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合集下载

八十一难分别是什么

八十一难分别是什么

八十一难分别是什么
81难分别是:金蝉遭贬、出胎几杀、满月抛江、寻亲报仇、出城逢虎、折从落坑、双叉岭上、两界山头、陡涧换马、夜被火烧、失却袈裟、收降八戒、黄风怪阻、请求灵吉、流沙难渡、收得沙僧、四圣显化、五庄观中、难活人参、贬退心猿、黑松林失散、宝象国捎书、金銮殿变虎、平顶山逢魔、莲花洞高悬、乌鸡国救主、被魔化身、号山逢怪、风摄圣僧、心猿遭害、请圣降妖、黑河沉没、搬运车迟、大赌输赢、祛道兴僧、路逢大水、身落天河、鱼篮现身、金兜山遇怪、普天神难伏、问佛根源、吃水遭毒、西梁国留婚、琵琶洞受苦、再贬心猿、难辨猕猴、路阻火焰山、求取芭蕉扇、收缚魔王、赛城扫塔、取宝救僧、棘林吟咏、小雷音遇难、诸天神遭困、稀柿同秽阻、朱紫国行医、拯救疲癃、降妖取后、七情迷没、多目遭伤、路阻狮驼、怪分三色、城里遇灾、请佛收魔、比丘救子、真假猴王、松林救怪、僧房卧病、无底洞遭困、灭法国难行、隐雾山遇魔、凤仙郡求雨、失落兵器、会庆钉钯、竹节山遭难、玄英洞受苦、赶捉犀牛、天竺招婚、铜台府监禁、凌云渡脱胎、晒经石留迹。

