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论文

合集下载

人体免疫调节小论文1000

人体免疫调节小论文1000

人体免疫调节小论文1000免疫力是人体重要的生理功能,“运动、营养、免疫”之间有着复杂的关系,了解它们的关系,对掌握营养、运动在整个机体的功能与对外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价值,将帮助人们运用营养手段来调节机体的免疫状况,增强运动能力,维持身体健康。

运动与免疫文献已有报道,骨骼肌运动能够引起机体免疫功能发生改变。

例如运动后机体产生特异性或非特异性抗体的能力发生变化,运动可以引起杀伤性细胞的数日及杀伤能力发生变化等。

有资料表明,适度规律运动提高机体免疫力,大强度运动使机体免疫力受损。

长时间大强度的运动(指耗氧量超过机体最大耗氧量的75%)会降低人体外周血中免疫细胞的数目及免疫细胞的免疫活性,从而降低机体的抗病能力。

有人认为,大强度的运动对机体是一种应激刺激,体内某些应激性物质,如肾上腺皮质激柬、交感神经递质、阿片肽等升高,这些物质均会影响到免疫系统的功能。

大强度运动时,体内能量物质缺乏,影响了免疫细胞的质和量,从而降低丁机体的免疫功能。

运动、蛋白质营养与免疫大量营养免疫学的研究资料表明,体内的营养状况如蛋白质、氨基酸、糖、锌、铁以及维生意A、维生意C等营养会影响免疫功能而影响运动竞技能力。

也有资料表明,蛋白质摄入不足会导致T、B细胞以及吞噬细胞数量与功能低下,细胞因子的合成和分泌减少,感染性疾病发生率上升。

已有报道,蛋白质限制摄入的运动员,比如运动员减体重时,体重减少4%就可出现吞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下降。

动物实验证明,大鼠如在低蛋白质饮食条件下运动。

则往往会出现高皮质酮血症,继发免疫功能下降,动物处死时常见免疫器官萎缩。

大多数研究者认为蛋白质摄入不足,加之训练又加剧对蛋白质的需求,最终导致免疫系统能量不足,这是运动时蛋白质营养不良影响免疫功能的主要原因。

有报道,运动大鼠膳食中适量控高蛋白质含量(20%~40%的蛋白质含量的膳食),8周训练结束后,大鼠的脾细胞对ConA的反应能力,肺泡巨噬细胞吞噬功能以及血浆IL-1浓度均较运动对照组明显提高,由此进一步说明运动膳食中蛋白质含量直接影响运动过程中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

免疫与健康论文

免疫与健康论文

免疫与健康选修论文《免疫系统》学院:植物科学学院专业:14园艺普本姓名:刘凌云学号:1407621017《免疫系统》免疫系统(immune system)是机体执行免疫应答及免疫功能的重要系统。

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物质组成,是防卫病原体入侵最有效的武器,它能发现并清除异物、外来病原微生物等引起内环境波动的因素。

免疫系统在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深入研究免疫系统可以更加了解、运用它,可以进一步为医疗做贡献。

【关键字】: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系统具有免疫监视、防御、调控的作用。

这个系统由免疫器官(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小肠集合淋巴结、阑尾、胸腺等)、免疫细胞(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以及免疫分子(补体、免疫球蛋白、干扰素、白细胞介素、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组成。

免疫系统分为固有免疫(又称非特异性免疫)和适应免疫(又称特异性免疫),其中适应免疫又分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一、人体防线人体共有三道防线:1.第一道防线是由皮肤和黏膜构成的,他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

呼吸道黏膜上有纤毛,可以清除异物2.第二道防线是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这两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特点是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因此叫做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多数情况下,这两道防线可以防止病原体对机体的侵袭。

3.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等)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组成。

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在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因而叫做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二、作用机制正常人体的血液、组织液、分泌液等体液中含有多种具有杀伤或抑制病原体的物质。

免疫力作文800字议论文

免疫力作文800字议论文

免疫力作文800字议论文免疫力,指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是健康的重要指标。

免疫力低下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尤其是在当前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背景下,提升免疫力显得更加重要。

