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性,钢琴]论钢琴演奏的音乐性
浅谈德彪西钢琴作品的音乐特点及演奏心得

目录摘要第一章德彪西生平及其艺术成就第二章第一节德彪西的生平第二节德彪西与印象派第二章德彪西钢琴音乐的特点第一节:德彪西印象主义和声的基础-全音阶1. 全音阶2.德彪西对全音阶的发展第二节:德彪西钢琴作品的加美兰特征1.什么是加美兰(1)旋律特征(2)声部特征(3)调式和曲式特征第三节德彪西音乐的中国特征1.从结构分析德彪西音乐的中国元素2.从音响和音色分析德彪西音乐的中国气质3.从节奏分析德彪西音乐的中国特点第三章德彪西钢琴作品东方色彩形成的原因和演奏方法第一节德彪西钢琴作品东方色彩形成的原因1.性格的影响2.法国古钢琴乐派的影响3.象征主义诗歌和印象主义画派的影响4.东方氛围的影响第二节德彪西钢琴作品东方色彩形成的演奏方法1.奏法2.踏板的使用3.实践心得结语摘要克洛德·德彪西 (Claude Debussv),法国巴黎人,出生于1862年8月22日,逝世于1918年3月25日,享年56岁,他被称为十九世纪欧洲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印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他打破了传统音乐创作的束缚,形成独特的艺术语言,他在钢琴和管弦乐这两个领域中对印象主义音乐的发展和探索,是他为二十世纪的音乐发展所作出的重要贡献。
他在马斯奈等前辈作曲家开创的法国音乐传统的影响下,结合东方音乐特征,西班牙舞曲和爵士乐的一些特点,将法国印象派艺术手法运用到音乐上,创造出了自身所独有别具一格的和声。
其音乐对其它的作曲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德彪西的音乐和古典主义音乐相去甚运。
在他的作品中已丝毫看不到古典主义音乐的结构严谨、逻辑性和深刻的思想性,也找不到浪漫主义音乐的丰富细腻情感,取而代之的则是充满奇异的幻想因素、朦胧和初动的感觉和神奇莫测的玄幻色彩。
他的和声繁复、细腻,配器新奇,让人耳目一新并富有色彩,旋律给人一种冷漠飘忽的感觉,这都是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所不具有的特点。
AbstractClaude Debussv was born in Pairs, France on August 22, 1862 and passed away at the age of 56 on March 25, 1918. As one of the most prominent European writers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one of representatives of impressionists, he was released from the constraints of the traditional music and formulated his unique artistic expressions. His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in the fields of piano and orchestra made great contributions to the development of music in the 20th century.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raditional French music created by a number of predecessors like Jules Massenet, Debussv combined the features of the oriental music, Spanish dance and jazz and applied artistic means of French impressionism to his musical composition. On this basis, hecreated a unique harmony which produced