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土地管理与规划(第十五讲)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规划管理》PPT课件

Hale Waihona Puke 编辑版ppt24第三节 城市规划的编制和实施
一、城市规划编制的原则: 1、协调原则 2、效益原则 3、节约原则 4、人文原则 5、生态原则
二、城市规划的主要内容: 城市总体规划,城市分区规划,城市详细
规划。
编辑版ppt
25
1、城市总体规划
城市总体规划是指导 城市建设的纲领性文 件,是城市分区规划 和详细规划的基础, 是城市政府进行规划 管理的法律依据。城 市总体规划的期限一 般为20年,建制镇总 体规划的期限可以为 10一20年。
1959年欧姆斯特在纽约曼 哈顿中心区设计了面积达 5100亩的中央公园。(见 右图)
编辑版ppt
8
1、带形城市理论。是西班牙工程师A.索里
亚·伊·马塔在1882年提出的。
沿交通线建设,干线 一侧为工业区,另一 侧位居民区。
大部分居民日常活动 往来于干线两侧,可 节约时间。
横向宽度有限,便与 城乡的沟通与联系。
编辑版ppt
6
3、文艺复兴时期。
将人为主义理念引入到城 市规划中。威尼斯圣马可 广场就是其杰出代表。中 世纪,意大利人菲拉特雷 《理想的城市》, 将城市 中心设计为六角形广场。
编辑版ppt
7
二、近代城市规划理论
近代工业革命使成千上万 的乡村人口迁往城市工作 和定居,迎来了城市化和 城市发展的第一个浪潮。 为了改善城市市区的生态 环境,19世纪60年代,城 市规划提出了建造大片公 园绿地的理念。
景名胜的用地界线和文物古迹、传统街区的保护范围,提出空间形态 的保护要求; 5、确定工程干线管道的位置、走向、管径、服务范围以及主要工程 设施的位置和用地范围。
编辑版ppt
31
土地市场和城市土地市场管理PPT课件

第二节 我国土地市场的现状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2、城市土地市场的形成阶段:
1988.4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删去了宪法第十条第四款 不得出租土地的规定;
1990.5国务院颁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
第二节 我国土地市场的现状
我国城市土地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3、城市土地市场的发展的完善阶段
旧的土地分类 一级类型(八大类):
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 交通用地 水域
未利用地
现行土地分类: 一级类(三大类)
农用地 建设用地 未利用地
二级类:
农用地分为耕地、 园地、 林地、 牧草地、其他农用地
建设用地分为:商服用地
工矿仓储用地
公共设施用地 公共建筑用地
住宅用地
特殊用地
交通用地
的切身利益。
第五节 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
地价管理的作用
1、调节土地供求关系,抑止土地投机,保证土地市场均衡、 平稳发展;
2、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配置,充分有效利用土地; 3、为土地市场管理提供依据; 4、规范土地市场中交易各方行为;
第五节 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
地价管理的作用
5、规范土地估价方法,培养土地估价人才,不断提高估价 水平;
第五节 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
三、我国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政策和制度
7、土地价格评估制度; 8、土地登记和土地价格申报制度; 9、土地估价人员资格认证及土地估价机构资格评级制度。
第五节 城市土地市场价格管理
四、土地价格的监测系统——地价指数
地价指数 1.反映土地价格随时间变化的趋势与幅度的相对数; 2.反映一个城市(或地区)各类土地(商业、住宅、 工业等)价格变化及其总体综合平均变化趋势的相 对数。
城市土地规划与管理概述(ppt 78页)

用总体规划可以把规划区作为自己的规划范围。
2、城市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特性 ⑴ 总体性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内的 全部土地资源,而不是某一种用地。在城市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要全面考虑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 置,要把时空结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与城市 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等结合起来,进行统筹 安排和合理布局。此外,还应综合各部门对城市
(2)土地的经济特性:①相对稀缺性 ②用途的多样性
③用途变更困难
④土地的增值性
⑤报酬的递增递减
3、土地用途的分类
(1)2001年《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3-15-71): ①农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5 ②建设用地: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
