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洪泽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doc

(完整版)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doc

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第三次月考试卷一、积累与运用(28 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对的一项是(A .狭隘(ài)哭泣(qì)酬劳(chóu)...B.呻吟(yín)干涸(hè)薄荷(bó)...C.树梢(xi āo)附和(hè)嫌弃(xián)...D.抽噎(yē)坍塌(dān)纯粹(cuì)...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2 分)滑稽( jī).挪动( nǎ).慷慨(gài).热忱(dān).A .以身殉职犹豫不绝麻木不仁惊慌失错B.参差不齐见异思迁沉默寡言刨根问底C.气喘嘘嘘莫不关心神情恍惚遥不可及D.精益求精变化莫测沾轻怕重满腔热忱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2分)A .由于开展治沙工作,原来许多不毛之地,现在变成了美丽的绿洲。

....B.这座坍塌的煤矿下还有五六个工人,我们一定要刨根问底,想尽一切办法把他....们救出来。

C.悬崖的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

....D.我往后移动了一下,用左脚小心翼翼地感觉着岩石,然后找到了。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 .观众听完他美妙的歌声和优美的舞姿,都深深地折服了。

B.我国有世界上没有的万里长城。

C.梵净山的秋天是一个旅游赏景的好地方。

D.能否保持一颗平常心是考试能不能发挥正常的关键。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那是谁的地?是公家的?还是私人的?B.他一直在种树。

种橡树、种山毛榉、还种白桦树。

C.他说,这地方缺少树;没有树,就不会有生命。

D.“听我说,”爸爸继续说:“不要想有多远,只要迈一小步,这个你能做到。

6.回顾本单元课文,下列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 .《纪念白求恩》一文叙述了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不寻常经历,高度评价了他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共产主义精神,并号召人们学习这种精神。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含参考答案
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酝酿(niànɡ)贮蓄(zhù) 粗犷(kuànɡ)澄清(dènɡ)
B.花苞(bāo)嘹亮(liáo)应和(yìnɡ) 黄晕(yùn)
C.莅临(wèi)看护(kàn) 抖擞(shù) 卖弄(nònɡ)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结合语境,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①直到我从五楼下到四楼,看不见我的身影,我才听见她关门的声音。(句中的“才”字能否删去,为什么?)
②雨天里没有打伞,淋湿的是母亲的心。(此句在表达上有何妙处?)
3.文章两处画横线的句子都写到“我”掉泪,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泪水中蕴含着“我”怎样的复杂情感。
⑨那天,黄老师依旧穿着那件我们熟悉的旧衣服,头发和脸上的皱纹似乎更白更深了些。九月的阳光,在他身后,把他镀成了一个披满金光的雕塑模样。他几乎是以背诵的样式,重述了学校希望我们的一二三四。同样的内容,被他一说,我们毫无排斥感地完全接受了。
⑩接下来,他又说:“同学们,听到你们为挽留语文课……所做的,我感到……万分……荣幸。我很荣幸,你们通过我,看到了文字之美文化之美。但我的学养有限,只给你们开了一个小小的窗,你们通过这个窗,看到一点一滴的星空与苍穹,那是一个你完全想象不到的广阔世界。一辈子很长,有很多东西需要坚持!即使你是一个修收音机的师傅……
⑪那是黄老师最后一次在讲台上说话,也是我的最后一堂语文课。
⑫但那又是一个开始,是让我把语文和写作,不再当成一门课程,而是将它当成望向世界的小窗的开始。从那天起,三十多年时间,没有一天止息。
(作者:曾颖,选自小说《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学生专用)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__)
(2)以为顺流下矣(__________)
(3)棹数小舟(__________)
(4)湮于沙上(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中的阿麻是一个既平凡又伟大的小人物,结合自己的感受谈谈阿麻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2、母爱像棉花盛开
徐学平
①听说,每一位母亲都是大地上盛开的花朵,有人说母爱温馨如康乃馨,有人说母爱圣洁如鲁冰花…然而,我那与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母亲却从来没见过这些娇贵的花儿。我也一直在寻找,寻找一朵属于母亲的花。
⑧棉花的一生共有两次“花”开:花龄期的棉花开出的花朵很美,白的纯洁,粉的淡雅,但是为了孕育棉花,她只能萎谢掉自己美丽的容颜;产棉期棉花会把自己所有的养分都毫不保留地提供给棉桃,于是叶蔫了,枝枯了,洁白的棉花终于盛开了,而这一次,她枯槁的却是自己全部啊!
⑨棉花,可谓是我再熟悉不过的乡间植物了,但那不正是我苦苦寻觅的母亲花么?母爱像棉花盛开,她穷其毕生的精力只为换取最终无私的绽放,吐出棉,纺成纱,拧成慈母手中线,织成游子身上衣。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5、对下面的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②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③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④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④随着年龄的增长,我对母亲的了解也不断地增多。我曾经见到过母亲年轻时候的照片: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两根乌亮亮的麻花辫,原来母亲也是很美的。然而不幸的是,她婚后不久父亲的身体就一直不好,母亲便不得不用柔弱的双肩挑起家庭的重担。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A4版)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A4版)
D.赌注(dǔ) 砂砾(lì) 腐蚀(( )
A.遮弊 各得其所 美不盛收 呼朋引伴
B.蝉褪 人生鼎沸 截然不同 疲倦不堪
C.分岐 高枕而卧 小心翼翼 不求深解
D.尴尬 众目睽睽 花团锦簇 油然而生
3、下列各项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⑤高二时,学校文理分科。从小到大,我的数学成绩没有语文成绩好,虽然也不低,师长们多年来在耳边不停提醒我:你数学需要提高啊! 你偏科啦!我渐渐也承认了这个现实:我脑子不灵,于是我报了文科班,但依旧对数学这一科怕得要死。分科之后,教我们数学的是当地名声赫赫的泰斗级老师。
⑥有一次他问我:你成绩那么好?为什么不把数学也兼顾一下呢?我说:老师,我从小数学就偏科,我不擅长学数学。

