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体液平衡与酸碱平衡紊乱

合集下载

外科病人的体液及酸碱平衡课件

外科病人的体液及酸碱平衡课件
调。
尿液检查
观察尿液的颜色、比重 、pH值等指标,了解肾 脏排泄功能及酸碱平衡
状态。
其他实验室检查
如血气分析、肝功能、 肾功能等,以全面了解
病人的生理状态。
临床表现
脱水症状
如口干、皮肤干燥、尿少等,提 示体液丢失过多或摄入不足。
水肿症状
如肢体肿胀、腹水等,表明体内 水分过多或排泄障碍。
酸碱平衡失调症状
低钠血症
体内钠离子浓度过低导致低钠血症,可引起乏力、恶心、 呕吐等症状。低钠血症常见于大量呕吐、腹泻、肾脏疾病 等。
水肿
由于组织间隙过量的体液积聚导致水肿,可出现在身体的 各个部位。水肿的原因有多种,如心、肝、肾等疾病以及 营养不良等。
高钠血症
体内钠离子浓度过高导致高钠血症,可引起口渴、尿量减 少等症状。高钠血症常见于大量摄入含盐高的食物或过度 脱水等。
外科病人的酸碱平衡
正常酸碱平衡
正常pH值
正常人体血液的pH值维持 在7.35-7.45之间,这是人 体正常酸碱平衡的状态。
缓冲物质
人体内有多种缓冲物质, 如碳酸氢盐、磷酸盐等, 它们在血液中起到调节酸 碱平衡的作用。
肾脏排泄
肾脏通过排泄酸性或碱性 物质,参与调节酸碱平衡 。
异常酸碱平衡
酸中毒
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
心理疏导
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及时进行心 理疏导,减轻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定期检查
定期检测体液及酸碱平衡指标
01
通过定期检测血液、尿液等标本,了解病人的体液及酸碱平衡
状态。
及时干预
02
一旦发现体液及酸碱平衡失调的迹象,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
止病情恶化。
追踪观察
03

外科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课件

外科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护理课件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理呼吸道分泌物,防止 因呼吸道阻塞导致的酸碱平衡失调。
病人的生活护理和心理支持
生活护理
01
指导病人合理饮食、休息和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
于调节酸碱平衡。
心理支持
02
关注病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支持,帮助病人
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家属教育
03
向病人及家属宣传酸碱平衡失调的相关知识,提高他们的认知
酸碱平衡与疾病的关系
酸碱平衡失调可能导致多种疾病,如代谢性酸中毒、代谢性碱中毒 等,影响人体正常生理功能。
酸碱平衡失调的原因和症状
原因
酸碱平衡失调的原因包括代谢紊乱、呼吸系统疾病、肾脏疾 病等。
症状
酸碱平衡失调的症状包括呼吸急促、恶心、呕吐、乏力、意 识障碍等,严重时可导致昏迷或死亡。
酸碱平衡失调的护理措施
详细描述
病人因严重感染或创伤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出现多个器官功能衰竭症状。护士应全面评估病人的病情状 况,制定综合性的治疗和护理计划,包括机械通气、血液净化、药物治疗等,同时加强基础护理和生活护理,提 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体液平衡水、排尿等行为 来维持体液的摄入和排出平衡, 同时肾脏也参与调节体液的渗透 压和电解质平衡。
酸碱平衡调节
人体通过调节呼吸和排泄等行为 来维持酸碱平衡,肾脏通过排泄 代谢产物和重吸收碳酸氢盐等机 制来调节酸碱平衡。
体液平衡失调的症状和影响
水和电解质失衡
水和电解质失衡可能导致脱水、水肿、 低钠血症、高钾血症等症状,影响机 体正常生理功能。
监测生命体征
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心率、 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
发现异常情况。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PowerPoint演示文

