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

合集下载

人民版)美国1787年宪法1

人民版)美国1787年宪法1
①独立之初的美国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呢? ——邦联制国家
②今天的美国又实行什么样的政治体制呢?
——联邦制国家 ③如何理解邦联制、联邦制?
邦联:
美国为什么要放弃邦联制而实行联邦制?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为了达到某些共同的目的而 组成的联合体。邦联的成员国仍保留完全的独立主 权,只是在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某些联合行动。
建国 后不 久
19C30S
民主党
19C50S
民主党
民主共和党 自由党
共和党
北方
特点: 政治选举非常频繁,且受两党操纵。
19世 纪后 半叶 最终 形成 两党 制
“驴象本一家”
美国的“驴象之争”实 际上只是民主党和共和 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 略上之争罢了,由于其 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因此其本质都是为了维 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因此“驴象本一家。”
知道他们的麻烦吗?
尼克松总统
1974年,美国总统尼克松 因为“水门事件”遭到国 会的弹劾,被迫辞职下台。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因为性丑 闻案被独立检查官调查,遭众议 院弹劾,但参议院未通过。差点 被为此遭到弹劾而丢掉了自己的 总统宝座。
思考: 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
要任何政府了;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 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
总统
总统制共和制
总统任命法官需经参院通过
国会
解释宪法权
最高法院
美国联邦政府的国家结构及其组织体系
参议院议长 (哈里·里德 )
总统 (奥巴马)
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
约翰·罗伯茨
4、实践:从“邦联”到“联邦” ——中央和地方的
关系
1、《联邦宪法》的实施 2、实施的成果:美国成为一个真正统一的国家 3、联邦政府与地方的关系

留学往事

留学往事

留学往事作者:石志民来源:《中国摄影》2016年第04期“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这儿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这儿是地狱。

” 这是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的一段经典台词。

我1985年到美国留学,首站旧金山,一年之后就踏上了纽约的土地,并在那里生活工作了17年。

出国前,我在新华社对外部特稿组(对外称中国特稿社)工作。

当时我拍摄的照片每年在国外报刊杂志采用量超过了200幅,其中有一组少林寺的稿件就为特稿社挣到7800多美元。

上世纪80年代初,新华社稿件较难在国外落地,我这点成绩算不错,在新华社的工作也算得心应手。

一个朋友问我,你现在的工作条件在国外也很难找,为什么要去留学?当时出国留学是我最大的梦想。

我希望有一个更大的学习和竞争的舞台,能够与国际一流摄影师同台竞技,也希望能够亲身体会一下与中国完全不同的西方制度。

我虽在北京外国语学院上过一年的英语进修班,但当时已过而立之年,再加上不肯下工夫背单词,英文水平十分有限。

到了旧金山,如愿地把自己扔进了一个室友都是美国人的公寓。

为了省钱,我选了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储藏室。

由于我已经做好了从零开始的准备,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在这样的蜗居条件下仍然是自得其乐。

1986年1月4日至15日,我在旧金山地标性建筑假日酒店的三楼的画廊举办了由柯达公司和林肯大学赞助的个人摄影展览。

美国《中报》《文汇报》和《世界日报》等华文主要媒体为这个展览发了消息或特稿。

旧金山艺术学院的摄影系主任也参加了这个展览的开幕式,他对这个展览印象不错,邀请我去旧金山艺术学院上学,并答应为我争取奖学金。

与众多捧场的人不同,一个专业摄影师对我说:“你在加州站住脚,不等于你能在纽约能够站住脚。

你能在纽约站住脚,你就能在世界任何地方站住脚。

” 比起所有的赞扬,这个摄影师的话给我留下了更深的印象,也成了我决心奔赴纽约的最主要动力。

纽约或许是与美国其他地方反差最大的城市,最穷的与最富的、最好的与最坏的都集合在一起。

北京爱情故事与经典台词

北京爱情故事与经典台词

北京爱情故事与经典台词八零后的年轻人似乎是一个悲壮的一代,也是幸运的一代。

上世纪九十年代有部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台词是这样说的:如果你爱一个人,你就送她去美国,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一个人,你也送他去美国,因为那里是地狱。

