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12例分析

合集下载

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

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

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发布时间:2022-09-28T07:27:14.028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2年12期作者:刘少杰[导读]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采用双镜结合(腹腔镜与结肠镜)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1刘少杰黑龙江省肇源县中医院 166500【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采用双镜结合(腹腔镜与结肠镜)的效果。

方法选取本院2021年3月-11月期间收治的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研究,并采取随机双盲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给予对照组结肠镜切除术,给予观察组腹腔镜联合结肠镜切除术,对比两组疗效。

结果观察组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结直肠息肉患者采用双镜结合(腹腔镜与结肠镜)切除术,能快速恢复,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小,值得推广。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腹腔镜;结肠镜;临床指标;并发症发生率[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laparoscopy and colonoscopy on colorectal polyps. Methods 62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polyp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to November 2021 were selected for study. They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with 31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lonoscopy resec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colonoscopy resection. The curative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clinical indexes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 Conclusion the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polyps can recover quickly and the probability of complications is small, so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key words 】 colorectal polyps; Laparoscopy; Colonoscopy; Clinical indicators; Complication rate结直肠息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由增生发展成为腺瘤,最终发生癌变,其中多发性息肉、不典型增生等是导致结直肠息肉发生癌变的高危因素,为了避免结直肠息肉发生癌变,结直肠息肉患者需要在早期实施切除术【1】。

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困难息肉的临床研究

结肠镜、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困难息肉的临床研究
求 广大临床医生和药师认真总结 中西药物联合应用 的临床经 验 ,有条件者开展相关实验研究 ,为合理应用 中西药物 提供 有
力的依据 。 参 考 文 献
[1] 殷平善 ,吕志平 ,何清湖.浅论中西医结合研 究与实践 的基 本思 路.现代 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17(30):4691-4693.
Dongguan,Guangdong 523320,the P.R.China.
【Abstract】 0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olonoscopy,laparoscopic double mirror the clinical effect of
combination therapy in treating dificulties in colorectal polyps. M ethods Colorectal huge polyp patients 3 1 cases the endoscopy group of 21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reatment with double mirror combined group of 10 patients,endoscopic group only a traditional colonoscopy surgical treatment of double — mirror combination group colonoscopy laparoseopie dual—mirror combination therapy. Results The two g roups had surgery successfully completed without laparotomy, postoperative bleeding, perforation, anastomotic leak, stenosis and other complications.Joint group of the over two—mirror operation time and hospital stay was signif icantly less than the

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分析

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分析

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疗效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结肠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式、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从我院选取50例相关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5例,分别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与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息肉进行对比。

结果:5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所有患者术后均无并发症,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疼痛程度及术后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

结论:结肠镜、腹腔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和彻底性及患者满意度,并降低了患者术后疼痛程度,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微创手术方式。

【关键词】结肠镜;腹腔镜手术;直肠息肉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50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应用SPSS 20.0软件随机分组,其中观察组共25例采用结肠镜辅助腹腔镜手术,男13例,女12例,年龄32~78。

对照组共25例,采用单纯腹腔镜手术治疗,其中男12例,女13例;年龄36~75岁。

核对观察组与对照组的一般资料,确保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 治疗方法1.2.1 术前准备术前均先进行电子结肠镜检查,初步钛夹定位并行镜检病理。

在手术前一天使用肠内营养粉剂,手术前一晚服用复方聚乙二醇电解质散2袋进行肠道清洁,手术当天早晨,用清水灌肠。

1.2.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均接受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取立取位置,在脐环穿刺下腹部穿刺常规建立气腹,放置10 mm捅为观察孔,气腹压保持在1.6?1.7 kPa;在初始定位前,选择适当的位置,在左右腹部插入10 mm和5 mm戳卡作为手术孔进入[1]。

观察组:腹腔镜腹腔镜检查,同时结肠镜检查,清除息肉的位置,结肠镜检查通过定位病变,腹腔镜定位与钛夹在位置的浆膜表面。

在吸入肠内残留气体的同时,取出结肠镜。

腹腔镜分离肠,相应的腹壁打开一个小口,通过抓取镊子去除病人的肉体;或腹腔镜肠切除术。

对照组:常规腹腔镜息肉切除术或肠切除术。

1.3 观察指标核实病人满意度,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后病人疼痛度等。

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在结直肠手术中应用13例报告

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在结直肠手术中应用13例报告

腹腔镜、结肠镜双镜联合在结直肠手术中应用13例报告作者:吴淼,张诚华,董少良,张少波,姚清勇,廖泽飞,施建设【摘要】目的探讨纤维结肠镜和腹腔镜双镜联合在结直肠疾病手术中的应用意义。