建筑、住宅、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特殊8 ③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其它2
⑶ 城市建设用地潜力分析 —— 其是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合理选择用地 的依据,可以分生活性和生产性用地两部分进行 分析。 ① 生活性用地的潜力—— 主要在于城市内的闲 置地、棚户区、平房区和中中低层建筑区,分析 时通常是先按照用地建设的外部景观,将生活性 用地划分出若干个潜力小区,然后通过建筑层数、 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和对比,评 价其潜力的相对大小和级别,再根据此确定潜力 分许并画出潜力分析图。
⑸ 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结构
⑵ 地位 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系统是与行政区域
相对应的,由国家—省—市—县(含乡镇)四级 构成。市级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市域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个层次。区域上, 前者包括后者;但深度上后者更深入,两者共同 构成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系统和管理依据。
4、城市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② 统计法——即由政府组织机关、街道、工 矿企业进行统计,上报其在一定时期内对土 地的需求量,在由规划者进行统计分类和适 当的定性调整与平衡得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
2、城市土地总体利用规划的特性 ⑴ 总体性 ——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对象是规划区内的 全部土地资源,而不是某一种用地。在城市土地 利用总体规划要全面考虑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配 置,要把时空结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与城市 土地的开发、利用、整治等结合起来,进行统筹 安排和合理布局。此外,还应综合各部门对城市
(2)土地的经济特性:①相对稀缺性 ②用途的多样性
③用途变更困难
④土地的增值性
⑤报酬的递增递减
3、土地用途的分类
(1)2001年《全国土地分类》(过渡期间适用)
(3-15-71): ①农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其它5 ②建设用地:商服、工矿仓储、公用设施、公共
建筑、住宅、交通运输、水利设施、特殊8 ③未利用地:未利用土地、其它2
⑶ 城市建设用地潜力分析 —— 其是确定城市用地发展方向、合理选择用地 的依据,可以分生活性和生产性用地两部分进行 分析。 ① 生活性用地的潜力—— 主要在于城市内的闲 置地、棚户区、平房区和中中低层建筑区,分析 时通常是先按照用地建设的外部景观,将生活性 用地划分出若干个潜力小区,然后通过建筑层数、 建筑密度、容积率等指标的综合分析和对比,评 价其潜力的相对大小和级别,再根据此确定潜力 分许并画出潜力分析图。
⑸ 城市建设用地的规划结构
⑵ 地位 我国现行的土地利用规划系统是与行政区域
相对应的,由国家—省—市—县(含乡镇)四级 构成。市级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市域土地利用总体 规划和城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两个层次。区域上, 前者包括后者;但深度上后者更深入,两者共同 构成完整的土地利用规划系统和管理依据。
4、城市土地总体利用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② 统计法——即由政府组织机关、街道、工 矿企业进行统计,上报其在一定时期内对土 地的需求量,在由规划者进行统计分类和适 当的定性调整与平衡得出城市建设用地的需
《城市用地》课件

02
Hale Waihona Puke 促进城市包容性和多元化发展。
实现经济繁荣
03
城市用地利用的效率与可持续性
提高土地利用的经济效益。 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城市用地开发与利用的创新与实践
土地混合利用模式
将不同功能的建筑物混合在一起,提高土地 利用效率。
地下空间开发利用
利用地下空间进行交通、停车、商业等设施 的建设,缓解城市用地紧张问题。
城市用地短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人口不断增长 ,导致城市用地需求急剧增加,而土地资源 有限,使得城市用地出现短缺现象。
供需矛盾
在城市用地供需矛盾方面,主要体现在城市 扩张和保护耕地之间的矛盾、商业用地和住
宅用地之间的矛盾等方面。
城市用地过度开发与环境破坏
过度开发
一些城市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发展和政绩,过度开发城 市用地,导致土地资源浪费和生态环境破坏。
