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启蒙运动

合集下载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变革,而在这场变革中,知识分子和启蒙运动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们通过思想的力量和对社会的批判,为大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撑和思想指导。

本文将以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知识分子和启蒙运动为主线,探讨他们的作用和影响。

一、启蒙运动的兴起与思想核心启蒙运动是欧洲18世纪思想界的一次革新运动,提倡理性、自由和平等的思想,对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法国大革命之前,启蒙运动已经在法国逐渐兴起,并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思想核心。

首先,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的重要性。

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的理性是最高的权威和指导原则,只有通过理性的思考和判断,人们才能摆脱迷信和偏见,实现个体和社会的进步。

其次,启蒙运动对于政治权力的批判和制约是十分重要的。

启蒙思想家主张建立一种合理的政治秩序,通过制衡和限制政治权力,保障人们的自由和权利。

他们对专制主义和封建制度进行了激烈的批判,提倡人民的权利和普遍的法治。

最后,启蒙运动倡导教育的普及和进步。

在启蒙思想家看来,普及教育是推动社会进步和个人解放的重要手段,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获得知识、提升自己,实现真正的自由和平等。

二、法国大革命与知识分子的关系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而在这场革命中,知识分子起到了重要的推动和引导作用。

他们通过自己的思想和行动,为革命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首先,知识分子在法国大革命中发挥了思想引领的作用。

他们通过自己的著作和演讲,向人民普及启蒙思想,唤醒人们的觉悟,激发人们的革命热情。

伏尔泰、孟德斯鸠等思想家的作品,为革命提供了理论支持和道义支撑。

其次,知识分子积极参与了法国大革命的政治活动。

他们组织起来,成立了政治团体和社会团体,为革命的进行提供了组织和协调。

例如,雅各宾派和山岳派是由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派别,在革命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此外,知识分子还参与了法国大革命的立法工作。

他们作为国民议会的代表或参与者,积极参与了新法律、宪法和政治制度的制定和修改。

法国启蒙运动:理性、自由与思想的进步

法国启蒙运动:理性、自由与思想的进步

法国启蒙运动:理性、自由与思想的进步法国启蒙运动(French Enlightenment)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法国发生的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

这场运动以理性、自由和思想的进步为核心,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主要思想以及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性。

一、法国启蒙运动的背景法国启蒙运动的发生,与当时法国社会和政治的特殊背景密不可分。

17世纪的法国,绝对君主制度盛行,社会阶级固化,民众负担繁重,思想受到了严格的限制。

然而,启蒙运动的到来,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表达的自由空间。

启蒙思想家们开始质疑封建专制的合理性,呼吁理性和科学思维的兴起,这为启蒙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土壤和条件。

二、法国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1. 理性至上法国启蒙运动强调理性的重要性,认为通过理性思考可以解决各种问题。

启蒙思想家们以牛顿的自然科学原理为模板,试图运用理性思维改革整个社会和政治体系。

他们推崇科学和逻辑的思考方式,主张依靠理性追求真理和改进人类社会。

其中以笛卡尔、伏尔泰等人的思想最为代表。

2. 自由意志法国启蒙思想家们反对专制统治,认为人民应该享有基本的自由权利。

他们主张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个人财产权,批评封建制度对人民的压迫。

启蒙思想家们相信,人民应该能够以自己的意愿行使权力,拥有自由表达和选择的权利。

例如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思想思想对后世政治自由的理念深远影响。

3. 思想的进步法国启蒙运动倡导思想的进步,主张摒弃迷信和偏见,推崇科学和教育的普及。

启蒙思想家们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倡导普及教育,鼓励人们独立思考。

他们认为只有解放思想,摧毁旧有的迷信观念,才能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例如狄德罗和孟德斯鸠等人的思想为现代科学和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三、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法国启蒙运动对整个欧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主义和科学思维成为欧洲18世纪思潮的主旋律,推动了现代科学的发展。

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与进步的思潮

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与进步的思潮

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与进步的思潮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与进步的思潮法国启蒙运动(The French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家们所发起的一场重要的观念和思想的革命运动。

它主张通过理性、知识和科学的力量来推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步。

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潮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法国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以及其对进步的追求。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和起源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欧洲的背景下出现的。

当时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迅速,但仍受到封建主义、教会权威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由于科学与思想的突破,人们开始质疑传统权威和教会的说法,追求更加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和思想的土壤。

启蒙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理论突破使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理性的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引入催生了对人类社会和政治的新思考。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思想强调人的理性和思维的重要性,为启蒙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观念之一是理性。

