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启蒙文学代表作家
• 2.斯威夫特代表作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通 过幻想的环境、虚构的情节、夸张的手法对英国 政治、法律、议 会、党争和哲学进行讽刺和抨击。 特别对代表贵族利益的托利党和代表大资产阶级 利益的辉格党之间争权夺利、互相攻击的丑态作 了淋漓尽致的揭露和辛辣的讽刺。全书生动滑稽, 既有童话色彩又具有深刻的反语、夸张、对比等 多种讽刺手法。斯威夫特开创了英国文学中的讽 刺传统,对后世影响甚大。
感伤主义文学
• 1)18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末发生在英国的一股文 学 潮流。人们开始对理性社会产生怀疑,只得寄 希望于艺术和情感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逃避。 • (2)感伤主义文学 潮流在文学形式方面将欧洲带入 一个新的阶段,它不仅是19世纪初欧洲声势浩大 的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先驱,而且可以说是现代 派文学的源头。 • (3)感伤主义文学英国在农村自耕农日益破产和 城市贫富反差更甚的情境下产生。感伤主义是因 斯泰恩的小说《感伤旅行》而得名。
启蒙文学代表作家
• 1.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一个温和的 启蒙作家,有“现代新闻报道之父”的美誉。代 表作《鲁滨逊漂流记》是一曲原始积累时期资产 者的颂歌。主人公鲁滨逊是笛福时代英国商业资 产者的典型,歌颂了资产阶级的积极进取精神。 鲁滨逊形象是欧洲小说史上的一个创举,是欧洲 文学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标志着英 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艺术上用第一人称主人 公自述方式,逼真的细节描写和朴实的语言。笛 福,对长篇小说这一文体有创造性发展而荣获 “小说之父”的称号。
• 18

18世纪英国文学

● 古典主义文学
● 启蒙主义文学
● 感伤主义文学
● 戏剧
古典主义文学
• 18世纪的英国文学非常繁荣,古典主义在世纪初 期势力较大。 • 古典主义诗人蒲柏曾在文坛处于执牛耳的地位。 运用英雄偶句体极为成熟,擅长写讽刺诗。他的 《批评短论》和《夺发记》在上层社会产生影响。

十八世纪文学

十八世纪文学
斯泰恩
感伤小说
理查逊(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英国感伤 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他走上文坛出 于偶然性,理查生曾受书商请求,写 一本“书信手册”,指导妇女写情书, 书名为《写给好朋友的信和替好朋友 写的信》(1741)。与此同时写了第 一部小说《帕米拉》(1741),这是 一本书信体爱情小说,赞美清教徒道 德。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一部现代英 国小说。它把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和人 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来,着重描 写人物的感情,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 欧文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 动的兴起。
第一节 概述
一﹑十八世纪文学的基本特点
马克思: “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 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 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 者放弃存在的权利”。
... 影响近代世界的启蒙运动,曾经进行 ...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The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欧洲 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 “光明观念”运动。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 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 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一词, 原意为“照明”和“照耀”(enlighten)。启蒙思想 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 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 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 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 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2﹒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 性和社会分析性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
宣传启蒙思想,使作品具有哲理性、政治性和分析 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 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 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启蒙主义文学学习笔记

启蒙主义文学学习笔记
《阴谋与爱情》:被称为“德国第一部有政治倾向性的戏剧。”(恩格斯)
1剧本勇敢的把德国的黑暗现实搬上了历史舞台。
2作者公开站在平民一边,维护平民的尊严,谴责达官贵人。
主人公:斐迪南、露易斯、瓦尔特、伍尔牧。
《堂?卡洛斯》:狂飙突击向古典主义过渡时期的作品(席勒式)
晚年与歌德合作共迎来德国文学的古典时期:《奥尔良姑娘》、《威廉?退尔》等剧本。
1歌德的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中的维特是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18世纪德国进步青年的形象。他的性格是社会铸造的,他以孤傲来对抗德国现实的丑恶,但他总以不合作――逃避的方式来反抗,显得无力。因此他悲剧是时代的悲剧。
2感染了世界各国不同时代的同病相怜的青年。他们不但模仿维特穿青衣黄裤,甚至也学他自杀。
2一大批文学青年,强烈要摆脱封建束缚,要求个性解放;强调民间文学和民族风格。
分析比较题:
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比较:
18世纪英、法、德三国文学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之处:
1 18世纪英、法、德都是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2 都有鲜明的倾向性,要求文学为实现服务。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文学,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前浪漫主义代表:
彭斯(农民诗人):《苏格兰方言诗集》
布莱克:《经验之歌》《天真之歌》
二 法国小说(正剧、哲理小说)
温和派: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书信体哲理小说,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先河)主人公:郁斯贝克和黎加。
《法的精神》(又译《法意》)
伏尔泰:《老实人》(最优秀)理想世界—黄金国
哲理小说:
1 18世纪由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2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以人物活动为主线,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如孟德斯鸠《波斯人的信札》、伏尔泰《老实人》、卢梭《爱弥尔》。

