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 如何解郁防肝病

合集下载

中医如何调理情志失常引起的肝病

中医如何调理情志失常引起的肝病

中医如何调理情志失常引起的肝病在中医理论中,情志与脏腑的健康息息相关,其中情志失常对肝脏的影响尤为显著。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脏器之一,具有疏泄、藏血等重要功能。

当情志失常时,很容易导致肝脏的功能失调,从而引发各种肝病。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情志失常引起的肝病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情志失常与肝病的关系。

中医认为,“怒伤肝”,过度的愤怒、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会影响肝脏的疏泄功能。

肝脏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导致气血运行不畅,出现气滞血瘀的情况。

此外,情志失常还会影响肝脏的藏血功能,导致肝血不足,进一步影响肝脏的正常生理功能。

对于情志失常引起的肝病,中医调理的方法多种多样。

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手段之一。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中医会开出相应的方剂。

比如,对于肝郁气滞型的患者,常用的方剂有柴胡疏肝散。

这个方剂中的柴胡、枳壳、香附等药材,可以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缓解因情志不畅导致的肝气郁结。

对于肝血不足型的患者,则可能会使用四物汤进行调理,以补充肝血,滋养肝脏。

除了中药调理,中医还注重饮食调理。

在饮食方面,建议患者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气、养肝血作用的食物。

例如,玫瑰花茶具有疏肝解郁的功效;枸杞可以滋补肝肾;菠菜、猪肝等食物富含营养,有助于养肝补血。

同时,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针灸疗法在调理情志失常引起的肝病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太冲穴、肝俞穴等,可以调节肝经的气血运行,达到疏肝理气、养肝柔肝的目的。

艾灸也有一定的效果,能够温通经络,促进肝脏的气血循环。

情志疗法同样不可忽视。

中医强调“以情胜情”,即通过一种情志来克制另一种情志。

比如,对于愤怒过度的患者,可以用喜乐的情绪来缓解,比如听一些欢快的音乐、看一些喜剧等。

同时,患者自身也要学会调节情绪,保持心态平和,避免过度的情志波动。

可以通过练习冥想、瑜伽、太极拳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此外,生活起居的调理也对肝病的恢复至关重要。

女性容易肝气郁结,教你4个方法疏肝解郁

女性容易肝气郁结,教你4个方法疏肝解郁

女性容易肝气郁结,教你4个方法疏肝解郁中医里说“女子以血为本,以肝为先天”。

女人一生以血为重,肝有“造血”、“藏血”、“调节血量”和向各脏器“输送血液”的功能,还有分解营养、调节激素等功能,滋养着女人全身的脏器,这就意味着肝和女性健康密切相关。

肝气郁结是女性朋友最容易患上的疾病之一。

其实这都是平时日积月累的生气造成的,常见的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胸闷,胸部两侧肋骨疼痛等问题,都是因为肝受到了不小的伤害,浊气在体内日积月累得不到排泄而导致。

以下给大家分享4个方法疏肝解郁。

肝气郁结症状1、失眠,表现为难以入睡,即使入睡也多梦易惊。

睡眠质量差,使女子气血失荣、皮肤粗糙,脸色暗沉。

其中肝郁化火型失眠多因恼怒伤肝。

2、郁结引起的压抑、忧虑往往导致女人头痛、烦躁、情绪波动易怒、胸胁胀痛、腹部胀满、内分泌紊乱。

3、肝经循行在两胁,肝经脉运行不畅还可能导致乳腺增生、乳腺结节甚至乳腺癌的发生。

4、肝气郁结则气机不利,还会让人不思饮食,因为代谢缓慢,四肢乏力、懒惰少动,从而造成肥胖、便秘等问题。

5、女子月经正常与否与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与否密切相关,女人肝气郁结可导致经期过短、月经量少、经间期出血、经行眩晕、经行不寐。

调理女性肝郁有4招1、情绪调理:千万不能“气、急、累”气是比出来的,急是造出来的。

一生气就着急,一着急就容易疲惫劳累,一累身体抵抗力就弱了,一弱就很容易爆发疾病,搞垮身体。

其实每个过分努力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颗不接纳自己的心,要知道抑郁本身就是由于攻击自己、不接纳自己产生的。

