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中国观
世界近代现代史精选选择题(含答案)

1.2002年广东,下列各项,体现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共同点的是A.反对禁欲主义B.推崇希腊罗马古典文化C.矛头直指教皇D.有利于资本主义兴起2.2001全国,马克思说“火药、罗盘、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
这句话反映出A.中国古代发明孕育了西方近代文明B.西方资产阶级利用这些发明进行侵略扩张C.在特定条件下科技发明对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D.三项伟大发明蕴含资本主义发展因素3.2001全国,16世纪英国街头戏剧中有这样一段台词“金钱,这是大家的宠儿,一切欢乐的源泉;金钱,这是医治一切苦闷的良药;金钱,这是世人珍藏的法宝;金钱,这是妇女所拜倒的偶像”。
对这些台词有下列一些解释:①说明这时商品经济正取代自然经济②表达了人文主义的生活观③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拜金主义心理④表明古往今来人们都喜爱金钱A.①②③正确,④错误B.①②④正确,③错误C.①③正确,②④错误D.①②正确,③④错误4.2000年全国,中世纪西欧人的书写材料主要是 A.纸草B.丝帛C.树皮D.羊皮5.2000年全国,15-18世纪,欧洲一些国家先后建立起君主专制制度,它表明A.封建君主制已盛极而衰B.市民阶级的作用日渐减弱C.大贵族势力已销声匿迹D.统一的民族国家和国内市场正在形成6.2000年全国文综,16世纪英国国王推行的宗教改革A.提出了《九十五条论纲》B.实行严格的政教分离C.否定了教皇的权威D.废除了主教制度7.2000年春季高考,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个学科的革命成为近代自然科学开端的标志,这一学科是A.数学B.物理学C.医学D.天文学8.2000年春季高考,开辟新航路所带来的后果中,不包括A.西、葡两国扩大了资本B.意大利的商业地位削弱C.扩大了欧洲与亚洲、非洲之间的贸易D.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衰弱9.2000年广东,14、15世纪欧洲生产力进步的重要标志是①自然力利用的增多②机器的使用③行业分工更细④社会分工扩大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10.2000年广东,文艺复兴时期宣传人用知识武装起来便有伟大力量的作品是A.《乌托邦》B.《巨人传》C.《赫姆雷特》D.《愚人颂》11.1999全国,15、16世纪之交,欧洲农村自然经济受到商品经济的冲击,其表现之一是A.货币地租消失B.出现了最早的无产者C.封建领主开始按资本主义方式经营农业D.富裕的作坊主扩大生产规模12.1999年广东,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因为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个人作用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13.2002年上海文综,了解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之初的情况,下列文献可供参考的是A.《权利法案》B.《独立宣言》C.《人权宣言》D.《大西洋宪章》14.2001年春季高考,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标志着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政权的确立,这主要是因为A.国王权力受到限制B.议会权力大为增强C.法律具有了至高的地位D.内阁制得以形成15.2001年上海,开始确立英国近代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标志是A.处死了国王查理一世B.宣布了英国为共和国C.1688年“光荣革命”D.《权利法案》的通过16.2000年全国,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英国历史上一个分水岭,主要是因为它A.改变了社会性质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C.处死了封建君主D.创立了议会民主制17.2000年全国文综,在17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清教徒A.反对在英国占统治地位的天主教制度B.