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出血

脑出血
脑出血

脑出血

朱一飞

什么叫脑出血

●脑出血(c e r e b r a l h e m e r r h a g e)指脑内血管破裂,导致脑

实质内出血。

●外伤性因素所致称外伤性脑出血;

●非外伤性称自发性脑出血,又称原发性脑出血。

●80%以上由高血压性脑内细小动脉病变引起,故也称高

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或高血压性脑出血。

严重性

●脑出血发病率高

●占各类型卒中的20%~30%

●是致残率、病死率最高的脑卒中类型

脑供血系统

●脑的动脉血液供应来自:

●一颈内动脉系统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经破裂孔进入颅内,颅内段穿硬脑膜经海绵窦,

依次分出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大脑前动脉(视交叉旁分出),终支为大脑中动脉。颈内动脉系统供应额叶,颞叶、顶叶和基底核等大脑前3/5的血流,又称脑的前循环。

椎-基底动脉系统

●双侧椎动脉入颅后分出小脑后下动脉,行至桥延沟汇合

成基底动脉,依次分出小脑前下动脉、脑桥支、内听动脉、小脑上动脉,至脚间窝基底动脉分成左右两条大脑后动脉。

椎-基底动脉系统

●两条大脑后动脉向上呈环状,并发出多支丘脑穿通支、

丘脑膝状体穿通支和脉络膜后动脉,皮层支供应大脑颞叶底面和枕叶。

●椎基底动脉系统供应脑后部2/5,包括脑干、小脑、大脑

半球后部以及部分间脑的血液,又称脑的后循环。

●两条大脑前动脉之间有前交通支连接起来,两侧颈内动

脉与大脑后动脉之间,有后交通支连接起来,构成脑底动脉环。当此环的某处血液障碍时,可互相调节供应。

此外,颈内动脉通过眼动脉,还可以与面、上颌、颞浅等动脉吻合。椎动脉还有许多途径与大脑表面的动脉吻合,侧支循环非常丰富。因此,有时某一动脉发生阻塞时,可由侧支循环代偿,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

病因与发病机制

●*高血压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内小动脉微动脉瘤破裂,是

脑出血最主要的病因。

●*导致脑动脉管壁薄弱的疾病:先天性动脉瘤、脑动静脉

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动脉炎、m o y a m o y a病等。

●*颅内肿瘤破坏血管,引起瘤卒中。

病因与发病机制●*有出血倾向的全身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症、血

友病等。

●*继发于脑梗塞的出血,出血性脑梗塞。

●*治疗:溶栓、抗凝、抗血小板治疗等。

●*原因不明。

发病机制

●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导致脑内细小动脉透明变

性、纤维束样坏死,病变动脉壁在血流冲击下形成微动脉瘤。血压急剧升高时可破裂出血。薄弱的纤维素样坏死动脉壁也易破裂出血。

发病机制

●脑动脉中层薄弱,肌细胞少,外膜不发达,无外

弹力层,管壁较薄,豆纹动脉从大脑中动脉主干呈直角发出,这种解剖结构在血压骤然升高时易因压力的变化导致豆纹动脉破裂出血。

病理

●脑出血多为深穿支破裂所致,豆纹动脉最常见,故

血肿多发生在大脑半球基底核区,其次在脑叶、脑干和小脑。血肿大小不一。

●出血可直接破坏脑组织,同时血肿挤压周围结构,

引起脑水肿。

病理

●出血使颅内容积增大、破坏颅内内环境稳定、脑组

织水肿,致颅内压增高,严重时可引起脑疝。

●血肿可破入脑室或蛛网膜下腔。

临床表现

●*多发生于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且控制不良的患者。

●*常发生于活动状态或情绪激动时。

●*突然发病,数分钟至数小时症状达高峰。

●*发病时血压明显升高,常有头痛、呕吐、肢体瘫痪、失

语、意识障碍等。

临床表现

●*临床表现轻重取决于出血量和出血部位。

●*出血量小者,可表现某一单纯症状或体征,全脑症状

轻或无,出血量大者,立即昏迷,全脑症状明显,出现脑水肿甚至脑疝。

●*脑干出血即使出血量不大,病情也较凶险。也有临床

表现较轻者。

临床按出血部位分以下类型

基底核出血

一壳核出血:即内囊外侧型,(多为外侧豆纹动脉破裂引起):

●*血肿向内压近内囊—对侧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同向

偏盲,位于优势半球可有失语。

●*出血量大,扩展至额颞叶或破入脑室—高颅压、昏迷

甚至脑疝死亡。

基底核出血

二丘脑出血:即内囊内侧型,典型表现是偏身感觉障碍。

●*向外压迫内束——“三偏”

●*向内破入脑室——高热、昏迷、瞳孔改变。

●*向下扩展损伤丘脑下部和脑干——高热、昏迷、上消化

道出血,呼吸不规则,继发脑干功能衰竭死亡。

脑叶出血

为皮质下白质出血。老年人多为高血压动脉硬化或血管淀粉样变性、青年人多为先天性脑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所致。

脑叶出血

●*小量出血症状轻,酷似脑梗死

●*出血破入蛛网蟆下腔,致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

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明显,易误诊为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脑叶出血大量出血可有意识障碍及相应脑叶机能病损

的症征

脑叶出血

1额叶——精神异常、摸索、强握等

2颞叶——幻视、幻听,精神症状,感觉性失语等

3顶叶——单下肢感觉障碍、失用、体像障碍等

4枕叶——皮质盲

脑干出血

一中脑出血

●*出血量少——同侧或双侧动眼神经损害,眼位异常,

伴对侧或双侧锥体束征。

●*大量出血——深昏迷、双侧瞳孔散大,立即死亡。

脑干出血

二脑桥出血占脑干出血80%以上。

●*出血量大——可立即昏迷,由一侧偏瘫迅速进展为四

肢瘫、针尖样瞳孔,中枢性高热、呼吸不规则,伴多脏器功能急性损害,多在48小时内死亡。

●*小灶性出血——症状轻微,意识情楚,表现眩晕、交

叉性瘫痪或感觉障碍,予后较好。

脑干出血

●延髓出血

原发性延髓出血少见。多为桥脑出血扩

展至延髓,表现突然昏迷,血压下降,呼吸

节律不规则,心律紊乱迅速死亡。

小脑出血

●多发生于一侧小脑半球,首发症状多为突然眩晕,

枕部疼痛、恶心呕吐。

●病变同侧肢体共济失调,眼球震颤,多无肢体瘫痪。

累及桥脑可伴有周围性面瘫或一侧外展神经麻痹。

小脑出血

●小脑蚓部出血,可致脑脊液循环障碍,导致急性脑积水,

很快昏迷,脑疝死亡。

●*出血量大-血肿压迫脑干,可致昏迷、四肢瘫,甚至枕

大孔疝死亡。

●*出血量小——症状轻、仅表现眩晕、头痛,可无阳性体

征,恢复快,予后好。

脑室出血

临床表现因出血量、脑室积血量及是否

阻塞脑脊液通路而异。

脑室出血

●出血量小——头痛、恶心呕吐、颈部抵抗,K e r n i g征阳

性,伴或不伴有意识障碍,(应与蛛网膜下腔出血鉴别)予后好。

●出血量大——脑室铸型,阻塞脑脊液循环,表现立即昏

迷,四肢瘫,瞳孔先缩小,随后散大,高热,呼吸深大,去大脑强直,多数迅速死亡。

辅助检查

●1头部C T:可及早发现脑内相应部位高密度影,能明

确出血部位、出血量、脑水肿程度、脑室系统情况,临床怀疑脑出血应立即行颅脑C T检查,对指导治疗、估计预后有重要价值。

辅助检查

●2头颅M R I:对脑出血敏感,可明确出血部位、范围,

脑水肿及脑室情况。呈短T1、长T2信号。但耗时较长,不如C T简便、快捷。

●3脑血管照影(D S A、M R A、C T A)可显示血管走行移

位,尚可发现脑动脉瘤、血管畸形。

辅助检查

●4腰穿脑脊液检查:脑脊液压力增高,多呈均匀血性,

但非血性脑脊液不能排除脑出血。有C T,一般工作为常规检查,无C T时,病情不十分危重,无明显颅内高压者可慎重进行腰穿。

●5血、尿常规、血糖、电解质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和

了解患者全身状况。

诊断

●1有较长期高血压病史,活动中或情绪激动

时突然发病,根据血压明显增高,有头痛、

呕吐,不同程度意识障碍等全身症状,和偏

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等局灶神经体症,

通常可做出脑出血临床诊断。

●2C T见到脑出血病灶可以确诊。

鉴别诊断

●①其他类型脑卒中;主要是病因的判断。

●②脑外伤后硬膜下出血;

