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的记忆深刻的怀念纪念恩师林徽因诞辰100周年

合集下载

林徽因的一生

林徽因的一生

林徽因的一生1. 前言林徽因(1904年6月10日-1955年3月1日),原名林徽音,字徽因,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建筑师、诗人、作家和女性解放运动领袖。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和辉煌,不仅在建筑界有卓越的成就,也在文学领域有着重要的贡献。

本文将回顾林徽因的一生,探讨她的生平事迹和影响。

2. 幼年与教育林徽因出生在江苏苏州的一个富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中。

她的父亲是一位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因此她在家庭环境中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在父亲的熏陶下,林徽因对文学和艺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艺术与建筑的结缘在读完高中后,林徽因进入了上海美术学院学习绘画。

在学习过程中,她对建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开始专注于建筑设计的学习。

她在美术学院期间展示了她的天赋和创作能力,备受老师和同学的赞赏。

4. 婚姻与职业生涯1925年,林徽因嫁给了著名的建筑师梁思成。

这段婚姻对她的职业生涯有着积极的影响,两人合作设计了许多著名的建筑作品。

他们共同追求着建筑艺术的卓越,为中国现代建筑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5. 文学创作与女权主义除了在建筑领域的成就,林徽因还以其诗歌和散文作品而闻名。

她的文学作品展现了她对生活、爱情和自然的独特理解和感受。

此外,她也是中国女性解放运动中的重要人物,积极倡导女权主义和性别平等。

6. 后期生活与逝世尽管林徽因在事业和文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她的一生也有许多不幸和挫折。

她的丈夫梁思成在1952年因病去世,给她带来了巨大的打击。

之后,她的身体健康也逐渐恶化,最终在1955年离世。

7. 影响和遗产林徽因在建筑界和文学界的成就和贡献为后人所推崇和追随。

她以其独立、坚韧和创造力而被人们铭记,成为中国建筑史上的重要人物之一。

她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也被广泛传播,对中国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8. 总结林徽因是一位多才多艺、充满魅力和影响力的女性。

她在建筑、文学和女权运动领域都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中国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她的一生充满了艰辛和挫折,但她的勇气和才华使她成为人们敬佩和赞颂的对象,她的精神也将永远激励着后人。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林徽因:⼀⾝诗意千寻瀑,万古⼈间四⽉天4⽉1⽇,是民国⼀代才⼥林徽因逝世的⽇⼦。

爱过的⼈,⼼会记得。

不会因为她永远离开了,⽽把她忘记。

在1955年3⽉31⽇,林徽因进⼊了弥留之际,梁思成来到了她的病床前,此时她的脸上已经没有⼀丝⾎⾊。

梁思成放声痛哭,喃喃⾃语道:“受罪呀,徽,受罪呀,你真受罪呀!”在4⽉1⽇的清晨林徽因去世了,⾦岳霖听闻后不禁恸哭。

在林徽因追悼会上,⾦岳霖的眼泪没有停过,并为她送上了⼀幅挽联:⼀⾝诗意千寻瀑,万古⼈间四⽉天。

她⾛了,她永远被封存在四⽉天⾥,也永远留在了爱她的⼈们的⼼⾥。

情愿 /林徽因我情愿化成⼀⽚落叶,让风吹⾬打到处飘零;或流云⼀朵,在澄蓝天,和⼤地再没有些牵连。

但抱紧那伤⼼的标志,去触遇没着落的怅惘;在黄昏,夜班,蹑着脚⾛,全是空虚,再莫有温柔;忘掉曾有这世界;有你;哀悼谁⼜曾有过爱恋;落花似的落尽,忘了去这些个泪点⾥的情绪。