批判“君权神授”的观念C.提出“教随国定”的原则D.与保守势力争夺英国国教的领导权18.2000年春季高考,英国清教徒属于A.天主教徒B.“非国教徒”C.国教徒D.胡格诺教徒19.1999年上海,导致17世纪40年代英国内战的矛盾双方是A.英格兰与苏格兰B.议会与王权C.新贵族与旧贵族D.农民与国王20.1998全国,1640年英国新议会的召开是资产阶级革命开始的标志,这是因为A.议会提出了掌握政权的要求B.国王宣布“讨伐议会”挑起内战C.议会组建军队与王军交战D.内战后议会把持了全国政权21.1998年上海,从15世纪后期到16世纪,英国农业人口比重骤降的直接原因是A.城市的兴起吸引了大量农村人口B.贵族地主为兴办牧场强行占地C.新兴资本家大量租地开设工场D.政府支持海盗行为和殖民掠夺22.1997全国,17世纪的英国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下列各项中最能表明这一性质的是A.采取武装武装斗争方式打败了王军B.没收、出卖王室土地,废除地主对国王的封建义务C.处死国王查理一世D.1649年5月英国宣布为共和国23.1996全国,“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为非法权力。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的思想启蒙:知识传统的对比

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的思想启蒙:知识传统的对比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的思想启蒙是两种不同的知识传统,它们在时间、地理和思想背景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本文将对这两种启蒙运动进行对比,并探讨其影响和意义。
一、欧洲启蒙运动的背景和特点欧洲启蒙运动兴起于18世纪,主要发生在西欧国家,如英国、法国和德国等。
它的出现与工业革命和科学的迅猛发展密切相关。
欧洲启蒙运动倡导人类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并强调个人权利和自由。
启蒙思想家们主张批判传统,推崇人的自主性和人权平等,追求真理和智慧。
二、中国思想启蒙的背景和特点中国思想启蒙并没有像欧洲启蒙运动那样有一个明确的时期和运动,但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发生了类似的思想变革。
中国的思想启蒙主要集中在两个时期:战国时期和近代的“百年变局”时期。
在战国时期,一些思想家如孔子、庄子和墨子等提出了诸多思想观点,强调个体的修身养性和社会秩序的建立。
他们试图通过人伦关系的建立和道德的规范来改善个人和社会的境况。
而近代的“百年变局”时期是中国思想启蒙的又一个重要时期。
这个时期包括了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等,中国知识分子开始积极借鉴西方的科学理念和民主思想,追求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三、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思想启蒙的对比1. 时间差异:欧洲启蒙运动发生在18世纪,而中国的思想启蒙分布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2. 地理背景差异:欧洲启蒙运动主要在西欧国家兴起,而中国的思想启蒙一部分发生在战国时期,另一部分发生在近代的中国。
3. 思想观念的不同:欧洲启蒙运动强调个人理性和自由,对传统观念进行批判。
而中国思想启蒙注重社会秩序和道德规范,强调个体修身以维护社会和谐。
四、欧洲启蒙运动与中国思想启蒙的影响和意义欧洲启蒙运动对欧洲以及全球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推动了人权和民主的理念,促进了科学的发展和工业革命的兴起。
启蒙思想家们的观点和理念也奠定了现代西方社会的基础。
中国的思想启蒙虽然没有像欧洲启蒙运动那样有全面的影响,但仍然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作用。
简述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

【解析】材料体现了卢梭的人民主权的思想。 【答案】A
2006年10月,法国总统希拉克在 北京大学演讲时提到,转型期的 中国应该吸收一些法国信念—— “有一些法国的信念能够帮助中 国继续思考,而这些信念,就是 法国启蒙时期的理想和法兰西信 念,它们将为中国走向民主和人 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在北大 权带来启迪”。
