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启蒙戏剧概述第八讲

合集下载

第九章启蒙主义戏剧理论

第九章启蒙主义戏剧理论

第九章启蒙主义戏剧理论第九章启蒙主义戏剧理论第一节启蒙主义时期概述与法国十七世纪古典主义关系相当密切的法王路易十四于一七一五年去世,他留下的是一个由精雅、奢华的锦幔遮盖着的烂摊子。

八年后路易十五亲政,这是一个公开宣称“死了后哪管它洪水滔天”的荒唐皇帝。

他死后即位的路易十六仍然昏庸得很,凡尔赛宫沉溺在淫靡挥霍之间,整个法国沉沦在政治、经济的危机之中。

路易十四时代庄严的帝国幻影消逝了,一度尊崇过的公民道德日非一日。

不少诗人、小说家、喜剧作家,无论在日常生活中还是在创作题材上都围着女人转,轻薄、细腻、放荡,绘画浮华淫亵,室内装饰力求轻巧、艳丽以至肉感,人们把这类流行一时的艺术称之为“罗珂珂艺术”(本义为螺钿装饰,原指华丽轻浮的家具和房屋款式)。

在这种时尚中,文雅精致也渐渐不对贵族们的口味了,应运而生的是津津乐道地刻划疯狂和糜烂的肉欲的作家萨德。

似乎一切都无所不可,只有一点:不能自由思想。

十八世纪法国的书报检查制度相当周密苛严,不仅查禁了大量国内的出版物,而且还在边境严格控制进口书籍。

法令明文规定:“凡作品被判为可耻有害者,其作者与出版者皆应以死罪论处”,当然,其所谓“可耻有害”是正恰与这个意义相反的。

在戏剧方面,专门有官吏在剧场中负责取缔、查禁事务。

在日常生活中,私人通信的自由也遭受着蛮横的干预,而权贵们的一封“密札”则可坑害任何一个人。

为一切进步的思想家敞开着的,是巴士底狱阴森的大门。

但是,历史终究不会在凡尔赛宫或巴士底狱的门口停步。

事实上,法国的社会思潮一直在不息地向前涌流。

首先,文艺复兴运动所点燃的人文主义的思想之火在欧洲从未熄灭;其次,十七世纪连那些出入于宫廷的古典主义者们也呼吁过理性的力量,这种呼吁之声也未曾消泯,而且还由此产生了把“我思故我在”(笛卡尔)这种局囿于自身主观的理性推广到社会关系中去的一种趋势和要求;再次,海峡对面,革命后的英国的政治文化气氛象一阵阵海风吹拂过来,吸引和鼓动着大量法国的有志之士;最后,伟大的牛顿和其他科学家们对世界所作的新解释、新探索也对社会思潮发生了深刻的影响。

第八讲 启蒙运动

第八讲  启蒙运动

第八讲启蒙运动导入:我们这节课讨论的“启蒙运动”不仅限于17-18世纪欧洲文明发展历程中的“启蒙运动”,还从更大的视野来思考。

就欧洲文明角度来说,现代西方文明,伴随着一场漫长的启蒙运动经历了三个阶段。

从第一阶段是文艺复兴运动新兴资本主义观念的萌芽,到18世纪的欧洲启蒙运动,在个人生活领域确立了自由,在公共生活领域确立了法治和民主,确定了现代西方文明的基本框架,再到20世纪以来的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思潮,对现代文明的自我反思与疗伤时期,甚至以后现代主义这种极端方式,试图在现代文明世界树立起继续启蒙的大旗,要求继续解放思想。

就中国文明而言,最早的启蒙运动开始于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历经1000年时间,形成“三教合一”的中国农业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即所谓入世为儒,出世为道,转世为佛,型构了中国古代精神文化一种稳定的“三角形态”。

现代文明中的启蒙运动,也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器物层次的启蒙的洋务运动,到制度层面启蒙的戊戌变法,失败了。

第二阶段精神启蒙的新文化运动开始(注意不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核心是民主与科学,但不彻底的,留下了很多历史问题,直接推动了第三阶段马克思主义启蒙。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启动的思想启蒙,又经历了三种形态,第一种是革命形态,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种形态是从革命到建设的过渡形态,时间跨度是从20世纪50年代到十一届三中全会;第三种形态是建设形态,开始于十一届三中全会,经历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诸阶段。

