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菌剂在家用洗涤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

杀菌剂的作用机制与研究进展杀菌剂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植物保护领域的化学药剂,其作用是杀灭病菌和真菌,防止作物病害的发生和蔓延。

随着植物保护技术的进步,杀菌剂也在不断更新换代,其作用机制也逐渐得到了深入研究和探索。

本文将就杀菌剂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杀菌剂的作用机制杀菌剂主要作用于病菌和真菌的生长和繁殖过程,达到杀菌的目的。

其作用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破坏菌体细胞膜许多杀菌剂具有破坏菌体细胞膜的作用,如噻唑醚、三唑酮等。

这些杀菌剂能够破坏菌体的细胞膜,导致菌体死亡。

2. 抑制菌体细胞壁的合成众所周知,细菌和真菌的细胞壁是其生存和繁殖的基础。

因此,许多杀菌剂能够抑制菌体细胞壁的合成,导致菌体死亡。

此类杀菌剂包括青霉素、头孢菌素等。

3. 阻断代谢途径有些杀菌剂则是通过阻断菌体代谢途径来达到杀菌的目的,如脲类杀菌剂、咪唑类杀菌剂等。

这些杀菌剂能够干扰菌体代谢途径,导致菌体死亡。

4. 抑制酶和蛋白质的合成许多杀菌剂还能够抑制菌体内的酶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导致菌体死亡。

常见的杀菌剂包括氨基磺酸类、吡啶酰胺类等。

二、杀菌剂的研究进展随着对杀菌剂作用机制的深入了解,越来越多的新型杀菌剂也被开发出来。

近年来,杀菌剂的研究进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杀菌剂的高效化随着植物保护技术的发展,杀菌剂的高效化成为了当今的主要研究方向。

为了提高杀菌剂的效果,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杀菌剂的应用方式、浓度等因素,以及如何将杀菌剂与生物学控制等技术相结合,从而提高杀菌剂的应用效果。

2. 杀菌剂的低毒化杀菌剂的毒性不仅对作物有害,还对人类和环境产生危害。

因此,探索低毒化的杀菌剂成为一项重要的任务。

研究人员开始寻找低毒性的杀菌剂,并通过绿色合成、提高杀菌剂的降解速度等方法,减少杀菌剂对环境的影响。

3. 杀菌剂的绿色合成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关注杀菌剂的绿色合成技术。

绿色合成是一种以环保为出发点的新型化学合成技术,其目的是通过最小化或消除环境污染来制备化学品。

新型杀菌剂研发及应用

新型杀菌剂研发及应用

新型杀菌剂研发及应用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对健康的重视,食品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为了保障人们的饮食安全,新型的杀菌剂被广泛研发和应用。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新型杀菌剂的研发及其应用。

一、新型杀菌剂的研发目前,市面上的杀菌剂类型繁多,但是大部分都存在一些弊端,比如使用后会污染环境或者会留下有害残留物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科学家们不断开展研究,开发出一些新型杀菌剂。

1.自然杀菌剂自然杀菌剂是指来源于天然物质的杀菌剂。

比如水杨醛、茶树精油、葡萄柚籽提取物等,这些天然物质具有杀菌、抗菌等作用,而且使用后对环境没有污染。

但是自然杀菌剂的杀菌效果可能比较弱,而且使用方法也相对复杂。

2.光触媒杀菌剂光触媒杀菌剂是一种新型的杀菌剂,它含有光触媒物质,在受到光照的作用下,可以产生强氧化性物质,进而杀死细菌。

这种杀菌剂使用方便,而且可以用于室内空气净化、水处理等领域。

3.超声波杀菌剂超声波杀菌剂是一种通过超声波波动来击碎细菌细胞膜,从而达到杀菌目的的杀菌剂。

超声波杀菌剂具有杀菌效果显著、不产生有害残留物等优点。

二、新型杀菌剂的应用新型杀菌剂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下面我们分别介绍一下。

1. 食品工业食品工业是新型杀菌剂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

在食品生产、加工和运输过程中,杀菌剂可以有效地延长食品保质期、杀灭细菌,保障食品安全。

同时,新型杀菌剂对食品的口感和营养成分的影响也比较小,不会使食品质量受到影响。

2. 医疗领域在医疗领域,新型杀菌剂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杀菌剂可以用于净化空气、消毒医疗器械、手术及病房消毒等方面。