18世纪60年代的一天,法国有个邮政局在整理邮件时, 发现了一封奇怪的信件。只见信封上写道:
寄给诗人之王、人民的哲学家、欧洲的守护 神、祖国的喉舌、国王的历史学家、英雄的歌颂 者、风雅事物的最高鉴赏家、艺术的保护者、惜 才的善人、天才的知己、一切迫害的谴责者、宗 教狂的对头、被压迫的救星、孤儿的慈父、富人 学习的榜样、穷人的靠山、善人的典范。
三、析理性之果
影响
1.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冲 击了欧洲封建专制统治. 2.为即将到来的法国大革命 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3.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 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 备。 4.对亚洲:极大地鼓舞了殖 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争取民 族独立的斗争
路易十六在狱中阅读了启 蒙思想家的著作,感叹道: “原来是伏尔泰和卢梭毁 了法国!” ——《法国革命论》
பைடு நூலகம்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成熟
“人”的重新觉醒
做什么样的“人”(理性)
孟伏卢康等
课堂练习
1、21世纪以来,到欧洲旅游的中国人迅速增多,很多游 人在巴黎伏尔泰纪念馆前留言。下列留言中不正确的是 ( ) A.“你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B.“你使人类懂得,精神应该是自由的” C.“你以思想启迪民众的心智,影响了整整一代人” D.“你高举民主共和的旗帜鼓舞了中国辛亥革命战 士的斗志”
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 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 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 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 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 存在了。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中国风”

皇帝朱翊钧)。最后他死在中国,生前留下了《利玛窦札记》。他的墓直到现在仍在北京。利玛窦是个很有眼光的传教
士,他的工夫并没有完全用在公关上,而用在对中国国情首先是对中国古代儒家经典的研究和翻译上。1593年他已经 将“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的主要部分用拉丁语翻译了出来,呈送给梵蒂冈教皇。利玛
立了彼得堡科学院。欧洲人的进取精神在莱布尼茨身上表现得特别突出。你看他对遥远而陌生的中国表现出巨大的兴趣。
他从21岁起就对中国进行孜孜不倦的研究,直到老死也没有停止过。在这方面他比黑格尔更有眼光。黑格尔只拘泥于对 中国人国民素质的批评,而莱布尼茨则着眼于中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及其发展潜力和前途。他的《中国近事》一书相
18世纪欧洲文化思潮中的 “中国风”
叶廷芳,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36年生于浙江衢州,1961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西方语言文学系德语专业。留任助教后,于1964年进中国(社会)科
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先后任文艺理论研究室副主任、中北欧文学研究室
主任、学术委员;中国作协、剧协会员;中国外国文学学会理事、德语文 学研究会会长;第九、十届全国政协委员;苏黎世大学荣誉博士。主要著 作有《现代艺术的探险者》、《现代审美意识的觉醒》、《卡夫卡及其 他》、《美的流动》(随笔集)、《遍寻缪斯》(散文集)、《不圆的珍 珠》(随笔集)等;译著《老妇还乡》(迪伦马特喜剧选)、《变形记》 (卡夫卡短篇小说选)、《卡夫卡书信日记选》、《卡夫卡传》(合译)、 《溺殇》等多部以及编著《论卡夫卡》、《卡夫卡全集》、《德语国家散 文选》、《外国百篇经典散文》、《世界名家随笔金库》、《现代主义文 学研究》(合编)、《从颠覆到经典——现代主义大师群像》(合编)等
