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中的慢生活_自序:找到你心中的乌龟
快节奏中的慢生活散文随笔

快节奏中的慢生活散文随笔
快节奏中的慢生活散文随笔
忙碌的生活节奏已经被大多数人所认同,竞争激烈,大家你追我赶,整天以一种快节奏的姿态在奔逐,似乎害怕停留一秒钟就会被这个快时代所抛弃。
我也是奔跑大军中的.一员,有那么一段时间,整个人总是紧绷着神经,像一个上紧了发条的闹钟。
为生活,为自己,想要的东西很多,力求事事做到最好。
尽管有所收获,整个人却身心俱疲。
家人抱怨已经好多个周未都没有出去游玩,孩子抱怨妈妈没时间陪她读书,就算陪她时心也长了草,早不知跑哪去了。
反思每天的时间安排,总觉得内心深处缺失了些什么东西,在这个讲求速度的社会里一刻不停地向前奔跑时,却忘了足够的时间去反思和沉淀,忘了生活的初衷。
都不记得有多久没有享受那种“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悠然,在阳光微微倾斜的慵懒下午,泡一杯香茗,品一碟茶点,读一本好书。
和孩子舒舒服服地看一场电影,陪她去一趟游乐场……
放慢自己的脚步,调整身心状态,追求一种平衡,给自己适当的空间体味人生,慢慢享受生活带来的愉悦。
《小乌龟的慢生活》

《小乌龟的慢生活》
《小乌龟的慢生活》是一篇充满童趣和哲理的作文题目,它让我们思考慢节奏生活的美好。
下面是一篇以这个题目为题的作文示例:
---
**小乌龟的慢生活**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我坐在湖边的长椅上,看着一只小乌龟悠闲地在湖边的石头上晒太阳。
它那慢吞吞的动作,让我不禁想到了“慢生活”这个概念。
小乌龟的生活是慢节奏的,它不急不躁,每一步都显得那么从容。
它不会因为周围的喧嚣而加快脚步,也不会因为外界的催促而改变自己的生活节奏。
它只是按照自己的节奏,慢慢地爬行,慢慢地享受生活。
这种慢生活的态度,让我感到羡慕。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我们常常被各种压力和任务推着走,很少有机会放慢脚步,好好享受生活。
而小乌龟的慢生活,提醒我们要懂得放慢脚步,享受当下。
小乌龟的慢生活,也是一种智慧。
它告诉我们,生活不必总是匆忙和紧张,有时候放慢脚步,反而能更好地欣赏生活的美好。
就像小乌龟一样,它虽然走得慢,但它能看到更多沿途的风景,感受到更多的生活乐趣。
我想,我们也应该学会像小乌龟一样,享受慢生活。
不必总是追求速度和效率,有时候放慢脚步,用心去感受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其实有很多美好的地方。
小乌龟的慢生活,是一种生活态度,也是一种生活哲学。
它提醒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要忘记放慢脚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让我们一起学习小乌龟,享受慢生活,发现生活的美好吧!
---
这篇作文通过对小乌龟慢生活的观察,引发对现代生活节奏的思考,提倡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美好。
作文语言简洁,情感真挚,适合作为小学或初中学生的写作练习。
快节奏的生活里寻找慢节奏的惬意作文

快节奏的生活里寻找慢节奏作文步入初中,身为“蜗牛”的我们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快节奏。
从清晨睁开睡眼的那一刻起,直到夜晚沉沉入睡,所有要做的事都得飞快地完成,两点一线的校园生活把我们锻炼成了飞速运转的“机器”。
为此,有人暴躁不安,有人脚步凌乱,有人哀怨连天……我起先和所有人一样并不适应,但渐渐地竟从快节奏里享受到了“慢生活”的快乐。
每当下午最后一节课的铃声敲响,我们就立马扔下手中的活儿,飞奔向食堂。
“快节奏”让我们体验到了不一样的“寄食”生活,那是我在小学阶段期盼已久的自由。
食堂嘈杂、拥挤,用餐时间也不长,尽管如此,食堂一直是初识的我们建立友谊的天堂。
排队时,一个心有灵犀的眼神,一个轻轻浅浅的微笑,两个身影就挤在了一起,一起说说话、聊聊天,不知不觉中,长长的队伍缩短、再缩短,两颗心的距离也拉近、再拉近……感谢快节奏中的漫漫等待,让我拥有了这份不一般的珍贵的友情。
