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托车CBS制动系统讲课教案

合集下载

2024年制动系统课件

2024年制动系统课件

制动系统课件一、引言制动系统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直接关系到行车安全。

本课件旨在对制动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帮助大家了解制动系统的原理、组成、类型及维护要点,提高行车安全意识。

二、制动系统原理1.制动系统的作用制动系统的主要作用是使汽车减速或停车,确保行车安全。

在行驶过程中,驾驶员通过踩踏制动踏板,将制动力传递到车轮,使车轮减速或停止转动,从而实现减速或停车。

2.制动力产生原理制动系统利用摩擦原理产生制动力。

当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时,通过一系列传动装置,将制动力传递到车轮。

车轮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使车轮减速或停止转动,从而实现减速或停车。

三、制动系统组成1.制动踏板制动踏板是驾驶员操作制动系统的部件,通过踩踏制动踏板,将制动力传递到车轮。

2.制动主缸制动主缸是制动系统的核心部件,将驾驶员踩踏制动踏板产生的力转换为液压信号,传递到制动器。

3.制动器制动器是产生制动力的部件,根据类型不同,可分为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

4.制动助力器制动助力器是辅助驾驶员减小踩踏制动踏板力的装置,提高制动效果。

5.制动液制动液是传递制动力的介质,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抗压缩性。

6.制动片和制动鼓(或制动盘)制动片与制动鼓(或制动盘)之间的摩擦产生制动力,使车轮减速或停止转动。

四、制动系统类型1.鼓式制动系统鼓式制动系统采用制动鼓和制动片,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

鼓式制动系统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但散热性能较差,适用于小型车辆。

2.盘式制动系统盘式制动系统采用制动盘和制动片,通过摩擦产生制动力。

盘式制动系统散热性能好,制动稳定性高,适用于高速行驶和大型车辆。

3.驻车制动系统驻车制动系统用于固定车辆位置,防止车辆在停车时意外滑动。

驻车制动系统通常采用机械式制动器,如手刹。

五、制动系统维护要点1.定期检查制动液制动液是传递制动力的介质,应定期检查其液位和品质。

若制动液不足或品质不佳,应及时补充或更换。

2.定期更换制动片和制动盘(或制动鼓)制动片和制动盘(或制动鼓)是产生制动力的关键部件,磨损程度会影响制动效果。

(2024年)制动系统学习课件

(2024年)制动系统学习课件

制动系统学习课件contents •制动系统概述•制动器类型与特点•液压与气压传动在制动系统中应用•制动系统关键零部件详解•故障诊断与排除方法•维护与保养注意事项•总结回顾与拓展延伸目录01制动系统概述定义与功能定义制动系统是一套使行驶中的汽车按照驾驶员的要求进行强制减速甚至停车的装置,或者使已停驶的汽车在各种道路条件下(包括在坡道上)稳定驻车,使下坡行驶的汽车速度保持稳定。

功能制动系统的主要功能是使行驶中的汽车减速甚至停车,保持下坡汽车的速度稳定,以及使已停驶的汽车保持不动。

产生制动动作、控制制动效果并将制动能量传输到制动器的各个部件,如制动踏板、制动主缸等。

制动操纵机构制动器制动传动装置产生阻碍车辆的运动或运动趋势的力(制动力)的部件,包括鼓式制动器和盘式制动器等。

将制动能量从制动操纵机构传输到制动器的部件,如制动油管、制动分泵等。

030201制动系统组成工作原理及过程工作原理驾驶员通过踩踏制动踏板,使制动主缸内的制动液产生压力,这个压力通过制动油管传递到各个制动分泵,推动制动分泵活塞向外移动,进而推动制动蹄或制动盘与车轮产生摩擦,实现减速停车的目的。

工作过程当驾驶员踩下制动踏板时,制动主缸内的活塞开始移动,将制动液压入制动油管中。

制动液在油管中传递压力,推动各个制动分泵的活塞向外移动。

活塞的移动使得制动蹄或制动盘与车轮产生摩擦,从而减缓车轮的旋转速度,实现车辆的减速或停车。

02制动器类型与特点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鼓式制动器主要由制动鼓、制动蹄、制动底板等部件组成,结构相对简单,易于制造和维修。