新型杀菌剂不会污染环境,对人体健康也没有影响,因此在医疗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3. 家居和公共场所在家居和公共场所,新型杀菌剂可以用于清洁、消毒、发酵等方面。

比如,利用光触媒杀菌剂可以有效净化居室内的空气,降低家庭成员患呼吸道疾病的几率;而利用超声波杀菌剂可以清洁一些物品的表面,如空调机、衣物等。

总之,新型杀菌剂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实验研究及对策分析

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实验研究及对策分析

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实验研究及对策分析实验研究: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实验可以分为两个方面进行:皮肤刺激性测试和环境毒性测试。

一、皮肤刺激性测试:1. 实验设计:选取不同品牌的家用洗涤剂,分别使用水稀释至一定浓度,并对小鼠皮肤进行接触测试。

2. 实验步骤:将小鼠的背部剥离一定面积的皮肤,然后将不同浓度的洗涤剂溶液滴在剥离的皮肤上,观察和记录接触后小鼠皮肤的反应,包括红肿、水泡、溃疡等。

3. 结果分析:根据小鼠皮肤的反应情况,评估不同洗涤剂的刺激性程度,确定危害性大小。

二、环境毒性测试:1. 实验设计:选取不同品牌的洗涤剂,并按照规定的浓度,在实验室的水体容器中模拟洗涤过程,观察洗涤剂对水体中生物的影响。

2. 实验步骤:将一定浓度的洗涤剂加入实验水体容器中,并添加一定数量的水生生物(如水蚤、藻类等),观察并记录生物的存活情况和生长状态。

3. 结果分析:根据观察和记录的数据,评估洗涤剂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程度,确定其对环境的影响。

对策分析:1. 家庭使用时,应选择低刺激性的洗涤剂,并根据洗涤物的不同类型使用相应的洗涤剂,避免过度使用和使用过量。

2. 家庭洗涤剂的包装和使用说明应标明洗涤剂的成分和使用方法,提醒用户注意安全使用和避免儿童接触。

3. 洗涤剂生产商应加强产品研发,减少对皮肤的刺激性,推出更环保、低毒性的产品,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规进行测试和监管。

家用洗涤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帮助我们保持衣物的清洁和卫生。

然而,家用洗涤剂中含有的某些成分可能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为了深入了解洗涤剂的危害性并提出对策,我们进行了实验研究。

首先,我们进行了皮肤刺激性测试。

选取了市场上常见的不同品牌的家用洗涤剂,将其稀释至一定浓度,采用小鼠皮肤接触测试的方法进行评估。

实验中,我们剥离小鼠背部一定面积的皮肤,然后滴入不同浓度的洗涤剂溶液。

观察并记录接触后小鼠皮肤的反应,包括红肿、水泡、溃疡等。

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评估了不同洗涤剂的刺激性程度。

环保杀菌剂的杀菌机制研究与应用

环保杀菌剂的杀菌机制研究与应用

环保杀菌剂的杀菌机制研究与应用环保杀菌剂是指对细菌、病毒、真菌等微生物进行杀菌的化学物质,其研究与应用在环保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探讨环保杀菌剂的杀菌机制研究与应用方面的内容。