(参考魏则胜《无法告别的启蒙》载《羊城晚报》2010年1月18日a12版)一、历史基础1、是文艺复兴运动的深化与拓展资本原始积累、宗教改革、科技突破,使资本主义发展方向逐渐明确,需要从理论上弄清问题,启蒙运动应运而生。

2、12-18世纪封建专制危机,资产阶级实力不断壮大,不需王权庇护。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需要理论解释。

3、封建教会与自然科学的思想与成果唱反调。

启蒙戏剧

启蒙戏剧

启蒙运动
(一)概念解析 :
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反封建的、
反教会的、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 兴运动的继续与发展,为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 思想条件。 从表面上看,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学,普 及文化教育的运动;就其精神实质而言,它是构建资 产阶级政治思想体系的运动。启蒙思想家进一步从理 论上证明封建制度的不合理,提出一整套哲学理论、 政治纲领、社会改革方案,要求建立以“理性”为基 础的国家——“理性王国”。
18世纪启蒙主义戏剧
一、欧洲启蒙主义时代的 社会和文化背景
自然科学、唯物主义哲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 提供了理论根据;牛顿、洛克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基本完成了资 本主义原始积累;对英国资产阶级而言,主要 任务是“将革命进行到底”:君主立宪 法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尖锐的社会矛盾, 导致1789年资产阶级革命,是启蒙运动的“标 本”和“中心”。
(四)论戏剧的社会教育作用和戏剧 批评
莱辛认为一切文艺“都应使人变得较好些” ,以健全 的理智和令人感动的事件来唤起有教养的人的公民天 职。 重视戏剧批评
(五)论表演艺术 对演员来说,理解是不够的,必须感受,必须表 达出感情;一时激发不起感情,可以借既定的形体动 作和表情来引导,在表演过程中感情和动作可以起到 互相提挈、互相加强的作用;表演的基调,应该平稳 而有节制,即使表现强烈的感情德斯鸠(1689-1755) 思想:《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学说 伏尔泰(1694-1778) 启蒙运动的领袖 卢梭(1712-1778)启 蒙运动中最激进的代表 《论科学和艺术》、《论 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础》、《社会契约论》 狄德罗“百科全书派”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路易 十六被送上断头台,通过《人权宣 言》,这是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重 大胜利,也是欧洲具有划时代意义 的历史事件。

第六章 启蒙运动时期

第六章 启蒙运动时期

《格列佛游记》 一位诚实的英国船长的四次航海:侏儒国、巨人国、飞行浮岛、 贤马国。贤马国的统治者是具有高度理性的贤马,有贪婪、 嫉妒、凶残、狠毒的人形动物服侍着。表明如果贪欲战胜 理智,人类就会堕落为动物。
3. 菲尔丁 Fielding 1707-1754
《弃婴汤姆· 琼斯的故事》 平行构筑情节:讲述善良和恶毒的两兄弟最终是善有善报、恶 有恶报。
英国、法国 反对封建君主专制

兴起 高潮 主要 对象 核心 影响 根源

性质 影响
人文主义 理性主义 把人从封建神学 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了 束缚中解放出来 思想准备 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产阶级的思想解放运动 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
古希腊文化(起源) 借助 资本 主义 萌芽 共同根源 文艺复兴(形成)
4. 思想核心:理性崇拜。 提倡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判断一切的尺度, 把封建专制制度比作漫漫长夜,呼唤用理性的 阳光驱逐现实的黑暗,消灭专制王权和贵族特 权强调只有科学才能使人正确认识自然,破除 宗教迷信,从而增进人类的福利,实现美好的 自由、平等、民主的新社会。
Ⅱ.法国哲学和文学
孟德斯鸠
伏尔泰
一百年前的今天,一颗巨星陨落了。 但他是永生的。他走的时候有长寿的岁月, 有等身的著作,还挑起过最荣耀的、也是 最艰巨的责任,即培育良知,教化人类。 他受到诅咒、受到祝福地走了:受到过去 的诅咒,受到未来的祝福。……他是一个 世纪。他行使过一个职能,他完成过一个 使命。 ——雨果
他的灵车上写着这样的句子: “他教导我们走向自由。”