制动效能稳定鼓式制动器在制动过程中,制动蹄与制动鼓的接触面积较大,能够产生稳定的制动力矩,使车辆平稳减速。

热衰退性能较差由于制动鼓散热性能不佳,长时间或频繁制动时,制动鼓容易过热,导致制动效能下降。

盘式制动器的制动盘暴露在空气中,散热面积大,散热性能好,不易出现热衰退现象。

散热性能好盘式制动器的制动钳能够迅速夹紧制动盘,产生制动力矩,使车辆快速减速。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教学设计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教学设计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

学生能够掌握 ABS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学生能够了解 ABS 系统在不同路况下的工作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 ABS 系统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激发学生对汽车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作用。

2、教学难点理解 ABS 系统如何通过传感器和控制单元实现防抱死功能。

分析 ABS 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工作表现及优化策略。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组成部件,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实验法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汽车在制动时有无 ABS 系统的差异,加深对 ABS 作用的认识。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的交通事故案例,分析 ABS 系统在紧急制动情况下的重要性,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正确使用制动系统。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ABS 系统的优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思维能力。

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约 5 分钟)通过播放一段汽车紧急制动导致失控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制动安全的关注,从而引出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主题。

2、知识讲解(约 30 分钟)介绍 ABS 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防止车轮抱死、提高制动稳定性和缩短制动距离方面的重要性。

讲解 ABS 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传感器监测车轮转速、控制单元计算和判断、执行器调节制动压力等过程。

详细介绍 ABS 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如轮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液压调节器等,并说明它们各自的功能。

3、实验演示(约 20 分钟)在实验室中进行汽车制动模拟实验,设置两组对比,一组车辆安装有 ABS 系统,另一组没有。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公开课教案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公开课教案
9、ABS给用户带来的好处
避免及减少事故的发生,驾车更安全。
四、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要掌握ABS系统的组成和结构以及它的工作原理。同时也了解的ABS给用户带来的好处。
五、布置作业、整理场室
作业P92页、1---6题
复习及提出引入
实物讲解
挂图讲解
实物及实训台电路图讲解
实物及实训台电路图讲解
提出问题
(1)可以缩短制动距离。
注意的是:当汽车在积雪和沙堆路面制动时,装有ABS系统的汽车的制动距离会更长,因为若车轮抱死,则车轮前的楔形堆积物会阻止汽车前进,制动距离反而变短。
(2)提高了汽车制动时的方向稳定性,防止侧滑与甩尾。
(3)具有最佳的制动效能,保持良好的转向能力。
(4)减少轮胎磨损,延长其寿命。
四、总结
五、布置作业、整理场室
一、教学准备
1、卡罗拉ABS制动系统实训台架、挂图。
2、清点学生人数、填教学日志、注意学生仪表仪容。
二、复习及提出问题
1、车辆在路面上的行驶状况取决于轮胎与路面之间的作用力,作用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回答:垂直载荷和附着系数有关)
2、车轮滑移率S控制在百分之几左右,便可获取最大的纵向附着系数和较大的横向附着系数,是最理想的控制效果。(回答:20%左右)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公开课教案
玉林市第一职业中专
课堂教学公开课(示范课、研究课、汇报课)教案
专业部名称:汽车专业部 部主任审阅签名:
科目
汽车电子控制系统检测与维修
班级
13汽车8班
地点
琴房电控实训室
执教
赵**
课题
ABS制动防抱死系统
课型
理论课
课时

防抱死系统教案

防抱死系统教案

防抱死系统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什么是防抱死系统。

2、让学生了解防抱死系统的工作原理。

3、让学生掌握防抱死系统的使用方法。

4、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提高安全驾驶能力。

二、教学内容:1、防抱死系统的定义及作用2、防抱死系统的工作原理3、防抱死系统的使用方法4、安全驾驶的重要性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防抱死系统的工作原理、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防抱死系统的工作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四、教学方法:1、讲解法:教师对防抱死系统的定义、作用、工作原理进行讲解,让学生对防抱死系统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2、图示法:教师展示防抱死系统的结构图和工作流程图,帮助学生理解其工作原理。

3、演示法:教师演示防抱死系统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其操作流程。

4、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防抱死系统的理解和使用心得。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交通事故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安全驾驶的重要性,引出防抱死系统的作用。

2、学习新课:首先讲解防抱死系统的定义及作用,然后讲解其工作原理,通过图示法帮助学生理解。

接着演示防抱死系统的使用方法,让学生掌握其操作流程。

最后通过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防抱死系统的理解和使用心得。

3、巩固练习:设计一些实际驾驶场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防抱死系统知识进行模拟操作,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安全意识。

