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最终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古诗,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2. 增加学生对于古代文化的了解和对于自然美的感受。
3. 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通过写作和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诗歌赏析:通过教师的导读和学生的共同探讨,理解古诗中的意境和美感。
2. 口语表达: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和个人演讲的形式,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 创作表达: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形式,发挥想象力,创作与诗歌相关的作品。
三、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与自然景色相关的视频,引起学生对于自然美的思考和感受,并引发他们对于诗歌的兴趣。
第二步:诗歌赏析(30分钟)教师先朗读《饮湖上初晴后雨》,然后解读诗歌中的意境和美感。
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并在提问和讨论中逐步理解诗歌的内涵。
第三步:口语表达(3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和分享自己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进行演讲,表达小组的观点和思考。
第四步:创作表达(40分钟)学生通过写作和绘画等形式,表达自己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选择写一篇小文章,绘制一幅画作,或者创作一首与诗歌相关的自己的作品。
第五步:展示和评价(15分钟)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全班,并互相评价和交流。
教师在评价中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四、教学评价:1. 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与小组成员的互动情况。
2. 学生的作品质量:评价学生的写作和绘画作品是否能够准确表达自己对于《饮湖上初晴后雨》的理解和感受,是否具有创造力和想象力。
3. 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评价学生在演讲中是否能够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是否清晰明了。
五、教学延伸:1. 组织学生进行户外写生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自然美,并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
2. 阅读其他古诗,并进行诗歌比较,激发学生对于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的一首诗作。
出自《四部丛刊》影宋本《集注分类东坡先生诗》卷十。
是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1教学目标1、认识“亦”“妆”“潋滟”等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弄懂诗句意思,体会诗句的意境和诗人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2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对于韵文的学习有一定难度,但他们有了一定的学诗经验,会对本诗的学习、理解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儿童特有的表现欲望、探究需要、被认可的需要,利于教者进行教学活动的设计。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出诗情,读出诗韵,领悟诗境。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讲授】饮湖上初晴后雨一、趣说东坡与西湖,导入诗文。
(一)激趣1.小朋友们,你们去过西湖吗?下面,请同学们欣赏西湖的图片,边欣赏,边想想你将用什么语言来赞叹她的美丽。
(风景如画、山清水秀、游人如织、杨柳依依、山明水秀、湖水清澈……)2.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西湖,在宋代大诗人苏轼的眼中又是怎样的呢?谁来介绍一下你所了解的苏轼。
今天我们走进苏轼,欣赏他笔下的西湖之美。
(二)揭题,导入诗文1.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指名读课题。
诗的题目是①透过读诗题,你读懂了什么谁在哪里干什么天气起初怎样,然后怎样②根据提示用自己的话完整地说说诗题的意思。
③小结:了解诗题是我们学习古诗的第一步,题目中时常会介绍一些写诗时的背景,理解了诗题,我们再来读一读。
二、初读诗题1.大诗人眼中的西湖是怎样的,大家快读一读诗歌。
出示自读要求:a、读准字音字词,不通顺的地方多读几遍。
b、放声朗读3遍。
2.检查反馈。
①出示词语,指名朗读。
(潋滟liànyàn亦yì宜yí)②指名读古诗(学生评价)③教师示范读,提示停顿。
《饮湖上初晴后雨》优秀PPT课件【公开课】

我看到晴天的西湖,荷叶飘香, 湖面上水波粼粼,小船来来往往,热 闹极了。
古诗赏析 这首诗分别描写了西湖晴天和雨天时 不同的景色,既写了西湖的水光山色,也 写了西湖晴雨时不同的景色,用西施之美 来称赞西湖,凸显了西湖独特的美丽。
自读提示 朗读古诗பைடு நூலகம்读准字音,读出停顿。
读准多音字
抹
mǒ 浓妆淡抹 mā 抹桌子 mò 抹墙
一起解诗题
天气:先晴天后下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事件:喝酒 地点:西湖
一起解诗意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正。
诗意:晴天时,西湖碧波荡漾,波光粼粼。
一起解诗意
云雾迷茫的样子。
山色空蒙雨亦奇。
奇妙、 奇特
西施,春秋时期越国的 美女,一般称其为西施,后 人尊称其为“西子”。自幼 随母浣纱江边,故又称“浣 纱女”。她是古代四大美女 之首。
一比喻起解诗意
比喻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把西湖比喻成西施?
