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长条件

玉米生长条件
玉米生长条件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土壤的要求及改土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可以在多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营养丰富,疏松通气、能蓄易排,近于中性,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玉米地深耕以33厘米左右为宜,并注意随耕多施肥,耕后适当耙、勤中耕,多浇水,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翻、垫、淤、掺等方法,改造土层,调剂土壤。土层厚逐渐深耕翻,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加厚活土层;对士体中有砂姜、铁盘层的,深翻中拣出砂姜、铁盘,打破犁底层;对土层薄、肥力差的地块,应逐年垫士、增施肥料,逐步加厚、培肥地力;对河灌区,可以放淤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对沙、粘过重的土壤,采取沙掺粘、粘掺沙调节泥沙比例到4泥6沙的壤质状况,达到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

(二)对养分的要求及施肥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对氮、磷、钾的吸收尤甚。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磷量。如对亩产300—350千克的玉米进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亩产350—400千克时为2.4:1:1.7;亩产720千克时则为3:1:4。其他元素严重不足时,亦能影响产量,特别是对高产栽培更为明显。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趋势: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高峰;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子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以后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总趋势有所不同,到开花、灌浆期春玉米吸收氮仅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达所需量的4/5。还有,中、低产田玉米以小喇叭口至抽雄期吸收量最多,开花后需要量很少;高产田玉米则以大喇叭口期至子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开花至成熟需要量也很大。因此,种植制度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时间均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试验证明,玉米生长所需养分,从土壤中摄取的占2/3,从当季肥料中摄取的只占1/3。子粒中的养分,一部分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一部分是生育后期从土壤和肥料中摄取的养分在叶片等绿色部分制造的。以氮素为例,57%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40%左右来自土壤和肥料。因而施肥既要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又要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及肥料本身的条件,做到合理用肥,经济用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比,“三肥”底施。应促、控结合,既要搭好身架,又要防止徒长,确保株壮、穗大、粒重、高产不倒。

(三)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

一10天开始,30天内的耗水量约占总耗水量的一半。该期间田间水分状况对玉米开花、授粉和子粒的形成有重要影响,要求土壤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为宜,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灌浆至成熟仍耗水较多,乳熟以后逐渐减少。因此,要求在乳熟以前土壤仍保持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乳熟以后则保持60%为宜。天津市地处华北平原东部滨海地区,玉米生育期间降水特点是两头少、中间多。即4、5月份少,6、7、8月份较多,9月份又较少,总降水量略高于玉米需水量,但变化不定、分布不均。所以,应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灌水和排水。通常,播前要浇底墒水;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后20天左右,分别浇攻穗和攻粒水;当水分不足、叶片卷曲、近期又无雨时,应立即浇水,反之则可不浇。如果雨水多,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水,防止根系窒息死株。发芽出苗、幼苗期,应注意散墒,防止烂种芽涝。

(四)玉米对温度的要求玉米是喜温的对温度反应敏感的作物。目前应用的玉米品种生育期要求总积温在1800— 2800℃。不同生育时期对温度的要求不同,在土壤水、气条件适宜的情况下,玉米种子在10℃能正常发芽,以24℃发芽最快。拔节最低温度为18℃,最适温度为20℃,最高温度为25℃。开花期是玉米一生中对温度要求最高,反应最敏感的时期,最适温度为25—28℃。温度高于32—35℃,大气相对湿度低于30%时,花粉粒因失水失去活力,花柱易枯萎,难于授粉、受精。所以,只有调节播期和适时浇水降温,提高大气相对湿度保证授粉、受精、子粒的形成。花粒期要求日平均温度在20—24℃,如遇低于16℃或高于25℃,影响淀粉酶活性,养分合成、转移减慢,积累减少,成熟延迟,粒重降低减产。

(五)玉米对光照的要求玉米是短曰照作物,喜光,全生育期都要求强烈的光照。出苗后在8一12小时的日照下,发育快、开花早,生育期缩短,反之则延长。玉米在强光照下,净光合生产率高,有机物质在体内移动得快,反之则低、慢。玉米的光补偿点较低,故不耐阴。玉米的光饱和点较高,既使在盛夏中午强烈的光照下(10万米烛光),也不表现光饱和状态。因此,要求适宜的密度,一播全苗、要匀留苗、留匀苗,否则,光照不足、大苗吃小苗,造成严重减产。

(六)玉米对二氧化碳的要求前边讲过玉米具有C4作物的特殊构造,从空气中摄取二氧化碳的能力极强,远远大于麦类和豆类作物。玉米的二氧化碳补偿点为l一5ppm,说明玉米能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很低的情况下摄取二氧化碳,合成有机物质。玉米是低光呼吸高光效作物。

玉米肥料的选择和使用方法

肥料是丰产的基础,科学合理的选肥、用肥才是丰产的关键。在玉米生产上要做到科学选肥用肥,必须了解和掌握以下知识:玉米生长对肥料的需求玉米从播种到收获分为不同的生育时期,苗期需肥较少,约占总需肥量的10%左右;拨节孕穗期需肥量最多,占总需肥量的50%左右;成熟期需肥量点总需肥量的40%左右。这一规律要求玉米生长的中后期要有充足的肥料供应。产量对肥料的需求是:一般每生产50公斤籽粒.需吸收纯氮1.72公斤,磷0.62 公斤,

钾1.63公斤。假如公顷产量目标为10000公斤,那么它需要吸收纯氮344公斤,吸收纯磷134公斤,吸收纯钾326公斤。这一规律为科学确定施肥总量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是我们选购化肥的重要依据。肥料的种类

现在市场上的肥料多种多样,按照有效成份及用途,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1、有机肥(如生物菌肥)

有效成份有氮、磷、钾、微量元素和固氮菌等。这种肥的优点是养地,久用能改良土壤,肥效长,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都会发挥作用,提高其它肥料的利用率,还具有一定的促早熟的功能。