far-reaching influences on other composers.Debussv's music is far different from the classical music. In his works, people cannot find any similarity of classical music featuring strict structures, rational logic, and profound thoughts, nor romantic music with rich and exquisite emotions. Instead, his works are famous for fantastic imagination, indistinct feelings, and ever-changing colors. His complicated and refreshing harmonies can deliver a kind of remote and uncertain feeling, the characteristics the classical and romantic music never have.第一章德彪西生平及其艺术成就第一节德彪西的生平克洛德·德彪西 (Claude Debussv),法国巴黎人,出生于1862年8月22日,逝世于1918年3月25日,享年56岁,他被称为十九世纪欧洲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也是印象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与风格

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与风格【摘要】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是西方古典音乐发展的重要时期之一,其独特的风格和演奏方式影响至今。
在这一时期,钢琴音乐的音乐特点主要包括使用复调、对位法、装饰音等技巧,使音乐更具情感和表现力。
钢琴演奏者需要掌握各种演奏技巧,如手指技巧、音色控制等,以演绎复杂的巴洛克时期音乐作品。
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曲式丰富多样,如赋格、奏鸣曲等,展现出巴洛克音乐的特色。
而装饰音则是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重要特征之一,演奏者需要灵活运用各种装饰音,增加音乐的表现力和魅力。
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通过其独特的风格和演奏方式,对后世音乐产生深远影响,并得到了广泛传承和发展。
演奏者们在演奏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时,需要继承和发扬传统的演奏方法,以传承这一珍贵的音乐遗产。
【关键词】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 演奏风格, 特点, 演奏技巧, 曲式, 装饰音,影响, 传承, 演奏方法.1. 引言1.1 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与风格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以其华丽和复杂的风格而闻名于世。
在这个时期,钢琴音乐成为了音乐家们展示技艺和创作才华的重要媒介。
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演奏风格注重细节和技巧,演奏者需要精湛的技艺和灵巧的手指来完美地呈现作品的复杂性和美感。
巴洛克时期钢琴音乐的演奏要求演奏者具备强大的音乐表达能力和对音乐结构的深刻理解。
演奏者需要通过丰富的表现力和动态的变化来展现作品的情感和内涵。
演奏者还需要熟练掌握装饰音的运用,以增加作品的艺术美感和表现力。
在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中,曲式也是一个重要的特点。
常见的曲式包括赋格、变奏曲、奏鸣曲等,每种曲式都有其特定的结构和形式要求。