一、环保杀菌剂的杀菌机制研究环保杀菌剂的杀菌机制研究是为了揭示其杀菌效果背后的科学原理,以便更好地优化杀菌剂的配方和应用方式。

目前,对于环保杀菌剂的杀菌机制主要有以下几种研究方法和结果:1. 直接杀死微生物细胞环保杀菌剂通过直接与微生物细胞接触,破坏其细胞壁或细胞膜,从而导致细胞内容物泄露,细胞功能紊乱,最终导致细胞死亡。

这种杀菌机制适用于一些细杆菌、球菌和酵母菌等微生物。

2. 干扰微生物细胞代谢环保杀菌剂通过干扰微生物细胞的代谢过程,抑制相关酶的活性或干扰代谢物的正常运输,从而阻断微生物的生命活动,导致其死亡。

这种杀菌机制适用于一些革兰氏阴性菌、真菌和病毒等微生物。

3. 抑制微生物DNA合成环保杀菌剂可以抑制微生物DNA合成的过程,阻断细菌、病毒等微生物的复制和生长,进而达到杀菌的效果。

这种杀菌机制适用于一些DNA病毒、支原体等微生物。

二、环保杀菌剂的应用环保杀菌剂的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处理环保杀菌剂可以用于水处理工程中,对水中的细菌、病毒、藻类等微生物进行杀菌。

适当的水质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水的质量,保障饮水安全,还可以减少水中细菌传播,预防水污染。

2. 食品加工环保杀菌剂可以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对食品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进行杀菌。

有效杀菌可以保持食品的新鲜度和品质,延长食品的保鲜期,降低细菌感染食品所引起的食物中毒风险。

3. 医疗卫生环保杀菌剂可以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对医疗设备、手术器械、医疗废弃物等进行杀菌。

这可以有效预防医院感染和交叉感染,保护医疗工作者和患者的健康安全。

4. 公共场所清洁环保杀菌剂可以用于公共场所的清洁和消毒,如儿童游乐场、学校、办公楼、酒店等场所。

适当的杀菌清洁可以降低细菌和病毒的传播,提升公共场所的卫生水平。

杀菌剂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杀菌剂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杀菌剂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杀菌剂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随着人口的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加快,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水是生命的源泉,保证水质安全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杀菌剂作为一种能够有效消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的化学物质,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领域。

本文将介绍一些杀菌剂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首先,常见的杀菌剂之一是氯化物。

氯化物作为一种常见的消毒剂,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中。

通过氯化物消毒,可以有效杀灭水中的各种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然而,氯化物消毒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产生有害物质氯代亚甲基二嗪和三卤甲烷,而且对于一些水中的有机物无法完全去除。

因此,近年来,研究人员开始探索替代性的消毒剂,以提高水质净化的效果。

其次,过氧化氢是一种具有很强氧化性的杀菌剂,被广泛应用于水质净化中。

过氧化氢可以快速氧化并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同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研究人员还发现,过氧化氢对于水中的有机物也有较好的降解效果。

因此,过氧化氢被认为是一种环境友好且高效的水质净化剂。

此外,一些新型杀菌剂也逐渐应用于水质净化领域。

比如,二氧化氯被广泛应用于自来水的处理中。

二氧化氯可以通过氧化和杀灭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同时不会产生有害物质。

研究人员还发现,二氧化氯对于水中的一些有机物也有较好的降解效果,可以减少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含量。

此外,紫外线消毒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紫外线消毒技术是利用高能量紫外线照射水体,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

紫外线消毒技术不会产生有害物质,同时可以快速杀灭微生物,具有很高的杀菌效果。

然而,紫外线消毒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需要较长的照射时间,对于水中的有机物去除效果不佳。

在杀菌剂在水质净化中的应用研究中,还有一些挑战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首先,如何选择合适的杀菌剂和适宜的使用浓度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不同的水质和不同的杀菌剂需要进行合理的匹配,以获得最佳的消毒效果。