对自己宽容一些,也许郁气就能远离你。

功法调理:推一推,肝经通。

肝主疏泄,肝气一通,百脉皆通,然而肝气最容易受情绪的影响,不开心容易形成肝郁,肝气一旦郁结,就会更不开心。

通肝经,重在一个推字。

2、推肝经(大腿内侧到膝盖这部分)可以畅通肝经、疏调肝气。

晚上11~3点是肝胆排毒的时间,睡前这样按摩肝经,使肝胆在睡眠中,充分地排毒,睡眠也会更加香甜。

肝郁气滞型肝病的中医调理方法有哪些

肝郁气滞型肝病的中医调理方法有哪些

肝郁气滞型肝病的中医调理方法有哪些在中医理论中,肝郁气滞型肝病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病症。

肝郁气滞,简单来说,就是肝脏的气机运行不畅,导致一系列身体和心理上的不适。

那么,对于肝郁气滞型肝病,都有哪些有效的中医调理方法呢?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首先,我们来谈谈中药调理。

中医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经典的方剂“柴胡疏肝散”,其中的柴胡具有疏肝解郁的作用;枳壳、芍药、川芎等药材则能协同发挥行气、活血、止痛的功效。

还有“逍遥散”,对于肝郁气滞伴有血虚的患者较为适用,能够在疏肝的同时养血健脾。

但需要注意的是,服用中药一定要在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人情况调整用药剂量和疗程。

除了中药,针灸也是一种重要的调理手段。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太冲穴、期门穴、肝俞穴等,可以疏通经络,调节肝脏的气血运行。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刺激它能够有效地疏泄肝气;期门穴位于胸部,是肝经的募穴,对于缓解肝郁气滞引起的胸胁胀痛有很好的效果;肝俞穴则能直接调节肝脏的功能。

针灸的治疗需要由专业的针灸医师操作,以确保针刺的安全和有效性。

在饮食方面,肝郁气滞型肝病患者也需要有所注意。

应该多吃一些具有疏肝理气作用的食物,比如玫瑰花茶。

玫瑰花性温,味甘微苦,具有行气解郁、和血散瘀的功效,平时用玫瑰花泡水喝,可以帮助舒缓情绪,改善肝郁气滞的症状。

还有佛手瓜,其性凉,味甘,归肝、脾、胃、肺经,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作用,适合肝郁气滞型肝病患者食用。

此外,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柚子等,也具有一定的理气作用。

但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肝脏的负担。

情志调理同样不容忽视。

中医认为,肝主疏泄,调畅情志。

而肝郁气滞的发生往往与情志不舒密切相关。

因此,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

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旅行等方式来放松身心,减轻压力。

遇到烦心事时,要及时找人倾诉,避免长期憋在心里。

同时,家属也要给予患者足够的关心和支持,创造一个温馨、和谐的生活环境。

中医调理疏肝解郁缓解肝郁腹痛

中医调理疏肝解郁缓解肝郁腹痛

中医调理疏肝解郁缓解肝郁腹痛肝郁是中医学中常见的病症之一,它是指肝气郁结,造成身体不适的状态。

肝郁常常会导致腹痛等症状的出现,给人们的生活和健康带来困扰。

为了缓解肝郁带来的腹痛问题,中医调理可以提供一些有效的方法和建议。

一、饮食调理饮食对于缓解肝郁腹痛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医认为,肝喜怒,郁怒则伤肝,因此在饮食方面应尽量避免暴饮暴食和情绪激动。

适量摄入容易消化的食物,如杂粮粥、蔬菜水果等,可以保持肠道通畅,减轻腹痛的发作。

另外,一些具有舒肝解郁作用的食材也可以适量食用,例如黄连、青皮等,它们可以帮助舒缓肝气郁结,缓解腹痛症状。

二、运动调理适当的体育运动可以帮助缓解肝郁腹痛。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会导致肝气郁结,从而引发腹痛等不适症状。