演奏者需要根据曲式的特点来决定演奏方式和表现手法,以确保作品的完美呈现。
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以其复杂的结构、丰富的表现力和精湛的技巧而备受赞赏。
演奏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音乐素养和演奏技巧,才能完美地演绎这些充满魅力和挑战的作品。
巴洛克时期的钢琴音乐不仅是音乐史上的重要篇章,也是钢琴演奏艺术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论德彪西中晚期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以焰火五指练习曲两首作品为例

德彪西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作曲家,还是一位具有高超演奏技艺的钢琴家。
《焰火》新颖的和声效果,音乐色彩的不懈追求,音色与力度等方面的对比和控制、追求“无槌之音”的触键方式,丰富细腻的踏板用法等,一方面开拓了创作技法上的新领域,同时另一方面也对德彪西独特的演奏风格提出了钢琴演奏艺术的新课题。
这部作品为演奏者练习娴熟的钢琴技巧、提高演奏技艺提供了丰富的文本。
为了更好地理解并演奏好这首作品,我们必须把握住德彪西这首作品的演奏要点,主要包括:音色、力度、触键、踏板等方面。
音乐色彩及其层次的演奏要注意音色、音量的把握。
复杂的多层次性是德彪西写作的基本特点之一,音色和音量的种种变化,犹如朗诵诗歌时的抑扬顿挫,它既能恰如其分地抒发和传递各种不同的思想情感,同时还可以起到令人回味无穷而文字所无法描述的效果来。
根据这部作品中的特点,并配合演奏处理手法,笔者将从音色层次、力度层次这两大方面来进行演奏诠释。
德彪西不仅在和声色彩的追求上有自己独特的贡献,而且在钢琴演奏技术上也有新的创新和发展,赋予了钢琴这件古老的乐器以新的生命,主要表现在对钢琴内在声音的挖掘。
德彪西本人认为钢琴能够发出乐队的声音,可在不同音区以不同的音色发出不同乐器的声音。
我国钢琴教育家朱工一教授曾说:“德彪西的作品不能弹得太富有激情,要注意音色变化,色彩要丰富,这是画面的需要。
”。
①为强调音乐色彩的表现力,我们应该尝试运用各种手段来探寻《焰火》作品中所可能达到的音响效果。
例如,在弹奏第20-30小节pp-ff时,不仅要弹奏出渐强而且要弹奏出渐亮的感觉,虽然力度是ff很强,但演奏者不需要演奏得过于热情、豪放,而应注意前后音色的对比,弹出较亮的音色即可。
再如,在弹奏第87-88小节mf-pp时,整个音量要控制得很轻,声音却要意味深远,因此演奏时需要贴键弹奏、缓慢触键和深长运力。
①陈娟:德彪西的钢琴作品,载《音乐探索》,2008年3月,69页。
德彪西不主张扩大钢琴音量幅度,而是尽力挖掘弱音范围内的无穷层次。
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歌唱性——以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为研究案例

2021-03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声乐舞蹈试论钢琴表演艺术中的歌唱性———以莫扎特《钢琴奏鸣曲K331》第一乐章为研究案例刘馨阳(延边大学,吉林延吉133000)摘要:在艺术发展的今天,音乐表演中的钢琴演奏十分重要并作为音乐表现的重要形式出现,从整体上看,钢琴演奏是音乐表演的重要环节,从审美上看它贯穿着美学的真谛。
在音乐领域,无论是声乐演唱还是钢琴演奏歌唱性,始终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
关键词:钢琴表演;贯穿;歌唱性中图分类号:J6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09-0099-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09.047一、《莫扎特奏鸣曲》(一)创作时间及背景莫扎特是古典主义时期的代表性人物,他的音乐清新脱俗具有很强的音乐性,在追求技术的同时也做到了与音乐的平衡。
莫扎特奏鸣曲共19首,主要分为早期、中期、晚期奏鸣曲作品,每一个时期创作的心情都是不同的。