中国日化产业用杀菌剂调研

中国日化产业用杀菌剂调研

代理品牌:罗门哈斯(DOW)、 Clariant
一家专业从事个人护理 品原、辅料推广和销售 的公司

O K ! ! S K ! !
.
LOGO
三氯生
又名玉洁新DP300,化学名2,4,4 ‘—三氯—2 ’—羟基二苯醚,白色结晶粉末,熔点 55-60℃。三氯生与目前世界上常用的抗菌剂——洗必泰、PVP.碘及TCC等相比,具 有广谱、高效、不沾染产品、无任何刺激味等突出优点,是当今世界首屈一指的抗菌 剂。
2
公司概况: 公司概况: 部门产品不直接成 产,通过贸易方式 转手, 转手,价位偏高
3
产品应用:
4
产品价位: 产品价位:
洗发香波、护发素、 洗发香波、护发素、 1.5%,CG级卡松、 级卡松、 , 级卡松 剃须品、粉底、 剃须品、粉底、洗 DMDMH 均在 均在30 剂等日化产品 元左右


2.3 外资在华企业
占据高利润全部高端市场
法国欧莱雅 (Loreal) 美国宝洁( Procter&Gambl e)
• •
外资 合资 企业
美国雅芳 (AVON) 美国安利公司 (Amway) 美国强生公司 (Johnson)
英国联合利华 (Uniliver)
应用领域涵盖中高档洗发香波、香皂、药皂、药物牙膏和嗽口液等日化用品
在香波等中推荐使用浓度为0.5—0.8%,可溶于醇类溶剂或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中使用,溶解温度70℃。

尼泊金酯
羟基苯甲酸酯类,白色结晶粉末或无色结晶,易溶于醇,醚和丙酮,极微溶于水,沸 点270-280℃
昆山华新日用化学品有限公司
1
主要产品: 主要产品 卡松、 卡松、DMDMH、 、 尼泊金脂类、 尼泊金脂类、 PC-MX(高效防 ( 腐抗菌剂)、 )、极 腐抗菌剂)、极 甲醛释放体) 美(甲醛释放体)

家用洗涤剂与消毒剂的配制实验心得体会

家用洗涤剂与消毒剂的配制实验心得体会

家用洗涤剂与消毒剂的配制实验心得体会华南师范大学实验报告洗涤剂的配制与表征一、洗涤剂的组成1.1表面活性剂及其分类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为表面活性剂。

通常在水为溶剂的系统中,表面活性剂可被吸附在该系统的界面上,使界面的表面张力或表面自由能明显降低。

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具有不对称性,是由具有亲水性的极性基团和具有憎水性的非极性基团所组成的有机化合物。

其中它的非极性基团又称为亲油基团,一般为~1个碳的直链烃或环烃。

表面活性剂一般按照其化学结构来进行分类。

即当表面活性剂溶于水时,能电离出离子的归为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而在水中不能电离的则归为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

离子型表面活性剂还按其生成的活性基团为阳离子或阴离子再进行分类。

1.2辅助成分洗涤剂中除了其主要成分表面活性剂,还含有助洗剂。

目前, 全球的三大助洗剂是三聚磷酸钠( STPP) 、4A 沸石和D-层状硅酸钠[ 1] ( SKS-6),有的洗涤剂中还含有抗再沉积剂、荧光增白剂、香料和酶等。

助洗剂的主要性能包括有( 1) 能降低洗涤用水中的Ca2+ 、Mg2+ 浓度, 软化水硬度; ( 2) 具备酸碱缓冲能力; ( 3) 能提高污垢分散力和抗再沉积性; ( 4) 能增加漂白剂、加工助剂、载荷液体量的稳定性。

(5)抗腐蚀性。

二、表面活性剂具有洗涤作用的机理污垢一般由油脂和灰尘等物质组成,去污过程可看做是带有污垢(D)的固体(s),浸入水(w)中,在洗涤剂的作用下,降低污垢与固体表面的粘附功W a,从而使污垢脱落达到去污目的。

