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

合集下载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之比较启蒙运动,既是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深化,也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理论准备阶段。

如果将它同文艺复兴运动作一比较,那就更为清楚了。

首先,从反封建方面说,文艺复兴运动的反封建,主要是反对封建领主的割据状态,要求建立民族统一的君主专制政体,以便在王权保护下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而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已完成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进一步提出要求获得政权,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

文艺复兴时代的反封建侧重于思想意识、伦理道德的范畴;而启蒙运动侧重于政治制度和政权性质方面。

其次,从反教会方面说,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揭露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贪污腐化,谴责修道院戕害人性的罪恶,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废除繁琐的宗教仪式,提倡比较简便的礼仪。

在启蒙运动时,由于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在反教会方面就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为彻底,它已把反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

再次,从人文主义思想的内涵上说,文艺复兴时代强调的是反禁欲主义,要求个性解放,执着尘世,面向现实。

到了十八世纪启蒙时代,人文主义思想的重点,就转移到提倡‚自由、平等、博爱‛等政治原则方面来。

由于启蒙运动具有政治思想革命运动的性质,因此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决不限于文学家。

除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卢梭等四大启蒙作家外,英国的哲学家洛克,科学家牛顿,德国的美学家莱辛和海尔德尔,荷兰的哲学家斯宾诺莎,德意志的康德等等,均属启蒙思想家的行列。

从文艺的风格和方法上说,启蒙时期的现实主义,是文艺复兴时期现实主义的继续,但又有新的发展。

它的特征不在于情节的生动性和丰富性,不在于刻画人物的性格,而在于具有更多的政论性,作家们都有意识地把他们自己的政治思想贯穿在文学作品之中。

这些启蒙著作,成了资产阶级与封建阶级争夺政权的精神武器,是传播资产阶级世界观的‚百科全书‛。

作品中的语言不是诗化,而是流畅的雄辩的政论性散文,富有逻辑性,启发性和战斗性。

【教学设计】《启蒙运动》(历史华东师大九上)

【教学设计】《启蒙运动》(历史华东师大九上)

《启蒙运动》教材分析本课是初中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近代早期西欧社会的演变第16课启蒙运动。

本课分为三个子目,第一个子目是思想启蒙,简单介绍了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萌芽于17世纪的英国,全盛于18世纪的法国,前后绵延近一个世纪。

第二个子目简单介绍了英国的启蒙思想。

介绍了英国出现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他们的主张。

第三个子目介绍了法国启蒙思想,介绍了法国出现的启蒙思想家及其主张。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识记启蒙思想家的主张;2.理解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课程讲解过程中运用多媒体教学,采用图片展示给学生最直观感受;2.运用多元史观时采用先小组讨论再进行总结的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历史的进程,感受历史学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2.法国启蒙思想【教学难点】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2.学生完成相应预习内容;3.学生课前查阅相关背景资料,搜集有关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打开ppt,简单回顾一下上节课的内容。

进行新课的学习。

【设计意图】回顾所学,加深学生对上节课的理解和记忆。

展示本课学习的三维目标。

【设计意图】使学生更加有目的的进行学习,增加学习效果。

二、讲授新课(一)启蒙运动简单介绍一下启蒙运动“启蒙”即为光明、智慧之意。

启蒙思想家认为:过去的时代在天主教会和世俗封建主的统治下是迷信和无知的黑暗时代,而启蒙运动就是要用人的思考和判断而不是神的旨意使黑暗进入到智慧和光明的时代。

启蒙运动实际是一场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想解放运动。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

小组活动,结合课件上所给的材料进行归纳1.启蒙运动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兴起的?【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有利于学生加深对课本的印象,锻炼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2.仔细阅读课本,找出启蒙运动的活动历程启蒙运动发生在十八世纪的欧洲,最初产生在英国,而后发展到法国、德国与俄国,此外,荷兰、比利时等国也有波及。