简析18世纪文学的背景

简析18世纪文学的背景

简析18世纪文学的背景1.产业革命;2.启蒙运动;3.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包括洛克重视感觉和经验的唯物主义哲学及社会政治理论,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瓦特的蒸汽机以及当时的光学理论等;4.古希腊文学传统。

18世纪,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下,欧洲大陆以法国为中心发生了声势浩大的启蒙运动。

“启蒙”原义为“用光去照亮”,因而18世纪又称为“光明世纪”。

启蒙学者宣扬天赋人权,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特别是宣扬理性,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证明自己符合理性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力。

启蒙运动为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作了理论准备,启蒙学者利用文学宣扬自己的主张,由此造就了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具有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批判的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揭露和批判社会上的种种不合理现象。

启蒙文学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描写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悲欢离合,反映他们的思想感情。

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也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

启蒙文学的缺点是: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甚至“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17—18世纪的俄国是一个落后的农奴制的专制国家。

18世纪初,彼得大帝的改革打开了俄罗斯的国门,西欧的启蒙思潮陆续传入俄国,带动俄国人追求自由、平等的梦想,启蒙文学由此诞生。

罗蒙诺索夫(1711—1765)是它的开创者,拉季谢夫(1749—1802)是最杰出的代表。

拉季谢夫代表作《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1790)是一部游记体的作品,通过作者途中的见闻,表现了鲜明的反对专制农奴制度的立场,并提出了民主革命的思想。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启蒙文学)
英国(英国启蒙文学于20年代正式登上文坛,作者们宣传资产阶级的价值观,批判封建
残余和资产阶级的阴暗面,鼓舞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力图通过启蒙教育促进社会改良)
法国(封建专制王权急剧衰落,封建势力同第三等级的矛盾特别尖锐。

已沦为专门为封建
宫廷歌功颂德的古典主义文学长期流行于社会上层的文坛,但大胆揭露社会黑暗的
文学在世纪之初便广泛流传于人民之中。

从20年代起,法国启蒙文学汇成潮流。


国启蒙文学是在资产阶级积极酝酿革命的背景下诞生和发展的,所以批判力度最强,
德国(德国启蒙文学首要的任务是要创造具有近代意义的民族文学,为消灭封建割据,实
现民族统一而奋斗,并弘扬自我,突出个性反抗社会的反叛精神,以促进鄙俗气十足的市民阶级的觉醒。


18世纪欧洲其他国家。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

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

它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自古以来的各种创作方法在这儿都有长足的发展。

其中的卢梭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等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前奏;而狄德罗传统,菲尔丁传统,又直接预示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

莱辛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席勒和歌穗以其独特的古典主义把德国民族文学推上高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

第一节18世纪欧洲文学特征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8世纪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学。

2.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市民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

3.自觉地把第三等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来表现启蒙思想,如哲理小说、正剧等等。

第二节18世纪英国文学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

此外,还有感伤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等。

古典派启蒙作家有斯梯尔、艾狄生和蒲泊。

斯梯尔(1672—729)和艾狄生(1679—1719)通过他们主办的《闲谈者》和《旁观者》,用优美的随笔写世态人情,进行道德说教,为新兴市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