本文将探讨免疫力的相关知识,并提出提升免疫力的建议。

一、什么是免疫力免疫力指人体识别和抵御外来病原体的生物学功能。

它是一种非特异性防御机制,包括自然免疫和获得性免疫两种。

自然免疫是指人体对各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病原体的非特异性抵御反应。

而获得性免疫是指人体针对特定病原体产生的有针对性免疫反应。

二、什么会影响免疫力免疫力受许多因素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遗传。

遗传导致的免疫系统功能异常常常表现为与年龄无关的免疫力低下症状,比如慢性疲劳综合症和自身免疫性疾病。

此外,以下几种因素也会影响免疫力:1.饮食:营养健康的饮食对免疫系统至关重要。

某些营养素,如维生素C、维生素E、锌和硒等,可以提高免疫力。

而过多的酒精和糖分会破坏免疫系统正常工作。

2.睡眠: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力降低。

因为人体免疫系统在睡眠期间工作最为高效,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免疫细胞合成能力降低。

3.运动:适度的运动可以提高免疫力,但是过量的运动会导致衰竭。

4.压力:压力会影响人的免疫系统的功能,导致白血球数量下降,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反应。

三、如何提高免疫力1.饮食:保证多样化的饮食并摄取足够的营养素,尤其是维生素C、E和锌等。

此外,在保证膳食吸收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摄入糖分和酒精。

2.运动:适度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提高免疫力,但是过度的负荷却会适得其反。

运动最好在户外进行,并且避免出现大量流汗或长时间运动。

3.睡眠:保持良好的睡眠习惯,最好每晚睡眠7-8小时。

此外,在睡眠之前要放松自己,以减少睡眠问题。

4.减压:心理压力和身体压力都会对免疫力产生负面影响。

保持心理健康,如学习缓解压力的技巧,减少工作压力,避免太多强力工作。

5.补充维生素D:维生素D对提高免疫力也有很好的贡献。

饮食中可摄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如鱼、蛋黄和奶制品,也可以向医生咨询是否需要维生素D补充剂。

免疫学论文

免疫学论文

简述免疫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及其意义免疫学是研究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并消除有害生物及其成分(体外入侵,体内产生)的应答过程及机制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耐受,防止自身免疫病发生的科学;是研究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与相应疾病发病机制及其防治措施的科学。

免疫学是人类在与传染病斗争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从中国人接种“人痘”预防天花的正式记载算起,到其后的Jenner接种牛痘苗预防天花,直至今日,免疫学的发展已有三个半世纪。

前后走过经验免疫学时期、免疫学科建立时期、现代免疫学时期。

在后两个时期中,随着科学发展,免疫学经历了四个迅速发展阶段,即:①1876 年后,多种病原菌被发现,用已灭活及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疫苗,预防多种传染病,从而疫苗得以广泛发展和使用;②1900 年前后,抗原(Ag)与抗体(Ab)的发现,揭示出“抗原诱导特异抗体产生”这一免疫学的根本问题,促进了免疫化学的发展及Ab 的临床应用;③1957 年后,细胞免疫学的兴起,人类理解到特异免疫是T 及B 淋巴细胞对抗原刺激所进行的主动免疫应答过程的结果,理解到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不同效应与协同功能;④1977 年后分子免疫学的发展,得以从基因活化的分子水平,理解抗原刺激与淋巴细胞应答类型的内在联系与机制。

当今,免疫学正进入第五个迅速发展阶段,即后基因组时代,从功能基因入手,研究免疫应答与耐受的分子机理,及新型疫苗的设计研制。

现代免疫学已超越狭义“免疫”的范围,以分子、细胞、器官及整体调节为基础,发展起来的现代免疫学,研究生命中的生、老、病、死等基本问题,是生命科学中的前沿学科之一,推动着医学和生命科学的全面发展。

