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欧洲文学

合集下载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量,注重描写平民形象,创造了一些新的小说形式。
法国文学
• 18世纪的法国是革命的 时代,封建王权急剧衰 落,封建势力同第三等 级的矛盾特别尖锐。古 典主义文学成为歌功颂 德的工具,启蒙文学却 最富战斗精神。
法国启蒙文学的特点
1、 法国启蒙文学作为整个启蒙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直接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
• 十八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 想革命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
• 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是 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 论; • 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 启蒙主义。
• 狄德罗说:宗教迷信和专制制度是“拴在人 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 启蒙主义的矛头 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18世纪启蒙文学特征总结:
• 第一,鲜明的倾向性; • 第二,强烈的现实性; • 第三,深刻的批判性; • 第四,人物形象的平民化; • 第五,形式的通俗化; • 第六,明确的教诲性; • 第七,明显的功利性。
英国文学
• 英国17世纪资产 阶级革命失败后,王权 复辟,建立起君主立宪 政权。英国迅速发展成 为资本主义经济强国。 英国的启蒙文学主要成 就是现实主义小说。
• 斯威夫特(1667—1745)爱尔兰 人。是英国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杰出的讽刺作家,也是一位积极 的政治活动家。斯威夫特的思想 倾向与笛福有所不同,他没有象 笛福那样维护“光荣革命”的成 果,当资本主义制度还处在早期 上升时期,就看出了它的弊病, 并且在自己的作品中予以揭露和 讽刺,其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 》。
启蒙文学
• ③在理论上主张要真实、要自然,具有现实性和 哲理性:
• 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渐成主流,且批判成分日益增 强,直接影响到十九世纪批判现实主义的形成和 发展。法国启蒙文学注重表达哲理,不重文学性, 有较强的功利色彩 • ④创造了多种新的文学形式,形式通俗

18,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

18,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

18,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18世纪和19世纪是欧洲文学和哲学领域的重要时期,这两个时期见证了文学和哲学的重大变革和发展。

这篇文章将重点介绍18世纪和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探讨其中的重要思想和作品。

一、18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18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呈现出了启蒙运动的特点。

启蒙运动强调理性、自由和人权,对传统的宗教和政治权威进行了批判和挑战。

在文学方面,启蒙运动推崇现实主义和理性主义,主张以真实的生活为题材,以理性的思考为基础。

1. 文学作品:《哥白尼传》(1764)是法国启蒙运动作家伏尔泰的作品,以描写哥白尼的科学思想和对抗教会的斗争为主线,展现了启蒙运动的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1719)是英国作家笛福的作品,以一个船员在荒岛上生活的经历为主线,探讨了人性、社会制度和宗教信仰等问题,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2. 哲学思想:伏尔泰是18世纪欧洲哲学的重要代表之一,他强调理性和人权,主张宗教和政治权威的分离。

他的思想对法国大革命产生了重要影响。

休谟是苏格兰的哲学家,他的哲学思想强调经验主义和概率推理,对于认识论和伦理学有重要贡献。

二、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19世纪欧洲的文学和哲学呈现出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对立。

浪漫主义强调感性、个人主义和想象力,追求超越现实的美和真理;现实主义强调客观、实证和社会批判,追求真实的描写和分析。

1. 文学作品:《悲惨世界》(1862)是法国作家雨果的作品,以描写法国社会底层人民的悲惨生活为主线,批判社会不公和人性的黑暗面,是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威尼斯商人》(1843)是英国莎士比亚戏剧的改编作品,通过描写商人安东尼奥与犹太人贾宝的冲突和妻子波西娅的忠诚,探讨了人性、爱情和复仇等主题,是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

2. 哲学思想:黑格尔是德国的哲学家,他提出了辩证法的思想体系,强调历史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矛盾和冲突,人类的认识和自由是在不断的对立和统一中实现的。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幻灯片1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基本特点时代背景:十八世纪的欧洲已处在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转型期。

新旧两种力量的对抗表现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

英国虽然进行了资产阶级革命,但是由于此次革命的不彻底性,导致当权的新贵族和上层资产阶级对于下层人民以及殖民地的掠夺,在这种掠夺中为了他们自己的利益便力图保存种种封建残余。

因此,一场推翻封建制度铲除封建残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便提到了欧洲各国的历史日程上来。

