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
德国生活垃圾管理及垃圾分类经验借鉴附德国日本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启示

德国生活垃圾管理及垃圾分类经验借鉴引言垃圾分类在世界及中国都不是一个新话题,早在20世纪50年代,中国很多城市就曾实行过煤灰与其他垃圾分开收集的制度。
2000年开始,垃圾分类问题逐渐进入垃圾处理研究范畴,中国开始第一批生活垃圾分类试点,试点城市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南京、厦门及桂林。
经过不断地经验总结及探讨,2017年3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简称住建部)发布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标志着中国垃圾强制分类正式开始;2019年6月,住建部等9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在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明确到2023年,46个重点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到2025年,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基本建成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系统,也意味着中国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势在必行。
2019年7月1日起,《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上海市成为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排头兵,在探讨上海模式,总结上海经验的过程中也引发了无数热议,尤其是垃圾分类的意义何在,垃圾究竟该怎么分类,国外是不是有先进的模式,均为公众探讨的热点话题。
本文以德国为例,从垃圾管理体系和垃圾分类实践两个层面分析德国在垃圾分类方面的经验,为中国垃圾管理提供更多元化的借鉴和支撑。
德国生活垃圾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德国的生活垃圾管理始终走在世界前列,其核心在于德国针对生活垃圾完善的法律法规要求;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德国首先遵循欧盟的生活垃圾管理法规要求,同时在此基础上也有其国内的法律法规,主要总结如下:(一)废弃物处理法(1972年)1972年,德国即颁布实施了《废弃物处理法》,与欧盟废弃物管理思路的变迁相同,德国的垃圾管理思路也逐渐转变为“避免产生一循环利用一末端处理”的方式。
1986年,《废弃物处理法》进行了第一次修订,该法案规定了垃圾减量、回收、回用的一般义务。
2012年,《废弃物处理法》正式修订成为《废弃物管理法》,也意味着德国正式从垃圾管理到资源节约目标的转型,在此目标的指引下,2015年德国的固体废弃物回收率达到79%。
德国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发展概况

德国垃圾分类与资源化利用发展概况一、德国的垃圾分类概况德国是欧洲垃圾分类回收体系比较完善的国家之一。
20世纪70年代末,“垃圾经济”的概念在德国兴起。
20世纪90年代,德国分别颁布并实施了《包装条例》《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要求生产厂家和分销商对其产品包装全面负责,即包括负责回收废弃包装、再利用或再循环其有效部分,这有力地推动了德国垃圾分类的进程。
从开始推行垃圾分类至今,德国已经颁布相关法律约800项、行政条例近5000项,如《废物分类包装条例》《废弃物处理法》等,可以说从垃圾源头分类到末端处置皆有法可依。
德国垃圾分类成功的重要经验就是通过完善的法律法规来为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保驾护航。
有统计数据显示,德国现在垃圾再利用行业每年会创造410亿欧元产值,生产部门的垃圾被重新利用的比例平均为50%。
垃圾回收已经成为德国人的环保“标签”之一。
随着垃圾分类概念深入人心,严谨细致的德国人早已对垃圾分类习以为常,相关规定得到了很好的遵守和执行。
在德国,垃圾主要分为以下几类:家庭垃圾、生物垃圾、可回收垃圾、玻璃、废旧纸张等。
这样的分类可以保证不同种类垃圾得到恰当的处理。
