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合集下载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选文,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下列划线的词语。

①与友期行(________)②去后乃至(________)③相委而去(________)④下车引之(________)(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②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3)当友人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时,元方是如何对答反驳的?(4)友人“下车引之”的用意是什么?(5)你认为陈元方这样的待客方式和待客态度是否合适?你的理由是什么?【答案】(1)约定;才;离开;拉,牵拉(2)①正午时您没有来,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② 友人感到惭愧,便下车拉元方。

元方头也不回就进了门。

(3)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4)意识到自己错了,想博得元方的好感。

(5)示例一:合适。

因为父亲的朋友“无信”“无礼”在前,对“无信”“无礼”之人无需以礼相待。

示例二:不合适。

尽管父亲的朋友曾经失信、失礼,但他毕竟是一个长辈,而且他已经认错,并在想办法弥补过错,陈元方的待客之道当然不对。

【解析】【分析】(1)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文言词语。

“期”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约定”的意思;“下车引之”的意思是“便下车拉元方”,“引”的意思是“拉”。

(2)“信”“惭”“引”“顾”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

【精品】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精品】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

【精品】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回答下题。

【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

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

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乙】孙叔敖痰,将死,戒其子日:“王数封我矣,吾不受也。

为我死,王则封汝,必无受利地。

楚、越之问有囊之丘①者;此其地不利,而名甚恶。

荆②人畏鬼,而越人信褫③。

可长有者。

其唯此也。

“孙叔敖死,王果以美地封其予,而子辞,请寝之丘,故至今不失。

孙权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知以人之所恶为己之所喜,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也。

(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寝之丘:含有陵墓之意。

②荆:楚国的剐称。

③截(jī):迷信鬼神和灾祥。

(1)下列各句划线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淫慢不能励精鼓励B.险躁则不能治性陶冶性情C.孙叔敖疾生病D.王数封我矣多次(2)下列各组句中的“而”的意义或用法与“王果以美地封其子,而子辞”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A.博学而笃志B.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C.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D.家无井而出溉汲(3)下列对两文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甲文是一封语言质朴的家书,表明作者望子成龙,愿其达官显贵;乙文让我们明白了:做人不可贪心不足。

B.甲文从学习和做人两方面论述,强调“静”,把失败归结为“躁”,“静”与“躁”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

C.乙文孙叔敖临终时告诫儿子“无受利地”,其子遵从父亲之意,请求王封给“名甚恶”的不利之地“寝之丘”,最终得以长久地拥有这片封地。

D.乙文“孙叔敖之知”表现在两个方面:楚王多次封赏他,他却不受;让儿子不受利地,而“请寝之丘”。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②孙叔敖之知,知不以利为利矣。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

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

”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

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

”康肃笑而遣之。

【乙】碎金鱼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①。

及守荆南回,其母冯夫人问:“汝典郡②有何异政?”尧咨云:“荆南当要冲,日有宴集,尧咨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③叹服。

”母曰:“汝父教汝以忠孝辅国家,今汝不务④行仁化而专一夫之伎⑤,岂汝先人志邪?”杖之,碎其金鱼⑥。

【注】①由基:养由基,战国时楚国神箭手。

②典郡:掌管郡务。

③罔不:无不。

④务:致力,从事。

⑤伎:同“技”。

⑥金鱼:古人的一种佩饰。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字。

①睨之久而不去________②康肃忿然曰________③及守荆南回________(2)用“/”给文中划线的部分断句。

(限断3处)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4)“射”是古代“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是古代学生需要掌握的六种基本技能,称为“六艺”)之一,从两篇短文中我们可以看出陈尧咨射术精湛无比、举世无双,但他的母亲却依然“杖之,碎其金鱼”。

你觉得陈尧咨母亲的这种做法寄寓了对儿子一种怎样的期望?请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斜着眼看,这里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气愤的样子;等到(2)陈尧咨善射/百发百中/世以为神/常自号曰“小由基”。

(3)(卖油翁)看见他射出的箭十支有八九支中的,只是对此微微点头。

(4)陈尧咨的母亲期望儿子能继承先人的志向,把射术用于报效国家上,而不要耽于娱乐,浪费了一身好技艺。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疑人窃履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