为了顺应这一历史任务,在思想文化领域里便出现了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运动。

幻灯片2影响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诸要素:⑴科学生产力的发展牛顿的“万有引力”理论和瓦特的蒸汽机发明,促进了全欧性的工业革命的到来。

⑵哲学思潮的影响霍布斯的反对“君权神授”洛克的“白板说”反对笛卡尔的“天赋观念说”法国启蒙思想家“百科全书”派⑶“理性崇拜”“理性”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⑷对现实主义传统的继承和超越幻灯片3十八世纪的文学主潮和代表作家本世纪文学主潮为启蒙主义文学(同时并存古典主义,18世纪后期感伤主义和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相继出现)。

启蒙运动的参加者和拥护者本身大多是文学家。

比如: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狄德罗和卢梭;英国作家笛福、斯威夫特和菲尔丁;德国作家莱辛、歌德和席勒;意大利的哥尔多尼以及俄国的拉吉舍夫。

幻灯片4启蒙主义文学的思想特征和艺术特征⑴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深刻的民主性是启蒙主义文学最重要的思想特征。

⑵强烈的政论性、教诲性和浓烈的哲理色彩是启蒙主义文学最鲜明的艺术特征。

局限:启蒙作家往往不能将思想孕育在生动的艺术形象之中,人物成了作家的代言人,使哲理往往游离于艺术形象之外,带有把个人变成时代精神单纯的传声筒的“席勒化”倾向。

幻灯片5(插页)‚席勒化‛倾向:是指席勒的部分作品中存在的主观唯心主义的创作倾向。

即:以‚不能实现的理想‛代替客观现实,以抽象概念的演绎替代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描写,犯了‚为了概念的东西而忘掉现实主义的东西‛的错误,理想化、抽象化、概念化的创作倾向,导致人物‚变成时代精神的单纯的传声筒‛。

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

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 的资产者” 恩格斯语)的典型。 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鲁滨孙漂流记》以当时流行的个人游 鲁滨孙漂流记》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它之取得第一部英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而不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 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 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 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特点
①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十八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在流浪汉小 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以社会中下 层人物为主人公;以日常生活和社会风 层人物为主人公; 习为题材;以日常语言和严格的写实为 习为题材; 主要表现手段。 主要表现手段。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情节 人物 时间 地点 读者
史诗
历史或传说
无时间, 无时间, 三一律, 类型化 三一律, 时间的永 恒 个性化 具体化
对环境的 忽略
少数有教 养的读者 中产阶级 甚至佣人, 甚至佣人, 有闲的妇 女
当代性,特 当代性, 殊性, 现实主义 殊性,个人 经验占首要 小说 地位
环境描写 精细化
小说兴起 新闻出版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应用;普通读者群的出 新闻出版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应用; 的原因 现;书商的作用,经济利益的驱动。中产阶级的强大和 书商的作用,经济利益的驱动。 自信。 自信。

外国文学讲义-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讲义-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

外国文学讲义-十八世纪的欧洲文学一、启蒙运动1、定义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它是欧洲继文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

主要内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它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破除封建迷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资本主义社会。

2、启蒙主义文学的特征(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社会分析性(2)塑造新人物,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作品的主人公(3)创造新体裁,文学形式多样化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游记体小说、家庭世态小说、正剧等,都是启蒙文学的新创造。

二、代表作家与作品1、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成就最高(1)丹尼尔•笛福: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鼻祖。

代表作是《鲁滨逊漂流记》,1719年,英国第一部现实主义小说。

塑造了“一个真正的资产者”鲁滨逊的形象。

笛福是新兴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他的中心思想是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特别是贸易;他主张扩充殖民地,反对专制政体、等级制度,为资产阶级争取政治权利和社会地位。

(2)江奈生•斯威夫特:杰出的讽刺作家。

代表作是《格列佛游记》,小人国、大人国、飞岛、慧马国等故事是通过格列佛的游历串联起来的,这是继承了流浪汉小说的结构方法。

这部作品的语言朴实清晰,准确有力。

(3)亨利•菲尔丁:十八世纪最杰出的小说家。

“散文中的荷马”代表作是《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是一部“喜剧性的散文史诗”,对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影响很大。

小说通过弃儿汤姆•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亚•魏斯顿的恋爱故事,描绘了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社会生活的广阔、真实的图画。