城市用地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总结词
梳理城市用地的发展历程,分析不同阶段的特点和影 响因素,预测未来城市用地的发展趋势和方向。
详细描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用地经历了从无到有 、从简单到复杂的发展历程。在发展过程中,城市用地 的规模、结构和功能不断发生变化,受到经济、社会、 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未来,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 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用地将呈现出更加多元化、 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城市用地管理也将 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可持续发展和人居环境质量的提升 。
土地资源的节约利用
土地资源的高效利用
城市用地利用的效率与可持续性
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 城市用地利用的可持续性
保护生态环境
城市用地利用的效率与可持续性
城市规划经典课件.ppt

1 城市规划的概念 (2)美国国家资源委员会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 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 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一 城市规划的概念、作用和任务
1 城市规划的概念 (3)教材提出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确定城市性质、规 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 部署和全面安排
•某大城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图为该市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该市位于黄河之滨,某山脉东侧。黄河从市域 东侧穿过,黄河在该市范围内的河道较宽,但航道很 浅。 •全市总面积为3499平方公里,现状市区城市人口47.5 万人,规划总人口89.38万人。建成区面积47.4平方公 里,下辖三区两县,其中包括5个镇和21个乡,213个 行政村。市域城镇体系由1个中心城市、2个市辖建制 镇(县城驻地)、5个县辖建制镇组成。 •规划“H”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设置两条南北国 道、一条高速公路和国家干线铁路南北向通过市域。 机场位于黄河东岸(机场用地属于另外城市),在市 区和机场之间设置一条等级较高的公路。
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人口资 源、风景旅游资源) 经济基础条件分析(区位、对外开放、 旅游业发展、开发区发展)
3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云南省城市化发展目标:
2010年:全省城镇人口1500万,城市化水平 33%,建成7个中等城市;把昆明建成我国重 要的旅游、商贸现代化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 城市功能和经济辐射能力明显增强
(7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3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8 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 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城市规划是一种科学、一种艺术、一 种政策活动,它设计并指导空间的和谐 发展,以满足社会与经济的需要”。
一 城市规划的概念、作用和任务
1 城市规划的概念 (3)教材提出的概念
城市规划是为了一定时期内城市的经 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而确定城市性质、规 模、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城市用地,协 调城市空间布局和进行各项建设的综合 部署和全面安排
•某大城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图为该市市域城镇体系 规划。该市位于黄河之滨,某山脉东侧。黄河从市域 东侧穿过,黄河在该市范围内的河道较宽,但航道很 浅。 •全市总面积为3499平方公里,现状市区城市人口47.5 万人,规划总人口89.38万人。建成区面积47.4平方公 里,下辖三区两县,其中包括5个镇和21个乡,213个 行政村。市域城镇体系由1个中心城市、2个市辖建制 镇(县城驻地)、5个县辖建制镇组成。 •规划“H”形的城镇空间布局结构,设置两条南北国 道、一条高速公路和国家干线铁路南北向通过市域。 机场位于黄河东岸(机场用地属于另外城市),在市 区和机场之间设置一条等级较高的公路。
森林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人口资 源、风景旅游资源) 经济基础条件分析(区位、对外开放、 旅游业发展、开发区发展)