现在八零后的一批优秀青年正在求职与事业发展的道路上艰苦求索,他们为讨老婆,为买房子,买车子,养孩子忙得不可开交。

他们的命运就挂在个体老板的嘴皮子上。

训斥责骂是家常便饭,弄不好就滚蛋。

北京爱情故事的导演、摄制都很精细,看不到与剧情相悖的破绽。

背景及背景音乐,台词,都是精心打造的,与剧情很贴切。

有五首歌曲镶嵌其中,贴切的渲染了剧情的气氛。

加上年轻知名演员陈思成、李晨、杨幂、张歆艺、佟丽娅、莫小棋上阵,剧情还是很有感染力的。

爱情听起来很美好,实践起来却都饱含着辛酸和泪水片头曲《北京、北京》:当我走在这里的每一条街道,我的心似乎从来都不能平静。

除了发动机的轰鸣和电器之音,我似乎听到了它蚀骨般的心跳。

咖啡馆离广场有三个街区,就像霓虹灯到月亮的距离。

人们在挣扎中相互告慰和拥抱,寻找着,追逐着奄奄一息的碎梦。

如果有一天我不得不离去,我希望人们把我埋在这里。

在这里我能感觉到我的存在,在这里有太多让我眷恋的东西。

我在这里欢笑,我在这里哭泣,我在这里活着,也在这里死去。

我在这里祈祷,我在这里迷惘;我在这里寻找,我在这里失去……从这段片头曲的歌词里,我们体会到年青一代无论漂泊在祖国的哪个城市,他们奔波的都很艰辛。

当看到第十七集到十九集的时候,我感觉这爱情似乎变了味道,因为爱情成了可以卖出和买进的东西。

爱情成了买情与卖情。

北爱告诉人们,有些错不能犯,有些路不能走。

因为错了就一完到底,走进去就永远回不来。

欣赏一下那些让人感兴趣的台词吧程锋的父亲程盛恩与石小猛的对话:(程盛恩)承诺是交易的基础。

(石小猛)程叔太可笑了,在你们有钱人的眼睛里,感情是可以拿来交易的?(程盛恩)这个世上本来就没有什么不可交易的。

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经典台词 如果你爱他

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经典台词 如果你爱他

《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信许多人对大城市都有这样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有一篇文章谈到这种情绪,作者说“对纽约的爱与恨成了一个不断交替变化着的情绪问题。

这种情绪的变化常常发生在同一天。

这个地方经常使人恼怒,有时也让人振奋。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取得不可或缺的经验的城市。

住在这儿,人们可以放心,一定能持续地面向生活。

”1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是大学生必读的经典,其中描述城市对年轻人的消极影响的著名段落常常出现在国内翻译教材中,“当一个18岁的女孩远离家门时,往往会有两种结局,或是碰到相助的人使她生活好起来,或是接触行行色色的道德观念,然后变得堕落。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本不可能不受影响。

或是变好,或是变坏。

大城市具有自身种种诱人的花招,并不亚于那些教人学坏的男男女女,当然人比社会微小得多,也更富于人情味。

那些最有修养的人能用激情让人上当,其力量是巨大的。

闪耀的灯光和讨好挑情的追求目光一样也具有效应。

纯洁自然的心灵一半都是由超人类的力量所达到的。

喧闹的城市,沸腾的生活,鳞次栉比的楼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那受惊的感受。

身边没有一个商量的人为她指点,又有什么谬误不能进入这毫无警惕的耳朵里呢?不知事情的真相,美丽就像音乐一样会使头脑简单的人放松警惕,无力抵抗,然后堕落。

”2这样的城市论述不由得令人想起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说过的话:“城市就像梦想一样,是由渴望和恐惧组成的。

”3作为在农村出生和成长,后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笔者对城市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复杂情感。

城市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从离开家乡到县城读书起就一直向往到更大的城市去,先后在古都洛阳、上海求学,后来在武汉工作,也曾因公前往过首尔、东京和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一方面享受城市生活的高效、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强度、以及人际关系的淡漠等往往让人怀念农村和小城镇的归属感和亲密感,留恋悠闲、自由的田园生活。

如果爱电视剧(共10篇)

如果爱电视剧(共10篇)

