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一节 18世纪欧洲文学

合集下载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量,注重描写平民形象,创造了一些新的小说形式。
法国文学
• 18世纪的法国是革命的 时代,封建王权急剧衰 落,封建势力同第三等 级的矛盾特别尖锐。古 典主义文学成为歌功颂 德的工具,启蒙文学却 最富战斗精神。
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1、 法国启蒙文学作为整个启蒙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直接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 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 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
• 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 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 论; • 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 启蒙主义。
•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 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 启蒙主义的矛头 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总结:
• 第一,鲜明的倾向性; • 第二,强烈的现实性; • 第三,深刻的批判性; • 第四,人物形象的平民化; • 第五,形式的通俗化; • 第六,明确的教诲性; • 第七,明显的功利性。
英国文学
• 英国17世纪资产 阶级革命失败后,王权 复辟,建立起君主立宪 政权。英国迅速发展成 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成 就是现实主义小说。
• 斯威夫特(1667—1745)爱尔兰 人。是英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杰出的讽刺作家,也是一位积极 的政治活动家。斯威夫特的思想 倾向与笛福有所不同,他没有象 笛福那样维护“光荣革命”的成 果,当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早期 上升时期,就看出了它的弊病, 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揭露和 讽刺,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
启蒙文学
• 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具有现实性和 哲理性:
•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 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法国启蒙文学注重表达哲理,不重文学性, 有较强的功利色彩 • 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形式通俗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日益高涨,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对封建制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勾划出一幅“理性王国”的未来图画,为法国大革命和各国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一、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1.启蒙运动是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2.启蒙主义是以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批判上帝创造一切和君权神授的思想;以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反对教会的神权统治;以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狄德罗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

”孟德斯鸠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把理性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相信未来是具有“永恒真理”和“永恒正义”的“理性王国”。

二、启蒙文学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①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教育性和战斗性启蒙文学家往往同时是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他们把文学创作视为反封建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在理论上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②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具有平民性以第三等级为主人公,把他们作为表现和歌颂的对象。

如费加罗、鲁滨逊、维特等,反映了启蒙文学的民主性和进步性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具有现实性和哲理性: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发展。

启蒙文学注重表达哲理,不重文学性,有较强的功利色彩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形式通俗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第五章第一节: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第五章第一节:启蒙主义文学概述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的资本主义经济最为发达 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基本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 对英国资产阶级而言, 对英国资产阶级而言,主要任 务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务是“将革命进行到底”;
法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 法国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尖 封建社会已腐朽不堪 锐的社会矛盾,导致1789年 锐的社会矛盾,导致 年 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是启蒙运动的 标本” 中心” “标本”和“中心”。
(一)、英国 )、英国
英国的启蒙运 动是在资产阶 级取得政权之 后发生的。 后发生的。
任务: 任务: 扫除封建主义因素是英国启 蒙运动的一大任务; 蒙运动的一大任务; 同时也批判资本主义制度下 的一些丑恶现象。 的一些丑恶现象。
主要成就: 主要成就: 现实主义小说 这是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 这是 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 贡献。 贡献。
第一节 概 述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二、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 的比较 三、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四、启蒙文学发展概况
一、影响文学的诸因素 18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欧洲 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 世纪仍然是欧洲社会 文化的理性调整时代。 理性调整时代 文化的理性调整时代。 18世纪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大 世纪是欧洲先进知识分子大 张旗鼓的进行思想启蒙和张扬 理性的时代。 理性的时代。
后者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后者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充满着个性解放的激情 前者则以冷静而又富有哲理的 前者则以冷静而又富有哲理的 眼光透视现实生活, 眼光透视现实生活,更能把握 其本质。 其本质。 启蒙现实主义更鲜明地表现出 启蒙现实主义更鲜明地表现出 客观性、社会性和理性的特征。 客观性、社会性和理性的特征。
发展经历: 发展经历: 1.17世纪末——18世纪30 世纪末——18世纪30年 1.17世纪末——18世纪30年 形成时期。 代,形成时期。 诗歌方面的代表:蒲柏, 诗歌方面的代表:蒲柏,英 国第一个启蒙文学作家。 国第一个启蒙文学作家。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 现实主义小说的代表:笛福 斯威夫特。 和斯威夫特。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