第7课-启蒙运动

第7课-启蒙运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
D.③④
8、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相比,启蒙运动最突出旳特点是
A.推动了自然科学旳发展
B.提出了资本主义社会旳政治设想
C.推动了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进一步发展
D.给天主教会以消灭旳打击
9、下列思想属于启蒙思想家卢梭旳是
A.提倡君主立宪
B.提倡人民主权说
C. 提倡“三权分立”
D.以为宗教能够帮助维护稳定
15、启蒙运动中旳“自由”“平等”要求,实质上反应了
A. 封建专制统治旳腐朽和黑暗
B.发展商品经济和对自由劳动力旳要求
C. 封建统治已经陷入全方面危机
D.封建教会旳权威地位发生严重动摇
孟德 1、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
2、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
斯鸠 3、提出国家旳法律不能违反人旳理性。
《论法旳精神》
卢梭
1、“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思想; 2、以为人类不平等根源是财产旳私有
百科全 书派
宣扬科学和理性,反对专制和迷信
《社会契约论》 《百科全书》
扩 展 时 期
德 意 志
1、独立思索,理性判断。 康德 2、“人非工具”,强调人旳主要性。《纯粹理性批判》
——康德
人,实际上一切有理性者。所以存在,是因为本身 是个目旳,并不是只供这个或那个意志任意利用旳工具。 所以,不论人旳行为是对自己旳或是对其他有理性者旳, 在他旳一切行为上,总要把人看成目旳。
——康德《伦理学旳形而上学旳基本原理》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旳不成熟 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旳引导,就对利用自己 旳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 经别人旳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利用时,那么这 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旳了。Sapere aude!(要敢于认识!)要有勇气利用你自己旳理智! 这就是启蒙运动旳标语。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第一节概述

(二)、各国启蒙运动特点
• •
英国启蒙运动:
18世纪,英国已经是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 启蒙运动面临的任务不是像法国那样准备革命, 他们的任务比较简单,即巩固“光荣革命”建立 的君主立宪政权,清除封建残余。他们的革命比 较保守和温和,不愿采取极端行动,倾向于妥协。 • 唯物主义哲学是英国启蒙运动的高潮,后来 演变为产业革命。洛克的唯物主义经验论哲学为 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石。他在《人类悟性论》中, 用“白板说”批判“天赋观念说”。认为人出生 时心灵犹如白纸或白板,对任何事物都无印象, 人的一切观念和知识都是外界事物在白板上留下 的痕迹,最终来源于经验。

在18世纪,英国已拥有海上霸权,工 商业发达,资产阶级已走上政治舞台,开 始产业革命。近代科学的中心从意大利转 移到英国,英国出现了许多科学家。牛顿 是经典物理学大师,生物学家哈维确立血 液循环学说、物理学家波义耳确立元素概 念,并发现气体定律——波义耳定律 (V=k/P )。近代科学以理性为主,唯物 主义哲学的兴起时英国启蒙运动的标志。
• 1、英国文学
英国18世纪的文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 和工业革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发 展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 (1)、18世纪初期,大约在20-30年 代,冒险和创业是这个时期的基本主题, 主要作家有古典主义诗人亚历山大· 鲍蒲, 小品文作者理查德· 斯梯尔,现实主义小说 家丹尼尔· 笛福,约拿旦· 斯威夫特。
二、启蒙主义文学
• (一).启蒙文学的产生 18世纪初的欧洲文坛存在着各种思潮的文学, 其中古典主义仍然占统治地位。但随着资本主义 经济的增长和反封建斗争的发展,古典主义的思 想倾向和艺术形式都有悖于这一历史时期的要求。 因此,无论从社会历史的递变还是文学自身的发 展来看,资产阶级都需要一种足以表现他们的思 想感情和理论主张的文学,使其成为启蒙运动的 有机组成部分和锐利的思想武器,这样,启蒙主 义文学便应运而生。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义传统,故称“古典”,又因歌德和席勒居于魏玛,故称“魏玛古典”
主张:强调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以希腊艺术为标准,借鉴民间文学的长处,形式完整、语言纯洁
在18世纪的文献中,没有“德国古典文学”这一概念,更没有人把歌德和席勒的作品 称为“德国古典文学”。1839年德国文学史研究的创始人盖尔维努斯第一次提出 “古典文学”这个概念,把歌德和席勒于1800年左右创造的文学称为“古典文 学”,称这一时期为“古典文学时期”,从此以后,“德国古典文学”这一概念就 正式被人沿用。 歌德最伟大
第四卷:智马(慧骃)国 ,这里的马是高雅贤良的,而人却是一种野蛮粗俗
的动物(名为“耶胡”),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 ,格列佛向他们 讲述外面的世界,使他们非常震惊
格列佛:是个正面的理想的人 ,勤劳勇敢、 机智善良
主题:通过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 的腐败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第一卷:小人国乃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政客勾心斗角,对外的战争 第二卷: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 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 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
对汤姆嫉妒、诬陷、算计,故意隐瞒汤姆的真实身份
苏菲亚:完美的女性形象,美丽温柔、善良宽厚,感情真挚,善解人意,
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艺术成就:
一、作者忠于自己“严格模仿自然”的原则,同时以讽刺
性的手法,喜剧式地描写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
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在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质,