佛教成语选编

佛教成语选编

佛教成语选编1.一口吸尽西江水2.一切众生3.一佛出世,二佛生天4.一佛出世,二佛涅槃5.一动不如一静6.一丝不挂7.一尘不染8.一瓣心香9.七手八脚10.七颠八倒11.人穷智短12.八面玲珑13.三生有幸14.三灾八难15.三姑六婆16.三教九流17.三头六臂18.上天无路,入地无门19.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20.千差万别21.口碑载道22.大千世界23.大吹大擂24.大吹法螺25.大发慈悲26.大慈大悲27.大彻大悟28.女大十八变29.寸铁杀人30.弓折箭尽31.不二法门32.不可言宣33.不可思议34.不即不离35.不看僧面看佛面36.五体投地37.六耳不同谋38.六根清净39.匹马单枪40.天花乱坠41.天女散花42.少见多怪43.认贼为子44.心心相印45.心到神知46.心花怒放47.心领神会48.心猿意马49.手忙脚乱50.方便之门51.水中捞月52.水泄不通53.水涨船高54.水到渠成55.水乳交融56.火烧眉毛57.火中生莲58.牛鬼蛇神59.牛头马面60.牛头不对马面61.仙露明珠62.功德无量63.功德圆满64.半斤八两65.半路出家66.只重衣衫不重人67.四大皆空68.打成一片69.生老病死70.白玉无瑕71.吐丝自缚72.因果报应73.因风吹火74.回头是岸75.在劫难逃76.多口阿师77.好肉剜疮78.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79.安身立命80.有口皆碑81.死马当活马医82.百了千当8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84.老僧入定85.肉眼凡胎86.自由自在87.自作自受88.衣钵相传89.佛口蛇心90.佛是金妆,人是衣妆91.佛眼相看92.佛头着粪93.作贼心虚94.冷暖自知95.君子一言,快马一鞭96.忍俊不禁97.见兔放鹰98.邪魔外道99.依草附木100............ 味同嚼蜡101............ 呵佛骂祖102............ 拂袖而去103............ 披毛戴角104............ 抛砖引玉105............ 拈花微笑106............ 拖泥带水107.放下屠刀,立地成佛108............ 泥牛入海109............ 泥船渡河110............ 沿门托钵111............ 盲人摸象112............ 金刚怒目113.............. 门外汉114............ 勇猛精进115.......... 急来抱佛脚116............ 恒河沙数117............ 指东话西118............ 皆大欢喜119............ 看风使舵120............ 看破红尘121.苦海无边,回头是岸122............ 若即若离123............ 降龙伏虎124............ 面壁功深125............ 香火因缘126............ 香花供养127............ 香象渡河128............ 借花献佛129..... 冤有头,债有主130............. 哼哈二将131........ 家丑不可外扬132............. 旁门左道133............. 破颜微笑134............. 神通广大135............. 笑面夜叉136............. 臭肉来蝇137............. 茹苦含辛138..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139............. 唯我独尊140............. 将错就错141............. 张三李四142............. 得未曾有143............. 得其三昧144............. 救苦救难145........... 杀人不眨眼146............. 清规戒律147............. 现身说法148............. 庄严宝相149............. 逍遥自在150............. 逢场作戏151............. 雪上加霜152............. 顶礼膜拜153............. 单刀直入154............. 寻行数墨155............. 拣佛烧香156............. 森罗万象157............. 游山玩水158........... 无佛处称尊159. .... 无事不登三宝殿160. ........... 无风起浪161. ......... 猢狲入布袋162. ........... 发人深省163. ........... 善男信女164. ........... 菩萨低眉165. ........... 超凡入圣166. ........... 开山祖师167. ........... 圆孔方木168. ........... 摇头摆尾169. ........... 极乐世界170. ........... 猿猴取月171. ........... 当头一棒172. ........... 当头棒喝173. ........... 万古千秋174. ........... 万劫不复175. ........... 万家生佛176. ........... 万籁俱寂177. ........... 叶落知秋178. ........... 叶落归根179. .... 解铃还是系铃人180. ........... 游戏三昧181.道高一尺,魔高一丈182. ........... 电光石火183. ........... 电光朝露184. ........... 顽石点头185. ........... 僧多粥少186. ........... 梦幻泡影187. ........... 对牛弹琴188............ 敲骨吸髓189.............. 紧箍咒190............ 纶音佛语191............ 聚沙成塔192............ 蒸沙成饭193............ 暮鼓晨钟194............ 担雪填井195............ 昙花一现196............ 磨砖成镜197............ 醍醐灌顶198............ 随波逐流199............ 头头是道200............ 龙蛇混杂201............ 龟毛兔角202............ 韩卢逐块203............ 骑牛觅牛204............ 骑驴觅驴205............ 想入非非206............ 宝山空回207............ 悬驼就石208............ 馨香祷祝209............ 鉴貌辨色210............ 驴前马后211............ 钻冰求酥212............ 钻冰取火213............ 鹦鹉学舌214............ 称心如意215............ 舍身求法216............ 群魔乱舞1.一口吸尽西江水禅宗比喻融贯万法。

佛教人生八苦

佛教人生八苦

热心问友2012-07-26佛教云人生八苦,即是: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僧会苦、求不得苦、五阴炽盛苦。

一、生苦:生之苦,人多不复记忆,事实上,十月胎狱之苦,且不必说,即出生之际,一个六磅八磅重的婴儿,通过狭窄的生门,这痛苦已非言语所可形容。

脱离母体之后,为外界灼热或寒冷的空气所剌激,被接生者巨大的手掌抓来提去,这对婴儿细嫩的肌肤而言,其痛苦较皮鞭抽体尤有过之。

婴儿出生后呱呱大哭,实是肉体上的痛苦所引起的。

二、老苦:唐人诗云:“公道人间惟白发,贵人头上不会饶。

”老,是任何人无以避免的。

韩愈祭十二郎文云:“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而齿牙动摇”四十如此,未免早衰。

但即使天赋过人,或摄生有术,到了七十岁八十岁,上述现象总会发生。

又何况一般人在苦苦奔波了数十年之后,除了生理机能衰退外,因过去劳苦积累而贻留的腰酸背痛风湿胃病等等,都是使人难以忍受的痛苦,至于衰老对于女人,则更为残酷,因为除了生理的痛苦外,女人更有着青春消逝的心理的痛苦。