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科全书》 百科全书派影响巨大,他们选择《百科全书》 为工具,宣传自己的理论, 为工具,宣传自己的理论,并把它运用到一切知识 对象上去, 对象上去,使得唯物主义和自然神论成了法国一切 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当时, 有教养的青年的信条.当时,法国人不直接称启蒙 运动,而以百科全书派来代替启蒙思想. 运动,而以百科全书派来代替启蒙思想.
(二).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虽然不平衡, 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虽然不平衡, 但作为一种文学思潮, 但作为一种文学思潮,它具有一些共同的 基本特征. 基本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 2)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主人公 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主人公. 2)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主人公. 3)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如启蒙戏剧, 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 3)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如启蒙戏剧,哲 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 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 小说等. 小说等.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的区别
文艺复兴 历史背景 指导思想 批判对象 资义萌芽 人文主义 天主教会 启蒙运动 资义发展 理性主义 君权, 君权,教权
借助于_____ 借助于_____ 摆脱了宗教束缚 批判形式 披着宗教的外衣 提倡理性 文学, 政治, 主要领域 文学,艺术 政治,思想 促进了文学,艺术, 促进了文学,艺术,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 影响 思想的发展和近代 产阶级统治作了思想 自然科学的诞生 动员和理论准备
(一),启蒙运动的起源和使命 ),启蒙运动的起源和使命
启蒙运动发轫于荷兰, 17世纪, 启蒙运动发轫于荷兰,在17世纪,由于航海 世纪 业的发展,荷兰是最进步的国家之一. 业的发展,荷兰是最进步的国家之一.荷兰哲学 家阿科斯塔写作了《灵魂必朽论》 家阿科斯塔写作了《灵魂必朽论》以对抗神学的 灵魂不朽说,用唯物主义精神批判《圣经》 灵魂不朽说,用唯物主义精神批判《圣经》.法 学家格洛修斯提倡科学从教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学家格洛修斯提倡科学从教会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他写作了《战争与和平法》 他写作了《战争与和平法》,以自然法的思想来 反对教会的神法.哲学家斯宾诺莎写作了《 反对教会的神法.哲学家斯宾诺莎写作了《伦理 主张泛神论, 神即自然" 学》,主张泛神论,称"神即自然",从根本上 推翻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影响极大. 推翻了中世纪的经院哲学,影响极大.这是启蒙 运动的先声. 运动的先声.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幻灯片1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基本特点时代背景:十八世纪的欧洲已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转型期。

新旧两种力量的对抗表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

英国虽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是由于此次革命的不彻底性,导致当权的新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对于下层人民以及殖民地的掠夺,在这种掠夺中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便力图保存种种封建残余。

因此,一场推翻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便提到了欧洲各国的历史日程上来。

为了顺应这一历史任务,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便出现了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运动。

幻灯片2影响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诸要素:⑴科学生产力的发展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瓦特的蒸汽机发明,促进了全欧性的工业革命的到来。

⑵哲学思潮的影响霍布斯的反对“君权神授”洛克的“白板说”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⑶“理性崇拜”“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⑷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幻灯片3十八世纪的文学主潮和代表作家本世纪文学主潮为启蒙主义文学(同时并存古典主义,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相继出现)。

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

比如: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英国作家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德国作家莱辛、歌德和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以及俄国的拉吉舍夫。

幻灯片4启蒙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⑴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深刻的民主性是启蒙主义文学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⑵强烈的政论性、教诲性和浓烈的哲理色彩是启蒙主义文学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局限:启蒙作家往往不能将思想孕育在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人物成了作家的代言人,使哲理往往游离于艺术形象之外,带有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单纯的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