全书由三部分组成,分别叙述主人公在乡村、在逃往伦敦的路上和在伦敦的活动。

2、法国:主要艺术形式是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启蒙文学的主要艺术形式,属于现实主义文学的一个新品种。

18世纪欧洲文学

18世纪欧洲文学

“我爱你,你的美貌使我喜欢。 你要是不肯,我就要动用武力。” 爸爸,爸爸,他现在抓我来了! 魔王抓得我疼痛难熬! 父亲心惊胆战,迅速策马奔驰, 他把呻吟的孩子紧抱在怀里, 好容易赶到了他家里, 他怀里的孩子已经断气。
二、歌德 《浮士德》
• 基本情节:一幕序曲(剧情的正式开端)、两个赌赛(上帝 与摩非斯特、摩非斯特与浮士德)、五幕悲剧。 • 五幕悲剧: 【学者生活】走出书斋、投身社会 :知识的追求和知识 的悲剧-否定了脱离实际的追求。 【爱情生活】追求个人幸福的阶段 :感官的追求和爱情 的悲剧-否定了仅仅迷恋情欲的爱情(玛加蕾特,或玛甘 泪)。 【政治生活】为宫廷服务的阶段 :权势的追求和从政的 悲剧-否定了与王朝相妥协的道路。 【追求古典美】追求古典艺术的阶段 :美的追求和寻美 的悲剧-否定了以古典美来改造世界的理想(欧福良) 【改造大自然】在改造自然中找到真理 :事业的追求和 事业的悲剧-肯定创造和劳动,要人们“每天每日去开拓 生活和自由,然后能作自由和生活的享受。”
浮士德的形象及其意义
• 2、具有人身上鲜明的两重性:一方面受生命本能情欲的 驱使,常常沉迷于名利、地位、权势、女人和美等现实欲 望中;另一方面,他又未被这些所迷惑,不断的超越自我, 走向新生活。一方面追求真理创造事业,一方面又迷恋儿 女私情。他一方面是理想社会的追求者,一方面又是王权 的支持者。这种“灵与肉”,“善与恶”的矛盾。体现了 歌德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思想,也展示了人类复杂性和真实 性。也反映了人类追求真理的艰巨性。 意义:向人们指出了精神净化的道路,指出了人生的 意义和人们应追求的生活理想,把人们引向崇高的理想而 奋斗不息的伟大道路。
18世纪欧洲文学
本章目录
• 【一、概说】
• • • • • 启蒙运动-----------------------------------------03 启蒙文学的特点 ------------------------06 英国文学-----------------------------------------09 法国文学 --------------------------------------14 德国文学 --------------------------------------19

5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5第五章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欧洲文学(3学时)[学习提示]学习本章,要了解启蒙运动与文艺复兴运动的关系,启蒙运动文学的基本特征,要掌握英、法、德等国启蒙运动文学代表作家的成就,重点掌握歌德追求真理、不断探索的一生和他的代表作《浮士德》中的典型形象、思想意义和美学价值。

第一节概述十八世纪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和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空前激烈的时期。

在这时,作为资产阶级革命的先导,出现了全欧性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十八世纪的一场以法国为中心的全欧性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

因它提倡用近代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新思潮启迪民众的头脑,以消除长期以来基督教会和封建统治者所散布的迷信和偏见,使人们摆脱蒙昧状态,故有“启蒙”之名。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不过由于革命的发展阶段不同,两次运动的任务也不尽相同。

启蒙运动文学是十八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

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文学,作为资产阶级上升时期的战斗武器,在从封建意识的禁锢中把人的思想解放出来的斗争中,在促进资产阶级革命、建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斗争中,起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

正因为如此,各国启蒙文学尽管各有其独自的发展进程和不同特点,但仍具有一般性的特征。

第一,具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战斗性。

第二,具有深刻的政论性和浓厚的哲理性。

第三,具有鲜明的民主性。

第四,重视作品的写实性。

第五,创造了各种新的文学形式。

第六,思想性强而艺术感染力较差。

欧洲各国的启蒙运动文学,由于各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发展情况和文学传统的不同,又各有其独自的发展过程和特点。

英国启蒙运动文学的特点:英国的启蒙文学是在资产阶级革命之后出现的,其间还经历了工业革命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它的特点是:第一,从任务和目的来看:它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势力的残余;歌颂资产阶级的个人进取精神,鼓吹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在一些最先进的作家的作品中,也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建立起来后所暴露出来的种种弊端。