由明眉皓齿,倾城倾国而鸡皮鹤发,老态龙钟,固然使人感慨,但谁又能逃出这个老的公例?三、病苦:人自呱呱堕地之日起,就与病结下不解之缘。

少年的病如天花麻疹,中年的病如胃溃疡肺结核,老年的病如高血压心脏病,也许有人说,科学进步,新药日出,只要有钱,何愁治不好病?其实不然,特效药固然层出不穷,新的疾病也日有所见,如小儿麻痹症,癌症,在近年来日渐增多。

进一步说,即是药物能治愈身体上的疾患,但由于社会竞争剧烈而致精神紧张憔虑所引起的神经衰弱,精神分裂,妄想狂,躁郁狂等心理上的疾病,又岂是药石所能奏效的?本来四大假合之身,难免有寒热失调的时候,病了,就要躺在病榻上挨受痛患,短时间还好受,倘长年缠绵病榻,日与药物为伍,这种痛苦,岂可言喻?四、死苦:一部钢铁铸成的机器,其寿命也不过由数年到数十年,一个血肉之躯的人,到底能支持多久?秦皇汉武求长生之药,只留下千古笑柄。

盖宇宙万象,生住异灭,周而复始。

人生八大苦指的是什么

人生八大苦指的是什么

“人生八苦”,佛教用语,即人生有八苦分别为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和五阴炽盛苦。

“人生八苦”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生老病死,第二类是忧悲恼、怨憎会、恩爱别离和所欲不得。

一、生苦
婴儿出生,脱离母体后,为外界空气刺激,肉体上的痛苦引起啼哭。

二、老苦
老,是任何人都不能避免的。

“视茫茫、发苍苍、齿牙动摇”,人之老矣,生理机能衰退。

三、病苦
病症可能会与人的一生相伴相随,药物能治愈病给人身体的影响,却难以治好给人心理的影响。

四、死苦
佛经上说,“非想非非想天,寿长八万四千大劫,但报终仍当堕落,不出六道轮回。


五、爱别离苦
生离死别,悲痛欲绝。

六、怨憎会苦
两不相容的人,却偏偏聚会在一起,只会相看两生厌。

七、求不得苦
想得到的某件东西,最终却没有得到,即有所求,求而不得。

八、五阴炽盛苦
五阴是构成身体的五要素:色、受、想、行、识。

五阴炽盛就是用身体来承受所有的苦。

佛教词汇

佛教词汇

究竟菩提心Absolute Bodhi Citta - 完全觉醒、见到现象之空性的心;甘露Amrta (藏文dut tsi) :一种加持物,能帮助心理及生理疾病的复元。

阿罗汉Arhat (藏文Dra Chompa):已净除烦恼障的小乘修行者暨成就者。

他们是完全了悟的声闻或独觉(或称缘觉)圣者。

观音菩萨Avalokitesvara (藏文ChenreZig):大悲心本尊,是西藏人最广为修持的本尊,因此被尊为西藏之怙佑者。

观音菩萨的心咒是「嗡嘛呢贝美吽」,六字大明咒或六字明咒。

中阴(藏文Bardo):字义为「介于两者之间」。

中阴总共有六种,一般指的是介于死亡及再度受生之间的状态。

菩提心Bodhi Citta (藏文Chang Chup Sem):义为「开悟或证悟之心」。

菩萨Bodhi SattVa (藏文Chang Chup Sem Pa):义为「展现证悟心者」,亦指为了救度一切众生脱离轮回苦海,而誓愿修持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大乘法门及六波罗蜜的修行者。

菩萨戒Bodhi SattVa Vow (藏文Chang Chup Sem Gyi Dong Pa):修行者为了引领一切众生皆成就佛果而誓愿修行并领受的戒。

佛性Buddha Nature (梵文tathagatagarbha,藏文deshin shekpe nying po),又称为「如来藏」:是一切众生皆具有之原始本性。

开悟就是佛性的彰显,因此,佛性往往被称为佛的本质,或开悟的本质。

释迦牟尼佛Buddha Sakyamuni (藏文Shakya Tubpa):往往又称为瞿昙佛(Gautama Buddha),指贤劫千佛当中最近出世、住于公元前五百六十三年至四百八十三年间的佛。