放运动。客观上它为新兴资产阶级走上历史舞台作了必要而且有效的舆论准备,直接导致了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大革 命。启蒙运动席卷了欧洲所有主要国家,但他的中心在法国。法国的启蒙运动以法国“百科全书派”为核心,包括狄德
卢梭的教育观

卢梭是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著名思想家,反封建的勇猛战士。
卢梭在教育方面的代表作是《爱弥儿》,通过这部名著,卢梭对摧残儿童身心的封建制度和封建教育作出了猛烈的抨击和无情的揭露,阐发了他提出的教育思想。
卢梭的教育思想难免有时代的阶级局限性,而且他的观点非常的激进,但应该指出,他在与封建教育的搏斗中提出的新教育理论,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就卢梭的教育思想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1. 注重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卢梭认为,道德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善良的感情、善良的判断和善良的意志,而其核心是博爱。
人生的目的无非是爱人类,使一切人达到幸福的境地。
他说,“要教育你的学生爱一切的人,甚至爱那些轻视人民的‟,“在自然秩序中,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他们共同的天职是取得人品;不管是谁,只要在这方面受了很好的教育,就不至于欠缺同他相称的品格……从我门下出去,我承认,他既不是文官,也不是武人,也不是僧侣他首先是人:一个人应该怎样做人,他就知道怎样做人,他在紧急关头,而且不论对谁都能尽到做人的本分;命运无法使他改变地位,他始终将处在他的地位上。
”试想,在物质文明丰富的今天,我们的精神文明是否同步进步呢?每个公民是否尽到做人的本分呢?卢梭认为培养善良的爱人的感情和思想不能靠说教,而要通过观察了解社会,r解人类的贫困和苦难。
因为经过苦难生活的人,自然产生同情、爱怜不幸者的思想感情。
善良判断的培养主要是通过学)J历史、伟人传记,从中学习区分善恶,而善良的意志则是通过行为的练习来培养。
其思想无时不闪烁着高尚道德的光芒。
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则以学文。
”( 学而》)可见,孔子认为先有品德、道德的培养,才有专门学问的教育。
孟子主性善说,认为教育的目的在收回善性,扩充善端:“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
(《告子上)“存其心,养其性。
”(《尽心上》)苟子主性恶说教育的目的在去恶植善,使人的本性“长迁而不返其初,则化矣。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

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近代中国的西学东渐是指从18世纪末至20世纪初,中国逐渐引入西方的科学、文化、政治等思想和体制的一系列变革。
这一时期,中国国内出现了一股强烈的思想启蒙运动,旨在通过学习和吸收西方的先进知识与理念,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本文将探讨近代中国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和影响。
一、历史背景近代中国西学东渐的背景,一方面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推动力,另一方面则是中国自身社会变革的需求。
在鸦片战争后,中国与西方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导致中国陷入一片危机之中。
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现代化的制度成为中国追赶世界的必要手段。
二、思想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1. 文化改革:思想启蒙运动呼唤着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自审和改革。
孔子思想被质疑,道统观念被颠覆,人们开始尝试西方的人文主义和科学理性的观念。
鲁迅、陈独秀等知识分子积极呼吁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解构与思考。
2. 科学传播:西学东渐使得中国有机会了解到西方的科学知识。
从译著到直接前往西方留学,中国人开始学习和了解西方科学,带回了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的新理论和实践方法,并在国内推动科学研究的发展。