到那天⼀切都不存留,⽐⼀闪光,⼀息风更少痕迹,你也要忘掉了我曾经在这世界⾥活过。

你是⼈间的四⽉天我说你是⼈间的四⽉天;笑响点亮了四⾯风;轻灵在春的光艳中交舞着变。

你是四⽉早天⾥的云烟,黄昏吹着风的软,星⼦在⽆意中闪,细⾬点洒在花前。

那轻,那娉婷你是,鲜妍百花的冠冕你戴着,你是天真,庄严,你是夜夜的⽉圆。

雪化后那篇鹅黄,你象;新鲜初放芽的绿,你是;柔嫩喜悦⽔光浮动着你梦期待中⽩莲。

你是⼀树⼀树的花开,是燕在梁间呢喃,——你是爱,是暖,是希望,你是⼈间的四⽉天!⼋⽉的忧愁黄⽔塘⾥游着⽩鸭,⾼粱梗油青的刚⾼过头,这跳动的⼼怎样安插,⽥⾥⼀窄条路,⼋⽉⾥这忧愁?天是昨夜⾬洗过的,⼭岗照着太阳⼜留⼀⽚影;⽺跟着放⽺的转进村庄,⼀⼤棵树荫下罩着井,⼜像是⼼!从没有⼈说过⼋⽉什么话,夏天过去了,也不到秋天。

但我望着⽥垄,⼟墙上的⽠,仍不明⽩⽣活同梦怎样的连牵。

那⼀晚那⼀晚我的船推出了河⼼,澄蓝的天上托着密密的星。

那⼀晚你的⼿牵着我的⼿,迷惘的星夜封锁起重愁。

关于林徽因的作文范文

关于林徽因的作文范文

关于林徽因的作文范文林徽因作文1第一次听说林徽因是在学习《金岳霖先生》时,老师向我们介绍了这个让金岳霖默默地记挂了一生的女子,虽然只是简单一述,但我也从老师的字里行间听出了这个女子的睿智与才情。

天无意间在同学那里看到一本《林徽因传》,只是随手翻了几页,却被那恬静优美的文字吸引了。

从那时起,林徽因便成了我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让我疯狂地用无数优美的词句来诠释这个神一样的“中国第一才女”。

她是那般纯净。

读完这本书,我才真正理解“纯洁”的含义。

林徽因就是这样的女子,她美的令人难以靠近,只能远远地、静静地去走进她的心灵。

品味他的'思想,她用他的理智维系着爱情,她太冷静、太清醒,即使她深爱着徐志摩,即使他们两情相悦,她也能决绝地转身,因为徐志摩有默默为他付出的妻子。

林徽因不会沉迷于情爱中,是的,她就是这样的女子,掠尽了人间所有的美,令世间形色男子仰慕了一生,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如莲花般的纯洁。

她是那般优雅。

一首《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展示了她独一无二的才情。

他的文字永远是清新美好的,与她本人一样,令春风失色,令百花换颜。

她的柔美、优雅、淡薄平和倾倒了无数座城,天堂杭州为她倾倒,皇城上海为她倾倒,雾都伦敦为她倾倒。

她是一个柔美并孤傲的人,她没有陆小曼的执着疯狂,也不会像张爱玲那样为爱默默耕耘,她要的是安稳,是一生的清白。

她是那般淡然。

她说,那个手捧诗书静弹箜篌的女子才是真正的自己。

世间又有几人能像他一样抛开一切喧嚣、放弃所有的荣华她不需要富贵荣华,只要一本书、一支笔、一杯茶、一盏灯足矣。

她要平淡的幸福,要安稳的生活。

所以,她离开了浪漫多情的徐志摩,与梁思成相守一生。

殊不知,她选择托付一生的男子在她死后会另娶他人。

而金岳霖这个从未拥有过她的人,却守护了她一生。

林徽因太过清醒,清醒到几乎可以看淡一切,但,这才是她,如一首平仄而唯美的诗,永远没有疼痛,永远是那样的平和静美。

林徽因作文2真真地就是那么两根蛛丝,由门框边轻轻地牵到一枝梅花上。

林徽因诞辰111周年:一代才女的传奇人生

林徽因诞辰111周年:一代才女的传奇人生

林徽因诞辰111周年:一代才女的传奇人生作者:来源:《人民文摘》2015年第08期文坛才女与景泰蓝的不解情缘江南才女,绝代佳人,后人了解林徽因,更多的是因为她的美貌以及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

林徽因曾发表过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等多种形式的文学作品,代表作有《你是人间四月天》《莲灯》《九十九度中》等。