比如生物垃圾,只包括食物残渣(包括已烹饪和未烹饪)、过期食品(去除包装)、水果、蔬菜、鸡蛋壳、鲜花、其他植物等,将被直接用作生成沼气;再比如废旧玻璃,还细分为有色玻璃和无色玻璃,也是为了方便回收再利用,制成新的玻璃制品。
总体上看,德国垃圾分类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垃圾分类,有效提高垃圾回收再利用效率,减少燃烧、填埋等垃圾处理方式的工作量,从而达到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目的。
在德国,一般家庭住宅楼都设有专门的室内或室外垃圾房用于放置各色垃圾箱。
其中,有黑色(黑色盖子,不可回收生活垃圾)、棕色(棕色盖子,厨余和生物垃圾)、蓝色(废旧纸张)、绿色(废旧玻璃)、橙色(可回收垃圾)等。
在很多垃圾房中,都张贴有比较形象的垃圾分类说明,用以指导居民正确分类垃圾。
目前,德国垃圾分类主要靠居民自觉,原则上并没有对垃圾分类执行不力的处罚措施。
国外(德国)农村污水处理案例

环境:如果说德国城市像农村,那ô德国的农村就堪比城市。
毫无疑问,农村的绿化率要高于城市,而且基础设施一点也不逊色:上下水、电、通讯、交通应有尽有。
公·: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德国农村所有的地方均是草坪和树木,根本û有中国农村常见的土·,柏油·通达ÿ家ÿ户。
ÿ个家庭至少有一辆车,有的甚至拥有两辆以上。
在这个国家,汽车犹如中国的自行车一样普遍。
垃圾分类:如果连我们自己都不能爱护自己的生活环境,还怎ô强求别人呢?德国农妇艾拉家厨房里的垃圾箱,已经足够让我震撼的了。
日常的生物垃圾通过专门的生物垃圾桶被收集、切碎,并与真空管道系统收集的黑水一起汇入居住区的技术处理中心。
两者的混合物先被高温净化处理,之后导入在30-40摄氏度下工作的发酵反应器,经过有氧处理,稳定之后还残留富含高浓度营养物质的流质物。
这些流质物将被保存起来,并被用于居住区的绿化养护或者卖给临近的农业联合组织。
该组织将其分配给各个成员用于农业生产,并保存在季节性存储器中。
营养物质的再利用不仅使人类居住区产出的富含营养元素废物以生态可承载的方式进入了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取代高能耗的化肥生产,为节能做出贡献。
房屋:寿命长久的,木架结构房,歪歪扭扭,看似很不结实,其实大多都存在了200多年了。
农业:德国人尤其是德国上了年纪的老人喜欢BIO产品(不用化肥,农药的产品),他们会专门去村子里找农户,买他们的产品。
有的老人甚至跑回老家,重新开始农耕的生活。
从这里可以看出,德国真正意义上的农民已经不多,多数居住在农村的老百姓并不是农民,而且这些人可能比城市人更加富有,这是德国农村的现状。
在德国,当农民并不是件简单的事,必须进行农业教育,执证上岗。
德国实行欧盟的“共同农业政策”,其核心在于农业补贴。
据统计,目前德国农民约40%的收入来自直接补贴。
德国农户家,有历史意义的拖拉机,还是保时捷公司生产的。
心得体会:德国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启示(最新)

心得体会:德国垃圾分类管理经验及启示(最新)一、德国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经验(一)立法先行,有法可依。
德国的生活垃圾管理有一整套完备的法律作为保障,真正做到了有法可依、有法可保。
目前德国有关垃圾管理的相关法律有800 多项,相关行政条例5000多项,涉及垃圾分类管理的方方面面,且根据实施的具体情况不断更新完善。
1972年,联邦德国政府最早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经过多次修订后于1986年正式实施,逐步开始涉及分类回收管理和垃圾减量化处理,正式开启了德国垃圾处理的序幕。
在其后的40年间,颁布了包括《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环境义务法案》《德国废弃物法案》《可再生资源法》等多部法律。
其中,《循环经济与废弃物管理法》更是积极贯彻循环经济理念,追求垃圾处理的减量化处理,力求从源头处减少垃圾,并确定了各个环节的直接负责人。
这些法律不仅为垃圾分类事业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更是树立了垃圾分类行业标准,同时给各联邦州制定切合自身实际的垃圾分类回收政策提供法律依据。
(二)环环相扣,层层把控。
德国生活垃圾处理实行三级管理,即设立三个层次的主管机构。
最高级为德国联邦政府和联邦环境保护部,主要负责宏观层面的法律制定和配合欧盟开发长期战略方案等等;中间级为德国联邦州政府和联邦州环境保护部,主要负责辖区内的垃圾管理、监督工作;最基层为各区政府所辖的城市,主要负责日常生活垃圾的收集、运输、处理,直接与市民打交道。
各层级互不干涉、各司其职、责权明确,确保垃圾分类有序进行。