幻灯片5(插页)‚席勒化‛倾向:是指席勒的部分作品中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

即:以‚不能实现的理想‛代替客观现实,以抽象概念的演绎替代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犯了‚为了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的错误,理想化、抽象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导致人物‚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5第五章+18世纪文学

5第五章+18世纪文学

(二)出现了新题材、新人物和新思想
不少作家的创作直接取材于现实生活,特别是平民 的日常生活(古典主义限制在古希腊罗马文学的范 围内) ; 把第三等级(包括资产阶级、市民和平民等)中人 作为主要描写对象(王公贵族、教皇教士则往往成 为嘲笑和批判的对象);
通过新的题材和新的人物宣扬了启蒙新思想,如唯 物论、无神论和自然神论思想,自由、平等、博爱 思想,“天赋人权”思想等。
“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
斯威夫特(1667—1745)
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的都柏林,对英国 殖民统治,有亲身的体验和深刻的认识。 他一生用锐利的文笔猛烈攻击英国的殖 民统治,号召爱尔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 至今仍被看作是为爱尔兰的自由而战的 最早最伟大的战士之一。 西方文学史上著名的讽刺作家。泰纳说: “斯威夫特是诙谐的发明者,莎士比亚 是诗的发明者”。 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第二节 各国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始于英国资产阶级号召政治革命,终 于发生在德国的一场思想领域里的革命,其中 心是法国。 作为上世纪文学主潮的法国式古典主义,在18 世纪仍占有一定的地位,但由于其宫廷贵族倾 向和泥古的清规戒律,本世纪并未产生出伟大 的作品。 欧洲启蒙文学起步于20年代的英国,一直延续 到18世纪末。由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情 况和文学传统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过程 和特点。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第一节 概述
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一、启蒙运动及其思想武器
(一)启蒙运动的概念(Enlightenment)
文艺复兴运动之后,18世纪又产生了一场全欧性的资产 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由于它主张用科学 和真理启迪人们于蒙昧之中,打破了长期以来禁锢人们 思想的传统观念,故称为“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最早 产生在英国,接着影响到法、德、意、俄等国。启蒙运 动的使命是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作思想和舆 论上的动员。 “启蒙”(Enlighten)一词意为启迪、 照亮,在启蒙 运动中引申为用近代哲学、文学艺术和科学精神照亮被 教会和贵族专制的迷信和欺骗所造成的愚昧落后的社会。 启蒙运动既是一场思想运动,也是一场政治革命。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1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1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民主性。

⏹2)哲理色彩浓郁。

⏹3)着重反映人民大众的生活,以资产阶级或普通平民作为作品的主人公。

⏹4)创造并使用新的文学体裁。

如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市民剧等。

以《老实人》《鲁滨逊漂流记》为例二、法国启蒙主义文学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伏尔泰⏹哲理小说:《老实人》(或《乐观主义》)⏹哲理小说:通过带有明显寓意的形象,表达作者对哲学、政治等问题的见解。

不重视对于现实生活本身的描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

(一)启蒙运动前期(1701—1750)代表作家孟德斯鸠、伏尔泰(二)启蒙运动后期(1751—1800)代表作家狄德罗、卢梭、博马舍⏹卢梭⏹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圣普乐、尤莉⏹描写出自人性的自然爱情与封建等级偏见的冲突。

⏹自传体小说《忏悔录》三、英国启蒙文学⏹1、笛福:“十八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鲁滨逊飘流记》反映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貌。

赞美资产阶级创业开拓精神。

⏹2、斯威夫特:讽刺作家。

⏹《格列佛游记》通过格列佛的见闻抨击了英国18世纪初期的资本主义统治。

⏹3、菲尔丁:⏹“英国小说之父”,是18世纪欧洲最有成就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汤姆·琼斯的故事》⏹奥尔华绥、布里菲、苏菲亚、威士特恩、贝纳斯登⏹表现了作者对当时社会进行改造的要求和对新道德规范的呼唤。