2、化肥(分单质化肥和复混肥)

单质化肥和尿素、硝铵、氢铵、硫铵、钾肥等。复混肥有氮磷复合肥如二铵等,氮磷钾复合肥,还有含微肥的氮磷钾复合肥。化肥的特点是大多数都属速效肥,持效时间短。在购买和使用复混肥时,一定要弄清有效成份含量和持效时间长短。

3、微肥

含有微量元素的肥,如稀土微肥、锌肥、硼肥等,用量少但作用大,能防止玉米的缺素症。

肥料的使用方法

传统的施肥方法有基肥、口肥、追肥、叶面肥,但现在的玉米生产实践中,有一部分农民朋友为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劳动强度和劳动量,采用一次性施肥法,经过多年实践观察一次性施肥法有很多缺点一是一次施肥深度容易被忽视造成基肥、口肥不分;二是容易“烧种”“烧苗”;三是肥效发挥不正常,易流失;四是易造成后期“脱肥”。不有一部分农民只施口肥和追肥,造成肥料问题不足,影响产量。单纯从丰产的角度考虑还是传统的施肥方法有利增产。如果一定要采用一次性施肥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深度90%的肥量要施到耕层15厘米以下,深度不够既容易“烧种”、“烧苗”,又容易流失。

2、量足一次性施肥要比传统的施肥方法多用10%的肥量,避免由于肥量的流失造成总供肥量的不足和后期脱肥。

3、成分全因为是一次性施肥,所以所施肥料的品种、成份必须全面,有机质、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做到应有尽有。

4、持效期要多选区用迟效性肥料,持效时间长,避免成熟期“脱肥”。

5、口肥一次性施肥也要有10%的肥量做口肥随种下地,保证苗期所需的肥量,口肥应采用速效性肥料。

6、一次性施肥最好有农家或有机肥做基础,辅之以化肥,这样才能做到好的效果。

肥料的用量

肥料的总用量要由土质和产量目标决定。如果能做到测土配方施肥,才是最科学的。如果做不到测土配方施肥,那就只能凭经验。一般连续多年使用农家肥地力好的地块,每公顷施用75—150公斤二铵加225—300公斤尿素、75公斤钾肥和适量中微肥或者每公顷用有效成分含量45%的氮磷钾复混肥(N-P2O5-K2O为15-15-15)400—450公斤加尿素120—150公斤。

总之,玉米生产中,肥料品种的选择和施肥方法十分重要,只有做到肥料营养

成分均衡,使用方法得当,才能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

玉米生产耕整地农艺要求

土壤是玉米生长发育的场所,科学合理的进行耕整地可使土壤中的水、肥、气、热充足而协调,为玉米发芽出苗和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环境,这是玉米生产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工作。其农艺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1、土层深厚。玉米根系数量、分布情况、活性大小等与土层厚度有密切的关系。耕作层玉米根系分布最多,约占总根量的80%以上,是影响根系最大的层次。耕作层应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空隙比例适宜,水、肥、气、热等因素相互协调。

2、疏松通气。玉米根系对土壤通气性要求较高,土壤通气良好有利于根系发育和产量的提高。播前深耕改土,生育期间中耕等措施,对促进根系生长和提高根系活性是必要的。

3、土壤保水、排水性能良好。耕作层渗水要快,地表不积水,心土层保水性能强,蓄水多。玉米生产比较理想的土壤结构是表层为砂壤土,团粒结构良好,渗水、保水性能适中,心土层质地偏粘,有较强的保水能力。对于渗水、保水性能差的土壤,要改良土质使其砂粘适中,大小孔隙比例适宜。主要方法有深耕整地,加厚活土层;增施有机肥等。

4、土壤养分充足。玉米植株需要的养分,一般60%-80%由土壤供给,20%-40%来自当地施用的肥料,耕整地同时施入基肥是必要的,多数高产稳产的玉米土壤,土层深厚、有机质丰富、疏松通气、保水排水性好是共同特点。

玉米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 (一)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

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 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 (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 (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 (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

玉米生长周期

玉米的生长周期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 (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播种和拔节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 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 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 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6天 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 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 “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 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 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 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 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大小 和播种深度与幼苗的健壮也有 很大关系,种子个大,贮藏营 养就多,幼苗就比较健壮;而 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 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 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 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 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 中的第一个转折点, 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 异养生活。从三叶期 到拔节,由于植株根 系和叶片不发达,吸 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 有限,幼苗生长缓慢, 主要是进行根、叶的 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 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 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 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 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 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 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 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 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 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 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 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 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 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 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玉米知识

玉米知识 一、填空题 1、田间试验是农业科学实验的主要形式。 2、田间试验设计的三个基本原则是重复、随机、局部控制。 3、小区两边或两端的植株因占有较大空间和土地而表现的生长优势是边际效应。 4、已知试验地的肥力梯度时,小区的方向必须是使长的一边与肥力变化的方向平行。 5、田间试验应设置对照区以CK表示,作为与处理比较的标准。 6、田间试验小区在各重复内的排列方式一般可分为顺序排列和随机排列两种。 7、试验地在耕耙时要求做到深度一致,耙匀耙平,耕地的方向应与将来作为小区长边的方向垂直,使每一重复内各小区的耕作情况最为相似。 8、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1≤r≤1。 9、在统计上x和y有两种理论模型:第一种叫回归模型,第二种叫相关模型。 10、只研究一个因素效应的试验叫单因素试验。 11、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的处理数不宜太多,因为处理数过多时,区组必然增大,会降低局部控制的效率,所以处理数以10个左右为宜。 12、随机区组设计不仅是单因素试验常用的设计法,也是多因素试验的一种常用设计法。 13、我区属半干旱向干旱过度地带。 14、我区的降雨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占全年降雨的60%左右。 15、我区年均无霜期155天。 16、玉米的功能叶通常是指穗位叶、穗上叶和穗下叶。 17、通常情况下玉米追肥的最佳时期是拔节期至大喇叭口期。 18、玉米收获的穗子是雌穗。 19、我区气候的主要特点是气候寒温,雨量稀少,日照充足,四季分明。 20、农业的三分法将农业分为原始农业、传统农业、现代农业。