1762一1766年是莫扎特童年时期,当时的他对生活具有无限的遐想与向往,所以当时他的音乐具有天真、活泼、纯净的风格,主要是K.279-284六首也被人们称之为故乡奏鸣曲。
1776一1778年是莫扎特中期的奏鸣曲也称巴黎奏鸣曲。
当时莫扎特是去巴黎求职写下的,求职未果,经济困窘,再加上母亲的病逝,因此莫扎特内心的痛苦和悲伤都反映在这个时期的作品里。
1788-1789是莫扎特晚期的奏鸣曲在维也纳创作的,晚期的奏鸣曲有很强烈的复调色彩,技术上也是到达了创作的巅峰,这一时期的奏鸣曲结构上也变得复杂起来,无论在音乐形式上还是技术类型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二)《莫扎特奏鸣曲K331》的歌唱性体现在钢琴演奏中歌唱性是最为重要的一部分,钢琴表演中的歌唱性是指运用适当的演奏方法借助钢琴发出音乐性的优美的声音,通过对作品中音乐基本要素的演绎准确地传递和表达出音乐作品所包含的感情。
所谓如何在钢琴演奏中达到歌唱性却包含在很多方面上,比如在踏板巧妙的运用上;指尖的控制力、表现力上;音色不同的变化上;旋律线条的清晰上;触键的深浅等都可以直接影响到钢琴演奏艺术中的歌唱性。
钢琴演奏中对作品音乐性的把握与展现——以《水妖》为例进行分析

关键调 :铜举演奏 作品音乐性 把握 展现
钢 琴 演 奏 的技 术 和音 乐性 是 并 行不 悖 的 两个 方 面 。
作 品风 格 有 所 把 握 这 能 帮助 演 奏者 选 择 性 的纳 人 与 作 曲 家 作 品中 的 情 感状 态 相符 的 隋感 因素 以 拉威 尔 《夜 之 妖 灵》 组 曲 中 的 《水 妖 》 为倒 全 曲从 伯特 兰 德 的 韵
音 乐灵 魂 人 类 心 灵深 处 的情 感历 程 也就 是 演奏 中的音 乐
性。
@ 以 技巧 为支 撑 自然 地 体 会音 乐 性
技 巧 为 作 品
的音乐性
在 钢 琴演 奏 中 我 们 怎样 才 能将 情 感准 确 的 传递 到 指
的 音 乐 性服 务
由于 在 音 乐语 汇 上 的大 胆 变 化 ,必 然 引 起 声音 概 念
和 演 奏 技术 上 的 变化 因 此 在 演 奏 《 妖 》 时我 们 必 水 须 要 有过 硬 的 演 奏技 巧 以 及敏 感 的 内心 听 觉 。 说到 演 奏
尖 即怎 样 良好 展 现作 品 的音 乐 性 ,以 下几 点 是值 得 注意
的 :
①对 作 曲 家作 曲意 图 背景 及 作 品风 格 的把 握理 解 与
对 于 演 奏 印象 主义 的 作 品 指 触
尤 为 重 要 如 《 妖 》 中 描 绘 湖 水 的 水
和 能 与 创作 者 、欣 赏 着产 生 共 鸣 的情
感 对 音 乐进 行 加工 后 再表 达 出 来
正是 印 象主 义 风格 音 乐 的一 种直 观 画 面体 现 又 倒 如 印象 主义 文 学 其 中 被 看 做 印 象 主 义 代 表 人 物 的 法 国 诗 人 。 小说 家 皮 埃 尔 洛 蒂 他 的某 些
钢琴演奏教学应音乐性与技术性相结合

你” ,它们 构成一个有 机的整体——任何 技术上 不 由自主地钻进死胡 同,把 自己的视野越缩越窄 , 的进步都在实质 上促成 了音乐 的进步 , 而音乐上 把所有 的思想 、精力都聚焦在这些技术难点上 , 陷 的改进则是技 术改进的前提 。
入 了纯技术练习的怪 圈 , 总想着 “ 我 先把技术 问题
么发展变化再现 的、 和声是如何转换 的、 情绪上有 什么趋 向转变 、 为了表现这样 的内容应该采取什么 练习时就能够做到胸有成 竹 , 避免走 弯路 。教师对
当我们 遭遇技术 上 的瓶 颈时 , 关 于这部作 品 音乐 上 的抽 象理 解 到底 能不 能对 技 术训 练 起 到真 实
则是音乐 。
表演 。而当他演奏一首纯技术的 、 没什么艺术 内容
的《 练习 曲》 时, 他 的演奏总是带有 随意 的成分 , 成
为缺乏 目的性 的乏味的演奏。
因此 ,教师在针对学生所进行 的专业训练时 ,
不 可否 认 ,娴 熟 的技 术 是完 整 体 现音 乐 内 容、 塑造音 乐形象 的奠基石 , 笔 者强调 的是 , 一切 技术练 习都必 须 以有 正确 的 、 清 晰 的音乐 理念 指 导为前提 。克服技术难点 的过程始终贯 穿着音乐 性、 理 解 力 的深化 , 不要 让 自己的演 奏 被 纯粹 的 技术性 所掩盖 。只有遵循 这一 原则 , 音 乐与 技术 两方面才能在 练习的过程 中相互促进 。也许有人 会产生 这样 的怀疑 , 技术上 的不 断完善确 实对 于 揭示 、塑造音乐形 象来说 是必 不可少 的条 件 , 但
