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实用)

合集下载

微距摄影的用光技巧有哪些

微距摄影的用光技巧有哪些

微距摄影的用光技巧有哪些
微距摄影是一种特殊的摄影方式,要求摄影者对细节和光线的控制要有一定的技巧。

以下是一些微距摄影中常用的用光技巧:
1. 自然光:利用自然光进行微距拍摄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可以通过优化拍摄角度,选择最佳的光线照射角度来增强被摄物体的细节和纹理。

2. 手电筒/闪光灯:在微距拍摄中,常常需要加强被摄物体的亮度。

使用手电筒或外部闪光灯可以提供额外的光源,以增强细节的清晰度和对比度,同时也可以在背景上创造出有吸引力的阴影效果。

3. 反射板/漫射板:在微距摄影中,常常需要通过补充光线来填充阴影部分。

使用反射板可以将光线从一个方向反射到另一个方向,以增加光线的均匀分布。

而漫射板则可以减轻光线的强烈度,使光线更加柔和、均匀。

4. 前景光源:在微距摄影中,通过在镜头前放置一个透光或反射光线的物体,可以打造出独特的光影效果。

例如,可使用透明的玻璃球或彩色透明塑料片,通过调整位置和角度来创造出有趣的光斑和光晕效果。

5. 加强背景效果:为了增强被摄物体的立体感和焦点,可以通过在背景中加入一些光影或颜色元素来达到目的。

例如,可以使用投射的光线或背景灯光来制造出一些有趣的阴影效果,或者使用彩色布幕或背景道具来增加一些生动的颜色效
果。

注意:在使用任何人造光源时,要注意光线的强度和方向的选择,以避免产生过度曝光或阴影过重的情况。

在微距摄影中,细微的光线改变可能会对成像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需要不断尝试和调整,以找到最佳的光线效果。

微距镜头 使用技巧

微距镜头 使用技巧

微距镜头使用技巧微距镜头是一种专门用于拍摄近距离的物体的摄影镜头。

通过微距镜头,我们可以将以往看似平凡的细节放大,展示出令人惊讶的美丽和复杂性。

以下是一些使用微距镜头的技巧,帮助您拍摄出令人惊艳的微距照片。

1.选择合适的镜头:市场上有各种品牌和型号的微距镜头可供选择。

选择合适的镜头取决于拍摄需求和预算。

常见的微距镜头焦距为50mm至100mm之间,这些镜头适用于一般的微距摄影。

2.使用齐平架:微距摄影需要非常稳定的拍摄环境,以确保图像的清晰度。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使用一个稳定的齐平架是非常重要的。

你可以在镜头上配备一个架子来固定摄影机,或者使用一个三脚架来固定摄影机。

3.调整焦点:微距镜头有一个非常短的聚焦距离,所以调整焦点是非常重要的。

您可以通过调整焦点环或使用自动聚焦功能来实现。

在拍摄微距照片时,尝试调整焦点,找到最佳的焦点位置。

4.控制光线条件:光线是拍摄微距照片的关键因素之一。

您可以使用一个反射板或闪光灯来增加光线。

对于闪光灯,建议使用一个扩散器来避免过度闪光。

您还可以尝试使用自然光线,但要小心避免高对比度的场景。

5.找到不同的角度:微距摄影通常需要通过不同的角度来捕捉物体的细节。

尝试从上方、下方、左侧和右侧等不同的角度拍摄,以找到最令人满意的组合和构图。

6.使用适当的背景:在微距照片中,背景通常不如物体本身重要。

尽量选择一个简单而干净的背景,以强调物体的主题。

你可以使用一个布幕、纸板或其他合适的材料来创建一个适当的背景。

7.使用小光圈:使用一个小的光圈(大的f数)可以增加景深,让整个物体都保持清晰。

您可以尝试使用f/16或更小的光圈来实现这一目的。

然而,使用小光圈可能会导致图像的明亮度降低,所以你需要合理地控制光线条件。

8.后期处理:在拍摄微距照片后,您可以使用后期处理软件进行一些调整,以进一步增强图像的细节和色彩。

常见的后期处理技术包括增加锐度、调整亮度/对比度和修剪图像等。

微距摄影是一项需要耐心和细心的艺术。

微距摄影技巧_如何使用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技巧_如何使用微距摄影

微距摄影技巧_如何使用微距摄影拍摄微距照片的主要因素有拍摄主体,照明,曝光和对焦,这对于大多数摄影者来说都懂得这些东西,但在拍摄微距摄影时,这些因素变得尤为重要。

