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论自考资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幼儿园课程是指课业及进程。课程即学习科目和教材;课程即儿童在校获得的学习班经验;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

2.学问(或学科)中心与经验(或学生)中心根本区别,在于两种课程所依据的教育理念上。所谓学问中心课程,是依据知识的性质的内在逻辑为中心而编制的课程,它注意的焦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经验中心课程则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及活动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它关注的重心是学生装的个性形成和自我实现

3.学问课程、经验中心的价值取向是什么?按知识的内在联系组织起来的课程有利于学生系统地掌握历史文化的精华并促进其思维逻辑性的发展,教师组织教学也相对容易,但也可能导致重认知轻情意、重记忆轻理解、重共性轻个性、脱离生活、脱离实际、机械记忆、被动学习的倾向,最终使学生丧失学习的兴趣与动机。▲而按学生的兴趣和动机组织的课程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可随时把生活中有价值的内容吸纳进来,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主动学习,体验学习的意义,扩展和重构经验,实现多方面的潜能。然而教师如何把握学生易变的且因人而异的兴趣,引导他们有效地学习是一个颇为棘手的问题。而且,过于忽视系统知识的学习,也必然会限制学生的发展,因为系统知识不只是一堆有序的要人记忆的符号,它本身也具有智力的、道德的、审美的价值,是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工具,也是学生发展所必需的文化基础。

活动课程以学生的学习班与个性发展为教育过程的重心,强调实践是知识和智慧的真正源泉,注重活动过程自身的教育价值,强调学生的直接经验和体验,注重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注重知识的整合和能力的迁移。。

4.隐性课程:是那些在学校政策和课程计划中没有明确规定,但却实实在在地构成了学生在校学习经验中常规、有效部分的教育实践和结果。

5.幼儿园课程:是实现幼儿园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6.幼儿园课程的性质:基础性;非义务性;适宜发展性。

7.幼儿园课程的主要特点:启蒙性;游戏性;生活化;活动性和直接经验性;潜在性。

8.幼儿园课程目标:是幼教工作者对幼儿在一定学习期限内的学习效果的预期。

9.幼儿课程目标的来源与依据:对幼儿的研究;对社会的研究;对人类的研究。

10.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分为四个层次:幼儿园课程的总目标与课程领域目标;年龄阶段目标;单元目标;教育活动目标。课程研究人员负责制定的是一二层课程目标,而幼儿园教师参与制定的目标是三四层,有时也要参加第二层目标的制定工作。

11.建立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必须要考虑三个方面:学习主体(幼儿)的心理结构(情感、认知、动作技能的结构);教育内容的范畴和结构(如健康、科学、社会、语言、艺术或其他分类方式);学习者(幼儿)的心理发展水平。

12.制定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原则:整体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可行性原则、时代性原则、缺失优先原则、辩证性原则。

13.中小学课程的内容具体包括四种成

分:关于自然、社会、人的基本知识

及某些相应的直接经验;关于某些活

动方式的知识和经验;关于提高能力

的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活动的态度,

即培养情感—意志方面的学习内容。

14.知识有三个功能:本体论功能(建

立对周围世界的观念,包括理论观

念);定向功能; 评价功能。

15.幼儿园课程内容基本四个方面:关

于周围世界(包括自己)的浅显而基

本的认知经验;关于基本活动方式(包

括认识活动)的行动经验(做的经验);

关于发展智力、提高能力的经验;关

于对待世界和活动的态度,即情意方

面的经验。有助于幼儿获得基础知

识的内容;有助于掌握基本活动方式

的内容;有助于发展幼儿的智力和能

力的内容;有助于培养幼儿情感态度

的内容。

16.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原则或标

准:合目的性原则;基础性原则;价

值性原则;发展适宜性原则;兴趣性

原则;直接经验性原则;兼顾“均衡”

