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古太阳崇拜神话三题42
四年级必读书目中国古代神话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四年级必读书目中国古代神话测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选题(10题)1.以下哪个神话人物是开天辟地的?()A.女娲B.盘古C.后羿D.嫦娥解析: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创世神话,盘古在混沌中醒来,用自己的力量开辟天地。
所以答案是B。
2.女娲补天是为了()A.拯救人类B.让天空更美丽C.展示自己的能力D.遵循天帝的命令解析:水神共工撞倒不周山后,天破了一个大口子,洪水泛滥,女娲为了拯救人类才炼石补天。
答案为A。
3.后羿射下了几个太阳?()A.7个B.8个C.9个D.10个解析:传说天上有10个太阳,炎热难耐,后羿射下了9个太阳,只留下1个太阳为人间带来光明和温暖。
所以答案是C。
4.精卫填海是为了()A.报复大海B.锻炼自己的毅力C.填平大海以便居住D.遵循父亲的遗愿解析:精卫本是炎帝的女儿,在海边游玩时溺死,她化为精卫鸟,衔石填海是为了报复大海夺去她的生命。
答案为A。
5.夸父逐日的目的是()A.追上太阳并捉住它B.与太阳赛跑C.把太阳赶跑D.想看看太阳里面有什么解析:夸父逐日是因为他想要追上太阳,想把太阳捉住。
答案为A。
6.嫦娥奔月是因为()A.向往月宫的美好生活B.偷吃了后羿的不死药C.被天帝逼迫D.为了寻找玉兔解析:嫦娥是因为偷吃了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的不死药,才飞向月宫的。
答案为B。
7.以下哪个神话故事与治水有关?()A.刑天舞干戚B.大禹治水C.燧人氏钻木取火D.嫘祖养蚕解析: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治水神话,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历经多年治理洪水。
答案为B。
8.神农氏尝百草的主要目的是()A.寻找美食B.为了治病救人C.好奇百草的味道D.为了成为部落首领解析:神农氏看到百姓深受疾病之苦,为了治病救人,亲自尝百草辨别药性。
答案为B。
9.黄帝与蚩尤大战的结果是()A.黄帝战败B.蚩尤战败C.双方平局D.他们和解了解析:黄帝与蚩尤大战,最终蚩尤战败,黄帝成为中原部落联盟的首领。
答案为B。
10.共工怒触不周山之后,天向()倾斜。
神话故事考试题及答案

神话故事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以下哪个人物不是希腊神话中的神?A. 宙斯B. 赫拉C. 奥丁D. 波塞冬答案:C2. 《山海经》中描述的“精卫填海”的故事,精卫是哪种动物?A. 鸟B. 鱼C. 龙D. 龟答案:A3. 在中国神话中,谁被认为是农业和医药的始祖?A. 黄帝B. 炎帝C. 尧D. 舜答案:B4. 希腊神话中,谁因为偷吃了智慧果而被惩罚?A. 阿波罗B. 普罗米修斯C. 赫拉克勒斯D. 亚当5. 以下哪个故事不是出自《一千零一夜》?A.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B. 阿拉丁和神灯C. 灰姑娘D. 辛巴达航海记答案:C6. 中国古代神话中,谁用弓箭射下了九个太阳?A. 后羿B. 夸父C. 精卫D. 女娲答案:A7. 希腊神话中,谁因为嫉妒而将爱人变成了雕像?A. 阿波罗B. 赫拉C. 皮格马利翁D. 俄狄浦斯答案:C8. 在北欧神话中,世界之树的名字是什么?A. 伊格德拉希尔B. 世界之树C. 奥丁之树D. 雷神之树答案:A9. 中国古代神话中,谁用五彩石补天?B. 精卫C. 夸父D. 后羿答案:A10. 以下哪个故事不是出自《伊索寓言》?A. 狐狸和葡萄B. 龟兔赛跑C. 狼来了D. 农夫和蛇答案:C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在希腊神话中,_________是智慧和战争的女神。
答案:雅典娜2. 中国古代神话中,_________创造了人类。
答案:女娲3. 希腊神话中,_________是海神,掌管海洋。
答案:波塞冬4. 在北欧神话中,_________是雷神,也是诸神之父奥丁的儿子。
答案:索尔5. 中国古代神话中,_________是火神,他的儿子是夸父。
答案:祝融6. 希腊神话中,_________是太阳神,他每天驾驶着太阳车穿越天空。
答案:阿波罗7. 在北欧神话中,_________是命运三女神,她们掌管着人类的命运。
答案:诺恩8. 中国古代神话中,_________是水神,他的儿子是精卫。
中国上古神话故事知识竞赛题和答案

中国上古神话故事知识竞赛题和答案选择题1、神话故事《精卫填海》中,精卫填海的原因是什么?(B)A喜欢大海B报复大海C帮助别人2、《后羿射日》中后羿射了几个太阳?(B) A 8个B 9个C 10个3、中国古代神话中,天被人破坏了,后来是谁用五彩石把天补好了?(A)A女娲B共工C神农氏4、《愚公移山》中,愚公为什么要移山?(C)A无事可做B大山是他的敌人C为了交通便利填空题(一)。