你的拍摄主体可以是任何东西:一小瓷片,大物体的一部分,即使空的胶卷壳也行。

背景可以不用装饰,但需要提供足够的对比度,以准确表现拍摄主体。

在"微距"拍摄时,背景往往会落于对焦范围之外,以不会影响对拍摄主体的吸引力。

拍摄主体决定了照明方式。

对于高亮或磨光表面的主体来说,照明情况会变得麻烦些,高亮或反射太强的话,你会丢失被摄体的一些细节,而细节是使微距照片变得有趣的主要因素之一。

为了以平均光来照明物体和减少反射,你需要在其旁边搭一个照明"帐篷"或"圆顶"(用一些能散光的材料如纺织物或凝胶体),并在其周围做一个圆锥体。

不要忘了割一个洞,而且洞的大小足够让镜头伸进去。

接下来,将灯放在圆顶后,以形成平和的照明效果。

在检查圆顶时要注意会不会产生多重的阴影,多重阴影的出现意味着光线照明不平衡或者对于你的拍摄主体而言,光线太强了。

另外一种照明方法是用反光伞来漫射光线。

在拍摄大物体时,这使用起来非常简便。

在这个图样中我就使用了反光伞。

一旦设置好了主体,你必须确保平衡照明,这有助于表现细节。

第二次检查有没有出现多重阴影。

一旦你确定照明设备的位置放置情况没问题的话,开始对物体测光读取。

手持测光表的工作性能非常好。

如果你没有手持测光表的话,你可以使用相机的点测光。

至少要读取三次。

一次为物体的远左方,一次为中心点,一次为物体的远右方。

拍摄大物体时,测光的次数还要多一些。

做这些工作的目的是为了物体各部分受光均衡。

在读取时,要注意不要挡住任何光源,否则会致使测光读取产生错误。

在设置和平衡好照明设备后,我们就进入下一个非常有趣的步骤了:设置相机。

不要忘了使用三脚架,离物体越近,对焦中允许的失误就越少。

微微的心跳都有可能就让你毁掉整张照片。

摄影器材知识:微距摄影的精髓——如何拍摄出微小的事物

摄影器材知识:微距摄影的精髓——如何拍摄出微小的事物

摄影器材知识:微距摄影的精髓——如何拍摄出微小的事物微距摄影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摄影技术,它可以让我们观察到平常看不到的微小事物,并将它们呈现在我们的眼前。

微距拍摄常常用于拍摄小昆虫、植物、花卉等微小的生物或物体,但并不局限于此。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微距摄影的精髓,包括需要的器材、拍摄技巧、情境和后期处理等。

一、需要的器材微距摄影需要一些特定的器材来实现。

以下是我们需要的器材清单:1.微距镜头或增距环:微距镜头是专门设计用于微距摄影的镜头,可以让你靠近物品并拍摄它们。

如果你没有档案或者购买不起微距镜头,可以考虑使用增距环。

这个小工具可以把你的普通镜头变成微距镜头。

增距环是一个圆形的装置,可以附加在镜头前面,增加镜头的近焦距离。

2.三脚架:拍摄微距照片时,微小的摇动就会导致失焦的情况出现。

因此,使用三脚架可以稳定相机并保持清晰的焦点。

另外,因为微距拍摄需要高光圈和较慢的快门速度,所以相机抖动会更加明显,因此使用三脚架可以有效避免这个问题。

3.反光板:反光板可以帮助我们利用光线,减小阴影并打亮被摄物体,从而获得更好的照片。

4.灯光:光线控制对于微距摄影来说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使用太阳光照亮拍摄对象,但这往往不足以满足我们的需求。