免疫学发展的另一特色,是其理论与应用的紧密联系。

免疫学的应用,为治疗和预防人类的疾病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从Jenner 发明牛痘苗,到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宣布“天花已在全世界被消灭”这一事实,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类征服疾病的最为辉煌的成绩。

一、经验免疫学的发展天花曾是人类历史上的烈性传染病,是威胁人类的主要杀手之一。

免疫学艾滋病的机制论文

免疫学艾滋病的机制论文
研究意义
艾滋病作为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对其致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现实意义。 通过研究不仅可以提高我们对艾滋病发病机制的认识,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还可以为预防和 控制艾滋病的传播提供科学依据。
02 免疫学基本概念及原理
免疫学概述
01
免疫学是研究生物体对抗原物质免疫应答性及其方法的生物 -医学科学。
传播途径
HIV主要通过性接触、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其中,无保护性交、共用注射器、输入被病毒污染的血 液或血制品等都是主要的传播方式。
免疫系统对艾滋病病毒识别与清除机制
识别机制
人体免疫系统通过模式识别受体(PRRs)识别HIV的病毒成分,如病毒蛋白和核酸。 PRRs激活固有免疫细胞,如巨噬细胞、树突状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
国内现状
中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病例以来, 感染人数逐年上升。虽然政府采取了多项 措施加强预防和治疗,但艾滋病仍是我国 面临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研究目的与意义
研究目的
深入了解HIV的致病机制,探索新的治疗策略和方法,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同时,加强艾滋病的预防 和控制工作,减少新感染病例的发生。
潜伏感染
HIV能够建立潜伏感染,即在某些细胞中隐藏起来,避免被免疫系统发现。这些潜伏感染的细胞在抗病毒治 疗后可能重新激活,导致病毒反弹。
免疫抑制
HIV感染导致CD4+ 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和功能受损,使得免疫系统整体功能下降。此外,HIV还通过直接 和间接途径抑制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应答。
04 艾滋病发病机制及临床表 现
免疫系统。
03
艾滋病期
随着病毒对免疫系统的严重破坏,患者进入艾滋病期。此时,患者

免疫学论文【范本模板】

免疫学论文【范本模板】

疫苗的发展前景摘要:我国的人口基数大,需要的疫苗数目庞大。

然而我国民众由于生活水平的提升,对健康的诉求也水涨船高,而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品种扩增速度难以跟上民众、尤其是作为独生子女一代的儿童健康需求的增长速度。

本文新型疫苗的研究,进一步阐述疫苗的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DNA疫苗、白血病多肽疫苗、表位疫苗、登革病毒 DNA 疫苗、肿瘤多肽疫苗、发展前景1疫苗和预防接种(1)疫苗:用细菌、病毒、肿瘤细胞等制成的可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的生物制剂,通过疫苗接种使接受方获得免疫力。

(2)预防接种:指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体,使人体对其产生反应,产生对相应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抵抗能力(产生抗体),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性抵抗力,从而保护易感人群,预防传染病发生。

2研究热点(1)DNA疫苗DNA疫苗的优点作为第3代疫苗,DNA疫苗发展仅经历了十几年的时间,已经体现出明显的竞争优势。

DNA疫苗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人工设计的疫苗类型,因而较第1代疫苗(减毒、灭活疫苗)和第2代疫苗(亚单位疫苗)而言更具有可调控性。

在DNA疫苗的分子设计过程中,可随意引入目标DNA序列,诱导机体产生针对性强的免疫应答,避免先前疫苗的“交叉"现象;作为第3代疫苗的重组DNA质粒,其内部序列均已研究清楚。

避免了先前疫苗的潜在致病危险和免疫反应的不完全性;DNA疫苗可在细菌内大量复制,避免了先前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高成本、高要求、低产量等不足。

(DNA疫苗的研究进展杨海,王芳字(衡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2)白血病多肽疫苗白血病多肽疫苗的疗效是肯定的,但还有待理论技术的提高而进一步鉴定参与白血病免疫反应的靶抗原的本质。