3. 政治改革:思想启蒙运动催生了对封建专制政权的反思和要求变革的呼声。
著名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历史事件的发生与思想启蒙运动密切相关。
思想启蒙运动为中国的政治进步提供了思想与理论基础。
三、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的影响1. 文化觉醒:西学东渐使得中国人对传统文化进行了反思和重塑,培养了对人文主义、自由主义等西方思想的认同。
这对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觉醒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2. 科学现代化:西学东渐使得中国初步了解到了西方的科学体系和现代化制度,在科技领域进步迅速。
从近代开始的西方化科学教育与科技研究,为中国追赶世界的现代化进程奠定了基础。
3. 政治进步:西学东渐与思想启蒙运动对中国的政治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思想启蒙运动涌现出众多思想家、政治家和改革者,为中国的民主化、法制化进程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理论和实践经验。
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观(讲稿)

十八世纪欧洲的中国观老师们,同学们,大家好!1700年1月7日,为庆祝新世纪的到来,“太阳王”路易十四在法国凡尔赛宫金碧辉煌的大厅里举行了一场盛大的舞会。
当巴黎上流社会的显贵命妇们到场后,随着一阵音乐响起,只见国王竟身着中国式服装,坐在一顶中国式八抬大轿里出场,全场顿时发出一片惊叹声。
这场由奥尔良公爵策划的“中国式”舞会,其实只是当时整个欧洲一种特殊风尚的一个片段。
这种特殊的风尚,就是18世纪流行欧洲100年的“中国热”。
中西方大规模的接触和交往是从19世纪开始的,是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引起西风东渐,从而极大地改变了传统中国社会。
鲜为人知的是,在这西风东渐之前,有一股强劲的东风西渐。
不少欧洲人如醉如痴地欣赏和赞美中国文化,将中国看作是世界上最理想的国度。
那时中国在欧洲人眼里的形象与鸦片战争以后那种落后、衰败的形象迥然不同。
很久以来,欧洲就一直渴望了解中国。
早在罗马帝国时期,中国的丝绸作为一种奢侈品就曾在上流社会引起轰动。
进入16世纪后,大批传教士纷纷前往中国,而他们带回的各种报告则直接引起了欧洲对中国的巨大兴趣。
在众多传教士当中,利玛窦具有特殊的地位。
他不但在中国获得了很大成就,也成为当时向欧洲知识界介绍中国文化的重要人物。
16世纪中叶,利玛窦最早把儒家经典《四书》、《五经》译为西文,他的《利玛窦日记》第一次向欧洲全面介绍了中国的道德和宗教思想。
正是经过他的倡导和努力,来华传教士们把中国的哲学、宗教、科学、技术、艺术等介绍到欧洲,并在18世纪的欧洲产生巨大影响。
18世纪时,中国正处于康乾盛世,而欧洲仍在经受着教派纷争和战乱之苦。
当前往中国的传教士们将一幅美好的中国图景呈现在人们面前时,立即引来整个欧洲的无比惊羡。
结果在17世纪末至18世纪末的100年间,在欧洲形成了前所未有的“中国热”。
在长达100多年的“中国热”期间,无论是在物质、文化还是政治制度方面,欧洲都对中国极为追捧,以至于在1769年曾有欧洲人写道:“中国比欧洲本身的某些地区还要知名。
启蒙价值观

启蒙价值观是指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中提出的一系列思想和理念,旨在推动人类自由、平等、理性和进步。
这些价值观包括:
1. 理性主义:认为人类应该通过理性思考来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而不是盲从传统或权威。
2. 人道主义:强调人类的尊严和价值,反对奴隶制度和酷刑等残忍行为。
3. 自由主义:主张个人自由和权利,反对专制主义和限制言论自由的行为。
4. 平等主义: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不论其出身、性别、种族或其他因素。
5. 民主主义:主张政治权力应该由人民掌握,通过选举等方式来实现民主决策和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人:自然神论者 莱布尼茨: 在中国早期,人们相信一种精神的实体。 中国的哲学学说或自然神论是自从约 三千年以来建立的,并且富有权威, 远在希腊人的哲学以前。
伏尔泰: 中国人不像欧洲人那样充斥着宗教狂热
跟他们一道生活在北京,浸润在他们的文 雅风尚和温和法律的气氛中,却比在果阿 宗教裁判所系身囹圄,最后穿着涂满硫 磺、画着魔鬼的罪衣出狱,丧命在火刑架 上,更妙的多。