晴天西湖——浓妆
雨天西湖——淡妆
读了诗歌,你脑海中浮现了怎样的山和怎样的湖面?
谢谢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方法回顾
要读好停顿。 可以借助注释、插图,联系
生活的方法来理解诗句。
还可以边读边想象画面。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 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 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
也。
诗意:雨天时,西湖云雾迷蒙,群山若隐若现。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公开课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通过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3.感受西湖的美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难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方法】批注式阅读法、小组合作探究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同学们,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谁知道苏州和杭州都有什么美景引人入胜吗?是的,苏州有园林,杭州有西湖。
谁能说说你所知道的西湖美景吗?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看到许多同学的眼中都对西湖充满了向往,那今天呢,老师就带你们一起欣赏西湖的美景。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解题。
齐读课题,说说你的理解。
明确:初晴后雨是指天气变化,初晴的天气和下过雨的天气;饮是指饮酒聊天;地点是湖上,指西湖。
2.那作者笔下的西湖是什么样的呢?教师示范读,注意圈画不认识或不理解的生字词。
明确:潋滟亦宜3.齐读诗歌。
4.指名读。
三、深入研读,重点感悟1.自读诗歌,感受西湖在不同天气下的景色变化。
初晴——水光潋滟晴方好后雨——山色空蒙雨亦奇明确:晴天的西湖,在阳光的照耀下,波光粼粼。
雨天的西湖朦朦胧胧,也有着奇妙的色彩。
提问:你从哪个词能够知道晴天的西湖是波光粼粼的呢?明确:潋滟(由潋滟我们还可以想到荡漾、波光闪闪、波光闪动等词语)2.播放图片,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晴天的西湖和雨天的西湖美景吧。
3.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幅画面。
并带有感情齐读前两句。
4.诗歌的后两句又是如何描写西湖的美的呢?同桌交流讨论。
明确:将西湖比作了西施,无论是浓妆、还是淡抹,总是那么的适合。
(出示西施的小资料,体会西湖的美。
)提问:这句话是在赞美西湖还是西施呢?明确:看似在赞美西施,实际上在赞美西湖的美,无论是晴天的西湖,还是雨天的西湖,都是那么的适合。
总结:诗人看到了西湖浓妆淡抹的美,领略了西湖美景的奇妙。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和理解,学生能够感受并表达《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的意境和情感。
(2)学生能够识别并解释诗中的生字、生词,理解诗句的含义。
(3)通过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激发对自然美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理解《饮湖上初晴后雨》中的生字、生词,以及诗句所表达的意境和情感。
三、教学难点深入体会诗人苏轼对自然美的热爱和赞美,以及如何通过诗句展现这种情感。
四、教学过程(一)巧妙导入,激发兴趣(1)展示西湖美景,引发情感共鸣①利用多媒体展示西湖不同天气下的图片,如晴天波光粼粼的湖面、雨天朦胧的山色等,让学生直观感受西湖的自然之美。
②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湖的印象和感受,激发学生对西湖美好景色的向往和兴趣。
(2)巧设疑问,引入新课内容①教师提问:“如果让你用一句话来形容西湖的美,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尝试用简洁的语言描述西湖的美景。
②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赞美西湖美景的诗——《饮湖上初晴后雨》,看看诗人苏轼是如何用他独特的语言来描绘西湖的。
”(3)朗读课题,感知韵律之美①教师首先示范朗读课题,注意语调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之美。
②邀请学生模仿教师的朗读,尝试用自己的声音表达诗歌的情感和节奏。
(4)整体感知,初步了解诗意①教师引导学生通读全诗,整体感知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②通过提问和讨论,让学生了解诗歌的主要内容和表达方式,为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5)巧妙过渡,进入新课学习①教师总结学生的讨论和回答,肯定学生对诗歌的初步理解。
②教师提出:“接下来,我们将深入学习诗歌中的生字、生词和句子,感受诗人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和赞美。
"从而顺利过渡到新课的学习。
(二)深入解读文本,扎实字词基础(1)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生字生词①教师首先展示《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全文,并鼓励学生们大声朗读,要求他们标注出不认识的字词。
【部编本】语文三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课件

谢谢观看!