与“优先”原则。

17.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如何考虑到

幼儿的兴趣?关注幼儿的兴趣,从他

们感兴趣的事物中选择教育价值丰富

的内容;将必要的课程内容“转化“为

幼儿的兴趣。

18.对于幼儿来说有价值的内容一般有

以下几个特点:贴近幼儿的生活,是

他们经常接触的事物或现象;有利于

幼儿认识事物的本质以及事物之间关

系和联系;能够让幼儿“研究“并有

利于幼儿学习和掌握基本的研究方

法;挑战幼儿的能力并包含需要合作

才能解决的问题。

19当前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需要注

意的问题:目标流失问题;课程内容

超载问题;片面适应社会需求,无视

学习代价的问题;幼儿园课程内容与

幼儿园外生活经验及小学课程内容不

衔接的问题。

20.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法:论理

组织法:根据知识的内在逻辑联系而

组织课程内容的一种方法。优:有利

于学习者获得系统的知识和严密的训

练;计划性比较强,一般有统一的教

材和教学要求,教师较容易把握,也

有利于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缺:容

易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与生

活实际联系不密切,难以照顾到学习

者的已有经验、学习能力方面的个体

差异,因而造成被动学习、重知识轻

能力、重认知轻情感个性的情况。

21.心理组织法:根据学习的经验、能

力、兴趣、需要来组织编排课程内容

的方法。优:适合儿童的发燕尾服规

律和个别差异,容易调动学习者的积

极性、主动性、理解力;教学内容具

有较大的灵活性、变通性,容易及时

增补有价值的内容,也有利于教师和

儿童一起计划,安排课程活动。缺:

较难形成系统的经验,,加之儿童真正

的兴趣难以预先确定,教师把握起来

有较大难度。

22.以学科为中心,以社会问题为中心,

以儿童为中心三者关注的问题是什

么,优缺点是什么?

23.幼儿园课程内容胡组织原则:顺序

性;连续性;整合性

24.幼儿园教育的途径:教学活动,即

教室专门组织的教育活动;游戏;日

常生活和常规性活动;学习环境;家

园合作;

25.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集体活动;

小组活动;个别活动;

26.幼儿园课程组织的基本原则:整体

性原则;生活化原则;主题化原则。

27.幼儿园课程计划包含几个方面:教

师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和组织的教

育活动;幼儿自由选择的活动;一日

生活的安排;学习环境的提供;家长红

做和社区的联系等。

28.幼儿一日活动的安排应注意;时间

不宜划分过细,过碎,即可能减少环

节的转换;根据动静交替的原则来安

排一日活动;一日活动安排要相对稳

定并让幼儿了解,以利于形成时间观

念,秩序感和计划性;每一环节{尤其

是自由活动}结束前要有明确的信号

提示,让幼儿做好转换活动的准备;

一旦多数幼儿完成转化环节,就立即

转入下一个活动,即使还有少数幼儿

未到,以免养成拖拉的习惯

29.直接教学法的概念与局限性;直接

教学表现为教师直接、明确地传递教

育意图,这是一种明确、简捷、有序、

迅速的教学方式。直接教学主要是借

助于语言讲解进行的,不太符合幼儿

的学习特色,有幼儿情感的发展,认

知经验的获得,动作技能的形成效果

不佳,也较难发挥幼儿的主体性、培

养他们称为主动学习者

30.简接教学的概念与局限性;间接教

学时教师通过适当的中介,迂回地传

递教育意图的方式。教育意图不直接

通过教师的语言而借助于教学环境的

中介作用传递幼儿,是间接教学的最

大特点。间接教学中幼儿学习方式以

发现为主幼儿通过这一方式进行的学

习往往难以深入,所获经验一般也比

较零碎、表面,甚至会产生错误的认

识,学习的有效性难以保障,因此,

教师的引导是非常重要的。但这种引

导对教师的要求很高,比直接教学困

难的多。一旦教师不能把握好一道的

“度”,间接教学就可能会走向两端;

要么放任自流,要么高度控制,难以

取得理想的效果。

31.造成时间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有:

过分整齐划一的集体行动;固定而不

可改变的时间表;时间分割的过于零

碎,环节过渡多而不适当;活动内容

与组织形式配合得不好;活动本身不

适合幼儿;儿童缺乏参与的机会,丧

失积极性;教师“照顾过度”而又忙

不过来;教育过程缺乏灵活性;工作

的计划性不够,准备工作未做好;忽

视必要的常规的培养,等等。

32.所谓“支架式教学”,指的是教师和

儿童在最近发展区内有效的教学互

动;儿童的“学”好像一个不断建构

着的建筑,而教师的“教”则像一个

必要的“脚手架”,支持儿童不断建构

自己的心灵世界.

33.环境创设要注意遵行如下原则:与

课程目标相一致;与幼儿的发展水平

相适宜;发动幼儿参与环境创设。

34.课堂文化:是指一种课程实施过程

中的心理气氛;它是由老师激发幼儿

的学习兴趣、提供学习材料、组织幼

儿的活动、维持课堂秩序、评价学习

结果的方式营造出来的。

35.如何创建理想的课堂文化?教师视

幼儿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帮助者和

引导者,认真倾听幼儿的想法和意见,

支持他们大胆尝试,教师关注幼儿的

学,在幼儿学的基础上考虑自己的教,

而且,师生关系亲密,形成一种因亲

其“师”而爱其“道”的潜在效应。

36.专业化教师是:具有运用专业知识

诊断、分析事情的前因后果,思考各

种可能的行动方式,并评估行动及决

定可能产生的长远后果的判断决策能

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