●③内科疾病中的中毒(包括药物中毒)、

低血糖、高血糖昏迷所致的意识障碍。

●除这些疾病固有的病史、体征和实验室检

查结果外,头颅C T检查结果具有重要的鉴别

诊断价值

治疗

***控制脑水肿、颅高压,防止脑疝是脑出血急性期治疗的关键。

急性期治疗

1一般治疗:

●*原则上就地治疗,避免长途搬运,尽量让患者安静卧

床。

●*保持呼吸道通畅,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加强

护理。

●*降低体温可降低脑代谢率,减少耗氧量,保护脑细

胞,减少脑水肿。多采用物理降温,如冰帽、冰毯等。

药物冬眠降温必须十分慎重。

急性期治疗

2脱水降颅压:

●*20%甘露醇125-250m l静脉滴注1次/6-8h

●*速尿20-40m g静脉推注,1次/6-8h,或与甘露醇交

替使用。

●*20%或25%人血清白蛋白50-100m l静脉滴注,1-2

次/d,可提高胶体渗透压,脱水作用持续时间较长,又可避免低血压。

急性期治疗

注意事项:

●*根据病情轻重和临床变化,应随时调整脱水剂用量,一

般需用1周左右,根据病情可适当缩短或延长。停用时应逐渐减量。

●*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和肾功能情况。

急性期治疗

注意事项:

●*肾上腺糖皮质激素抗脑水肿,降低颅内压作用缓慢,不

主张常规使用。合并消化道出血、肺部感染以及糖尿病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对严重脑水肿、颅内高压者,脱水治疗效果不好时,应

进行手术减压。

急性期治疗

高血压的处理:

*一般主张维持在20.0~21.3/12.0~13.3K P a

(150~160/90~100m m H g)为宜,目前认为收缩

压>200m m H g,舒张压>120m m H g时才须降压处理,应采用容易控制药量的降压方法。

急性期治疗

●*血压持续过低,无论药物或是病变所引起,都应用升压

药物如多巴胺以维持所需的血压水平,防止脑损害的进一步加重。

●*脑出血时颅压升高,反应性血压升高,所以应首先降颅

压,可暂不使用降压药物。但血压过高又易致再出血,故应针对病情个体化处理。

急性期治疗

止血剂和凝血剂:

●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无效,但在出血早期使用与否有争议。

●因凝血障碍性疾病所致的脑出血必须应用。

手术治疗

●*内科治疗病情不断变化,C T证实血肿继续

扩大者。

●*小脑、丘脑出血量>10m l或血肿直径>3c m者,壳核出

血>30m l,或明显颅高压者,保守治疗无效的重症患者。

手术治疗

●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目前用于临床的有开颅血肿清除术,经颅穿刺吸除术、

脑室引流术等方法。

并发症处理

1上消化道出血:

●*甲氰咪胍、洛塞克等药物静脉滴注。

●*冰盐水胃内降温,口服或胃饲止血剂(凝血酶、云南白

药等)

●*严重出血者需输新鲜血。

●*早期胃肠营养可减少胃肠道出血的发生。

并发症处理

2肺部感染

●*按时翻身拍背,及时清除口腔及气管内分泌物,防止

反流、误服。

●*应用敏感、足量的抗生素。

恢复期治疗

●*瘫痪肢体的运动锻炼、语言训练等康复治疗,促进功

能恢复。

●*控制高血压,预防复发。

预后

●*出血量大,全身情况差者,死亡率高。

●*脑干出血病死率达70%,大脑半球出血约20%,总的

病死率为30-40%。

●*存活者残废率达70%。

蛛网膜下腔出血

(s u b a r a c h n o i d h e m o r r h a g e,S A H)

●是指颅内脑外的血管非外伤性破裂出血,血液直接

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占脑卒中的6%~8%。

【病因】

●①颅内动脉瘤,最常见,占50%~85%;

●②脑血管畸形,主要是动静脉畸形(A V M),青少年多见,

约占2%左右;

●③脑底异常血管网病(m o y a m o y a病),约占1%;

●④其他,夹层动脉瘤、血管炎、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结缔组织病、血液病、颅内肿瘤、凝血障碍性疾病、抗凝治疗并发症等。

危险因素

●包括吸烟、高血压、过量饮酒、既往有动脉瘤破裂史、

动脉瘤体积较大、多发性动脉瘤等。

●吸烟者与不吸烟者相比其动脉瘤更大,且更常出现多发

性动脉瘤。

发病机制

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险因素:

●年龄偏大

●动脉瘤的大小和部位

●既往发生过由于动脉瘤导致的S A H(危险因素增加11

倍)

●动脉瘤家族史

●高血压

●吸烟(增加11倍)

●中到大量饮酒

●使用可卡因

●身材瘦长

●怀孕(20%以上在怀孕和产后的早期破裂)

S A H的典型临床表现

90%存在头痛;

经典的头痛:突然、剧烈和持续性,经常伴有恶

心、呕吐、脑膜刺激征,局灶神经系统症状和意

识丧失;

爆炸样头痛:“一生中最剧烈的头痛”;

12%感觉到破裂;

8%头痛从轻度逐渐加重,92%一发病即非常剧

烈;

可发生在任何部位,可单侧或双侧;

75%表现头痛、恶心和呕吐;

66%突然发生头痛伴有意识丧失或局灶缺损;

50%无或仅有轻度头痛和轻度脑膜刺激征或中度

至重度头痛不伴神经功能缺损或颅神经麻痹;

75%在S A H最初24h和第4d有颈强直(74%、

85%、83%、75%);

在最初24h:40%意识清楚,67%言语流利,69%

运动功能正常;

50%的表现与脑膜炎相似:头痛、颈项强直、恶

心、呕吐、畏光和低热;

33%以上患者存在短暂的意识丧失。

主要并发症

(1)再出血:是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再出血的病死率约为

50%。发病后24小时内再出血的风险最大,以后4周内再出血的风险均较高。

累计再出血率于病后14天为20%~21%,1月时为30%,6月时为40%,以后每年为2%~4%。

临床表现为

在病情稳定或好转的情况下,突然发生

剧烈头痛、恶心呕吐、意识障碍加深、抽

搐、原有症状和体征加重或重新出现等。

确诊主要根据上述临床表现、C T显示原有出

血增加或腰穿腑脊液含血量增多等。入院时

昏迷、高龄、女性及收缩压超过170m m H g的患者再出血的风险较大。

(2)脑血管痉挛:大约20%~30%的S A H患者出现脑血管痉

挛,引起迟发性缺血性损伤,可继发脑梗死。血管痉挛一般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3~5天开始,5~14天为高峰期,2~4周后逐渐减少。缺血症状的发生与初期C T显示脑池积血的量有关。