Ⅲ.英国文学
1. 笛福 Defoe 1660-1731
《鲁宾逊漂流记》依靠自己的理智和劳动登上幸福的顶峰 鲁宾逊是一个英国水手,海难后到达一个荒岛上,再依靠自己 力量生活的过程中,在食人族手中救了一个叫做星期五的 黑人。后来他得到了一艘船,驶回了家乡。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

人性本善
人性本善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认为人 性本善,强调人的善良和 道德品质。
反对悲观主义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反对悲 观主义,认为人具有自我 完善和向善的能力。
倡导道德教育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倡导通 过戏剧进行道德教育,强 调道德品质在个人和社会 中的重要性。
社会契约论
01
社会契约论
02
主张民主政治
03
反对专制主义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狄德罗
总结词
法国启蒙运动哲学家、剧作家,主张以理性对抗宗教狂热
详细描述
狄德罗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哲学家和剧作家,他主张以理 性对抗宗教狂热,认为戏剧应该反映社会现实,揭示人性的 弱点。他的代表作品包括《一家之长》、《私生子》等。
莱辛
总结词
德国启蒙运动剧作家,强调戏剧的教育功能
详细描述
莱辛是德国启蒙运动的重要剧作家,他强调戏剧的教育功能,认为戏剧应该通 过道德教诲来引导人们向善。他的代表作品包括《明娜·封·巴尔赫姆》、《爱米 丽雅·迦洛蒂》等。
特点
注重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强调戏剧 的教育功能和社会责任,倡导通过戏 剧反映社会现实,推动社会进步。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的影响
推动欧洲戏剧的现
代化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推动了欧洲戏 剧的现代化进程,为后来的现实 主义和现代主义戏剧奠定了基础。
强调戏剧的社会责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强调戏剧的社 会责任和教育功能,认为戏剧应 该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
contents
目录
•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概述 •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的核心观点 • 启蒙主义戏剧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 启蒙主义戏剧的创作原则 • 启蒙主义戏剧的影响与评价 • 启蒙主义戏剧理论在当代的应用

18世纪启蒙戏剧概述第八讲

18世纪启蒙戏剧概述第八讲

卢梭( 卢梭(1712-1778) - ) 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代表 思想: 思想: 论科学和艺术》 《论科学和艺术》 《论人类不平作: 文学创作: 代表作《新爱洛依丝》 代表作《新爱洛依丝》
《忏悔录》 忏悔录》
四、博马舍论严肃戏剧
法国喜剧作家 博马舍 (1732-1799)法国喜剧作家 法国喜剧作家, 1767年发表第一个剧本《欧仁妮》, 年发表第一个剧本《 年发表第一个剧本 欧仁妮》 1773年起先后发表四部《备忘录》 年起先后发表四部《 年起先后发表四部 备忘录》 戳穿封建法庭的黑暗内幕。 戳穿封建法庭的黑暗内幕。 代表作喜剧《塞维尔的理发师》 代表作喜剧《塞维尔的理发师》和 费加罗的婚礼》是他的优秀作品。 《费加罗的婚礼》是他的优秀作品。 他写的喜剧《塞维尔的理发师》 他写的喜剧《塞维尔的理发师》 (1772)因公开抨击当时的贵族政治, 因公开抨击当时的贵族政治, 因公开抨击当时的贵族政治 所以被禁演3年 费加罗的婚礼》 所以被禁演 年。《费加罗的婚礼》 (1784)刚开始也因批评贵族而遭禁演。 刚开始也因批评贵族而遭禁演。 刚开始也因批评贵族而遭禁演 这两出喜剧后来分别由罗西尼和莫 扎特改编成著名的歌剧。 扎特改编成著名的歌剧。《有罪的 母亲》 母亲》。
二、主要形态及蕴涵
启蒙主义戏剧虽然代表了18世纪戏剧的 主要成就,但这一时期还有古典主义戏 剧、感伤主义戏剧和浪漫主义戏剧等多 种戏剧形态。
启蒙主义戏剧的主要特征
1、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反封建、反教 会是其矛头所向。政治和社会批判是启 蒙主义戏剧的两大主题。 2、在描写向度上,多数剧作家乐于描写 现实,描写日常生活。 3、在人物刻画上,多以第三等级——新 崛起的中产阶级、普通市民、仆人—— 为正面描写对象。
二、法国启蒙运动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戏剧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戏剧