1•很久很久以前的宇宙像___________ ,巨人___________ 一动不动的酣睡在里面。
(一个大大的鸡蛋,盘古)2. 随着轰隆隆一声巨响,天地分开了,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 徐徐的上升,变成蓝蓝的天空,__________________ 则沉沉下降,变成了大地。
(轻而清的阳气,重而浊的阴气)3. 巨人_______ 为了开天辟地耗尽了自己的全部体力和精力,他的头变成了,肚子变成了,左臂变成了,右臂变成了,脚变成了,让大地呈现出一片壮丽的景象。
(盘古,东岳泰山,中岳嵩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西岳华山)4.女娲用_________ 捏成人”人就是__________________ 意思。
(泥土,能直立行走的)5•为了让人类绵延不绝的继续生存下去,女娲想出了一个绝妙的办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把这些小人分成男的和女的,让男人和女人结合起来生育儿女,让他们自己去延续后代。
) 6.女娲是用_____________ 和把天补好的。
(五色石和自己的身体)7.坍塌了半边的天是用当做四根柱子撑起来的。
(东海神龟的四只脚)8.起初雷神居住的地方叫,雷神的喜怒无常导致雷河的。
(雷泽,灾害)9. ________ 劝雷神离开雷泽住到天上去,不给雷河两岸的人们造成灾害。
(华胥姑娘)10.雷神答应她住到天上去的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中国古代神话》刷题

《中国古代神话》刷题1、中国古代神话中,哪个人物被认为是太阳神?A. 女娲B. 伏羲C. 炎帝D. 金乌答案:D. 金乌。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金乌被认为是最著名的太阳神之一,传说中每天早晨,三只金乌会从东方天空中升起,把光明和温暖带给世界。
因此,选项D是正确答案。
2、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A. 龙B. 凤凰C. 白虎D. 黑洞答案:D. 黑洞。
黑洞并不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而是现代天文学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一种引力极其强大的天体,使得其周围的光与物质无法逃脱其引力范围。
因此,选项D是不属于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的。
3、中国古代神话中,哪个人物被认为是大地的创造者?A. 女娲B. 伏羲C. 炎帝D. 黄帝答案:A. 女娲。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被认为是大地的创造者。
传说中,女娲用黄土捏制人类,创造了人类社会,同时也创造了大地和自然。
因此,选项A 是正确答案。
4、中国古代神话中,哪个人物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A. 女娲B. 伏羲C. 炎帝D. 黄帝答案:A. 女娲。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女娲被认为是人类的创造者。
传说中,女娲用黄土捏制人类,创造了人类社会。
因此,选项A是正确答案。
中国古代神话丰富多彩,包括了许多神话传说、神祇和传统的宗教信仰。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的神话主题和相关知识点:1. 盘古开天辟地:答案:盘古开天辟地是中国神话中的传说,讲述了盘古用斧头开创了天地,形成了天、地、日、月等元素。
他是中国神话中的创世神祇。
2. 嫦娥奔月:答案:嫦娥奔月是古代神话中的故事,描述了嫦娥飞升至月宫的传说。
这个故事通常与中秋节有关。
3. 姜子牙得道升仙:答案:姜子牙是道家传说中的人物,他通过修炼成仙。
他后来成为了玉皇大帝的道徒,被封为太上老君。
4. 王母娘娘与蟠桃会:答案:王母娘娘是中国神话中的女神,据说她经常在桃林中举行蟠桃盛会,是仙界的盛事。
中国古代古代神话故事练习题答案

中国古代古代神话故事练习题答案一、填空题1、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天和地混沌一团,好像一个。
盘古开天辟地之后,天上有了,地上有了、鸟兽虫鱼,天地间有了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
2、火神和水神展开激战,结果水神失败了,他恼羞成怒,用头撞断了支撑天空的一根柱子。