b. 中国园林、建筑风靡欧洲 欧洲古典主义风格 中国的精巧雅致
凡尔赛 特里亚农宫
“瓷宫”
英国人模仿中国园林: 在西方园林的基础上增加 拱桥、亭子、牌楼、宝塔等
英国比德尔夫· 戈兰奇花园 中的中国式凉亭
பைடு நூலகம்8世纪下半叶,风气大兴
(法)王致诚描述圆明园的书信: 从小丘间通往开阔地的不是欧洲那种笔 直的步行道,而是蜿蜒曲折的小径。 ……桥两端建有木牌楼或汉白玉牌楼。 结构非常精巧,但与欧洲的凯旋门截然 不同。
不可能因人口过多而迁居中国
重新计算
大洪水
⇒ 2952BC
比附法:伏羲—亚当,尧—诺亚 神农—该隐
索隐派:从中国古籍中寻找信仰天主的 痕迹
启蒙学家: 确信中国古老文明的真实性 伏尔泰 把中国列为《风俗论》第一篇:
“我们在谈论中国人时,不能不根据 中国人自己的历史……不容置疑,中 华帝国是在4000多年前建立的,
“不像埃及人、希腊人,中国人的历 史书中没有任何虚构,没有任何奇迹,没 有任何得到神启的自称半神的人物,这个 民族从一开始写历史,便写得合情合 理。” ——《风俗论》
伏尔泰《哲学辞典》 批判神学家们的荒谬:
在西方的一个省份,过去叫做克尔特 的那里,人们的奇谈怪论竟然发展到 说中国人仅仅是埃及人的殖民地人, 或者说是腓尼基的殖民地人。
典型细节:围棋 兵不血刃,围而不战,迫使对方投降 不靠运气、力气,全靠智力 ——高度文明的标志
“我相信,如果需要挑选一个精于辨识 各民族的优点,而不是精于鉴赏女神 的美丽的评判员,那么金苹果就应该 奖给中国人。”
四、对中国政体的借鉴
★开明的君主制 伏尔泰: 人类的智慧再也想象不出较之中国更 为优良的政治组织了
莱布尼茨:康熙——英明君主 遵守法律,听取谏官劝告 虚心学习,对宗教宽容, 全世界君主的典范
“谁能不为这个帝国的君主惊喜呢?他 的伟大超过了人类的高度,有人把他视 为人间的上帝。”
伏尔泰:哲学家国王康熙 皇帝自古以来都是首席大祭司,由他来祭 天,祭祀天上的神和地上的神。他可能是 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 家,皇帝的谕旨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 和圣训。
狄德罗 批判以父权为基础的政体 盲目顺从,无自由 专制的暴政:家庭暴政、皇帝暴政 温顺、矜持、彬彬有礼是奴性
泯灭一切美德
“在我们看来,处于半开化状态的中 国人,是自以为了不起的野蛮人,是腐 败透顶的人,这就使他们比纯真和自然 的野蛮人更糟糕,在一系列有利条件 下,品德的萌芽能够出现在野蛮人身 上,但是我们不知道也无法想像这种有利 条件能为中国人提供什么帮助,因为在中 国人身上,品德的萌芽不是被遏制,而 是被彻底摧毁了。”
五、中国科举制度:第五大发明
中国政治的优越性 的又一表现
隋大业元年605 → 光绪三十一年1905
冲破门阀制度界限 1、扩宽了政府选拔人才 的基础 2.降低阶级矛盾、 维持社会稳定
3、推动知识普及、民间读书风气 靠学识取得官职 维持中国文化及思想的统一和向心力
欧洲人看来: 体现人人平等的原则
为每一个人敞开仕途的大门 又体现了哲学家治国的理想
当时欧洲: 等级森严 资产阶级很难提高社会地位 伏尔泰: 政府以个人的才能为基础 相对于欧洲权力的世袭 较为民主、平等
魁奈《中国专制主义》 建议:法国也设立类似的制度 从所有阶层选拔人才 组成参议国事的智囊团
孙中山: “现在欧美各国的考试制度, 差不 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 英国的 考试制度原来还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所以, 中国的考试制度, 就是世界中 最古、最好的制度。”
礼教: 束缚人的行为,但未纯化人的心灵 中国人是“地球上最会骗人的民族。 这特别表现在他们从事贸易的时候。虽 然贸易会自然地激起人们信实的情感, 但它却从未激起中国人的信实。向他们 买东西的人要自己带秤。每个商人有三 种秤,一种是买进用的重秤,一种是卖 出
用的轻秤,一种是准确的秤,这是跟 那些对他有戒备的人们交易时用的。… 中国人的贪利之心是不可想象的,但法律 并没想去加以限制。… 因此让我们不要把中国的道德和欧洲的道 德相比较吧!在中国,欺骗是允许的。”
影响:欧洲 18世纪起,通过考试选拔公职人员
1791年,法国大革命采纳了考试选拔官
吏的制度
1855年英国文官考试制度建立 ★ 公考、自由竞争、择优录取 ★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考试领导体制
★ 采用分级考试 ★ 统一科目:必考、选考 ★ 严格的报考标准:健康、品行
贬华派:
孟德斯鸠 专制政体 皇帝至高无上 集教权、政权于一身 随心所欲以大逆罪处置臣民; 如何不敬,法律中无明确规定
中国的法律与伦理道德融为一体, 深入人心,
成为民众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 降低法律的严酷冷峻,增加人情味