在《札伊尔》中,反对宗教狂热,主张不同信仰彼此共存。



作品叙述了伊斯兰教的苏丹奥洛斯曼和女基督教徒札伊尔 相爱的故事,宗教偏见在这对情人之间引起了一连串的误 会,终于导致悲剧的结局。 伏尔泰从事戏剧创作,其目的是把戏剧作为宣传武器,用 来激起法国人民向封建专制制度、宗教狂热作斗争。他的 悲剧以曲折有趣的情节和先进的政治内容吸引观众,在十 八世纪起到传播启蒙思想的重大作用。 四、狄德罗(1713-1784) 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戏剧理 论家。 狄德罗的戏剧,尤其是他的戏剧理论,在18世纪的法国具 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意味着古典主义的终结,宣告了资产 阶级戏剧观的诞生。 狄德罗的戏剧理论著作主要有《关 于〈私生子〉的三次谈话》(1757)和《论戏剧诗》(1758)。 (一)要求艺术平民化,明确提出戏剧是反封建斗争的有 力武器。主张用符合资产阶级的市民剧来代替为封建宫廷 服务的古典主义戏剧。
(二)提出介乎悲剧和喜剧之间的戏剧体裁:正剧。 针对古典主义关于悲剧和喜剧的严格界限和两者不能混淆
的观念,明确指出:在悲剧与喜剧之间有一个宽广的领域, 可以创造并发展多种戏剧类别。他把这种类别称为“严肃 戏剧”、“严肃喜剧”、“家庭悲剧”。这种介于悲剧与 喜剧之间的第三种戏剧类型、亦即后人所谓的“正剧”。 古典主义认为悲剧表现“崇高”的感情,应当反映王公贵 族的生活,喜剧用以讽喻世态人情,讥笑的对象则是第三 等级,结果资产阶级在戏剧中成为受揶揄的对象,资产阶 级人物只有在喜剧里才有一席之地。狄德罗指出,喜剧和 悲剧在任何等级里都会产生,资产阶级和平民同样具有 “崇高”的感情,应在舞台上表现他们。 (三)指出戏剧要起教育民众的作用,剧作家要关心现实, 反映现实。由此出发,他提出了现实主义戏剧的基本原则。 他的理论大大促进了欧洲现实主义戏剧的发展。 狄德罗的戏剧理论和创作是对封建贵族戏剧观的否定。他 站在新兴资产阶级的立场上,提出了顺应时代变革需要, 适合资产阶级利益,旨在打动观众并使之受教育的现实主 义的戏剧理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法国启蒙运动
法国的启蒙文学基本上与启蒙运动同步发展,并成为18 世纪法国文学的主流,它的主要成就表现在哲理小说和启蒙 戏剧方面。 戏剧方面。 《百科全书》(1751—1766)的全称是“各门科学,艺术和 百科全书》
技艺的据理性制定的词典”,其宗旨是阐明从古至今人类思 想发展的过程和各种科学的分类,反对旧的传统思想,反对 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提倡科学技术,振兴工业,按照理性 主义改造人类社会。 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时期,以《百科 全书》的出版为中心,形成了法国启蒙思想运动的高潮,以 狄德罗为首的参加了《百科全书》的编写工作,宣传唯物主 义哲学思想和资产阶级革命的主张的人士,在历史上被称为 “百科全书派”。
(二)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
理性” 1、 “理性”:启蒙 运动形成的资产阶级 思想体系的核心 启蒙” 2、“启蒙”:从封 建的、 建的、宗教的意识中 解脱出来
(三)启蒙运动在各国的发展
启蒙主义文学产生于英国,以18世纪上半叶英国现实主义小说为 主要旗帜。 18世纪中叶,法国启蒙主义文学迅猛发展,代表了这一时期启蒙 主义文学的方向,先后以哲理小说和启蒙戏剧为鲜明标志。 七八十年代,出现全欧启蒙戏剧的繁荣,标志着欧洲启蒙主义文 学高潮的形成。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后,启蒙主义文学逐渐与18 世纪后期出现的感伤主义文学融合,从理性和情感两个方向为19 世纪西方文学的两大潮流——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繁荣铺 平了道路。 两个世纪之交,歌德以其巨著《浮士德》为启蒙运动作了艺术的 回顾和总结,从而树立了启蒙主义文学最后的、也是最辉煌的丰 碑。