启蒙思想家们相信,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人们能够获得真理和智慧,从而解放自己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启蒙运动注重理性的运用,反对盲从和迷信。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传统的宗教观念和教权的影响,主张以理性为基础进行思考和行动。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反对迷信和封建主义的束缚。

他倡导宽容和理性的态度,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启蒙运动与进步的追求启蒙运动的目标是推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步。

启蒙思想家们相信,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知识的普及,人们能够改善社会、建设更加公正和自由的社会秩序。

启蒙思想家们对教育的重视是推动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们主张普及教育,使更多人接受教育,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卢梭的《爱弥儿》和孟德斯鸠的《法意思维论》等著作都强调教育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他们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理性和道德。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两个重要而紧密相连的事件。

它们共同塑造了法国和整个欧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面貌。

本文将探讨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之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对法国社会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思想界的一场革命,它强调理性、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启蒙思想家们对传统观念和权威进行了质疑,提倡个人自由和人权。

他们认为人类通过理性思考可以摆脱迷信和愚昧,达到真正的幸福。

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包括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

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提供了思想基础。

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在法国社会中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不平等和专制统治的不满。

他们的思想鼓励了法国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为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基础。

法国大革命爆发于1789年,是一场彻底改变法国政治和社会结构的运动。

大革命的导火索是法国社会的不平等和贫富差距。

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对法国人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激发了他们对社会正义和平等的渴望。

大革命的目标是推翻君主制度,建立一个平等和自由的社会秩序。

大革命期间,法国人民发起了一系列的革命行动,包括巴黎人民起义和国民议会的成立。

这些行动表明了人民对权力的渴望和对不公正统治的不满。

大革命的核心原则是自由、平等和博爱。

它为法国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废除了封建制度,确立了法国的民主制度。

大革命的影响不仅限于法国本国,它对整个欧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大革命的思想和原则激发了其他国家人民对自由和民主的追求。

法国大革命的思想传播到欧洲各地,推动了其他国家的革命运动。

它为欧洲带来了一场政治和社会的革命浪潮。

然而,法国大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和挑战。

革命期间,法国陷入了内外交战的混乱局面。

国内的动荡和社会不稳定导致了大量的暴力和混乱。

革命的目标并没有完全实现,法国社会仍然存在着不平等和社会不公正的问题。

尽管如此,法国大革命和启蒙运动仍然是欧洲历史上两个重要的事件。

它们共同推动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变革。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反封建、反神权的思想斗争,历史上称为“启蒙运动”,这场运动,其影响之大正如恩格斯所讲的:这些启蒙思想家,“是使十八世纪成为主要是法国人的世纪。

”这是唯物主义取得辉煌成就的时代。

法国启蒙运动大体经过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十八世纪初,反封建的启蒙运动,其代表人物有孟德斯鸿、伏尔泰、卢梭等。

他们主要是在政治思想上批判封建专制和教权统治,在哲学理论上,他们还只是自然神论者。

启蒙运动的第二阶段是十八世纪中叶以“百攀对纬派”为代表的唯物主义,主要人物有狄德罗、崔酗丈巴赫、爱尔维修、拉美特利等。

他们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超自然的精神实体-上帝是不存在的,他们发展了启蒙运动前期思想家的思想成果,成为战斗的无神论。

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们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从“人”出发,充分肯定人的价值,重视人的利益,认为只有人才是现实世界的真正主人,从而反对扼杀人性的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

他们对“人”到底是怎么看的呢?他们是以力学原理来解释一切自然现象的,也用这种机械的、形而上学的观点来研究人类社会,把人仅仅看成是一架机器。

爱尔维修认为:“人是一部机器,为肉体的感受性所发动,必须做肉体的感受性所执行的一切事情。

”(《十八世纪法国哲学》第499页)霍尔巴赫说:“人的所作所为,以及人身上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惯性力、自我引力、吸力和斥力以及自保倾向的结果。

”(同上第611页)这种肉体感受性和自保倾向是一种趋乐避舍的感觉能力,动物和人都有这种感觉能力,所不同的是人的感觉能力更为灵敏些罢了。

拉美特利就认为人只是比最完善的动物再多几个齿轮、几个弹簧等等而已。

启蒙思想家片面强调了人的生物的一面,往往把人看作是快乐和痛苦这种身体感觉的承担者,进而用人的生物性要求来说朋人的社会要求,什么“肉体的感受性是我们各种活动、思想、感情以及我们的社会性的唯一原因”(同上第496页)。