临床表现意识改变

局灶性神经功能损害体征

动脉瘤附近脑组织损害的症状通常最严重

(3)脑积水:约15%~20%的患者可出现急性梗阻性脑积

水,多发生于出血后l周内。

为蛛网膜下腔和脑室内血凝块堵塞脑脊液循环通路所

致。

临床表现

3%~5%的患者在S A H后遗留交通性脑积水.表现为精神障碍或痴呆、步态异常和尿失禁,脑脊液压力正常,故也称为正常颅压脑积水。头颅C T或M R I显示脑室扩大。

(4)其他:S A H后,约5%~10%的患者出现癫痫发作,其

中2/3发生于1个月内,其余发生于1年内。约5%~30%的患者出现低钠血症,主要由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和游离水潴留引起。少数严重患者因为肺下部损伤可出现神经源性心功能障碍和肺水肿,与儿茶酚胺水平波动和交感神经功能紊乱有关。

【实验室检查】

1.颅脑C T是确诊S A H的首选检查。尚可提供以下

信息:

1)出血量和病情的严重程度F i s h e r据S A H的严重

程度及积血部位分级:Ⅰ级:未发现血液。Ⅱ级:

血液层厚<1m m,遍及整个蛛网膜下腔。Ⅲ级:

出血层厚度>1m m。Ⅳ级:位脑实质血肿或脑室

积血。

2)推测出血源

①前半球间裂大量积血或侧脑室出血可能是

前交通动脉瘤;

②一侧视交叉池出血提示颈内动脉瘤-后交

通动脉瘤;

③外侧裂最外侧出血大多是大脑中动脉瘤;

④第四脑室出血提示小脑后下动脉与椎动脉接

合处动脉瘤。此外,有时C T还可发现多个出血源。

3)可证实紧急处理的合并症如急性脑积水或脑

内血肿等。

4)C T还有助于区分原发性S A H和脑外伤外伤性

S A H的血液通常局限于脑凸面的浅沟内,且邻近

骨折或脑挫伤处。

C T检查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是造成S A H临床误诊

的原因之一。

1)C T检查距发病时间越长,敏感性越低或不能检出;C T扫描越早,阳性率越高。

A d a m s研究:1d95%,2d90%,5d

80%,7d50%。

国际合作研究:1d86%,2d76%,5d58%。

2)少量出血可因C T层面范围偏差出现假阴性;

即使是在出血后12h内行C T检查,采用先进的

C T机,S A H患者仍有约2%的阴性率。H c t小于

30%可出现阴性。

2.腰穿脑脊液检查

有诱发脑疝的危险。只有在无条件做C T而病情允许的情况下,或C T检查阴性而临床又高度疑诊S A H时才考虑进行。

首要的原则是,从出现头痛到腰椎穿刺的间隔时间至少要6h,最好在12h后进行。

C S F穿刺损伤出血和病理性出血的鉴别

鉴别要点损伤出血病理性出血

三管试验逐渐变淡(个别无变化)均匀一致

放置试验可凝成血块不凝

离心试验上层液无色红色或黄色

潜血试验阴性阳性

细胞形态正常、完整皱缩(无特异性)出现含R B C的吞噬C

C S F压力正常常升高

3.脑血管造影

是检测动脉瘤的金标准费时、微创。A瘤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再次破裂,总的破裂率为1%~2%。造影后6h内的破裂率为5%,高于预期破裂率。

若血管造影阴性,注意最初C T上出血的模式很重要。

C T显示动脉瘤性出血的患者似乎是重复血管造影的最

明确指征。

重复血管造影应遵循选择性原则,如第1次造影后有

C V S或再出血,重复造影阳性率为0-22%(5%)。

2周后行第2次动脉造影的指征:

1)发现血管痉挛;

2)首次C T扫描显示动脉瘤样出血者;

3)蛛网膜下腔出血较少或较多,尤其是在S A H后4天内C T扫描发现大脑纵裂额叶底部大量出血时。

M R A对直径3-15m m的动脉瘤检出率可达84%-100%,但显示动脉瘤颈部和穿通支动脉不如D S A;对发现血管畸形很有帮助,但因其空间分辨率较差,远不能取代。最近研究表明,每例患者至少发现1个动脉瘤的敏感性为69%~100%,而检测所有动脉瘤的敏感性为70%~97%,特异性为75%~100%。

C T A敏感性为85%~98%,与M R A的敏感性相同。具有微

侵袭性。静脉增强检查危险:对比剂过敏;肾功能不全,脱水和糖尿病等。

对M R A检查禁忌症的患者,例如装有心脏起搏器、颅内强磁性银夹、严重的幽闭恐怖症患者可选择螺旋C T检查。

鉴别诊断

1.蛛网膜下腔出血与其他脑卒中的鉴别

2.蛛网膜下腔出血与脑膜炎相鉴别结核性、真菌性、细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均可出现头痛、呕吐和脑膜刺激征。

尤其是S A H发病后l~2周,脑脊液黄变,白细胞增多,因吸收热体温可达37~38度,更应与脑膜炎,特别是结核性脑膜炎相鉴别。根据脑膜炎发病一般不如S A H急骤,病初先有发热、脑脊液有相应的感染性表现、头颅C T无蛛网膜下腔出血表现等特点可以鉴别。

治疗

原则是控制继续出血、防治D C V S、去除病因和防

止复发。

(一)内科处理

1.安静卧床

2.对症处理

(1)降颅内压:

(2)调控血压:

(3)镇痛、镇静、镇吐:

(4)控制精神症状:

(5)抗抽搐:

(6)纠正低血钠:

治疗

3.防治再出血药物的应用

4.防治C V S

5.脑脊液置换疗法

(二)手术治疗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脑出血的护理措施 定义 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 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昏迷。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出现脑疝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凝视麻痹)。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一)实验室检查 1.脑脊液检查 诊断明确者,一般不做脑脊液检查,以防脑疝发生,但在无条件做脑CT扫描或脑MRI 检查时,腰穿仍有一定诊断价值,脑出血后由于脑组织水肿,颅内压力一般较高,80%患者在发病6h后,脑脊液呈血性或黄色,但腰穿脑脊液清亮时,不能完全排除脑出血的可能,术前应给脱水剂降低颅内压,有颅内压增高或有脑疝的可能时,应禁忌做腰穿。 2.血常规,尿常规和血糖 重症患者在急性期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增高,可有尿糖与蛋白尿阳性,脑出血急性期血糖增高由应激反应引起,血糖升高不仅直接反映机体代谢状态,而且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血糖越高,应激性溃疡,脑疝,代谢性酸中毒,氮质血症等并发症发生率越高,预后越差。 (二)神经影像学检查

最新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09年)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中医“中风”范畴。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 诊断 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一、中医治疗 (一)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15克,天麻20克,钩藤(后下)30克,怀牛膝12克,白附子5克,白蒺藜15克,僵蚕20克,陈皮9克,全蝎5g,菖蒲12克,桃仁15克,胆星9克,生甘

草6克。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5克,浙贝12克,竹沥12克,天竺黄6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12克,当归20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克,夏枯草9克。 中成药:(1)镇脑平肝丸(院内制剂,天麻、钩藤、怀牛膝、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制半夏、枳实、全蝎、胆星),6克,每日3次。 (2)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每日一次。 2、风阳上扰证 症状:头晕头痛,或伴耳鸣目眩,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克,钩藤后下15克,石决明15克,栀子12克,怀牛膝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黄芩9克,茯神12克,益母草15克,菊花9克。恶心、呕吐:加胆星6克、郁金12克。头痛较重:加羚羊角粉3克冲、夏枯草6克。痰热较重:胆星6克、竹沥12克,大贝母12克,天竺黄9克。 中成药: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 3、痰热腑实证