适使其仆市履于肆,仆私其直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

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遂与之绝。

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①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②以疑子,吾之罪也。

请为以如初。

”(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踵:到,走到。

②缪:通“谬”,错误,荒谬。

(1)给下列划线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①友人来过________A.走过,经过 B.胜过,超越 C.错误,过失 D.访,探望②逾年而事暴________A.暴露,显露 B.凶恶残酷的 C.突然 D.欺凌,损害(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

(3)联系全文,你认为友人是一个怎样的人?结合你的生活体验加以评价。

【答案】(1)D;A(2)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3)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在我们的生活中,往往也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

【解析】【分析】(1)①这句话的意思是:他的朋友来拜访他;过:拜访。

故选:D;②这句话的意思是: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暴:暴露。

故选:A。

(2)①句中重点词语有:“固”,本来;“窃”,偷。

句意为:我本来(就)怀疑你,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

②句中重点词语有:“知”,了解;“缪”,错误;“罪”,过错。

句意为: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

(3)第一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了解原文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关键语句来分析,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归纳即可。

阅读全文,了解内容,从“友人踵楚人之门,而悔谢曰”中可知,友人是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第二问:阅读全文,了解内容,结合“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这句话,我们围绕着“当误解别人时,我们要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等方面来评价即可。

【精品】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溥幼嗜学溥幼嗜学,所读书必手钞,钞已朗诵一过,即焚之,又钞,如是者六七始已。

右手握管处,指掌成茧。

冬日手皲,日沃汤数次。

后名读书之斋曰“七录”。

溥诗文敏捷,四方征索者,不起草,对客挥毫,俄顷立就,以故名高一时。

——选自《明史·张溥传》(1)“日沃汤数次”中“汤”字的意思是________(2)文中主要写了什么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由此你获得了哪些启示?【答案】(1)热水(2)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3)围绕“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来答即可。

【解析】【分析】(1)“汤”是古今异义词,古义是“热水”,今义是食物煮熟后的汁水。

(2)解答此题要先疏通文意,了解文章内容,然后用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概括即可。

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的故事。

(3)张溥的博学源自于他自身七录其书的刻苦钻研。

我们可以思考出这样一个道理:我们获得一样学问,必须要付出相应的努力。

学习成果需要我们用勤奋去换取,哪怕写到"指掌生茧"也要继续学下去。

只要学习勤奋,终有所成就。

记住学无止境!故答案为:⑴热水⑵张溥靠抄书学有所成,名高一时。

⑶围绕“学习要勤奋刻苦,方能成功”来答即可。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

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

⑵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概括能力,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正确概括。

⑶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考生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观点的阐述,要围绕文章的主题进行。

【参考译文】张溥从小就热爱学习,他所读过的书一定亲手抄写,抄一遍再朗读一遍,读过之后就把它烧掉,再抄,这样持续了六七遍才停止。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孙权劝学《资治通鉴》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鲁肃传(节选)《三国志》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

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

”遂往诣蒙。

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

”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划线词语。

①及鲁肃过寻阳________②即更刮目相待________③肃意尚轻蒙________④遂往诣蒙_______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

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3)两篇文章都以“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为结尾,有何作用?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两篇文章都写到了鲁肃与吕蒙见面时的情形,《资治通鉴》与《三国志》哪部作品的描述比较详细?列举一例,加以说明。

【答案】(1)到,等到;重新;轻视;于是(2)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3)以“鲁肃拜见吕蒙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作为文章的结尾,写出鲁肃被吕蒙“对付关羽的五策”所折服,侧面突出吕蒙听从孙权的建议开始读书后,才干有了巨大的长进,不再是吴下时的阿蒙。

(4)示例1:《三国志》比较详细。

如鲁肃与吕蒙谈论的情形,《资治通鉴》用了“与蒙论议”四个字,而《三国志》则详细地描述了吕蒙问鲁肃如何防备关羽,对关羽的评价,和鲁肃谋定五策等内容。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

新部编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含解析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以下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乙)刘羽冲,沧州人。