正是我们的需要强迫我们去思维、去愿欲、去行动。

”(《自然的体系》下卷第6页)他们企图用人的生理上的感觉和需要来说明人的思想行为,而不是把人放到一定的社会关系(首先是生产关系)中去考察,这种离开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和社会关系来谈人,只能是抽象的人,是历史唯心主义。

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古国法国与启蒙运动

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古国法国与启蒙运动

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古国法国与启蒙运动法国作为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古国,对于全球的文化、政治和思想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其中,启蒙运动对法国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法国古国的历史背景入手,分析启蒙运动及其在法国的影响,以及法国在启蒙运动中的重要人物和思想,旨在探讨法国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一、法国古国的历史背景法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史前时期,其土地孕育了许多原始文明和部落社会。

然而,真正的法国国家形成是公元5世纪,当时法兰克部落的国王克洛维一世统一了这片土地,并将其命名为法兰克王国。

此后,法国逐渐发展为一个强大的封建王国,拥有繁荣的农业和商业。

中世纪是法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这段时期的法国国家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变革,比如腓特烈二世的挑战、百年战争的爆发等。

尤其是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法国成为了当时欧洲最强大和最富裕的国家之一。

二、启蒙运动及其在法国的影响启蒙运动是欧洲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思想和文化运动,由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欧洲各国兴起。

在法国,启蒙运动被称为"启蒙时代",对法国社会和政治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强调人的理性和自由。

启蒙思想家们反对封建专制和教会的权威,提倡科学、理性和平等。

他们认为人类理性的发展可以解决社会和政治问题,改善人类的生活。

在法国,启蒙思想影响了政治、法律、文学、哲学等各个领域。

三、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和思想法国的启蒙运动涌现了许多重要的人物和思想家,他们对法国的发展和启蒙运动的影响不可忽视。

孟德斯鸠(Montesquieu)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代表之一,他提出了分权思想,主张国家政权应分为三个部门,相互制衡,以避免专制和滥用权力。

伏尔泰(Voltaire)是法国启蒙运动中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他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提倡宽容、言论自由和人权。

他的思想对法国革命和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卢梭(Rousseau)是另一个重要的法国启蒙思想家,他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强调人民主权和平等,对后来的民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的崛起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的崛起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的崛起在法国大革命时期,启蒙运动对自由主义思想的崛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的革命,其核心主张是人人平等、自由和人权。

它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思想基础,推动了社会的变革、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的解放。

本文将从启蒙运动的起源、核心思想和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三个方面来探讨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启蒙运动自由主义思想的崛起。

一、启蒙运动的起源启蒙运动始于17世纪末18世纪初的欧洲,法国被视为启蒙运动的中心。

启蒙运动是一场以理性思维和科学精神为基础的思想运动,旨在解放人的思想和行为约束,引领人类迈向进步和自由。

启蒙运动崇尚自由、平等、博爱和批判精神,是对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的反抗。

二、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自由主义。

自由主义认为,个人享有天赋人权,包括言论自由、信仰自由和财产权利等。

自由主义主张个体的自由不应受到不必要的干涉和禁止,并通过法治来保护个人权利。

同时,自由主义强调平等原则,反对特权与阶级差别,主张消除社会不平等和不公正。

三、启蒙运动对法国大革命的影响启蒙运动为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重要的思想基础。

它的核心理念与法国社会的现实矛盾相契合,激发了社会的不满情绪和对改革的渴望。

启蒙思想家对不公正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进行了批判,扩大了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

法国大革命中的《人权宣言》正是启蒙思想的产物,它确立了人民平等、自由和抵抗不公的权利。

起初,启蒙思想在上层社会和知识界传播,但随着法国大革命的爆发,启蒙思想逐渐渗透到底层民众中。

人民的觉醒和追求自由不再受到束缚,社会变得充满活力。

启蒙思想为法国大革命注入了强大的思想动力,推动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改革与进步。

法国大革命实现了启蒙思想中的平等与自由。

通过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人民的代议制政府,法国人民终于获得了政治权利和自由。

法国大革命时期的宪法认可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和新的财产权利,倡导和保障人民的自由和人权。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是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欧洲重要的历史事件。

这两个事件在历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重塑了法国社会和政治形态,也对欧洲其他国家的政治变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本文将重点讨论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的起因和影响。

一、法国大革命的起因法国大革命是由于当时法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严重危机而爆发的。