21、玉米种子活力鉴别法有外观目测法、红墨水染色法、浸种催芽法。 22、尿素的养分含量是46%,碳酸氢铵的的养分含量是17%。 23、杂交玉米种子的质量指标包括纯度、净度、发芽率、水分四项。 24、磷酸二铵含P2O5为46%,N为18%,硫酸钾中含K2O为50%。 25、玉米属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26、玉米籽粒生理成熟的标志主要有两个:一是籽粒基部剥离层组织变黑,黑层出现;二是籽粒乳线消失。 27、玉米一生中,外部形态特征和内部生理及代谢均会发生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称为生育时期。 28、当50%以上植株表现出某一生育时期特征时,标志全田进入该生育时期。 29、玉米从播种到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全生育期。 30、从出苗至成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 31、水稻是短日照作物。 32、水稻是禾本科作物。 二、判断题 1、根据玉米的雄穗判断玉米应该是伞形科。(×)(禾本科) 2、构成玉米的产量因素为亩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 3、现代农业提的三品一标,简言之是对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称。(√) 4、“一村一品”最早是由以色列提出并发展的。(×)(1979年由日本大学具原知事平松守彦提出,并于1980年开始实施) 5、世界上最适于玉米种植的地有3个玉米带:第一个是美国玉米带;第二个是中国玉米带;第三个是欧洲玉米带。(√) 6、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是排在水稻、小麦之前的第一大作物。(×)(仅次于水稻、小麦的第三大作物,在陕西省是第一大作物,常年播种面积在120hm2左右) 7、玉米的果穗穗列数都呈偶数或双数列。(√)

观察庄稼玉米生长日记多篇

观察庄稼玉米生长日记多篇 4.19晴 今天天气晴朗,我正在观察我那3.5厘米高的玉米苗,它“气色”很好,茎的下部呈桃红色,上部呈青绿色,绿里透白。中间红绿相间的地方很饱满,好像汁水很多,有不少清爽的滋味。玉米苗的叶子已经长长了,一致朝一个方向弯曲,可能是南方阳光充足的缘故吧!有的像一位南方弯着腰的小老头儿,有的像扎着长辫子的书生,一阵微风吹来,玉米苗就左右摇摆,像一群小女孩,牵着手在阳光中跳舞呢! 4.29小雨 今天下着小雨,我的玉米们已经长到有三十多厘米了,我天天盼着它们能结出又大又饱满的玉米来。它们的茎粗壮了不少,和三支笔凑在一起差不多。我才知道玉米长得这么快,也许是我对它们的照顾有加吧。这个阶段似乎是它们的少年时期,不过比以前好得多,以前连碰都不敢碰,非常娇嫩。当然,随着它们的长大,它们的颜色也越来越翠绿了,百分之八十以上都是青绿色。它们每天的成长速度都会给我一个惊喜,他们今天被小雨浇灌着,一定会长得更好吧! 5.10阴 今天我去看小番茄了,它的生长速度让我惊奇,它居然开花了!而且还结下了几个又绿又小的小番茄,虽然说它结的果并不多,但是它的茎已经成形了。它的叶子已经涣绿,有一个小球那么大。一棵番茄树上几乎只有一个果实,像弹珠