进行适度的运动可以缓解情绪紧张和压力,通过调节气血循环,舒缓肝气郁结的问题。

常见的运动方式包括散步、太极拳等,这些轻柔的运动可以放松身心,缓解腹痛带来的不适感。

三、药物调理中医药物也可以用于调理疏肝解郁,缓解肝郁腹痛。

根据个体情况,医生可能会开具一些具有舒肝散郁、痛湿化瘀作用的中药方剂,如柴胡疏肝散、香附疏肝丸等。

这些中药可通过调节肝脏功能,缓解肝郁的症状,减轻腹痛的程度。

此外,按摩疗法也是一种常见的中医调理方式,例如经络按摩、穴位按摩等,可通过刺激经络、调理气血,进而缓解腹痛问题。

四、情绪调节中医强调情志与肝气的关系,因此调节情绪对于缓解肝郁腹痛非常重要。

人们可以通过各种适合自己的方式来排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常见的方法包括听音乐、读书、旅行等,还可以尝试一些放松身心的技巧,如冥想、呼吸练习等。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和支持,也是情绪调节的重要因素。

综上所述,中医调理疏肝解郁可以有效缓解肝郁腹痛问题。

在饮食调理方面,合理摄取容易消化的食物并适当食用一些舒肝解郁的食材;运动调理方面,进行适度的体育运动有助于缓解情绪紧张和压力;药物调理方面,中药可以缓解肝郁症状,减轻腹痛程度;情绪调节方面,注意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采取适当的方式排遣压力。

疏肝解郁的古方

疏肝解郁的古方

疏肝解郁的古方疏肝解郁是中医中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它主要应用于因肝气郁结所导致的身心疾病。

中医认为,肝为脏腑之一,主要功能是存血、调节血液运行、疏泄肝气。

而肝气郁结则会导致气机不畅,血液瘀滞,进而引发各种疾病。

疏肝解郁的古方有很多,下面我将为大家介绍几种常见的古方。

1.舒肝汤:【组成】白芍、川芎、当归、生地黄、茯苓、木香、香附、炙甘草。

【功效】疏肝解郁,活血化瘀。

【适应症】肝气郁结所致的胸闷、胁痛、乳房胀痛、头痛、情绪不稳等。

2.柴胡桂枝干姜汤:【组成】柴胡、桂枝、干姜、大黄、黄芩、黄连、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疏肝解郁,行气解郁。

【适应症】肝气郁结导致的胁痛、胸闷、情绪抑郁等。

3.熟地黄丸:【组成】熟地黄、虎骨、麝香。

【功效】滋阴养血,疏肝解郁。

【适应症】肝阴不足所致的头晕、耳鸣、失眠等。

这些古方都是通过调理肝气、舒缓情绪来达到疏肝解郁的效果。

在使用这些古方时,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选择和调整剂量。

除了药物,还有一些其他的疏肝解郁的方法,比如运动、调节饮食、心理疏导等。

1.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消除郁结在体内的肝气,提升心情。

常见的适合疏肝解郁的运动有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

这些运动可以缓解紧张的情绪,同时也能够促进气血运行,舒缓肝气郁结所导致的各种不适。

2.调节饮食:在饮食方面,可以选择一些有助于疏肝解郁的食物,比如苦味食物和酸味食物。

苦味食物如黄芩、枸杞子,可以清热解毒,行气利胆,缓解郁结;酸味食物如柠檬、醋,可以疏肝解郁,促进消化。

此外,还应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和油腻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3.心理疏导:由于肝为情志之脏,在情绪波动大的时候容易出现肝气郁结的症状。

因此,适当的心理疏导对于疏肝解郁非常重要。

可以通过听音乐、读书、绘画、散步等方式来放松心情,减轻压力。

此外,也可以寻求心理咨询或心理治疗的帮助,让自己能够更好地面对压力和情绪。

总结起来,疏肝解郁的古方包括药物和非药物疗法,如舒肝汤、柴胡桂枝干姜汤、熟地黄丸等。

中医草药治疗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肝气郁结问题

中医草药治疗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肝气郁结问题

中医草药治疗如何通过中药调理肝气郁结问题由于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压力增大,导致人们出现了各种健康问题。