他们的散文的叙述和描绘传统,也对现代英国文学有一定影响。

蒲柏(1688一1744)自幼残疾,他发愤写作,20岁出头便用英雄双韵体写了诗歌批评《论批评》。

其语言机智幽默,充满哲理,为后代英国人所继承下来。

他还把荷马史诗译成英文。

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

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 的资产者” 恩格斯语)的典型。 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鲁滨孙漂流记》以当时流行的个人游 鲁滨孙漂流记》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它之取得第一部英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而不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 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 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 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特点
①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十八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在流浪汉小 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以社会中下 层人物为主人公;以日常生活和社会风 层人物为主人公; 习为题材;以日常语言和严格的写实为 习为题材; 主要表现手段。 主要表现手段。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情节 人物 时间 地点 读者
史诗
历史或传说
无时间, 无时间, 三一律, 类型化 三一律, 时间的永 恒 个性化 具体化
对环境的 忽略
少数有教 养的读者 中产阶级 甚至佣人, 甚至佣人, 有闲的妇 女
当代性,特 当代性, 殊性, 现实主义 殊性,个人 经验占首要 小说 地位
环境描写 精细化
小说兴起 新闻出版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应用;普通读者群的出 新闻出版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应用; 的原因 现;书商的作用,经济利益的驱动。中产阶级的强大和 书商的作用,经济利益的驱动。 自信。 自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运动的基本特征
“理性”:启蒙运 动形成的资产阶级 思想体系的核心 “启蒙”:从封建 的、宗教的意识中 解脱出来
启蒙运动主要内容
• 否定天主教的神权权威,提出信仰自由。 • 否定封建专制制度和等级制度的合理性, 提出“天赋人权”、“在法律面前人人 平”。 • 崇尚理性,把理性作为批判旧制度的武器,
2、斯威夫特(Swift 1661—1745)
英国讽刺作家, 代表作是寓言小说《格 列佛游记》 (Gulliver’s Travels, 1726),开创了英国文 学中的讽刺传统。
• 出于对当时游记作品浪漫化倾向的不 满。 • 是对《鲁滨逊漂流记》的讽刺模仿。
• 通过主人公格列佛四次航海,先后到 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贤马国等 地的历险,影射讽刺英国政治、法律、 社会、党争和哲学。
感伤主义特点
•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 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 强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在充满伤感情愫的描写中,唤 起读者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涩泪涟涟中表现美 和崇高,以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 感伤主义得名于英国作家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 (A Sentimental Journey 1768 )。英国感伤文学主要 有感伤诗(sentimental poem)、感伤喜剧 (sentimental comedy)和感伤小说(sentimental novel),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感伤小说。
斯泰恩
• 斯泰恩(Laurence Sterne, 1713—1768) 感伤小说代表作家之一。他对后世文学的 影响表现在他对小说技巧、风格的革新。
《商第传》
• 《商第传》(Tristram Shaudy,1759—1767)描 写项狄弟兄的生平故事,但主人公的故事只在书 中占很小篇幅。 • 该书的最大成就是叙述手法标新立异。全书没有 情节,充满随意性的插话、插曲、颠倒时序、心 理描写、考证、论辩和滑稽场面。成段引用拉丁 文,喜用破折号、断句,大量的星号、白页、黑 页、虎皮纹页、图解等。 • 作品基本情调是幽默、善意的戏谑、感伤暗示。 • 它对英国文学的重要贡献是使小说开始具有新的 内容,描写人物极为丰富复杂的印象和感情。它 的独特的写作技巧预示了20世纪现代派小说的创 作技巧,乔伊斯十分推崇斯特恩,意识流小说的 很多创作手法源于《商第传》。
感 伤 主 义
• 18世纪中后期,英国出现了一个新的文学思潮和 流派,感伤主义派(The Sentimentalist School)。
• 感伤主义的出现是对理性的一个反拨。认为人性 的核心是感情(sentiment),人类的天性是慈善, 即与人为善。怜悯、同情心和情感 (sensibility)是社会道德的内核。从崇尚感 情出发,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思潮。
①伏尔泰
伏尔泰(Voltaire,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 阿 鲁埃(François-Marie Arouet),法国启蒙思想家、文 学家、哲学家。伏尔泰是十八世纪法国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旗 手,被誉为“思想之王”、“法兰西最优秀的诗人”、“欧洲 的良心”。他提倡天赋人权,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和平等的, 一切人都具有追求生存、追求幸福的权利,这种权利是天赋的, 不能被剥夺,这就是天赋人权思想。
作为一切现存事物的裁判者。
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 社会分析性。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启蒙思 想,使作品具有哲理性、政治性和分析 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 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 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 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
• 鲁滨逊:
塑造了文学史上第
一个资产阶级的正
面英雄形象:勤勉、
坚毅
《摩尔•弗兰德斯》
• 笛福的另一部重要小说是《摩尔•弗兰德斯》 (1722),它是英国文学第一部流浪汉小说, 描写女流浪者摩尔·弗兰德斯的冒险传奇。 摩尔·弗兰德斯的母亲曾经是囚犯,因此她 出生在监狱。她在市长家做伴女,被主人家 诱骗失身,沦为流浪者。她用各种办法勾引 男人,从情夫那里骗钱。有了钱她就过正常 的规矩生活,没有钱了又去行骗。待到年老 色衰时,她就偷盗。最后流浪到美洲定居。
3、理查生
• 英国家庭小说开创者,感 伤主义文学先驱 • 奠定英国家庭小说模式: 《克拉丽莎》 书信体小说:《帕米拉》
《帕米拉,或美德有报》
书信体小说
开创感伤主义小
说的先河
• 理查生第一部小说《帕米拉》(1741) 是一本书信体爱情小说,在文学史上 被称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它把对 社会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 析结合起来,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 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欧文学,导致了 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
《感伤旅行》
《感伤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1768) 以斯泰恩旅行法国和意大利的印象作为本书材料, 写主人公的旅行见闻。由一系列插曲组成,表达 作者的心灵感受与同情,肯定人类感情的自然倾 向。为此,作者寻求了sentimental这个词来表达 他的兴趣实质,以至这个词成为代表感伤文学思 潮的名词sentimentalism 。《感伤旅行》的写作 风格与《商第传》相似。
• 代表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
高成就
• “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 主题思想
批判贵族社会伪善的文明,肯定启
蒙民主观念的“自然道德”
菲尔丁小说特点
• 菲尔丁的小说特点是幽默、讽刺,充满乐观精神 和对人民的热爱。善于通过日常生活的真实描写 来刻画人物,反映广阔的社会图景。叙述夹叙夹 议,在小说章节开端中断故事发议论。这种方法 被19世纪英国小说家萨克雷和乔治•艾略特所模仿, 对拜伦的《唐璜》有影响。 • 他的创作理论见于几部小说序言和若干章节中。 主要观点是认为自己的小说是描写人性(人的本 性、自然人性),强调小说的教育作用,人物性 格代表某一类型的人。
18世纪 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运动的背景
1.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2.自然科学领域重大突破; 3.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 4.封建制度与资本主义发展矛盾尖锐; 5.它是对文艺复兴反封建思想文化的继 承和发展。
霍 布 斯
代表 霍布斯 主要观君主专制;提倡无 《利维坦》 神论,但主张宗教维护 社会秩序。 首倡分权学说、 赞成 君主立宪制
《克莱丽莎,或一个闺秀的历史》
• 理查生的第二部小说《克莱丽莎》(1748) 是最长的一部英国小说,约有100万字。这 也是书信体小说。他善于用书信体叙述故 事,并用以分析人物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动 机。 • 《克莱丽莎》对西欧文学影响深远,卢梭 的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是严格模仿 《克莱丽莎》之作。歌德的书信体小说 《少年维特的烦恼》是间接模仿理查生的 小说写成。
百科全书派
• 启蒙运动在法国形成声势浩大的百科 全书派活动。百科全书派 (Encyclopedist)是法国一部分启蒙 思想家形成的派别,他们在编纂《百 科全书》(35卷 1751—1780出版) 的过程中团结在一起。主编狄德罗, 副主编达兰贝尔,撰稿人有伏尔泰、 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卢梭等。
• 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 科全书》为工具,宣传自己的理论, 并把它运用到一切知识对象上去,使 得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 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当时,法国人 不直接称启蒙运动,而以百科全书派 来代替启蒙思想。
思想主张:
抨击天主教会; 希望开明君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天赋人权”。 但没有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主张 信仰上帝,保留宗教,“如果没有 宗教,那么也要捏造一个出来。”
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伏尔泰
伏尔泰
• 启蒙运动的领袖
• 戏剧:强调古典主义 规则 • 哲理小说:《老实人》
4、亨利· 菲尔丁
• 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 实主义小说家 • 英国近代小说创始人 • 代表作:《汤姆· 琼斯》
《汤姆· 琼斯》