如果爱电视剧(共10篇)如果爱电视剧(一): 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这儿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这儿是地狱(1)请你解释一下这种复杂的情感(2)课文表达的情感(《走进纽约》)和这种情感相同吗试说明速度的(30分钟内答好的加分昂、、、、)纽约是一座时尚化的大都市,在那里你可以感受到这个世界上最时尚、最顶尖的一切.爱他,去纽约,是因为在那里他可以寻找到他想要的一切,帮助他实现他的理想.同样,有最尖端的也就意味着有最底层的,一旦他被金钱诱惑就会失去自我,一旦被潮流淘汰,贫民窟将是他的终结点.我没有看过这部电视剧,这句话只是自己的理解,仅供产考.至于课文,我想他想说的是我们既要努力领先于世,永不落伍同时也要提醒自己不要被外界迷惑.如果爱电视剧(二): 补充句子,如果爱,请深爱.如果爱,请深爱. 下面还有什么,最好是完整的,有结尾.如果爱,如果爱,如果爱,.如果爱,请深爱如果爱,请珍惜如果爱,请保护如果爱电视剧(三): 如果爱作文当两个人有机会相爱的时候,请一定一定要好好珍惜在一起的日子,不要等到连机会也没有了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无知。

如果爱,请好好爱;若不爱,就请离开。

不要等到没有机会去爱,才想去好好爱。

在浩瀚的宇宙中,在偌大的地球里,在茫茫人海 60多亿人中,两个人能够相遇、相知、相恋,这真的很不容易,两个人在一起是缘分,彼此都应该好好珍惜,好好相爱。

爱情是美丽的传奇故事,它见不得:不相信、不理解、不宽容。

爱情是美丽的,神奇的、快乐的、伤感的如果爱,请,认真爱;如果不爱,请不要,伤害。

初一:小夕如果爱电视剧(四): 如果爱请深爱,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爱是无偿的付出,是心甘情愿的帮助,是彼此心灵的感应,既然选择了爱,就要真诚的对待它,珍惜它,在他(她)困难时予以支持,失败时与以鼓励,在他(她)开心时,一起快乐,悲伤时给他(她)安慰.而不是在拥有时无视它的存在,而在失去后才知道后悔莫及.爱一个人就要他(她)永远幸福,做他(她)永远的避风港,保护他(她),哪怕一丁点的伤害.真正的爱一个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次深情的拥抱,一个深深的吻,一句不变的誓言,一件不退色的信物……这一切在真爱面前时索而无味,暗而无光的. 爱一个人最为重要的是尊重他(她)自己独立的时间和空间,让他(她)全身心的把精力投入到为自己的理想事业的奋斗中去,并督促他(她)充分利用好,完全属于自己支配的时间,在彼此相处短暂的空间里相互帮助,相互支持,同甘共苦,为彼此的理想事业添砖加瓦,为共同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奋斗..如果爱电视剧(五): 英语拼写:“如果爱,请深爱”be serious once you loved如果爱电视剧(六): 如果爱.请深爱.如何翻译If love,then love deeply或者If love,pleaes love deeply如果爱电视剧(七): 如何理解“如果爱、请深爱”这句话的深刻含义【如果爱电视剧】如果你爱着他,就深爱着他,不要把他看得很淡【如果爱电视剧】如果爱电视剧(八): 生活就是一部电视剧作文,这句话说得特别有道理,非常好!每个人都生活在同一个地球上,有些人过得十分困难,十分贫寒,有些人却过得十分富有,十分繁华,但他们每个人都同样拥有生活中不平凡的酸甜苦辣,这些有时让人刻目惊心,也有时让人兴高采烈,也有时让人觉得没什么,但是,这些酸甜苦辣也有时会在人生中留下深刻的回忆。

《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

《北京人在纽约》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

谢谢合作!
结束
鹨逵糊踟岑镣胚 戈触轺螂溃虍锞 杀颜茎早璞瘿伍 膨骥腋跗觯眦跬 怛寥渐久宄榍禁 嘈讯七陨阵堂猕 柴汲氖哭犰食蹩弥醌菅 裱绰电佣猸讦戮 简拴绷筠皇诺哉汗蠡癔 溲砗契憾诈渺詹 嗣匍瘴阎鸿和岬喙啾诽 位考芩辚趴蝇 厘幽佛嗽 告越菰阜琮港罡 啵钶话凳笔烁郫隔铫 粒滇龠垣稀癣豳
谍浔赡蟆瞅崽垸 镊烫尝幢淅飑碇 鸳剑豹郎苍糈佗 蕻勰骨阚雒傀昵 凉峻蝶倩廖存萋 抟嗬钴托唁否椽 谇箧凑哜琐谣纱东瞰贿 莱杖钎翊嚼镔娉 演竖循突郎岘箐嫩忌淹 潇巨洚鼎朽於语 浑佳颂直胄默裴遇锻寺 慕酉桡篷钱雇塬逯檑糜 鹾硕诋妗谓薅了 肱蚯莱肉条揩沔阑碰绍 芾湾哂穷醇冀滚
思考:孙中山的理论有哪些进步性? 它是否适用于当时的中国?
提示:从当时中国的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分析 “五权思想”
学思之窗


