8年,平均病程为(25.85+21.80)个月。

对照组63例患者,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为(35.02+6.18)岁,患者的病程为6个月至7年,平均病程为(25.24+21.09)个月。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程以及病情方面的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临床方法观察组患者给予中药贝甲乳腺贴进行治疗,贝甲乳腺贴直接贴于患者的患处皮肤,每隔1天更换1次,连续治疗8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月。

对照组患者给予口服乳核散结片进行治疗,4片/次,3次/天,连续治疗3个月。

1.3疗效判定标准患者的临床治疗疗效判定依照《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囊肿性增生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疗效标准。

痊愈标准:患者的乳房肿块和乳房疼痛症状全部消失;显效标准:患者的乳房疼痛症状消失,且乳房肿块缩小50%以上;有效标准:患者的乳房疼痛症状消失,且乳房肿块缩小,但缩小幅度小于50%;无效标准:患者的乳房疼痛和乳房肿块症状均未有任何改善,甚至出现加重。

中药外敷配合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药外敷配合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分析【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配合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方法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8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外敷,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乳腺治疗仪治疗,连续治疗14d,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差异。

结果经过14d治疗后,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采用中药外敷配合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可以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中药外敷;乳腺治疗仪;乳腺增生病乳腺增生病在临床较为常见,可发生于青春期之后的任何年龄段,以中年女性较为多见,常与月经周期、情绪波动等密切相关。

我院采用中药外敷配合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良好,现将结果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09年6月~2011年5月收治的乳腺增生患者86例作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1],并经红外线扫描确诊。

全部患者均有乳房胀痛、乳腺肿块,随月经周期变化相应加重或减轻。

同时排除乳腺纤维瘤、恶性肿瘤等其他乳腺疾病患者。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3例。

对照组患者年龄18~52岁,平均年龄为(37.74±6.38)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为(3.22±1.28)年;其中已婚已育22例、已婚未育14例、未婚未育7例。

观察组患者年龄20~49岁,平均年龄为(38.12±6.85)岁;病程0.5~8年;平均病程为(3.45±1.62)年;其中已婚已育23例、已婚未育15例、未婚未育5例。

两组患者从年龄、病程、婚育情况、临床表现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自拟中药散剂外敷,药味组成为夏枯草、蒲公英、地丁草、乳香、没药、全虫、红花、郁金、细辛等各50g。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单纯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单纯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单纯乳腺增生临床观察
张文平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12(028)012
【摘要】目的:观察用逍遥蒌贝散加减内服结合乳腺贴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将100例确诊为单纯乳腺增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口服乳癖消片每次6片,每日3次.治疗组内服逍遥蒌贝散加减,每日1剂,水煎服,并外用乳腺贴外敷患处,每日更换1次.两组均以20天我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治疗组愈显率与总有效率分别为76.0%和96.0%,对照组则为40.0%和64.0%;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逍遥蒌贝散加减内服结合乳腺贴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疗效显著优于口服乳癖消片治疗.
【总页数】2页(P14-15)
【作者】张文平
【作者单位】清徐县计划生育服务站山西 030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55.8
【相关文献】
1.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9例临床观察 [J], 王明忠;戴明;马巧娟;曾斌芳
2.中药内服加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观察 [J], 袁培川
3.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观察 [J], 王祖蕊
4.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31例临床观察 [J], 杨婷
5.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86例临床观察 [J], 吴心芳;方益民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观察作者:刘俊梅来源:《延边医学》2015年第16期摘要:目的:观察自拟理癖汤配合散结膏外敷辅助按摩对乳腺增生病治疗的疗效。

方法:讲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中药对照组给予自拟的理癖汤配合散结膏外敷辅助按摩:对照组给予乳癖消和他莫夕芬口服,观察治疗效果。

结果:总有效率中药组90%,对照组66.7%。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关键词:乳腺增生病;中药内服外敷随着社会发展,市场经济无所不在,竞争在所难免,人们的精神压力日趋增大,加之女性在社会的多元化角色,压力尤为突出,因此女性疾病逐年递增,例如,乳腺疾病的发生也不例外,在大城市育龄期妇女中约占百分之五十以上的人群都有此病,表现为乳腺疼痛,伴有乳房肿块、情绪急躁,甚至伴有其他疾病,与月经周期与情绪变化密切现相关,尤其高发在二十到四十五的年龄段,近年来有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广大妇女的健康。