肝气郁结作为一种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给很多人的生活带来了困扰。

而中医草药治疗通过中药调理可以有效缓解肝气郁结问题,本文将对此进行探讨。

一、肝气郁结的病因及症状肝气郁结是指肝脏功能紊乱,经络不通畅,导致肝气郁滞的一种状况。

其主要病因有情绪不稳定、长期生活压力、饮食不规律等因素所致。

肝气郁结的典型症状包括脾气暴躁、易怒、失眠多梦、胸胁胀痛等。

二、中医草药治疗的原理中医草药治疗肝气郁结问题的原理主要是通过中药调理,平衡肝脏功能,疏肝理气,舒缓情绪,使气机畅通,达到调理肝气的目的。

三、草药调理肝气郁结的常用中药1. 木香:具有疏肝理气、缓解胸闷痛等功效。

2. 青皮:能疏肝解郁、降低胆固醇等。

3. 枳实:有消肿止痛、舒缓胃气等作用。

4. 川穹:可活血理气、消除疏散肝郁等。

5. 珍珠母:能平肝散结、止血等功效。

四、草药调理肝气郁结方法1. 中药汤剂煎煮:按照医生开具的处方,在指导下正确配制中药汤剂,并按时服用。

需要注意的是,煎煮时要掌握好火候,以保证有效成分的提取。

2. 草药颗粒剂:草药颗粒剂方便携带、煎煮简便,可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服用。

五、中草药调理肝气郁结的注意事项1. 饮食调理:饮食上要避免辛辣刺激、重口味食物。

推荐食用调养肝脏的食材,如黑木耳、山药、莲子等。

2. 情绪调节:尽量保持心情愉快,避免情绪过于激动或消极压抑。

3. 生活规律: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早睡早起,不熬夜,避免疲劳过度。

4. 避免久坐:尽量避免长时间固定坐姿,适当进行身体活动,促进血液循环。

六、结语肝气郁结问题对个人的身心健康有着较大的影响,中医草药调理是一种有效的缓解方法。

通过合理使用中草药,配合饮食和生活习惯的调理,可以有效地改善肝气郁结的症状。

在使用中草药时,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确保安全有效。

希望本文对广大患者有所帮助,祝愿大家身心健康!。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郁来预防肝病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郁来预防肝病

中医如何通过调理肝郁来预防肝病中医认为,肝郁是许多肝病的根源。

肝郁就像是身体里的一场“小情绪风暴”,如果不及时调理,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尤其是肝病。

那中医到底是怎么通过调理肝郁来预防肝病的呢?让咱们一起来瞅瞅。

肝郁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心情不畅,气儿不顺。

就像我有次遇到的一位大姐,她在单位里老是受气,回家还得操心孩子的学习,心里那股子郁闷劲儿啊,一直憋着。

时间长了,她就总觉得胸口发闷,吃东西也没胃口,晚上还睡不好觉。

这其实就是肝郁的表现。

肝郁的人,往往会有这些症状:心情总是很压抑,容易烦躁发怒,或者唉声叹气的;两胁肋部会有胀痛的感觉,就好像有一股气在那里乱窜;女性还可能会出现月经不调,乳房胀痛等问题。