方法回顾对13例腹腔镜定位困难的结肠病变,用纤维结肠镜定位、标记,经腹腔镜完成手术操作。

结果 13例均顺利完成定位和手术。

肠段切除平均用时130(80~190)min,结肠癌根治术平均用时170(140~230)min,术中平均出血量50(20~100)ml,肠道运动恢复时间44(18~52)h,术后平均住院6 (4~10 )d。

结论纤维结肠镜和腹腔镜双镜联合术中定位准确、创伤小,可提高腹腔镜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纤维结肠镜;结肠肿瘤;结肠息肉腹腔镜手术在胃肠外科中的应用是目前发展的一个主要趋势,对于结直肠疾病的手术治疗尤具优势。

但是在应用腹腔镜器械进行手术时,缺乏精细的触觉。

因此对于结肠良性病变以及未侵犯到浆肌层的小病灶恶性病变的定位以及随之的肠段切除范围的确定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术中进行纤维结肠镜进行病灶定位,对于保障腔镜手术的顺利进行显得十分必要。

我院2004年6月—2007年2月,利用纤维结肠镜术中定位,完全腹腔镜进行结肠段切除、结肠癌根治的13例。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3例,男 8例、女5例。

年龄 37~76岁,中位年龄51岁。

11例患者有排便习惯改变、偶有便血,2例仅表现为偶发便血。

术前均进行过纤维结肠镜检查,6例单发广基息肉,位于乙状结肠2例、降结肠3例、横结肠1例,息肉基底部直径均>1.0 cm。

1例结肠多发性息肉,位于结肠脾曲。

1例降结肠“息肉”经纤结肠镜电切后病理证实为腺癌。

2例黏膜相关淋巴瘤(横结肠肝曲、降结肠中段各1例)。

3例结肠腺癌:2例腺瘤样癌(分别为2.0 cm ×2.0 cm×2.5 cm、2.5 cm×2.5 cm×2.5 cm)、1例溃疡型癌(2.0 cm ×2.0 cm×1.0 cm),分别位于乙状结肠和降结肠。

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护理

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护理

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良恶性息肉的护理目的分析研究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护理配合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双镜联合结直肠息肉切除31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完成26例,腹腔镜辅助结肠镜完成3例(其中楔形切除5例,经腔切除21例),结肠镜腹腔镜同时治疗完成2例。

结果本组手术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出血感染、吻合口漏、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8~14个月,未见复发。

结论手术护士的充分准备和熟练配合,能够减少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效地提高手术成功率。

标签:结直肠息肉;双镜联合;手术配合大肠息肉是消化道最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目前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肿瘤的主要方法。

随着腹腔镜器械不断改进及手术技巧的进一步完善,使其在临床外科的应用范围得到了很大的拓展[1]腹腔镜切除结直肠肿瘤有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根治性好等特点[2]。

但腹腔镜手术缺乏手的精细触觉,对肠腔内生长、病灶较小、浆膜层正常的结直肠肿瘤定位判断有一定困难。

双镜联合技术治疗结直肠息肉能较好地弥补各自的不足,做到优势互补,成为结直肠肿瘤科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3]。

我院于2012年~2013年对31例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了双镜联合治疗,效果满意。

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12年~2013年我院采用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31例,术前均经纤维结肠镜检查,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42~78岁。

其中1例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腹腔镜辅助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完成3例,结肠镜辅助腹腔镜完成26例(其中楔形切除5例,经腔切除21例),结肠镜腹腔镜联合同时治疗完成2例。

所有病例均完成内镜结合腹腔镜的手术治疗,无中转开腹,术后无出血感染、吻合口漏、无围手术期死亡,随访8~14个月,未见复发。

1.2方法双镜联合技术是将腹腔镜和内镜这两项本身已经成熟的技术在手术中联合应用,以期达到更合理、更微创的治疗目的。

所使用的仪器设备和手术器械也是目前腹腔镜手术和治疗性内镜手术的设备和器械,其技术基础包括腹腔镜基本手术技术,腹腔镜胃肠道手术技术,基本内镜操作技术和内镜下治疗操作技术(包括圈套结扎、电灼灼除、内镜下粘膜切除、内镜粘膜下剥离术等)。

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

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

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摘要】目的观察腹腔镜与结肠镜双镜结合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疗效。