乳腺病其实质在于女性下丘脑-垂体-乳腺性腺轴的失衡,雌激素单纯占优势,而引发的乳腺的的过度增生。

乳腺增生是指乳腺上皮和纤维组织增生,乳腺组织导管和乳小叶在结构上的退行性病变及进行性结缔组织的生长。

[1]包括乳腺单纯性增生和囊性增生病两大类。

本人自拟理癖汤配合散结膏外敷辅助按摩,治疗乳腺病疗效确切,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一般资料:本组患者来自于本人2011-2013就诊门诊患者六十例,年龄在二十到四十五岁间,发病时间三个月以上占百分之八十,单纯性增生的大约二十三例,伴有月经不调的有二十一例,伴有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的有十六例,排除乳腺癌,乳腺导管瘤以及乳腺纤维瘤等。

其中分证型冲任失调20例,肝气郁结24例,痰淤互结16例。

以本院乳腺彩超,钼靶x线检查确诊乳腺囊性增生或单纯性增生。

诊断标准:参照2002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的诊断标准制定:1)症状:乳房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隐痛,连续三个月或者间断三到六个月不缓解,与月经及情绪有关。

中药内服配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疾病临床观察论文

中药内服配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疾病临床观察论文

中药内服配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疾病临床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外敷乳癖散结膏联合内服消乳散结胶囊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

方法:对84例患者采用内外服敷方式治疗两个疗程,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乳房疼痛、肿块及其中医证候积分变化情况。

结果:患者治疗后的乳房疼痛、肿块和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患者的乳房疼痛有效率高达97.63%,肿块有效率为71.43%,中医证候的有效率为83.33%。

结论:内服消乳散结胶囊联合外敷乳癖散结膏治疗乳腺增生,不仅能缓解其乳房疼痛、消散肿块,而且还能明显改善中医证候效果,大大提升治愈率。

【关键词】乳癖散结膏;消乳散结胶囊;乳腺增生【中图分类号】r2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4-0719-01妇科疾病中乳腺增生已跃居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一位,是造成乳腺癌发病的最首要因素[1]。

中医学中将乳腺增生归结于“乳癖”、“乳中结核”的范畴,其表现以发生周期性的乳房肿痛,疼痛感为主,主要发生于月经前期[1]。

该病的多发年龄在21-43岁之间,其发病率约占育龄妇女的40%,约占乳腺疾病的70%-78%,该病在近几年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2]。

本文采用内外服敷的方式治疗84例乳腺增生疾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收集2010年3月-2013年3月到我院就诊的84例患者资料,年龄(21-54)岁,平均(32.5±4.2)岁;病程4个月-9a,平均(3.1±2.4)a。

其中,56例双侧乳腺增生,28例单侧乳腺增生。

参照2002年中华中医外科学会乳腺病专业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的标准,本组84例患者均符合西医诊断的乳腺增生,符合中医的辩证气滞血瘀证的诊断标准。

1.2病例排除标准1)排除严重月经周期紊乱、功能性的子宫出血;2)排除妊娠期和哺乳期;3)排除乳腺良性和恶性肿瘤及其相关炎症性等疾病;4)排除男性;5)排除患有原发性的心肺肾等系统性的疾病;6)排除近期内服用避孕药和性激素等药物的患者;7)排除对试验药物的过敏体质者;8)排除同期参与其他临床药物试验的患者。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临床观察