4、归纳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防抱死系统的定义、作用、工作原理及使用方法,强调安全驾驶的重要性。

浅析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是一种重要的汽车安全装置,它可以在汽车制动时防止车轮抱死,提高车辆的制动性能和稳定性。

本文将介绍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的作用、原理、分类、应用场景、维护与保养以及其重要性。

在汽车制动过程中,车轮如果抱死会出现滑动摩擦,这会导致制动力分配不均,影响制动效果。

而汽车制动防抱死系统可以通过传感器实时监测车轮转速,在车轮即将抱死时,系统会调节制动压力,从而防止车轮抱死。

两轮摩托车CBS制动系统简介

两轮摩托车CBS制动系统简介

两轮摩托车CBS联动制动系统简介众所周知,制动系统是确保摩托车安全行驶最为关键的主动安全装置,所以摩托车制动系统的基本要求就是:无论摩托车在任何车速、载荷、高低附着系数路面以及气候等条件下,确保驾驶员在制动过程中可以通过简单的操作实现车辆平稳、迅速的减速,直至停车。

传统的两轮摩托车大多数采用前、后独立的制动系统,装有这种制动系统的摩托车在制动过程中,要想获得较大的制动减速度就必须合理的分配手、脚的操作力,使前、后轮胎充分利用路面的附着系数,但是实际生活中,用户很难做到前、后轮制动力的合理分配,然而对于摩托车来说,制动过程中根据车辆负载的状况、道路路面的附着系数以及车辆轮胎的磨损情况等综合因素分配制动力又是很重要的,例如,如果单独使用前轮制动,前轮便有可能出现抱死,进而丧失转向能力以及车辆翘头,导致重大的翻车事故;如果单独使用后轮制动,不但制动效能低下,而且有可能导致后轮抱死,容易造成车辆侧滑;如果前、后同时制动,当制动过程中制动力足够大时候,制动过程一般会出现后轮先行抱死,造成轮胎在地面摩擦,但是在制动过程中出现后轮抱死是件危险的事情。

所以如何合理的分配前、后制动力,使高速行驶的摩托车在紧急情况时安全、尽快、平稳的停车显得格外重要。

目前,ABS技术在高端两轮摩托车上的应用已经较为广泛,虽然该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两轮摩托车的制动安全性能,但是昂贵的价格普通消费者难以承受。

因此,设计一套操作简单、制动力分配合理且价格便宜的两轮摩托车联动制动系统就显得格外重要。

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一体化前、后轮联动制动系统(Combinde brake system,简称为CBS)已经研制出来,并且进行了实际的车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具有较高的减速性能。

本文就CBS制动系统进行简述,CBS制动系统是可以通过单一的手或脚实现前、后轮同时制动,通过前、后轮制动力的合理分配,从而获得较高的制动效率,进而得得较大的制动减速度,减小车辆制动距离,确保高速运行的车辆安全、尽快、平稳的停车。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教学设计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 教学设计

《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学生能够理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ABS)的工作原理。

(2)学生能够识别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3)学生能够掌握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不同路况下的作用和优势。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认识到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对行车安全的重要性。

(2)激发学生对汽车技术的兴趣,培养其创新精神和探索欲望。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

(2)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主要组成部件及其功能。

2、教学难点(1)理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制动过程中的控制逻辑。

(2)分析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复杂路况下的性能表现。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基本概念、工作原理和组成部件。

2、实验法通过实验演示汽车在有无防抱死制动系统情况下的制动效果,让学生直观感受其作用。

3、案例分析法结合实际案例,分析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在不同路况下的性能和优势。

4、小组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交流对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理解和疑问。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室2、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教学视频、动画和图片3、实验设备:装有和未装防抱死制动系统的汽车模型、制动测试平台4、教学 PPT五、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10 分钟)(1)播放一段汽车紧急制动导致失控的视频,引发学生对制动安全的关注。

(2)提问学生:“在这种紧急情况下,怎样才能让汽车更安全地停下来?”从而引出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话题。

2、知识讲解(30 分钟)(1)利用 PPT 和动画,讲解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定义和作用,强调其在提高制动性能和安全性方面的重要性。

(2)详细介绍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的工作原理,包括车轮转速传感器、电子控制单元(ECU)和制动压力调节器的工作过程。