更应该注意这样 的问题 。首先 , 在选材上最好选择
学生熟悉 、 旋 律性 较强 、 风格形式 多样 的乐 曲与练 习曲相结合 。如一些根据儿歌 、 民歌 、 经典名作改编
[精品论文]论德彪西中晚期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以焰火五指练习曲两首作品为例
![[精品论文]论德彪西中晚期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以焰火五指练习曲两首作品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041d2385caaedd3382c4d386.png)
[精品论文]论德彪西中晚期钢琴作品的音乐风格与演奏特点以焰火五指练习曲两首作品为例德彪西不主张扩大钢琴音量幅度,而是尽力挖掘弱音范围内的无穷层次。
因此德彪西的钢琴音乐谱上总是写满了p、pp、ppp甚至pppp的力度记号,而穿插其间的f、ff的记号,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对比和反照出现,并且往往在一、二小节之内运用pp<ff、ff>pp的手法,产生短暂闪现、转瞬即逝的印象。
《焰火》没有我们想象中那种辉煌壮观的f、ff或fff,而是中充满了婉转温存,朦胧飘逸的 P 和 PP,当然,爆发的、强烈的音响高潮也出现过几次,但都只是短暂的闪现,立刻就恢复了平静。
弱的力度成为表现的中心,强的力度成为渲染宁静音乐氛围的衬托。
德彪西认为模糊、朦胧的“印象”的体现,需用大量弱奏去实现。
这给演奏者在声音的控制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如第71-83小节(mf一m)从低音区滚动到高音区,伴随着渐强,闪耀的、热烈的、爆发的,横跨5个音区,且辉煌的结束,给人以强烈的感官刺激。
演奏时要用上整个臂部的力量,手指、手腕、肘部及整个臂部都要连成一体,使整个臂部的重量和力度能直接、快速地传到键底。
第89-97小节这些弱奏段落时要表现出黯淡、朦胧、飘逸、冷静的意境,犹如遥远的钟声。
演奏时要放松手臂及手腕,将温和的内力贯通到指尖,以指尖极敏感的控制力变化出细腻的力度层次。
无比形象丰富的弱力度层次线条,把德彪西的印象派音乐风格发挥得一览无遗。
演奏者要有丰富的在内心想象力,依靠内心听觉,在演奏前先“听”到作品要求的声音,然后再用相应的演奏方法来实现它。
这种内心听觉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想象才能弹出千变万化的音色。
同时,要用耳朵仔细倾听鉴别弹出的音响是否符合你想要的声音效果。
演奏者要把握好恰当的分寸,使强奏为前后弱力度的音响表现起到烘托作用,达到余音缭绕,意犹未尽的效果。
与其把钢琴当作是一种打击乐,在德彪西的世界里还不如把钢琴看作是一种弦乐。
德彪西对触键有着无与伦比的敏感,他对键盘精致地敲击几乎让人忘了琴锤的存在。
钢琴音色特点

钢琴音色特点钢琴是一种弦乐器,因其优美的音色和广泛的使用而备受人们喜爱。
同时,钢琴也是一种非常复杂的乐器,其音色特点很多。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钢琴的音色特点,以及这些特点对于音乐演奏的影响。
钢琴的音色特点1. 声音清晰而富有复杂性相比其他管弦乐器,钢琴的声音清晰而富有复杂性,这意味着它可以发出很多音色和效果,而这些音色和效果可以用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钢琴的音色特别适合用于表达很多不同类型的音乐,如古典音乐、流行音乐等。
2. 能够发出强烈的动态变化钢琴的音色可以发出强烈的音乐变化,这意味着它可以让演奏者通过改变力度、速度和音调来表达各种不同的情感和意境。
这是钢琴的一个特点,使它成为表达情感最适合的乐器之一,因为演奏者可以轻松地掌握各种变化,以创造不同的声音和音乐效果。
3. 适合用于演奏不同的音乐风格由于钢琴的音色特殊,它适合演奏不同的音乐风格。
钢琴可以用于演奏流行音乐、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多种不同类型的音乐。