每晚九点,上完晚自习,快节奏的我们已经做完所有的作业。
回家后,就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时光。
靠在床头,米黄的灯光下,一本散发着淡淡墨香的书籍,足以让我脱离尘世,走向心中的桃花源。
内心静了,好像忘记了一切,一句句行云流水、落英缤纷的语句充盈着的我的心灵,悄悄地开除了朵朵春花。
感谢快节奏后的这份悠闲,让我在繁忙的学习中也能陶醉于书海。
因为快节奏,我们的学习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每晚25分钟的纪录片《唐之韵》把我们带入唐朝,走近唐人,亲近唐诗。
偶尔,还会邂逅一场音乐会,静静享受音符带给我们的曼妙无比的慢时光。
原来,慢,其实是个每个人心态的悠闲。
学会用从容的心情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即使再快的节奏,也能享受到“采菊东篱下,悠然现南山”的惬意。
我像一只小乌龟作文400字

我像一只小乌龟作文400字
我有时候就像一只小乌龟,一直待在原地。
乌龟和它们一样,不主动出去探险,而是比较满足于目前的生活。
一、享受慢生活
乌龟有一种慢,静而不动的生活,它们从不忙碌,总是有足够的时间尽情享受每一个宁静的时刻。
它们从不会急于求成,反而能够让自己漫长地走走停停;
随着心情而慢慢前进,从不在乎别人的赶路。
二、不受外界压力
乌龟可以避开外界行走的喧嚣,很少受到外界压力,无论是别人的期望或挑战都会被乌龟拒绝。
因此乌龟最被喜欢的就是不断地给自己留出时间,去慢慢思考,找到自己要追求的东西。
三、更加富有创造力
乌龟可以选择不走在压迫的路上,反而有足够的时间去创造性地思考,把自己的想法和脑海中的突然想法创造出来。
而未经经过被现实和各种外界压力所屏蔽掉的想法,往往是突出创造力最明显的。
四、追求内心真实的需求
乌龟跟随自己的本能,不再去被别人给指导,去追求真正内心深处想要的那一份,而不是因为别人的期望而走,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最终的收获和成就。
五、有着自己的独特风格
乌龟能够在慢生活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一种风格,不受别人的干扰,可以找到自己的正确方向,并且做出更加优秀的作品。
它们的生活也会办的非常有趣和快乐。
总之,跟随乌龟,更加懂得欣赏慢生活,放慢脚步,更看清身边每一个宁静美好的细节,更能体会生活每一个特别的片刻,不再被外界压力所扰,依然拥有一份纯粹、小清新的内心,将自己沉稳下来,达最终的梦想。
描写乌龟慢的作文

描写乌龟慢的作文你见过乌龟走路吗?那速度,真能把急性子急出病来。
我家就养了一只乌龟,那家伙,整天慢悠悠的,就像个与世无争的小老头。
每次看它爬行,我都觉得它不是在赶路,而是在进行一场超级悠闲的散步之旅。
就说有一次吧,我想让它晒晒太阳,把它放在阳台的一头,然后在另一头放了它最爱的小虾米,寻思着给它点动力,让它快点爬过去。
结果呢,这小龟呀,先是伸了伸它那小短腿,左看看右看看,好半天才迈出了第一步。
它每往前挪一小步,就停下来歇一歇,仿佛那小小的几步已经耗尽了它全身的力气。
我在旁边看得那叫一个心急,恨不得拿根小棍儿在后面赶它,可又怕吓到它。
我在旁边数着它的步数,数着数着都差点睡着了。
它那四条腿就像四个小桨,慢慢地划动着,但是划动的频率就像是电影里的慢动作回放。
你要是跟它比耐心,不出一会儿,你就会发现自己败得一塌糊涂。
乌龟在遇到小障碍的时候就更有趣了。
有个小石子挡在它前面,这对别的动物来说,轻轻一跃或者一绕就过去了,可对于它来说,那简直就是一座大山。
它先用脑袋碰了碰小石子,然后缩回去思考了一会儿,再慢慢地伸出腿试着从旁边绕过去。
这一绕,又花费了好些时间,感觉它像是在进行一项超级复杂的战略决策。
还有一次,我把它放在草地上,想看看它在自然环境中的状态。
好家伙,它在草地上就像是个迷路的探险家,每走一步都要谨慎地打量四周。
一只小蚂蚁从它面前快速地爬过,那速度对比起来,就像是火箭和蜗牛。
小蚂蚁估计都在想:“这大块头怎么这么慢,是不是在这儿等着我超过它呢?”乌龟的慢呀,是那种深入骨髓的慢,它好像从来不着急去任何地方,也不担心错过什么。