垃圾分类一般包括三个环节,即垃圾分类、垃圾回收、垃圾处理,德国在此之前加入“源头控制”环节,实现了垃圾的减量化处理;在垃圾处理之前加入“资源化再利用”环节,实现了垃圾的资源化处理,最终形成五环相扣的“垃圾循环链”。
完整的垃圾处理循环链保证了垃圾分类处理的科学性、严谨性、环保性,真正实现了“垃圾不落地、垃圾全利用”。
(三)市场参与,行业自律。
德国联邦政府始终将垃圾分类处理事业定义为准公共事业,即政府和市场共同承担责任。
德国垃圾分类政策

德国垃圾分类政策德国垃圾分类政策德国是欧洲最先进的垃圾分类国家之一,其垃圾分类政策严格,执行有力。
德国人在日常生活中就重视垃圾分类,因为垃圾分类是保护环境的必要措施之一,也是每个人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的重要方式。
德国的垃圾分类政策包括四种类型的垃圾:生活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有机垃圾。
生活垃圾包括一些日常生活中无法再次利用的物品,如食品包装、纸巾等。
可回收物包括易于回收和再次利用的物品,如玻璃瓶、塑料瓶、报纸等。
有害垃圾包括电池、药品、灯泡等。
有机垃圾包括食物残渣、枝叶等可以利用的物品。
在德国,各个城市和乡村有独立的垃圾处理中心,这些垃圾处理中心有标准化的垃圾分类系统,可以把垃圾分类后进行回收或者处理。
有些垃圾处理中心会提供一个分类系统的手册,帮助市民对垃圾进行分类。
对于市民来说,垃圾分类非常方便,因为几乎每户住宅都提供一种特殊的垃圾处理容器,以方便垃圾分类和回收。
市民只需要把各类垃圾分类好,放置在对应的垃圾桶中。
垃圾处理中心每一个月都会收取一定的垃圾处理费用,这些费用用于垃圾处理中心的运维和资金回收。
除此之外,德国鼓励市民进行厨余垃圾的堆肥处理。
每个居民都可以拥有自己的堆肥箱,并且会得到一份使用指南,开展厨余垃圾的堆肥处理来减少有机垃圾的堆放量。
德国的垃圾分类政策值得我们借鉴,垃圾分类不仅仅能够保护环境,还能节约资源。
尽管在国内,垃圾分类的意识在逐渐增强,但是与德国相比,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因为只有每个人都自觉地投身到垃圾分类工作中,才能共同创造一个更加清洁、舒适、美丽的环境。
国外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

国外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加,固体废物管理成为了全球各国都面临的共同问题。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国外国家采取了创新的管理模式,以有效地处理和减少固体废物的数量。
本文将探讨一些国外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
一、德国德国被认为是世界上固体废物管理最成功的国家之一、德国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基于以下原则:减少、回收和回收利用。
德国政府鼓励人民采取各种措施来减少废物的产生,比如以垃圾数量征收费用,使人们更加慎重地购买和使用产品。
德国还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回收体系,包括废纸、玻璃、塑料和金属等回收设施。
此外,德国投资于能源回收设施,将废物转化为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二、瑞士瑞士也是一个成功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的代表。
瑞士政府实行了强制的垃圾分类制度,要求居民将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纸张、塑料、金属、生活垃圾等。
政府提供了必要的垃圾分类设施,如垃圾桶和回收站。
此外,瑞士政府还鼓励人们购买可持续发展的产品,并采取措施鼓励企业减少废物的产生。
三、荷兰荷兰以其创新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而闻名。
荷兰政府致力于实现“零废物”目标,并通过采取举措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回收利用。
荷兰政府鼓励人们采取包装少、可回收的购物方式,并提供了相关的设施和信息来帮助人们更好地管理废物。
此外,荷兰还实施了一系列的创新项目,如废物转化为能源和废物水处理等。
四、日本日本是另一个成功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的代表。
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解决固体废物问题,包括回收和回收利用、焚烧和填埋。
日本政府实行一种称为“3R”的政策,即减量、重复使用和回收利用。
