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世纪启蒙主义
10第十章启蒙主义戏剧理论共49页

狄德罗提出了演员演戏时与他本人的敏 感无关的观点。
“敏感”指的是演员在舞台上发自内心 的多情善感。其依据有二,一是演员本 人的气质,二是表演过程中突然产生的 灵感。
狄德罗认为敏感的演员,在表演方法上的 弊端: a、好坏不均 b、破坏美感 c、容量太小 d、损实平衡
剧作家应从以下几个方向发挥自己的布 局才能。 a、考察事物发生的顺序和联系,看明白 什么事在前什么事情在后。 b、设法如何“由主题中心直入”明快地 突出要点。
c、仔细分辨剧情开始的时机,即思考开 头和第一幕如何提挈全剧。 d、认识能感动人的场面,即便这些场面 写起来颇难也不怕费时。
②、情节 狄德罗对情节的要求:简单 他更重视一个情感,一个性格, 在剧本中 渐渐地发展,最后展示出全部力量,而不 大重视交织着错纵复杂的情节,使剧中人 物和观众,受到同样摆布的剧本。
②、在启蒙主义时期法国最有成就的戏 剧家是博马舍他前期有《欧仁妮》、 《两朋友》、而使他在戏剧史上占据突 出地位的是所谓“费加罗三部曲”、 《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婚 姻》、《有罪的母亲》。
③、在十八世纪的启蒙主义时期,启蒙主 义戏剧家借助古典主义戏剧的形式,化入 新的革命内容、来进行社会革命、随着贵 族的灭亡,古典主义也就不存在了,市民 戏剧将会真正的兴盛起来。
③、在戏剧的社会教育问题上,狄德罗另 一个重要见解是戏剧家本身首先要做一个 德行高尚的人。
第三、布局、情节和性格。
狄德罗对戏剧各组成成分间的关系,戏剧的创 作过程,对艺术技巧都很为注意。 ①、布局: 它是戏剧创作活动的开端,要求剧作家在写剧 本时,请先布局,然后再去想到场景。 狄认为布局是剧本的“支撑”,
启蒙运动的时代背景和主要内容

启蒙运动的兴起一、“理性时代的到来" ——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从政治、经济、自然科学的发展、法国社会的现状四个方面分析了启蒙运动兴起的背景.1.理性时代的到来不是偶然的。
从17世纪的欧洲发生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变化来分析理性时代到来的条件。
首先,它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专制制度的时代要求。
17、18世纪西欧的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握有雄厚的经济力量,英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这一变化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广泛注意。
为了推翻封建“旧制度”,资产阶级必须制造舆论。
启蒙运动便是在这个要求下产生的。
其次,启蒙运动之发生,也与自然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17、18世纪,自然科学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为启蒙思想提供了锐利武器,因为启蒙思想家在许多方面是从新兴的自然科学中寻找理论根据和思想方法的。
如笛卡尔认为认识世界和取得知识的唯一方法是数学推理,培根则提出了从特殊到一般、从具体到抽象的归纳法。
这二人的观点打破了束缚人们头脑的中世纪经院哲学枷锁,提倡科学实验,提倡研究自然界客观事物之风随之盛行起来;牛顿的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则是在这一风气影响下最伟大的发现,它一下子揭开了宇宙的面纱,把它的秘密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
牛顿发现了一个基本的、宇宙的法则,这个法则既支配了整个宇宙,也支配了最微小的物体。
这样一来,自然界就成为一架按照自然法则运行的庞大的机械装置,这一架机械装置可以靠观察、实验、测量及计算被人们所认识。
由此类推,支配人类社会的法则依靠人的理性也可以为人们所发现。
在牛顿的启发下,启蒙思想家们力图发现支配人事和社会的永恒法则.到18世纪上半期,自然科学研究在物理学、植物学、地理学等领域内取得了更加显著的成就,使得很多人相信人类是可以征服自然,人类社会是不断前进的。
正是在这个时代背景下,才出现了启蒙运动.这场运动是在14~16世纪欧洲文艺复兴运动所宣扬的人文主义的基础上,又向前深入发展的一次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

启蒙主义和启蒙运动哲学摘要:理性主义。
阐释理性主义的含义:所谓理性即人的思考和判断。
它强调凡事要以人的思维去判断,而不依赖天意或神的旨意,其目的都是为了保障人的自然权利。
这里涉及了一个思考什么(人的权利),怎样思考(科学的方法)的问题。
说到底是资产阶级要求民主、自由、平等。
他们把理性主义变成了一面反封建的旗帜,主张把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现存事物的唯一标准。
凡是违背理性的,都应予以打倒。
关键词:理性,批判,自由,民主,平等正文:启蒙运动的背景与意义(二)、理性时代的到来启蒙,就是开启智慧,通过教育和宣传把人类从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中解放出来,使人们摆脱教会散播的迷信和偏见,从而为争取自由和平等去斗争。