脑出血考试题及答案

脑出血 一、最佳选择题 1.女性58岁,晨起跑步时觉右侧头痛,呕吐一次,左半身运动不灵,被送至医院时已不省人事,呕吐咖啡样胃内容物,血压达26. 0/15. 6kPa(200 /120mmHg),瞳孔右>左,光反应消失,左侧偏瘫,应立即进行何种处置最适宜() A.吸氧卜 B.静注高渗葡萄糖 C.利血平肌肉注射 D. 6一氨基已酸静滴 E.甘露醇静滴 2.男患61岁,有高血压病史,因情绪激动后头痛呕吐,言语不清右及肢体瘫已住院4周,经治疗基本痊愈,复查脑CT左基底节区高密度影已明显吸收,为防止本病再发,嘱患 者出院后最应注意的是:() A.避免情绪激动 B.建立合理的生活作息制度 C.戒烟酒 D.控制高血压 E.经常服用维生素C及E 3.一名40多岁男子,患多年肝病和视网膜血管病,突然出现头痛和进行性迟钝,'2小时后,他出现小脑扁桃体庙的症状而死亡,对于他的灾难性变化的最合理的解释是:’() A.大脑内出血 B.丘脑内出血 C.脑室内出血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小脑内出血 4.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好发部位() A.大脑皮质 B.内囊及基底节 C.丘脑D.桥脑 E.小脑 5.高血压动脉硬化性脑出血最常见的破裂血管是() A.脉络膜前动脉B.豆纹动脉 C.小脑上动脉 D.大脑前动脉 E.大脑后动脉 6.重症脑出血,首选的治疗原则是() A.预防休克 B.应用脱水剂 C.控制血肿感染 D.立即输血 E.给予苏醒剂 7. 55岁女性,四小时前头痛,说话不清楚,右侧肢体无力,继之昏迷,头颅CT示:左侧 丘脑高密度出血影,血压24 /16kPa(180/120mmHg),血糖L,其病因应先考虑() A.糖尿病 B.血液病 C.脑动脉瘤破裂 D.脑血管畸形 E.高血压和动脉硬化 8.脑出血病久,出现病灶侧瞳孔散大,昏迷加深提示最可能发生() A.脑室出血 B.枕骨大孔疵 C.小脑幕裂孔病 D.镰下庙 E.桥脑出血 9. 48岁,女,工人,晚饭后聊天时突然头昏头痛,呕吐一次来急诊。BP23 /14 kPa(170/ 105mmHg),神志清,左鼻唇沟浅,左上肢肌力2级、痛觉消失,下肢正常,右侧正常。颈强。最可能的诊断是() A.蛛网膜下腔出血 B.脑出血 C.脑梗塞 D.高血压脑病 E .TlA 10.李某,男,63岁,1小时前生气时突然头痛,呕吐,右侧肢体无力,10分钟后昏迷。 人院检查:29/17kPa血压(220/130mmHg),中度昏迷,右鼻唇沟浅,右侧肢体肌力。 级,右Babinski征(十)。脑CT示左基底节区有一个直径为5cm左右的高密度影。人院2小时后,左瞳孔5 mm,对光反应消失;右瞳2mm,光反应存在。首选诊断为() A.脑血栓形成合并脑庙 B.脑栓塞合并脑病 C.脑出血合并脑庙 D.蛛网膜下腔出血 E.脑出血 11.男性,74岁。半小时前在工作中突感左肢无力,伴头痛,有高血压史,查体:神志清, 左侧面,舌瘫,左偏瘫,脑膜刺激征(一)。为帮助诊断,首选的辅助检查是() A.脑电图 B.脑血管造影 C.头颅CT D.脑脊液检查 E.脑超声波

(完整版)老年人脑出血的治疗

老年人脑出血的治疗 由于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各脏器及其功能会逐渐出现老化和减退,整体体力和抗病能力日趋下降,再加病前心、肝、肾、肺等主要脏器的伴发病多,病发后各类并发症多,一旦发生脑出血病情多较危重和复杂,因此在重视全局下如何突出个体化的救治就显得更为重要,稍有延误或不慎就会影响疗效甚至病人的生命安全。有关此类的咨询近来有所增多,特就其中几项具体治疗措施提供探讨意见如下,供参考。 一、止血药的应用(1~2,4)脑出血后,由于颅内的容积恒定、病灶周边脑组织的压迫、动脉破口的收缩和局部血栓的形成,如无重大凝血障碍出血多会在数分钟内自动停止;再止血药还会有引发心、脑和深静脉等处血栓形成的危险,故临床上现多不主张使用。但在脑出血早期,迂病灶内再出血或活动性出血引发血肿扩大险情时(一般多发生在病后6~24小时内),可短期使用安络血等止血药,同时应对出凝血功能进行监测以保安全。对有明显凝血障碍、肝功异常、长期饮酒史和合并消化道出血者,应积极使用其他较强力的止血药,且以一周为宜,以后是否需要可根据实际病情和凝血功能而定。 二、降血压药的应用(1,6,4)脑出血后,由于机体应激反应所致的激素水平升高,以及颅内压的急性增高、小动脉阻力增强和脑灌注血流量减少等原因,将引起应激性和代偿性血压升高或很高;同时由于机体的自身调节作用,病人的血压常呈现较大的波动和不稳。此时,既要考虑血压过高会导致脑内再出血或活动性出血,以及心梗、心衰、肾衰和肺水肿等并发症的发生,又要警惕血压下降会促使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缺血加重的危险。因而可先试行脱水治疗,降低颅内压和增强机体自身对血压的调控功能,以促进血压的平稳下降。如果血压仍居高不下,且间隔5分钟以上的两次测压,收缩压均>230mmHg,舒张压均>140mmHg 时,可考虑静脉给予快速而短效的降压药硝普钠(0.5ug/kg/min),需要时还可根据血液药物浓度测定给药以保安全;如间隔20分钟的测压,收缩压均>180~230mmHg或舒张压>105~140mmHg或平均动脉压>130mmHg时,可静脉给予拉贝洛尔、依拉普利等易于调整用量的药物。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5mmHg时,须否和何时开始给予降压药目前尚无一致意见,但大多倾向于在脑水肿形成的高峰期(一般为病发后两周)或颅压监测显示颅内压下降稳定后,开始给药为宜;并可根据病前服药种类和药效情况,单用或合用洛活喜、依拉普利或科素亚等降压药,期望在1-2月内将血压降至正常(达标)或稍高于病前水平并终生服药。在给予降血压药前还要注意排除因病人对疾病的恐慌感、尿潴留和/或呼吸道不畅等其他原因所引起的血压升高,并及时给予相应处理和避免误治。 三、脱水剂的应用(6~7) 由于脑出血后的血肿占位效应和血肿内容物的刺激作用,可引起严重的头痛、恶心和呕吐等颅内压增高和血压增高症状,甚至导致病人呼吸、心搏骤停的脑钩回疝形成,为及时缓解临床症状和为以后的治疗甚至手术治疗争取时间,积极使用脱水剂显然是必要和有益的。但也有人认为脱水治疗会使正常脑组织脱水,脑体积缩小和腾出颅内空间有引起继发性脑出血的危险,以及原有心、肾功能损伤加重的可能,故切忌滥用,而应根据血肿大小、部位、有无破入脑室,以及病人的整体健康状况和禁忌症等具体情况,确定应用脱水剂的时机、品种、方法、剂量和疗程,并严格观察和及时处理其不良反应。现临床上常以甘露醇为首选药,且已证明小剂量的效果并不比大剂量差,但应遵循下述用药原则: ①除针对已出现脑疝或脑疝征象的急救病人外,一般不作为病初24小时内的预防性治疗; ②剂量一般以0.25~0.5g/kg,每4~6小时静脉滴注一次为宜,但脑疝急救病人可增量至1. 0g/