1.①丝瓜花的生长范围很广;②花开得繁茂、美丽;③各具其态,天然成趣。
2.提到齐白石的画,既有力地说明了丝瓜藤蔓和丝瓜花儿的生命力非常顽强,又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3.运用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丝瓜花儿”比喻成“调皮的孩子”,并赋予它人的动作“伏”、“仰”、“蹲”、“顾盼”、“相背”,生动传神地表现出丝瓜花儿各具其态、天然成趣的特点。
D.理想是闹钟,敲碎你的黄金梦。
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句是( )
这是一片生命的风景,整个底色是绿的。,每座山都像一个披着哈达的丽人。江流如带,,带着一股野性。
①远山,凝青、含黛;云烟,袅袅
②远山凝青含黛,云烟袅袅
③从远处飘来,波光闪闪,雄浑,强健
④波光闪闪,雄浑、强健,从远处飘来
⑧我听到这话别提多高兴,感觉整个人都解放了:原来,“科学表明”,我在数学领域不但不是废物,而且非常“有戏”。那学期的考试,数学满分值150,我拿了142分。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

-初一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2017-2018初一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含答案第Ⅰ卷选择题部分(50分)一、选择题1、下列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2分)A、栖(xī)息嫌恶(wù) 头晕目眩(xuàn)B、厄(è)运滑稽(jī) 忍俊不禁(jìn)C、湛(zhàn)蓝静谧(bì) 更胜一筹(chóu)D、伫(zhù)立御聘(pìn) 苦心孤诣(yì)2.下列书写有错别字的—项是( ) (2分)A、海枯石烂千姿百态惊慌失措历历在目B、黯然缥缈苦心孤诣恍然大悟水波粼粼C、骇人听闻诲人不倦随声附和莽莽榛榛D、踉踉跄跄塞翁失马爱慕虑荣更胜一畴3、下面对词语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2分)A、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