十八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十八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 第二,通过法典形式来规定未来的理想社 会。 • 对未来理想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科 学、教育制度直至许多重大原则都作了明 确的规定或相近的论述。这就使他们改造 旧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方案具有纲领化 、制度化和法律化的特点,从而使空想社 会主义发展成为“直接共产主义的理论”。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 第一,认识进入理论探讨和论证阶段。 • 已不再使用乌托邦式梦幻般的文学描写形 式,而是直接利用资产阶级启蒙学者的理 性主义和人性论,着重从理论上批判私有 制度和刚刚建立的资产阶级制度,探讨和 论证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理想社会直 接论证社会主义必要性、可能性、合理性 等重大问题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 第三,在实现社会主义的方法和途径问题 上作了有益的探索。 • 由于时代的局限,其中一些人存在一定的 和平幻想,过高地估计理性和教育的作用 ,但大都强调用暴力消灭暴政、变革财产 关系是合理的、必要的。
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的主要特点
• 第四,主张绝对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 • 如果说,在16和17世纪的空想社会主义已 经出现了平均主义和禁欲主义倾向的话, 那么这种倾向在18世纪有了明显的发展。
十八世纪空想社会主义
• 马布利简介 • 加布里埃尔· 博诺· 马布利( 17091785),18世纪法国著名 的政治家、空想社会主义 思想家。 • 著作很多,影响较大有: • 《论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 《向哲学家经济学家提出 的对政治社会天然固有的 秩序的疑问》 •
(二)马布利与立法改革
• • • • • • 马布利的思想内容: (1)对私有制社会的批判 ●指出折磨人类的一切不不幸的源于私有制。 ●指出了阶级、国家、战争产生与私有制的关系。 ●认为土地公有制才是合乎自然秩序的。 2.以法典的形式来描绘未来社会,主张通过立法 改革到达理想社会。 • 3.带有明显的小生产痕迹,具有平均主义和禁欲 主义的显著特点。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确保公民政治自由 原则:权力间的制约和平衡 实践:美国《1787年宪法》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行政权 君主
平衡 与 制约 司法权 独立
《法意》书影 《论法的精神》中译本书影
他的三权分立的学说,成了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孟德斯鸠 的学说对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也发生过影响。1904—1909年,严复将 《论法的精神》一书,以《法意》为名译成中文出版。
1、英国的启蒙思想(兴起)
(1)霍布斯
(二) 启
A、主要思想:

运 动 的 概 况
国家学说: 社会契约论 授权不悔 宗教观点:无神、利用宗教
B、代表作:《利维坦》
君权“民授”说 君主专制
霍布斯
代表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提出最基 C、评价: 本的启蒙思想,又带有封建落后意识。
(2)洛克《政府论》
A、国家职能:


其次,从反教会方面说,文艺复兴时期主要是 揭露中世纪天主教会的贪污腐化,谴责修道院 戕害人性的罪恶,要求进行宗教改革,废除繁 琐的宗教仪式,提倡比较简便的礼仪。在启蒙 运动时,由于唯物论和自然科学的发展,因此 在反教会方面就比文艺复兴时期更为彻底,它 已把反教会提高到自然神论和无神论的高度。


2.启蒙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反对 1、资本主义发展
封建专制 促进
需要
舆论准备
阻碍
2、科学技术突飞猛进 3、文艺复兴 发展
思想解放
直接推动
性质: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 的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核心思想:理性主义 启蒙思想家否定一切外在 的权威 认为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是人自己的理 性,所以理性只能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 去认识判断理解事物, 用人的思考代替神的启 示和国王的谕旨。 主要内容:用人权反王权;用民主反专制;用 科学反蒙昧。