日本政府还鼓励企业采取绿色的生产方式,减少废物的产生和排放。
总结起来,国外的固体废物管理模式主要依靠减少产生、回收和利用的原则。
这些国家的成功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借鉴。
而对于每个国家来说,要实现有效的固体废物管理,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通过政策制定、技术创新和宣传教育等手段,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德国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总结

德国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总结
德国一直以来都是垃圾分类管理的典范,其高效的垃圾分类系统为其他国家树
立了榜样。
在德国,垃圾分类是一项严格执行的法律要求,每个家庭都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否则将面临罚款。
这种严格的管理制度使得德国的垃圾处理工作非常出色,下面我们来总结一下德国垃圾分类管理工作的特点和优势。
首先,德国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非常细致和全面。
德国将垃圾分为生活垃圾、
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和厨余垃圾四大类,每一类垃圾都有专门的回收和处理方式。
这种细致的分类方式使得德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垃圾的数量,提高资源的再利用率。
其次,德国的垃圾处理设施非常先进。
德国拥有大量的垃圾处理厂和回收站,
这些设施都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能够高效地处理各类垃圾,并将可回收物品进行再利用。
这些设施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大量的投入,但德国政府和社会各界都十分重视垃圾处理工作,愿意为此付出巨大的努力和资金。
此外,德国政府对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进行了大力支持。
政府通过立法和政策的
手段,鼓励和引导居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同时也对垃圾处理设施进行资金支持和监管。
政府的支持使得德国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得以稳步推进,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总的来说,德国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其成功的经验值得其
他国家学习和借鉴。
德国的垃圾分类管理工作不仅仅是一项环保工作,更是一种社会责任和文明素养的体现。
希望其他国家也能够向德国学习,共同为地球的可持续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生活垃圾处理的德国经验

生活垃圾处理的德国经验
德国是世界上生活垃圾处理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其经验值得借鉴。
以下是一
些德国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
1. 分类回收:德国非常重视垃圾分类回收,他们将垃圾分为不同的类别,如纸张、塑料、玻璃、有害垃圾等,并建立了相应的回收系统。
居民需要将垃圾分类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或者回收容器中。
这种分类回收的做法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数量,并将可回收的材料重新利用。
2. 垃圾焚烧:德国有许多现代化的垃圾焚烧厂,这些厂可以将垃圾进行高温焚烧,产生能源和热能。
垃圾焚烧是一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可以将垃圾减少到最小,并将其转化为可再利用的资源。
3. 城市清洁:德国城市非常注重城市清洁,他们定期清扫街道、公园和其他公
共区域,并提供充足的垃圾桶供市民使用。
这种城市清洁的做法可以减少乱扔垃圾的现象,保持城市环境的整洁。
4. 垃圾收费:德国实行了垃圾收费制度,居民需要根据垃圾的数量和种类支付
相应的垃圾处理费用。
这种垃圾收费制度可以激励居民减少垃圾的产生,同时也为垃圾处理提供了经济支持。