B、遥遥在望:指远处的东西在视线以内,可以望见。

C、预兆: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D、造物主:人们都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4、找出下列句子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2分)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B、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C、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D、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的事5、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A、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每个大学生将来都希望自己成为一个出色的艺术家。

B、语言通顺是衡量一篇作文好坏的重要标准之一。

C、人们越是精确的把握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就能认清物质的本质,从而达到认识大自然,使之为人类服务。

D、为了避免再犯错误,我们一定要努力学习。

6、下列说法错误的—项是( )(2分)A、寓言,文学体裁中的一种,是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育意义的故事。

它的结构大多简短,具有故事情节。

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

B、《郭沫若诗两首》为我们描画了令人神往的天上仙境,表达了作者面对现实的黑暗,希望到天上寻找美好社会的愿望。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参考答案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附带参考答案本题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答卷前,请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校、座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

考试结束后,按要求上交答题卡。

注意事项:1.答选择题时,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

2.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mm黑色签字笔书写,要求笔记清晰、工整,务必在答题卡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内作答。

一、(16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2题。

大家好!欢迎来到读书分享会!我们都知道,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读书让我们领略美景,联想春天的花香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yùn niànɡ:读书让我们走近名人,感受鲁迅在r én jìhǎn zhì的荒园里捕鸟的童真童趣;读书让我们大开脑洞,想象女娲.造人时的méi kāi y ǎn xiào :读书让我们学习美好品行,如白求恩身上精益求精的精神:读书让我们体察人生,明白爱不能咄.咄逼人,而要在分歧.中达成统一;读书让我们体悟生命,如ɡuài dàn bùjīnɡ的劳伦兹教我们尊重动物,热爱生命……本次读书交流会,将为我们搭建一个分享读书心得的平台。

祝愿同学们在活动中不但能得到创作的灵感,而且能获得阅读的快乐。

1.上面文段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rùn wāduōqíB.yùn wāduóqíC.rùn wáduōzhīD.yùn wáduōzhī2.上面文段拼音处所填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3分)A.晕酿人迹罕至眉开颜笑怪诞不经B.晕酿人迹罕致眉开眼笑怪延不经C.酝酿人迹罕致眉开颜笑怪延不经D.酝酿人迹罕至眉开眼笑怪诞不经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中国成功发射了"神舟十号",这是多么骇人听闻....的消息啊!B.球场上人声鼎沸....,大家都在为各自的队伍加油动威。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上第三次月考试题一、基础知识的积累与运用(34分)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páng()然大物chī()想hái( )骨轻yíng()碧瓦飞甍.() 憔.( )悴攥.()住菡萏.()2、把下列成语补充完整(4分)苦心孤()()首挺立更胜一()惊()失措海枯石()( )然长逝心旷神()忍俊不()3、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不亦说.乎(“说”通“悦",高兴)裁.如星点(“裁”通“才”,只有)B、项为之强.(“强”通“僵”,僵硬)是知.也( “知"通“智”,聪明)C、诲女.知之(“女”通“汝”,你)尊君在不.(“不”通“否”,在不在)D、三.省吾身(三,多次) 与儿女..讲论文议(儿女:儿子和女儿)4、下列句子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2分)A、“我在开花!"它们在笑。

/“我在开花!”它们嚷嚷. (拟人)B、理想是罗盘,给船舶导引方向. (比喻)C、蝈蝈十分喜欢吃肉,但不像螳螂一样只吃肉。

(比喻)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比喻)5、下面对课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A、《走一步,在走一步》的作者是美国作家莫顿、亨特,文章写“童年时一次脱险”的经历,蕴含了丰富的生活哲理。

B、《看云识天气》是一篇科普文,作者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从两个方面介绍了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形态的云和天气的关系;不同光彩的云和天气的关系。