其中,《你是人间四月天》被广为传诵,最为大众熟知。

文学只是林徽因的业余爱好,身为我国著名建筑师梁思成的第一任妻子,林徽因还是我国第一代女建筑学家、建筑史学家。

20世纪30年代初,她同梁思成一起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曾被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是人民英雄纪念碑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深化方案的设计者之一,也曾为抢救国粹景泰蓝传统手工艺而献出心血。

情若莲花刻骨铭心的三段情徐志摩: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16岁的林徽因随父亲林长民游历欧洲,结识了当时正在英国留学的诗人徐志摩。

林徽因被徐志摩渊博的知识、风雅的谈吐和英俊的外貌所吸引。

而徐志摩也被林徽因出众的才华与美丽所吸引,对她评价甚高,并为她写下了许多情诗。

在心爱之人与结发妻子之间,徐志摩选择向发妻张幼仪提出离婚,决定追求林徽因。

但事与愿违,林徽因不久后跟随父亲回国,与徐志摩远隔重洋。

1924年,泰戈尔访华,徐志摩和林徽因共同担任翻译,被称为“金童玉女”。

但最后,林徽因和梁启超之子梁思成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最后嫁给了梁思成。

1931年11月19日,准备参加林徽因演讲会的徐志摩遭遇坠机事故遇难。

徐志摩对林徽因的影响很大,他是林徽因文学道路上的引路人。

多年以后,林徽因曾对自己的儿女说:“徐志摩当时爱的并不是真正的我,而是他用诗人的浪漫情绪想象出来的林徽因,可我其实并不是他心目中所想的那样一个人。

”梁思成:与林徽因郎才女貌林徽因之父林长民与梁思成之父梁启超是好友。

想起林徽因

想起林徽因

想起林徽因文/张晓春今年是林徽因(1904.6-1955.4)的百岁诞辰,4月1日,也是她离世49周年。

生存于上个世纪的中国女性作家在今天依然拥有众多追随者的,除了张爱玲,恐怕就是她。

张爱玲凭文字立身,以身世个性传奇。

但对林徽因来说,文字只是生命中的一部分,身世氛围更多折射着那个时代的文化风尚。

此种风尚的温婉不堪历史激烈演进的冲击渐行渐远,所以,给怀旧的人以无穷的感伤与联想。

喜欢林徽因的人肯定比喜欢张爱玲的要少。

原因有两个,一是林徽因生得早,创作又多散漫,在文学史上缺少独树一帜的东西。

二是作为林徽因自己最看重的建筑学成就,她的丈夫梁思成的光芒远远盖过了她。

然而,到google一查,有关林徽因的条目居然也有6000多条,而一个专门用来祭奠她的网页,最近的点击人数已有6万多人。

互联网有时会给人制造一些假象,但对于林徽因的点击——一种不带任何功利的选择,却保留了较多的严肃与真诚。

1924年,林徽因(右二)与泰戈尔(右三)在一起。

右一为徐志摩,左一为梁思成,左三为林长民。

林徽因,这位50年前就已去世的女子,凭什么依然这样深刻留在人们的记忆中?许多人争着要为林徽因树碑立传,光《林徽因传》就有几个版本。

网上的表白归结起来不外乎有三点:1、她的美貌与气质;2、她丰富而含蓄的情感世界;3、她多方面的才华。

若仅以此论,她同时代的好几位美女作家都符合这些要求。

但人们独独钟情于她,恐怕是一种综合了各种因素的原因,其中既有世俗的情感投射——温饱之后精神上追求社会认同而对出身与受教育程度的势利苛求、对美貌与丰富爱情的人性企盼以及对上流社会生存方式的妄想;还有对竞争社会中理想女性失落的叹息——女性既具有现代独立人格与个性,同时又不失传统美德及本质的温婉美好,在今天已经越来越难。

林徽因恰恰契合了人们的这种理想需求。

完美的人生起步1904年6月10日,林徽因降生在杭州陆官巷一座青砖大宅中。

其父林长民曾任国务院参议、司法总长、国宪起草委员会委员长,为民国初年立宪派名人。

关于林徽因的作文

关于林徽因的作文

关于林徽因的作文林徽因,一位传奇的女性,她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作家,更是一位杰出的女性。