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PowerPoint演示文
各组织器官。以视网膜、胰腺及前列腺含锌量较高。
2、去路:由消化道、肾、肝、乳汁及头发排泄。失血是丢锌的主要途径。 (二)锌的生物学作用 1、锌作为多种酶的功能成分或激活剂。 2、促进机体生长发育。锌是调节DNA复制、转录DNA聚合酶的必需成分。缺
锌----伤口难愈合、性器官发育不全或减退、机体发育不良,儿童缺锌易导致 侏儒症。
导致输精管退变、精子减少、性功能减退以致不育。锰还是硫酸软骨素合成酶 的必需基团。锰缺乏可致软骨生长障碍。 (三)锰缺乏病 1、侏儒症。 2、贫血。
(四)锰中毒
1、非职业性中毒 服用高锰酸钾,轻者可引起恶心、呕吐、胃痛、口腔溃烂。
重者可呈现口唇粘膜肿胀糜烂、血便、腹剧痛,甚至死亡。
2、职业性中毒
矿工、油漆工、电焊工和生产电池、陶器的工人,长期接
(三)铜缺乏症 1、原因: (1)生长阶段,供给量不足;(2)长期腹泻和营养不良;(3)伴肠道 吸收不良病变;(4)肾综,铜丢失过多;(5)长期使螯合剂。 2、临床表现: (1)贫血,因为Cu2+的缺乏影响了铁的吸收、转运、利用以及细 胞色素与Hb的合成;(2)骨骼发育障碍, Cu2+缺乏导致骨质中胶原纤维合成障碍。 (3)生长发育停滞;(4)肝、脾肿大等。 (四)铜中毒 1、急性铜中毒 食用含铜丰富食物或误服铜盐等。表现为铜中毒、呕吐、上腹 部痛、腹泻、眩晕、金属味等,重者出现高血压、昏迷、心,甚至死亡。 2、慢性铀中毒 长期接触或食用铜含量丰富的食品。表现为胃肠道症状、呼吸 道症状、眼结膜剌激症状、皮肤病变等。
6、保护心血管和心肌。硒保护细胞膜结构功能、消除自由基的毒性、抑制脂质 的过氧化反应,从而保护心肌和血管功能。 7、调节Vit A、C、E、K的代谢。 8、对肿瘤有显著抑制作用。硒通过干扰致癌物的代谢达到抗癌作用。 (三)硒缺乏(了解) 缺硒或致克山病,一种以心肌坏死为主的地方病。表现为心力衰竭或心源性休克、 心律失常、心功能失代尝。 (四)硒中毒(了解) 表现为头晕、头痛、乏力、恶心、汗液蒜臭味、脱发和脱指甲、寒战、高热、指 颤等。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

PaCO2正常时存在的 HCO3-,即SB
HCO3Cl-
原有HCO3AB
31
二、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5.缓冲碱(buffer base, BB)
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用的碱性物质的总和,也即血液中全部缓 冲负离子碱的总和,包括HCO3-、Hb-和Pr-等,通常以氧饱和的全 血测定。
正常值:45-52mmol/L(平均48 mmol/L ) 意义:反映代谢性酸碱平衡的指标,不能反映酸碱平
28
二、常用指标及其意义 4.标准碳酸氢盐(standard bicarbonate,SB)
和实际碳酸氢盐(actual bicarbonate,AB)
实际碳酸氢盐(AB)是指隔绝空气的血液标本,在实际PCO2 和SO2条件下测得的血浆HCO3-的浓度。
正常值:等于SB 意义:AB受呼吸和代谢两方面因素影响。
29
AB与SB的差值反映呼吸性因素的影响。
– SB正常,AB>SB:表示有CO2滞留 – SB正常,AB<SB:表示有CO2排除过多 – 两者均高,代碱或代偿后的呼酸 – 两者均低,代酸或代偿后的呼碱
30
H2O + CO2 H2CO3
H+ + HCO3-
呼酸:实际的PaCO2↑ (即高于标准条件下的40mmHg) CO2
Hb------HHb HbO2------HHbO2
HCO3------H2CO3 HPO42------H2PO4-、
有机磷酸盐 ……
7
35 18
9
(一)血液缓冲系统的组成(5种)
缓冲对 HCO3-缓冲系
血浆 红细胞
非HCO3-缓冲系
Hb及HbO2
血浆蛋白 无机磷酸盐 有机磷酸盐