C、《春》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朱自清,文中写出了春天的动人景色,语言夸张,充满想象力.D、《散步》写了一家人祖孙三代,和和美美,相亲相爱,是一个幸福的家庭,表达了作者关于伦理的思想.6、下列关于作家作品搭配有误的一项是()(2分)A、《济南的冬天》--老舍——原名舒庆春--北京人B、《风筝》——鲁迅—-原名周作人-—浙江绍兴人C、《理想》—-流沙河——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D、《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7、将下列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的序号填入括号。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完整)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三次月考试题及答案(完整)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热忱.(shén) 坍.塌(tān) 干涸.(hé) 拈.轻怕重(niān) B.戳.穿(chuō) 派遣.(qiǎn) 抽噎.(yē) 刨.根问底 (páo) C.栋.梁(dòng) 狭隘.(yì) 拣.选(jiǎn) 哄.堂大笑(hōng)D.废墟.(xū) 呼啸.(xiāo) 滚烫.(tàng) 悲守穷庐.(lú)2、下列各项中词语的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帐蓬热腾腾金风玉露赅人听闻B.乞丏光秃秃引人遐思截然不同C.凌乱白洋淀油然而生谆谆教诲D.仿膳熏衣草迫不及待兴高采烈3、下面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B.在外漂泊十多年的他见到亲人时终于忍俊不禁....,留下了辛酸的眼泪。

C.老师语重心长....地给我讲了沉迷网络的害处,列举了许多同学因上网而荒废学业的例子。

D.晚会结束前,她献上了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憎水玻璃,为戴眼镜的人解除了苦恼。

B.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出席了这届毕业典礼。

C.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D.目前,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已经启动长征九号的关键技术研制。

5、对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A.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像你一样的伟大坚强!(反复)B.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拟人)[来C.惊涛澎湃,/掀起万丈狂澜;/浊流宛转,/结成九曲连环。

(夸张、对偶) D.向南北两岸/伸出千万条铁的臂膀。

(比喻、拟人)6、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在黄海森林公园内的小道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苏省洪泽县2017-2018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一、积累与运用(24分)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8分)轻轻地打开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眼前花团锦簇,美不胜收;解决散步时的分歧.彰显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美德;tān痪的史铁生在秋天怀念与母亲诀别时收获着“好好儿活”的勇气;跟轻风流水应合着的牧童的笛声传递着春的气息;还有那可爱的水藻把终年zhù蓄的绿色奉献给济南的冬天……在语文的世界里,尽收眼底的有一片片天光云影。

一股股清泉细流滋润心田。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3分)分歧( ) zhù( )蓄tān( )痪(2)文中有错别字的词语是“_________”,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________”。

(2分)(3)“美不胜收”的意思是_________(1分)(4)文末画线两句的句式不够协调,请调整后一句的语序,使它与前一句的句式一致,把调整后的句子写出来。

(可以增删一两个字词)(2分)2. “腹有诗书气自华”,请你根据要求填空。

(10分)(2)《次北固山下》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来表现作者博大的情怀。

(5)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点明主旨的句子是:,。

3.选出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2分)A.上中学以来,他一直始终参加学校田径队的训练。

B.通过这次比赛,使他自信心增强了。

C.到了退休年龄的他,身体仍然很健壮。

D.我们要利用一切人类的优秀成果,为祖国建设服务。

4.运用你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题目(4分)。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一本回忆性散文集,全书共篇,原名《》,后更名为《朝花夕拾》。

《西游记》善于塑造人物,孙悟空的角色最为著名、最受人欢迎。

小说中设计了很多精彩的故事情节来塑造这一人物,如“大闹天宫”、等,他本领高强,会,一副钢筋铁骨。

二、阅读(56分)(一)阅读《皇帝的新装》选段,完成5~8题。

(10分)①皇帝把他所有的衣服都脱下来了。

两个骗子装作一件一件地把他们刚才缝好的新衣服交给他。

他们在他的腰周围弄了一阵子,好像是为他系上一件什么东西似的——这就是后裙。

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②“上帝,这衣服多么合身啊!裁得多么好看啊!”大家都说,“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这真是贵重的衣服。