3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2)预测区域人口增长、确定城市化目标
云南省城市化发展目标:
2010年:全省城镇人口1500万,城市化水平 33%,建成7个中等城市;把昆明建成我国重 要的旅游、商贸现代化城市;县城和建制镇的 城市功能和经济辐射能力明显增强
(7 )统筹安排区域基础设施和社会设施
3 城镇体系规划的主要内容
8 确定保护区域生态环境、自然和人文景 观以及历史遗产的原则和措施
城市规划管理法规 ppt课件

法律的基本特征: 1、法律的一种行为规则 2、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3、法律是与权利和义务不可分的。 4、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的规范
一、法律与法律规范
(二)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整体的基本要素或单 位会关 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并有国家强 制力作为其实施的保证。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三个问题: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法规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引导作用——将城市规划的意图、原则和知识贯彻 于城市建设的活动和过程之中,建立相互制约、共同遵守 的规范。 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是规范性的而不是支配性 的。
控制作用——法律所赋予的控制机制。 在我国主要 是通过“一书两证”的制度来得到保证的。
。
二、城市规划体系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 规划行政 规划法规
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 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概念: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 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的 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四)法律规范的效力
法律规范的效力就是法律的约束力,是国 家保证法律得以实施的强制力,是国家权力的 体现。包括:
(1)等级效力
(2)效力范围
(1)等级效力 是指法律体系中不同渊源法律形式的法律在规范效力方面的等级差别。 一是,首先决定于其制定机构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制定机关的地 位越高,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也就越高。 二是,在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中,按照特定的、更为严格的程序制 定的法律规范,其效力等级高于按照普通程序制定的法律规范。 三是,同一制定机关按照相同程序就同一领域问题制定了两个以上法律 规范时,后来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先前制定的法律规范,即“后法优于 前法”。 四是,同一主体在某领域既有一般性立法又有特殊立法时,特殊立法通 常优于一般性立法,即所谓“特殊优于一般”。 五是,某国家机关授权下级国家机关制定属于自己职能范围内的法律、 法规时,该项法律、法规在效力上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制定的法律、法 规。
一、法律与法律规范
(二) 法律规范
法律规范是构成法律整体的基本要素或单 位会关 系参加者在法律上的权利和义务,并有国家强 制力作为其实施的保证。
城市规划管理与法规
三个问题: 城市规划 城市规划管理 城市规划法规
精品资料
你怎么称呼老师?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教师的教鞭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引导作用——将城市规划的意图、原则和知识贯彻 于城市建设的活动和过程之中,建立相互制约、共同遵守 的规范。 城市规划的引导作用是规范性的而不是支配性 的。
控制作用——法律所赋予的控制机制。 在我国主要 是通过“一书两证”的制度来得到保证的。
。
二、城市规划体系
一个国家的城市规划体系包括三个基本方面:
规划运作(规划编制和开发控制) 规划行政 规划法规
其中,规划法规是现代城市规划体系的核心,为规划 行政和规划运作提供法定依据
三、城市规划管理的地位和作用:
(一)城市规划管理的概念
城市规划管理概念:组织编制和审批城市 规划,并依法对城市土地的使用和各项建设的 安排实施控制、引导和监督的行政管理活动。
(四)法律规范的效力
法律规范的效力就是法律的约束力,是国 家保证法律得以实施的强制力,是国家权力的 体现。包括:
(1)等级效力
(2)效力范围