而启蒙运动开启了理性的时代,其影响远远超出了欧洲范围,对整个人类社会都有极其重要的影响,成为人们追求解放的精神武器,在人类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启蒙运动的发生背景(原因):(1)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启蒙运动的发生提供了物质条件。
(根本原因)17、18世纪,西欧资本主义有了较大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日益壮大,他们掌握了越来越雄厚的经济实力。
但是,当时欧洲大陆的政治却仍是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占统治地位。
所以,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首先必须剥去封建制度身上的神圣外衣,以便去触犯它,否定它,摧毁它。
于是强调人的价值和权利的思潮兴盛起来,形成了以宣传理性为中心的启蒙运动。
这正说明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新兴资产阶级力量壮大,要求摆脱封建专制统治和教权压迫。
与法国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出现深刻危机恰成对照,此时法国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迅速发展,资产阶级不仅日益强大,而且对封建专制统治日益不满,这就为法国封建秩序下原有的阶级构成和阶级矛盾注入了全新的因素,资产阶级开始担当起第三等级广大群众反对封建统治最顽固的领导者的历史使命。
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阶级基础。
探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

探析卢梭的《社会契约论》摘要:卢梭作为十八世纪法国启蒙主义运动时期卓越的平民思想家,他的政治哲学名著《社会契约论》从一面世就震惊了当时的欧洲社会,其理论主张成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指导思想,此书沿传至今仍在全世界广泛传播。
长久以来,人们对该书所主张的理论褒贬不一,但不论怎样,《社会契约论》在人类历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因而值得我们去探析这一名著的思想精华,去体会卢梭所追求的契约下的道德理想国。
关键词:卢梭社会契约公意主权在民《社会契约论》的中心论点是:人生而自由平等,国家只能是自由的人民自由立约联合产生的,卢梭称之为联合的公共人格。
“他向世人解释国家的最高权力即主权应当属于全体人民,而不是国王,也就是:人民主权说。
这是卢梭政治思想的核心。
”[1]卢梭将其上升到政治哲学的高度,其中蕴含了许多民主理念。
“人民主权说”主张国家政体必须得到人民的普遍同意,才能具备正当性。
《社会契约论》中的自由、平等、人民主权等民主意识为近代民主思潮和民主运动提供了改革进步的理论基础,其理论还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发动。
因此,对于这些理念的探析有助于我们了解卢梭政治思想的精髓。
一、社会契约论的发展契约思想可谓贯穿西方社会发展史的一颗明珠,正如梅因指出:“所有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
”“霍布斯提出社会契约论的初衷和特点是为绝对王权辩护。
他规定的社会契约对于被统治者是极其苛刻的。
被统治者除了自己的生命权之外,须转让其他一切权利。
他主张建立专制政体的思想,从本质上说是鼓动掌握政权的少数大贵族、大资产阶级成员对广大不满现状的中下层人民进行镇压,所以其思想具有反动性反人民性。
”[2]而洛克认为,国家是为了解决人们的财产权纷争而建立的。
有一点很清楚由于缺乏公共权力对1财产权的判决,引起人们之间冲突是轻微的、偶然的,但造成的后果却是严重的,为此订立社会契约是他们为避免这一严重后果的必要手段。
卢梭提出了与霍布斯和洛克不同的另一种类型的社会契约论。
法国文学史(十八世纪启蒙时期)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
1721年孟德斯鸠化名“波尔· 马多”出版了他的讽刺性的 哲理小说《波斯人信札》,并一举成名。书中描写两位波斯 青年初到法国,以东方人的标准和波斯社会眼光来衡量法国 社会,对他们在欧洲和巴黎旅行的见闻发表了种种观感。书 中揭露和抨击了封建社会的罪恶,用讽刺的笔调,勾画出法 国上流社会中形形色色人物的嘴脸,如荒淫无耻的教士、夸 夸其谈的沙龙绅士、傲慢无知的名门权贵、在政治舞台上穿 针引线的荡妇等。信中有许多戏剧性和刺激性的细节,合乎 读者猎奇心理。总之,他借书中人物之口,指出封建专制的 法国是一个极不合理,极不平等的社会。如果君主不能给自 己的臣民创造幸福的生活,反而想压迫和毁灭他们,那么, 服从的理由就没有了。艺术上,没有完整的情节结构,没有 人物性格的深入探讨,主要是形象、片断的短故事和寓言, 是法国启蒙文学最早的哲理小说。此书一经问世,顿时风行 一时,连出4版。
伏尔泰Voltaire