它就按照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稳稳当当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世界里,看着它慢悠悠的样子,有时候还挺让人羡慕的呢。
它就像一个小小的哲学家,告诉我们:生活呀,不用那么着急,慢慢走,才能欣赏到沿途的风景。
【初三作文】快节奏慢生活

【初三作文】快节奏慢生活快,慢,这两个相生相克的两个字眼在在什么时候又能和平相处呢?这值得我们深思……在这个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快”成了世界的宠儿,似乎做什么事都以“快”当头。
它像是一个在溺爱中长大的孩童,自私而霸道地控制着人们的思想,促使人们去快生活,快工作。
它的孪生兄弟“慢”似乎被人们遗忘,但似乎总在不经意间浸润了人们的心灵,慢下来去感受生活的美好。
而在我看来,我们既要追求节奏快的工作,学习;还应慢下来,细心感受世界的美好,二者只有相得益彰,才能让我们拥有真正舒适的生活。
“慢”字我们已屡见不鲜,快餐、快速写作、快速发展……,这一个个熟识的字眼似乎已在我们心中根深蒂固。
若提及大城市,我们首先想起的必须就是那里快速的生活节奏,那里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这一切都有赖于一个“慢”字。
不过,我们也不得不宣称,只步伐慢,节奏快,就可以紧随时代的潮流,不被时代所出局。
你若一个不特别注意快了一步,别人就有可能一个脱胎换骨追到了你前头;而你,至那时也只有紧随别人步伐的份。
不知你是否还记得儿时所熟悉的龟兔赛跑的故事?在故事里跑得慢的乌龟在欣赏了沿途风景的同时战胜了跑的快的兔子,因为它的坚持更因为它的不懈追求。
兔子虽然跑的快,但它在沿途又欣赏到了哪些风景呢?恐怕它的心中充斥的是对乌龟的不屑,对比赛的重视。
这样说来,跑的快真的好吗?不,在某些意义上跑的快并不好。
因为这样反而失去了观赏沿途风景,享用生活的机会。
正像存有句话所说:“生命如同一场旅行,不必在意最终的目的地,在意的就是沿途的风景以及看风景的心情。
”只有慢下来,Mamet心回去体会生活,我们就可以体悟生命的真谛。
暮暮朝朝又一载,这一年你收获了什么,又失去了些什么。
留给自己一段慢生活去放松,为下一阶段的快节奏的学习打下基础吧。
我像一只慢吞吞的乌龟作文

我像一只慢吞吞的乌龟作文有时候我都在想,我是不是跟着乌龟一起参加了什么慢动作比赛。
你看啊,大家都在赶时间,而我却像被定了档一样,不管做什么都慢吞吞的。
比如说,做作业这事儿。
你别看我上学的时候总是拖到最后一刻才开始写作业,感觉像是看着乌龟慢悠悠地爬过来,真的是一点动力都没有。
即使知道作业的截止时间就在眼前,我还是可以悠哉游哉地泡一杯茶,然后心安理得地坐下来,跟我的书本斗智斗勇。
书本明明已经在等我,我却好像还在跟它玩捉迷藏。
还有一件事我也特别拖,就是做决定。
比如说,去哪个餐厅吃饭。
我跟朋友们讨论起来的时候,总是能把决定拖到天荒地老。
大家都已经饿得不行了,而我却还在考虑要不要试试新的餐馆,还是老地方更好。
朋友们都急得跳脚,我却好像在等什么神秘的信号,才能做出决定。
真是被拖慢了节奏,感觉整个世界都在为我慢下来。
就像老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其实我也是这种风格的。
虽然慢,但我觉得这也是一种别样的节奏,给我留出了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和享受生活中的小细节。
比如说,我能花很多时间去品味一杯茶的香气,慢慢地欣赏一本书的封面,还能细细地感受那种做事从容的快乐。
我曾经试着去改变这种慢吞吞的习惯,结果每次都以失败告终。
因为我发现,不管怎样,我还是无法摆脱那种自带的慢节奏。
我觉得这也是我的一种独特风格,就像是乌龟有它的壳,慢悠悠的步伐也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虽然有时候被朋友笑话,觉得我像个“拖延症患者”,但我也学会了接受自己的这种“慢”。
有时候慢也未必是坏事,至少它让我有时间去欣赏沿途的风景,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小小的瞬间。