因此,在情境中添加台灯或闪光灯可以帮助我们掌控光线。

二、拍摄技巧下面是一些拍摄微距照片的技巧:1.找到你的主体:在拍摄微距照片时,要找到一个突出的主体。

这可以是一只小昆虫、一朵小花或者任何其他你感兴趣的小物体。

将主体放置于画面的正中央并使其突出,将有助于提高照片的质量。

2.使用浅景深:使用浅景深可以使主体变得更加突出。

为了达到这个效果,需要使用高光圈(如f/2.8至f/5.6)和一个较短的焦距距离(如50mm至100mm),以便将焦点放在主体上,从而将背景模糊化。

3.从不同角度拍摄:尝试在不同的角度拍摄主体。

这可以为你提供不同的视角,可能会使照片更加有趣。

4.使用三脚架:使用三脚架可以稳定相机并保持清晰的焦点。

微距摄影技巧大全

微距摄影技巧大全

微距摄影技巧大全微距水珠摄影技巧1:花卉的拍摄拍摄花卉时,最好选择逆光或侧逆光来拍摄。

逆光会让花瓣呈现半透明发光状,呈现特殊的美感,也能在背景营造绚烂的光斑,使画面更加梦幻。

拍花的时候,单朵会比一簇容易表现。

花蕊如同眼睛,是所有注意力的集中点,将焦点放在花蕊上能使整幅照片的重心有效集中、分出层次。

如果拍摄花朵的背面或侧面,也可以将焦点放在花瓣、叶片脉络上,使花瓣及叶片的线条成为画面重点。

清晨、雨后的花朵上沾着小小的水滴,能让花朵看起来晶莹剔透;找到好的角度,水滴里还能反射出各种色彩。

微距水珠摄影技巧2:昆虫及小动物的拍摄想避免惊扰且行动迅捷的昆虫或小动物,高速快门是第一要点。

要提高快门速度有三种途径:使用大光圈:透光量充足,快门速度自然相对提高。

调高感光度:CanonEOS5DMarkIII有良好抗噪能力,在ISO800下都能保证细腻的成像,必要时可透过提高感光度来获得更高速的快门。

使用闪光灯:有些昆虫体型较长,要捕捉具有纵深感的造型,必须使用小光圈,但透光量与快门速度会降低;行动快捷的小动物不会给你机会打辅助灯,闪光灯是唯一的选择。

拍摄昆虫最常用顺光,利用光线直射在昆虫身上,可表现昆虫表面的纹路、质感和色彩,适用于自身色彩丰富、纹路优美的昆虫,如七星瓢虫或甲壳虫类;如果想要突出昆虫翅膀的晶莹剔透,逆光拍摄是最好的选择,可以使昆虫身体边缘变得更加透亮。

眼睛是生命的灵气所在,拍得越清晰越好。

尤其是蝴蝶、蚂蚁这样微小的生物,更要重视对眼睛的表达。

微距水珠摄影技巧3:微距镜头对焦技巧因为镜头结构的关系,微距镜头的自动对焦速度较慢;再加上微距镜头的景深非常浅,相机稍微晃动,或者被摄体小小的移动都会使画面主体跑到焦点之外。

焦点须精确到毫米的程度,用人眼来确认是最保险的。

从各层面来说,微距摄影都更适合采用手动对焦。

即时取景,有助于精准手动对焦,CanonEOS5DMarkIII具有即时取景功能,这个功能在微距摄影中非常好用。

手机微距摄影方法和技巧

手机微距摄影方法和技巧

手机微距摄影方法和技巧手机微距摄影是指使用手机进行近距离拍摄,呈现出被拍摄物体的微小细节和纹理的摄影技术。

现代手机拍摄功能的逐渐提升和摄影软件的不断更新,使得手机微距摄影也成为一种便捷且具有创意的摄影方式。

下面将介绍一些手机微距摄影的方法和技巧。

1.选择适合的手机:现在市面上的手机大多都有较好的微距拍摄功能,但是一些专业手机品牌的镜头更加优秀,拥有更高像素的摄像头,所以如果想要进行高质量的微距拍摄,可以考虑选购一部拥有优秀微距功能的手机。