偶得古兵书,伏读经年①,谓可将十万。

会有土寇,练乡兵与之角,全队溃覆,几为所擒。

又得古水利书,伏读经年,自谓可使千里成沃壤。

绘图列说②于州官。

州官也好事,使试于一村。

沟洫③甫成,水大至,顺渠灌入,人几为鱼。

由是抑郁不自得,恒独步庭阶,摇首自语曰:“古人岂欺我哉!”如是日千百遍,惟此六字。

何文勤公尝教昀曰:“满腹皆书能害事。

”(选自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有删节)【注释】①[经年]一年左右。

②[列说]到处劝说。

③[沟洫(xù)]沟渠。

(1)根据文段意思填空。

①《说文解字》中“竟”是会意字,意思是“乐曲终尽”。

由此推断,甲文“竟不可得”一句中“竟”的意思应为 ________②《说文解字》中“角”是象形字,本义是“兽角也,与刀相似”。

由本义引申出以下义项:①像角一样的古代量器和盛酒器具;②较量,竞争;③演员,或指演员在戏剧中所扮演的的人物。

乙文中“练乡兵与之角”中“角”的义项应为________。

(填序号)(2)翻译文中三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尔辈不能究物理。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 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

【精品】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慎其所处孔子曰:“吾死之后,则商①也日益,赐②也日损。

”曾子曰:“何谓也?”子曰:“商也好与贤已者处,赐也好不若已者。

不知其子视其父,不知其人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所使,不知其地视其草木。

故日与善人居,如入兰芝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

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漆④之所藏者黑。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选自《孔子家谱》)【注】①商:卜商,字子夏。

②赐:端木赐,字子贡。

③鲍鱼之肆:指代污浊的环境,也比喻恶人聚集的地方。

鲍鱼,咸鱼;肆,店铺。

④漆:墨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①则商也日益________②赐也好不若已者________③即与之化矣化________(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处者焉。

(3)孔子认为“不知其人,视其友”,而刘禹锡的陋室中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从中我们能看出刘禹锡是个怎样的人?(4)从文中总结出一个八字成语,来概括君子要“慎处”的原因。

这个成语是________。

【答案】(1)每天,一天天也;比得上;同化,与……趋向一致(2)因此君子一定要小心谨慎地选择与自己交往的人。

(3)交往人物之文雅可以看出刘禹锡高洁傲岸的品性与高雅的情趣。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解析】【分析】⑴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日”:每天,一天天。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⑵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是以”“其”“处者”等字词的翻译。

⑶把握好文言文的人物精神品质,概括人物的性格的特点,我们可以分析具体事件,因为事件可以反映人物的品格;分析各种描写,因为通过描写可以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自丁”: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七年级语文文言文阅读解题方法和技巧及习题训练及答案一、部编七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1.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仔细阅读选文,用“/”为文中画线句断句(断2处)。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

①太夫人以荻画地________②教以书字________③或因而抄录________④抄录未毕________(3)翻译文中画线句。

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

(4)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A. 欧阳修聪明过人B. 欧阳修刻苦攻读C. 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D. 太夫人教子有方【答案】(1)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2)用,拿;写;有时;完毕(3)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

(4)B【解析】【分析】(1)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译为: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

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

(2)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书”:写。

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

而“毕”在现代汉语中也有“完毕”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3)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昼”:白天。

“寝”:睡觉。

还有“唯读书是务”宾语前置句的翻译。

(4)“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可分析“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

或因而抄录。

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等句,即可得出正确答案为欧阳修刻苦攻读。

所以选B。

故答案为:⑴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⑵用,拿;写;有时;完毕;⑶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晚上忘记睡觉,只是把读书当作了自己的事情;⑷B。

【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仔细分析各个选项,然后判断正误即可。

做“断句题”要通读全文,理解文段主要意思,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文意和常用的断句方法加以判读。

常见的断句方法有:语法分析、对话标志、常见虚词、结构对称、固定句式等。

⑵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

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

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

如“昼”:白天。

“寝”:睡觉。

⑷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

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

既可作答。

【附参考译文】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

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

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

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

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

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2.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祖华,受业双峰饶鲁,得勉斋黄氏之传。