(1)等级效力 是指法律体系中不同渊源法律形式的法律在规范效力方面的等级差别。 一是,首先决定于其制定机构在国家机关体系中的地位,制定机关的地 位越高,法律规范的效力等级也就越高。 二是,在同一主体制定的法律规范中,按照特定的、更为严格的程序制 定的法律规范,其效力等级高于按照普通程序制定的法律规范。 三是,同一制定机关按照相同程序就同一领域问题制定了两个以上法律 规范时,后来法律规范的效力高于先前制定的法律规范,即“后法优于 前法”。 四是,同一主体在某领域既有一般性立法又有特殊立法时,特殊立法通 常优于一般性立法,即所谓“特殊优于一般”。 五是,某国家机关授权下级国家机关制定属于自己职能范围内的法律、 法规时,该项法律、法规在效力上等同于授权机关自己制定的法律、法 规。
城市土地管理和城市环境管理PPT课件

4、土地权属管理的作用
防止土地过度集中于少数人手里
使土地的使用符合社会经济运行规则
避免因地价暴涨而引起公众利益的损害
使土地流转向有利于公共利益的方向进行
2020/3/21
11
(二)城市土地规划管理 1、含义 城市土地规划是在城市土地空间上组织合理利用城市土地的一项综合措 施。实际就是城市政府合理分配或安排城市土地、调整城市土地关系、 确定城市土地不同应用方向的过程。 2、原则 (1)有利于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2)严格控制非农业建设对农地的侵占 (3)土地利用规划要有长远眼光 (4)讲求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的统一
2020/3/21
12
3、城市用地的分类
(1)居住用地(R类)
住宅用地、公共服务设施用地、道路用地、绿地
(2)公共设施用地(C类)
行政办公、商业金融业、文化娱乐、体育、医疗卫生、教育科研设计、文物古迹、其他公共设施
(3)工业用地(M类)
一类工业用地、二类工业用地、三类工业用地
(4)仓储用地(W类)
在房屋、土地等不动产所有权发生转移时,按当事人双方订立契约等对 产权人征收的一种税。 3、城市土地的法律管理
城市政府运用法律手段管理城市土地、维护城市土地的所有权和使用方 向等。
2020/3/21
21
第四节 城市用地结构优化及其公共政策
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 (一)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含义 1、概念 一个城市的建成区内土地的功能分区结构。 2、几种不同的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理论 同心圆理论 扇形理论 多核心理论
(9)特殊用地(D类)
军事、外事、保安用地
(10)水域和其他用地(E类)
水2域02、0/3耕/2地1 、园林、林地、牧草地、村镇建设用地
城市规划相关理论介绍

• (2) 综合规划的种类
•
集中在物质空间方面的综合规划;将 物质空间的设计与城市发展目标相结合的综 合规划;成为一项政策手段的综合规划。
• (3) 综合规划的方法
•
在方法上,通过对城市系统的各个组 成要素及其结构的研究,揭示这些要素的性 质、功能以及这些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全 面分析城市存在的问题和相应对策,从而在
•
• •
一、城市增长 理论 4、城市增长的交通通讯理论
在发展过程中,居民逐渐以通讯替代交通来达到相互作用的目的。一 方面,通信技术的不断进步,减少了面对面交往的需求;另一方面,交通拥挤也
限制了相互作用的机会。因此,出现了城市居民逐渐以通讯替代交通来达到相互 作用的目的。
•
•
5、城市增长的全球化理论
• 1、城市增长的区域理论
• (2)中心外围理论
一、城市增长 理论
•
•
中心外围理论( The Core—Periphery Model )是增长极理论的深化, 1966年由美国区域问题专家弗里德曼(John Friedman)提出。 弗里德曼认为,在若干区域之间会因多种原因造成个别区域率先发展起来而 成为“中心”,其它区域则因发展缓慢而成为“外围”。中心区在空间上表现为中 心城市、城镇群或城镇地区。
• 2、分离渐进规划理论
• •
分离渐进规划的基础是理性主义和实 用主义思想的结合。 Charles E. Lindblom于1959年发表 《The Science of “Muddling Through”》阐述 了分离渐进方法的含义和内容。渐进的决策 是一种补救的、更适合于缓和现状的、具体 的社会政策方法,而不是对未来社会目的的 促进。
•
中心区与外围区相互依存,中心区主导着边缘区及整个地区的发展方向,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 目的:为测图建立统一的平面控制
网和高程控制网;
•
作为进行各种细部测量的基
准。
.
30
地籍测量
• 2.地籍平面控制测量
• 平面控制测量:一、二、三、四等
控制网组成;
• 方法:三角网控制点
•
导线网控制点
.
31
.
33
.
34
地籍测量
• 3.地籍细部测量
• 土地权属界址点及其他地籍要素
.
40
地籍测量
• 制作宗地图:
• 绘制方法:
• (一)蒙绘法 (二)缩放绘制法 (三)复制法 (四地籍测量
• 面积量算:
• 面积量算系指水平面积量算。面 积量算的内容包括宗地面积、地类 面积、宗地内建筑占地面积、建筑 面积量算与面积汇总统计。
• 方法:解析法、图解法
.
42
资料整理与总结
的测定;
• 内容:测定界址点
•
测绘地籍图
•
制作宗地图
•
面积量算
.
35
地籍测量
• 测定界址点:
• 方法:解析法
•
图解法
.
36
地籍测量
• 测绘地籍图
• 地籍图是土地管理的专题图,它首先要 反映包括行政界线、地籍街坊界线、界址点、 界址线、地类、地籍号、面积、座落、土地 使用者或所有者及土地等级等地籍要素;其 次要反映与地籍有密切关系的地物及文字注 记,一般不反映地形要素。地籍图是制作宗 地图的基础图件。
.