探讨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研究

探讨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7-11-29T15:50:06.730Z 来源:《健康世界》2017年20期作者:宫兴胜 [导读] 中医和西医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大庆市萨尔图区东安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内科黑龙江省大庆市 163311 摘要:目的探讨并分析中医治疗脑出血的安全性。方法此次研究的对象是选择120例脑出血患者,将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观察组采用中医治疗,对照组选用西医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分析中医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西药所引起的并发症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3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和西医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但是中医治疗脑出血的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值得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中医;西医;脑出血;并发症;安全性 脑出血导致死亡的数据是非常令人震惊的,占全部脑卒中的30%左右,由于脑内血管破裂而引发出血,病发原因与脑血管病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其中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以及血管老化的患者很容易发生脑出血的情况[1]。出现这类疾病的患者往往是由于情绪过于激动、用力过猛以及过大导致突然发病,即使抢救及时成功率也较低,抢救过来的患者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言语障碍、吞咽障碍、运动障碍等后遗症[2]。本实验主要是针对本院2016年3~11月所接收的120例脑出血患者,对其进行治疗,对治疗效果加以分析和讨论,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是本院2016年3~11月所治疗的120例脑出血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其中观察组男38例,女22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60.16±5.87)岁;28例基底节区血肿,18例血肿破入脑室,14例大脑半球血肿。对照组男35例,女25例;年龄41~79岁,平均年龄(61.06±5.97)岁;25例基底节区血肿,20例血肿破入脑室,15例大脑半球血肿。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药和针灸的中医治疗办法,具体如下:痰火闭窍型煎服天麻钩藤饮、痰瘀阻窍型煎服血府逐瘀汤、元气衰败型煎服参附汤、痰湿蒙窍型煎服涤痰汤,2剂/d,早晚煎服;再配合针刺疗法。对照组用西药和手术联合治疗。 1.3 疗效判定标准[3] 显效:患者的意识清醒,头痛头晕症状已经完全消失,可以进行一定社会活动,沟通交流无太大的障碍,没有呕吐现象;有效:患者眼部症状有所好转,头晕头痛得到一定的缓减,嗜睡或昏迷的程度得到较大的缩短,偶尔有呕吐,运动和语言存在一定的障碍;无效:患者存在严重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语言障碍,瞳孔不等大,头晕头痛比较严重;死亡。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良反应 观察组无一例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出现伤口感染2例、西药所引起的并发症3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治疗效果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0%高于对照组的6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大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随着我国医疗手段的改进,引进了许多西方发达国家的医疗技术和设备,针对脑出血患者的治疗,传统的物理治疗效果较好,患者死亡人数较少,安全性高[4]。 在本文的研究中,采用西医治疗手段的患者死亡率高达12例,占了该组人数的1/5,而中医治疗手段的仅仅死亡了4例;采用西医治疗有10例无效,中医仅为5例,是西医的1/2,说明中医治疗具有一定的优势;在进行西医治疗时,手术的护理不当容易导致患者感染细菌,患者本身免疫力较差,加快了病情的恶化速度;西药中含有过多激素,与人体内部的一些物质较易发生化学反应,进而导致并发症的发生。采用中医治疗手段可以有效避免这些问题的出现,因为中医治疗主要是对人体物理性的调整,对身体没有伤害,也不会带来伤害[5]。同时,脑出血患者在接受治疗时切记安静卧床休息,医护人员随时清理患者呼吸道分泌物,保证呼吸道通畅;入液量可按尿量+500 ml/d计算输入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调整血糖、降低颅内压等工作内容。 综上所述,采用中医治疗脑出血患者具有很大的优势,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还可以有效减少患者的并发症状的出现,避免了西医治疗的感染及不良反应,对提高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具有积极作用,有效降低了患者的死亡率,对患者治疗具有很高的安全性,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朱晓晨,田昕,杨傲然. 中医益气活血法辅助治疗脑出血类疾病的机理及临床效果研究进展. 现代中医临床,2010,17(1):34-36. [2]叶锋,龙春霞. 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中医理疗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疗效观察.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7):54-56. [3]唐月学. 脑出血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中国医学工程,2013(11):67-68. [4]陈静,吴妮娜. 针对患者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中医护理对策分析.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5(4):198-199. [5]元国芬,王美红. 高血压脑出血术后并发肺部感染的中医护理.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3):1872-1873.

脑出血康复锻炼方法课件

脑出血康复锻炼方法 急性脑出血所致的功能障碍主要为运动障碍及语言障碍。运动障碍最常见的是病变对侧肢体的中枢性偏瘫。语言障碍可以表现为运动性失语, 感觉性失语及混合性失语。而脑出血后的功能恢复, 在其病后的前3个月内, 特别是最初几周内变化最快。6个月时基本达到最大恢复, 发病2年后, 不会有明显变化。所以早期的功能锻练, 特别是急性期患者的康复是否得当, 直接影响患者远期效果和生活质量。 一、休息、活动指导 1 急性期应绝对卧床休息(4-6周), 不宜长途运送及过多搬动, 翻身时应保护头部, 动作轻柔得体, 以免加重出血。 2 神志不清, 躁动及合并精神症状者, 加护栏并适当约束, 防止跌伤。 3 抬高床头15度-30度, 以利于静脉回流, 使颅内压下降, 减轻脑水肿。 4 昏迷病人平卧, 头侧卧位, 取下活动性假牙, 以防误吸, 确保呼吸道通畅。 5 生命体征平稳后应开始在床上、床边、下床的主动训练, 时间从5-10分钟/次开始, 渐至30-45分钟/次, 如无不适, 可作2-3次/日, 不可过度用力憋气。 二、饮食指导 指导病人进行必要的食疗, 可以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改善脑循环。不食刺激性食物, 嘱病人戒烟, 减少饮酒, 避免食用肥肉、猪肉、蛋黄、带鱼和动物内脏等高脂类食物, 肉类以鱼虾、瘦肉、禽肉等为佳。为使

病人保持大便通畅, 可多食雪梨、香蕉、蜂蜜等果品及粗纤维食物。急性期病人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2300 ̄2800卡/日) 饮食。限制钠盐摄入( 少于3g/日) , 因钠潴留会加重脑水肿。食物温度适宜, 过热可能烫伤口腔黏膜, 过冷易致腹泻, 影响吸收。对于尚能进食者, 喂饮食物时不宜过急, 遇呕吐或反呛时应暂停休息, 防止食物呛入气管引起窒息或吸入性肺炎。昏迷不能进食者鼻饲流质4-5次/日, 200-300 ml/次, 如牛奶、豆浆、藕粉、蒸蛋或混合匀浆等, 流质应煮沸消毒, 消毒冷却后再喂。恢复期病人予以清淡、低盐、低脂、适量蛋白质、高维生素、高纤维食物, 多食蔬菜及水果, 避免辛辣食物, 戒烟酒, 保持大便通畅。体胖者应适当减轻体重, 减少热量摄入, 忌食纯糖。 三、功能锻炼和运动指导 脑出血后的半身不遂、语言不利等后遗症, 要通过功能锻炼及适当的运动, 改善机体的循环和代谢, 以促进病体的康复。要做到有计划、定时、定量加强瘫痪肢体的被动活动与主动锻炼, 病人病情稳定即可开始协助病人被动运动, 肌力开始恢复时, 帮助鼓励病人自主运动。功能锻炼按卧位- 坐位- 站位- 步行, 循序渐进, 同时配合针灸、按摩等。一般上肢麻木灸肩骨禺、曲池、合谷, 下肢麻木灸环跳、风市、悬中等穴位。并指导家属帮助按摩, 一般病人在起病数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内, 只要能坚持锻炼, 瘫痪肢体的功能都可以有所恢复。对失语或语言不利的病人, 每日上、下午要有一定的时间进行语言训练, 逐步恢复语言功能。语言功能的训练: (1) 运动性失语: 字- 词- 短句; (2) 感觉性失语: 用手势、表情来表达用意; (3) 命名性失语: 用物品反复教病人说出其名称。另外可让病人跟着预先录制好的标准语进行逐字逐句的语言再训练, 但要注