中国法律:惩治罪恶 法律褒奖善行 “若是出现一桩罕见的高尚行为,那便 会有口皆碑,传及全省。官员必须奏报皇 帝,皇帝便给受褒奖者立碑挂匾。”
行政体制:中央政府的六部 分工、合作;提高效率,防止独断专行 地方官员职权分明,各司其职 保证人民安居乐业
中国的政制并非因为优良而经久不哀,而 是人口过多的必然结果,只要这个原因存 在、这个帝国就永远只会更换主人而不会 更换制度。”
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
“科学、艺术在中国没有任何进步,这 个民族既无高大的建筑,也没有美丽的雕 像,更无诗歌、音乐、绘画和雄辩术。” 传教士在中国受到尊敬更说明中国的 数学、天文、机械落后
杜赫德《中华帝国全志》中的实例: 邸报的一则报道失实,两名负责编辑的官 员被指控欺骗皇帝,被处以极刑。
一位亲王在皇帝朱批的文件上写了几个字 一家人都遭到残酷镇压
法律与习俗相混 判断违法无严格依据,取决于皇帝意志 皇帝:最高行政长官、最高立法者 最高司法长官
三权分立
中国人把法比作一张网,百姓就是网 中的鱼,鱼儿既然已经在网中,纵然 还能游动,又有什么自由可言呢。 “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 恐怖”,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 事情
每个国家都有其情趣和习惯,应该说 我们的建筑很美。……我们喜欢规整 和对称。……中国人也喜欢对称、有序 和规整的布局,我在前面提及的皇宫便 体现了这种审美情趣。
但是,他们在修建园林时却执意追求无序 和反对称,一切都遵循以下原则:要修建的 不是一切都符合对称和比例原则的宫殿,而 是自然质朴、远离尘世的村野乡间,因此, 我在御苑中见到的亭台楼阁,彼此相距虽远, 却没有任何 雷同之处。
确实,中国人巧妙地用法律来实现公 共安宁和建立社会秩序,使人们在彼此关 系中尽可能少发生分裂;与其他民族的法 律相比,他们的这种法律妙不可言,我们 很难把它的妙处描绘出来。
年轻人尊敬、服从师长 不用粗暴口气向长者说话, 平辈之间相互尊重,彼此承担义务 农夫、仆役也都彬彬有礼
中国人的道德标准甚至高于欧洲某些教派 的创立者
一万三千六百名官员管理着一亿五 千万人民,他们分属不同的部门,这 些部门的上面是六大部,六大部则同受 一个最高机构的监督,一想到这些我就 情不自禁地兴奋。
——伏尔泰 “贤明的君主、良好的法律、合理有效 的行政机构”
魁奈《中国专制主义》 所有官吏都受宫廷派往各省巡视的 官员的限制。……这些监察官员以特 殊奏折向皇帝报告官员们的过错…… 总而言之,这些检察官拥有极高权威, 而他们的坚定和决心则可与他们的权威 媲美。
德国 奥兰宁堡 中国园 中的宝塔
瑞典皇后岛上的中国宫
德国波茨坦无忧宫的中国茶亭
c.生活方式
穿中国式衣服、 中国式宴会、 观看皮影戏、 养金鱼等
18世纪的法国油画 《天文学家》
d.中国成为戏剧和文学中的常见题材
法国喜剧:《中国人》 《中国国王的假面舞会》 《彬彬有礼的中国人》 英国:《鞑靼人征服中国记》 《伏羲大帝》
启蒙思想家的中国观
1.中国热
Chinese vogue
法、德、英 浅层:追逐中国商品、工艺品 赞赏、模仿中国情Chinoiserie 深层:为社会发展、 变革寻找有力的借鉴
a. 追逐中国商品:瓷器 定制欧洲风格的瓷器
德国、荷兰仿制中国瓷器 喜爱中国绘画、图案
另:漆器、家具、屏风等
喝中国茶: 18世纪初,英国 “所有医生公认的最佳饮料” 法国:治病功效 关节痛、偏头痛等
中国的政体最合乎理性 基础:父权的自然法则
“儿女孝敬父母是国家的基础,在中国, 父权从来没有削弱,……一省一县的文 官被称为父母官,而帝王则是一国的君 父,这种思想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把 这个幅员广大的国家组成一个大家庭。”
“正因为全国一家是根本大法,所以 在中国比其他地方更把维护公共利益视 为首要任务。因此皇帝和官府始终极其关 心修桥铺路、开凿运河,便利农耕和手工 制作。”
人们竟然还认为,就像证实许多 事物一样,证实了一位埃及国王被希 腊人称作米那的就是中国的国王大 禹,亚托埃斯就是中国国王启,不过 是更换了几个字母罢了。
而且人们更进一步竟然这样推 论:埃及人有时候在夜间点燃火炬, 中国人也点灯笼,所以中国显然是埃 及的一块殖民地。
—— 伏尔泰《哲学词典》
孟德斯鸠: 圣经中的洪水与中国毫不相干,传 教士们记载的中国的洪水比《圣 经》所说的年代至少早500年。
那些在杜卡利翁时代的大洪水和法 埃通从天而降的神话中保存下来又以 讹传讹的有关地球的变迁、大洪水、 大水灾等等故事,这个古老民族从来 没有听说过。” ——伏尔泰《风俗论》
赞扬中国历史修订的严谨:
中国的历史记载几乎没有任何宗教色 彩,史籍所记载的全是人的活动,而不 是关于神祗或鬼怪的传说。这既是中国 史籍的一大优点,也是中国历史可信的 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