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题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央电大法学专科《刑法学1》期末考试考试

选择题题库

1.刑法条文中的“但书”表示的是()。

A.对前段的补充 B.对前段的强调

C.对前段的限制 D.是前段的例外

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一般客体、同类客体和直接客体。

A.犯罪行为的多少

B.犯罪行为侵犯具体社会关系的次数

C.犯罪行为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多少D.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3.又聋又哑的人或者盲人犯罪,可以()。

A.减轻处罚 B.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4.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5.对于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应当按照()全部罪行处罚。

A.他参与的 B.他组织、领导的

C.他指挥的D.集团所犯的

6.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A.十五年以上有期徒刑B.无期徒刑

C.死刑 D.驱逐出境7.吴某因犯故意伤害罪、侵占罪,分别被判处无期徒刑和有期徒刑3年、罚金1万元,决定执行的刑罚时,应当采取()。

A.吸收原则和并科原则 B.限制加重原则和并科原则

C.吸收原则和限制加重原则 D.吸收原则8.犯罪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追诉期限从()之日起计算。

A.犯罪 B.犯罪行为停止

C.犯罪结果发生D.犯罪行为终了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

C.论理解释 D.文理解释

2.我国刑法典分则“侵犯财产罪”一章规定有13种具体犯罪,这些犯罪所共同侵犯的客体属于()。

A.一般客体 B.同类客体 C.直接客体 D.复杂客体

3.某甲因交通肇事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的犯罪。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

4.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A.时空性 B.自动性

C.有效性D.彻底性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7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7-判处罚金,应当根据犯罪分子的()决定罚金数额。

A.犯罪所得 B.犯罪性质

C.犯罪情节 D.犯罪人经济状况

8.被判处二十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实际执行()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1.根据属地管辖原则,所谓在中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A.犯罪的行为和结果均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B.犯罪人和受害人均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C.犯罪的行为或者结果有一项发生在中国领域内

D.犯罪人或者受害人有一方在中国领域内有居所、

2.按照()划分,犯罪客体分为简单客体和复杂客体。

A.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关系的范围

B.犯罪行为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的单复

C.犯罪行为对具体社会关系的侵犯次数

D.犯罪对象的多少

3.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处罚。

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

4.犯罪既遂是指()。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人的目的已经达到

C.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D.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5.某乙没有实行某甲教唆的犯罪,对某甲可以()。

A.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减轻处罚

C.免除处罚 D.不予处罚

6.某甲被判处6年有期徒刑,同时应被附加剥夺政治权利。对其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期

限应为()。

A.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B.-年以上八年以下

C.-年以上五年以下

D.与主刑期相等

7.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可以减为有期徒刑的条件是()。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8.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依法假释时,其考验期限为()。

A.五年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1.我国刑法典规定的基本原则有()。

A.罪刑法定原则

B.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C.惩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D.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2.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在于它是()。

A.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

B.违反法律的行为

C.触犯刑律的行为

D.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3.某甲已满15周岁不满16周岁,当其犯()时,应当负刑事责任。

A.盗窃罪 B.敲诈勒索罪

C.放火罪 D.抢劫罪

4.避险过当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处罚。

A.减轻或者免除 B.免除或者减轻

C.酌情减轻或者免除 D.酌情免除或者减轻5.我国刑法规定,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处罚。

A.从轻或者减轻B.从轻、减轻或者免除 C.减轻 D.从轻

6.某甲抢劫杀人的行为触犯了两个刑法条文、两个罪名,实际上只构成抢劫罪一个罪。这种情况在刑法理论上称为()。

A.想象竞合犯 B.法规竞合

C.结合犯 D.吸收犯

7.根据刑法规定,对于审判时已满75周岁的人(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死亡的除外)不适用死刑;对于()也不适用死刑。

A.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

B.审判时不满18周岁的人

C犯罪时怀孕的妇女

D.审判时怀孕的妇女

8.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最低为()。

A.三个月

B.六个月

C.-年 D.二年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种情况属于()。

A.司法解释B.立法解释

C.论理解释 D.文理解释

2.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B.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C.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4.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的犯罪。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直接故意D.间接故意

5.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特征是()。

A.时空性 B.自动性

C.有效性D.彻底性

6.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A. -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7.对于被判处()的犯罪分子应当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