脑出血中西医结合治疗规范标准[详]

中风病 中医概念:中风病是由于正气亏虚,饮食、情志、劳倦伤等引起气血逆乱,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为基本病机,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根据脑髓神机受损程度的不同,有中经络、中脏腑之分,有相应的临床表现。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四季皆可发病,但以冬春两季最为多见。 西医概念:脑出血系指脑实质的血管破裂引起大块性出血所言,约80%发生于大脑半球,以底节区为主,其余20%发生于脑干和小脑。 中医病因病机 1.积损正衰“年四十而阴气自半,起居衰矣”。年老体弱,或久病气血亏损,脑脉失养。气虚则运血无力,血流不畅,而致脑脉瘀滞不通;阴血亏虚则阴不制阳,风动越,携痰浊、瘀血止扰清窍,突发本病。 2.劳倦伤烦劳过度,伤耗阴精,阴虚而火旺,或阴不制阳易使阳气鸱,引动风阳,风旋动,则气火俱浮,或兼挟痰浊、瘀血上壅清窍脉络。 3.脾失健运过食肥甘醇酒,致使脾胃受伤,脾失运化,痰浊生,郁久化热,痰热互结,壅滞经脉,上蒙清窍;或素体肝旺,气机郁结,克伐脾土,痰浊生。 4.情志过极七情所伤,肝失条达,气机郁滞,血行不畅,瘀结脑脉;暴怒伤肝,则肝阳暴,或心火暴盛,风火相煽,血随气逆,上冲犯脑。凡此种种,均易引起气血逆乱,上扰脑窍而发为中风。尤以暴怒引发本病者最为多见。

西医发病机制 高血压和动脉硬化是脑出血的主要因素,还可由先天性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脑瘤、血液病(如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血友病等)、感染、药物(如抗凝及溶栓剂等)、外伤及中毒等所致。 其发病机理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①脑小动脉的病变。②微小动脉瘤:绝大多数微小动脉瘤位于大动脉的第一分支上,呈囊状或棱形,好发于大脑半球深部(如壳核、丘脑、尾状核)其次为脑皮质及皮质下白质,中、桥脑及小脑皮制裁下白质中亦可见到。 中医临床表现 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所引起的脑髓神机受损是中风病的证候特征。其主症为神昏、半身不遂、言语謇涩或不语、口舌歪斜、偏身麻木。次症见头痛、眩晕、呕吐、二便失禁或不通、烦躁、抽搐、痰多、呃逆。 1.神昏初起即可见。轻者神思恍惚,迷蒙,嗜睡。重者昏迷或昏愦。有的病人起病时神清,数日后渐见神昏,多数神昏病人常伴有谵妄、躁扰不宁等症状。 2.半身不遂轻者仅见偏身肢体力弱或活动不利,重者则完全瘫痪。 3.口舌歪斜·多与半身不遂共见,伸舌时多歪向瘫痪侧肢体,常伴流涎。 4.言语謇涩或不语轻者,仅见言语迟缓不利,吐字不清,患者自觉舌体发僵;重者不语。部分患者在病发之前,常伴有一时性的言语不利,旋即恢复正常。 西医临床表现

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干货)

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09年)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中医“中风”范畴。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 诊断 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

一、中医治疗 (一)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15克,天麻20克,钩藤(后下)30克,怀牛膝12克,白附子5克,白蒺藜15克,僵蚕20克,陈皮9克,全蝎5g,菖蒲12克,桃仁15克,胆星9克,生甘草6克。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5克,浙贝12克,竹沥12克,天竺黄6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12克,当归20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克,夏枯草9克.......感谢聆听 中成药:(1)镇脑平肝丸(院内制剂,天麻、钩藤、怀牛膝、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制半夏、枳实、全蝎、胆星),6克,每日3次。 (2)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

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脑出血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一)发病原因 引起脑出血的病因很多最常见的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其次为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病脑外伤抗凝或溶血栓治疗淀粉样血管病等引起的脑出血根据病因分类如下 1.根据血管病理常见有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脑动静脉畸形(A VM) 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脑膜动静脉畸形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等 2.根据血流动力学有高血压和偏头痛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等 3.其他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4.原因不明如特发性脑出血 此外有些因素与脑血管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可能是导致脑血管病的诱因:①血压波动:如高血压患者近期没有服用降压药物或生气着急等引起血压增高以收缩压升高尤为重要②脾气急躁或情绪紧张:常见于生气与人争吵后③不良嗜好:如吸烟酗酒食盐过多体重过重④过分疲劳:如体力和脑力劳动过度排便用力运动 (二)发病机制 1.脑出血的发生机制 在发生机制上实际上每一例脑出血并不是单一因素引起而可能是几种综合因素所致高血压形成脑出血的机制有许多说法比较公认的是微动脉瘤学说一般认为单纯的血压升高不足以引起脑出血脑出血常在合并脑血管病变的基础上发生 (1)微动脉瘤破裂:因脑内小动脉壁长期受高血压引起的张力影响使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动脉瘤其直径一般500μm 高血压患者的脑内穿通动脉上形成许多微动脉瘤多分布在基底核的纹状动脉脑桥大脑白质和小脑中直径在100~300μm的动脉上这种动脉瘤是在血管壁薄弱部位形成囊状当血压突然升高时这种囊性血管容易破裂造成脑出血 (2)脂肪玻璃样变或纤维坏死:长期高血压对脑实质内直径100~300μm小穿通动脉管壁内膜起到损害作用血浆内的脂质经损害的内膜进入内膜下使管壁增厚和血浆细胞浸润形成脂肪玻璃样变最后导致管壁坏死当血压或血流急剧变化时容易破裂出血 (3)脑动脉粥样硬化:多数高血压患者的动脉内膜同时存在多样病变包括局部脂肪和复合糖类积聚出血或血栓形成纤维组织增长和钙沉着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易发生脑梗死在大块脑缺血软化区内的动脉易破裂出血形成出血性坏死病灶 (4)脑动脉的外膜和中层在结构上薄弱:大脑中动脉与其所发生的深穿支-豆纹动脉呈直角这种解剖结构在用力激动等因素使血压骤然升高的情况下该血管容易破裂出血 2.脑出血的病理生理机制 (1)主要病理生理变化:血管破裂形成血肿其周围组织在血肿形成30min后出现海绵样变性;6h后邻近的脑实质内随时间变化由近及远有坏死层出血层海绵样变性及水肿等 血肿周围脑组织的这些变化除了机械压迫外主要是血浆血球成分如血红

脑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脑出血的诊断、治疗及预后 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发生的原因主要与脑血管的病变有关,即与高血脂、糖尿病、高血压、血管的老化、吸烟等密切相关。脑出血的患者往往由于情绪激动、费劲用力时突然发病,早期死亡率很高,幸存者中多数留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认知障碍、言语吞咽障碍等后遗症。 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动脉瘤、血液病、血管炎、瘤卒中等。用力过猛、气候变化、饮酒、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临床表现 1.运动和语言障碍 运动障碍以偏瘫较为多见;言语障碍主要表现为失语和言语含糊不清。 2.呕吐 约一半的患者发生呕吐,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3.意识障碍 表现为嗜睡或昏迷,程度与脑出血的部位、出血量和速度有关。在脑较深部位的短时间内大量出血,大多会出现意识障碍。 4.眼部症状 瞳孔不等大常发生于颅内压增高的患者;还可以有偏盲和眼球活动障碍,如脑出血患者在急性期常常两眼凝视大脑的出血侧。 5.头痛头晕 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头晕常与头痛伴发,特别是在小脑和脑干出血时。 检查