3、女娲补天是用许许多多五彩的,放在大火上煅烧,熔成五彩的,来填补天上的窟窿。
4、原来天上的十个太阳被射下来九个,他的妻子嫦娥最后飞到了上。
5、西王母居住在上,她那里有一种不死药,吃了便可以长生不老,去那里的路非常遥远和艰险,要翻过烈焰焚烧的,渡过连鸟毛都浮不起来的,还要战胜看守进山大门的。
6、教人们开垦农田,打井取水,种植五谷,人们感激他的恩德,尊称他为“ ”,为了给人们治病,他还遍尝百草,曾一天内中了次毒,他还中过一种野草的毒,肠子都烂断了,人们叫这种草为“ ”。
7、黄帝,名轩辕,由于崇尚黄色,便号称,他曾经战胜了同为华夏民族祖先的,还曾经战胜了南方九黎部落的首领。
8、燧人氏发明了取火的方法。
教会人们烹制美味的食物、结网捕鱼和采桑养蚕。
9、愚公立志要移走的两座大山是山和山,愚公移山的精神感动了天帝,于是命令夸父的两个儿子背走了这两座山。
10、大禹治水是用的方法,而不是像他父亲那样用堵的方法,他治水期间曾经次路过家门而不入,共用了年时间才治好了洪水。
11、牛郎和织女被分隔开了,两人只能深情地对望,后来,他们每年的阴历日见一次面,这一日全世界的喜鹊都去为他们搭鹊桥。
二、判断题1、传说中的尧帝在位时,发生了很多天灾,他不去治理让别人去治理,说明他不是一个不贤明的帝王。
2、吴刚是为了盖房子,不得已才在月宫里砍伐桂树的。
3、牛郎的名字叫董永,织女的名字叫七仙女。
4、董永和七仙女的媒人是老槐树。
5、哪吒闹海闹的不是东海。
6、炎帝的三女儿死后被天帝封为巫山女神,炎帝的小女儿死后化为一只小鸟,名字叫精卫。
7、鲤鱼跃龙门,龙门指的是河上的一条瀑布。
8、梁山伯和祝英台死后化作了一对蜜蜂在花丛中采蜜。
上古神话真题答案及解析

上古神话真题答案及解析在学习和研究神话传说时,很多人常常碰到问题:如何理解和解读上古神话?为此,教育机构和研究者们开展了许多关于上古神话的研究和考试,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古老而神秘的故事。
以下将对一些上古神话的真题进行答案及解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探索这些古老神话的内涵。
第一题:《封神演义》中的燃灯古佛是谁?答案及解析:《封神演义》是我国一部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描写了上古神话中的战争和神灵的波澜壮阔。
其中燃灯古佛是其中一个角色,他是西岐一脉的传人,承载了天地正气。
通过执掌燃灯之火,他能够驱散妖魔,保护世界的和平与正义。
第二题:雅典娜是哪位神祇的女儿?答案及解析:雅典娜是希腊神话中备受尊崇的女神,她是智慧与军事战略的女神。
根据神话传说,雅典娜是宙斯的女儿,她是从宙斯的头颅上诞生出来的,象征着智慧的诞生。
作为宙斯的最爱女儿,雅典娜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独立个性在希腊神话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第三题:《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出自哪部古代典籍?答案及解析:《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文学名著,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
然而,赤壁之战并非出自古代神话或神话传说,而是元朝时期作家罗贯中创作的《三国演义》中的一篇。
赤壁之战被认为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传奇色彩的一场战斗,它通过描述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和个人英雄主义,展现了历史人物的智勇和聪明智慧。
第四题:《捉妖记》中的妖王是谁?答案及解析:《捉妖记》是一部现代的神话题材电影,它深受观众喜爱。
在电影中,妖王是一个重要的角色,他是一个神秘而强大的妖魔,对人类世界构成威胁。
然而,妖王的身份并没有具体的背景故事和神话传说,而是由编剧创作的,用来在故事中引发冲突和推动剧情发展。
通过上述真题及解析,我们可以看出,上古神话在各种文学作品和艺术形式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解读。
对于真正的上古神话,我们更应该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去理解和解析。
神话传说是人类文化的宝库,通过探索和理解其中的奥秘,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我们的人类文明起源和发展。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测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 以下哪个选项是《山海经》中描述的女娲造人的故事?