她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女性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作品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徽因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她聪慧过人,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厚的文学素养。

在她的成长过程中,她受到了许多优秀作家的影响,她的文学天赋也逐渐显露出来。

在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她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女性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她的作品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林徽因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女性情感,她的诗歌中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散文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和对人生的思考。

她的小说中描绘了许多普通女性的命运,展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女性解放的呼唤。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她的作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作品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林徽因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

她在青年时期就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她在文学领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就。

她的作品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她也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杰出女作家。

她的一生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她经历了许多挫折和磨难,但她始终坚持自己的信念,不断努力,最终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林徽因的作品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她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女性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她的作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作品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林徽因是一位杰出的女性,她的作品充满了浓厚的女性情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由的追求。

她的作品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更具有很高的社会价值。

她的作品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她的作品也给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启示。

我心中的伟人 林徽因

我心中的伟人 林徽因

我心中的伟人林徽因林徽因,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三十年代初,与夫婿梁思成用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成为这个学术领域的开拓者,后来在这方面获得了巨大的学术成就,为中国古代建筑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她的文学著作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的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中》等。

1955年4月1日清晨去世,年仅51岁。

在林徽因的感情世界里有三个男人,一个是梁思成,一个是诗人徐志摩,一个是学界泰斗、为她终身不娶的金岳霖。

作品简介建筑:她协助梁思成完成了《中国建筑史》初稿和用英文撰写的《中国建筑史图录》稿,初步实现了他们在学生时代就怀有的心愿。

1948年5月,她在《文学杂志》发表了《病中杂诗》9首。

应解放军的请求,编写《全国文物古建筑目录》。

北平解放后,林徽因受聘为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担任《中国建筑史》课程并为研究生开《住宅概论》等专题课。

从1949年9月到1950年6月,她与清华大学建筑系的几位教师一起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图案的设计任务。

还与梁思成合作写了《城市规划大纲》、《中国建筑发展的历史阶段》等学术论文。

为《新观察》等刊物撰写了10几篇介绍中国古建筑的通俗读物。

文学:在文学方面,她一生著述甚多,其中包括散文、诗歌、小说、剧本、译文和书信等作品,均属佳作,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等。

1931年3月,林徽因到香山双清别墅养病。

先后发表诗《那一晚》《谁爱这不息的变幻》《仍然》《激昂》《一首桃花》《山中一个夏夜》《笑》《深夜里听到乐声》《情愿》及短篇小说《窘》,《一天》《激昂》《昼梦》《瞑想》等诗篇几十首;话剧《梅真同他们》;短篇小说《窘》。

《九十九度中》等;散文《窗子以外》《一片阳光》等。

其中代表作为《你是人间四月天》,小说《九十九度中》。

《林徽因诗集》(1985)传记:关于林徽因的传记有《美丽与哀愁:一个真实的林徽因》,《林徽因寻真》等林徽因是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和作家,为中国第一位女性建筑学家,同时也被胡适誉为中国一代才女。

我的偶像林徽因演讲稿

我的偶像林徽因演讲稿

我的偶像林徽因演讲稿尊敬的各位听众:大家好!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心中的偶像——林徽因。

提到林徽因,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她的美貌和情感纠葛。

然而,对于我来说,她之所以成为我的偶像,远不止于此。

林徽因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在那个时代,女性能够接受教育本就不易,而她却凭借着自己的聪慧和努力,在学业上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

她在建筑学领域的成就令人瞩目。

林徽因和丈夫梁思成一起,为了保护和研究中国的古建筑,不辞辛劳,走遍了大江南北。

他们的足迹遍布山西、河北等地,对众多古建筑进行了详细的测绘和研究。

在那个条件艰苦的年代,他们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充足的资金,有的只是对古建筑的热爱和对学术的执着。

他们的努力,为中国古建筑的研究和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林徽因参与设计了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