摩托车CBS制动系统

摩托车CBS制动系统

车辆分类 L1 、L2 、 L6 L3 L4 L5 、 L7
辅助制动系统(车辆装配有联动制动系统时) 制动距离 车辆分类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 规定试验速度V 需要的制动距离S 速度MFDD (km/h) (m)
L1-L5
S ≤ 0.1V + 0.0154V2
≥ 2.5m/s2
3.2制动系统性能试验
4
热衰退过程
3.2制动系统性能试验
3.2.5衰退试验
序号 5 项目 剩余性能 ECE R78.03 完成热衰退过程后,在1分钟内该制动系 统按基准试验的条件进行一次单独的制动, 所用控制力应小于等于基准试验所用控制力。 制动距离:S2 ≤ 1.67 S1 - 0.67 × 0.1V,或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MFDD ≥ 基准试验中获得的充分发出的平均减速度的 60%。其中:S1 表示基准试验获得的修正后 制动距离,单位为m;S2 表示剩余性能试验 获得的修正后制动距离,单位为m;V 为规定 试验速度,单位km/h。
摩托车制动试验采用ECE R78.03法规。
• ECE R78.03 最新一次勘误时间2015年11月23日。
※ 法规要求
(EU) No 168/2013关于摩托车L3e高级制动系统的要求
※联动制动系统 Combined brake system ( CBS ) • (a) 对于L1、L3类车辆,操作单个控制器可以控制不 同车轮上至少两个制动器的一套行车制动系统; • (b) 对于L2、L5、 L6 、L7类摩托车,操作单个控制器
2.3、摩托车CBS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前盘后鼓结构
后制动手柄通过拉索1带动CBS分配器上的摇臂运动,产生2路分力, 其中一路分力带动拉索2控制后制动器,另一路分力带动CBS分配器上的 油缸活塞,通过软管3控制前制动钳上的CBS活塞。在CBS分配器上有延迟 弹簧,当拉索1上施加的操作力大于或等于活塞弹簧和延迟弹簧的合力时, CBS分配器上的油缸活塞开始工作,联动前制动器开始制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试验速度
摩托车CBS制动系统及试验标准介绍 与应对建议
整车检验部 董海栋
目录
1. 欧洲法规对L类车辆制动认证要求 2. 摩托车制动类型及CBS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3. ECE R78.03关于CBS制动法规介绍 4. 案例分析 5. 应对建议
1.(EU)No 168/2013 法规对L类车辆制动认证要求
≤ 500N(L5类);
6 制动次数: 最多制动6次,有1次满足性能要求即可;
性能要求
联动制动系统或分离式行车制动系统(满载和轻负载条件)
车辆分类
L1 、L2 、 L6 L3
制动距离
规定试验速度V 需要的制动距离S
(km/h)
(m)
S ≤ 0.1V + 0.0087V2
S ≤ 0.1V + 0.0076V2
3. ECE R78.03 关于CBS制动法规简介
3.1试验准备
序号 项目
ECE R78.03
备注
控制力的 (2)对于制动踏板,
作用点及 作用力应垂直作用于
1
方向 制动踏板中心。
制动器温度测量
尽量选取在盘刹和鼓
刹的中心部位,可以
使用下列方法来测量
制动器 制动器的温度:(1)
温度测量 附 于 制 动 盘 和 制 动 鼓
• (b) 对于L2、L5、 L6 、L7类摩托车,操作单个控制器 可以控制全部车轮上制动器的一套行车制动系统;
• (c) 对于L4类摩托车,操作单个控制器可以控制至少前 轮和后轮上制动器的一套行车制动系统。同时控制后轮和 边轮的制动装置应认为是一个后制动器。
※分离式行车制动系统 Split service brake system ( SSBS )
※ 法规要求