无论哪种类型的音乐,钢琴都有着丰富的音色,以及其他乐器无法比拟的音乐表现力。
这也是钢琴在世界各地受到欢迎的原因之一。
4. 游泳音色富有变化,并有呼吸感钢琴的音色富有变化,这意味着它可以表现出很多不同的音乐效果。
钢琴的音色也有呼吸感,这让演奏者可以控制强度和节奏,从而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效果。
钢琴音色具有明显的特点,这使其成为独特和非常实用的乐器。
5. 音色足够柔和,且能够表现出多种情绪钢琴的音色可以足够柔和,适合表达浪漫、内向、温和的情感和意境。
另一方面,也可以表现出强烈、感性、热情的情感和意境。
无论演奏者想要表达何种情绪,钢琴的音色都可以表现地极其准确。
钢琴音色特点的影响钢琴的音色特点对音乐演奏起着重要的影响。
具体来说,它的音色特点可以影响以下方面:1. 音乐表现力钢琴的音色特点可以让演奏者表现广泛的情感和意境。
钢琴的强度、速度和音调的变化可以创造出各种不同的音乐效果,使演奏者可以表达出舒适、欢乐、感性、痛苦等各种不同的情绪。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钢琴演奏的音乐性摘要:钢琴大师的演奏充满音乐性,是学习钢琴弹奏的楷模。
大师课的核心内容也是提升弹奏的音乐表现力。
除了练好技术,弹好钢琴还需打好基本功,还更需从感性和理性两个角度去树立和发展良好的音乐概念。
关键词:钢琴演奏;音乐性;读谱2016年5月,四川音乐学院隆重举办了“四川音乐学院第三届国际钢琴节”。
钢琴家们精湛的表演令人陶醉,久久难以忘怀。
我曾在法国学习工作十年有余,在欧洲聆听过无数场钢琴音乐会,参与过无数堂钢琴家公开课,这些大大小小的演奏家中凡是可以称为钢琴大师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点――音乐充满灵性和感染力,这是一种无比强大的力量,足以深深震撼听者的内心,进而让演奏者在面对自己的演奏时,不得不审视自己的演奏是否具有足够的“音乐性”。
记得所有关于钢琴演奏的书都讲到,一切的技术手段都是为音乐服务的,最终目的是音乐,音乐!演奏者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在钢琴上寻求到好的声音,美妙悦耳的声音!这些年,每一场优美的音坊幔每一堂精彩的公开课,都会引发我新一轮的思考。
本届钢琴节上,我有幸聆听了数位大师的精彩演奏和大师课,其中,美国钢琴家Anton Nel的演奏及公开课最令我激情澎拜,思绪万千。
Anton Nel为美国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钢琴系的教授,他不仅是诸多国际钢琴比赛金奖获得者,而且还是一位非常出色的钢琴教育家,今年作为客座教授在曼哈顿音乐学院开展了一系列大师课。
Anton Nel的演奏光彩夺目,授课也耐人寻味,他非常注重音色并且追求音乐本质性的东西。
我将Anton Nel的公开课进行归纳,加上以前历次钢琴大师课所做的总结,结合在教学中发现学生的通病,从以下几点阐述关于本人对钢琴演奏的音乐性的几点粗略的想法。
一、认真读谱读谱看似简单,但认真读谱是每一次大师公开课都会强调的问题,也是学生极其普遍存在的问题。
每次上课的时候我都会准备几只荧光彩笔,把学生忽略的标记划出来,再和学生探讨这些音乐术语标记的意义。
记得中学时,上海音乐学院的赵晓生老师来讲课,对学生说:“你要像读琼瑶小说一样去读谱”。
这说明谱子涵义深远,“暗藏玄机”。
其实,读谱是一种习惯。
只看音符,基本忽略其他所有的标记是一种读谱习惯;拿着谱子不着急弹奏,认真看谱上所有的信息,仔细研究也是一种读谱习惯。
既然是习惯,那么就是逐渐养成的。
在这个问题上,教师需要付出长时间的艰苦努力。
在西方音乐学院,有一门必修课叫做“sightreading”,也就是试奏课。
这是一门非常具有实际意义、非常必要的课程。
然而,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曾怀疑这门课程的意义所在。
每次上课的时候,老师都会强调,在短短的准备时间里,首先必须快速读谱,从而给这首曲子一个正确的总体轮廓;然后,在演奏中,要给这首曲子的原意一个正确的表达;最后,演奏是允许有某些错音和遗漏的。
但是,重要的东西不能漏,必须给听者一个大概的音乐轮廓,而这个轮廓,正是作曲家的意思。