伏尔泰的诗体悲剧,在创作方式上很大程度上效仿高乃依 和拉辛。1718年,他的作品《俄狄普斯王》获得成功,被 称为拉辛的继承人,从此用伏尔泰这个笔名。伏尔泰的悲 剧承袭了古典主义形式,但内容却贯穿着启蒙主义精神。 《布鲁图斯》是一部政治悲剧,宣扬效忠共和政体的思想。 由于自己的儿子将祖国出卖给共和国的敌人,被驱逐出的 罗马暴君,罗马元老布鲁图斯毫不犹疑地判处他的死刑。 待他的儿子被处决后,他说:“罗马自由了,这就行了!” 这部悲剧在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年月里起过很大作用,它激 起人们对专制暴政的仇恨,宣传自由的思想。 就文学创作而言,伏尔泰是多产作家。他写过哲学、历史 著作,出版过史诗、抒情诗、讽刺诗、哲理诗、哲理小说, 更不用说他50多部悲剧和喜剧、一万多封信札。伏尔泰著 作虽然品种多样,卷帙浩繁,他的创作虽然曾左右过欧洲 文化发展的方向,但是他大多数作品好似缺乏文学永恒的 魅力。
启蒙运动 古典主义

德定律。”这是人类思想史上最气势
磅礴的名言之一,它就刻在康德的墓碑上。
思想主张
作 品 《纯粹理性批判》
①启蒙运动的核心是人的独立思考和理 性判断; 观 ②强调人的重要性; 点 ③主权在民,自由平等是天赋人权; ④人要自律,自由平等在法律范围之内。 评 康德对启蒙运动作了经典总结,其理性 价 批判哲学最终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allformsofovidetc?新古典主义者们认为所有文学作品都应效仿古希腊罗马的著作如荷马维吉尔的著作如荷马维吉尔霍拉斯奥维德等大家的作品以及当时法国的经典著作并且理想的艺术应基于秩序逻辑确切及情感控制的基础上而文学作品的价值应视是否为人文主义服务来定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The 18th-century England is known as the Age of Enlightenment or the Age of Reason. 英国的十八世纪也同时是启蒙主义时 代,或者理性时代。 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 was a progressive intellectual movement which flourished in France & swept through the whole Western Europe at the time. The movement was a furtherance of the Renaissance of the 15th & 16th centuries. 启蒙运动是进步的知识分子运动,兴盛于法国, 后席卷整个欧洲。这次是15、16世纪文艺复兴 的延续与发展。
3.2 Representatives
3.2.1 John Milton 3.2.2 Alexander Pope 3.2.3 Jonathan Swift
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 的资产者” 恩格斯语)的典型。 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鲁滨孙漂流记》以当时流行的个人游 鲁滨孙漂流记》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它之取得第一部英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而不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 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 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 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特点
①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十八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在流浪汉小 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以社会中下 层人物为主人公;以日常生活和社会风 层人物为主人公; 习为题材;以日常语言和严格的写实为 习为题材; 主要表现手段。 主要表现手段。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情节 人物 时间 地点 读者
史诗
历史或传说
无时间, 无时间, 三一律, 类型化 三一律, 时间的永 恒 个性化 具体化
对环境的 忽略
少数有教 养的读者 中产阶级 甚至佣人, 甚至佣人, 有闲的妇 女
当代性,特 当代性, 殊性, 现实主义 殊性,个人 经验占首要 小说 地位
环境描写 精细化
小说兴起 新闻出版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应用;普通读者群的出 新闻出版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应用; 的原因 现;书商的作用,经济利益的驱动。中产阶级的强大和 书商的作用,经济利益的驱动。 自信。 自信。
启蒙运动

能够自觉地运用自己的理性,自由地表 3、真谛:
达自己的思想和言论
理性: 指人通过思考,运用自己的智慧去认识、判断 和理解事物的能力。即科学的思维。 自由:一是指超越或摆脱外在的束缚,即人身自由; 二是指自我创造、自我决定,即思想自由。
“人生而自由” -----卢梭 “人不是他人的工具, 而是自身的目的。” ------康德
反对君主专制,认为君主和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 提倡“分权学说”(立法、行政、对外)