2.使用辅助镜头:如果手机本身没有微距功能,也可以考虑购买一些专业的微距辅助镜头。

这些镜头可以通过连接手机摄像头,将物体放大拍摄。

3.选择适合的主题:微距摄影的主要特点是将小物件放大,所以选择适合的主题非常重要。

可以选择一些生活中容易忽略的细节,例如花朵、昆虫、食物等等。

4.使用合适的光线:光线对于摄影非常重要,微距摄影也不例外。

可以选择在阳光充足的户外环境进行拍摄,或者使用手电筒等辅助光源,在光线不足的情况下补充照明。

5.保持稳定:微距摄影时,由于拍摄距离较近,微小的晃动都会导致照片模糊。

可以使用三脚架或稳定器等辅助设备,或者将手机放在稳定的平面上进行拍摄,以保持画面的清晰度。

6.调整焦距和对焦方式:可以使用手机摄影软件进行焦距和对焦的调整,将要拍摄的物体放在取景框中央,并通过触摸屏幕调整焦距和对焦的位置。

7.使用虚化效果:微距拍摄时,可以使用手机摄影软件的虚化效果功能,使得被拍摄物体更加突出,背景更加柔和。

8.创意拍摄角度:尝试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带来惊喜的效果。

可以尝试低角度拍摄,从下往上拍摄,或者通过反转手机进行拍摄等等。

9.合理运用后期处理:手机微距拍摄后,可以使用手机摄影软件进行后期处理,调整亮度、对比度、色彩等,提升照片的质量。

10.多加练习和尝试:掌握微距摄影的技巧需要多加练习和尝试。

通过不断尝试不同的主题、不同的光线和不同的拍摄角度,可以逐渐提高微距摄影的技术水平。

摄影景深知识:微距拍摄中的景深控制技巧

摄影景深知识:微距拍摄中的景深控制技巧

摄影景深知识:微距拍摄中的景深控制技巧随着摄影技术的发展,微距摄影逐渐成为很多摄影爱好者追逐的一种摄影方式。

微距摄影常常需要对景深进行精细控制,才能呈现出清晰的主体和想要表达的效果。

在本文中,我将讲述如何在微距拍摄中掌握景深控制技巧。

一、景深的概念景深是指镜头前后焦点间的区域,即拍摄时图像清晰的部分区域。

景深的大小受以下三个因素影响:1.镜头焦距越短,景深就越长;2.光圈大小越小,景深就越长;3.物距越近,景深就越短。

二、微距摄影中的景深控制微距摄影中,拍摄的主体通常非常小,需要特别精细的景深控制。

在微距摄影中,通常需要使用大光圈、长焦距、手动对焦等方式来控制景深,以确保主体的清晰度和色彩饱和度。

1.使用大光圈使用大光圈能够让景深变浅,使得主体能够更加突出。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光圈下背景会更加模糊,所以需要在拍摄中选择合适的背景,避免过于芜杂的背景干扰主题。

另外,需要利用光圈控制,避免出现过度曝光或曝光不足的情况。

2.选择合适的焦距在微距摄影中,选择合适的焦距是非常重要的。

常用的长焦距镜头能够获得更大的放大比例,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放大比例越大,景深就会越小。

在选择焦距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拍摄场景来选择合适的镜头。

3.手动对焦手动对焦是微距摄影中常用的对焦方式。

当使用自动对焦时,相机可能不能正确地对焦到所需的主体上。

因此,在微距摄影中通常需要手动对焦,以确保主体能够清晰呈现出来。

手动对焦时,需要注意对焦的精细度和准确度。

4.调整物距在微距摄影中,物距越近,则景深越浅。

在拍摄时,可以适当调整物距,来控制景深。

如果想获得较大的景深,可以适当远离主题,减小放大比例;如果需要较小的景深,则可以调整拍摄距离更近,增加放大比例。

三、结语微距摄影需要对景深进行精细的掌控,以呈现出清晰的主体和表现出拍摄的意图。

在控制景深时,需要注意合适的光圈大小、选择合适的焦距、手动对焦和适当调整物距,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拍摄效果。

微距摄影的用光技巧

微距摄影的用光技巧

微距摄影的用光技巧
微距摄影是指以接近1:1放大比例拍摄物体的摄影技术。

用光技巧对于微距摄影非常重要,可以帮助拍摄者突出主体,增强画面效果。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用光技巧:
1. 自然光:在室外或靠近窗户等位置利用自然光进行拍摄,可以创造柔和的明暗效果,凸显细节。