首先,法国的封建制度导致了社会的不平等。

贵族占据了大部分的特权和资源,而底层百姓则负担了沉重的税赋和劳役。

这种社会不公使得底层民众愈发不满,渴望改变现状。

其次,法国经济遭遇了严重的困境。

长期的战争导致了国家财政危机,贫苦农民的赋税负担日益加重。

同时,法国王室的浪费和特权阶级的不公使得社会矛盾加剧,导致经济崩溃的风险日益增加。

最后,启蒙思想的传播进一步加剧了法国民众的不满情绪。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自由和平等的观念,对于当时的专制体制提出了质疑。

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受到广大民众的关注和支持,进一步推动了社会革命的大潮。

二、启蒙运动的影响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知识界对封建专制制度的一次强烈反叛。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人权和科学的观念,对于当时的社会和政治形态提出了挑战。

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是人民主权和普世价值观念的普及。

启蒙运动推动了现代科学和人文主义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们鼓励人们运用理性思维,反对迷信和封建的权威主义。

他们认为人类通过科学和理性可以解决问题,这为现代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启蒙运动的人文主义观念也促进了法律、艺术和教育的进步。

启蒙运动对于政治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启蒙思想家们提出了人权和民主的观念,并对专制主义进行了批判。

这些思想为后来的政治革命(如法国大革命和美国独立战争)提供了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的核心价值观念被约翰·洛克和孟德斯鸠等思想家进一步发展,形成了现代民主制度的基石。

三、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法国大革命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政治革命之一。

它不仅推翻了封建专制制度,还为后来的民主制度奠定了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2集法国启蒙运动十八世纪的法国仍然是一个君主政体的封建国家,封建专制和天主教会控制着国家的社会生活和人民的思想,农村在封建领主和教会的盘剥下已是满目疮痍,宫廷贵族挥霍无度、国库空虚。

天主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勾结,推行文化专制主义和蒙昧主义,疯狂残害异教徒和有进步思想的人们。

与封建制度严重衰败景象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资本主义经济迅猛发展,资产阶级日益壮大,他们强烈要求冲破旧制度,在政治、经济、思想方面的束缚。

因此,众多的资产阶级先驱们展开了一场在人类历史上占有辉煌一页的思想革命——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法国大革命的前奏,它在政治上、思想上、理论上为大革命作了充分的准备。

启蒙一词在法文里是启迪的意思,启蒙运动意味着用光明驱逐黑暗,开启人们反封建的意识。

启蒙运动从兴起到发展几乎贯穿整个十八世纪,所以人们也把十八世纪称之为启蒙时代。

启蒙运动并没有统一的组织,启蒙思想家们的主张并非一致,但是,这场运动反封建的目标始终如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家卫)“启蒙就是解放思想、破除迷信,当时由于生产力落后、科学欠发达,老百姓迷信上帝,统治阶级于是拉大旗作为虎皮,为自己蒙上了一层神圣的光环,宣传他们的统治权力是上帝所赋予的,即所谓君权神授,因此神圣不可侵犯,平民百姓的思想为这种神权的观念所禁锢,即使受压迫、受剥削也不反抗,世世代代俯首听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和卢梭等人先知先觉走在时代的前面,提倡思想自由、个性解放,宣传天赋人权、人生而平等,人们的思想于是得到了解放,统治阶级的面纱被揭开,原来国王、贵族和神甫也是普普通通的人,人回归了理性,从愚昧无知走向了明白事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是一场驱逐黑暗开启光明的资产阶级民主文化运动。

”启蒙思想家提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都有追求生存与幸福的权利,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特权的合理性,此外,启蒙运动又是普及科学、宣传新科技成果的运动,他们认为封建特权得以长久维持的重要原因就是生产落后造成的蒙昧状况的长期存在,他们宣传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揭露和批判愚昧无知,不仅启迪了人们的思想,而且普及了科学知识。

启蒙思想家们高唱理性的赞歌,向往理性的王国,他们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奏响了消灭神权、王权和特权,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的雄浑乐章。

启蒙时代的法国,可谓群星璀璨、人才辈出。

伏尔泰、孟德斯鸠是早期启蒙思想家的两大代表。

伏尔泰1694年出生在巴黎一个资产阶级家庭,他是一位多产的作家、剧作家、诗人、史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宣传家,他的作品和演说以尖刻和激昂地反对封建制度和教会而著称。