为17世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基础,也对其 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暴政的斗争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3、伏尔泰
《哲学通信》 (Voltaire,1694.11.21- 1778.05.30):原名弗朗索 瓦-马利· 阿鲁埃 (François-Marie Arouet),伏尔泰是他的笔 名。法国启蒙思想家、文学 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 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 的旗手,被誉为“法兰西思 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 的诗人”、“欧洲的良心”。
解读“理性”
“ 理性就是人的思考和判断,它只承认人的理性而 不承认神的意旨。” ——刘宗绪、黄安年《世界近代现代史30讲》 “他们较普遍地认为人之理性可以解决一切问 题„„他们以理性为工具,以全人类利益的名义, 对自然、社会、人的心灵和道德生活等各个方面进 行合理的安排和控制。”
——赵敦华 《西方哲学简史》
2、背景
(1)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2)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深入发展(打碎了套在人们头 上的精神枷锁) (3)科学和知识的进步和西欧历史的变化 (表现) ① 近代科学的兴起(如自然科学) ② 新航路的开辟(如地圆说的证实,世界的发现、 资本积累加速) ③ 英、法中央集权民族国家的形成(绝对君主专制) 资产阶级壮大后对自由、民主追求和现实君主专制的矛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害,除非他是最强者。然而最强者却几乎总是加 强无知的锁链,而不是去把它砸断。
●图书馆是人类知识与谬误的宝库 。 ●一个家庭没有书籍,如同这个房间没有窗户。
主要作品:
文学作品,其中著名的有史诗《亨利亚德》《奥尔良
少女》,悲剧《欧第伯》,喜剧《放荡的儿子》,哲理小
雨果曾评价说:“伏尔泰的名字所代表的不是 一个人,而是整整一个时代。”
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 平等的,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 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予的,不能被 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伏尔泰的名言: ●我坚决反对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
的权利。 ●人类最宝贵的财产——自由。 ●书读得多而不思考,你会觉得自己知道的很
说《老实人》和《天真汉》。
பைடு நூலகம்
在哲学方面,代表作有《哲学辞典》《形而上学论》
《牛顿哲学原理》等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一本书是《哲
学通信》被人称为“投向旧制度的第一颗炸弹”。
历史著作有《查理十二史》(1731)、《路易十
四时代》(1751)和《风俗论》(1756)等。
卢梭(1712-1778)
法国著名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文学家,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 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 《百科全书》的撰稿人之一,主要著作有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 契约论》、《爱弥儿》、《新爱洛丝》、 《忏悔录》等。
在教育上,他主张教育目的在培养自然人;反对封建教育 戕害、轻视儿童,要求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主张改 革教育内容和方法,顺应儿童的本性,让他们的身心自由 发展,反映了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从封建专制主义下 解放出来的要求。
卢梭:《爱弥尔》
法国第一部教育小说。 不必用襁褓包裹幼儿,因其妨碍自由活动。 要离开城市,居于乡村,接近自然。 学生要学一门手艺,以自食其力。 要信自然神教,而不信天主教。
他认为一切权利属于人民,政府和官吏是人民委任的, 人民有权委任他们,也有权撤换他们,直至消灭奴役压迫 人民的统治者。这就是人民主权思想。
在哲学上,卢梭主张感觉是认识的来源,坚持“自然神论” 的观点;强调人性本善,信仰高于理性。
在社会观上,卢梭坚持社会契约论,主张建立资产阶级的 “理性王国”;主张自由平等,反对大私有制及其压迫; 提出“天赋人权说”,反对专制、暴政。
歌颂自我; 崇尚感情; 热爱自然。
“浪漫主义运动之父”。 歌德说:“卢梭开始了一个新时代。”
博马舍
博马舍(1762--1799) 18 世纪法国最著名的戏 剧作家。
代表作:费加罗三部曲 (《塞维乐的理发师》、 《费加罗的婚礼》等)
喜剧《费加罗的婚礼》 的上演其“后果将同破 坏巴士底狱一样严重”。
孟德斯鸠 (1689-1755)
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属温和派。 中学毕业后,专修法律,担任过波尔多法院的