⏹如在对汤姆·琼斯和布里菲的对比性描写中,批判贵族社会的伪善文明,肯定合乎启蒙学派民主观念的自然道德。

⏹4、理查逊:感伤主义小说家⏹《克拉丽莎——一位青年妇女的故事》⏹创作突破流浪汉小说结构模式,写作家庭小说。

5、罗伯特·彭斯⏹友谊地久天长⏹怎能忘记旧日朋友⏹心中能不怀念?⏹旧日朋友怎能相忘,⏹友谊地久天长。

⏹我们往日情意相投,⏹让我们紧握手,⏹让我们举杯痛饮,⏹友谊地久天长。

⏹友情常在我心,⏹亲密的朋友⏹举杯痛饮,⏹同声歌唱友谊地久天长。

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

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

它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自古以来的各种创作方法在这儿都有长足的发展。

其中的卢梭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等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前奏;而狄德罗传统,菲尔丁传统,又直接预示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

莱辛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席勒和歌穗以其独特的古典主义把德国民族文学推上高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

第一节18世纪欧洲文学特征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8世纪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学。

2.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市民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

3.自觉地把第三等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来表现启蒙思想,如哲理小说、正剧等等。

第二节18世纪英国文学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

此外,还有感伤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等。

古典派启蒙作家有斯梯尔、艾狄生和蒲泊。

斯梯尔(1672—729)和艾狄生(1679—1719)通过他们主办的《闲谈者》和《旁观者》,用优美的随笔写世态人情,进行道德说教,为新兴市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

他们的散文的叙述和描绘传统,也对现代英国文学有一定影响。

蒲柏(1688一1744)自幼残疾,他发愤写作,20岁出头便用英雄双韵体写了诗歌批评《论批评》。

其语言机智幽默,充满哲理,为后代英国人所继承下来。

他还把荷马史诗译成英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伏尔泰
伏尔泰倡导文艺为社会 改良服务,开创新型的 “哲理小说”形式,宣扬 启蒙思想。曾改编中国古 代戏剧《赵氏孤儿》为 《中国孤儿》,在法国上 演后引起巨大反响。
《老实人》
• 《老实人》是其哲理小说 的代表作,全名为《老实 人又名乐观主义》。作品 通过老实人的种种意外遭 遇,以幽默诙谐的笔调和 漫画夸张的手法,表达了 作者对当时法国社会中流 行的盲目乐观思想的批判。
现出强烈反封建、反教会的精神,在欧洲启蒙文
学中最富有革命性和战斗性。 2、法国启蒙作家都是多才多艺、有多方面成 就的人物。 3、法国启蒙文学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温和,
以孟德斯鸠和伏尔泰为代表,后期激进,以狄德
罗和卢梭为代表。
孟德斯鸠 Montesquieu(1689-1755)
• 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属温和派。
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一节 概 述
欧洲启蒙运动
• 18世纪的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 展,资产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斗争日益高涨, 发生了文艺复兴之后的又一次思想文化革命运 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中资产阶级思想家 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对封建制 度及其上层建筑进行了全面彻底的批判,勾划 出一幅“理性王国”的未来图画,为法国大革 命和各国革命做了舆论准备。
情节结构
《鲁滨逊漂流记》是 用第一人称手法和主人公 回忆录的形式写的长篇小 说,根据内容可分为三个 部分:青年时期、荒岛生 活、回国以后。
《鲁滨逊漂流记》插图
长篇小说《鲁滨逊漂流记》
• 小说以当时苏格兰水手赛尔克的 真实经历为原型。写鲁滨逊被困 荒岛28年,不畏困难,自己动手, 狩猎开荒,最终生存并获救