启蒙运动 古典主义

启蒙运动 古典主义

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

“理性”:启蒙运动形成 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的核 心
“启蒙”:从封建的、宗
教的意识中解脱出来
五、影响
在文学领域,启蒙主义运动使人们重新对 古典时代的著作产生兴趣。这股思潮便是 新古典主义。
end
英国新古典主义时期
是指介于1660年英国斯图亚特王朝
复辟与以华滋华斯和科勒律治1798 年合作出版的《抒情歌谣集》为创 始标志的浪漫主义时期之间的英国 文学时代。
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是我誓死捍卫你 说话的权利。 ----伏尔泰
思想主张
作 品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①猛烈抨击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观 ③提倡“天赋人权”人生来自由平等 点 ④法律应以人性为出发点,法律面前人 人平等。
评 价
伏尔泰的思想对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 大影响
2、孟德斯鸠
一、新古典主义文学产生原因:
1、政治原因:君主专制政体的形成与强化——国家至上
1)人们依靠国家摆脱教会束缚,行使和加强世俗政权, 使人们获得更多思想自由和经济独立。 2)国家是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之间冲突的调节人。 3)国家能够维护祖国统一,唤起人们的民族意识。 路易十四、路易十五 “朕即国家”
2、哲学原因:理性主义哲学出现——笛卡 尔——“我思故我在”,即人的本质不在感性, 而是理性。作为一个人不能追求情欲的满足, 要尽责任和义务。 3、法国作为罗马文化的中心,受其古典文化 的影响,创作上的代表人物是维吉尔,理论 上的代表作品是贺拉斯的《诗艺》。法国布 瓦洛的《诗的艺术》。 4、当权者的提倡。奖励、设置法兰西学士院。 5、对文艺复兴崇尚感性、崇尚情欲的反拨。
观 ① “天赋人权”和“人民主权” 点 ②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私有。 评 卢梭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价 卢梭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八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卫韦[提要]法国的启蒙运动给了近代世界一笔宝贵的财富———自然科学和理性。

理性作为启蒙运动的中心议题,哲学、自然科学、宗教甚至法国大革命也深受其影响。

法国的理性不再扮演人的天赋能力的角色作为一种崭新的思维方式无一不贯穿于法国的各个领域:,而是作为人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的一种能力和思维方式。

本位的主旨就是证明理性如何作为一种方法被法国人运用到极致的。

[关键词]法国理性启蒙运动哲学自然科学法国大革命18世纪的法国启蒙运动使西方处于世界的焦点。

各国评论家对此众说纷纭、褒贬不一。

但笔者认为这一启蒙运动留给了西方国家一笔巨大的财富————自然科学以及理性,这是当代许多非西方国家无法渴求的。

我们不能也不应该埋没了曾将科学和理性推崇为人的最高官能的时代。

18世纪身为启蒙运动主要战场的法国在各个领域涌现出了一大批天才式的人物,他们在各个领域都有涉及,并在自己专属的领域做出卓越的贡献。

正是在这批领军人物的带领下,法国于18世纪经历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自然科学的蓬勃发展,可以毫不夸张的说, “启蒙时代的欧洲是法国的欧洲”。

一、18世纪法国的哲学18世纪的法国哲学已不再追求系统化,哲学家们让哲学自由的运动并在这内在的形式中发现现实的基本形式————整个自然和精神存在的形式。

哲学形式的转变带来了两种变化: 11哲学不再采用由于一般的、不变的原理以及由哲学原理演绎出来的东西,而是主张用自己的理性来判断一切,这就意味着一种思维方式的改变,而整个18世纪法国就是不断的捍卫、强化和巩固这种思维方式。

21“哲学不再是位于自然科学、法和政治等学科的原理一旁或之上的特殊的知识领域而是一个贯穿一切的媒介,用这个媒介便可以归纳、发展和建立这些原理。

”[2]哲学不仅能与历史学、政治学甚至宗教相分离,反而成为这些学科可以存在和在法国发挥作用的大气候。

18世纪法国没有跟着以往的哲学学说中的那种思维方式亦步亦趋,相反,它按照当时自然科学的榜样和模式树立了自己的理想。

[3]伏尔泰是启蒙时期的泰斗级人物,他是法国启蒙运动时期思想家的典型代表。

他一方面热衷于科学的普及,另一方面又是一位桀骜不驯的批评天主教者。

在伏尔泰看来:牛顿自然哲学体系、牛顿的方法决不只限于物理学,还适用所有一般的知识,它逐渐代替了笛卡尔的传统(全部知识都是以第一原理为根基————分析的策源地)。

启蒙时期的哲学采牛顿物理学的方法论模式,立即把这种方法加以推广,这就意味着人们开始用一种不同的、比较朴素的眼光看待理性。

理性不再是限于一切经验、揭示了事物的绝对本质的“天赋观念”的总和。

现在,人们把理性看作是一种后天获得物而不是遗产。

他不是一座精神宝库,把真理象金币一样窖藏起来,而是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和确定真理的力量。