国徽的设计,凝聚着她对国家的深深热爱和对民族精神的深刻理解。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更是展现了她高超的艺术造诣和对历史的敬重。

她不仅在建筑学上有着卓越的贡献,在文学方面也有着不俗的成就。

她的诗歌和散文,充满了灵动的气息和细腻的情感。

她用文字描绘出了那个时代的风貌,也表达了自己对生活、对爱情、对理想的追求。

林徽因的坚韧和勇敢也令我十分钦佩。

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信念和事业。

面对生活的困难和挫折,她从未轻言放弃。

她的社交能力也非常出色。

她的家中常常高朋满座,各界的精英人士都愿意与她交流和探讨。

她以自己的智慧和魅力,赢得了众人的尊重和喜爱。

然而,林徽因的一生并非一帆风顺。

她身体一直不太好,但她却以顽强的毅力,与病魔抗争,坚持工作和创作。

她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无比绚烂。

在我心中,林徽因是一个充满智慧和勇气的女性。

她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热爱,什么是执着,什么是奉献。

她的故事让我明白,一个人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信念。

要有勇气去追求自己的梦想,不畏艰难险阻。

要有热爱,对生活、对事业的热爱,这份热爱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筑学家时,却给我一种精气神很足,言谈 行“功德主故左军中尉王“的字样.字体
有力.信心坚强的印象。后来见面多了.就 均是唐风。当时第一个爬上去看的就是这
更加感到并且钦佩梁林两先生共有的一种 位林女士。字的意思表明:修建大殿的施
不屈不挠的性格与精神气质。有时候系里 主是一位宦官,官衔是左军尉.姓王。梁
多位先生来.大家都说林先生是那么才思 先生在清华讲中国建筑史.当时我们这些
本文链接:/Periodical_jzcz200405017.aspx 授权使用:南昌大学图书馆(wfncdxtsg),授权号:a6ab3887-32dc-4bea-b21b-9e6101396697
下载时间:2011年1月4日
“可巧这一时期.有新材料新方法在欧 美产生,其基本原则适与中国几千年来的 构架制同一学理,而现代工厂、学校、医 院.及其他需要光线和空气的建筑,其墙 壁门窗之配置,及铁筋混凝土及钢骨的构 架,除去材料不同外.基本方法与中国固 有的方法是相同的。这正是中国老建筑产 生新生命的时期。在这时期中国的新建筑 师对于他祖先留下的一份产业应当有个充 分的认识。因此思成将他所已知道的比较 详尽的清式则例整理出来.以供建筑师们 和建筑学生们的参考。”