顾问。 1716年,承伯父波尔多法院院长之职。 1728年,当选法兰西学士院院士。 《波斯人信札》(1721)
伏尔泰 (1694--1778)
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手,被誉 为“法兰西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 人”、“欧洲的良心”。
启蒙文学
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现实主 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 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 形成和发展。
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 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 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 等。
法国文学
卢梭:《忏悔录》
“一生中的任何时候,从没有过因为考虑贫富 问题而令我心花怒放或忧心忡忡。”
“人格高尚,决不用卑鄙手段去发财。” “无论在什么事情上,约束、屈从都是我不能
忍受的。” 他以坦诚与封建道德相对抗,认为自己是最纯
洁的人。在最后审判的那一天,有谁敢说: “我比这个人更好。”
卢梭的创作特点
启蒙文学
①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战斗性
启蒙文学家往往同时是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 他们把文学创作视为反封建和宣传启蒙思想 的武器,在理论上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 育作用。
②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
以第三等级为主人公,把他们作为表现和歌 颂的对象。如费加罗、鲁滨逊、维特等,反 映了启蒙文学的民主性和进步性。
(三)、莱辛的创作
莱辛
莱辛(1729—1781),是 德国民族文学和现实主义戏剧 的奠基人,毕生致力于戏剧创 作和文学批评。他的美学理论 和戏剧实践为德国启蒙戏剧开 创了广阔的道路。主要作品有 论 著 《 拉 奥 孔 》 ( 1766 ) , 《汉堡剧评》(1767—1769), 戏剧《爱米丽亚·迦洛蒂》 (1722)等。
德国文学
(一)、德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18 世 纪 初 的 德 国 经 过 长 期 的 诸 侯 割据,政治腐败、经济落后,资本主义 发展缓慢,资产阶级力量薄弱。因此, 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唤醒民族意识、 争取民族统一、创立民族文学。
(二)、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德国产生的声势浩 大的全国性的文学运动,它标志着启蒙 运动的深入和发展。这一运动因当时的 作家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 名,参加者多为具有叛逆精神的文学青 年。它的主要特点是:1、在思想内容上 抨击专制暴政,揭露社会黑暗,提倡个 性自由;2、在艺术上崇尚感情,注重抒 发个人内心感受,歌颂自然;反对古典 主义、提倡民族风格。
十八世纪欧洲启蒙主义 文学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 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
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直 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
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 蒙主义。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类 脖子上的两大绳索。”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 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以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批判上帝创造一切和君权 神授的思想;
以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 以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
狄德罗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 孟德斯鸠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把理性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 相信未来是具有“永恒真理”和“永恒正义”的 “理性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