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后从父之浮梁,问业于吴仲迂,志益笃。

元泰定中,举应乡试,中选。

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慨然弃科举业,尽力于经学。

(选自《明史·列传》)(1)用“/”为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限断两处)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下列句子中“以”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 蒙辞以军中多务B. 公亦以此自矜C. 徐以杓酌油沥之D. 会试以答策伉直见黜(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②乃取《四书》,自定句读,昼夜诵习,专勤异凡儿。

(4)吕蒙和汪克宽各用了什么学习方法?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答案】(1)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A,C(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他)拿来《四书》,自己断句,日夜吟诵学习,其专心勤奋(的程度)不同于别的儿童。

(4)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

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是精读。

,示例一:我的启示是: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

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示例二:我的启示是:如果在学习或者工作忙碌的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选择吕蒙的“粗略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示例三:我的启示是:学习中略读和精读这两种方法可以灵活地结合运用。

对一般文章采用广泛阅读,就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而在研究经典作品时,则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

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

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译为:汪克宽十岁时,父亲教他学习双峰饶鲁的著作,能即刻有所领悟。

(2)句子中“以”字的解释相同的两项是AC,都是“用”之意。

B“因”。

D“因”。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

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

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

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

注意“但”“往事”“句读”“凡”等字词的翻译。

(4)比较阅读,也是文言文要点的概括。

要想捕捉材料信息,就得首先理解全文,扫清文字障碍,疏通文意,读懂内容,这是归纳概括的前提和基础。

一问,吕蒙的学习方法:略读。

汪克宽的学习方法:精读。

二问,可分别从吕蒙或汪克宽的学习方法的角度写启示。

故答案为:(1)克宽十岁时/父授以双峰问答之书/辄有悟。

(2)AC(3)①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②于是(他)拿来《四书》,自己断句,日夜吟诵学习,其专心勤奋(的程度)不同于别的儿童。

(4)吕蒙的学习方法是粗略地阅读,是略读。

汪克宽的学习方法是认真研读,是精读。

,示例一:我的启示是:汪克宽精读的方法对我们学习会很有效。

当前是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如果一味选择“粗略阅读”,诚然知识面广了,但缺少了有选择的深入钻研。

只会停留在浅层的认识上,而抓不住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这对我们的学习是不利的。

所以,我们只有勤奋研读,才能牢固掌握知识,让自己变得更优秀。

示例二:我的启示是:如果在学习或者工作忙碌的时候,我们在读书的方式上可以选择吕蒙的“粗略阅读”: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也不会影响生活和工作示例三:我的启示是:学习中略读和精读这两种方法可以灵活地结合运用。

对一般文章采用广泛阅读,就能拓展知识面,开阔视野;而在研究经典作品时,则需要我们认真深入品味,才能领会其中精要,所以我们要灵活运用这两种方法,才能做到学有所获。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文言断句能力。

读清句读,正确停顿是诵读文言文的要求之一。

读是语言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句中停顿,特别是文言文中的阅读停顿是阅读能力的重要体现。

有以下六种情况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虚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

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要熟记课文注释。

文言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很多,需要结合具体语境来解释。

(3)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文语句的能力。

翻译文言句子,首先,要理解整篇文章的文意,弄清句子前后的语境,做到句不离篇。

其次,要注意句中的关键字词,要翻译准确,不可遗漏,字字落实。

第三,尽量直译,不便直译就要意译,注意特殊句式、通假字、词类的活用、古今异义等问题。

第四,句子要通顺,语气要连贯,结构要完整,注意句子中省略内容,在不影响句子原意的前提下,可增加少量字词来疏通句子。

(4)本题考查的是对文言文内容的解读能力。

文言文阅读与现代文阅读的相通之处在于都要读懂文章,准确的把握文章的思想内容,在读懂的基础上善于表达自己的理解。

这就要求学习里加强阅读能力的训练,主要是思考表达问题的能力。

做此类题,一要通晓文意,二要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受其启发,深入思考,加以概括,简要表达。

【附参考译文】(甲)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管事,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

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你说军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

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能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志士(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于是鲁肃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乙)译文汪克宽,字德一,祁门人。

十岁时,父亲教他学习双峰饶鲁的著作,能即刻有所领悟。

读《四书》能自己断句,日夜学习,其刻苦专心的程度是别的儿童所难以比拟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