5. 教育宣传:德国非常注重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的教育宣传工作,他们通过各
种途径向公众普及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培训。
这种教育宣传可以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促使他们积极参预垃圾分类和环境保护工作。
总的来说,德国在生活垃圾处理方面的经验主要包括垃圾分类回收、垃圾焚烧、城市清洁、垃圾收费和教育宣传。
这些经验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并保护环境的整洁和可持续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国生活垃圾处理技术发展
中国固废网
克劳斯·维默尔
(德国卡塞尔大学,卡塞尔市)
摘要:介绍了德国生活垃圾填埋技术的发展历程,以及近年来发展应用的垃圾热处理技术、机械生物处理技术和干燥稳定技术。
关键词:生活垃圾;垃圾处理;有效技术
中图分类号:X70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8206(2004)04—0200—03 Development of Domestic Waste Treatment Technology in Germany
Klaus Wiemer
(University of Kassel,Kassel)
Abstract:Development course of domestic waste landfill technology and waste thermal treatment technology,mechanizing
Key words:Domestic waste;Waste treatment;Effective technology
1 德国填埋技术的发展
40 a前,在德国生活垃圾基本上是无控制地、随意地倾倒于沟或坑内,且时常发生火灾,污染大气、河流和地下水。
1972年德国颁布了第一部有关垃圾处理的法律,关闭乡镇一级的垃圾填埋场,在县、市建设规模更大的垃圾卫生填埋场,集中处理生活垃圾。
10a中,德国生活垃圾填埋场的数量降低了90%,此后的20a当中,这个数字继续降低了80%以上。
20世纪70-80年代,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德国卫生填埋技术在填埋场场底防渗、渗沥液处理、沼气利用及营运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符合先进标准要求的填埋场,一般采用双重底部防渗(即复合防渗),由一层75 cm厚的矿物黏土层(渗透系数≤10-9m/s)和铺在上面的塑料层构成。
被收集的垃圾渗沥液,一般先经过生物处理,再经过反渗透处理,才能排入水体。
填埋气(即沼气)必须收集,可将其作为燃气机或燃气涡轮机的燃料,用来发电或供暖。
填埋场关闭后,要对其表面进行封场处理。
1992年德国政府颁布了垃圾处理技术标准(TA—Siedlungsabfall)。
该标准规定自2005年6月1日起,德国禁止填埋未经焚烧或机械、生物预处理的生活垃圾。
现在,人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直接填埋生活垃圾,已经不符合,或者只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的要求.主要原因如下:
(1)从技术角度看,填埋场的密封防渗系统不是长期可靠的;
(2)从长远看,填埋场始终存在有害物质浸出的风险;
(3)虽然设有沼气收集系统,但实际上还是有相当数量的、温室效应比二氧化碳强20倍左右的甲烷气体溢出;
(4)生活垃圾所含有价值成分,如生物质、金属、玻璃和塑料等,未被作为资源利用;
(5)当代的生活垃圾问题被转移到后代,他们必须承担维护填埋场的后续工作。
此外,符合所有规定的、高标准生活垃圾填埋的处理费用,一般明显高于优化生活垃圾焚烧的处理费用,以及优化机械生物处理系统的处理费用。
然而随后发展的生活垃圾分类和焚烧技术,不仅在经济效益方面,而且也在可持续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方面都优于卫生填埋技术。
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看,生活垃圾应不再被视为需要治理的污染物,而应该是可以被利用的再生资源。
垃圾卫生填埋只是一个临时性的解决办法。
因为生活垃圾中的资源没有得到利用,而且在技术上也无法防止垃圾渗沥液的产生。
尽管采取了工程、技术防护措施,但在一定条件下,卫生填埋场仍然可以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释放臭气影响周围空气质量,甲烷的持续排放会危及全球气候等。