虽然 BCR—ABL疫苗和HSP70肽复合物疫苗都诱导CML患者出现免疫反应,但由于在这2项研究中患者都同时接受了其他治疗,因而无法确定临床疗效的真正原因及疫苗与细胞遗传学、分子学缓解的关系。

白血病多肽疫苗已从基础实验阶段进入临床研究,随着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理论和技术的发展,更多的靶抗原势必被发现,所诱导的免疫应答将在白血病的预防、治疗方面(尤其是防止白血病复发等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免疫力为话题的议论文素材

以免疫力为话题的议论文素材

以免疫力为话题的议论文素材在当今社会,免疫力作为一个重要话题经常被讨论。

免疫力是人体抵抗疾病的重要机制,一直受到医学界和广大民众的关注。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免疫力的维护和提升。

免疫力不仅取决于遗传因素,更受到生活习惯、饮食营养、环境因素等的影响。

因此,人们需要更深入地了解免疫力,提高对免疫力的关注,以保障自身健康。

免疫力是人体对抗病原微生物和异物的一种自然防御机制。

人体通过免疫系统来识别和摧毁入侵的病原体,保护身体免受感染。

良好的免疫力可以帮助人体抵御疾病,缓解症状,加快康复。

因此,人们应该重视免疫力的提升。

为了提高免疫力,人们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自身的免疫系统。

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维护免疫力至关重要。

规律的作息时间、充足的睡眠、适量的运动等都可以帮助提高免疫力。

此外,健康饮食也是关键。

摄入足够的蔬菜水果、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可以增强免疫系统的功能。

避免吸烟、酗酒和过度消耗也有助于保持免疫力。

除了生活习惯和饮食营养,环境因素也能影响免疫力。

人们应该注意避免接触有害物质、保持良好的环境卫生、减少压力等,以减少对免疫系统的负面影响。

同时,定期进行体检、及时治疗疾病也是维护免疫力的有效措施。

总之,免疫力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人们应该重视并努力提升自身的免疫系统。

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和积极的生活态度,可以增强免疫力,保障身体健康。

希望人们能够关注免疫力这一重要话题,认识到免疫力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以上是关于以免疫力为话题的议论文素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免疫调控研究论文素材

免疫调控研究论文素材

免疫调控研究论文素材随着免疫疾病频繁发生,人们对免疫调控的研究越来越重视。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关于免疫调控的论文素材,以便您进行研究和写作。

1. 研究背景介绍在免疫系统中,免疫调控是一项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它可以调节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使其在应对病原体侵袭和疾病发展中发挥有效作用。

免疫调控的失衡可能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异常,从而引发自身免疫疾病、感染疾病等。

2. 免疫调控关键分子在免疫调控中,存在着一系列关键的调控分子。

例如,细胞因子IL-10在调节免疫应答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以抑制炎症反应、抑制细胞毒性T细胞的活化等。

另外,调节性T细胞(Treg)也是免疫调控中的重要成分,它可以通过释放抑制性细胞因子如TGF-β和IL-10来抑制免疫应答。

3. 免疫调控在疾病治疗中的应用免疫调控作为一种治疗策略,已经被广泛应用于疾病治疗领域。

例如,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已成为恶性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它可以通过抑制T细胞的负向调节信号,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另外,免疫调节剂也被用于治疗自身免疫疾病,通过抑制免疫系统的活性来减轻疾病症状。

4. 新兴的免疫调控策略除了传统的免疫调控策略外,还涌现出一些新的免疫调控策略。

例如,CAR-T细胞免疫疗法已成为治疗部分血液肿瘤的重要手段,它通过工程修饰患者自身的T细胞,使其具有肿瘤抗原特异性,从而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

此外,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也为免疫调控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手段。

5. 免疫调控的挑战和展望尽管免疫调控在疾病治疗中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例如,免疫调控治疗可能会引发免疫相关副作用,包括细胞因子风暴等。

另外,免疫调控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也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改进。

综上所述,免疫调控作为一项重要的生物学过程,对于维持机体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至关重要。