《汤姆•琼斯》(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1749)是菲尔丁的代 表作,具有流浪汉小说的风格,描写弃儿汤 姆· 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亚的恋爱故事以及 他的旅行冒险,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批判 以门第和金钱为条件的婚姻观念。
②孟德斯鸠
孟德斯鸠,(1689—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多附近 的拉伯烈德庄园的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法 学家。孟德斯鸠不仅是18世纪法国启蒙时代的著名思想家, 也是近代欧洲国家比较早的系统研究古代东方社会与法律 文化的学者之一。他的著述虽然不多,但其影响却相当广 泛,尤其是《论法的精神》这部集大成的著作,奠定了近 代西方政治与法律理论发展的基础,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 了欧洲人对东方政治与法律文化的看法。
启蒙主义文学发展概况
• (一)英国: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大
1、笛福
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
之父、现代新闻报道之父
《鲁滨逊漂流记》——
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孙漂流记》
• 《鲁滨孙漂流记》(1719)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 第一部小说。
•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载 的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事”的启发, 以此为原型创造了鲁滨孙。原型水手在荒岛上居 住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 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 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 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二)法国文学(正剧、哲理小说)
历史背景:
• 政治上,法国是西欧封建传统的发源地。资产阶 级要从强大的王权中分离出自己的组织形式,必 须粉碎原有政体。 • 经济上,法国的绝对王权从支持资本主义经济的 发展转变为阻碍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