就像乌龟虽慢,却能坚持到终点。
我虽然也慢,但我相信,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到达自己想去的地方。
所以啊,下次当你看到一只慢吞吞的乌龟时,不妨想想我,也许我们都在用自己特有的方式,走向那个属于自己的目标。
小乌龟的慢时光

小乌龟的慢时光小乌龟是一只非常慢的动物,它的生活节奏也是慢悠悠的。
每天,小乌龟总是慢吞吞地爬行在大自然中,它那小小的身躯,总是使它的爬行速度变得更加缓慢。
小乌龟的家在一个美丽的小池塘旁边,池塘里的水清澈而宁静,又有各种各样的水生生物在其中生活。
小乌龟每天都会悠闲地爬到水边,用它的小脚掌轻轻地探测着水温,然后再以一种悠然自得的姿态慢慢地进入水中。
小乌龟在水里游动的速度更是慢到了极点,它那慢而有力的动作,仿佛在向大家展示一种宁静、舒适的生活方式。
小乌龟游向池塘的中央,它看到了一只漂亮的莲花,小乌龟便慢悠悠地游向莲花,一口一口地啃咬着它,仿佛在享受着来自大自然的馈赠。
小乌龟知道,生活的美好不仅仅在于快速地奔跑,更在于慢慢品味其中的甜美。
他享受着每天阳光的照耀,享受着与其他小动物们的相处,享受着自然的馈赠。
小乌龟的慢时光也扩展到了它的休息时间。
当夜幕降临时,小乌龟便回到了它温暖而舒适的壳中,安静地休息。
它闭着眼睛,慢慢地呼吸着,享受着宁静的夜晚。
在梦中,它常常梦见自己飞翔在蓝天之上,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享受着无尽的自由。
慢慢的生活,让小乌龟变得更加坚强、平静和宽容。
小乌龟不急不躁,总是按照自己的节奏去生活,它知道,慢慢来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小乌龟的慢时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启示。
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我们往往被各种各样的事情困扰,忙碌而疲惫。
而小乌龟告诉我们,放慢脚步,享受生活的美好是多么重要。
不要总是追求快速的成功,而忽略了身边的美好事物。
我们可以学习小乌龟的慢悠悠,用心感受生活的美好,用心体验每一个瞬间。
小乌龟的慢时光,让我们重新审视生活的本质,让我们懂得享受慢下来的美好。
不要总是追求快速的节奏,而是要用心感受每一个瞬间,享受与生活的对话。
让我们和小乌龟一起慢慢地品味生活,享受悠然自得的美好时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笔写这本书的前一段时间,我刚刚从一场疲惫不堪的工作中解脱出来,终于可以不必每天对着日程表焦虑,也不用为赶某一个时间点而加班到三更半夜。
长久以来第一次感到时间的友好和仁慈,它乖乖地躺在我的手心里,由着我的性子支配。
日子突然变得简静,让我安心做一些从前无暇顾及的家常和琐碎的事——照看花草,给它们浇水并剪枝;整理换季的衣服和鞋子;腕上挎着环保布袋到菜场去挑选时鲜的蔬菜。
读书,去电影院,去近旁的公园。
也得以有更多的时间与家人在一起,围着圆桌吃饭,天气好的时候一同散步。
如此平凡,却如此幸福。
于是开始想一个问题,我到底希望过一种怎样的生活?
“匆忙”还是“闲适”,这是一个问题。
不只是我,所有的人都在这个加速度时代里努力寻找一种“恰当的活法”。
但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下的“恰当”,往往是将“匆忙”和“闲适”分成截然的两端,“匆忙”是现状,“闲适”是理想。
仿佛只有在劳碌奔忙之后,荷包丰满,高堂华厦,锦衣玉食,才能支撑我们去过闲适的生活。
于是别无选择地奋力奔跑,怀揣着对“闲适”永恒的向往,却让自己的一生都陷入在“匆忙”里。
这是愚蠢的。
却好像是无奈的。
有时候感到自己像故事书里那只永不停歇的兔子,奔跑是生命中惟一的内容。
兔子和乌龟,是两个并不新鲜的比喻,却依旧形象得很。
兔子永远风驰电掣地奔跑,渴望超越与自我实现,累得喘不过气来也不肯慢下脚步。
乌龟却没有那么强烈的得失心,它慢慢爬行,边前进边享受,路边花枝摇曳,清风徐徐阳光正暖。
虽然它不是最快到达目标的那一个,但却看到了这个世界缤纷的颜色,这令本来枯燥的前行也变得有趣起来。
兔子与乌龟,谁更幸福一些?