用如下式子表示:W a = γs-D—γs-w—γD-wW a的绝对值越小,污垢与固体表面结合越若,污染物越容易去除。

因为粘附功相当于在等温等压下污垢粘附在固体表面这一过程的吉布斯自由能的变化值,若是自发粘附,则有W a < 0,其绝对值越大,说明粘附趋势越强烈,黏的越牢。

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实验研究及对策分析

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实验研究及对策分析
选择信誉好、口碑佳的绿色环保 品牌,这些产品通常采用更环保 的配方,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 响更小。
避免过量使用
在使用家用洗涤剂时,应根据产品 说明和实际需要适量使用,避免浪 费和过度的化学残留。
使用家用洗涤剂的安全防护措施
佩戴手套
在使用家用洗涤剂时,建议佩 戴手套,以避免化学物质对皮
肤的直接接触和刺激。
这些负面影响引起了社会和学术界的关注。
研究意义
01
通过实验研究,分析家用洗涤 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性 。
02
探讨这些危害性对家庭和社会 的影响,为制定相应的政策提 供科学依据。
03
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减少家 用洗涤剂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 负面影响。
02
家用洗涤剂的危害性研究
家用洗涤剂的主要成分及危害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家用洗涤剂市场的 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违法 添加等行为,保障消费者权益。
03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媒体、公益活动等多种渠道,提 高公众对家用洗涤剂危害性的认识, 引导消费者合理使用、购买绿色环保 的家用洗涤剂。
05
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洗涤剂的危害性不容忽视
本实验研究通过对家用洗涤剂进行毒理分析,发现其具有对环境和生物体的危害性,对人 类健康也存在潜在风险。
吸入
使用洗涤剂时,可能通过 呼吸吸入部分化学成分, 长期积累可能对人体呼吸 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误食
儿童等人群可能会误食洗 涤剂,导致中毒等严重后 果。
家用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
水体污染
洗涤剂中的化学成分可能 随污水流入河流、湖泊等 水体,影响水生生物及人 类饮用水安全。
土壤污染
洗涤剂中的成分可能随雨 水径流流入土壤,对土壤 生物和生态环境产生负面 影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杀菌剂在家用洗涤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

摘要:据笔者统计表明,21世纪我国消杀洗涤剂产品发明专利申请数量持续
递增。

截止2020年,消杀洗涤剂申请量接近5000件,占比洗涤剂总量的85.0%。

除此之外,消杀类产品种类也愈发丰富,从单一消毒产品朝着具有洗涤多种功效
的复合产品,其涉及清洗对象也从单一织物朝着居家生活类洗涤用品发展。

关键词:杀菌剂;家用洗涤剂;应用进展;研究进展
结合QB/T 2850-2007《抗菌抑菌型洗涤剂》的规定,本行业抗菌抑菌性洗涤
剂由表面活性剂、杀菌剂与抑制剂配置而成,属于抗菌、抑菌、洗涤去污功能较
好的产品。