A. 上帝派女娲捏土造人
B. 女娲用五彩石补天
C. 女娲捏土造人,并将人分为男女
D. 女娲与伏羲结合,繁衍人类
答案:C
2.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关于夸父追日的故事?
A. 夸父追逐太阳,最终被渴死
10. 请简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故事。
答案:《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讲述了孙悟空在保护唐僧取经的途中,与善于变化的白骨精展开三次激战的故事。白骨精三次变化成美丽的女子,企图诱惑唐僧,但都被孙悟空识破并打败。最终,孙悟空将白骨精斩杀,唐僧得以继续西行取经。
四、论述题
B. 夸父与太阳赛跑,最终获胜
C. 夸父追逐太阳,最终变成猴子
D. 夸父追逐太阳,最终成为神
答案:A
3.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关于嫦娥奔月的故事?
A. 嫦娥偷吃仙药,飞升月球
B. 嫦娥与后羿分离,每七夕相会
C. 嫦娥与吴刚一起伐桂树
D. 嫦娥被贬下凡,成为月宫仙女
答案:A
4. 以下哪个选项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关于精卫填海的故事?
答案:五彩石猴
7.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后羿射下九个太阳,其中有一个太阳变成了______。
答案:金乌
8. 《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嫦娥奔月后,她的丈夫______在人间思念她。
答案:后羿
三、简答题
9. 请简述《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大禹治水的故事。
答案:大禹治水是《中国古代神话故事》中的一段著名故事。相传,大禹的父亲鲧曾尝试治理洪水,但未能成功。大禹接替父亲的事业,采用疏导的方法,将洪水引入大海。在治水过程中,大禹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表现出极高的责任感和毅力。最终,大禹成功治理了洪水,使我国人民免受水患之苦。
《中国神话故事》考试题及解答3

《中国神话故事》考试题及解答3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中国神话中,被认为是农业文明的守护神的是?A. 后土B. 后稷C. 伏羲D. 神农2. “精卫填海”的故事中,精卫是?A. 炎帝的女儿B. 尧帝的女儿C. 帝俊的妻子D. 汤帝的女儿3. 下列哪个神话故事不是发生在上古时期?A. 夸父追日B. 大禹治水C. 秦始皇统一六国D. 女娲补天4. 在中国神话中,哪位神祇被认为是音乐之祖?A. 伶伦B. 伶俐C. 伶牙俐齿D. 伶俐俐5. 下列哪个神话故事反映了古代的战争与和平?A. 刑天舞干戚B. 雷泽耕父C. 黄帝战蚩尤D. 瑶池金母宴诸神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计20分)1. 中国神话中,_________被认为是人类的始祖。
2. _________是中国神话中的医药之神,被认为是黄帝的臣子。
3. “_________”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神祇,被认为是火的神。
4. 在中国神话中,_________是主管河道的神。
5. _________是中国神话中的一位重要神祇,被认为是农业和五谷的发明者。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计30分)1. 简述“夸父追日”的故事情节。
2. 描述一下“大禹治水”的过程及其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意义。