语等技术之外.特别是徽因师的长篇绪论 把中国建筑的历史发展.结构形式,艺术 特色说得很透彻,并对中国建筑作了高度 的评价,她说:…中国建筑’始终没有失 掉它的原始面貌.形成一个极特殊,极长 寿、极体面的建筑系统。”她根据建筑学的 理论原则分析了中国建筑形成发展和它 ”在科学美学两层条件下最成功的”木结构 法和”最庄严美丽的“屋顶。
时光飞逝.转瞬60多年过去了,但恩
师林徽因先生的音容笑貌,她那种侃侃而 谈、妙语风生、古今中外博学多闻、才情 洋溢.特别是对我这个来自农村孩子的循 循善诱热心教诲的恩情时刻没有忘记。
恩师对我来说.可回忆的事很多.在 思成先师诞辰85周年的时候,我曾经举了 十件事来纪念他.在这十件事之中也大都 是和她分不开的。特别是在中国营造学社 和清华建筑系早期的时候是她在当家作主。 其原因是思成师在营造学社李庄的时候经 常要到重庆去化缘求助以维持学社的生计 和其他业务工作的联系。要知道当时从小 镇李庄到重庆虽然只有七、八百里之遥,但 交通确实十分困难。到了清华大学,为了 筹办建筑系的教学和新教材.思成师又赴 美考察。就算是思成师在家,研究和教学 等等,也都尊重她的意见,因为她的确是 学贯古今.文通中外的大家。
107
难忘的记忆深刻的怀念:纪念恩师林徽因诞辰100周年
作者: 作者单位: 刊名:
英文刊名: 年,卷(期): 被引用次数:
罗哲文 中国文物学会
建筑创作 ARCHITECTURAL CREATION 2004,""(5) 1次
引证文献(1条)
1.阮仪三.李红艳 原真性视角下的中国建筑遗产保护[期刊论文]-华中建筑 2008(4)
古建筑与新建设是统一的.对新的建设是 要晚八年。梁公和林先生住清华大学新林 资料.还能同去野外实地调查古建筑。在
有利的。要想方设计来保护它们为新的建 院8号。那是一处单层独栋的西式住宅.橙 野外工作的这位文弱的城市名门女士.竟
设服务.为新的建筑创作提供参考借鉴。
色的缸砖墙,灰色石板瓦的四面坡屋顶,门 然和男子一样地”爬梁上柱”去仔细察看
由于篇幅所限.仅从“建筑创作”这 窗多朝南,阳光充足,四周还有绿篱围成 古建筑的究竟。在五台山调查唐代建筑佛
一个角度作了一点回忆,以为对恩师的纪 的绿化庭院。住房后面比别家多了一间汽 光寺东大殿时,发现离地面两丈高的大梁
念.以志不忘。
作者:罗哲文.中国文物学会会长 收稿日期:2004年4月
车房。梁公那时有一辆银灰色自己开的小
PrOf.Lin Huiyin jn our memory:2004。1 OOth ann iversary of the her birth
人林徽因呕心沥血的贡献在内。梁先生自 从1 931年参加北平中国营造学社,到1 946 年创建清华大学建筑系(同时将中国营造 学社从四川迁到清华大学建筑系),到1 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中华人民 共和国的诞生——在这长达数十年的岁月 里.历经沧桑.国家从黑暗走向光明.走