随着对免疫调控研究的深入,新的治疗策略和技术也会不断涌现。

我们期待通过免疫调控的研究,为治疗免疫相关疾病带来新的突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调节细胞——滤泡辅助性T细胞(Tfh)的研究进展关键词:白细胞介素21;滤泡辅助T细胞;CXCR5;自身免疫疾病摘要:如果Tfh细胞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产生过强的辅助信号,使B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引起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与Tfh细胞功能相关的某些分子如CXCR5、CD40、ICOS等基因缺陷时,少量的CD4阳性细胞聚集在B细胞淋巴滤泡周围,导致GC形成障碍,影响天然和记忆性b细胞的发育,从而使免疫蛋白类别转换功能障碍你,机体便发生体液免疫缺陷。

一些肿瘤患者例如免疫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多形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等,Tfh细胞通常都显性表达(Bcl-6、CXCR5、PD-1)。

CD4阳性T淋巴细胞亚群的分析和功能研究使今年免疫学研究的一个热点。

由于表达的趋化因子、转录因子及分泌细胞因子的不同,CD4阳性T细胞被分为5类亚群:Th1、Th2、Th17、调节性T细胞及滤泡辅助T细胞(T follicular helper cells,Tfh)。

Tfh是近年来新发现的真正意义上的辅助B细胞功能的CD4阳性T细胞亚群。

现就Tfh细胞的分化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免疫疾病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

Tfh细胞的功能与其表达的各种趋化因子、细胞因子、转录因子以及相应因子受体是密不可分的:CXCL13/BCA-1相互作用,使Tfh细胞被募集到淋巴细胞,参与B细胞的免疫应答;表达于Tfh细胞表面的CD40L和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分别与B细胞表面的CD40和配体相作用,为B细胞活化提供条件;Tfh细胞分泌的白细胞介素21,可刺激B细胞的增值、分化及分类转换。

1. 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的发现、定位及功能尽管CD4阳性T细胞在B细胞体液免疫应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人们对于T细胞辅助B细胞体液免疫应答过程中的细胞和分子机制所知甚少。

以往,人们认为Th2细胞通过分泌IL-4刺激B细胞增值和Ig类别转换,上调B细胞CD40和MHC II类分子的表达,是辅助B 细胞主要的T细胞亚群。

目前已经明确,Tfh细胞是辅助B细胞的T细胞亚群之一,而Thl 和Th2所分泌的细胞因子在B细胞活化和Ig类别转化中只起到调节的作用。

近来研究发现在健康人外周血中存在一类CD4、CXCR5双阳性的T细胞亚群,占CD4阳性T淋巴细胞百分比为(11.9±0.38)%,平均荧光强度(MFl)值为25.78±0.72,低于B 细胞膜表面CXCR5的表达水平(MFI值为99.6±8.1)。

由于这类细胞持续表达CXCR5,在CXCRl3的趋化下迁移到B细胞滤泡并同时高表达ICOS、Bcl-6和PD-l,分泌IL-21,执行辅助B细胞的功能,因此被称为滤泡性辅助性T细胞。

Tfh细胞可选择性地表达Bcl-6来诱导自身相关基因的表达,且具有抑制其他Th细胞分化的功能。

Tfh细胞的表型和基因型与其他CD4阳性Th细胞哑群(Th1、Th2)不同,包括趋化因子受体的表达(如CXCR5)、定位和迁移(Tfh细胞存在于B细胞滤泡)及其辅助B细胞的功能等。

2. Tfh细胞的相关分子标记物Tth细胞的表面标记物有CXCR5、PD-1、ICOS、IL-21、Bcl-6等,它们对Tth细胞的迁移、定位、分化、发育起重要的辅助作用。

这些标记物的异常表达可能成为诊断与治疗某些临床疾病的靶位点。

2.1 GC在活化的淋巴组织(例如扁桃腺)中,将近50%的CD4阳性T细胞表达CXCR5,并定位于GC。

CXCR5的表达往往发生在细胞增殖和分化之前,初始T细胞和完全极化的T 细胞(如Thl和Th2)不表达CXCR5,活化后的T细胞可一过性表达CXCR5,且Tfh细胞与B 细胞的相互作用有利于CXCR5的表达。