”③“大家都在外面等待,准备好了华盖,以便举在陛下头顶上去参加游行大典。

”典礼官说。

④“对,我已经穿好了。

”皇帝说, “这衣服合我的身吗?”于是他又在镜子面前把身子转动了一下,因为他要使大家觉得他在认真地观看他的美丽的新装。

⑤那些托后裙的内臣都把手在地上东摸西摸,好像他们正在拾起衣裙似的。

他们开步走,手中托着空气——他们不敢让人瞧出他们实在什么东西也没看见。

⑥这样,皇帝就在那个富丽的华盖下游行起来了。

站在街上和窗子里的人都说: “乖乖!皇上的新装真是漂亮!他上衣下面的后裙是多么美丽!这件衣服真合他的身材!”谁也不愿意让人知道自己什么也看不见,因为这样就会显出自己不称职,或是太愚蠢。

皇帝所有的衣服从来没有获得过这样的称赞。

⑦“可是他什么衣服也没穿呀!”一个小孩子最后叫了出来。

5、请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分)6、选文第①段中写道:“皇上在镜子面前转了转身子,扭了扭腰。

”皇上为什么要做这些动作?这表现了他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7、第⑤段描写了那些托后裙的内臣们的形象,请你想象一下,他们从东摸西摸到托着空气开步走,心里嘀嘀咕咕地都想了些什么。

请你以他们的口吻把你的想象写出来。

(3分)8、小孩子为什么会说真话?这给我们什么启示?(3分)(二)阅读《春天的心》(作者青秋),完成9——13题(10分)(1)早春的一个中午,煦风微送,晴空万里。

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暖暖地照在每个人的身上。

(2)公园里,一大片迎春花正在率先辉映着和风暖阳的呼唤,一面夸张地宣扬身姿,一面吐放着鹅黄娇嫩的花朵,把一根根缠绵的枝条尽情地往四下里伸展,向春天的深处伸展。

(3)我忍不住了,就用手里的摄像机,记录这早春的时刻。

(4)不知什么时候,竟涌过来一大帮十几岁的孩子,他们一来到这片迎春花前面,立刻像兴奋的小鸟儿,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

有的使劲儿唤着花朵,有的把脸埋进了迎春花的枝条里面,他们完全陶醉了。

(5)冷不丁地,一个男孩子跑到我面前,对我说道:“叔叔,你能不能为我们录一段像?”看到他脸上的期待,我点了点头,准备为他们录像。

可就在这时,却见一个女孩子走到他面前,小声地说了几句话,随后,就见那个男孩子皱着眉头想了想,又和其他几个孩子悄悄地说着什么。

然后,那个男孩子大声对其他孩子说道:“叔叔摄像机里面的电不多了,为了能够快些录完,咱们就来一种新颖的方式,围着迎春花跳着跑一圈儿怎么样?”他的话刚说完,刚才那个女孩子就和另外几个孩子热烈响应起来。

于是,那帮十几岁的孩子就排成一队,手牵着手,围着那片迎春花,整齐而有节奏地微微弯下身体、并起双脚跳着跑。

(6)我一边给他们摄像,一边纳闷儿:这些孩子怎么了?我并没有跟他们说摄像机里电不多了呀,况且,就算是要快些摄完的话,他们围着迎春花跑一圈儿就可以了,可为什么要并着双腿跳呢?(7)当我为那些孩子摄完像,并将录像带交给他们后,他们向我致了谢,一起向公园里别的地方走去。

可是,这个时候,我却突然发现他们当中的一个女孩子,走路竟然一跛一跛的。

她,是个残废孩子。

(8)我一下子就明白过来:原来,刚才那些孩子之所以要并起双脚,围着迎春花跳着跑,是为她,是为了让她和他们一样,在这如车的春天里留下一个完美的记忆。

(9)那一刻,看着那些孩子离去的身影,我忽然感到:其实,这早春里最美的景色并不是那些迎春花,而是这些灿烂纯真的孩子,他们就是春天的心——就是那轮春天的太阳,明亮、温暖,向四周散发着光芒。