汽车,车特小,大家叫它”小臭虫”。早就
知道.梁林两位教授的身体不是很好,尤
其夫人久病缠身,很瘦弱。然而想象不到
底面均有看不太清楚的题字。梁先生在他 的《凝动的音乐》一书中回忆说:“徽因素 来远视,(在东大殿梁下)独见’女弟子宁 公遇’之名。”为了求得题字的全文,在梁
的是见到这位大名鼎鼎的病中女教授、建 下支起高架,清洗梁底尘垢,又看出了一
师都是细心指导的,她还手把手教我们如
我于1 949年夏天从武汉到北平清华大 有我,我中有你。
何画准、画好五星、稻麦穗、齿轮等的方 学建筑系任教。建筑系的师生关系很亲切.
例如:1 931~1 937年中国营造学社在
法。在这次会议上对于保护古建筑文物她 大家习惯称呼梁思成教授为梁先生或梁公, 4B-7-的六年问,梁林和学社同仁在很多个
敏捷,博学多才,谈笑风生.滔滔不绝。
青年教师常去旁听,讲到佛光寺时,幽默
历史悠久的我国传统建筑文化,博大 地谈起女殿主宁公遇自己在殿内墙侧还塑
精深。梁先生是开创性调查与研究中国建 造有“供养人塑像”.说唐朝的宦官是可以
筑史的学术巨人,是总结”建筑是民族文 娶老婆的。
万方数据
2884 05 ARCHICREAT e"0N
时间虽然已经70多年过去了.她的观 点今天看来我认为还有深刻的意义。既要 有中国特色又要现代化.更要有时代风格 的中国新建筑的创作仍然是摆在新中国建 筑师的建筑学生们面前光荣而又艰巨的使 命。
保护古建筑文物也是为了新奠筑的创作设 计,为了新建筑保存优良传统
距徽因师为梁思成师的《清式营造则
ARCHICREATION 2884 e5
当我1 940年考入中国营造学社之后. 徽因师已因当时无法治疗的疾病肺结核所 折磨,躺在了病床之上,但是还在病床上 不懈地为学社的事情、古建筑调查研究想 ,j-j,法。对我这个新来小青年更是非常关心 爱护(当时只录取了我一人)。那时生活虽 然艰苦,但是学风很好。她对我说你年纪 还轻(当时1 7岁).你到学社来除练习绘 图、抄写文稿之外.还要学习其他的知识。 她躺在床上还教过我们英语。她的英语很 好.每逢休息日.中央研究院、中央博物 院的专家学者教授陶孟和、李济、傅斯年 等常来看望她.用英语交谈,对答如流。
106
万方数据
例》一书写”绪论”整整20年的时候.其 时我已从清华大学调到了文化部文物局. 从事古建筑的保护和调查研究工作,有幸
缅怀林徽因教授: 2004年百岁诞辰纪念
化的结晶,也是民族文化的象征”的理论 与创作的大师。这里需要指出,这位巨人、 大师所有的这一切.自始至终都融化着夫
参加了1 953年北京市人民政府召开的”关 于首都古文物建筑保护问题座谈会”,思 成、徽因师都参加了这个会。我特别注意 聆听她的发言.她开宗明义就说出了她的 观点:保护古文物建筑是为了新建筑的创 作设计从古建筑身上吸取营养,寻觅创作 的灵感,感受古老建筑艺术的魅力,提炼
然而徽因师对中国建筑的传统非常明 确并不是一成不变而是持发展的观点。她 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新材料、新技术的 出现,建筑的结构、建筑的形式必然要发
展.要变化。保护古建筑.研究建筑史.就 是为了新的建筑创作提供营养.提供借鉴。 从我跟随她学习和工作接触的10多年中, 使我受益匪浅.永远不忘。
研究古建筑为了新建筑的创作为了古建筑 的新生,寄希望于建筑师和建筑学生
难忘的记忆 深刻的 怀念:纪念思师林徽 因诞辰1 00周年
indelible memOry and profound recalI:for the 1 OOth an n iversary of t h e b i rt h Of mV teacher,Lin Huiyin
罗哲文
Luo Zhewen
今有《建筑创作》(A r chitect uraf Creation)杂志社为纪念这位中国建筑界的
优秀前辈1 00周年诞辰.知我是她早年弟 子,特嘱我为短文以为纪念。由于字数有 限(限1 500字左右)和我的业务范围,仅 就她在古建筑保护研究和中国建筑传统如 何与新的建筑创作相关的意见(高见)谈 一点我的体会。
我进入学社启蒙学习古建筑.就是读 的梁思成先生《清式营造则例》一书.这 是思成师最重要的吉建筑研究成果之一. 一直作为学习中国建筑史和古建筑的重要 课本.到目前大专院校、古建研究和保护 维修部门也还以之为不可不读的专业书。 60多年来我都在不断地翻阅学习它,使我 不断受益的除了书中的法式结构,名称术
还谈了很多卓越的见解.如对民间艺术的 称呼夫人林徽因教授为林先生。到清华后 县、村完成了几百座古建筑和许多早期石
保护、民居的保护、建筑组群的完整性保 我才第一次见到林先生,比我和梁先生于 窟造像的调查.测绘和整理研究。那时的
护等等。她发言的主题归结为:保护文物 1941年在重庆中央大学建筑系的初次见面 林先生不仅能在室内从事研究文献.整理
自我60多年前进入中国营造学社时 起.就听她一直不断宣传并教导我.我们 调查研究古建筑的目的就是为了总结出它 的优秀之点把它运用到新的建筑创作中去。 古建筑有很多好处,但时代发展了,新的 建筑材料出现了,新的结构出现了,新的 功能要求出现了,新的建筑必须适应新的 需要。我们的职责就是要为建筑师和建筑 学生提供营养和参考借鉴。她在《清式营 造则例》一书的绪论中,最后很明确地提 出:
其有益的精华,用到新建筑的创作中去。她 特别举了国徽设计的例子,把古建筑天安 门的形象组织到国徽中去的创作意匠。我 回想起我们参加国徽设计工作中很多具体 的修改,特别是天安门形象的修改.徽因
郑孝燮
Zheng Xiaox就和 贡献,请允许再说一遍:处处都离不开夫 人林先生同心同德、同甘共苦.默契的配 合。这种亲密的合作.简直就像体育场的 双打获胜者一样——谁也离不开谁,你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