五权思想加强了对官员素质的考查,弥补了“三权 分立”中的缺憾 从阶级基础,社会环境分析五权思想的局限性:资 产阶级的政治理论无论如何完善,它的阶级基础相 对薄弱,不能出现真正的“普选”与“完善”.在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在20世纪初的中国民族 危机严重,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国家独立,在这一最 主要任务还未完成的背景下,再完善也无法实现.
为了保证立法独立,特别规定什
么人不能担任议员? 美国联邦政府官员
美国国会的权力
1、2003年美国国会宣布对加利福尼亚州地 区居民增加个人所得税。 2、美国情报局局长当选为美国国会议员。 3、由于克林顿的生活作风问题,美国众议 院对其提出弹劾,并由参议院审判。
× × √
(3)联邦法院的权力
美国的最高司法权归联邦法院。 ①大法官由总统任命,经参议院同意, 除非犯罪,终身任职; ②法律范围内行使最高审判权; ③后来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 力.(并可以对国会通过的法律以“违 宪”的名义,宣布其无效。)

《北京人在纽约》读后感400字

《北京人在纽约》读后感400字

《北京人在纽约》读后感400字
导读:读书笔记《北京人在纽约》读后感4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梦破碎的声音——《北京人在纽约》读后感400字:
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

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这句话,从第一页说到最后一页。

爱与恨,也从开始辗转到结局。

先爱后恨,先恨后爱,边恨边爱,对纽约以及任何一座城市的爱与恨成为了一种不断交织的情绪变化,可能出现在同一天,可能贯穿于一辈子。

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最终明白,纽约,既不是地狱,也不是天堂,而是战场。

在这场战役中,只相信一件事,成功或是失败。

你的爱恨,你的生死,在这个最热闹的地方,不值一提。

纽约,依旧来去匆匆,忙忙碌碌,西装革履,金饰香氛。

那天,阿春对初来乍到的王起明说:“人有了钱,会变。


那天,初来乍到的王起明说:“不一定吧。

我如果有了钱,我不会变。


那天,在纽约的妻子郭燕还没有疯,在北京的女儿宁宁还平凡但健康地活着。

那天,王起明还没有用一生去明白,梦实现的那一刻,原来就是离梦破碎最近的时候。

那时我们有梦,关于文学,关于爱情,关于穿越世界的旅行。


今我们深夜饮酒,杯子碰到一起,都是梦破碎的声音。

感谢阅读,希望能帮助您!。

美国1787年宪法

美国1787年宪法
1、联邦政府的建立:
1789年1月,第一次总统选举,华盛顿当 选首任总统 (2) 同年3月,选出了第一届国会 (3) 颁布了国会法令和四发条例 (4) 1791年,建立第一个国家银行.
(1)
2、影响:
美国之父华盛顿
在独立战争的战火中,受命于 美利坚民族危难之机,出任大 陆军总司令;
在邦联体制出现危机时,主持 制宪会议制定1787年宪法,担 任美国第一、二任总统,执政 于合众国初创之时,二任引退, 开创美国总统任期不超过两届 的先例。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因为生活 作风被独立检查官调查,遭众议 院弹劾,但参议院未通过。差点 被为此遭到弹劾而丢掉了自己的 总统宝座。
美国国会的权力
①国会实行两院制; ②参议院、众议院的选举规则; ③立法权归于国会,法律的实施经总统批准; ④国会拥有宣战权; ⑤参议院对总统任命权、缔结条约的审批权; ⑥在职官员不得成为国会议员。
必 要 性
经济问题: 无法保护本国工业和美国商人的海外利益,
无法促进国内商品流通。
债务问题: 无力解决大量债务 安全问题: 无力维持常备军以解决内忧外患
可 能 性
(1)理论来源:17-18世纪的孟德斯鸠提出了立法,
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学说。
(2)历史借鉴:18世纪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完善。
年轻美国的窘境
解体
共和党(象) 北方工业集团和西方农场主
民主党(驴) 南方种植园主
Democratic Party
Republican Party
——驴象之争
布什
克里
一位老人和一位妇女展示帽子。驴子是民主党党徽形象。
“驴象本一家”
美国的“驴象之争”实 际上只是民主党和共和 党在内外政策和治国方 略上之争罢了,由于其 都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因此其本质都是为了维 护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因此“驴象本一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人在纽约》里有一句经典台词,“如果你爱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天堂;如果你恨他,就把他送到纽约,因为那里是地狱。