那么大,绿里透红,显得汁多味美。要不是我观察种下的小番茄,我还不知道小番茄的枝干这么粗壮。那小小的绿番茄上,沾着几滴露珠,垂垂欲滴,像一个个可爱的宝宝。 6.13中雨 今天我非常兴奋,因为我的玉米已经结出了许多淡黄的丰满的穗,当然,等那些穗在一个笔直挺拔的枝干上完全长大,丰富的时候,那就是一个成熟的玉米果实了!那些米杆在一根玉米杆上这一丛,那一簇,很不少。有些米杆已经长出了米苞,但还是没有结出金黄的穗,那些含苞欲放的米苞真像一些刚刚出生的婴儿,被毛茸茸的被毯裹着。还有些快长出的米杆,先长了金黄色的毛,用手一顺,就感觉像一位老爷爷的胡子!今天下着中雨,而我的快成熟的玉米秆笔直地立着,像一位年少气盛的小伙子。这下我的玉米地里又多了几份金黄色,使我的菜地增添了不少生气! 1差 游客111.228.11.x发表于2015-9-1819:43 好难得和你凤凰股份个个分工表下班 发过火发给双方各回深圳ARASHI 66666666666 ,。!!。!@*@*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玉米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一)对土壤的要求及改土玉米对土壤条件要求并不严格,可以在多种土壤上种植。但以土层深厚、结构良好,肥力水平高、营养丰富,疏松通气、能蓄易排,近于中性,水、肥、气、热协调的土壤种植最为适宜。玉米地深耕以33厘米左右为宜,并注意随耕多施肥,耕后适当耙、勤中耕,多浇水,促进土壤熟化,逐步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根据具体情况,适当采用翻、垫、淤、掺等方法,改造土层,调剂土壤。土层厚逐渐深耕翻,加深土层,增加风化,加厚活土层;对士体中有砂姜、铁盘层的,深翻中拣出砂姜、铁盘,打破犁底层;对土层薄、肥力差的地块,应逐年垫士、增施肥料,逐步加厚、培肥地力;对河灌区,可以放淤加厚土层改良土壤;对沙、粘过重的土壤,采取沙掺粘、粘掺沙调节泥沙比例到4泥6沙的壤质状况,达到上粗下细、上沙下壤的土体结构。 (二)对养分的要求及施肥玉米生育期短,生长发育快,需肥较多,对氮、磷、钾的吸收尤甚。其吸收量是氮大于钾,钾大于磷,且随产量的提高,需肥量亦明显增加;当产量达到一定高度时,出现需钾量大于需氮;磷量。如对亩产300—350千克的玉米进分析,得到吸收氮、磷、钾的比例为2.5:1:1.5;亩产350—400千克时为2.4:1:1.7;亩产720千克时则为 3:1:4。其他元素严重不足时,亦能影响产量,特别是对高产栽培更为明显。玉米不同生育时期对氮、磷、钾三要素的吸收总趋势:苗期生长量小,吸收量也少;进入穗期随生长量的增加,吸收量也增多加快,到开花达最高峰;开花至灌浆有机养分集中向子粒输送,吸收量仍较多,以后养分的吸收逐渐减少。可是,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对氮、磷、钾的吸收总趋势有所不同,到开花、灌浆期春玉米吸收氮仅为所需氮量的1/2,吸收磷为所需量的2/3;而夏玉米此期吸收氮、磷均达所需量的4/5。还有,中、低产田玉米以小喇叭口至抽雄期吸收量最多,开花后需要量很少;高产田玉米则以大喇叭口期至子粒形成期吸收量最集中,开花至成熟需要量也很大。因此,种植制度不同,产量水平不同,在供肥量、肥料的分配比例和施肥时间均应有所区别、各有侧重。试验证明,玉米生长所需养分,从土壤中摄取的占2/3,从当季肥料中摄取的只占 1/3。子粒中的养分,一部分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一部分是生育后期从土壤和肥料中摄取的养分在叶片等绿色部分制造的。以氮素为例,57%由营养器官转移而来,40%左右来自土壤和肥料。因而施肥既要考虑玉米自身生长发育特点及需肥规律,又要注意气候、土壤,地力及肥料本身的条件,做到合理用肥,经济用肥。玉米施肥应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氮、磷、钾配比,“三肥”底施。应促、控结合,既要搭好身架,又要防止徒长,确保株壮、穗大、粒重、高产不倒。(三)玉米对水分的要求及排灌玉米需水较多,除苗期应适当控水外,其后都必须满足玉米对水分的要求,才能获得高产。玉米需水多受地区、气候、土壤及栽培条件影响。据资料证明,亩产500千克的夏玉米耗水量300—370立方米,形成l千克子粒大约需水700千克。还证明耗水量随产量提高而增加。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有较大的差异。由于春、夏玉米的生育期长短和生育期间的气候变化的不同,春、夏玉米各生育时期耗水量也不同。总的趋势为:从播种到出苗需水量少。试验证明,播种时土壤田间最大持水量应保持在60%一70%,才能保持全苗;出苗至拔节,需水增加,土壤水分应控制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为玉米苗期促根生长创造条件;拔节至抽雄需水剧增,抽雄至灌浆需水达到高峰,从开花前8

玉米整个生育周期关键数据

玉米整个生育周期关键数据、及动态影响 一、温度1、在5-10厘米深的土壤中,温度恒定在10-12度时可以播种;温度在25-35度时玉米种最适合发 芽;温度在18-20度时最适合苗期生长。 2、日均温度在18度时开始拔节;在20-23度时最适合拔节;温度在低于15度时停止拔节。 3、日均温度在26-27度时玉米开始开花,温度在高于38度和低于18度时会出现雌雄开花不协调,造成秃尖和缺粒。 4、灌浆期要求温度保持在20-24度,温度低于16度时不利于灌浆,温度高于25度时会出现高温逼熟,千粒重降低而减产。 5、土温在20-24度时最适合根的生长,低于4.5度或超过35度要停止生长或生长缓慢。 二、光照 玉米属短日照作物,在8-12小时光照条件下可促进生长发育。在12-14小时光照有抑制作用。 雌穗在蓝、紫、白光下发育快,在红橙光中发育迟缓。雄穗在绿光中表现极度迟缓。 三、水分 抽穗前后15天是玉米的水分临界期需水最多。 在苗期是玉米一生中最抗旱的时期。 玉米的需水规律 苗期需水较少,占一生的18%~19% 穗期需水较多,占一生的37%~38% 花粒期需水最多,占一生的43%~44% 抽雄、吐丝期需水强度最大 四、养分 玉米一生需要的营养是N、P、K分别为3.5公斤、1.7公斤、3.0公斤 在前几年专家推荐的施肥比例为N:P:K=1:0.5:0.8 现在推荐的施肥比例:N:P:K=1:0.5:1 另在禾本科植物中玉米对Zn肥的需求最多 五、叶与幼穗分化的关系

玉米的器官 一、根 1、初生根:又叫胚根,种子根。是玉米出苗后2-3周内吸收养分和水分的重要器官。 2、次生根:又叫地下节根。当玉米幼苗长出2-3片叶时,在着生第一片完全叶的节间基部开始产生次生根。一般4-7层,是玉米的主体根系,是吸收水分和养分的主要器官,还具有固定植株的作用。 3、气生根:又称支持根或地上节根。玉米在拔节至抽雄前,在靠近地表的茎节上,可自下而上环生出2-3层或更多层支持根。该根起吸收养分和水分的作用,且防止茎杆倒伏的作用。 在拔节以前,玉米的生长以根系形成为中心。三叶期至拔节期地下部生长速度比地上生长快10-50%,到抽穗开花期根系干物质重达最高峰。因此在田间管理上,苗期应控上促下,达到根多,株壮不徒长;穗期应促使茎叶根协调生长;花粒期应让根延长根系活力,防止早衰。 二、茎 由节和节间组成,一般变化在8-24范围内。地下3-7节,地上8-22节。近地面基部1-3节,其节间长短粗细与倒伏有密切的联系。因此苗期适当控制肥水,使茎秆敦实,可以防止倒伏 三、叶 由叶鞘、叶片和叶舌组成。 在整个植株中,棒三叶(果穗叶和上下叶)叶片最长、最宽、叶面积最大,单叶干重最重。这有利于果穗干物质积累,所以在生产上要注意通过合理肥水管理适当扩大“棒三叶”面积。 四、雄花序 圆锥花序,着生于茎秆顶部,由主轴和若干分枝组成。 玉米雄穗抽出后2-5天开始开花,开花后2-5天为开花盛期,但以第三、四天开花最多。开花开完要7-11天,长的11-13天。在天气晴朗的条件下,上午7-11时开花最盛,7-9时开花最多。雄穗散粉时间一般约7天,在雄穗开始散粉后3