开始尝试着思考关于时间和速度的问题。
我们总是感到时间紧迫,因而要求加快做每一件事情的速度。
速度能够增加效率并创造财富,没有谁能否认这一点,然而凡事皆有度,过于快速,事物就滑向了反面,变得盲目、轻率、濒临失控,所以古人说“欲速则不达”。
一味求快,求捷径,只会让自己沦入危险的境地。
由此看来保持一个适当的速度是很重要的。
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就像音乐中的节奏,顺应节奏的曲调才是悦耳的。
这正是“慢生活”的主旨。
“慢下来”,并不是要放弃工作降低效率,也不是支持懒惰,而是一个休息和蓄力的过程,让我们再次奔跑起来的时候,脚步轻快精力充沛。
这种“慢”也不单纯表现在速度上,更重要的,在于放缓心态,心中时时舒缓旷达,才是真正的“慢下来”了。
从造字法来看,“快”与“慢”都从“心”旁,这也是一个力证,看来古人早已知道,心态才是决定快慢的第一要素。
内心惶急不安,充满焦虑,就会感到生活忙乱;相反,内心宁静平和,就会感到
生活安适。
还有,到底多“慢”才是“慢”呢?其实并没有一个刻意的标准。
关键是,找到真正适合自己的节拍。
慢慢生活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人生的境界,令人从浮躁转为优雅。
不因为快速而忽视家庭、爱人和朋友;也不因为匆促忙碌而失掉了生活的情趣。
在写作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自己成了舒缓生活的实践者。
从前,我曾经企图对我和我的家庭实行军事化管理,具体办法是大事小情都严格按照列出的时间表进行。
上班时段的朝九晚五,我会细化到每一件工作的流程和时间截点,如果没有在计划的钟点内完成就会心急火燎点灯熬夜。
女儿从幼儿园接回家后的时间也被我精打细算做成一张课程表一样贴在墙上,内容包括:7:00-7:30:吃饭;7:30-8:30:练琴;8:30-9:00:练习20以内加减法或复习拼音;9点洗漱,9点一刻上床,讲一会故事,9点半务必准时熄灯。
我希望她闭上眼睛就可迅速进入梦乡,然而事实是,我的希望总是落空。
女儿往往了无睡意,烙饼一样翻来覆去,兴致勃勃地讲幼儿园晚上吃了什么饭,猜猜今天老师发的水果是什么,下午被桌子腿绊倒了一下但是没有哭,画画的时候被老师表扬……我不停地偷偷看表,心疼宝贵的时间被浪费,并粗鲁地打断她的谈话。
我的心思里全是今天时间表上还有哪些事项没有如期完成,并祈祷那个小人儿快些睡着,好让我继续那些没有做完的工作。
然而我加班加点完成的工作却并不令人满意。
因为赶时间而草率交出去的稿子被退回,未加思索就提交的策划案遭到驳斥。
问题是,假如当时不那么着急,我原本能将它们做好。
这让我感到十分沮丧,有一段时间,因为陷入焦虑,我几乎什么也做不下去。
然而正是这段“空白”的时间,给了我思考的余地。
从忙乱中抽身出来,冷静地审视,客观地分析,更容易发现问题的症结。
我开始学习用平静地心态看待成败,不再逼迫自己,并将视线投放到更辽阔的远方。
谁说不是呢?慢下来,原来并没有让我停滞,反而因此获得了提升。
现在的我会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尽量慢一些做事,标准不是快,而是好;我还会用整晚的时间耐心地陪伴孩子,不再因为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
过马路的时候,不会因为赶上红灯而抱怨,我学会从容的等待,用温暖的眼光欣赏城市的风景。
说实话,我还是经常会感到非常的繁忙,但是这样的忙碌让我感到轻松和快乐。
因为我已经知道,在什么时候我应该慢下来。
找到属于自己的节奏,这是多么正确的选择!
欧美国家的心理医生经常会对那些匆忙工作到疲惫不堪的人说一句话:find your inner tortoise——找到你心中的乌龟。
那只乌龟的悠然和闲适大概是存在于每个人的心底里的,只是因为遗忘,渐渐让它走失掉了。
或许,已经是时候把它从某个角落里找出来,带着它一起,悠然地晒晒太阳。
在这本书中,还总结了一些如何让自己由快转慢的小法门,其实并不擅长指点别人的生活,权当是抛砖引玉,希望每个人都能在眼下这个快节奏强压力的时代中,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以优雅的姿态,乐享人生。
感谢北京博士德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高磊女士,以及我的朋友胡杨和夏天,正是由于她们的无私帮助,才使得此书顺利出版。
李爽
201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