这些症状就像是身体给我们发出的“警报”,提醒我们肝郁已经找上门了。

中医调理肝郁,那可是有不少妙招。

首先,中药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

像柴胡、郁金、青皮、佛手这些药材,都有疏肝解郁的作用。

医生会根据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开出合适的药方。

比如说,逍遥丸就是一个常用于调理肝郁的经典方剂。

除了吃药,中医还讲究食疗。

肝郁的人可以多吃一些疏肝理气的食物,比如玫瑰花茶。

玫瑰花不仅闻起来香,喝起来也能让人心情舒畅。

还有陈皮,用来泡水喝或者煮粥,都能帮助我们把郁气给散开。

另外,中医的穴位按摩也很管用。

太冲穴就是一个疏肝的“大功臣”。

我曾经教过一位大哥按揉太冲穴,他每天晚上泡完脚后,就用大拇指在太冲穴上用力按揉,每次按个五分钟左右。

没过多久,他就跟我说感觉自己没那么容易发脾气了,心情也好了很多。

运动也是调理肝郁的好办法。

像瑜伽、太极拳这些舒缓的运动,能让人放松身心,把心里的郁闷都给释放出来。

我认识一位阿姨,之前因为家里的事心情特别不好,后来开始练瑜伽,整个人的状态都不一样了,肝郁的症状也减轻了不少。

还有,中医特别强调情志的调节。

说白了,就是要保持好心情。

遇到烦心事别往心里去,多和朋友聊聊天,出去走走,看看风景,把心里的郁闷都给“倒”出来。

中医说的疏肝解郁疏肝是什么意思

中医说的疏肝解郁疏肝是什么意思

中医说的疏肝解郁疏肝是什么意思疏肝解郁是中医学中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也是解释情绪和身体之间关系的重要理论之一。

在中医理论中,认为情绪和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关联,情绪的不稳定或消极情绪会导致身体出现各种问题。

而疏肝解郁的治疗目的就是通过调整肝脏功能,促进情绪平稳,保持身心健康。

首先,我们来谈谈什么是疏肝。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被称为“将军”,有着在身体内恢复平衡的重要角色。

肝脏主要功能包括储藏血液、调节血液循环、支配筋脉以及调节情绪等。

当人们的情绪受到外界刺激时,肝脏往往会受到影响,导致肝气郁结,产生一系列的身体不适症状,例如失眠、头痛、胃痛、情绪波动等。

为了缓解这些症状,疏肝成为了中医的重要治疗方法之一。

疏肝的主要目标是调节肝脏功能,使其恢复平衡。

中医通常采用中草药、针灸、推拿等方法进行调理。

其中,中草药是最常用的疏肝解郁的治疗方式之一。

中草药中有许多具有疏肝理气、舒缓情绪的草药,如柴胡、枳壳、香附等。

这些草药通过服用或煎煮成中药汤剂,可以调整肝脏功能,缓解郁结,改善身体状况。

另外,针灸也是疏肝解郁的常用疗法之一。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气血循环,促进能量平衡,从而改善情绪和身体健康。

常用的疏肝解郁的针灸穴位包括足三里、太冲、太溪等。

针灸疗法具有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特点,逐渐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接受。

此外,中医推拿也可以帮助疏肝解郁。

推拿通过按摩和揉捏身体的特定部位,刺激经络,调理气血,改善肝功能,舒缓情绪。

推拿可以按摩背部、腹部、头部等部位,刺激相应的经络,达到调理肝脏的目的。

总的来说,疏肝解郁是中医治疗中重要的方法之一。

中医理论认为情绪和身体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调整肝脏功能,促进情绪平稳,可以维持身心健康。

中草药、针灸和推拿都是常用的治疗方式,可以帮助人们缓解身体不适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然而,在选择疏肝解郁的治疗方法时,个人的情况与病情是需要考虑的因素,最好在专业的医生指导下进行。

疏肝解郁是传统中医理论的一个方面,已经有很多人通过这种方式改善了身体和情绪健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教你如何解郁防肝病一、肝经诸穴的治病作用主治肝病、妇科、前阴病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症,腰痛、胸满、呃逆、遗尿、小便不利、疝气、少腹肿等症。

怎么判断自己的肝有问题呢?如果睡足8小时仍觉得累、眼眶黑暗或眼睛干涩、皮肤易过敏、整天疲劳气色差,甚至有的女性痘痘长不停,这些都是肝疲劳的表现。

如果一个工作紧张、精神压力大的人,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就会造成免疫力低下,这种长期的伤害会转化成慢性肝损伤。