我国玉米模型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1005-0906(2009)03-0130-04 我国玉米模型的研究进展 魏俊凯1,2,温暖1,郑国清1,2 (1.河南农业大学农学院,郑州450002;2.河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中心,郑州450002) 摘要:简要介绍了2003年以来我国对玉米生产模型、玉米管理知识模型、玉米长势遥感监测模型进行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在玉米模型研究中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其有效性和可靠性不足,许多模型在生产与科研上不能得到广泛应用,指出我国在玉米模拟技术的研究中应进一步向模型综合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增强模型的实用性,扩大应用范围。 关键词:玉米;作物模型;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S513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Progress on Maize Model in China WEI Jun-kai1,2,WEN Nuan1,ZHENG Guo-qing1,2 (1.Agronomy College of Hen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Zhengzhou450002; 2.Agricultural Economy&Information Research Center,Henan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Zhengzhou450002,China) Abstract:The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the research and exploration on maize production model,maize manage-ment knowledge model and maize remote sensing monitoring model in China since2003,and put forward the limita-tions of China’s maize model study.With the deficiency of the effectiveness and reliability,the most models could not be widely used on production and scientific research.This paper also pointed out the study of China's maize model technology which should be developed with integration,network-based and intelligent,to enhance the practicality of the model,and expand the scope of application. Key words:M aize;Crop model;Research progress 60年代作物模型开始研究并迅速发展起来,最初构建作物模型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其目的是通过对作物生长发育过程的数学解释,更好地认识作物本身的特性。后来由于研究新视野和新问题的发现,作物模型的解释和预测功能也越来越强大,许多基于应用目的的作物模型迅速发展起来。 作物生长模拟研究最早起源于荷兰和美国,不仅能模拟作物的生长和生理过程,还能模拟土壤水分平衡与养分平衡过程,可以帮助初步筛选适宜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环境和各种类型土壤的新品种,也可以用于预测产量、管理决策等。 收稿日期:2008-09-23;修回日期:2008-11-24 作者简介:魏俊凯(1980-),男,河南偃师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为农业信息技术。 郑国清为本文通讯作者。 我国玉米模型研究起步较晚。曹永华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将美国的CERES-M aize模型引入我国并进行汉化,开始对玉米生长过程进行模拟研究[1]。在模拟玉米发育各主要生理生态过程的同时,又在管理知识模型和遥感监测模型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探索,并取得了很大成就。 1玉米生长模型 1.1玉米生长发育各主要生理生态过程的模拟模型 王康等[2]根据气象条件和土壤水分、氮素状况计算夏玉米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进而逐日计算干物质增长过程,建立了夏玉米生长和吸氮的耦合作用模型,该模型较好地模拟了夏玉米光合作用、干物质生长和根系吸氮过程。宋有洪等[3]依据实验确立的器官生物量-形态关系,建立了器官形态构建模型;李海春等[4]采用人工接种造成玉米弯孢菌叶斑病时空动态,对其动态数据利用SAS软件构建该病害传播 玉米科学2009,17(3):130~133Journal of M aize Sciences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生活史 一、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 二、玉米的生育时期 玉米的生育时期是指某种新器官出现,使植株形态发生特征性变化的日期。常用的生育时期有: 播种期:播种的日期出苗期:苗高2-3厘米,第一片真叶展开的时期 拔节期:茎基部节间开始伸长的日期 抽雄期:雄穗主轴从顶叶露出3-5厘米的日期 开花期:雄穗主轴小穗开始开花的日期 吐丝期:雌穗花丝从苞叶伸出2-3厘米的日期 图9-吐丝开花 成熟期:果穗中下部籽粒乳线消失,胚位下方尖冠处出现黑色层的日期

生产上,通常以全田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的日期,为各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另外,生产中还常用小、大喇叭口期作为生育进程和田间肥水管理的标志。小喇叭口期是指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大喇叭日期是指叶片大部可见,但未全展,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 三、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在全生育过程中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质,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1. 苗期 从播种期至拔节期,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等过程,此期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是营养生长阶段; 2. 穗期 从拔节期至雄穗开花期,此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乳线 图10-乳线消图11-成

与生殖器官发育并进的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并完成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 3. 花粒期从雄穗开花期到籽粒成熟期,此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玉米完成开花、吐丝、受精、结实的过程直至成熟。 玉米的生育阶段 图12-玉米的 一、玉米的营养器官 (一)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固定支持及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功能。玉米根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玉米的生长过程