1.CT检查 颅脑CT扫描可清楚显示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血肿形态、是否破入脑室以及血肿周围有无低密度水肿带和占位效应等。病灶多呈圆形或卵圆形均匀高密度区,边界清楚,脑室大量积血时多呈高密度铸型,脑室扩大。1周后血肿周围有环形增强,血肿吸收后呈低密度或囊性变。动态CT检查还可评价出血的进展情况。 2.MRI和MRA检查 对发现结构异常,对检出脑干和小脑的出血灶和监测脑出血的演进过程优于CT扫描,对急性脑出血诊断不及CT。 3.其他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液生化、凝血功能、心电图检查和胸部X线摄片检查。外周白细胞可暂时增高,血糖和尿素氮水平也可暂时升高,凝血活酶时间和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提示有凝血功能障碍。 诊断 中老年患者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迅速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以及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症状应考虑脑出血的可能,结合头颅CT检查,可以迅速明确诊断。 治疗 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 1.一般应卧床休息2~4周,保持安静,避免情绪激动和血压升高。严密观察体温、 脉搏、呼吸和血压等生命体征,注意瞳孔变化和意识改变。 2.保持呼吸道通畅,清理呼吸道分泌物或吸入物。必要时及时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 有意识障碍、消化道出血者:直禁食24~48小时,必要时应排空胃内容物。 3.水、电解质平衡和营养,每日入液量可按尿量+500ml计算,如有高热、多汗、呕 吐,维持中心静脉压5~12mmHg或肺楔压在10~14mmHg水平。注意防止水电解质紊乱,以免加重脑水肿。每日补钠、补钾、糖类、补充热量。 4.调整血糖,血糖过高或过低者,应及时纠正,维持血糖水平在6~9mmol/L之间。 5.明显头痛、过度烦躁不安者,可酌情适当给予镇静止痛剂;便秘者可选用缓泻剂。

脑出血治疗原则

脑出血治疗原则 文章目录*一、脑出血治疗原则*二、脑出血如何预防*三、脑出血的危害 脑出血治疗原则1、脑出血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治疗主要分内科治疗、外科治疗、康复治疗及特殊治疗(针对特殊病因),治疗原则为安静卧床、脱水降颅压、调节血压、防治继续出血、加强护理防治并发症,以挽救生命,降低死亡率、残疾率和减少复发。一般来说,病情危重致颅内压过高,内科保守治疗效果不佳时,应及时行外科手术治疗,脑出血后,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平稳,病情稳定,停止进展,康复治疗宜尽早进行,并应针对患者可能发生的抑郁情绪,及时给予药物治疗和心 理支持。 2、脑出血的病因 常见病因是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微动脉瘤或者微血管瘤,其他包括脑血管畸形、脑膜动静脉畸形、淀粉样脑血管病、囊性血管瘤、颅内静脉血栓形成、特异性动脉炎、真菌性动脉炎,烟雾病和动脉解剖变异、血管炎、瘤卒中等。 此外,血液因素有抗凝,抗血小板或溶栓治疗,嗜血杆菌感染,白血病,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以及颅内肿瘤、酒精中毒及交感神经兴奋药物等。 用力过猛、气候变化、不良嗜好(吸烟、酗酒、食盐过多, 体重过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过度劳累等为诱发因素。

3、脑出血的临床表现 高血压性脑出血常发生于50~70岁,男性略多,冬春季易发,通常在活动和情绪激动时发病,出血前多无预兆,半数患者出现 头痛并很剧烈,常见呕吐,出血后血压明显升高,临床症状常在数分钟至数小时达到高峰,临床症状体征因出血部位及出血量不同而异,基底核,丘脑与内囊出血引起轻偏瘫是常见的早期症状;少数病例出现痫性发作,常为局灶性;重症者迅速转入意识模糊或 昏迷。 脑出血如何预防1、发现动脉硬化,必须早期治疗,降低血脂及胆固醇,以保持血管的弹性。 2、必须早期发现,及时治疗。做到定期检查,采取服药措施.降低或稳定血压,防止血压突然增高。 3、精神必须乐观。避免精神紧张和疲劳,防止动脉硬化和血压上升。 4、饮食必须清淡,少食动物脂肪或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糖也不宜过多食。可多吃豆类、水果。蔬菜和鱼类等,尤其对血压较高、动脉硬化、血脂者更为重要。 5、必须注意劳逸结合,合理安排工作,保证足够睡眠,避免过劳过累。 6、大便必须经常畅通,避免过度用劲排大便。多吃蔬菜、水果,多饮水,软化粪便,以免血压突然增高。

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建议收藏)

中风(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09年) 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中医“中风”范畴。占全部脑卒中的10%—30%.。。。。。。文档交流诊断 参照2005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文档交流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文档交流 一、中医治疗 (一)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15克,天麻20克,钩藤(后下)30克,怀牛膝12克,白附子5克,白蒺藜15克,僵蚕20克,陈皮9克,全蝎5g,菖蒲12克,桃仁15克,胆星9克,生甘草6克。

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15克,浙贝12克,竹沥12克,天竺黄6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12克,当归20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12克,夏枯草9克。.。。...文档交流 中成药:(1)镇脑平肝丸(院内制剂,天麻、钩藤、怀牛膝、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制半夏、枳实、全蝎、胆星),6克,每日3次。。.。... 文档交流 (2)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点.每日一次.。。...。文档交流 2、风阳上扰证 症状:头晕头痛,或伴耳鸣目眩,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克,钩藤后下15克,石决明15克,栀子12克,怀牛膝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黄芩9克,茯神12克,益母草15克,菊花9克.恶心、呕吐:加胆星6克、郁金12克。头痛较重:加羚羊角粉3克冲、夏枯草6克。痰热较重:胆星6克、竹沥12克,大贝母12克,天竺黄9克。..。。。。文档交流 中成药: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七叶皂甙钠15—20ml,加入生理盐水或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静滴。每日一次......。文档交流 3、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便干便秘,头痛目眩,咯痰或痰多,舌质红,苔黄腻,脉弦滑。。.。。.。文档交流治法:化痰通腑.

脑出血的治疗指南

脑出血治疗指南 院前处理推荐意见 对突然出现症状疑似脑卒中的患者,应进行简要评估和急救处理,并尽快送往就近有条件的医院(Ⅰ级推荐)。 急诊室诊断及处理推荐意见 疑似卒中患者应尽快行头颅CT或MRⅠ检查,区别出血和缺血(Ⅰ级推荐,A 级证据);建议对疑似卒中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尽快收入神经专科病房或神经监护病房(NICU)(Ⅰ级推荐,A级证据)。 急性期诊断与治疗推荐意见 脑出血后数小时内常有继续出血和进行性加重的神经功能缺损,死亡率和患病率较高,应及时明确诊断(Ⅰ级推荐,A级证据);尽早对脑出血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一般检查和神经系统检查、影像及实验室相关检查(Ⅰ级推荐,D 级证据)。其中,影像检查推荐意见:CT或MRI都是初步影像检查的首选(Ⅰ级推荐,A级证据);CTA和增强CT有助于确定具有血肿扩大风险的高危患者(Ⅱ级推荐,B级证据);如临床或影像学怀疑存在血管畸形或肿瘤等潜在的结构异常,CTA,CTV,增强CT,增强MRI,MRA,MRV可有助于进一步评估(Ⅱ级推荐,B级证据);所有脑出血患者应行心电图检查(Ⅰ级推荐);建议用Glasgow昏迷量表或NIHSS量表评估病情严重程度(Ⅲ级推荐,C级证据);建议参照上述诊断流程诊断(Ⅲ级推荐,C级证据)。 急性脑出血治疗的推荐意见 颅高压推荐意见:颅内压升高的治疗应当是一个平衡和逐步的过程,从简单的措施开始,如抬高床头、镇痛和镇静(Ⅰ级推荐,D级证据);可使用甘露醇静脉滴注(Ⅰ级推荐,C级证据);必要时也可用甘油果糖或呋塞米或大剂量白蛋白(Ⅱ级推荐,B级证据),但不建议长期使用;短暂的过度通气可间断应用于颅高压危象(Ⅰ级推荐,B级证据);对伴有意识水平下降的脑积水患者可行脑室引流(Ⅰ级推荐,B级证据);尚不推荐常规使用高渗盐水降颅压,仅限于临床试验的条件下或对于甘露醇无效的颅高压危象使用(Ⅲ级推荐,C级证据)。 血压控制推荐意见