第二,从成就来看;它以现实主义的长篇小说成就最高。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十八世纪欧洲文学
义传统,故称“古典”,又因歌德和席勒居于魏玛,故称“魏玛古典”
主张:强调感情与理智、理想与现实、人类和自然的和谐统一
以希腊艺术为标准,借鉴民间文学的长处,形式完整、语言纯洁
在18世纪的文献中,没有“德国古典文学”这一概念,更没有人把歌德和席勒的作品 称为“德国古典文学”。1839年德国文学史研究的创始人盖尔维努斯第一次提出 “古典文学”这个概念,把歌德和席勒于1800年左右创造的文学称为“古典文 学”,称这一时期为“古典文学时期”,从此以后,“德国古典文学”这一概念就 正式被人沿用。 歌德最伟大
第四卷:智马(慧骃)国 ,这里的马是高雅贤良的,而人却是一种野蛮粗俗
的动物(名为“耶胡”),马是该国有理性的居民和统治者 ,格列佛向他们 讲述外面的世界,使他们非常震惊
格列佛:是个正面的理想的人 ,勤劳勇敢、 机智善良
主题:通过奇遇反映了18世纪前半期英国社会的一些矛盾,揭露批判了英国统治阶级 的腐败和罪恶,和英国资产阶级在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的疯狂掠夺和残酷剥削。 第一卷:小人国乃是当时大英帝国的缩影:政客勾心斗角,对外的战争 第二卷:通过大人国国王对格列佛引以为荣的英国选举制度、议会制度以及种种政教 措施所进行的尖锐的抨击,对当时英国各种制度及政教措施表示了怀疑和否定 第三卷:作者把讽刺的锋芒指向了当时的英国哲学家,脱离实际、沉溺于幻想的科学 家,荒诞不经的发明家和颠倒黑白的评论家和史学家
对汤姆嫉妒、诬陷、算计,故意隐瞒汤姆的真实身份
苏菲亚:完美的女性形象,美丽温柔、善良宽厚,感情真挚,善解人意,
宽宏大度,能明辨是非
艺术成就:
一、作者忠于自己“严格模仿自然”的原则,同时以讽刺
性的手法,喜剧式地描写现实生活的本来面目。
二、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这在小说史上具有开创性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三)德国文学 • 高特何德· 埃夫拉姆· 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运 动的伟大代表,德国民族文学的真正奠基人,现实 主义美学家和剧作家。 • 他以美学名著《拉奥孔》(1766)、戏剧评论辑集 《汉堡剧评》及一系列剧作把德国文学引向正确的 发展轨道,并使德国民族文学终于形成。 • 剧作《萨拉· 萨姆逊小姐》(1755)是德国也是欧洲文 学中第一部市民悲剧。 • 代表作《爱米丽亚· 迦洛蒂》(1772)写的是封建小邦 的“国君”对于民的强暴。莱辛为了该剧能在国内 演出,施展了“为了享用火,必须忍受烟”的策略, 把戏剧冲突的背景设在意大利,用的是罗马故事, 但人们一望便知剧本是对德国小暴君的最尖锐的抨 击。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3.启蒙运动 •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十八世纪欧洲的一次具有全欧性质的、资 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主义者崇尚理 性,反对迷信和盲从,要求建立一个自由、平等的理性王国; 他们宣传唯物论或自然神论,从理论上深刻批判封建蒙昧和 宗教神秘主义,号召人们用自己的真实感觉和“自然理性” 去认识世界。他们激烈反对基督教的专制和传统的宗教教义, 提倡信仰自由和宗教容忍,主张建立“自然宗教”、“理性 宗教”,致力于把宗教人文化。他们热切期望发展商业和工 农业生产,为此而主张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 他们更是重视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并要求把教育从贵族和 教会控制下解放出来,培养新时代的“新人”。他们弘扬人 的价值和个性尊严,宣传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内容的 人道主义,创立了“天赋人权”理论,把生存、财产、自由 和平等视为“自然”所赋予人的不可剥夺的“人权”。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 • •