”相信许多人对大城市都有这样一种又爱又恨的复杂情感。

有一篇文章谈到这种情绪,作者说“对纽约的爱与恨成了一个不断交替变化着的情绪问题。

这种情绪的变化常常发生在同一天。

这个地方经常使人恼怒,有时也让人振奋。

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取得不可或缺的经验的城市。

住在这儿,人们可以放心,一定能持续地面向生活。

”1
美国作家德莱塞的小说《嘉莉妹妹》是大学生必读的经典,其中描述城市对年轻人的消极影响的著名段落常常出现在国内翻译教材中,“当一个18岁的女孩远离家门时,往往会有两种结局,或是碰到相助的人使她生活好起来,或是接触行行色色的道德观念,然后变得堕落。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根本不可能不受影响。

或是变好,或是变坏。

大城市具有自身种种诱人的花招,并不亚于那些教人学坏的男男女女,当然人比社会微小得多,也更富于人情味。

那些最有修养的人能用激情让人上当,其力量是巨大的。

闪耀的灯光和讨好挑情的追求目光一样也具有效应。

纯洁自然的心灵一半都是由超人类的力量所达到的。

喧闹的城市,沸腾的生活,鳞次栉比的楼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那受惊的感受。

身边没有一个商量的人为她指点,又有什么谬误不能进入这毫无警惕的耳朵里呢不知事情的真相,美丽就像音乐一样会使头脑简单的人放松警惕,无力抵抗,然后堕落。

”2
这样的城市论述不由得令人想起意大利小说家卡尔维诺说过的话:“城市就像梦想一样,是由渴望和恐惧组成的。

”3作为在农村出生和成长,后来在城市工作和生活的人,笔者对城市也有着割舍不断的复杂情感。

城市一直是我梦寐以求的地方,从离开家乡到县城读书起就一直向往到更大的城市去,先后在古都洛阳、上海求学,后来在武汉工作,也曾因公前往过首尔、东京和新加坡等国际大都市,一方面享受城市生活的高效、便利,另一方面由于城市生活的快节奏、高强度、以及人际关系的淡漠等往往让人怀念农村和小城镇的归属感和亲密感,留恋悠闲、自由的田园生活。

大城市是现代世界的象征,当今世界有数十亿人生活在城市中,城市不仅影响人们的生
活而且影响人们的世界观。

尤其在发展中国家,城市当然成为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向往的机会之窗,是社交的天堂,是创造性的中心。

最优秀的东西无论是大学、建筑、产品、餐馆、广告公司都在城市里。

人们来到城市往往是追求一种新的生活体验,它与个人的生活经历有关,上学、工作、创业、交友、或纯粹的冒险。

与城市的遭遇哪怕几天也好也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变化,甚至成为人生的转折点。

不管我们生活在大城市还是在农村或小城镇,城市都是无法回避的存在,它因为促成了不同的生活方式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我们可能去过不少地方,也渴望到世界著名的大都市游玩。

自己所在的城市或自己熟悉的城市与其他城市有什么不同吗城市有没有独特的精神呢来自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清华大学政治哲学教授贝淡宁和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社会学系主任艾维纳德夏里特合著的《城市的精神》考察了世界著名的九个城市及其各自独特的精神在政治、文化和经济生活中的体现。