苏轼特别喜欢西湖,他第一次来到杭州就觉得这里特别熟悉,几 乎成为了他的第二故乡,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 理杭州,西湖在当时也会遇到污染的问题,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 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景观。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yǐn chū yì mǒ yí
饮 初 亦抹宜Leabharlann 【部编版】语文三级上册《饮湖上初 晴后雨 》公开 课实用 课件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部编版】语文三级上册《饮湖上初 晴后雨 》公开 课实用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级上册《饮湖上初 晴后雨 》公开 课实用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级上册《饮湖上初 晴后雨 》公开 课实用 课件
会写的字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饮初
【部编版】语文三级上册《饮湖上初 晴后雨 》公开 课实用 课件 【部编版】语文三级上册《饮湖上初 晴后雨 》公开 课实用 课件
第六单元 ·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教育部组织编写 三年级 | 上册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 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 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 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 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5篇)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必备5篇)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第1篇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育同学酷爱大自然、酷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让同学理解诗的内容和情感,体会诗的意境。
教学准备:1、课前布置同学预习。
2、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了解诗人苏东坡1、说说你知道的中国古代诗人苏东坡。
2、了解诗人苏东坡。
(知道诗人苏东坡苏东坡吗?请知道的小伙伴介绍)(1071年至1074年,这三年间苏东坡在杭州任通判,他不是很忙,除了审案,便有很多时间在西湖中游玩。
)3、课题意思理解。
(那天他又一次来西湖游玩,诗人苏东坡就是诗人苏东坡,每次的游玩都会带给他不同的感受,这回他写下了——,板示课题,齐读课题,说说读懂了什么?)(还想从诗中了解什么?)二、读解诗意,感受诗的语言美、意境美1、同学自由朗读,指名读。
引导同学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请默读诗,借助解释,读懂诗的意思。
(提出自学要求)2、交流诗意。
(学了之后你读懂了哪个词?哪句诗?我们来交流一下)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光潋滟、方、山色空蒙、亦)晴天时诗人苏东坡只写水,你还能想象到水以外的其他景色吗?(请用最简洁的词语表达出来。
)杭州原来是越国之地,属于江南水乡,南方的天总会下雨,下怎样的雨?微雨,轻雨,蒙蒙雨,牛毛细雨;或许是大雨,骤雨;大雨也好,小雨也罢都没有浇灭诗人苏东坡的游兴,在他眼里,雨中的西湖如此美妙,你听他说:“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欲、淡妆浓抹、总适宜)(西湖与西子的相像之处)诗之美,在于诗人苏东坡独具匠心的描写,在于奇妙的想象,只有李白才能想到“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只有苏东坡才能想到:“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适宜”。
起初西湖与西子的名字的相像只是偶然巧合,但今日,西湖也叫西子湖,从这足见诗之伟大。
三、理解诗人苏东坡,感悟诗情之美1、读到这里你觉得诗人苏东坡对西湖有着怎样的思想感情?(介绍诗人苏东坡与西湖的故事,加深同学对诗的感情的理解。
17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饮湖上初晴后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
训练学生自我感悟诗句意思的能力。
3.体会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
4.通过理解诗句,感受自然之美,语言文字之美,陶冶学生爱美的情趣,提高鉴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知作者,解诗题(一)引入:同学们,老师这儿有一个人物,请大家根据提示,猜一猜他是谁?猜到的就举手。
(师依次出示关于苏轼的PPT资料并口述)他是四川人,为人豁达,心胸开阔。
他在杭州两次做官,像爱自己的家一样治理杭州,他在西湖兴修水利,建起了“苏堤”和“三潭映月”两道独特的风景。
他是北宋的文学家、书画家,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
他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二他留下的名言佳句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他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师:这个人物就是宋朝的苏轼(板书:宋苏轼)。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写的一首古诗,题目叫《饮湖上初晴后雨》。
(PPT出示整首古诗),现在,请同学们把这首诗认认真真读上三遍,然后想一想:这首诗描写的是哪个地方?你能从题目中读出什么?(二)反馈交流:引导学生按照PPT出示的内容顺序:人物、地点、干什么?天气的变化,连起来说一说对诗题的理解。
(人物:苏轼和朋友;地点:西湖上;干什么:喝酒、聊天、赏景;天气变化:开始是晴天,后来下起雨来。
)二、诵诗文,明诗意,悟诗情(一)初读诗,谈印象,说“西子”过渡:苏轼和朋友在西湖上喝酒,赏景,聊天,天气起初是晴朗的,后来下起了雨,那是怎样的一番景象呢?1.初读诗歌,体会古诗的节奏停顿和韵律。
①自读古诗像歌曲一样,也有自己的节奏,古人读诗很讲究停顿;古诗还很讲究押韵,读起来有一种音乐之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入诗境,悟诗情
1、苏轼为何能把西湖描写得如此美丽动人呢?