Tfh细胞辅助B细胞的作用发生在两个阶段,一是外周淋巴器官T细胞区,二是在GC中。

CXCR5作为滤泡归巢趋化因子CXCR13的特异性受体,使Th细胞在CXCR13的趋化下,从外周淋巴器官T细胞区迁移到淋巴滤泡中心,并与B细胞定位和相互作用。

因此,CXCR5成为Tfh细胞迁移,定位的重要转运分子,也是Tfh细胞表面的表面标志物。

如果CXCR5缺陷,则会导致血清IgG抗体免疫缺陷。

2.2 PD-1 PD-1是在t细胞的活化中被单克隆抗体NAT-105表达的抑制性分子,是CD28家族的一员,其作为一种免疫抑制性受体,与其配体相互作用传递抑制性(阴性)信号,在抑制B细胞增殖、分化、Ig类型转换,建立和维持外周自身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PD-1可抑制TCR介导的淋巴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减弱ICOS、IL-4和IL-21的作用。

在Tfh细胞中,PD-1作为一种高表达膜表面受体标记物,主要功能是协助B细胞促进GC的形成。

2.3 ICOS ICOS基因1999年克隆成功,2004年命名为CD278. ICOS作为诱导性协同刺激分子,是CD28家族的一员,为T细胞活化所诱导。

在Tfh细胞中高表达的ICOS与B 细胞上的ICOS配体相互作用,传递协同刺激(阳性)信号,不仅对Tfh细胞的产生和存活,而且对IL-2的表达、GC和记忆B细胞的形成都发挥重要的作用。

若ICOS基因突变,Tfh 细胞生成缺陷,导致体液免疫功能下降。

2.4 IL-21 IL-21是由Tfh细胞产生并对Tfh细胞的存活和b细胞的增殖分化起关键作用的细胞因子。

IL-21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对Tfh细胞的调节作用:1,诱导Tfh细胞分化,若缺陷,辅助性滤泡既不能发育也不能存活,导致Tfh细胞发育障碍,数量锐减;2,IL-21通过自分泌形式促进Tfh细胞ICOS表面CXCR5的表达,使其向淋巴小结和GC迁移,并在那里和B细胞相互作用。

3,诱导Tfh细胞ICOS表达,发挥Tfh细胞辅助B细胞的功能。

由于IL-21是Tfh细胞执行效应功能的主要细胞因子,因此又称其为Tfh细胞的辅助性细胞因子。

Il。

由于IL-21惊喜调节免疫应答的各个方面,抵抗具有侵袭性的外源抗原,所以缺乏IL-21的人体即使不会完全丧失免疫功能,机体也不会产生高亲和力的抗体,免疫功能会显著降低。

2.5 Bcl-6 Bcl-6是调控初始T细胞发育为Th细胞的一种转录调节因子。

在GC的CD4阳性T细胞中,仅有10%~15%表达Bcl-6,且优先表达于Tfh细胞。

同时Bcl转录因子的表达也受IL-6和IL-21的调控。

Bcl-6和Blimp-1是一对相互拮抗的转录因子。

Bcl-6是Tfh 细胞的关键调节因子,在Tfh细胞上高表达。

而Blimp-1则在其他的非Tfh细胞的CD4阳性细胞上高表达。

研究证明,Blimp-1抑制Bcl-6的表达和Tfh细胞的分化,但是对非Tfh细胞的CD4阳性细胞的增殖和分化起促进作用。

如果Bcl-6过度表达则诱导Tfh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并抑制其他类型Th细胞失望分化。

而Bcl-6缺陷,则严重影响GC的形成,T细胞不能发育为Tfh细胞,这将导致机体无法对外来抗原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无法生成正常抗体。

所以,Bcl-6与Blimp-1之间的表达平衡时决定Tfh细胞分化的关键因子。

3与Tfh细胞相关的疾病研究表明,Tfh细胞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免疫缺陷,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