法道Buddhist Path (藏文lam):得到正觉或证悟的过程,亦指修行的三种逻辑次第;根、道、果「」中的道。

圆满次第Completion Stage (藏文dzo rim):在金刚乘,禅修有两个阶段:生起次第及圆满次第。

佛家八种苦

佛家八种苦

佛家八种苦佛说:人有八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怨憎会苦,爱别离苦,求不得苦,五蕴炽盛苦。

唯有身心放空,方能人离难,难离身,一切灾殃化为尘。

我等凡人,难脱八苦,因此坠入轮回地狱中。

人生总是苦乐参半,知其乐,忘其苦。

明其心,苦其志。

追其型,忘其意。

所说,所想,所做,所为,所用,所弃,所喜,所怨,所忧,所虑。

皆为人之五行,心志之所发。

那么人生百味有多少是苦的?生老病死,爱恨情仇,悲欢离合,阴晴圆缺,坎坷迷离,伤痛落失,众叛亲离,流离失所,凡此种种都为苦之表象。

纠其根源与禅说不近相同,看看佛教所说的人生八苦,了解人之痛苦之源。

人生第一苦——生苦。

佛说,现实世界是痛苦的,我们生活在在这世界上,本身就是痛苦的。

生生死死,何时尽?痛苦源于本身,痛苦源于活着。

所以人生下来的第一声就是大声的哭泣。

人生第二苦——老苦。

佛说,青春易失,少年不在,所有美丽的想念都将削隐于日渐深刻的皱纹。

活的同时,已经死了。

人得本体随时都是在新生和死去。

相对与昨天来说你已经老了,生息代谢的变化人怎么能控制呢?人生第三苦——病苦。

佛说,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

颠沛于残酷的现实之中,有谁能保证不受到病魔的折磨?人吃五谷杂粮那有不生病的,随时的病痛让人饱受病之苦。

人生第四苦——死之苦。

佛说,死亡也许并无所谓痛苦,死亡的事实给活着的人带来的恐惧远远超过死亡本身。

死亡是新生的开始,轮回是下一个生命体的诞生,但死时的留恋是痛苦的。

人生第五苦——爱别离苦。

佛说,爱是追求融合克服分裂的表现,爱上帝是追求精神的统一,爱情人是追求生命的统一。

但爱的本身包含的痛苦是人所共知得,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人生第六苦——求不得苦。