2、诵读诗句,体会情感,感受意境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课外拓展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 国大好河山的诗歌?
作业
1.收集五首关于描写祖国大 好河山的诗歌,写在抄写本 上。 2. 预习山川之美
???
同学 们,你 们知道 这是哪 里吗?
??
饮 湖上晴后雨 / /
苏轼
一、知诗人
•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世称“苏东 坡”。北宋诗人、词人, 文学家,是唐宋八大家” 之一。 • 苏轼于宋神宗熙宁四年 元七年(公元10711074)在杭州任通判, 曾写下大量有关西湖景 物的诗。他在杭州任官 其间,疏导了西湖,灌 溉了民田千顷,并筑堤 防洪,当地人即称之为 「苏堤」。
山色空蒙雨亦奇。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山 色 空 蒙 雨 亦 奇
如诗如画的西湖
一天之中,诗人看到了
西湖浓抹的美,领略到西湖 淡妆的奇妙,想到这里,诗
人不禁赞叹: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抹总相宜。
欲:如果,想要 西子:西施。 淡妆:淡雅的装束 浓抹:浓艳的打扮。 相宜:适宜。
初读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明诗意——“水光潋滟晴方好”
1、学习诗歌第一句,哪个字提示了 我们天气?句中写了怎样的景致?
晴
水光潋滟
2、你读懂“ 潋滟 ”了吗?你能说说 它意思吗? 3、面对如此美景,你觉得诗人此时 的心情如何?
liàn yàn
水光潋滟晴方好
晴天的西湖,水面_________ 波光闪动 。
十分耀眼,美丽极了
晴天的西湖,水上波光闪 动,十分耀眼,美丽极了
水 光 潋 滟 晴 方 好
西湖的景物在晴日里这样 鲜艳明媚,就是这晴日里的西 湖让苏轼从心底说出了:
水光潋滟晴方好 _______________!
精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二、解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即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一边饮酒 一边欣赏先晴后雨时的美景。
• 苏堤卧湖,连接了南山北山,给西湖增添了一道 妩媚的风景线。自古就深受人们喜爱。
精读诗歌—— 我会读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听诗歌朗诵,学习划分节奏。
2、同桌互读,遇到不熟悉的字圈划 、自读课文两遍,要求读准字 出来。请同学来诵读并给诗歌划分 音,1分钟后请同学来展示。 节奏。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如果把西湖比作西施,(不论) 她是淡雅的装束,还是浓艳的打 扮,都是一样适宜,光彩照人。
西施:中国古代四 大美女之首, 是美 的化身和代名词。 沉鱼落雁之容”中 的“沉鱼”,讲的 是西施浣沙的经典 传说。 西施与王昭 君、貂蝉、杨玉环 并称为中国古代四 大美女,其中西施 居首。
借着想象的翅膀,你仿佛看 见怎样的景色?
山色空蒙雨亦(yì )奇
细雨迷蒙 的样子
亦:也
山 色 空 蒙
山色空蒙雨亦奇 雨天的西湖,细雨迷茫,也 十分奇特,别有一番奇妙的 景色。
是呀,雨中的西湖,与群山相应,有 云雾相伴,雨中的西湖,云雾缭绕,如 轻纱一般,是多么神奇美妙啊,所以诗 人不禁吟诵到:
西湖的晴天如 浓抹 。 同西施_____
晴天的西湖 水光潋滟晴方好 ,恰似 _______________
浓抹 ;雨天的 西子的______ 山色空蒙雨亦奇 , 西湖_______________ 淡妆 。 恰似西子的______
读古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