欧盟议会和理事会法规(EU)No 168/2013是新的欧盟
摩托车技术法规体系的核心和基础法规,发布日期为2013
年1月15日。
• (EU)No 3/2014法规名称为就两轮或三轮车辆,以及四 轮摩托车型式批准的车辆功能性安全要求方面,发布日期为
2013年10月24日,(EU)No 3/2014中ANNEXⅢ规定了L类 摩托车制动试验采用ECE R78.03法规。
2.4、摩托车主流车型CBS制动系统
• 排量:100cc • 踏板车 • 制动器操作方式:前手
后手 • 制动器类型:前碟后鼓
2.4、摩托车主流车型CBS制动系统
• 排量125cc • 踏板车 • 制动器类型:前碟后鼓 • 制动器操作方式:前手
后手
2.4、摩托车主流车型CBS制动系统
• 排量:125cc • 跨骑 • 制动器类型:前碟后碟 • 制动器操作方式:前手后脚
5
衰退试验
6 分离式行车制动系统的部分失效试验 (若装有)
7
制动助力系统失效试验的要求(若装有)
3.2制动系统性能试验
3.2.1 干式制动性能试验(操作单个行车制动器)
序号 1 2 3
项目 车辆状态
ECE R78.03 满载,装配有联动制动系统和分 离式行车制动系统的车辆还需要 在轻负载状态下进行测试;脱开 发动机。

控制所有车轮上制动器的制动系统,该系统由单一控
制器控制两个或多个子系统。任意一个子系统的失效(如
液压管路泄露引起的系统失效)不能影响其他子系统的功
能。
2、摩托车CBS 制动系统结构及工作原理
2.1 、摩托车制动类型
前盘后盘
2.2、摩托车CBS制动系统结构
延迟阀・ CBS系统工作时,前后轮的制动响应顺序。 比例控制阀 PCV控制前后轮制动力的分配比例。
充分发出的平均 减速度MFDD
≥ 4.4m/s2
≥ 5.1m/s2
L4
S ≤ 0.1V + 0.0071V2
≥ 5.4m/s2
L5 、 L7
S ≤ 0.1V + 0.0077V2
≥ 5.0m/s2
辅助制动系统(车辆装配有联动制动系统时)
制动距离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车辆分类
充分发出的平均减
规定试验速度V 需要的制动距离S
2
表面的摩擦式热电偶; (2)嵌入摩擦材料的
插塞式热电偶。
3.1试验准备
序号 项目
ECE R78.03
备注
速度
制动初始速度 制动结束速度
50km/h或者80%
最高车速 5~10km/h
试验开 始前,
前制动器单独磨合 3.0~3.5m/s2 应先对
3
磨合
制动 减
后制动器单独磨合
1.5~2.0m/s2
速度MFDD
(km/h)
(m)
L1-L5
S ≤ 0.1V + 0.0154V2
≥ 2.5m/s2
3.2制动系统性能试验
3.2.2 干式制动性能试验(操作全部行车制动器)
序号
项目
ECE R78.03
1
车辆状态
适用于L3、L4和L5类车辆; 轻负载;脱开发动机。
2 制动器初始温度
≥ 55℃且 ≤ 100℃
2.3、摩托车CBS制动系统工作原理
前盘后鼓结构
后制动手柄通过拉索1带动CBS分配器上的摇臂运动,产生2路分力, 其中一路分力带动拉索2控制后制动器,另一路分力带动CBS分配器上的 油缸活塞,通过软管3控制前制动钳上的CBS活塞。在CBS分配器上有延迟 弹簧,当拉索1上施加的操作力大于或等于活塞弹簧和延迟弹簧的合力时, CBS分配器上的油缸活塞开始工作,联动前制动器开始制动。
制动系 统进行
速度
联动制动系统与分 离式行车制动系统
3.5~4.0m/s2
磨合, 企业也
磨合次数
100次
可以先
制动器温度
制动器温度 行完成。 ≤100℃
3.2制动系统性能试验
CBS性能欧标检验项目
序号
测试项目
1
干式制动试验-单独操作制动控制器试验
2
干式制动试验-同时操作制动控制器试验
3
高速试验
4
湿式制动试验
制动器初始温度
≥ 55℃且 ≤ 100℃
试验速度
40km/h或0.9Vmax中的较小值(L1
、L2、L6类);
60km/h或0.9Vmax中的较小值(L3、 L4、L5、L7类)
序号
项目
4 制动系统使用
5 制动控制力:
ECE R78.03
各行车制动系统控制器分别实施;
手控制器:≤ 200N; 脚控制器:≤ 350N(L1、L2、L3与 L4类);
• ECE R78.03 最新一次勘误时间2015年11月23日。
※ 法规要求
(EU) No 168/2013关于摩托车L3e高级制动系统的要求
※联动制动系统 Combined brake system ( CBS ) • (a) 对于L1、L3类车辆,操作单个控制器可以控制不
同车轮上至少两个制动器的一套行车制动系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