如果你每天清晨在丑时醒来,这就表示肝在通过气血流注的时间规律向你发出信号了。

根据“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的理论,取太冲穴针刺或按揉穴位常可取得满意效果。

如果担心自己的脏器有问题,还是认真做一个健康体检为好。

1、治肝病每周两次按压肝经(见上图)从大腿根部开始(也就是腹股沟的地方),沿着肝经一点一点地压过去(在大腿内侧面的中间,也可以敲),开始可以轻一点,反复压,遇到痛点就停留稍久,其实有痛的地方一定是有脂肪块的地方(对应有病灶处),所以压那些地方就是把对应点病灶的积水清除出去。

2)揉腹破肝郁法:双手摩热之后,左手放在肚脐,右手放在后腰,沿着腰带一圈来回按摩腰36下(肝肾同源,护肾就是护肝)。

先逆时针地去揉,把手掌心的劳宫穴对着自己的肚脐(神厥穴),揉到肝区的期门穴(肝在右肋骨下面),逆时针揉完了再顺时针揉(中医认为,逆时针揉为泻法,顺时针揉为补法)。

每天坚持,揉的次数可以36为基数,每次是36的倍数即可。

晚上睡觉前要揉,早晨起床可再加一次,长期坚持对身体大有好处。

在揉腹中,感到哪个地方有筋结,一定要用手指把它逐渐地揉开,对恢复肝的功能也是非常重要。

3)推搓两肋:双手按腋下,顺肋骨间隙推搓至胸前两手接触时返回,来回推搓30次。

4)揉三阴交穴(见下图)。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

然后用右手按压左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5)按太冲穴。

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右脚太冲穴(脚背第一、二趾骨之间),沿骨缝的间隙按压并前后滑动,做20次。

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6)揉大敦穴。

盘腿端坐,赤脚,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脚大敦穴(脚大趾甲根部外侧),左旋按压15次,右旋按压15次。

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脚大敦穴,手法同前。

7)腹部按摩——肝纤维化肝硬化保健按摩法:按摩部位:主要按摩右侧胸胁部。

8)背部按摩:施术者左手按摩肝区,右手指同时按摩肝胆俞。

左手按摩肾区,右手同时按摩肾俞、膀胱俞,按摩至肝肾区和俞六处有热感,全身舒服为限。

每2天按摩1次,共6~18次。

按摩的同时,按中医辨证分型配服中药。

惊恐伤肾型服朱砂安神丸。

肝郁气滞型服舒肝合胃丸加逍遥丸。

肝肾阴虚型服杞菊地黄丸。

9)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三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以拇指或食指端部按压双侧足三里穴。

指端附着皮肤不动,由轻渐重,连续均匀地用力按压。

此法能舒肝理气,通经止痛,强身定神。

10)揉肝炎穴:下肢膝关节屈曲外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紧握踝部助力,拇指指腹于内踝上2寸之“肝炎穴”处进行圆形揉动。

此法可疏经络,补虚泻实,行气止痛。

11)足部按摩:每天热水泡脚(也可用足疗盆)后,按压足部肝脏反射区;12)按摩耳部:按摩在耳部穴位图耳中和耳廓对应的肝区。

3、治疗乳腺增生(妇女乳腺增生很多是生闷气的结果)乳腺增生有乳房胀痛厉害的症状,中医认为乳房属胃,属肝,针刺肝经原穴太冲,采用泻法,或用母子补泻法泻其子穴行间,可使痛痒立消。

太冲穴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平时可以自己经常按摩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的原穴,“原”有“发源、原动力”之意。