方法根据数字分表法将本院于2019年12月-2021年06月纳入的7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分别实行结肠镜切除术治疗和腹腔镜联合结肠镜治疗,比较治疗成效。

结果对比参照组,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低,差异明显(P<0.05)。

结论在结直肠息肉治疗中,双镜结合治疗效果明显,有利于患者病情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

【关键词】腹腔镜;结肠镜双;结直肠息肉[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icacy of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colonoscopy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polyps. Methods 72 patients with colorectal polyps included in our hospital from December 2019 to June 2021 were pided into reference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ccording to the digital sub table method. Colonoscopy resection and laparoscopy combined with colonoscopy were performed respectively, and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were compared.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reference group, all indexe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relatively low (P < 0.05). Conclus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olorectal polyps, the combination of double endoscopy is effective, which is conducive to the recovery of patients and reduce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key words 】 laparoscopy; Colonoscopy double; Colorectal polyps结直肠息肉癌变为临床常见病症,其高危因素主要包括腺体大、多发性息肉、不典型增生、绒毛成分高等,需要尽早对患者实行手术治疗,进而实现降低结直肠癌发生率目标【1】。

双镜联合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双镜联合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

双镜联合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分析目的:探讨双镜联合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方法:本研究选择笔者所在医院外科住院部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复杂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实施结肠镜手术治疗,试验组实施双镜联合手术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试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统计学意义(t=4.645、4.575、4.663、4.645,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5%,低于对照组的20%,但兩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2.057,P>0.05)。

结论:复杂结直肠息肉患者接受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手术方法治疗,整体效果较为理想,可作为患者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标签:双镜联合手术;复杂结直肠息肉;临床效果复杂结直肠息肉是一种常见的结肠癌前病变类型,患者癌症发生率降低的核心在于疾病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大部分复杂结直肠息肉患者可在结直肠镜检查过程中确诊,并接受手术切除治疗,然而,少数患者病灶组织较为复杂、特殊,因而手术切除的几率较低,如果强行切除则会诱发肠瘘、肠穿孔等并发症问题。

本研究对双镜联合治疗复杂结直肠息肉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分析笔者所在医院外科住院部2010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40例复杂结直肠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息肉直径在3.0 cm以上;(2)患者及其家属对于临床研究过程完全知情,签署《知情同意书》;(3)报备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排除标准:(1)哺乳期或是妊娠期女性;(2)明确的手术禁忌证患者;(3)并发肺、肝、肾功能障碍的患者;(4)临床资料不全或是无法完成医学研究的患者。

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5~78岁,平均(57.2±20.3)岁,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

花式双镜联合优化结直肠肿瘤的精准微创治疗

花式双镜联合优化结直肠肿瘤的精准微创治疗

花式双镜联合优化结直肠肿瘤的精准微创治疗无论是消化内镜、腹腔镜还是还是开腹手术都是结直肠肿瘤的重要治疗方式,每一种手段各有其优缺点和适应症,内镜属于软镜,在结直肠肿瘤手术中扮演重要角色,是微创中的微创,但是单纯的内镜下治疗的局限性及潜在风险有:(1)对于体积较大和广基息肉或黏膜下肿瘤,内镜治疗很难完整切除,发生穿孔等并发症的风险大;(2)对于一些特殊部位,如回盲部、结肠肝区、结肠脾区、直乙交界部位的肿瘤等内镜操作非常困难;(3)内镜直视下难以全面判断肿瘤的良恶性及浸润深度,有切除范围不足及切缘阳性的可能;(4)内镜治疗不能对恶性肿瘤进行区域淋巴结清扫,因此需要严格掌握内镜治疗的适应症。

虽然腹腔镜在结直肠外科应用越来越广泛,目前甚至认为腔镜手术是结直肠癌手术治疗的金标准,但同样存在以下问题:(1)对于病灶较小的在肠腔内的良性病变或早期恶性肿瘤在腹腔镜下定位上往往存在一定困难;(2)腹腔镜下手术治疗良性病变或早期恶变并不改变传统的手术范围,不能避免消化道的重建,手术创伤仍然较大。