玉米生长的各个时期及常见病虫害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这对玉米收购商、玉米种植大户很关键。)(一)生育阶段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三叶期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 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 48个小时,即>6天即可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所以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拔节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阅读会员限时特惠 7大会员特权立即尝鲜 2.穗期阶段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米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田间管理最关键的时期。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中上部叶片增大,茎秆墩实的丰产长相,以达到穗多、穗大的目的。 3.花粒期阶段玉米从抽雄至成熟这一段时间,称为花粒期。玉米抽雄、散粉时,所有叶片均已展开,植株已经定长。这个阶段的生育特点:就是基本停止营养体的增长,而进入以生殖生长为中心的阶段,出现了玉米一生的第三个转折点。为此,这一阶段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保护叶片不损伤、不早衰,争取粒多、粒重,达到丰产。(二)生育期和生育时期 1.生育期玉米从播种至成熟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种期和温度等有关。一般早熟品种、播种晚的和温度高的情况下,生育期短,反之则长。 2.生育时期在玉米一生中,由于自身量变和质变的结果及环境变化的影响,不论外部形态特征还是内部生理特性,均发生不同的阶段性变化,这些阶段性变化,称为生育时期,各生育时期及鉴别标准如下:(1)出苗期:幼苗出土高约2cm的日期;(2)三叶期:植株第三片叶露出叶心3cm;(3)拔节期:植株雄穗伸长,茎节总长度达2~3cm,叶龄指数30左右;(4)小喇叭口期: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进入小花分化期,叶龄指数46左右。(5)大喇叭口期:雌穗进入小花分化期、雄穗进入四分体期,叶龄指数60左右,雄穗主轴中上部小穗长度达0.8cm 左右,棒三叶甩开呈喇叭口状;(6)抽雄期:植株雄穗尖端露出顶叶3~5cm;(7)开花期:植株雄穗开始散粉; (8)抽丝期:植株雌穗的花丝从苞叶中伸出2cm左右;(9)子粒形成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体积基本建成,胚乳呈清浆状,亦称灌浆期,这一时期可适当施加点氮肥。如尿素,可增加产量,但切记,在抽丝期之前不可偏施氮肥,以免花期不遇,造成绝收现象。(10)乳熟期:植株果穗中部子粒干重迅速增加并基本建成,胚乳呈乳状后至糊状;(11)蜡

(推荐)玉米生长中各阶段生育特点及管理

玉米生长中各阶段生育特点及管理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从播种至拔节这段时间,一般为30天。苗期是以长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是决定亩株数、并为穗大、粒多、玉米丰产打基础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足、苗齐、苗壮的目的。 播种—出苗期 春播:精细播种,适期播种,春播地温温度稳定通过12℃,(时间在5月中下旬),要足墒下种。种子播入后,在温度、水分、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7天即可出苗。指本地在5月20号以后播种的)。(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本身贮藏的营养耗尽,这时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这因墒情而定,墒情差的地块可播前2-3天开沟造墒,亦可播后浇蒙头水,浇足底墒水对玉米产量起决定性的作用。种子籽粒大小和播种深浅与幼苗的健壮有很大的关系,种子粒大幼苗就比较健壮。播种深浅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适宜的播种深度要根据土质、墒情和种子大小而定,一般以5-6厘米为宜。如果土壤粘重,墒情好时,适当浅些,一般4-5厘米;土壤质地疏松,易于干燥的沙质土壤,应播种深些,可增到6-8厘米。 夏播:采用麦田套种或麦后贴茬直播。套种一般在麦收前5-7天播种,以减少小麦对玉米的不良影响。(1)平播贴茬播种时,小麦留茬10公分,浇足蒙头水,(2)播种质量,播深一致,播种机以2-3档速度行驶,行速要匀,播行要直,中途尽量不停车。注意播幅之间的衔接,不能漏播和重播。(3)存在问题:易出现缺苗断垄现象,播种质量差。 --三叶期—拔节 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玉米拔节所谓第7片叶,这片叶又细又长,这阶段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影响生长,当土壤水分过多或积水,玉米三叶期表现黄、细、瘦、弱生长停止或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2、穗期阶段 玉米从拔节至大喇叭口期的一段时间,一般为30天。夏玉米经历25-28天左右,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阶段。这一时期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

我与玉米共成长_观察日记

我与玉米共成长_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一) 2018年7月7日,星期六,晴转阵雨,气温25-34度 假期里,学校开展了"我与植物共成长"的活动,我记得家里有玉米种子,一回到家,我就迫不及待地找出种子,去露台上种下。 我拿出了小锄头,在地下挖了一个坑,把种子小心翼翼地撒下去,然后再埋上土。这时,天空下起了雨来,好像在盼望着小玉米长大。我也赶紧闭上眼,心中默默地祈祷"我的小玉米,快快长大吧!" 观察日记(二) 2018年7月15日,星期日,多云转晴,气温26-35度 天气越来越炎热,每天我都会去露台上看小玉米,小心地为它浇水,盼望着它快快发芽。可是过了好久,一点生命迹象也没有。我真担心它会这样地死去,每天我都围着妈妈碎碎念着这些事。妈妈说我太性急了,让我耐心地等待,没想到,一周后的一个早上,小玉米果真发芽了,我激动地跳了起来。 观察日记(三) 2018年7月28日,星期六,多云转晴,气温28-37度 经过一个月的生长,小玉米已经越长越高了,两片嫩绿的叶片羞答答地开着,显得特别娇嫩可爱,细细的茎已经长到20厘米高了。 虽然骄阳似火,但小玉米坚挺地站在那儿,就像一个小小的战士,显得那么英勇。我决定给它加点有机肥料,让它变得更加强壮。 观察日记(四) 2018年8月12日,星期六,台风,气温25-30度 昨夜的台风刮得我有点胆战心惊,今天的气温一下子比昨日整整降温了5度,睡梦里,我一直担心我的小玉米会不会被风吹歪了。 早上一起床,我着急地跑到露台上一看,还好,小玉米还健在。经过一夜雨水浇灌,小玉米好像又长高了,我用尺子一量,竟然已经长到60厘米高了,茎在阳光下显得又红又粗壮,而且靠近泥土部分的茎变得更红了。 茎的腰形处又长出了两片新的小嫩叶,现在叶子也由两片变成了四片。风一吹,小玉米的叶子左摆右晃的,就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小女孩,美丽极了。 观察日记(五) 2018年8月23日,星期四,晴天,气温22-33度 上周,我们一家外出旅游去了。听说,杭州又下了暴雨。唉,暑假的天气真是糟糕透了,又是台风,又是冰雹,我的小玉米真是祸不单行。 妈妈见我消极的样子,安慰我,说:"植物也与人一样,经历了风雨,它才会变得更强壮,更勇敢。这是每个人生长过程中的必经之路,坚持住了,就胜利了。"妈妈的话好像一下点醒了我,我觉得小玉米一定会克服重重困难。 一回到家,我直奔露台。哇,小玉米非但没有被打倒,反而又长出了好几片又长又嫩的叶子并开始抽出美丽的花丝。它的身体一摇一摇的,像在对我诉说着它的惊险故事。 望着它在风中的样子,我高兴地为它鼓起掌来,它比我更勇敢、更独立,是我学习的榜样。加油吧,小玉米。 观察日记(六)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精心整理 玉米的生长和发育 玉米生活史 一、生育期 从出苗到成熟的天数为生育期。玉米生育期长短与品种、播期和温度等因素有关。一般叶数多、播期早、温度低的生育期长,反之则短。