《难经·六十六难》有“五脏六腑之有疾者,皆取其原”之说,可见其重要性。

太冲穴位于足背第一、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

经常按揉太冲穴,可疏肝解郁、调理气血、化湿通经,对胁腹满痛、头痛目眩、疝痛、小便不利、月经不调等症有很好的效果。

4、缓解生闷气(有了脾气要发出来——生闷气比发脾气更伤肝):1)对于爱生气尤其爱生闷气的女性来说,生气了,一定要按摩一下太冲穴,这是一个很好的补救方法。

2)大敦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角旁约0.1寸处。

常按摩大敦,对女性月经不调、闭经、崩漏有很好的疗效;除此之外,大敦穴还是自古以来被视为镇静及恢复神智的要穴。

孕妇产前产后皆不宜艾灸此穴。

3)行间穴位于足背部第一、第二趾间缝纹端处。

主治头痛、目眩、目赤肿痛、痛经、带下等症。

五输穴所溜为荥,性属火穴,母子属性为子,对于肝经火旺需要泻肝火时,取行间是最好的选择。

按摩点穴从轻重上说,轻柔的属补,刺激较强、力量较重的属泻。

对于不会扎针者,此时可以放手按压此穴,痛一点没关系。

4)蠡沟穴位于内踝高点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是肝经的“络穴”,属肝络胆,所以这一个穴位可以同时调理肝胆两条经脉。

5)中都穴位于内踝高点上7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

主治疝气、崩漏、腹痛、泄泻、恶露不尽等,是肝经的“郄穴”。

可治疗急症血证。

6)曲泉穴位于膝内侧屈膝,当膝内侧横纹头上方凹陷中。

主治腹痛、小便不利、遗精、阴痒、膝痛、月经不调、痛经、带下。

曲泉穴是肝经的“合穴”,五行属水,肝属木,按照五输穴的五行母子关系,曲泉属于母穴,虚则补其母。

临床发现对于经常熬夜,自诉有颈椎病,属于肝经气血相对较“虚”的患者,按其曲泉穴多有压痛,针刺该穴(用补法)时,感到酸胀,随后颈项不适感可减轻或消失,起针后该穴压痛也可减轻或消失。

很多伏案工作者不妨经常检查一下自己的曲泉穴。

按揉有压痛时千万不要用力按压,轻柔的手法才是补法。

从理论上讲,在肝经最旺的丑时按摩肝经最好,但此时我们宜保持熟睡,以顺应自然。

因此,可以将其改为在同名经手厥阴心包经当令的戌时(晚上19点至21点)按摩,或者采用酉时肾经当令之时按揉肾经原穴——太溪穴,同时按揉肝经原穴——太冲穴。

5、制怒你烦燥不安、情绪失常时,是因为肝气不畅,太冲是人体肝经上最有灵性的穴位,每天下午5点到7点肾经经血运行最畅旺的时候,按揉左右脚的太冲穴各20分钟,就能预防并改善以上疾病。

之所以选择在肾经当令时按揉太冲(从太冲揉到行间),是因为肝肾同源,肾水生肝木,肾经是肝经的母亲。

由于肝经在凌晨1点到3点当令,这个时候人都在熟睡中,故在其母经——肾经当令之时按揉太冲,效果一样好。

人在发怒时肝气上逆,血随气而上溢,故伤肝。

肝气上逆,也就是我们平时说的生气,人一生气没处发泄就会蕴怒,怒极必伤肝。

善于动计谋的人,肝气用得多,耗伤肝血也会影响人的视力,因为“肝开窍于目”、“目得血而能视”。

肝经在丑时活动最强,有人喜欢深更半夜学习、想事情,因为这时效率高,计谋出得也好,道理就在于此,故一般的“大决断”都出自半夜。

肝能调节人的情志,正常的情志活动依赖于气机的调畅,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畅,则会引起两个方面的精神情志活动异常——肝郁气滞和肝阳上亢。

女性多是肝郁气滞的代表,爱生闷气的人多为女性,主要表现为肝郁气滞。

对于女性来说,肝的经脉分布于两肋,乳房是肝脉必经之路。

肝主疏泄,如果肝失疏泄,气机不畅,肝气郁结,就会出现胸闷乳胀、乳房疼痛,导致水液停滞,血行不畅产生痰淤等病理产物,形成肿块。

肝阳上亢更钟爱男性,肝主怒。

一般男性容易把肝火发出来,表现为肝阳上亢。

那些有火暴脾气的人,经常处于发怒状态,容易秃顶。

肝硬化病人更易发生溃疡病专家研究发现,肝硬化病人更易发生溃疡病,这种消化性溃疡病又称肝源性溃疡病,这也是发生肝硬化的明显信号。

如果你发现自己最近食欲减退,出现节律性上腹部疼痛、便血等溃疡症状,一定要注意检查一下是否伴有肝硬化。

在大多数人看来,发脾气是有伤大雅的事情。

事实上,有了气发出来要比闷在心里好得多。

由于生气会给身体造成诸多问题,因此平时养生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做到“不生气”。