2. 闪光灯:使用外置闪光灯能够增加拍摄物体的亮度,使细节更加清晰,同时也可以产生阴影效果,增强层次感。

3. 反射板:使用反射板将光线反射到被摄物体上,可以改变光线的方向和角度,调整阴影效果。

常用的反射板材料有白色、银色和金色,分别可以产生不同的光线效果。

4. 手电筒:利用手电筒或荧光棒等小型光源,可以在微距拍摄时点亮主体的局部细节,营造神秘的效果。

5. 遮光板:使用遮光板来遮挡或调整光线的方向和强度,可以降低光线的亮度,减少反射,避免过曝。

6. 背景光:在微距摄影中,背景的选择和利用也非常重要。

适当设置背景光,
可以在画面中增加层次感,突出主体。

7. 调整光源角度:微距拍摄时,可以调整光源的角度,利用侧光或逆光等方式,使拍摄物体的轮廓更加明显,增加细节和纹理。

8. 使用软盒或漫反射板:软盒可以柔化闪光灯的光线,减少硬阴影,使画面更加柔和。

漫反射板可以将光线散射,均匀照亮被摄物体。

总之,用光技巧对于微距摄影来说至关重要,可以通过控制光源、调整光线角度和利用辅助工具等方法,创造出独特而有趣的微距作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距摄影技巧及要点课程介绍微距摄影是一种拍摄特写照片的艺术,可以展示人眼无法看清的细节。

比如,当我们看到墙上的一个苍蝇,我们的眼睛是无法看清苍蝇身上的毛发的。

然而微距摄影使得我们可以目睹那些平日里被我们匆匆而过的微观世界的精彩。

本课程主要介绍的微距摄影的器材、技巧与注意事项。

课时 (共7课)•L1 微距摄影的装备(一)微距摄影又叫做近距摄影,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

要进行微距摄影,需要使用专门的摄影器材。

•L2 微距摄影的装备(二)除了上节所介绍的器材外,微距摄影中还会用到如三脚架、闪光灯、快门线等辅助拍摄。

•L3 自然光的运用光是摄影的灵魂,对于微距摄影同样如此。

本节介绍各种自然光对微距摄影的影响以及拍摄技巧。

•L4 闪光灯的运用在微距摄影中,在非特殊情况下,闪光灯最好不要作为主光,而是作为补光使用。

本节以普通DC拍摄作为例子,介绍了各种闪光的运用。

•L5 昆虫微距摄影本节主要从构图、拍摄时机等方面,介绍微距摄影中的昆虫摄影。

•L6 植物微距摄影光线决定着植物照片的成败。

植物摄影师最喜欢明亮的多云天气,这时光线很柔和,阴影也不会太生硬。

•L7 微距摄影的4个技巧微距摄影不同于其他摄影,要拍摄出好的作品,需要考虑到很多因素,本节介绍了微距摄影中的四个技巧。

L1微距摄影的装备(一)微距摄影又叫做近距摄影,微距摄影的目的是力求将主体的细节纤毫毕现的表现出来,把细微的部分巨细无遗的呈现在眼前。

要进行微距摄影,需要使用专门的摄影器材:1.微距镜头微距镜头是数码单反相机获得优良成像质量的保证。

微距镜头的特点是:在结构上其光学系统是以“近摄”为前提,经过专门设计,影像反差比较大,分辨率比较高。

这类镜头拍摄像物比为1∶1的照片时,即使采用最大光圈,整体画面的边缘和中心仍具有良好的清晰度。

所以微距镜头是最为理想的微距摄影器材。

但对于非平面的对象,其清晰范围度小即景深小,所以拍摄时,即使用小光圈拍摄也难得到大景深,焦点前后的景物清晰度差,但扬长避短,把握、张扬好这个特点会更加有利突出主体,虚化淡化背景。

各个厂家生产的3 5 m m相机的微距镜头焦距从2 0 m m 到400mm,非常齐全,一般最常用的有三种规格:50mm(含55m m、60mm);100mm(含90m m、105mm);180mm(含200mm),放大倍率都能达到1∶1。

微距镜头的焦距越长,最近拍摄距离也就越远。

因此,长焦距微距镜头更适合于拍摄昆虫及其他不易接近的物体。

2.加装近摄接圈或皮腔近摄皮腔是用卡纸或漆布制成的不透光手风琴式的管状腔体。

皮腔的一端为连接相机机身的支架,另一段则是连接摄影镜头的支架,腔体随支架装在导轨上,导轨的下面有三脚架接孔。

聚焦时既可沿导轨移动前支架(镜头),也可移动后支架(机身),它通过延长镜头至焦平面的距离达到近摄的目的。

近摄皮腔在最小伸展长度时,无法拍摄到30cm以外物体的清晰影像,但是在微距摄影领域中,皮腔则是非常灵活的。

利用它可以拍摄到比1∶1更大的像物比例。

由于近摄皮腔的体积比较大,所以需装在三脚架上使用,携带也颇为不便。

近摄接圈是内部为黑色的筒状近摄附件,多由金属制成。

使用时像安装增距镜一样附加在机身与镜头之间,近摄原理与皮腔完全相同。

通常35mm相机经常使用的接圈分为7mm(1号)、14m m(2号)和25mm(3)三种,它们可以单独使用或组合使用,并能够组成七种不同长度,如:三只接圈组合,用于50mm标准镜头上的像物比例为1∶1。