生产上,通常以全田50%的植株达到上述标准的日期,为各生育时期的记载标准。 另外,生产中还常用小、大喇叭口期作为生育进程和田间肥水管理的标志。小喇叭口期是指植株有12一13片可见叶,7片展开叶,心叶形似小喇叭口。大喇叭日期是指叶片大部可见,但未全展,心叶丛生,上平中空,形似大喇叭口。 三、玉米的生育阶段 玉米营养和生殖器官的分化发育在全生育过程中表现有明显的主次关系,按其形态特征和生长性质,可将其生育期划分为不同的生育阶段: 1.苗期从播种期至拔节期,包括种子发芽、出苗及幼苗生长等过程,此期玉米主要进行根茎叶的分化和生长,是营养生长阶段; 2.穗期从拔节期至雄穗开花期,此期是玉米营养器官生长与生殖器官发育并进的阶段,玉米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并基本建成并完成雄穗和雌穗的分化发育; 3.花粒期从雄穗开花期到籽粒成熟期,此期是玉米的生殖生长阶段,乳线 图10-乳线消图11-成

玉米完成开花、吐丝、受精、结实的过程直至成熟。 玉米的生育阶段 图12-玉米的 一、玉米的营养器官 (一)根 玉米根系具有吸收养分、水分,固定支持及合成多种活性物质的功能。玉米根属须根系,由胚根和节根组成。 (1.)胚根 又叫种子根,植物学上称初生根系,种子胚胎发育时由胚柄分化发育而成,是苗期吸收肥水的主要根系,且全生育期都有生理功能。 ①初生胚根

种子萌发时,首先突破胚根鞘伸出的幼根,垂直向下生长,长20-40cm。 ②次生胚根 在中胚轴的基部长出3-7条幼根,实际是第一层节根。 ③胚根的功能: 供应幼苗出土后2-3周内所需的水分和养分。 有4-7 2.根的生长 根的生长表现为重量和长度的增加,根重对维持地上部生长和功能比根条数更为重要。 出苗时,根重占一生最大根重0.33% 拔节,根重占一生最大根重10%

玉米籽粒形成和成熟过程

玉米籽粒形成和成熟过程 时间:2014-01-17 09:50 本网编辑:李文斌来源:中华玉米网关注度( 100) 一般植物受精结束后,受精卵发育成胚,胚珠发育成种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子房发育成果实。种子和果实形成时,不只是形态上发生很大变化,在生理、生化上也发生剧烈的变化。果实、种子长得好坏和植物下一代的生长发育有很重要的关系,同时也决定了作物产量的高低、品质的好坏。 种子的成熟过程,实质上就是胚从小长大,以及营养物质在种子中变化和积累的过程。种子成熟期间的物质变化,大体上和种子萌发时的变化相反。植物营养器官的养料,以可溶性低分子化合物状态(如蔗糖、氨基酸等形式)运往种子,在种子中逐渐转化为不溶性的高分子化合物(如淀粉、蛋白质和脂肪等),并且积累起来。 (一)籽粒形成 玉米通过双受精过程,完成受精后的子房要经过40~50d的生长发育,增长约1 400倍

而成为籽粒。胚和胚乳完成发育和养分积累需35~40d,其余的时间用于失水干燥和成熟,最终发育成为种子。 (二)成熟过程 玉米籽粒成熟过程,共经历三个时期,即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在种子成熟的过程中,超氧化物歧化酶由乳熟期到蜡熟期活性降低,至完熟期,其活性又逐渐升高,丙二醛含量的变化则与此相反;抗坏血酸氧化酶活性在蜡熟期略有升高,至完熟期时又迅速降低。在此过程中,可溶性糖类转化为不溶性糖类,非蛋白氮转变为蛋白质,而脂肪则是由糖类转化而来的。 (三)成熟标志

玉米产量的形成主要以粒重为标准。粒重达到最大值时收获,就可获得最高的经济产量。过去认为,以玉米苞叶变白时,籽粒已经变硬,并出现光泽时为收获标准。其实,这样认识是个误解。这对某些新推广的品种并不适宜。据各地试验证明:从玉米苞叶变白,到籽粒完全成熟,一般还需要15d左右,这期间籽粒还在继续增重,每百粒平均日增0.39以上,到“乳线”消失才是玉米籽粒完全成熟的唯一标志。 所谓“乳线”,实际上就是籽粒中淀粉、蛋白质等固体层和乳浆的交界面,从外表来看,像一条线横贯籽粒。是在籽粒生长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并且随着籽粒的生长发育而缓慢地向籽粒基部移动,最后在籽粒完全成熟时消失。黑层是指籽粒基部在生理成熟时出现黑色,但 黑色变化是由浅到深的过程。(中华玉米网李文斌)