所谓的不生气,并不是把气闷住,而是修养身心,开阔心胸,通过其他途径把“气”发出来,比如,可以多听一些悠扬和节奏舒缓的音乐,让优美的乐曲化解精神的焦躁,放松情绪;运动也是发泄的有效途径,只是别过度就行了。

虽说生闷气比发脾气更伤肝,但是能够做到凡事不生气最好,气大总会伤身嘛!形意五行拳崩拳属木应肝,是形意拳中最简单的拳法,也是最实用的拳法,就是左右崩拳连环打出。

生气郁闷不舒时,试试打几趟崩拳。

经常锻炼崩拳能够起到舒肝利胆的作用。

6、调理生气后的食欲下降人生气或发怒是肝木过度旺盛的表现,肝木过旺则对脾土克制过度,导致脾的运化饮食功能下降,从而出现饮食不振的状况。

可以取太冲、足三里针灸。

不会针灸可以用按揉的方法,让上升的肝气往下疏泄,按揉太冲穴时会很痛,此时要反复按摩,直到这个穴位不再疼痛为止。

平时按揉太冲穴不方便,有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在办公桌下面能脱鞋,就用一只脚的脚跟踩按另一只脚的太冲至行间一线,也可以踩按大脚趾,这里有肝经的大敦穴和脾经的隐白穴,可以起到调和肝脾的作用。

在家伏案学习工作时最好能够光脚,边活动大脚趾边踩压脚背太冲穴,这是一个提供给没有时间专门锻炼者的小秘密。

再说一个迅速舒肝理气的小窍门。

如果在某些场合,有人说话交谈影响大家,用一个字和动作请其噤声,该怎么做呢?食指放在嘴上发出“嘘”。

食指螺纹面属肝,伸食指相当于舒肝,“嘘”字在六字诀里属木通肝,为什么通肝呢?大家体会一下做“嘘”字时舌头受到按压的地方,是不是舌头的两边正用力抵在两边的上牙齿上,熟悉中医舌诊的人都知道,舌尖属心、舌尖的两边属肺,舌两边属于肝胆,舌根属肾,脾其华在唇。

熟悉舌头、口唇和五脏的对应关系,就容易理解为什么发一个音就能调理相应脏腑了。

即使不知道六字诀练功方法,在生气时自己觉得需要迅速梳理一下肝气时,请做一个嘘声的动作试试看。

7、改善手脚冰凉人一生气就会紧握双拳的原因:肝主筋膜,筋拉动骨骼负责运动,膜用来隔离、划分器官组织的功能界限,肝气旺,手指、脚趾有力量,肝脏对应手指、脚趾,活动手脚能活动肝脏。

肝的变动为握,愤怒时肝气一动,拳头就不自觉地攥紧了,并想大喊大叫。

这就是为什么人一生气就会紧握双拳,做要打人之状的原因。

平时不生气时,或者没有时间锻炼或者某些场合不宜做过大的动作时,抓握动作就是一个很好的锻炼手三阴、手三阳经络的方法,握拳时中指尖上的中冲穴(手厥阴心包经的井穴)正好点按在心包经的劳宫穴(心包经的荥穴),木火相生,可以起到补养心血的作用。

手脚冰凉者,用搓手的方法也很难让手指转暖者,可握拳用中指点按劳宫穴,缓慢用力,尽力抓握几秒钟,然后缓缓放松稍停后再重复抓握,只需几下就可使手指转暖。

在门诊碰到即使夏季也指尖湿冷且搓手也不易转暖的患者,令其采用该方法后常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