这种在最短时间里需要完成的试奏课是对读谱能力的最佳考验方式。
弹几个无大碍的错音不是严重的问题,但错误诠释作曲家的音乐构思却是非同小可的。
试奏课的核心内容,其实还是音乐。
通过快速浏览,准确把握琴谱上所有信息,然后快速分析、提炼,抓住作曲家的意图,体现作品灵魂。
这门课程对于我个人来说,收获的不仅仅是一个优异的成绩,而是一种习惯。
之后每当拿到一首新曲子,我都很喜欢挖掘它除了音符以外所有的意思。
我喜欢把一首作品的艺术性音乐性挖掘到一种极致,从而满足内心对音乐的渴望。
那么如何读谱呢?从拿到一首新曲子开始,我们首先需要开始认真研究谱面,比如曲名、作曲家、创作时代、风格、调式、节奏、速度……在初次识谱的时候就看清楚谱面上的所有标记,所有的!孤立的音符是没有生命力的,只有在对作品有一个正确的初步分析和了解的基础上才能开始着手练习它,以避免走不必要的弯路。
从每一个细节人手,避免任何一种盲目的练习。
有一种学生,对老师的建议能够很好地采纳,他们会特别有耐心,特别仔细地对一首作品进行初步学习。
首先,他们会查阅资料,对练习作品的背景做一个查阅和了解,并聆听多位演奏家的唱片进行对比,这样他们对作品就有了一个初步的正确认识,如作曲家写作的时期、作曲家的意图、大致的风格、情绪等等。
如此开始的初步练习,是清醒的、有明确方向的、有的放矢的练习。
在练习过程中,对于这首曲子的难点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才会有一个正确的梳理。
以奏鸣曲为例,首先试奏,在试奏过程中,要找到主题,进而发现主题是如何发展的,呈示部、发展部和再现部的位置,把基本结构划分出来,音乐性格怎样、情绪如何随音乐性格变化、音乐是怎样发展等。
如果是肖邦的《玛祖卡舞曲》,那么玛祖卡舞曲是什么意思,肖邦的《玛祖卡舞曲》又有什么特点?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弹好一首曲子所必须要做的前期工作,可以通过认真读谱为充分展示作品内容做好铺垫。
有很多学生往往不勤于思考,他们觉得一切都是后续,先把音符弹出来再说。
这样的练习是不带有任何音乐性的,也是盲目的和事倍功半的:错误很多,速度、节奏、风格甚至是指法、音符,这就是读谱习惯太差导致的后果。
二、体会钢琴的音乐性首先,音乐到底是什么?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
古代音、乐有别。
《礼记-乐记》云:“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人心之动,物使之然也,感於物而动,故形於声。
声相应,故生变,变成方,谓之音。
比音而乐之,及干戚羽旄,谓之乐。
”后浑称“音乐”,指用有组织的乐音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艺术。
音乐是为表达人类情感而服务的,而最有情感表现力度之一的就是legato部分,即连贯。
怎样连贯?在琴谱上面,常常会看到“Cantabile”这个词,这就是“歌唱”。
Legato就是如同歌唱般地连贯。
这是两个相关联的音乐术语。
在所有的大师课上,每一个专家强调得最多的就是这个问题。
弹好歌唱性部分,掌握好歌唱性触键方法,弹出声音集中、连贯美妙的音色是学生普遍面临的难题。
钢琴演奏的歌唱性有两个决定性因素――技术因素和音乐因素,缺一不可,而两者必须同时进行训练。
技术方面,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作为支撑,手指坚实有力,手腕手臂却要保持松软以控制强弱和音色,这就是控制力。
控制力越强,音色表现越丰富。
音乐因素方面,如果学生内心不会歌唱,没有流动的气息,就是说这个学生根本不会歌唱,也没有乐感,那么空洞的技术也成了无的放矢,还很可能在练习的道路上“误入歧途”。
那么,什么是“歌唱性”?怎样在钢琴这个乐器上面去实现歌唱性?从表面意思理解的话就是弹出如同歌唱般的声音,而歌唱般的声音首先是连贯,要弹出连贯的声音,需要懂得控制触键。
钢琴从根本上来说是一个打击乐器,弦槌通过杠杆的联动敲击琴弦而发声。
钢琴发声原理似乎本质上就是“颗粒性”,而唱歌却是颗粒性的对立面。
这个时候弹奏“legato”似乎成为了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然而苏联钢琴教育家涅高茨说过,要在钢琴上要求不可能的东西,才能在钢琴上弹出一切可能的东西。