但镜头的对焦范围将随着接圈的增加而受到限制,所以在接圈组合拍摄时,需要移动照相机或被摄体的前后距离配合对焦,所摄效果与近摄皮腔基本相同。

近摄接圈的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易于携带;有些自动接圈可与相机的光圈联动;另外,接圈的结构极为简单,一般不易损坏。

与近摄皮腔相比,近摄接圈虽然便宜得多,但调整的灵活性不及皮腔。

另外使用中需要注意的是二者为方便调焦光圈一般应全开,待焦点调好后不要忘记按照需要锁定光圈进行测光、曝光。

近摄皮腔与近摄接圈的共同缺点是:(1)景深太小,对焦过程较为费力;(2)镜头的通光量将受到影响。

3.镜头前加近摄镜片或放大镜近摄镜是一种类似于滤光镜的近摄附件,用其单独观察景物便如同一只放大镜,它的正面凸起,用于影像放大,而背面却微微凹进,以便一定程度地减少像场弯曲。

如果在标准镜头前附加一枚近摄镜,其焦距就会立刻发生变化。

通常近摄镜按屈光度标定,如:1、+2、+3等。

屈光度越大,放大倍率也就越高,焦距也就越短。

近摄镜结构简单、价格便宜,在操作时,可不作曝光补偿调整,并能够单独使用和组合使用,非常便利。

另外,近摄镜除了适用于单镜头反光相机外,还可用于旁轴取景相机和双镜头反光相机。

但是由于分离取景器的相机在近距离拍摄时会出现明显视差,所以使用时需要配合近摄取景附件,以便调整相对应的拍摄角度。

近摄镜的不足之处是:(1)像差虽然得到一定程度的控制,但并不能完全消除;(2)在使用时会轻微地影响到照片的清晰度;(3)对焦工作将受到限制。

附加近摄镜后需要移动相机与被摄体之间的距离来配合对焦。

普通的阅读放大镜也可用于近距离拍摄。

使用时,只要将放大镜紧贴镜头前端,或是用透明胶带粘着在镜头前面就可以了,放大原理与近摄镜相同。

用这种方法拍摄时,需要放大镜的口径大于镜头的滤镜口径,以保证镜头的通光量。

接用了放大镜的镜头景深很或,需要尽量使用小光圈拍摄。

另外,由于放大镜一般是用普通玻璃制成,镜片内的杂质较多,更不具备色差、像差校正能力。

而且使用时也很难与照相机的同轴性保持一致,所以成像质量无法与近摄镜等专用近摄附件相比。

但在缩小光圈的情况下,用于立体景物的拍摄还是可以接受的。

其最大的优点就是价格低。

4、增距镜在最近拍摄距离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在照相机与镜头之间增加一只增距镜,可以改变镜头的焦距。

一只2倍的增距镜可以将影像放大2倍;3倍的增距镜可以将影像放大3倍,依此类推。

增距镜可以在同一镜头卡口的条件下连接所有焦距的镜头,包括微距镜头,例如50mm微距镜头加上一只2倍的增距镜后,便等于一支100mm焦距微距镜头,可以拍摄到像物比为2∶1的微距照片。

部分增距镜可为AF大孔径镜头提供自动对焦联动功能,如佳能EF1.4×、E2×,尼康1.4×、2×增距镜等。

另外,加装增距镜对镜头的通光量虽然有所影响,但对于有TTL内测光的照相机来说,无须再考虑补偿曝光。

为了达到良好的影像质量,一般会缩小光圈曝光,所以影响最大的是相机的快门曝光速度。

增距镜的优点是:重量和体积均比相同焦距段的定焦镜头轻巧;价格比同焦距镜头便宜;多数原厂增距镜可以与光圈联动;不影响镜头的正常对焦。

缺点是:使用后的像质不如原镜头;对镜头的通光量产生影响。

5.变焦镜头上的微距档位很多变焦镜头上设有专门的微距档位,比如适马等镜头厂商的24~70mm、70~200mm、75~300mm等变焦镜头都有专门的最大放大倍率为1 : 4~1 : 2左右的微距挡位。