人们说,他的思想之敏捷犹如闪电,语言之炽烈犹如天火。

他坚持不懈地揭露和嘲讽教会的贪婪和教权主义的罪恶,因而,触犯了教会和贵族,曾经两次被关进巴士底狱,后被驱逐出国。

1753年,他定居在瑞士和法国交界的菲尔奈,年逾花甲的伏尔泰在幽静的住所里写出了大量的著作、小说和诗歌。

1778年,84岁的伏尔泰在菲尔泰去世,后人为纪念他,将他的骨灰移入先贤祠。

伏尔泰社会政治观点的核心是平等,主张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对当时封建等级[社会的否定,他的政治思想核心是自由,主张建立开明君主制,主张言论出版自由、人身自由等等,他的著作种类繁多、卷帙浩繁。

文学作品有《哲第格》、《天真汉》等。

他的文笔幽默而犀利,嬉笑怒骂的力量无人可望其项背,他把教皇和神甫说成是两足禽兽,教会是国家分裂、内战和一切罪恶的根源,是建立在最下流的无赖编造出来的、最卑鄙的谎言之上的,在公众中产生极大的反响。

《哲学通讯》是他全部启蒙思想最集中、最明确的表述。

史学著作有《查理十二》、《路易十四时代》等。

伏尔泰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都有广泛的影响,被誉为启蒙运动的领袖和导师。

甚至欧洲一些封建君主都仰慕他的才华。

普鲁士国王还曾邀请他来到普鲁士成为宫廷的上宾,这些封建君主企图以此抬高自己的身价,并想利用伏尔泰学说中的保守部分,但他和他们最终还是分道扬镳了。

与伏尔泰不同,孟德斯鸠出身于贵族世家,少年时期接受教会的古典教育,后潜心研究法律,19岁获得法学学位、成为律师。

1716年,他承袭父亲和伯父的职业,成为波尔多法院院长和男爵。

踏入仕途的孟德斯鸠对朝政的腐败和贵族的堕落深恶痛绝,由于波尔多是法国最大的商港之一,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而他本人也从事葡萄酒贸易,因此切身感到专制制度对制造业和商业的阻碍,于是他卖掉了波尔多法院院长一职,前往巴黎,专心研究改变这一状况的出路。

他后来游历了欧洲的一些国家,考察那里的社会生活和政治制度,这使他受益非浅,他苦心钻研30年,写成历世不衰的名著《罗马盛衰原因论》和《论法的精神》。

《论法的精神》一书具体规划了资产阶级国家的政治模式和各项基本制度,特别是,他发展了英国哲学家洛克的分权思想,建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学说。

洛克在《政府论》一书中提出,为实现民主与法制,国家机构必须分权,实行立法权、外交事务权和行政权分立,孟德斯鸠更明确提出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三权分立的原则:立法权由人民享有;司法独立;君主虽然享有行政权,但不能超越立法和司法权,三权分立、互相制约,为的就是要保障公民的自由。

孟德斯鸠这种资产阶级建立自己政权的最基本的理论很快就被资产阶级政治家们奉为经典。

大革命中产生的几部宪法的基本原则,都体现着他的法学理论,有许多原理至今仍然是资产阶级国家在法律和政治体制上遵循的原则。

十八世纪中叶,代表城市平民、资产阶级和广大民众等第三等级利益的启蒙学者竞相出现,其中思想最激进、对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影响最大的是小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代言人——卢梭。

在众多的启蒙思想家中,卢梭是唯一生活在社会最底层的人,他出生在日内瓦的一个钟表匠家庭,母亲在他呱呱坠地后5天就离开了人世,父亲为躲避牢狱之灾只身逃离,10岁的卢梭便失去了双亲的呵护,开始过流浪生活,他当过仆人、学徒,从事过各种卑贱的工作,甚至像乞丐一样被送进收容院,备尝人间艰辛。

此后,他在红粉知已的照顾下,度过了8年安居欢愉的时日,这8年也是卢梭发奋读书的日子,这使他的学识大增。

1741年,他来到巴黎,结识了狄德罗等启蒙学家。

1749年,在第戎举办的征文竞赛中,卢梭因荣膺榜首而一举成名。

其后,他陆续写了许多重要著作。

因为触犯了政府和教会,卢梭四处躲避,直到1770年才返回巴黎。

1778年,卢梭与世长辞。

坎坷的生活经历使卢梭的政治观点十分激进,这集中体现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两部著作中。