经过这样确定真理,是一切真实的确定性的种子和不可或缺的前提。

整个18世纪就是在这种意义上理解理性的,即不是把它看作知识、原理和真理的容器,而是把它视为一种能力,一种力量,这种能力和力量只有通过它的作用和效力才能充分理解。

所以法国人毫不迟疑地把这种能力和力量运用到各个自然科学领域、折回科学领域和社会实践中。

经过法国启蒙思想的洗礼,又经过以宗教革命为外表的法国大革命后,法国以不同于英国的强硬态度和革命结果将彻底的完成了宗教改革。

但是,法国又建立了理性宗教。

然而法国人就是凭借着对理性的信仰,真正发挥了理性这一媒介积极作用。

《社会契约论》开宗明义的说:“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孟德斯鸠在《法的精神》中也写到:“由一种原始的理性存在着;智能的存在物可以有自己创造的法律。

”二、18世纪法国的科学18世纪的自然科学开始由分门别类的收集材料,经历了对材料进行综合整理与理论概括阶段的过渡,经验自然科学开始迈向理论的领域,由此科学不仅仅是因为其结果,而且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受到尊敬。

科学以其对过去的谬误的纠正,尤其是以其战胜迷信的可能性,提供了启蒙的可能性,给予理性充分的自信,让人们相信理性的能力和力量。

[4 ]这时期法国人对自然科学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化学家拉瓦锡创建了氧化学说,由此拉开了走向理论化的序幕;在经典相互作用静电的运动性质研究方面,库仑取得了卓越成就;同时法国还涌现出了一批颇有成果的地质学家;博物学家布丰给人的印象也是十分深刻的;科学家拉马克的思想对自然科学的影响至今仍然存在。

除了这些星光熠熠的科学明星之外,法国还有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在科学研究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

众所周知,在17世纪和18世纪初化学界有关燃烧现象的解释是由燃素说完成的。

燃素说的解释燃烧现象的主要理由是物质中存在燃素,燃素和空气结合就产生了燃烧现象。

法国的化学家拉瓦锡首先对燃素说产生了怀疑,他指出: “如果有…燃素‟这样东西的话,我们就要把他提取出来看看。

假如的确有的话,在我的天平上就一定能察觉出来。

”[5 ]拉瓦锡是位使用定量工具天平的能手,同时也是一位善于运用理性的能手。

英国化学家卡文迪许、普列斯特烈、瑞典药剂师舍勒等人通过实验制得了现在称为氧气的气体,但是仍然被约束在燃素说中,甚至有人称之为“活空气”。

当时法国化学家布拉克通过煅烧试验认为:石灰石煅烧失重并转移为苛性碱是由于失去酸性的“固定空气”引起的,而苛性碱石灰在空气中复变成石灰石,随之失去苛性,则是由于吸收了“固定空气”的缘故;这跟吸收不吸收燃素没有丝毫的关系。