(选自《读者》,有改动)9.读完全文,你感受到作者所说的“春天的心”是一颗怎样的“心”?(2分)10.你认为文章开头两段对春天的描写有什么作用?(2分)11.第5段中,你认为那个小女孩子向小男孩子说了什么?那个小男孩皱眉的原因是什么?(2分)12.写文章时要注意到前后照应,作品中有多组照应,请你说出其中的一组照应用其作用。

(2分)13.文中有许多词语的运用都非常具有表现力,请你就下更句子中的黑体词语进行赏析。

(2分)(1)阳光,正让人有些惊喜地倾泻而下:(2)一下子就钻进了迎春花丛中:(三)阅读下面一首诗歌,完成14-16题。

(6分)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唐)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14.这首诗中“左迁”的意思是,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因此后人称他为“”。

(2分)15.李白在诗的开头写景,为什么选取“杨花”“子规”来写?(2分)16.“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该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2分)(四)阅读《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完成17——19题(10分)孔文举①年十岁,随父到洛。

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

诣②门者,皆俊才清称③及中表④亲戚,乃通。

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

”既通,前坐。

元礼问曰:“君与仆⑤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

是仆与君亦世为通好也。

”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

太中大夫陈韪(wěi)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⑥,大未必佳。

”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韪大踧踖⑦。

(选自《世说新语》)【注】①孔文举:孔融。

②诣:前往,到。

③清称:有清高的名称。

④中表:古代父亲姐妹的儿女为外表,母亲兄弟姐妹的儿女为内表,合称中表。

⑤仆:自谦。

⑥了了:聪明,有智慧。

⑦踧踖(cùjí):局促不安。

17.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2分)①乃.通()②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18.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想君小时,必当了了。

译:19. 孔融采用什么方式来辩驳陈韪的?(4分)(五)阅读《诫子书》,完成20——23题(20分)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20.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6分)(1)诫.子书________ (2)淫慢则不能励.精________(3)险躁.则不能治性________ (4)年与时驰.________(5)遂成枯落....________ (6)悲守穷庐21.请说说你对下面句子的理解。

(6分)(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23.通读全文,说说你对文中“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

(5分).五.作文(40分)请以“那天,我真”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根据自己的生活感受,在横线上填入一个词语,然后作文。

2、主题鲜明,写出真情实感;3、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4、字数不得低于600字,字迹工整清晰。

七上语文答题纸一、积累与运用(24分)1、⑴(3分)⑵(2分)⑶(1分)⑷ ____ (2分)2. (10分)⑴,(2),(3) ,(4) ,。

(5) ,。

3. (2分) ( )4. (4分)二、阅读(一)5.(2分)6.(2分)7.(3分)8、(3分)(二)9.(2分)10.(2分)11.(2分)12.(2分)13.2分)(三)2分)2分)16.(2分)(四)17.(1)(2)(2分)18.(4分)19.(4分)(五)20.(6分)(1)(2)(3)(4)(5)(6)21、(6分)(1)(2)22、()(3分)23、(5分)三、作文(40分)七上语文第三次月测答案一、积累与运用(30分)1、⑴qí贮瘫(3分)⑵应合应和(2分)⑶形容美好的东西太多,一时接受不完(意对即可)(1分)⑷滋润心田的有一股股清泉细流。

(2分)2、(6分)(1)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3)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5)吹面不寒杨柳风(6)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3.C (2分)4. (4 分)十篇《旧事重提》如“三打白骨精”等会七十二变二、(一)5、(2分)皇帝赤身裸体举行游行大典,最后被一个小孩揭穿了真相。

6、(2分)皇上在镜子面前转身子、扭腰,是装出欣赏自己的新衣服的样子,以便掩饰自己看不到新装的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