3. 阐述“女娲补天”神话故事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1. 论述中国神话中的自然神话与人类文明的关系。
2.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分析中国神话中的图腾崇拜。
五、案例分析题(35分)以《白蛇传》为例,分析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人与妖之间的关系及其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内涵。
六、创作题(40分)请根据以下提示,创作一个具有中国神话背景的故事:提示:在遥远的古代,有一位神祇,他拥有掌控天气的能力。
然而,他却不满足于自己的能力,想要掌控整个世界。
最终,他的贪婪导致了一场天地大劫。
---答案解析:一、选择题答案解析1. B. 后稷 - 后稷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农业神,被认为是农业文明的守护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古太陽崇拜神話三題229靜宜人文社會學報2006年6月第一卷第一期頁229-270Providence Studies on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June 2006, Volume 1, No. 1, pp.229-270上古太陽崇拜神話三題魯瑞菁*摘要本文首先從〈離騷〉主人翁遠遊飛天時,模擬太陽的行程說起,著重討論「扶桑」與「若木」這兩個空間定點地名,指出它們在初民想像的宇宙觀中,作為日出入神樹的神話學性質。
其次,本文從《淮南子.天文訓》所載太陽一日運行的系統出發,著重討論「暘谷」與「蒙谷」這兩個空間定點地名,指出它們作為日出入海洋的神話學性質,更探討初民對於夜間太陽行徑的幾種想像與猜測(此為第一題)。
再次,本文討論了羽族化為水族的神話與太陽/海洋二元對應原型的關係(此為第二題),並舉出《莊子.逍遙遊》鯤鵬變化的故事為例。
認為〈逍遙遊〉化魚為鳥(或化鳥為魚)神話故事所據者,乃是太陽每日由海中昇起,運行到天頂;再由天頂運行到西天,沈落到大海中的過程原型(此為第三題)。
更依此原型進一步發展出若木/暘谷、陽/海、東方/西方、羽族/水族、生命/死亡、南方/北方、天界/黃泉、陰/陽等二元對應的文化價值取向。
關鍵字:扶桑、若木、暘谷、蒙谷、鯤鵬神話* 現任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主任230靜宜人文社會科報一、前言太陽是初民辨認方位與時間最直接的座標,由太陽及其光影所在的位置,可以確定出上下、前後、左右等立體三維方向,這是人們最直觀的感受;然後由每日反復的日出日落,形成初民一日四時的時間概念;又由太陽及其光影一年間不同的空間視覺位置,形成初民一年四時的概念,此即由空間三維性所規定出的時間的一維性。
由於太陽及其光影具有具體可觀察的空間位置,因此古人對於太陽一日日間的運行路線,以及一年四季的運動路線,多用空間定點的描述與規定,由此形成「宇宙/世界」同構的秩序,人們行為也因而有了準則及依循的方向。
但是卻由此產生出一個問題,即當夜間西沈的太陽光影消失之時,太陽跑去何方?如果太陽是在休息,那麼又在那裡休息?第二天黎明,太陽為何又能從東方昇起?如果太陽是在運動,那麼夜間的太陽行徑若何?古人於此問題更多是訴諸於想像與猜測。
本文意欲從此一問題意識出發,探討初民對於夜間太陽行徑的幾種想像與猜測(此為第一題)。
本文首先從〈離騷〉主人翁遠遊飛天時,模擬太陽的行程說起,著重討論「扶桑」與「若木」這兩個空間定點地名,指出它們在初民想像的宇宙觀中,作為日出入神樹、代表日出入時分的神話學性質。
其次,本文從《淮南子.天文訓》所載太陽一日運行的系統出發,著重討論「暘谷」與「蒙谷」這兩個空間定點地名,指出它們作為日出入海洋、代表日出入時分的神話學性質。
初民認為太陽每日由宇宙大海「暘谷」中升起,登上神樹「扶桑」,而後開始了一天的行程,這是可以視覺觀察到的太陽運動位置;到了每日黃昏,太陽下降到神樹「若木」之下,而後西沈宇宙大海「蒙谷」,此後夜間太陽行徑若何,由於無法實地觀測,形成幾種饒富趣味的想像與猜測,而這些想像與猜測,又與初民所構造的天地宇宙觀念相合。