但是由于设计的不同,微距档位可以分别在长焦和广角端来实现,各有优缺点,在广角端实现微距容易产生球面像差,所以拍摄时应该尽量使用小光圈;在长焦端实现微距容易产生像场弯曲,所以在拍摄立体的物体比较合适,但翻拍效果就不太好。

6.便携式数码相机的微距功能便携式数码相机都有微距功能,而且有着非常优秀的表现,能拍出靓丽的微距摄影作品。

大多数便携式数码相机微距最近对焦距离只能在最广角端使用,一拉至长焦对焦距离就要远很多。

广角端造成的夸张透视和大范围的背景有时会令人烦恼,如透视夸张、物体变形、背景范围大、画面容易杂乱等,因此我们使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为多。

而多数微距功能强的便携式数码相机,其强不在于广角端的最近对焦距离,而在于这些DC在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依然能保持很近的对焦距离,这时的画面放大率甚至比广角端更大。

其次,能够手动选择对焦点也是小DC微距拍摄的关键之一,这样你就能灵活构图,主体不会局限在画面中心了,同时要有较快速和精准的对焦速度那就更好用了。

总之,小DC强大的微距能力包括:最近对焦距离短+标准焦段到中长焦段对焦距离短+手动选择对焦点功能+快速精准的对焦。

如果您的小DC微距功能稍弱一些的,只要熟练地用好机器,扬长避短,加强微距拍摄功夫(如在镜头前面附加近摄镜也能提高微距能力等)一样能出好片。

L2微距摄影的装备(二)除了上节所介绍的器材外,微距摄影中还会用到如三脚架、闪光灯、快门线等辅助拍摄。

脚架由于微距拍摄是用上了较高放大率,故有将手震"放大"的效果。

加上微距拍摄时的失光问题(后面将详加解释),故脚架在拍微距相片时亦相当重要。

现时市面上有很多不同牌子的脚架可供选择,但建议不应在此环器材上太吝啬,毕竟一只优质脚架是可以用上很多年的。

建议选购时要考虑下列各点:•脚架扎实程度,包括各关节的结实度及长期使用的耐用性。

•重量,由于微距拍摄很多时要远赴郊外地区,这点十分重要。

•折合时的长度,脚架收起时如果不太长,是可以收到背包中,对户外拍摄相当方便。

•全开时的高度。

脚架完全伸展时太矮,对某此拍摄环境是很不方便甚至难以拍摄的。

但个人经验认为拍摄微距并不需要很高的脚架,大约有1.3-1.4米便已足够。

但若脚架有其它用途时就要详细想清楚个人拍摄习惯。

•脚架三枝脚都开了时最低拍摄高度。

要注意的是虽然有很多脚架都有低角度设计,但低角度设计要配合短中轴使用,否则低角度时脚架中轴会顶到地面,未必真的能降低拍摄高度。

不过低角度亦有其用途,就是在崎岖的拍摄环境中提供更有弹性的脚架角度。

•现时亦有小部份脚架有专为微距的设计,但此种设计很多时都会增加脚架重量。

在一得一失的情况下,还是建议先多作拍摄再了解自己个人的需要以免浪费。

•在微距拍摄中,云台的选择比脚架更重要。

在多种设计中,个人认为自由云台(Ballhead)会比较方便。

但即使是上千元的云台,在微距时仍会有锁紧后轻微移位的情况,廉价脚架头问题就更严重。

在选购时,可以多参考其它影友/用家建议。

闪光灯微距使用闪光灯其实是相当高深的技术。

要简化计算,使用TTL闪灯是最方便的做法。

不过要注意的是机顶闪灯位未必适合,因为视差问题可能令闪灯的光线射不到要拍摄的景物。

一般影友会使用离机闪灯的方法,但这便需要TTL 闪光灯线(相当贵)及闪光灯座配合使用了。

而理想及自然的闪光灯位置亦须经测试及经验配合。

有部份影友会选用环型闪光灯。

但环型闪光灯其实是设计出来翻拍对象用的,光线特质是比较平板。

清楚是清楚了,但是否适合拍摄生态一类题材则见仁见智。

如果作出足够测试,一般小功率的手动闪光灯其实亦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就需要小心使用及测试才能确保曝光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