因此,如果周边条件不利,可以考虑直接采用其他技术处理垃圾。
2 近年德国发展的垃圾处理技术
2.1 垃圾热处理(焚烧)技术
德国以及许多欧洲国家现在都把热处理技术作为处理生活垃圾的主要手段,到2005年德国将有65座热处理设施,焚烧处理70%的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焚烧设备要满足很高的技术标准,不会生成废水,对烟气处理的要求比传统的火力发电厂还要高,对产生的热能可以利用。
若先决条件有利,能量转换率可达到70%。
但是也有缺点:(1)当地居民在感情上不接受;(2)费用高;(3)不适宜处理低位发热量低的生活垃圾。
2.2 机械生物处理设备(MBA)与焚烧相结合
近年来,德国开始采用一种新的、与焚烧混合生活垃圾不同的技术,先把生活垃圾中的非易燃物分选出来,然后仅焚烧发热量高的剩余部分。
该技术被称为机械生物处理技术,德文缩写为MBA。
由于MBA技术的费用通常较低,而且在环境保护方面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人们对其接受程度较高。
对混合生活垃圾进行分类,原则上并没有什么新意。
但分类技术只是近些年才真正取得突破性进展,如机械或电子机械分类技术的改进,光学(近红外线)分类技术的应用,以及近年来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大幅提高,使得更精确的材料识别技术得已成功开发等,都有力地推动了机械生物处理技术的发展。
采用先进的垃圾分类技术,现在可以从混合生活垃圾中分选出下列物品,而且分选效率通常可超过90%:
(1)有色金属(铅、铝、铜等);(2)铁金属;(3)玻璃(可按颜色分为白、绿、褐色等);(4)矿物质;
(5)塑料(可分种类多达16种);(6)有机物及剩余物。
图1显示了位于德国阿斯拉的干稳定物处理厂从混合生活垃圾中自动分选出来的白、褐、绿3种颜色的玻璃。
错误分选率可达0.0025%,即每分选100万只不同颜色的玻璃瓶,仅有25只的颜色被分错了。
一旦需要,分选率还可以进一步提高。
2.3 干燥稳定技术
对预破碎的混合生活垃圾进行为期7d的生物堆肥处理。
生物堆肥过程中,由于微生物的活动,生活垃圾的温度高达70℃。
利用这一温度,再加入过量空气,,便可对垃圾进行脱水。
经过7d生物堆肥后,垃圾的含水率一般仅为10%-15%。
经过如此处理的垃圾被称为干燥稳定物。
由于干燥稳定物的含水率低,因而很难再发生生物反应,也不再释放臭气。
干燥稳定物具有如下特
性:(1)可稳定贮存;(2)由于干燥,以利对其进一步分类和处理;(3)可从其中分选出有色金属、铁金属、玻璃、矿物质、塑料以及有机物等可再利用的物品;(4)理论上来讲,可对其进行100%的利用。
目前德国和意大利有4座设施正在进行100%的废物利用,年处理总量近50万to再利用率的高低是由当地的生活垃圾组成和市场情况决定。
就德国而言,从原生生活垃圾中可以分出的物品的种类和数量如下:(1)约2%的有色金属,包括电池;(2)约3%的铁金属,包括电池;(3)约15%的石块和玻璃;(4)约30%的水以及脱水过程所造成的物料损失;(5)约50%的干燥稳定物,包括塑料。
先进的干燥稳定技术不会生成废水,过量空气经过后处理,可满足最严格的欧洲标准,其气味是中性的,不会给周围环境带来空气污染。
图2为位于意大利威尼斯1座采用干燥稳定技术的处理设施。
图中显示的为过量空气热净化处理单元。
该技术的成本较低,因为最多只有50%的原生生活垃圾被焚烧。
由于金属、矿物质和水已从生活垃圾中分离出来,剩余的是相当于不含有害物的工业燃料,其燃烧发热量相当于干褐煤。
就德国而言,干燥稳定物所含的生物质约占70%,对其它国家来说,生物质所占的比例可能会更高一些。
一旦需要,可采用近红外线分选技术,从干燥稳定物中分选出不同种类的塑料,进行再利用。
此时,剩余干燥稳定物所含生物质比例可高达80%以上。
该技术成本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一方面通过采用较低成本的分选技术,把生活垃圾中的金属等分选出来并销售,另一方面可把剩余的、可贮存的干燥稳定物用于专门设计的设备,替代初级燃料,如煤炭、石油或天然气等。
目前,除在德国和意大利有4座设施在运行外,在德国和比利时还有6座设施正在建设或已处于规划阶段。
到2005年,这些设施每年共可处理100多万吨的生活垃圾,相当于300多万居民1 a产生的生活垃圾。
作者简介:克劳斯·维默尔(Klaus Wiemer),博士,毕业于德国达马斯特大学土木工程系,后在柏林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
先后担任德国IGT Mannheim任咨询和规划工程师,柏林理工大学助教,海森环境保护局废物管理处处长。
现为德国卡塞尔大学教授,废物管理和污染土壤处理系主任。
曾合作主编科技系列丛书《废物管理一来自研究和实践的新闻》,也是其他多部专著的作者和合作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