其中一種看法認為,黑夜的太陽行徑乃依照其日間由東而西的行徑迴轉,即由西向東依原路徑而返行。
只是白晝的太陽由金色的鳳凰載運,所以全身金光閃閃;而黑夜的太陽則由黑色的烏鴉載運,所以晦暗無光。
這個看法並不牽涉到地底的構造如何問題。
另外一種看法認為,太陽自東極昇起,至南方昇到最高點,其後西行,至西北隅入地,穿過地底後,從地下的空間再飛返東極。
天與地正類似卵之裹黃,上古太陽崇拜神話三題231唯大地並非圓形,乃是方形,天之範圍則包括地上與地下,而地下世界並非大海,此為渾天說模型所構造的夜間的太陽行徑路線。
至於第三種說法,即根據蓋天說的模型,蓋天說認為,天頂位在我們的頭頂上,大地四隅四邊有八根擎天柱撐住天頂,故天地是四平八穩的。
整個天穹和大地的四面都是水,天穹外面的水和大地四面的水互相貫通,故天穹的顏色和水的顏色一致,大地如舫舟,包圍在四海之中。
根據這種天圓地方的思想所構造的太陽行徑路線認為,早晨的太陽「初登於天」,黃昏的太陽「後入於地」,地底情狀為一片汪洋大海,名曰黃泉。
接下來討論的一個重要問題是,如果東昇的太陽是由金色的鳳凰載運,由東而西巡行天際,那麼西沈入海的太陽又是由什麼動物背負,由西向東泅泳回返呢(此為第二題)?關於此一問題,其中最重要的一種看法認為,即羽族化為水族。
本文意欲著重討論羽族化為水族的神話,與太陽/海洋二元對應原型的關係。
本文嘗試舉出《莊子.逍遙遊》鯤鵬變化的故事為例,認為〈逍遙遊〉化魚為鳥(或化鳥為魚)神話故事所據者,乃是太陽每日由海中昇起,運行到天頂;再由天頂運行到西天,沈落到大海中的過程(此為第三題)。
更依此日/夜二元對應原型,進一步發展出羽族/水族、扶桑/若木、東方/西方、天界/黃泉、生命/死亡、陰/陽等二元對應的文化價值取向。
換言之,此一二元對應原型關係後來成為中華民族觀念史中,諸如認識論、倫理學、宇宙論等資取不盡的文化泉源。
二、扶桑與若木──從〈離騷〉太陽的行程說起神話學家蕭兵曾經指出,屈原的〈離騷〉是一首太陽神鳥的悲歌,1其言仍有待更多資料的確證;不過,屈原〈離騷〉當中,主人翁以三寅日出生,「寅」是體現著陽剛之氣的重要符碼,尤其「庚寅」是楚國重要的紀念日──太陽日、吉慶日,2這似乎是可以採信的說法。
而〈離騷〉當中從蒼梧(東)至昆侖(西)飛天神遊的情節,亦是依據太陽的視覺運動行程安排的,本文想從這一點開始以下的討論。
屈原〈離騷〉云:1 蕭兵《楚辭的文化破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頁180-185。
2 蕭兵,《楚辭的文化破譯》(武漢:湖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頁25-40。
232靜宜人文社會科報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縣圃;欲少留此靈瑣兮,日忽忽其將暮。
吾令羲和弭節兮,望崦嵫而勿迫;路曼曼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飲余馬於咸池兮,總余轡乎扶桑;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遙以相羊。
前望舒使先驅兮,後飛廉使奔屬;鸞皇為余先戒兮,雷師告余以未具。
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飄風屯其相離兮,帥雲霓而來御。
紛總總其離合兮,斑陸離其上下;吾令帝閽開關兮,倚閶闔而望予。
時曖曖其將罷兮,結幽蘭而延佇;世溷濁而不分兮,好蔽美而嫉妒。
朝吾將濟於白水兮,(下文略)3(英)大衛.霍克斯(David Hawkes)曾經指出,「朝發軔於蒼梧兮,夕余至乎懸圃」這類句式、套語是用於表現其行程無限漫長的感覺,整日時間在詩中僅佔一行篇幅就飛逝過去了,它們屬於戲劇表演性質的語言,而不是敘述性質的語言。
4換句話說,這類句式、套語中的「朝」、「夕」等時間用詞,具有一種儀式性、心理性的意味,而不是在自然性的意義上使用的。
5不過歷來《楚辭》注家仍多從自然性的時間意義上,探究〈離騷〉此段敘述的時間流程。