4
二、地籍调查的分类
• 1.初始地籍调查 • 2.变更地籍调查
.
5
三、地籍调查的内容
• 1.权属调查 • 2.地籍测量
.
6
四、地籍调查的程序
• 1.准备工作 • 2.权属调查 • 3.地籍测量 • 4.资料整理与总结 • 5.检查验收
.
7
准备工作
• 1.组织工作 • 2.宣传工作 • 3.培训工作 • 4.收集工作 • 5.技术工作 • 6.度点工作
•
委托书
.
15
权属调查
• 6.界址调查 • 指界:双方确认,签字盖章; • 打界标:西北角第一个,顺时
针排列; • 混凝土界标、石灰界标 • 戴铝帽钢钉界标、钢棍界标 • 喷漆界标
.
16
权属调查
• 7.填写调查表
• 要求:填写内容与实际一致;
•
不得涂改;
•
与原地籍内容不一致,应
在说明内注写;
•
一宗一表一图。
.
20
权属调查
• 8.绘宗地草图
• 作用:
•
描述宗地位置及与相邻宗地
的关系。
.
21
地 籍 调 查 表 样 表
权属调查
• 8.绘宗地草图
• 内容:宗地使用者名称
•
宗地号、门牌号、土地用途
•
界址点、界址线、界址边长
•
相邻宗地信息
•
指北针、比例、丈量者
•
日期
.
26
权属调查
• 8.绘宗地草图
.
8
权属调查
• 目的:
•
核实宗地权属
•
确认宗地位置
•
掌握土地利用状况
.
9
权属调查
• 1.准备调查工作图
• 2.划分调查区
•
行政区
•
道路
.
10
街坊划分图
第1街坊
第2街坊
街 坊
第4街坊
第3街坊
界
线
第5街坊
1:500
.
11
权属调查
• 3.预编地籍号(15位) • 从东到西、从北到南
.
12
预编宗地号
• 要求:
•
实地绘制
•
不得涂改、复制
.
27
地籍测量
• 以权属调查为前提
• 以测量技术为手段
• 精确测出各类土地的位置、面
积、界址点坐标、地籍图。
• 要求:分级布网、逐级控制
•
先整体后局部、先控制后细
部
.
28
地籍测量
• 分类:地籍控制测量
•
地籍细部测量
• 1.选择坐标系 • 国家统一坐标系
.
29
地籍测量
结合土地登记申 请材料、权源材料、 旧的地籍图等,逐 宗编绘工作用图;
预编宗地号; 注意不重不漏。
.
13
权属调查
• 4.发放通知书 • 5.现场调查核实 • 土地使用者 • 土地地籍号 • 土地实际用途
.
14
权属调查
• 6.界址调查
• 指界人:本宗地土地使用者
•
相邻宗地土地使用者
•
法人代表
• 证明:身份证、户口本、
城市土地管理与规划
第十五讲
.
1
上次课内容:
• 地籍管理的内容:四个统一 • 土地调查的目的 • 土地调查的时间 • 土地调查的组织 • 对调查人员的要求及处罚 • 对被调查人员的要求及处罚
.
2
第十五讲 地籍调查
.
3
一、概念
• 地籍调查:是国家采用科学方法, 依照法律程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 权属、位置、界线、数量与用途等 基本情况,以满足土地登记的需要。
.
37
地籍测量
• 制作宗地图:
• 宗地图是土地证书的附图,是 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持有的具有法 律效力的图件凭证,是处理土地权 属问题时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
.
39
地籍测量
• 制作宗地图:
• 宗地图的主要内容:图幅号、地籍 号;本宗地号、地类号、门牌号; 本宗地界址点、界址点号;本宗地 内建筑物、构筑物;邻宗地界址线; 相临宗地名称;比例尺、指北方向、 制图员、审核员等。
• 数据成果 • 文字成果 • 图件成果 • 数据库成果
.
43
检查验收
• 三检一验:
•
自检
•
互检
•
专检
•
省级验收
.
44
五、变更地籍调查
• 类似初级地籍调查 • 只调查变更的部分 • 需提交调查申请
.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