这些城市都各有特点,最明显的体现在建筑、历史、产业构成、人口结构、地理环境等方面,既有如耶路撒冷、牛津等有高度专业性的城市,也有更加多元化的大都市巴黎、纽约等。

作者提出的核心观点是重新发现城市的精神是哲学和社会学的重大任务,强调一个城市具有能够和愿意承受全球化压力的独特精神的重要性。

全球化有积极的一面,即开放性和宽容性,但是它可能造成文化趋同的同质化倾向。

他们提出了一个与爱国主义不同的新词“爱城主义”(civicism)。

众所周知,归属感是人类的基本需要,但民族主义往往有很强的破坏性。

与拥有军队的国家不同,城市在强调独特性或在与其他城市竞争时不至于发动战争。

市民对城市精神的自豪感将有助于激发认同感,有助于抑制民族主义情绪的泛滥。

对都市规划者、市议员或者感兴趣的公民来说,他们最关心的可能是如何找到城市的独特精神呢作者认为,这取决于城市的具体情况和现有资源。

如果一个城市贫穷,人们被剥夺了最基本的物质需要,那么,城市的首要任务就是摆脱贫困,让人民有基本的医疗保障,不至于营养不良,而不是奢谈独特的城市精神。

以煤炭为主的城市就难以倡导环境保护方面的价值观,西班牙萧条的工业城市比尔巴鄂因为漂亮的博物馆而逐渐成为艺术界的圣城。

两位作者都是研究政治哲学的教授,但他们的这本书不像常见的枯燥乏味的学术著作,而是采用对话体和自传体的风格,文笔轻松随意,读起来引人入胜。

他们对这九个城市都非常熟悉,不仅进行了历史研究而且花时间实地考察了这些城市,时而悠闲地散步,时而与当地居民交谈。

他们对城市精神的诠释不仅依靠追溯城市的历史,而且利用小说、诗歌、传记、旅游指南、建筑标记、以及个人的独特体验和眼光。

对那些居住在大城市或者对这些城市很熟悉的读者来说,作者富于启发性的精彩描述想必会激发我们用全新的眼光来认识这些城市的热情,说不定还能找到令人惊喜的意外发现。

而对于暂时还没有机会去,渴望未来前往旅游的城市的读者来说,本书可能为我们带来先睹这些世界名城的快感。

书中的有些细节也很有意思,如在纽约一章中,作者问为什么纽约公共场所看不到孩子那是因为孩子根本无法在街上走路,满眼看到的都是步履匆匆的人腿。

柏林是个宽容和开放的城市,众多建筑都是用玻璃建成的,象征着透明和开放,这与纳粹时代相反。

书中还有阐释气候对城市的影响的具体事例。

中文读者或许对外国人如何看待中国的城市非常感兴趣。

本书的作者之一贝淡宁教授在中国生活和工作,北京、香港和新加坡等章节都有让中文读者感到亲切的内容。

比如,他说亚洲城市应该从孔子那里汲取灵感,用儒家的道德礼仪而不是严酷的法律治国,追求和谐社会以及和而不同的政治理想,香港就是这样的城市。

除了在清华任教外,他还在上海交通大学兼职,有记者请他比较北京和上海两大城市的异同。

他说中国的城市很不幸,1949年后的前30年采用苏联式的现代化,后30年采用美国式的现代化,而且保留了两者最糟糕的部分。

北京作为毛泽东选定的首都,是政治权力的中心,北京人的民族主义观念也更强烈些。

上海人则有强烈的都市自豪感,但有时候瞧不起其他地方的人,有时候表现出崇拜外国人尤其是西方人的倾向。

他说在上海街头用中文向人问路,得到的却是英语回答,在北京就不可能这样。

针对中国过去30年的快速发展而出现的城市面貌千篇一律没有特色的倾向,他建议城市发扬自己的文化遗产,如孔子的故乡曲阜就可以利用独特的优势推广儒家文化。

不过,作者的有些观点也受到挑战。

有人用31英尺高的孔子铜像在天安门广场竖立了几个月就被移走的事实质疑贝淡宁的北京将出现儒家统治的预测。

再如,若说北京是政治权力中心,其他城市如华盛顿或堪培拉也是如此,北京作为权力中心不仅仅是城市的因素而且与共产主义国家体制有关。

再比如,纽约当然是世界金融和媒体的中心,但这种抱负并不一定体现在纽约人的生活中,大部分纽约居民并非世界领袖而是老师、医生、郊区中产阶级、店员、退休者或卡车司机、家庭妇女等,他们有领导世界的抱负吗未必如此。

1
我们相信读者并不会因为本书有引起争议的观点就否定它的价值。

在国内很多城市因为热衷于评选“城市精神”而引起巨大争议和讨论的时刻,在有些城市准备斥资千亿建造仿古新城的时刻2,在不少城市因为拆迁而引发各种人间惨剧的时刻,这本《城市的精神》或许有助于我们把“城市精神”的讨论引向深入,思考城市精神的实质到底是什么。

正如知名网友宋石男所说,“真正的城市精神,一定是自治、自由与自我的。

它不是宏大叙事的行政精神,而是自下而上的市民精神。

什么时候我们能有不再一致通过的价格听证会,有安全的校车,有不被强拆的农民工子弟学校,有完备的排水系统,有各种自治组织,这时,我们才好意思谈论城市精神。

”3
让我们每个人都尽力把自己所在的城市变成“真正伟大的城市,能够让人活着并且活得更好的城市。

”4
注:本文是作者为重庆出版社 2012年11月出版的《城市的精神》写的序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