2.现实主义小说 英国的启蒙文学以现实主义小说成就最高。 (1)笛福 但尼尔· 笛福(1661—1731)是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开创者之一。 他的启蒙思想较为温和,但他的小说创作却是一次真正的文学 革命。他不顾古典主义的清规戒律,发表了《鲁滨逊飘流记》、 《辛格顿船长》(1720)等一系列小说,主要描写社会中下层出 身的青年航海或其他冒险,为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发展开辟了 道路。 • 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第一部,1719)通过青年商人鲁滨逊 海上冒险和滞留并开辟岛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英国“真正资 产者”的著名艺术典型,体现了资产阶级向上发展时期的奋发 进取和创业精神。鲁滨逊虽是资产阶级文学幻想的产物,一位 理想的英雄,但却丝毫没有被神化拔高;小说虽是幻想传奇式 的故事,但却运用写实手法,对一系列细节的描写真实具体, 虽是无中生有,但却曲尽其妙。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二)法国文学 • 法国启蒙文学是在资产阶级积极酝酿革命的背景下诞 生和发展的,所以批判力度最强,最富于民主战斗精 神。 • 查理· 路易· 德· 瑟贡达· 孟德斯鸠(1689—1775)是法国 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家。他的理论著作《法的 精神》(1746)把法制提高到国家政治生活的首位,并 详细论证三权分立学说,该书成为关于国家学说的世 界名著。他的书信体小说《波斯人信札》(1721)是第 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为法国启蒙文学开辟了道 路。作品假托波斯大贵族郁斯贝克到法国游历,通过 他同家人和朋友们的互相通信,暴露波斯东方专制制 度和贵人后房制度的惨无人道,同时猛烈批判了法国 的黑暗现实,宣传启蒙理想,令读者耳目一新。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伏尔泰(原名弗兰索瓦—玛丽· 阿鲁埃,1694—1778) 是法国启蒙运动中具有领袖威望的作家。他倡导文艺 为社会改良和宣传启蒙思想服务,但又强调古典主义 的规则应该遵守,极想使自己成为高乃依和拉辛的后 继者。他据此而创作的史诗《亨利亚特》(1778)和悲 剧《俄底浦斯王》(1718)、《中国孤儿》(1718)等都 缺乏持久的艺术生命力。他不顾古典主义清规戒律而 创作的中短篇哲理小说26篇,却是他文学遗产中最 优秀的部分。其中最著名的有《如此世界》(1746)、 《查第格》(1747)、《天真汉》(1767)等,而以《老 实人》(1759)最为脍炙人口。 • 伏尔泰的艺术才能尤其表现于讽刺,拜伦称赞说: “那简直像一阵狂风,随心所欲地飘刮,拔起了一切 事物的根,有时教蠢材出丑,有时把皇座也震动。”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约拿旦· 斯威夫特(1667—1745)在思想上是比笛福激 进得多的启蒙作家,《格列佛游记》(1726)是他享誉 世界的讽刺名著。作品假托主人公格列佛医生自述他 数次航梅遇险,飘流到小人国、大人国和智马国等几 个童话式国家的遭遇和见闻,全面讽刺、挪揄了英国 的社会现实。其中通过“大人国”和“智马国”社会 所体现的社会理想虽然保存宗法社会的原始特点,但 却包含着启蒙主义的社会原则和价值观。作者往往把 讽刺的对象夸张变形到残酷甚至荒诞的地步,与现代 的“黑色幽默”有相通之处,法国现代作家布勒东在 编辑作品集(黑色幽默)(1950)时,就把斯威夫特的作 品列于榜首。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四、墓园诗派 • 墓园诗派是18世纪中期英国出现的一个诗歌派别, 属于英国感伤主义文学的一个分支,得名于当代诗人 托马斯· 葛雷(1716—1771)的诗作《墓园哀歌》 (1750)。这一流派诗人常以死、坟墓为创作题材,格 调低沉,充满悲剧失望的感伤情绪和神秘主义思想, 令人窒息,它虽然具有感伤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但 只是更多地反映了感伤主义文学的消极面。 墓园诗 派的创始人是爱德华· 杨格(1683—1765),其代表 诗作有《哀怒,或关于生、死、水生的夜思》;代表 作家还有托马斯· 葛雷、奥立佛· 哥尔斯密等。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2.思想准备 • 第一,自然科学的成就使启蒙思想家的主张有了坚实的科学基 础。当时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和地质学等自然科学已经 各自形成了独立的学科。牛顿(1642—1727)的万有引力理论 为其他许多学科的大发展奠定了基础。 • 瓦特(1736—1819)于60年代发明高热效率的蒸汽机,并使之 成为工业可用的发动机,于是英国开始了工业革命,法国稍后 也开始使用机器生产。科学运用于生产实践,大大扩大了国际 贸易,提高了工农业的生产力,资本主义经济和资产阶级力量 空前壮大。人的视野更加开阔,人的价值进一步被发现,人们 从新的视角重新审视世界,反封建的情绪空前高涨。 • 第二,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所建立的君主立宪政体和代议制, 英国自17世纪以来的哲学、社会科学等进步思想文化的发展, 对欧洲启蒙运动的诞生产生了直接影响。霍布斯(1588—1679) 反对“君权神授”、关于“自然状态”和社会契约的理论,洛 克(1632—1704)关于知识来源于人的后天经验的经验主义哲 学,托兰德(1670—1722)反对传统宗教的自然神论和无神论 等等,实际上就是18世纪启蒙运动的序幕。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博马舍(1732—1799)是法国18世纪最后一位著名 的启蒙作家。他在论著《论严肃的戏剧体裁》 (1767)中宣传和发挥狄德罗“市民剧”的理论主张, 创作了《欧也妮》(1767)、《两个朋友》(1770)、 《有罪的母亲》(1792)等市民剧,并按市民剧的精 神创作了传世佳作《塞维勒的理发师》(1775)和 《费加罗的婚姻》(1781)两部喜剧。《塞》剧中的 老医生霸尔多洛,《费》剧中的大贵族阿勒玛维华 同为封建势力的代表,是被嘲弄的对象;被歌颂的 主人公却是理发师、仆人费加罗,他是第三等级的 代表。这出喜剧描写的是“受着压迫”的人们用 “种种方式行动起来”。 • 路易十六下令禁演此剧,认为它会“毁掉巴士底 狱”。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三、感伤主义文学 • 感伤主义又名“前浪漫主义”或“主情主义”, 出现于18世纪后期的英国,得名于英国作家斯 泰恩的小说《感伤的旅行》。其主要特点是: 在创作上突出地强调感觉和感情,着力描写个 人内心的感觉,渲染中下层人物的痛苦和不幸, 作品充满感伤情调。感伤主义表现了作家们面 对大变动的社会现实,痛感自己生活的失败, 既不满地主资产阶级的掠夺,又无力反抗,因 而只好徒然怀恋已逝的宗法社会的“田园生 活”。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德国启蒙文学在70—80年代的狂飚突进运动中得到迅猛发展, 这是德国文学史上第一次全德规模的文学运动,其名称来源 于运动参加者克林格的剧本《狂飚与突进》。“狂飚”作家 多是市民阶级出身的青年,青年歌德和席勒以其高水平的创 作成为这一运动的中坚。赫尔德(1744—1803)是这一运动的 理论家,他于1770年在斯特拉斯堡与歌德相会,后人认为这 是运动的开端。运动参加者反对封建枷锁,鼓吹个性,崇拜 天才,主张民族统一和创作具有民族风格的文学。他们重视 学习中世纪留传下来的民歌和民谣;他们接受卢梭“返归自 然”的口号,把现实社会的文明视为假文明,要建立合乎 “自然人性”的理想社会,歌颂大自然、儿童和淳朴的普通 人民;他们受英国感伤主义和卢梭的影响,虽不反对理性, 但更强调感情,有时歌颂放纵本能的狂热的人。狂飚突进运 动在德国促进了民族意识和个性的觉醒,把启蒙文学推向更 为繁荣的新阶段。由于德国社会落后,该运动未能发展为政 治革命,到80年代中期之后便沉寂下来。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18世纪欧洲文学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 • •

•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 第一节 概论 一、启蒙运动 1.时代状况 18世纪的欧洲已处于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过渡 的社会转型时期。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等新旧力量撞击十分剧烈。就当时的整个欧洲来说, 封建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仍处于统治地位,只是更加反 动腐朽了。因此,封建势力同包括一般资产阶级在内 的人民群众的矛盾日益尖锐化,推翻封建制度,铲除 封建残余,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务,先 后提到了欧洲各国的历史日程上。 顺应这一历史要求,在文化领域,全欧范围便产生了 被称为“启蒙运动”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