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
• 18世纪是欧洲现实主义小说发展的重 要阶段,英国作家对此做出了重要贡献。 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菲尔丁等人以 航海小说、流浪幻想小说、家庭生活小说 和社会生活小说等多种题材与样式,广泛 描写了英国的社会生活和人在社会中的处 境与命运,将英国现实主义小说推向一个 新的高度。
笛福和他的现实主义小说创作
• 笛福(1660—1731)英国现 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他的《鲁 滨逊飘流记》 (1719)是英国文 学史上最早的、最重要的长篇小 说之一。因此被称为英国小说和 报刊文学之父。还著有《摩尔· 弗 兰德斯》、《罗克莎那(查 娜)》、《杰克上校》等长篇。
丹尼尔· 笛福 Defoe, Daniel (1660?-

菲尔丁(1707—1754)Henry
菲尔丁,18世纪英国最 杰出的小说家。早期曾写过 戏剧,共著有4部长篇小说。 菲尔丁溶合了笛福流浪汉结 构和理查生以家庭生活事件 结构小说的特点,既写社会 生活,亦写家庭冲突,使欧 洲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的结构 更成熟,视角更开阔。
Fielding
长篇小说 《弃儿汤姆 琼斯的历史》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 以唯物论反对唯心论,批判上帝创造一切和君权 神授的思想;以自然神论和无神论反对教会的神 权统治; • 以自由、平等、博爱反对封建专制和贵族特权; – 狄德罗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 – 孟德斯鸠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 • 把理性作为评判一切事物的唯一标准;相信未来 是具有“永恒真理”和“永恒正义”的“理性王 国”。
启蒙文学
• 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具有现实性和 哲理性:
•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 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法国启蒙文学注重表达哲理,不重文学性, 有较强的功利色彩 • 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形式通俗
–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文 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书信 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 并敢于对社会道德、宗教、法律等进行尖锐的 批评。为长篇小说的进一步发展做了准备。
感伤主义文学--前浪漫主义
• 18世纪中叶,英国农村自耕农日益破产、城市贫 富反差加大,在此背景下产生了感伤主义文学。基调 是感伤,忧郁。因劳伦斯〃斯泰恩的《感伤的旅行》 而得名。劳伦斯〃斯泰恩是小说方面的代表作家, “墓园诗派”是英国感伤主义在诗歌领域的代表,得 名于格雷的《墓园挽歌》(《墓园哀歌》),墓园诗 派更为消沉,代表作家还有汤姆、扬格等。 感伤主义既是启蒙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 会矛盾的反映。作家们把现实矛盾看成是理性社会的 罪恶,对其采取否定的态度。在艺术上重视感情的力
量,注重描写平民形象,创造了一些新的小说形式。
法国文学
• 18世纪的法国是革命 的时代,封建王权急剧 衰落,封建势力同第三 等级的矛盾特别尖锐。 古典主义文学成为歌功 颂德的工具,启蒙文学 却最富战斗精神。
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1、 法国启蒙文学作为整个启蒙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直接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表
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总结:
• • • • • • • 第一,鲜明的倾向性; 第二,强烈的现实性; 第三,深刻的批判性; 第四,人物形象的平民化; 第五,形式的通俗化; 第六,明确的教诲性; 第七,明显的功利性。