在钢琴上做到歌唱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首先,在弹奏连贯歌唱乐段时需要手指控制击键速度,同时用手腕手臂进行调节,增加缓冲,避免太直的触键导致的“硬”的声音。
其次,分析乐句,把乐句一句句唱出来,带着气息去体会“呼吸”“走向”、句子与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
很多W生的弹奏是没有呼吸的,声音呆板僵硬,只有“呼吸”存在于身体里面,才会通过弹奏表现出来。
以我的经验来讲,我建议每一个钢琴专业的学生都上上声乐课,从而在气息中重新体会音乐,在内心用气流好好缔造音乐。
中国著名钢琴教育家赵晓生就说过,“钢琴演奏就是在做气功”。
你的内心有歌唱,有气流在推动,这种音乐的流动性才能通过弹奏技巧从你的手指尖传递出来。
总而言之,所有的技术性的练习都不能脱离富有灵性的音乐想象,只有内心充满对音乐的渴望,才会想方设法使用所有的手段去提高技术表达力。
三、二次读谱大师课上,老师常常说,你这段听上去有些混乱,你需要仔细研究谱子。
这个问题说明,当我们把一首乐曲弹出来以后,就需要进入精炼的第二次读谱阶段――曲式分析阶段。
如果说第一次读谱就像勾勒一个人的轮廓,那么第二次读谱就是透视,看清楚里面的所有结构组成,五脏六腑。
埋头苦练的学生比比皆是,而善于动脑筋,喜欢研究乐谱的学生却并不多见。
重视理论知识,认真学习曲式课、和声课的学生往往在演奏上会胜人一筹。
这是因为音乐是感性的,也是理性的;是流动的,也是有骨架的。
“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反过来也可以说,“音乐是流动的建筑”。
建筑结构的美体现于整体的和谐、均衡、对称,而乐曲的结构也具有同样的特点。
学生必须很明确地梳理乐曲的框架、结构,分析每一个乐句,每一个段落,清楚地理解音乐是如何一环扣一环逻辑清晰层层展开的。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音乐也是空间的艺术。
音乐也是通过高低、起伏、浓淡、疏密、虚实、进退、间隔等有规律的变化体现出空间的结构美的。
我常常对学生说,“你的音乐不是平面的,而是三维立体的。
你手下的每一个段落,每一个乐句都是你的微型模型,你需要居高临下俯视你的作品,审视在这个时候你的作品是否错落有致,是否统一均衡,并且具有整体的和谐美,而所有的一切都是建立在作曲家本来的意思基础上的。
”分析透视作品结构需要有足够的乐理知识来支撑。
学好音乐理论课,如“视唱练耳”“乐理”“曲式分析”“和声”等课程必须引起表演专业学生的高度重视。
“视唱练耳”“乐理”是基础当中的基础,是了解音乐基本元素的课程,是音乐的常识课。
可以想象,连这些音乐的基础课都学不好,常识都没有掌握,怎么学好专业课?曲式课就像音乐的语文课,教授如何用非常理性的头脑去认识音乐的结构。
要知道,音乐最小的单位不是单音,而是一个乐句,一个有完整乐思的句子。
音乐通过一个个小乐句串联成大线条,再由大线条构成段落,条理清楚,逻辑明晰。
一首优秀的音乐作品犹如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是有思想、有真情、有内容、有框架。
情感是美,结构亦是美。
音乐由三要素组成:节奏,旋律,和声。
如果说节奏和旋律是一首曲子的血肉,那么和声就是这首曲子的骨架。
记得我在本科的时候,一位资深老教授要求我在和声连接中发现美,体会微妙的和声色彩,试图去体会这种色彩发展的内在逻辑。
他甚至要求我把一首乐曲的和声骨架剔出来,从和声连接去体察这首作品的结构。
起初真地觉得这项工作非常艰巨,很头疼;但在熟练之后,我感到这样的工作是非常有价值的,促使我对曲目的和声构架、和声走向有了清晰的把握,如同清楚地把握了这个作品的主干线。
和声连接从平静逐步走向矛盾,继而解决矛盾,恢复平静,这是大多数钢琴演奏作品的基本构造框架。
把握了这样一种和声发展规律,我们就不难理解作曲家在琴谱上标记的所有关于音量,音色以及情绪的变化,都是围绕着同样的逻辑发展关系来制定的。
“四川音乐学院第三届国际钢琴节”意义非常深远,无论对于老师还是学生都是一次开阔眼界、增长见识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