實際上這兩種看法並不衝突,一個文本本來就具有文本故事本身進行的時間,它必須合乎生活客觀的邏輯;另外,也有書寫者敘述事時,所欲呈現的心靈狀態,亦即文本背後的心理時間、儀式時間。
從〈離騷〉此段文本故事本身進行的時間而言,其時間焦點主要集中在黃昏。
此一大段中,僅「朝發軔於蒼梧兮」一句,表示了〈離騷〉主人翁起程後一天白日的行程,而「夕余至乎縣圃」以下,至「好蔽美而嫉妒」之間的文字,則全部是描寫第一日黃昏時分,主人翁遊覽縣圃、上扣天門的行程活動,其中當然呈顯出敘述者「最難消遣是昏黃」的心靈狀態。
3 洪興祖,《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頁26-30。
4 見(英)大衛.霍克斯(David Hawkes),〈神女之探尋〉一文,莫礪鋒編,《神女之探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頁33-34。
5 同樣的句式也見於《九歌》的〈二湘〉中,如〈湘君〉「『朝』騁騖兮江皋,『夕』弭節於北渚」、〈湘夫人〉「『朝』馳余馬兮江皋,『夕』濟兮西澨」。
又〈離騷〉還有「余若將不及兮,『恐』年歲之不吾與。
『朝』搴阰之木蘭兮,『夕』攬洲之宿莽」、「老冉冉其將至兮,『恐』脩名之不立。
『朝』飲木蘭之墜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離騷〉這裡用「恐……,朝……,夕……」的句式、套語,呈顯出主人翁對時間流逝的急迫感,以及對德性的修持、對理想的堅持,也顯示出一種主觀的心理時間流程,而非客觀的自然時間流程。
又這個「文學句式」恐怕也是由「儀式性句式」積澱而來。
上古太陽崇拜神話三題233欲對此段文本故事進行的「時間」作出精確的解讀,其關鍵即在於對「扶桑」與「若木」這兩個「空間」地名的解讀上。
請先看以下四條資料:1. 《淮南子.天文訓》:「日出於晹谷,浴於咸池,拂於扶桑,是謂晨明。
登於扶桑,爰始將行,是謂朏明。
」62. 王逸《注》「飲余馬於咸池兮」四句:「若木在崑崙西極,其華照下地。
」73. 《山海經.大荒北經》:「大荒之中有衡石山、九陰山、灰野之山(魯按,「灰野」原作「泂野」,從郝懿行校改),上有赤樹、青葉、赤華,名曰若木。
」郭璞《注》:「生昆侖西,附西極,其華光赤下照地。
」郝懿行《箋疏》云:「《文選.月賦》注引此經,『若木』下有『日之所入處』五字。
」84. 《文選.月賦》:「擅扶光於東沼,嗣若英於西冥。
」李善《注》:「扶光,扶桑之光也,東沼,湯谷也;若英,若木之英也,西冥,昧谷也。
」9根據以上四條資料記載,「扶桑」是位於東方的神木,乃日出之處;而「若木」則是位於西方的神木,乃日入之處。
因此,「飲余馬於咸池兮」四句很容易使人認為是描述從日出到日落、由東而西周遊一個白天的行程。
但是問題就出在於,〈離騷〉飛天遊歷的英雄主人翁既然早晨(朝)由蒼梧九嶷出發,傍晚(夕)到達目的地昆侖懸圃」,那麼他為什麼還要再飛向東方扶桑處,等待第二天日出時分,再向西飛行一次?他這麼大費周章到底所為何來呢?換言之,既然〈離騷〉歌主已經到達西方昆侖聖區,在尚未上征天庭,完成此行目的之前,他又勞時費事地回到東方,之後再重複一次由東向西的行程,行為與行文都如此拖沓,真令人匪夷所思。
如果考慮到上面徵引的資料中,李善的說法可能是深受《淮南子》影響的,而《淮南子》是淮南王門下客卿,雜集先秦諸子百家之說所形成的統合性著作,在此包羅「鴻烈」的宏篇巨制中,已多有與漢代大一統帝國相符合的歷史地理6 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頁233。
7 洪興祖,《楚辭補注》(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頁28。
又《淮南子.地形》:「若木在建木西,末有十日,其華照下地。
」何寧,《淮南子集釋》(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頁329。
8 參袁珂,《山海經校注》(台北:里仁書局,1982年),頁437。
9 增補六臣注,《昭明文選》(台北:華正書局,1981年),頁252。
234靜宜人文社會科報思想在內,其〈天文訓〉中的太陽一日運行系統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