中医中药治疗乳腺增生病50例临床观察
论著 ・ 社 中 药
c H i N E S E C 0 嗽 U N | T Y 0 0 c T O R s
中医 中药治疗乳腺增 生病 5 O例临床观察
孟 英 兰 王 宇 明
并积极采取 防治措 施 。定期 复查 , 及时 , 合理 的治疗 。以防癌 变之 虑 。一 般单纯 中医中药治 疗 即可 , 效 果确切 , 无 不 良反
愈, 一般预后 良好 。在 临床实践 中认 为本 病 的病机复杂 , 症状轻重不一 , 虚实互见 , 并非单一治法所能独任 。应从整体 出发 ,
辨证与辨病 相结合 。方 中柴胡 、 郁金、 青 皮, 疏肝理 气 , 有 效 消 除 或缓 解 主 症 ; 昆
0 2.1 8 8
应 。采用 中医中药 治疗 患者 5 0例 , 取 得
了较 为满意 的效 果 。现将 治疗及 结果 报
告 如下 。 资 料 与 方 法
例1 : 患者 , 女, 4 4岁 。2 0 1 2年 1月就 诊, 双侧乳房胀痛半 年多。经前和情 绪不 好时加重 , 偶有胸 闷心烦 , 多梦 。腰酸 , 怕 冷, 月经量少 , 便秘 。舌暗红 , 脉弦细 。检
个 疗程 。 结果 : 临床 治愈 率 6 8 %, 好 转 率
本组患者 5 0例 , 均为女性 , 其 中2 5~ 4 O岁 3 5例 , 4 0— 4 7岁 1 5例 , 根 据症状 与 体征 , 并结合 了钼靶 X线 乳房射 片 , B超 进行诊断 , 均为乳腺增生病。 临床 表现 : 本病 主要 表 现为 乳 房 疼 痛, 以胀 痛为 主 , 亦有刺痛, 牵 拉痛 或 隐 痛, 可累及一侧 或双 侧乳房 , 疼 痛可 向患 侧腋 窝及 肩背放射 , 患侧乳房 内可触及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70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观察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

方法:将7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采用中医外敷治疗,经一月后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70例患者中治愈38例,好转28例,未愈4例,总有效率94.29%。

结论: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症疗效良好。

【关键词】:乳腺增生、中医外敷、临床观察
乳腺增生病是育龄妇女常见的乳腺病,有一种易诊、难治、易复发的特点。

发病率高达60%以上,且部分乳腺增生病由典型增生发展为不典型增生,有4%可发生癌变。

西医认为乳腺增生是女性体内内分泌激素平衡失调所致。

中医认为肝气郁滞是主要发病原因。

临床以肿块、疼痛、经前加重为主要特征。

笔者自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对70例乳腺增生的患者以中药外敷的方法治疗本病,收到满意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7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例,年龄28-49岁;病程1-12年,平均4年:一侧乳房患病25例,双侧乳房患病45例。

全部病例均经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为乳腺增生。

1.2治疗方法
(1)外敷中药方组成;生大黄100克,乳香80克,没药80克,黄柏80克,香附50克,风化芒硝50克,三棱50克,莪术50克,
元胡30克,冰片40克。

(2)治疗方法;将以上中药经提取、浓缩加工为药膏,使用时直接敷于乳房皮肤上,每贴用8个小时,每盒4贴,4盒为1个疗程。

2结果
2.1疗效评价参考标准
根据卫生部颁布的《中药新药治疗乳腺囊性增生的临床研究的指导原则》的疗效判断标准分为:(1)临床痊愈:乳痛及乳腺肿块消失。

(2)显效:乳痛消失,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

(3)有效:乳痛消失或减轻,中型变为轻型,重型变为中型,乳腺肿块缩小≤二分之一。

(4)无效:乳痛未减轻或反而加重,乳腺肿块未缩小或反而增大者。

2.2治疗结果
治愈:38例,显效17例,有效11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4.29%。

3讨论
乳腺增生病是西医学名称,中医称此病为“乳癖”。

女子以肝为天,每多有性情抑郁、多虑或心情烦躁、胸闷暖气、七情不畅则失条达,肝郁气滞则疼痛结块,本贴在治疗上配置香附、柴胡等舒气药材,以疏肝理气、调畅气机为主要原则,可从根源上消除乳房病原。

同时贝甲乳腺贴是纯中药萃取,无毒,无刺激,无副作用,
治疗选用大黄化瘀通络;乳香、没药、三棱、莪术和血理气;元胡止痛;风化芒硝软坚散结;黄柏燥湿。

制备成外用药贴发挥了中药外治
的优点,直接敷于病变局部,使药物直达病所,通过局部皮肤的渗透和吸收及经络气血的调节作用,从而达到疏通经络,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止痛消炎的治疗目的。

通过临床观察,该方法治疗乳腺增生疗效确切,经济简便,值得推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