酸碱平衡紊乱-PPT课件

酸碱平衡紊乱-PPT课件
• 2.呼吸性碱中毒合并代谢性酸中毒 如肝 功能不全患者因过度通气而发生呼吸性碱 中毒时,又可合并乳酸酸中毒。
• 3.代谢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 如剧 烈呕吐伴有严重腹泻的病人。
The End
谢谢您的聆听!
期待您1.细胞内、外离子交换和细胞内缓冲 这是 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的主要代偿方式。
• 2.肾的代偿调节 这是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 的主要代偿方式。
• 3.常用指标变化趋势
• 〔1〕急性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气指标变化: PaCO2升高,pH降低,其他指标如SB、BB、 BE等往往变化不大。
• 〔2〕慢性呼吸性酸中毒时,PaCO2升高, AB、SB、BB继发性升高,AB>SB,BE为 正值。
〔三〕对机体的影响
• 呼吸性酸中毒对机体的危害,与代谢性酸 中毒相似。但它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更 为突出。
• 常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早期表现 为头痛、视觉模糊、疲惫无力;进一步开 展可出现精神错乱、震颤、谵妄或嗜睡等, 即易发生“CO2麻醉〞。
谢两方面因素的影响,AB与SB的差值反映 了呼吸因素对酸碱平衡的影响。
• 四、缓 冲 碱
• 缓冲碱〔BB〕是指血液中一切具有缓冲作 用的负离子〔碱性物质〕的总和.
• 五、碱剩余和碱缺失(BE)
• BE的正常值为0±3mmol/L.
• 六、负离子间隙(AG)
• AG是近年来广泛重视的一项酸碱指标。 AG指血清中未测定的负离子〔UA〕与未测 定的正离子〔UC〕含量的差值。 AG的正常 值为12 mmol/L ±2mmol/L。AG是反映血 浆中固定酸含量的指标,
统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发生嗜睡或昏迷。 • 3.骨骼系统改变 儿童引起纤维性骨炎和肾性佝
偻病。在成人那么可导致骨软化症。

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体液代谢和酸碱平衡失调
体液代谢和酸碱 平衡失调
2019/2/6
1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各种缺水、低钾血症、高钾血症、 代…性酸中毒、呼吸性酸中毒的概念、病 因、临床表现、诊治原则。掌握体液代谢 失调的处理原则。
☉熟悉水中毒、低、高钙血症、代谢性碱 中毒、呼吸性碱中毒的病因、临床表现、 诊治原则。了解体内镁、磷异常的原因、 临床表现及治疗原则。..
2019/2/6 38
高渗性缺水补液注意事项 ①补充水分后,适当补钠 ②扩容补钠后,仍有酸中毒,可补碱 ③尿量≥40ml/h后,注意补钾
2019/2/6
39
(四)水中毒--稀释性低血钠 细胞内外液明显增多,且呈低渗状态 病 因 ①抗利尿激素分泌过多; ②肾功能不全,排尿减少; ③摄入水分过多或静脉输液 过多。
2019/2/6 20