消杀类洗涤剂产品配方内存在的技术问题包括:第一,需要选择合适
的杀菌剂;第二,需要考虑选用杀菌剂与洗涤剂组分复配性能;第三,需要考虑
何种添加杀菌剂。

1杀菌剂在家用洗涤剂中的应用
1.1卤素类
卤素类杀菌剂种类包括:含氯类、含溴类及含碘类。

其元素氧化性较强,含
有这类元素的化合物杀菌作用与漂白性能较强。

第一,含氯杀菌剂具备较强的杀菌作用,可以将细菌芽孢内的各类微生物消杀。

除此之外,含氯杀菌剂应用优势包括来源广泛、成本较低等,但是这类杀菌
剂刺激性较强,pH敏感度较强,限制了其使用范围。

家用洗涤剂内常用的含氯杀
菌剂包含次氯酸钠及二氯异氰尿酸钠等。

第二,含溴杀菌剂常用品种包括:溴氯海因、二溴海因,使用环境较好。


含氯类杀菌剂相比,在碱性环境内微生物杀灭能力较好,降解速度较快。

但是这
类杀菌剂价格较高,多应用在医院与疫病区域消毒,家用较少。

第三,含碘杀菌剂,多应用在医学卫生领域内,比如:单质碘、碘伏。

近几年,含碘杀菌剂在洗涤剂领域内也得到了广泛应用。

单质碘渗透性较好,可迅速
的穿透细胞壁,导致蛋白质活性降低。

有研究认为,将浓度为0.50%的碘、脂肪
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AES)12类表面活性剂复配,可获得较好的含碘抗菌
洗涤剂,杀菌效果显著,去污效果也较好。

1.2 胍类
这类杀菌剂主要划分为双胍类杀菌剂和单胍类杀菌剂,前者内含有氯己定及
其衍生物、聚六亚甲基双胍盐、聚氨丙基双胍等。

后者包括六亚甲基单胍,有盐
酸盐、硬脂酸盐、丙酸盐等。

既往研究认为,盐酸盐杀菌效果与其他种类对比,
效果显著。

1.3 过氧化物类
过氧化物类杀菌剂荣誉说之后,会将高氧化还原电位自由基分解出来,将微
生物的通透性屏障、蛋白质与DNA破坏,促进微生物死亡。

①液态过氧化物,主要成分为双氧水和过氧乙酸,本身腐蚀性较强,可漂白
织物,当前双氧水主要应用在彩漂液当中,有研究表明,在餐具洗涤剂内应用双
氧水,受到重金属、碱性环境或者是光照等因素影响,会加速双氧水的分解,且
配伍禁忌较多。

②固态过氧化物多为固态存在,其中过硼酸钠、过碳酸钠多应用在粉状洗涤
配方当中,其释氧温度较高,一般温度需要在40℃以上才可以发挥其杀菌效果,
过酸钠稳定性较差。

这类杀菌剂主要应用在洗衣机槽清洗剂、管道疏通剂等配方中。

③稳定二氧化氯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A1级高效安全杀菌剂,常温下为黄绿
色气体,化学活性较高,与氯气对比,消毒效果是其5倍以上。

马业萍,赵小凌[1]
学者将稳定性二氧化氯与AES、6501、TX-10、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复配制成液体洗
涤剂,对其去污能力、发泡力与杀菌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了二氧化氯之后,配方的去污能力明显高于市面上的洗涤剂,且二氧化氯表面活性协同作用显著,
可将洗涤剂效能增强。

除此之外,二氧化氯增粘性较强,浓度较高时,产品的发
泡力可见明显下降。

1.4 季铵盐类
季铵盐属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杀菌剂类应用较多为烷基类季铵盐,包含类
别为单链季铵盐和双链季铵盐。

其发展至今,已经有七代,第一代与第二代为苯
扎氯铵和苯扎溴铵,第三代为聚合季铵盐与烷基二甲基苄基铵、烷基二甲基乙基
苄铵氯化物的混合物。

虽说季铵盐无法实现真菌杀灭,但是其抑菌作用强大,即
便是较低浓度,也可抑制细菌的生长与繁殖。

1.5 其他合成杀菌剂
合成杀菌剂包含醛类、酚类等杀菌剂。

前者甲醛刺激性较大,消毒作用较慢,且存在明显的致癌隐患。

后者一般存在三氯生及三氯卡班潜在危害,为保障使用
安全,需要慎重考虑配方研发。

1.6 天然杀菌剂
天然杀菌剂可划分为植物源、动物源与微生物源三种。

这类杀菌剂的毒性较低,且刺激性较小,消费者更加容易接受,学术界对其研究热度只增不减。

当前
研究主要集中为食物源杀菌剂,少部分研究动物源杀菌剂、微生物源杀菌剂。

①植物源杀菌剂,指的是提取植物根、茎、叶、花等部分成分,将杀菌、活
性抑制成分分离出来,制作成病原菌杀菌制剂。

②动物源杀菌剂,从动物体内提取具有抗菌效果的溶菌酶、抗菌肽、抗菌蛋
白质等物质,目前洗涤剂领域内应用较多的为壳聚糖,由于难溶于水,大部分溶
剂抗菌能力较为吻合,洗涤剂应用受限较大。