虽然Tfh属于CD4阳性辅助性T细胞亚群,单其在表型,功能,分泌细胞因子等方面与其他CD4阳性辅助性T细胞显著不同,这就决定了Tfh细胞辅助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的特殊功能。

3.1 Tfh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果Tfh细胞对自身反应性B细胞产生过强的辅助信号,使B细胞过度活化,可能引起抗体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人自身免疫性疾病常发生在非淋巴样组织,病损伤位常有大量活化的淋巴细胞浸润并形成含有异位GC的淋巴样组织。

在正常情况下,Tfh细胞定位于淋巴组织中B淋巴滤泡中。

Roquin(Rc3h1) 是一种编码高度保守ring型泛素连接酶家族成员的基因,在体内通过抑制ICOS的表达抑制Tfh细胞的形成和存活。

Roquin小鼠是由于roquin基因发生突变,影响了roquin螺旋结构,导致Tfh细胞形成过度,GC对其反应失调引起。

此时Tfh细胞表达高水平的ICOS,并分泌大量的IL-21.导致小鼠形成自身免疫性疾病。

3.2 Tfh细胞与免疫缺陷与Tfh细胞功能相关的某些分子如CXCR5、CD40、ICOS等基因缺陷时,少量的CD4阳性细胞聚集在B细胞淋巴滤泡周围,导致GC形成障碍,影响天然和记忆性b细胞的发育,从而使免疫蛋白类别转换功能障碍你,机体便发生体液免疫缺陷。

例如x性联淋巴增值性疾病患者对EB病毒感染非常敏感,且常常在20或30岁左右感染。

由于Tfh细胞缺陷,丧失上调ICOS的能力,同时伴有辅助B细胞的细胞因子如IL-4和IL10的损伤,导致XLP患者发生低丙种球蛋白血症以及GC、记忆性B细胞,浆细胞的缺乏。

另外,高IG-M症是由于体细胞高频突变,缺乏CD40l、CD40的相互作用,以IG-M产生过量和多次反复回归感染为特征的原发免疫缺陷病。

因此我们可以从基因水平上对某些免疫缺陷病给予诊断与治疗。

3.3 Tfh细胞与感染性疾病研究发现,当蠕虫感染后,定位于B细胞滤泡的T细胞产生大量的IL-4,且其表型与Tfh相同。

说明Tfh细胞参与蠕虫感染后的快速免疫反应。

感染后的Tfh细胞高表达CXCR5、ICOS、PD-1和BTLA(B细胞和T细胞衰减因子)等表面标记物。

感染性疾病是全球的第二大杀手,治疗只能运用化学疗法,且需要重复多次。

免疫疫苗是目前认为根除感染性疾病的最佳方法。

人们认为CD4阳性T细胞的亚群中,Tfh细胞是辅助效应b细胞,维持抗体分泌的重要细胞。

转录因子Bcl-6是维系Tfh细胞分化的关键因素,而Blimp-1是与Bcl-6作用相反的转录因子,他抑制B细胞发生效应分泌抗体蛋白。

这表明,Bcl-6以及Blimp-1两种转录因子是调控抗体分泌的关键转录因子。

因此从这方面入手了解Tfh细胞如何细微的调节B细胞免疫可能对将来疫苗的研制工作十分有利。

3.4 tfh细胞与肿瘤最近发现,一些肿瘤患者例如免疫T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CD4阳性多形性小、中T细胞淋巴瘤、滤泡树突状细胞肉瘤等,Tfh细胞通常都显性表达(Bcl-6、CXCR5、PD-1)。

特别在aitl和cstcl中,pd-1较其他tfh细胞标记物优先表达,因此推测pd-1可能是tfh细胞在肿瘤中的主要标记物。

肿瘤患者的tfh细胞大部分存在于活化的b细胞周围,持续产生大量il-21,不仅促使b细胞迁移到淋巴滤泡,而且介导b细胞的增生,使b细胞发生过度活化,产生大量免疫球细胞。

这些特殊表达可以引导我们对其发生机制作出推测,并作出正确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