卢梭的思想核心是平等,他从分析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出发,提出了天赋人权的理论,他认为:人类的不平等不是从来就有的,私有财产的出现和私有观念的产生是不平等产生的根源,而专政暴君的出现更使不平等达到极点。

卢梭的政治主张是:人民主权论和社会契约论,他认为消灭不平等的办法就是建立人民主权。

人民主权就是人民根据自身的利益来订立社会契约,以此来体现公共意志,这是最高权力,公共意志由法律来保护,因此国家要实行法制,而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他建立了十八世纪平民和小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他的人民主权论和社会契约论成为下层人民群众的理论武器,他是对大革命影响最大的启蒙思想家。

法国大革命的风云人物罗伯斯比尔自称是卢梭的学生,著名的《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期间、革命政府的许多决策及民众的革命行动都体现着卢梭的主张。

启蒙运动在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等人的发动和引导下,逐渐走向高潮。

十八世纪中期,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和以魁奈为代表的重农学派成为新一代的启蒙思想家,代表法国中产阶级的利益。

狄德罗是十八世纪唯物主义哲学的最主要代表,他的唯物主义自然观,对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从1745年起开始编篡《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与工艺详解辞典》,他不畏强暴的威胁,勇敢地担当起主编的职责。

著名的科学家、思想家、律师、工艺师等160多人参加了编写工作,其中有老一代的启蒙学者伏尔泰、孟德斯鸠和卢梭,又有新一代的启蒙学者达朗贝尔、孔多塞等,于是他们又被称为百科全书派。

《百科全书》汇集了当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最新成就。

除科技外,广泛涉及政治、经济、哲学、文化、艺术、习俗等放多领域,不仅是一部工艺与科学的百科全书,更是一部批判封建特权和宗教迷信的读物,代表了十八世纪的最高学术水平。

《百科全书》的出版沉重打击了封建势力和教会,由封建贵族组成的王政会议和天主教会十分害怕人民接受这种无神论的全新思想,他们把《百科全书》称为魔鬼的新巴比伦塔,多次禁毁,狄德罗被捕入狱。

新老启蒙学者不畏艰险,顶住教会和政府的各种形式的迫害,冲破一道道禁令,呕心沥血20余年,全部出齐35卷《百科全书》,为人类建立了一座精神文明的丰碑。

1784年7月30日,狄德罗临终前留下了他著名的至理名言:迈向哲学的第一步,就是怀疑。

在启蒙运动的高潮中,一批从贵族营垒中分化出来的开明人士和资产阶级,为挽救法国社会,谋求向资本主义过渡,力图用经济改革的理论和实践来确立资本主义的社会秩序。

主要是魁奈和杜尔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派、重农学派。

魁奈曾经是宫廷御医,于1758年发表著名的《经济表》,他提出:要经济繁荣就必须使人们在一切经济领域中的活动完全自由。

他的自由行动、自由通行,成为重农学派概括自己学说的口号和公式。

杜尔阁深受魁奈重农学说的影响,于1766年完成他的代表作《关于财富的形成和分配的考察》。

在1774年出任财政大臣时,大力推行重农主义的改革,实行国内谷物、酒类贸易自由,取消封建领主的特权,减少城市的粮食税,将这项税转派到特权者身上,并向他们征收道路税,取消农民的徭役税等。

杜尔阁的改革遭到封建特权阶级的强烈反对,并因此将他罢免,改革化为泡影。

与重商学派不同,重农学派不主张在流通领域寻找解决经济问题的出路,而是认为国家财富的基础是农业和土地,农业是唯一的生产部门,因此必须首先振兴农业,才能繁荣工商业。

振兴农业必须允许粮食买卖自由和农民赎买封建义务,他们坚决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求自由发展经济。

重农学派以废除国家对工商业的限制为改革目标,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发展,他们是最早系统研究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学派,马克思称他们为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的真正鼻祖。

大革命中各派制定的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都是以重农主义的理论为依据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家卫)“中世纪的欧洲普遍认为上帝在把宗教的权利授予教会的同时,把施舍的权利也授予政治的统治者。

君权神授的现象,这个观念长期统治着法国,谬论重复了100遍是否成了真理?狄德罗有一句名言:迈向哲学的第一步就是怀疑。

启蒙思想家登高望远、写文章、发表演说,向王权、特权、教权提出了挑战,从思想上动员了广大群众。

大革命的领导人米拉波、罗伯斯比尔等都从启蒙思想中吸取了力量,大革命的主题词——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宣言中的三权分立等理论,无一不是来自启蒙思想家的理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