而即使在目前的微创手术时代开腹手术仍然是一些特殊病例如复发、腹腔严重粘连等肿瘤患者的终极切除手段。

可见每一种方法均有各自的优点与劣势,只有把各自优点均发挥出来起协同作用才能使患者获得最优化治疗效果。

随着医学微创技术及理念的发展,腹腔镜结合消化内镜手术在临床医师们的不断探索实践下成为了治疗结直肠肿瘤的重要方式,从而产生了双镜联合的概念(laparoscopic and endoscopic cooperative surgery,LECS),目前双镜联合手术已经在消化道外科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双镜联合手术在发挥了腹腔镜和内镜优势的同时,对内镜和腹腔镜及开腹手术的缺点进行了良好的互补,双镜联合技术不仅能够有效增加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及适用范围,为结直肠肿瘤患者提供“合理而有效”的治疗,对患者的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更快、住院日短、并发症更少、病理切缘阳性率减低、复发率低等优点被临床治疗所青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双镜联合治疗结直肠息肉12例分析
【摘要】目的:探索结肠镜联合腹腔镜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手术方法、安全性和可行性。

方法:2006年3月-2009年5月笔者应用结肠镜联合腹腔镜对12例结直肠息肉进行纤维结肠镜定位和腹腔镜手术切除。

结果:12例均顺利完成定位和手术。

平均手术时间100 min(65~190 min),平均出血量50 ml(20~100 ml),肠道运动恢复时间36 h(18~48 h),术后平均住院事件7 d(5~12 d)。

术后无肠漏、下消化道出血等并发症发生。

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无一例复发。

结论:纤维结肠镜和腹腔镜双镜联合术,定位准确、创伤小,增加了内镜治疗的安全性和适应证范围,减少了手术创伤,是结直肠息肉治疗的合理方法。

可提高手术成功率,值得推广。

【关键词】腹腔镜;纤维结肠镜;结肠息肉
中图分类号 r574.6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3)7-0140-02
直肠息肉是一类从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性病变,其大小、数目、形态和组织学类型各异,从病理上可分为:(1)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绒毛状及管状绒毛状的腺瘤;(2)炎性息肉;(3)错构瘤,主要包括幼年性息肉及色素沉着综合症;(4)其他,主要是化生性息肉及黏膜赘生物。

直肠息肉会造成下消化道出血,大量的临床研究与文献均证实腺瘤性息肉是明确的癌前病变,发现后应及时治疗[1]。

随着结肠镜广泛应用于临床,经结肠镜行腺瘤摘除
术被越来越广泛的使用,成为治疗结直肠息肉的理想方法,对于某些肿瘤,如腺瘤无蒂且直径>2 cm或息肉生长部位隐匿,包括多发性息肉等情况,采用结肠镜的单一治疗方法多有不足,而传统开放手术及腹腔镜手术存在息肉无法准确定位、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存在漏切及术后并发症多的缺点。

因此笔者将结肠镜与腹腔镜一起使用,以发挥各自优势,在增加内镜治疗息肉的适应范围的同时提高其安全性,使手术治疗更加完美,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男7例,女5例。

年龄28~69岁,平均50岁。

主要临床表现有便血、腹痛、腹泻,息肉直径1~2 cm 4例,>2 cm 8例,有蒂5例,广基(亚蒂或无蒂)7例。

单发8例,多发4例。

分布于左半结肠7例,直肠5例,本组患者术前均经结肠镜检查及活组织病理检查确诊,术后切除标本均再行病检,其中管状腺瘤8例,绒毛状和混合性腺瘤各占2例。

1.2 方法
术前准备,全麻后协助患者取截石位,手术过程中为方便手术的实施也可相应的改变手术体位。

于脐环上缘,利用veress针穿刺腹腔建立co2气腹,也可直接切开腹壁直视下插入10 mm trocar
作为观察孔,同时保证气腹压力在12~13 mm hg,使用trocar时,呈30°置入腹腔镜。

在右髂棘水平腹直肌外缘置5 mm trocar,使
用抓钳置入腹腔5 mm行腹腔探查,如果病变部位较为模糊时,经肛门插入纤维结肠镜做肠腔探查,同时在腹腔镜的帮助下做明确观察,根据肠镜检查情况采取3种手术方式:(1)腹腔镜监视下结肠镜电凝切除;(2)如电凝过深行腹腔镜下病灶处缝合术;(3)行息肉病变肠段的切除。