佛说,人的欲望不能与欲望的对象聚合为一体,欲望就象拉长的橡皮筋找不到挂靠的地方就会弹回来打中自己,痛苦。

追求着痛苦着,同时也在失去着。

人生第七苦——怨憎会苦。

佛说,当爱不能弥合时,就会用感性方式来实现——怨恨,所有外在的怨恨都会被反弹而伤及自己,所有内在的怨恨都会伤及别人。

佛教四谛八苦八道

佛教四谛八苦八道

佛教四谛1、苦谛--人生如同苦海泛舟佛教认为人的一生是由各种苦恼贯穿的,共有八苦:(1)生苦:胎儿出生,皮肉细嫩,在接触和适应外界的过程中,充满痛苦。

(2)老苦:人到老年,发白脱落,牙齿老化,嚼食困难,耳聋背驼,行走艰难,倍感痛苦。

(3)病苦:人要患各种疾病,造成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痛苦。

(4)死苦:人将临死,对死亡充满恐惧,弥恋现世的生活,感到痛苦。

(5)怨憎会苦:与自己所讨厌的人不得已而相会、结合。

对自己憎恶的环境想脱离而又脱离不了。

不想遇到的事偏偏又遇到,令人苦恼不堪。

(6)爱别离苦:与自己相爱的人别离,与自己所喜欢的人或环境分开也是痛苦的。

(7)求不得苦:自己想做的事做不成,自己想追求的事或人得不到,精神上感到痛苦。

(8)五盛荫苦:人生就是苦,人生是诸苦的集合体。

2、集谛--苦从何来人生苦有种种,其原因何在,集谛作此回答,根本原因在于人生所具有的情欲,由于人的欲望,产生各种行为,由此带来一连串苦恼。

3、灭谛--放弃贪欲,断绝苦恼灭谛告诉人们一定要灭除情欲,无所追求,无所欲望,便可脱离痛苦获得精神上的解脱,达到涅磐的境界。

4、道谛--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脱离苦海,到达幸福的彼岸已知人生是苦,已知苦之原因,已定灭苦之心,那么如何灭苦?道谛作了回答,“道”含有方法和途径两种含义,具体分为八正道:(1)正见--对四谛正确理解(2)正思维--对四谛深入的思考(3)正语--生活中,使用正确而美好的语言(4)正业--规范自己的行为(5)正命--生活中做到清心寡欲,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6)正念--对四谛正确的忆念(7)正定--依四谛之理,正确修持禅定(8)正精神--集中精力,正确不断的修持。

八苦诗解释

八苦诗解释
求不得苦:这种苦难是由于人们无法获得他们想要的东西而产生的,可能是物质财富、职业成功、爱情等等。
五阴炽盛苦:这种苦难是由于五蕴(色身、感受、思想、意识、意志)的不满足和烦恼而产生的。
怨悔忧惧苦:这种苦难是由于内心的怨懟、后悔和恐惧而产生的,这些情绪会占据人们的内心,导致痛苦。
天命不利苦:这种苦难是由于自然灾害、疾病、贫穷等无法避免的不幸事件而产生的。
五蕴皆空苦:这种苦难是由于人类追求的事物都是短暂的,无常的和空虚的,人们在追求它们的过程中会感到痛苦。
《八苦诗》的目的是通过揭示人类生存中的苦难,让人们认识到存在的本质和生命的无常性,从而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解脱。它是佛教教义中重要的一部分,对于理解佛教和它所倡导的生活方式有很大的帮助。
窗体底端
《八苦诗》是佛教中的一首诗歌,用来表达人类存在中的苦难。它包括了八种苦难,它们分别是:
生老病死:这四种苦难是人类不可避免的生命过程,人类从出生开始就开始经历生老病死的过程。
爱离别苦:这种苦难是由于人类之间的痛苦。
怨憎会苦:这种苦难是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仇恨而产生的,人们会受到对方的伤害和威胁,导致痛苦和烦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问:佛教中的八难是什么意思?
大安法师答:八难是障碍众生闻法修行的八种厄难,比如地狱道、饿鬼道、畜生道,在三恶道里面受苦都来不及,就无有闲暇,没有机缘见佛闻法修行,这是三恶道的三种障碍。

再就是生到无想天,心思不动,他也不可能闻法修行,这叫长寿天难,这是属于色界第四禅的无想天,寿命很长,五百劫,不能闻佛说法。

第五难就是生到边地,边地主要是指北俱卢洲,寿命很长,一千岁,物质生活很富庶,也不会生病,也不会夭折,每天过得很滋润,他就没有出离之心,不能闻佛说法修行。

第六难是指人间的盲聋喑哑难,得人身了,但他是天生的盲人、聋子、哑巴,六根不具。

尤其是盲聋喑哑,障碍他见佛闻法修行。

第七种是世智辩聪难,就是他六根具足,智商似乎也很高,反应很敏捷,逻辑思维也很发达,能言善辩。

但是他都是属于世间的知识技能的范畴,逻辑思维过强,分别心太重,所以他就对出世间的佛法,对那种超然的东西往往就没有感觉,他不相信,怀疑心很重。

就类似于现在这些知识分子,受这种科学教育越多的人,他越难具备宗教信仰,越不会来修行,这是世智辩聪难。

第八种就是佛前佛后,生在佛前,生在佛后,没有生在佛出世的那个时代。

我们现在属于佛后,释迦牟尼佛灭度之后,但幸亏还有末法,还有佛的遗教的存在。

如果这个末法一万年过去之后,佛后没有佛经、佛法的存在,那就更苦了。

这是八难。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