布拉克的观点无疑给拉瓦锡重要的启示。

于是拉瓦锡从空气着手,做了无数的收集空气的试验,收集了多种不同性质的空气后得出了与他人不同的结论:空气是由几种气化的流体混合在一起而构成的。

1776年,拉瓦锡重新定义了空气,而把氧、氢、氮等定义为气体。

这个区分定义对氧化理论来说至关重要,空气的性质问题解决了,那么在燃烧中取出燃素也是不难的事情。

在这里拉瓦锡打破了空气是种纯净物的旧观念,燃素这种东西也被拉瓦锡抛弃了。

有的人将拉瓦锡称为化学种的牛顿,但是又有些人对拉瓦锡的工作不屑一顾,认为他所做的只不过是把前人的成果作了整理和总结,因为在他之前已经有多人制得了氧气。

但是正是拉瓦锡抛弃了错误的燃素说,建立了正确的氧化学说,使化学学科走上理论化、规范化道路。

科学的成功本身就证明对人类理性的信心并没有不当。

托马斯-汉金斯在《科学与启蒙运动》中写道:任何一个相信具有利用其理性改正以往错误的人,都会在启蒙运动中找到价值。

拉瓦锡用他在化学上的成果证明了人类理性的力量。

历史学家乔治-勒费弗尔在《法国大革命》一书中认为:在启蒙运动时期,各国科学发展的程度十分参差不齐,在这方面,法国暂时占着无可争议的领先地位。

这就在一方面导致了理性主义在法国的统治较其他国家更加的巩固。

其实,理性主义还远远不能说明法国科学对人类理智的意义。

卡希勒的评价是中肯的:“与其说科学的真正成就在于是人类的理智得以探究新的客观内容,不如说,他归于人类理智以新的功能,对自然的认识不及引导我们挤入对象世界而且其帮助理智发展自我认识的媒介作用。

”[6]三、18世纪法国的宗教批判宗教是法国18世纪启蒙思想的两大基本内容之一。

启蒙时期的宗教在法国可以说是众矢之的,自然科学、哲学、政治学无不将自己的矛头对准宗教。

17世纪有许多自然科学家本人就是宗教徒“近代科学的先驱者们实际上都笃信宗教,事实上都是基督教的忠实儿子”,他们从寻找上帝之路出发,结果发现了行星的路径”[7]。

同时他们有出于信仰的需要把自然科学成果用来解释上帝的全能。

到了18世纪,英国科学家仍然不厌其烦的强调:“科学进步将成为在上帝的领导下消除所有错误和偏见,废除科学和宗教事务中名不副实的、假践,最有势力的地位”。

启蒙思想家对宗教的最严厉的冒的权威的手段。

”[8] 抨击及对政治的抱负法国大革命时期得到了实18世纪的法国则情况完全不同。

到了40年代最终在法国以彻底的大革命的形式推翻了这一种新型的科学唯物主义赢得人们的支持。

唯政治制度,建立起全新的国家制度人文学科和自物主义者认为宇宙是运动物质的偶然产物;所有的存在物都是物质;心智的活动无需涉及精神性的实体或动因就可以理解。

科学家们在具体的科学研究中贯彻以上主张科学理论、实验成果也被用来支持这些主张,法国在科学唯物主义和宗教价值之间建立了一般性的关系,并把它作为启蒙运动的特征。

实际上,对于宗教的不满通常有政治方面的而非科学方面的根源。

科学履行的是培养、捍卫、巩固启蒙精神的人物,当然不会放弃运用自己的能力攻击违反这一精神的宗教。

所以在不同的国家情况有所不同。

法国的科学唯物主义可以立场鲜明的和宗教价值对立,可是在英国却总是能够弱化两者的对立。

启蒙时期的三大家伏尔泰、荻德罗、达朗贝尔无疑不是集中全部注意力,用犀利的笔调攻击制度化的教会组织。

到了18世纪末,“基督教已经踏进了最后阶段。

因为18世纪理性主义者中间普遍存在的一种不满是组织化的教会的特权完全是通过专断的政治力量而获得的。

[9]法国启蒙思想家吸收了笛卡尔的唯理主义、贝克尔的怀疑主义、牛顿的自然哲学和斯宾诺莎的泛神论,形成了直接而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理论————反对封建主义的政治理论和国家学说。

启蒙思想家们不再从基督教异端或其它宗教的教义教理中寻找思想武器,而是在毫不掩饰的政治战线上作战。

启蒙思想家们的信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包括关于社会和民事、政治法律准则所有新的或革新的观点”;另一部分“是与教会为敌,他们攻击教士、教会等级、教会机构、教义,而且为了更彻底推翻教会,他们还想将教会的基础连根拔掉。

基督教之所以激起这样强烈的仇恨,并非因为它是一种宗教教义,而是因为它是一种政治制度;并非因为教士自命治理来世的事务,而是因为他们是尘世的地主、领主、税款征收者、行政官吏;并非因为教会不能在行将建立的新社会占有位置,而是因为在正被粉碎的旧社会中,它占有了最享有特权、然学科都以不平常的活力繁荣起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