①原发病治疗 ②针对性纠正细胞外液减少 静脉滴注平衡盐溶液或等渗盐水。 生理量补充生理水量(2000ml)和钠(NaCl 4.5g—相当等渗盐水500ml)。 注意低血钾症(尿量>40ml/h补钾)。 注意心功能。
2019/2/6 21
平衡盐溶液 ①1.86%乳酸钠:复方氯化钠=1:2 ②1.25%碳酸氢钠:等渗盐水=1:2 电解质含量和血浆内含量相仿。 等渗盐水=生理盐水(0.9%氯化钠) 溶液中Cl- 含量比血清Cl- 含 量高1/3 ,大量输入导致血Cl- 过高 (高氯性酸中毒)
一、水和钠的代谢紊乱 高渗性缺水 低渗性缺水 等渗性缺水
2019/2/6 16
(一)等渗性缺水Isotonic volume deficit --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
水钠成比例丢失→细胞外液↓↓
血清钠仍在正常范围,细胞外液渗透 压保持正常。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PPT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酸碱平衡失调PPT
24
诊断
1、病史: 2、临床表现: 3、实验室检查:血钠、血浆渗透压正常;
尿比重升高,血液浓缩
25
治疗
(1)去除病因 (2)及时补充血容量。
---平衡盐液或生理盐水 2/3林格氏液液+1/3乳酸钠 2/3生理盐水+1/3 1.25%碳酸氢钠
(3)预防低钾血症(见尿补钾:尿>40ml/h) 注意:补充生理需要量+已失量的1/2-2/3;最好
外科病人的体液和 酸碱平衡失调
引言
水、电解质及酸碱 平衡的重要性
目录
概述
体液代谢 的失调
酸碱平 衡的失调
临床处理 的基本原则
第一节 概述
➢ 细胞内外主要含哪些电 解质?
➢ 机体是如何维持水与电 解质平衡的?
➢ 正常渗透压是多少?
一、体液含量及分布
成人男性体液 含量占体重
60%
细胞内液 40%
30
诊断
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明显上升 尿比重<1.010 血钠<135mmol/L 血浆渗透压<280mmol/L
31
治疗
纠正缺钾和酸碱失衡补液原则:先快后慢,分次完成 1、治疗原发病 2、轻、中度:5﹪G.N.S或生理盐水 3、重度 (休克)
8、高渗性缺水:又称 缺水,分为三度,轻度、 中度、重度的分度标准?
9、高渗性缺水因 ,水中毒是因
导致脑功能障碍之严重后果 产生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二、体内钾的异常
正常钾代谢
摄入(intake):
食物
吸收(absorption): 肠道
分布(distribution)

(2)病理学--第八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思考题与参考答案)(2013)

(2)病理学--第八章  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思考题与参考答案)(2013)

第八章酸碱平衡和酸碱平衡紊乱1.正常人动脉血液pH值范围是多少?临床上,有哪些意义?答:正常人动脉血液pH为7.35~7.45。

临床上,根据血液pH,可作出以下判断:①可以判断机体是酸中毒还是碱中毒,pH<7.35为酸中毒,pH>7.45则为碱中毒;②血液pH正常,可提示没有发生任何酸碱平衡紊乱;③血液pH正常,可提示代偿性酸中毒或代偿性碱中毒;④血液pH正常,可提示混合型酸碱平衡紊乱,如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呼吸性酸中毒合并代谢性碱中毒等。

2.何谓酸碱失衡?生理性酸碱平衡调节方式包括哪些?他们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有何特点?血液中最强的缓冲系统是什么?血液中缓冲挥发酸最强的缓冲系统是什么?哪一种酸碱平衡调节方式属于非生理性的?答:酸碱失衡:是指在病理情况下,机体出现酸或碱超量负荷、严重不足或调节机制障碍,而导致的机体内环境酸碱度的稳定性破坏。

生理性酸碱平衡调节方式及其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的特点:①血液的缓冲作用;②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③肺的调节作用;④肾的调节作用。

调节方式特点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血液的调节反应迅速而有效,但不持久。

组织细胞的调节作用较强,但显效较慢。

肺的调节作用较快和强大,但难以持久。

肾的调节起效慢,但作用大而持久。

血液中最强的缓冲系统是HCO3-/H2CO3。

血液中缓冲挥发酸最强的缓冲系统是Hb-及HbO2-缓冲系统。

骨骼组织参与酸碱平衡的代偿调节属于非生理性的。

3.何谓PaCO2、AB、SB、BB、BE、AG?正常值是多少?分别有何意义?答:PaC02(即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是指血浆中呈物理溶解状态的C02所产生的张力。