英国文学
• 英国17世纪资产 阶级革命失败后,王权 复辟,建立起君主立宪 政权。英国迅速发展成 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成 就是现实主义小说。
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不
屈不挠的资产阶级冒险
家、开拓者的形象。此
形象带有一定程度的殖
民主义色彩。
鲁滨孙
这一形象真实地概括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资 产阶级本质的特征:向往、开辟新的生活天地,坚 信自己的力量,又具有不屈不挠的斗争意志和坚 韧不拔开拓精神:行动的哲学:永不放弃 • 在鲁滨逊身上还体现了资产阶级推行的海外 扩张的殖民政策以及强烈的占有欲望和私有观念 。 • 殖民者:殖民武器:圣经+火药 • 殖民者言行:领地、回访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 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 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
• 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 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 论; • 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 启蒙主义。
•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 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 启蒙主义的矛头 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 理查生的创作将欧洲现实主义小说推向一个新 的阶段,他的小说以家庭生活为内容,注重分 析人物的感情和心理,结构上突破了流浪汉小 说的传统手法,集中描写一个完整的事件。 •
菲尔丁则在继承理查生特点的基础上又将小 说艺术推进了一步。他的小说综合了流浪汉小 说结构灵活的长处,又吸收了理查生家庭小说 集中描写事件的方法,将二者结合得天衣无缝。
1731)
• 《鲁滨孙漂流记》 • 《辛格顿船长》 • 《摩尔·弗兰德斯》 • 《杰克上校》 • 《罗克查娜》
《鲁滨逊漂流记》
• 鲁滨逊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 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 《鲁滨逊漂流记》以当时流行的个人游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它之取得第一部英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而不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 斯威夫特(1667—1745)爱尔兰 人。是英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杰出的讽刺作家,也是一位积极 的政治活动家。斯威夫特的思想 倾向与笛福有所不同,他没有象 笛福那样维护“光荣革命”的成 果,当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早期 上升时期,就看出了它的弊病, 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揭露和 讽刺,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
《格列佛游记》
《格列佛游记》( 1726 )以外科医生格列佛的四次航 海为线索,以幻想旅行记的方式讽喻英国现实。小说深刻 地揭露了资本主义社会初期的黑暗和腐败,抨击了英国政 府的内外政策,表达了作者的社会理想。但在后半部分悲 观主义思想比较严重。 小说最大的艺术特点是高度的讽刺。把艺术虚构与现实
讽刺巧妙地结合起来,虽然情节和形象是虚构的,但又有 着坚实的现实基础。
《格列佛游记》常常把讽刺的对象夸张变形到残酷甚至荒诞 的地步,与现代“黑色幽默”小说有相通之处。
理查逊(理查生)
理查逊(1689—1761)著 有长篇书信体小说《帕美拉》 (1740—1741)和《克拉丽莎》 (1747—1748)。小说以少女 和家庭生活为题材,写家庭生 活中爱情、婚姻问题,注意分 析人物的感情和心理,结构上 突破了流浪汉小说的线型方式, 集中描写一个事件,为英国小 说发展提供了新的模式。《帕 米拉》,英国感伤主义小说的
启蒙文学
• ①强烈而鲜明的政治倾向性、教育性和战
斗性
• 启蒙文学家往往同时是启蒙思想家和活动家,他
们把文学创作视为反封建和宣传启蒙思想的武器,
在理论上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和教育作用。
• ②是典型的资产阶级文学,具有平民性
– 以第三等级为主人公,把他们作为表现和歌颂的对象。 如费加罗、鲁滨逊、维特等,反映了启蒙文学的民主 性和进步性。
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伏尔泰
政治:2次囚禁、被逐、菲尔 奈庄园 哲学:《哲学词典》 文学:《老实人》等 伏尔泰(Voltaire ,1694— 1778)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和启蒙文学的代表作家,也是 一个有着多方面成就的人物 , 他的主要文学成就是悲剧和哲 理小说。
哲理小说
法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小说形式,继承了拉 伯雷的讽刺幽默传统,吸收了英国18世纪小说家 斯威夫特的手法,将辛辣的讽刺、轻松的诙谐与 嬉笑怒骂结合在一起,具有犀利的批判性和战斗 精神。哲理小说注重表现哲理,不重文学性和艺 术性,有较强的功利主义色彩。
鲁滨孙形象的意义
小说通过对鲁滨孙形象的塑造,也是 对人的智慧和力量的歌颂、是对人的创造 性劳动的歌颂,体现了欧洲文学中的人本 主义传统;同时,在人物的身上又反映出 浓厚的基督教意识,体现着欧洲文学中的 希伯来传统。 因此,鲁滨孙形象是一个多元文化交 融中产生的艺术形象。
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