有研究通过考法一系列列壳聚糖衍
生物化学性能,或将高效抗菌加入到壳聚糖内,以此将壳聚糖的抗菌能力提升。

③微生物源杀菌剂可划分为两类,第一类为直接使用微生物,比如:噬菌体、病毒、细菌及真菌等,实现抗菌。

另一类是借助微生物代谢产物实施抗菌,这类
杀菌剂在洗涤剂内研究较少。

陈叶享[2]学者将光敏剂竹红菌素与直链烷基苯磺酸盐、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
酸钠、椰子油二乙醇酰胺等复配制得了光敏杀菌洗涤剂,该洗涤剂对大肠杆菌的
杀灭对数值<5.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杀灭对数值能够达到卫生部制定的《消
毒技术规范》标准。

2家用洗涤剂中杀菌剂的选择及添加方式
在消杀型洗涤剂配方设计阶段,需要综合考虑清洁对象特点,选择合适的杀
菌剂、表面活性,考察复配性能。

比如:地板家具清洗剂,若成分含有氯杀菌剂,会导致木材褪色,一般不建议使用。

虽说阳离子季铵盐较为温和,且毒性较低,
但是杀菌效果较差。

针对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阴性菌、白色念珠菌等真菌、霉菌,聚六亚甲基双胍杀菌作用显著,且无毒无刺激,其由聚合物分子结构,使用
之后会吸附在地板与家具表面上,具备显著的持续抗菌效果。

陈逢喜,Martin Heus,Tony Minshull[3]学者综合考虑培养,选取20%聚六亚
甲基双胍季铵盐、45%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胺、双烷基季胺盐复配作为地板
家具的杀菌剂。

阳离子杀菌剂,为确保表面活性剂性能,需要谨慎选择,避免重
复使用。

进而将上述配方改为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支链
型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烷基葡萄糖苷及氧化胺作为表面活性剂。

就杀菌剂添加方式,多数杀菌是均是在配置阶段直接加入配方内,以原料方
式加入。

这类添加方案不仅操作,且简单,就洗涤周期、清洁具有显著益处,就
清洁后抗菌、抑菌保持能力不强,就组织洗涤剂等,在洗涤之后,需要大量的水
进行冲洗,很难维持抑菌效果。

基于此,一些研究开发了胶囊等添加方式,旨在获取持久的有益剂释放。

比如:兰联合利华公司(专利CN201680074879)曾公开一种递送有益剂胶囊,可包
封在洗衣组合物内,洗涤阶段会沉积到纺织物桑,在消费者穿上衣物之后,借助
压力/摩擦作用使得其破碎,将抗菌益处释放,以此实现抑菌性能的长久性维持。

3结语
消毒杀菌类洗涤剂的市场前景显著,对于洗涤剂内杀菌剂研究价值显著。

结合本文分析可得知,传统杀菌剂应用均集中为复配性能,就新型杀菌剂研究,集中为洗涤剂领域应用。

与此同时,通过分析洗涤剂绿化发展趋势,需要考虑其安全性与刺激性。

参考文献:
[1]马业萍,赵小凌.杀菌剂在家用洗涤剂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20(Z1):135-140.
[2]陈叶享.更绿色和持续性螯合剂GLDA及其应用之道[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1(03):65-67.
[3]陈逢喜,Martin Heus,Tony Minshull.螯合剂的绿色化进展与趋势[J].中国洗涤用品工业,2010(02):36-3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