春玉米与秋玉米生长阶段

生长时期春玉米夏玉米 播种地区东北三省、内蒙古和宁夏为主以山东和河南、河北为主 气候条件中温带半温润、半干旱气候区,5-9 月日平均气温多在15-25℃,适于玉 米生长发育,大于10℃的积温北部 2000℃,中部2700℃,南部3200℃, 全年降水量400-800毫米。自然降 水基本满足玉米生长发育的需要。 本区的气候资源最适于玉米高产。 南温带半温润气候区,5-9月日平均气温多在 20-27℃,全年降水量500-900毫米,玉米生 长季雨量充沛,水热条件能满足玉米生长的需 要,但有高温、旱涝危害影响玉米的高产、稳 产。 生育期时段春玉米主产区,东北、西北地区4月 下旬-5月上、中旬播种至9月上 中旬成熟。西北内陆春玉米区,南 疆4月中、下旬播种至9月上、中 旬成熟;北疆地区5月上、中旬播 种至9月中旬成熟。 夏玉米主产区,华北、黄淮地区6月中旬播种 至9月下旬成熟。近年来逐步向麦田套播玉米 (麦茬玉米)发展。5月下旬套种至9月上中 旬成熟。长江中下游夏玉米区,6月下旬播种 至9月中旬成熟。西南高原夏玉米,5月下旬 -6月上旬播种至9月上、中旬成熟。 主要气象灾害 特征播种早,发育成熟期长播种晚,发育成熟期短 品种早熟中熟晚熟早熟中熟晚熟 生长期(天)80-100100-120120-15070-8585-9596天以上积温(℃)2000-22002300-2500积温(℃)2000-22002300-2500积温(℃) 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分类 苗期阶段 播种 4-5月有雨就可以播种,一般在4月中旬左右。 播种期早,温度低,对出苗和苗期生长不利;播 种晚,生育期晚,遇卡脖旱和秋季低温造成减产。 4月下旬-5月中旬能有一次降水过程。降20-30 毫米的透雨,有利于播种、出苗和幼苗生长,形 成丰产苗架。但东北地区春季干旱降水少,也经 常出现春涝或东涝西旱,严重的年份地面积水, 土壤水分占田间持水量的60%-70%就可播种, 5月末,6月初左右。麦茬玉米,播种期过早, 使小麦、玉米共生期长,苗期生长不好;播种 过晚,后期受低温危害,灌浆期短,成熟不好, 产量低。麦茬玉米(华北地区)5月下旬-6 月上旬降水量在30毫米以上,墒情适宜,有 利于播种出苗,达到苗齐、苗足、苗匀、苗壮,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玉米各阶段的生长周期的划分 施肥计划: (1)产量水平500公斤/亩以下:氮肥(N)10-12公斤/亩,磷肥(P2O5)4-5公斤/亩,钾肥(K2O)0-3公斤/亩。 (2)产量水平500-650公斤/亩:氮肥(N)12-14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3-5公斤/亩。 (3)产量水平650公斤/亩以上:氮肥(N)12-16公斤/亩,磷肥(P2O5)4-6公斤/亩,钾肥(K2O)4-5公斤/亩。 若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 从播种到新的种子成熟,叫做玉米的一生。它经过若干个生育阶段和生育时期,才能完成其生活周期。(判断玉米生育期不能纯粹以天数衡量,而应以叶片数来估算某个生育时期,从而纠正生育期的天数误差。) (一)生育阶段 在玉米的一生中,按形态特征、生育特点和生理特性,可分为3个不同的生育阶段,每个阶段有包括不同的生育时期。这些不同的阶段与时期既有各自的特点,又有密切的联系。 1.苗期阶段 玉米苗期是指播种至拔节的一段时间,是以生根、分化茎叶为主的营养生长阶段。本阶段的生育特点是:根系发育较快,但地上部茎、叶量的增长比较缓慢。为此,田间管理的中心任务就是促进根系发育、培育壮苗,达到苗早、苗足、苗齐、苗壮的“四苗”要求,为玉米丰产打好基础。该阶段又分以下两个时期。 a.播种期(4月末-5月初,基施尿素8kg,配合磷肥钾肥施用)。 种子萌发,破土出苗。此时要注意种植密度,提高播种质量,不可覆土过后,影响出苗。30-40%的氮肥和全部的磷肥、钾肥,一些地区可适量的施用锌

肥、硫肥。定苗后趟地产地,黑龙江地区易发生春旱,影响出苗率。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极度干旱时进行浇灌。 一粒有生命的种子埋入土中,当外界的温度在8度以上,水分含量60%左右和通气条件较适宜时,一般经过10左右天出苗。等到长到三叶期,种子贮藏的营养耗尽,称为“离乳期”,这是玉米苗期的第一阶段。这个阶段土壤水分是影响出苗的主要因素,另外,种子的播种深度直接影响到出苗的快慢,出苗早的幼苗一般比出苗晚的要健壮,据试验,播深每增加2.5厘米,出苗期平均延迟一天,因此幼苗就弱。 b.三叶期(6月初) 出苗、三叶期直至拔节期是种子长根、分化茎叶,茎叶生长相对缓慢,根系发展迅速。 此时要注意促进根系生长,壮苗,保证出苗早、出苗率高、出苗齐。三叶期是玉米一生中的第一个转折点,玉米从自养生活转向异养生活。从三叶期到拔节,由于植株根系和叶片不发达,吸收和制造的营养物质有限,幼苗生长缓慢,主要是进行根、叶的生长和茎节的分化。 玉米苗期怕涝不怕旱,涝害轻则影响生长,重则造成死苗,轻度的干旱,有利于根系的发育和下扎。 2.拔节期(6月中,追施氮肥12kg/亩) 施用氮肥总量的60-70%做为追肥,长势好的在大喇叭口期一次性追施,长势差的在拔节期和大喇叭口后期分两次追施。要求施肥深度10cm,及时覆土。 3.大喇叭口期(7月初) 拔节期、大喇叭口期直至抽雄期,茎节间迅速伸长,叶片快速增大,根系发展,雌雄穗分化。此时要注意促叶、壮秆,防止倒伏,增加穗增长。 玉米从拔节至抽雄的一段时间,称为穗期。拔节是玉米一生的第二个转折点,这个阶段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同时进行,就是叶片、茎节等营养器官旺盛生长和雌雄穗等生殖器官强烈分化与形成。这一时期是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