18世纪启蒙主义戏剧
为“第三等级”服务的启蒙主义戏剧是对为封建王权服务的 古典主义戏剧的颠覆。
启蒙运动
(一)概念解析 :
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 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一词的含义,在英语和德语中是“启迪”; 在法语中是“照亮”。在启蒙运动中引申为:以近代 哲学、文化的光辉,照亮被教会和封建专制思想笼罩 的愚昧黑暗的社会,进一步解放思想,恢复科学理性 的权威。启蒙运动首先是一场思想文化运动,后来波 及文学、科学、政治、经济、法律等各个领域。 与文艺复兴运动不同,启蒙运动不止是在文化领域展 开,启蒙主义者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思想家,他们为资 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依据,政治是他们关注的重点。
二、主要形态及蕴涵
启蒙主义戏剧虽然代表了18戏剧和浪漫主义戏剧等多 种戏剧形态。
启蒙主义戏剧的主要特征
1、具有强烈的政治色彩。反封建、反教 会是其矛头所向。政治和社会批判是启 蒙主义戏剧的两大主题。 2、在描写向度上,多数剧作家乐于描写 现实,描写日常生活。 3、在人物刻画上,多以第三等级——新 崛起的中产阶级、普通市民、仆人—— 为正面描写对象。
卢梭( 卢梭(1712-1778) - ) 启蒙运动中最激进的代表 思想: 思想: 论科学和艺术》 《论科学和艺术》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础》 社会契约论》 《社会契约论》 文学创作: 文学创作: 代表作《新爱洛依丝》 代表作《新爱洛依丝》
《忏悔录》 忏悔录》
四、博马舍论严肃戏剧
法国喜剧作家 博马舍 (1732-1799)法国喜剧作家 法国喜剧作家, 1767年发表第一个剧本《欧仁妮》, 年发表第一个剧本《 年发表第一个剧本 欧仁妮》 1773年起先后发表四部《备忘录》 年起先后发表四部《 年起先后发表四部 备忘录》 戳穿封建法庭的黑暗内幕。 戳穿封建法庭的黑暗内幕。 代表作喜剧《塞维尔的理发师》 代表作喜剧《塞维尔的理发师》和 费加罗的婚礼》是他的优秀作品。 《费加罗的婚礼》是他的优秀作品。 他写的喜剧《塞维尔的理发师》 他写的喜剧《塞维尔的理发师》 (1772)因公开抨击当时的贵族政治, 因公开抨击当时的贵族政治, 因公开抨击当时的贵族政治 所以被禁演3年 费加罗的婚礼》 所以被禁演 年。《费加罗的婚礼》 (1784)刚开始也因批评贵族而遭禁演。 刚开始也因批评贵族而遭禁演。 刚开始也因批评贵族而遭禁演 这两出喜剧后来分别由罗西尼和莫 扎特改编成著名的歌剧。 扎特改编成著名的歌剧。《有罪的 母亲》 母亲》。
代表人物
孟德斯鸠 (1689-1755) ) 法国启蒙运动先驱 思想: 论法的精神》 思想:《论法的精神》 三权分立” “三权分立”学说
文学创作 波斯人信札》 《波斯人信札》 (1721)
伏尔泰 (1694-1778) - ) 启蒙运动的领袖 文学天才: 文学天才: 代表作《老实人, 代表作《老实人, 又名乐观主义》 又名乐观主义》
哲理小说: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
型小说。它既有别于哲学著作,又不同于寓言 式的作品。它是通过创造富有寓意的形象和故 事,以通俗的语言传达深奥的哲理,使哲理和 文学达到水乳交融,表现作者的哲学思想和政 治见解,有着鲜明的政治倾向和教诲性。 启蒙戏剧: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 型剧种。它着重反映市民尤其是新兴资产阶级 的日常生活,打破悲、喜剧的严格界限,而又 兼备悲、喜剧的某些优点,能充分发挥道德教 化作用;它也被称作“市民剧”或“正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