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

第二章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第一节认识的产生及本质1、认识主体的含义认识主体是指认识和实践活动的承担者,是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现实的、具体的人。P97

2、认识客体的含义认识客体是指人的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P100

3、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马克思主义

哲学认为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之第一的基本的观点,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具体表现如下:…(4个方面)P93-96

4、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①实践是沟通主体和客

体的桥梁。②人的认识能力和作为认识的结果的知识,都只能来源于实践。③强调实践是认识和知识的源泉,并不否认可以从他人和书本获得知

识。P94

5、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不仅是认识的来源,而且是推动认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第一,社会实践不断提出新的需要、新的研究课题,推动认识的发展。第二,社会实践为认识不断提供新的经验和新的观察、研究的物质手段。第三,社会实践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P95

6、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从实践中获得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否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相一致,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必须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证明,唯有实践才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

P96

7、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此外再无别的目的。人们通过实践,达到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然后用这种认

识指导人们去实践,实现对客观世界的改造,以满足

人们的需要。P96

8、认识主体的特点首先,人作为认识主体具

有自然的物质基础。其次认识主体不仅具有自然的物质基础,而且具有社会历史性。再次,认识主体具有能动性,这是认识主体的突出特点。P97

9、认识主体的结构人是唯一能担当起认识主体的存在物,这个存在物具有自身的结构,它分为个体、群体和人类整体诸层次。P98-99

10、认识客体的(特点)认识客体是指人的

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构成认识客体的内容主要有自然客体、社会客体和精神客体。P100

11、认识客体的性质认识客体的性质是:一、认识客体具有客观实在性。无论是自然客体、社会客体还是精神客体,都具有客观实在性,都是或归根结底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二、认识客体具有对象性。

认识客体必须具有客观实在性,但并不是所有具有客观实在性的事物都自然而然地成为认识客体,,只有那些与主体活动发生关系、成为主体活动对象的外部事物,才构成认识的客体。P100

12、认识主体和认识客体的关系认识的主体

和客体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存在着既对立有统一的辩证关系。第一,主体和客体是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第二,主体和客体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第三,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主体能动地改造和认识客体,客体对主体又有制约作用。P101

13、认识的本质认识的本质是在实践中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P102

14、唯物论的反映论和唯心论的认识论的对立在哲学史上有两条对立的认识路线:一条是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一条是从感觉和思想到物的路线。前一条是唯物主义的认识路线,后一条是唯心主义的认识路线。P102

15、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唯物主义哲学

认为思维能够认识、并能够正确认识现实世界,即现实世界是可知的。哲学上的不可知论认为世界不可认识或不能彻底认识。P102-103

16、辩证唯物主义的能动的反映论和旧唯物论的机械的反映论的对立马克思主义以前的唯物论,不懂得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离开主体的社会性、实践性和能动性去考察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不懂客体还是实践的对象。辩证唯物论把实践观引入到认识论中来,把认识论和辩证法结合起来,把认识看作是主体在实践中能动地反映客体的过程,从而使的辩证唯物论的反映论成为能

动的、革命的反映论。P104 ★★ 16、认识的本质及其理论意义P102-104 见

13-16 条

第二节认识的辩证运动

17、感性认识的含义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它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具体的、丰富的、生活的;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P106

18、感性认识的形式分为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

P106

19、理性认识的含义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

阶段它是事物的全体、本质、和内部联系的反映,是抽象的、间接的、相对稳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体和本质。P106

23、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感性 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的两个阶段, 它们既相互 区别、又相互联系, 它们之间存在着对立统一关 系。第一,感性认识是对事物的各个片面、 现象 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是具体的、丰富的、生活的; 然而,它是表面的、个别的、不深刻的。理性认 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是 事物的全体、本质、 和内部联系的反映, 是抽象的、 间接的、 相对稳 定的;理性认识是深刻的, 它反映的是事物的全 体和本质。 第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 感 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 P106-107

20、理性认识的形式

三种形式。

21、感性认识的特点

22、理性认识的特点

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见 17 条 见 19 条

24、反对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在认识过程中,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不可分割的。在实际工作中,经验主义夸大个别的、局部的经验的作用,把它当作普遍真理,到处搬用,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实际经验,不是从实际出发,而是从书本出发,把理论当做万古不变的公式,生搬硬套。这两种错误都曾给我们的革命和建设带来重大损失,是必须要注意避免的。P107-108

25、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人们在实践中,最先产生感性认识,由于实践的继续,出现了认识的飞跃,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它是认识任务的真正完成。P108

26、由理性认识到实践的飞跃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认识由感性上升到理性,至此认识运动并未完成,这只是认识运动的一半,还有非常重要的另一半没有完成,这就是要把前一阶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