脑出血中医诊疗方案

中风(脑出血)的中医诊疗方案(2009 年)定义:中风病是中医学的一个病名,是由于气血逆乱,阴阳失调 产生风、火、痰、瘀等,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伴口眼歪斜、言语不利、半身不遂,或者没有昏倒而突然出 现半身不遂为主要症状的一类疾病。 脑出血是指原发性脑实质出血,以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 或不语、或偏身麻木、或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等为主要表现的病症,属 中医“中风”范畴。占全部脑卒中的 10%-30%。 诊断 参照 2005 年中国卫生部疾病控制司、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制 定的《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试行)进行诊断。 中风病的诊断标准参照 1996 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 协作组制定的《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诊断。一、中医治疗(一)中经络 1、风痰瘀阻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头晕 目弦,痰多,舌质暗,苔薄白或白腻,脉弦滑。 治法:熄风化痰,活血通络 代表方:自拟熄风化痰通络汤。制半夏15 克,天麻20 克,钩藤(后下) 30 克,怀牛膝 12 克,白附子 5 克,白蒺藜 15 克,僵蚕 20 克,陈皮9 克,全蝎 5g,菖蒲 12 克,桃仁 15 克,胆星 9 克,生甘草 6

克。如年老体衰者,加炙黄芪15 克;舌苔黄腻或痰多色黄者,加全瓜蒌 15 克,浙贝 12 克,竹沥 12 克,天竺黄 6 克;如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等瘀象明显者,加红花 12 克,当归 20 克;如头晕、头痛明显者,加菊花 12 克,夏枯草 9 克。 中成药:(1)镇脑平肝丸(院内制剂,天麻、钩藤、怀牛膝、石决明、白蒺藜、僵蚕、制半夏、枳实、全蝎、胆星),6 克,每日 3 次。 (2)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 七叶皂甙钠15-20ml 加入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中静点。每日一次。 2、风阳上扰证 症状:头晕头痛,或伴耳鸣目眩,口眼歪斜,舌强语謇,甚则 半身不遂,舌红苔黄,脉弦。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 克,钩藤后下15 克,石决明15 克,栀子 12 克,怀牛膝 12 克,杜仲 12 克,桑寄生 12 克,黄芩 9 克,茯神 12 克,益母草 15 克,菊花 9 克。恶心、呕吐:加胆星 6 克、郁 冲 金 12 克。头痛较重:加羚羊角粉 3 克、夏枯草 6 克。痰热较重:胆星 6 克、竹沥 12 克,大贝母 12 克,天竺黄 9 克。 中成药:可选一种具有活血减轻水肿的中药针剂:β - 七叶皂甙钠 15- 20ml, 加入生理盐水或 5%葡萄糖注射液 250ml 中静滴。每日一次。 3、痰热腑实证 症状: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腹胀,

脑出血中医治疗方法

脑出血中医治疗方法 中药治疗 【辨证】肾阴亏损,肝阳上亢,痰热交阻,随风阳上扰。 【治法】滋阴潜阳,开窍化痰。 【方名】二六汤。 【组成】生地12克,丹皮12克,泽泻12克,茯苓12克,枣皮12克,牡蛎12克,龙骨12克,山萸肉12克,竹茹12克,白芍12克,山药15克,石菖蒲9克,远志6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出处】李斯炽方。 中药材查询 脑出血西医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1.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原则①防止进一步出血;②降低颅内压;③控制脑水肿;④维持生命功能和防治并发症。具体措施是: (1)安静卧床:床头抬高,尽量减少搬动。一般卧床3~4周左右。 (2)保证呼吸道通畅:脑出血的最初的5min内,对于生命是至关重要的。由于患者舌根后坠容易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应保证呼吸道通畅:松解衣领,取下义齿,侧卧位,头后仰,便于口腔分泌物自行流出,并及时清除口腔呕吐物,一旦窒息,尽快掏净口腔,进行人工呼吸。 (3)合理应用镇静药:对烦躁不安者或癫痫者,应用镇静、止痉和止痛药。 (4)调整血压:对血压较高的脑出血,可用小量利舍平(利血平)治疗或25%硫酸镁10ml,深部肌内注射;神志清楚的给予口服降压药物。 (5)少搬动:如果患者在狭小场所发病,要尽快设法移到宽敞的地方。原则是尽量不要震动头部,保持头部水平位搬运,以免堵住呼吸道。 (6)内科治疗:血肿小且无明显颅内压增高,基本上以内科基础治疗为主,有时可早期增加改善脑血循环的药物,较多采用有活血祛瘀的中药制剂。伴发脑水肿、颅内压增高的患者,则需积极而合理的脱水疗法。

(7)外科治疗:对血肿大、中线结构移位明显者,大多须及时手术。有时为了抢救危重症患者,则应紧急手术。有学者认为在病理损害中起启动和关键作用的是血肿,其引起的缺血水肿体积又可数倍于血肿,故主张尽早手术,甚至在发病6h内的早期手术,可最大限度地减轻继发性损害,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致残率,因而获得较好的疗效。 (8)止血药物:常用酚磺乙胺(止血敏)、氨甲苯酸(抗纤溶芳酸)、维生素K 等。止血药用量不可过大,种类不宜多。 (9)加强护理,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防止肺炎、褥疮。重点动态观察生命体征,包括意识、瞳孔、血压、脉搏、呼吸,每半小时测1次,平稳后可2~4h测1次,并认真记录。 (10)及时抢救:如意识障碍加重或躁动不安,双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脉搏缓慢,血压升高,说明已有脑疝发生,应立即进行抢救。 2.急性期一般治疗 (1)保持呼吸道通畅:昏迷患者可取头侧位,不宜仰卧位,以防舌后坠而堵塞气道。及时翻身拍背部,以利痰液咳出,同时勤吸痰液,也可雾化吸入,以利于痰液的湿化,有呼吸道阻塞的征象时应及时气管切开,以免缺氧而加重脑水肿。可以吸混合5%二氧化碳的氧气,以间歇吸入为宜,尽量避免吸入纯氧过久,因纯氧可导致脑血管痉挛,甚至发生氧中毒。 (2)维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通常在起病的第1~2天内禁食为好,每天输液量以1500~2000ml为宜,并记录出入量,应用大剂量的脱水剂,一定注意钾的补充。另外,要注意防止和纠正酸中毒、非酮症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昏迷或不能进食者,第3天可插胃管鼻饲流汁以保障营养供应。适当限制液体入量,一般每天不宜超过2500ml,如有高热、呕吐、多汗、利尿过多等可酌情增加。避免使用高糖液体,必要时给脂肪乳剂注射液(脂肪乳)、人血白蛋白、氨基酸或能量合剂等。 (3)加强护理:脑出血患者发病急,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因此急性期的护理至关重要。①严密观察病情:包括意识状况、瞳孔变化、呕吐情况、监测血压及体温变化。②预防并发症:影响急性脑血管病治疗和预后的主要因素是并发症的预防。预防尿路感染及防止褥疮是护理重点。 3.调整血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早期降压治疗的原则是: (1)慎重掌握降压治疗指征,一般认为在收缩血压超过24~26.66kPa(180~200mmHg)时,可考虑适当地降低血压,以预防进一步出血,但对脉压过大的患者则须谨慎降压。 (2)血压要控制平稳,使24h内血压的“波峰”和“波谷”接近,这样既可避免血压波动对血管壁的损害,又可防止血压过低可能导致的脑灌注不足。降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