正常值33-46 mmHg,平均值40mmHg。

意义:PaC02是反映呼吸因素的最佳指标。

AB(即实际碳酸氢盐):是指隔绝空气的全血标本,在实际状况下测得的血浆碳酸氢盐(HCO3-)的量。

正常值为22-27mmol/L,平均值24mmol/L。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肿: 当机体摄入水过多或排出减少,使体液中水 增多、血容量增多以及组织器官水肿,称为水肿或 水中毒。
原因:血浆蛋白浓度降低、充血性心力衰竭,或水 和电解质排泄障碍等。
分型:水肿后由于血浆渗透压出现不同的变化,又 可分为高渗性、等渗性、低渗性水肿。
二、钠平衡紊乱
Na+功能:保持ECF容量、调节酸碱平衡、 维持渗透压、细胞生理功能
低钠血症
渗透压不同分为等渗、低渗和高渗性低钠血症: 等渗性低钠血症 假性:电解质排斥效应 低渗性低钠血症 (缺失性)和(稀释性)
①缺失性低钠血症 钠丢失多于水丢失 肾外丢失:尿钠(<10mmol/L) 肾性丢失:尿钠(>20mmol/L)
②稀释性低钠血症 水过度潴留 高渗性低钠血症 其它溶质(如糖)增加
高钠血症
过度水丢失 钠增加过多 钠排泌减少
渗透压不同分为 低渗性高钠血症 等渗性高钠血症 高渗性高钠血症ຫໍສະໝຸດ 三、钾平衡紊乱生理功能
参与细胞内的正常代谢 维持细胞体积、离子、渗透压及酸碱平衡 维持神经肌肉的应激性 维持心肌的正常功能
分布
体内K+约98%在ICF,ECF仅占2%,血浆占0.3%
来源与去路
来源主要由外界摄入 80-90%经肾排泄(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也排) 肾排钾影响因素
ADS促进肾保钠排钾,血钾升高、血钠降低促进ADS 合成
酸中毒时尿钾增多,碱中毒时尿钾减少
钾平衡紊乱
• 血浆钾浓度不能反映体内钾总量
• 临床以血清K为准 • 影响血钾浓度因素
钾在ICF与ECF间的转移 ECF的稀释与浓缩 钾总量 体液酸碱紊乱
KNa 神经肌组织的兴奋性 ∝
C2a M2g H
心肌兴奋性 ∝ C2a NaOH K M2g H
Na+主要从肾排出,肾对保持体内钠的平衡起 重要作用。“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钠平衡紊乱常伴有水平衡紊乱 ECF Na+<130mmol/L 低钠血症 ECF Na+>150 mmol/L 高钠血症
脱水:体液丢失造成细胞外液减少。
分型:因血浆钠浓度的变化不同分为:高渗性、等 渗性、低渗性。
脱水分类表
特点 原因
高渗性脱水
水丢失多于Na+丢 失,血浆渗透压升 高
水摄入不足或丢失 过多
口渴、尿少、体温
临床表现 上升及出现各种神
经精神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浆Na+>150 (mmol/L) 或Cl-+HCO3-
第八章 体液平衡与 酸碱平衡紊乱
主要内容
一、体液平衡 二、体液平衡紊乱 三、钠钾氯测定 四、血气分析 五、酸碱平衡紊乱
第一节 体液平衡
一、水平衡 二、电解质平衡
一、基本概念
是指机体内的液体,包括水及溶解 于水中的无机盐和一些有机物。
体液 细胞内液(ICF) 细胞外液(ECF) 细胞间液:
摄入不足 排出增多 血浆稀释 细胞外钾进入细胞内 低血钾神经肌肉症状 影响心肌功能
高钾血症(血清钾>5.5mmol/L) 引起原因:
输入过多 排泄障碍 细胞内钾向外转移
神经肌肉症状 影响心肌功能
第三节 钠钾氯测定
一、钠、钾测定 二、氯测定
一、钠、钾测定
注意事项 钾标本 血浆与血清钾有什么差别 溶血(结果偏高) 冷藏(结果偏高) 孵育(结果偏低) 含钾的抗凝剂 钠标本 溶血 冷藏 脂血标本:离心后用离子选择电极法 尿标本注意防腐
三、电解质平衡
体液中存在的离子 体液电解质维持体液渗透压,保持体液正常分布; 维性阳持: 离酸子碱:平N细衡a阴胞+,离外、有子主K缓要+、细冲阳胞C作a离外2用子主+、;要M细影g阳胞响2离内+神子主经要肌肉兴奋
阴离子:Cl-、HCO3-、HPO42-,H2PO4-、 SO42-以
及乳酸和蛋白质
二、水平衡
细胞外液占 TBW的1/3
细胞间液占ECF 的3/4
10.5L
毛细血管上皮
细胞内液占TBW的 2/3
20 L 细胞膜
血管内液占ECF 的1/4
血浆=3.5L
总体水的分布及体积
每天水的最小需求量
肾脏排出1200ml 皮肤蒸发和肺部呼出约200ml 体内氧化产生部分水 成人一天至少应补充1.0~1.5L水
>140
等渗性脱水
丢失的水和电解质 基本平衡,血浆渗 透压变化不大 胃消化液丢失;大 面积烧伤;反复放 出胸水、腹水等
血容量不足,血压 下降
血浆Na+为150 或Cl-+HCO3-为 120~140
低渗性脱水
电解质丢失多于水 的丢失,血浆渗透 压降低
丢失体液时,只补 充水而不补充电解 质
无口渴感,患者易 恶心、呕吐,四肢 麻木、无力以及神 经精神 血浆Na+<130 或Cl-+HCO3- <120
胰岛素对K+的分布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临床上对于高血钾(hyperkalimia)病人,也常用静脉 补充胰岛素和葡萄糖,促进血K+进入细胞内,从而使血K+ 降低。
K+ 的平衡受物质代谢的影响
当糖原合成、蛋白质合成时钾进入细胞内,反之,糖 原分解、蛋白质分解时钾释放到细胞外。
低钾血症(血清钾<3.5mmol/L) 引起原因:
血浆中主要渗透物质:Na+、Cl-、葡萄糖和尿素计算: mOsm/kg(水)=1.86(Na+[mmol/L])+葡萄糖 [mmol/L]+尿素[mmol/L]+9
*: 9 代表血浆中其他渗透物质:K+、Ca2+和蛋白质等 参考值: 275~300mOsm/kg(水)
第二节 体液平衡紊乱
一、水平衡紊乱 二、钠平衡紊乱 三、钾平衡紊乱
阴离子间隙(AG)
ECF中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 AG =(Na+ + K+)-(Cl- + HCO3-) 因酸性代谢产物增多,表现为AG增加。 见于: • 氮质血症,磷酸盐和硫酸盐潴留。 • 乳酸堆积。 • 酮体堆积。
体液的交换
血浆与细胞间液: 血浆胶体渗透压与静水压之差 细胞间液与细胞内液: 渗透压 水总是向渗透压高的一侧移动 渗透压
一、水平衡紊乱
表现:总体水过少(脱水)或过多(水肿),或变化 不大但水分布有明显差异,及ICF增多而ECF减少,或ICF 减少而ECF增多。
原因:为水摄入与排出不相等,不能维持水的动态平衡。
在体液平衡紊乱中,水平衡紊乱常伴有电解质及渗透 压的平衡紊乱。临床上水、钠代谢失衡是相伴发生的,单 纯性水(或钠)增多或降低及其少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