带蒂息肉在腹腔镜监视下行结肠镜套扎、电切除术,如电切过深或范围过大,行腹腔镜下单纯缝合术。

广基息肉或多发息肉(较为集中的),采取肽夹或缝线标记法标记病灶位置,吸净肠道内残留的气体、液体。

同时取出纤维镜。

首先明确病变部位,然后根据病变部位选择10 mm trocar主操作孔的位置:在病灶位于左半结肠的情况下,主操作孔应该选取在相当于麦氏点的位置。

病灶位于右半结肠的患者,主操作孔的位置取第2孔对应的左侧腹壁相应部位。

将距离预切肠段最近的trocar孔打开至3~4 cm,充分暴露将要切除的肠管,对其进行切除、重建。

1.3 术后处理及标本的病理检验
所有患者在清醒后给予拔除胃管、尿管,鼓励自主进食和排尿。

定时扩肛,同时给予常规补液并预防性使用抗菌药。

24 h后进行流质饮食,叮嘱并协助患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出现。

根据具体情况要求患者尽早下床活动。

2 结果
本次试验中的12例患者的手术均获成功。

手术时间65~190 min,平均100 min。

术中出血量为20~100 ml,平均50 ml。

术后18~48 h(平均36 h)患者恢复肠蠕动。

术后住院时间5~12 d,平均
7 d。

病理结果:8例患者为管状腺瘤,绒毛状和混合性腺瘤各占2例。

术后无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肠穿孔、肠瘘、肠梗阻等并发症发生。

术后门诊随访,大便习惯逐渐恢复,未再便血。

患者随访时间6~24个月,术后无一例息肉复发。

3 讨论
结直肠息肉是临床上常见的下消化道疾病,主要表现为下消化道出血、腹痛、腹泻及大便形状改变等,临床已证实结直肠息肉是一种癌前病变,且息肉大小与癌变的概率呈正相关,尤其是管状腺瘤,癌变的可能性更高。

即使直径小于0.5 cm,也有8%存在不典型增生;直径1 cm的息肉发展致癌的概率为10年8%,20年24%[2],一般认为直径大于2.0 cm的癌变率高于20%,所以一经发现均应处理,近年来,纤维结肠镜电凝切除手术以创伤小的特点逐渐在临床上取得较高使用率,已成为该类疾病的主要治疗手段[3]。

但是,有些息肉不适合采用这种方法,如直径大于1.0 cm以上的广基息肉,采用该方法术中、术后的并发症比较多,如肠穿孔、肠漏等。

必要时需要进行肠段切除;包括一些较为集中的多发性息肉,也需要进行肠段切除;腹腔镜手术中、手术后与开腹手术在并发症方面的差异不是很明显,但是在术野暴露程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及对患者机体免疫反应的干预方面与开腹手术相比,有很好的优越性。

但是,腹腔镜手术也有不足,对于完全肠壁内生长的结肠良性息肉,不能很好的了解其具体情况。

如病灶小、有未侵及浆膜的结肠恶性肿瘤,术中单凭腹腔镜观察和诊断有一定的局限性[4]。


中的手术定位不十分准确,尽管术前经过纤维结肠镜甚至钡剂造影检查,但是由于纤维结肠镜检查时,肠道需要充气会造成肠管移位,很有可能造成小病灶造影遗漏或因为检查者主观因素均可造成手
术部位的不准确。

在这种情况下,纤维结肠镜合并使用腹腔镜,可互相掩盖缺点:纤维结肠镜可对肠道病变进行准确定位、做好标记并采用电凝切除;腹腔镜下能观察肠道有无狭窄、扩张及息肉的浆膜浸润程度和结肠镜电切深度、范围,从而确定采用哪种手术方式。

纤维结肠镜合并使用腹腔镜,不但保证了病变部位肠管能被彻底切除、也能避免对病变部位的遗漏,可有效防止术后并发症及减少术后复发。

而且有效的降低了手术中不必要的麻烦。

但是这种手术也有不足,多种医疗器械的使用会增加治疗花费,还要克服来自技术及设备等方面的限制,腹腔镜技术的手术经验还应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高一级的提升。

但是,目前国内拥有纤维肠镜的医院很少,尤其基层医院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建起相应的设备,同时进行双镜联合手术需要良好的多科协作,这对医院的水平有较高的要求。

笔者通过对本组结直肠息肉病例实施双镜联合手术,试验证明该种手术定位准确、安全可行。

参考文献
[1]黄志强.现代腹部外科学[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70.
[2]虞哲科,懂米连,林祖朝,等.结肠镜联合腹腔镜诊治直肠癌合并结直肠息肉的探讨[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
1293-1296.
[3]谢劲龙,黄海华.经大肠镜高频电切除大肠息肉656例临床分析[j].海南医学,2006,17(1):97-98.
[4]谢庆国,白胜良.结肠镜引导下腹腔镜治疗大肠良性疾病12例[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05,5(11):90.
(收稿日期:2012-10-23)(编辑:王春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