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17、18世纪文学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文档资料

方 4、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文
学
5、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6、19世纪初浪漫主义文学
7、19世纪中后期的现实主义文学 8、20世纪文学
5
第一章 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学
一、古希腊文学发展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公元前12世纪-公元前8世纪,氏族公社向奴 隶社会过渡时期,称为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主要文学 样式有史诗和神话传说。 第二阶段:公元前8世纪-公元前6世纪,奴隶制城邦国家 的形成和繁荣时期,称为黄金时期。有诗歌(抒情诗)。 第三阶段: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是奴隶制民主制 繁荣,也是戏剧的繁荣时期,故称古典时期。主要文学成 就有悲喜剧与散文、文艺理论。 第四阶段:公元前4世纪-公元147年,希腊化时期,主要 文学样式是新喜剧。
公元前10世纪左右在意大利半岛形成自己的原 始村落,通过不断的战争,于公元前2世纪左右取代 希腊,在地中海建立了自己的霸权,欧洲的文学也 从希腊时期转变到了罗马时期。
古希腊:海洋民族,富于浪漫的情调,具有充沛的 想象力和灵性
古罗马:农耕民族,务实,具有坚强的团结的民族 力量
“征服者被被征服者的文化所征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1
三:西方文学第一个思潮:欧洲的启明星—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文学
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 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 带来一段科学与艺术革命时期,揭开了近代欧洲历 史的序幕,被认为是中古时代和近代的分界。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借助研究古希腊、古罗马艺 术文化,通过文艺创作,宣传人文精神。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也是欧洲长篇 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 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产 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欧洲17、18世纪文学

艺术成就 《伪君子》是按着古典主义“三一律”原则 进行创作的,情节单一,地点始终安排在奥 尔贡家里,时间也在24小时之内。 第一,情节紧凑,冲突集中,层次分明。 第二,突破古典主义界限,在喜剧中插入悲 剧因素,并融人民闹剧手法。 第三,语言生动,富有个性。
启蒙文学
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笛福(1600---1731)英国现实主义 小说奠基人
三、歌德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1749—1832)不 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出的 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 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 一。同时,他还是画家、自 然科学家、物理学家、美学 家、政治家、教育家,并且 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剧院 的经理。他多才多艺,是一 位真正的天才。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浮士德》,董问樵译,第57~58页)
《浮士德》的思想意义
1、《浮士德》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歌德运用 艺术象征的方式,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表现了他 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用形式 及其发展演进过程。 2、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 求,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资产 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与总结。 3、《浮士德》也反映出了此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 阶级先进思想家的历史局限性 。
欧洲17、18世 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和 启蒙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p58
巴罗克文学的特点及主要成就。

巴罗克文学的特点及主要成就。
巴洛克文学是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一种风格,其特点和主要成就如下:特点:1.装饰和夸张:巴洛克文学强调装饰和夸张,借助修辞手法、复杂的句法结构和华丽的词汇来创造强烈的视觉和感官效果。
这种语言上的装饰和夸张反映了巴洛克时期社会的艺术观念和审美趋向。
2.情感和反思:巴洛克文学追求情感的表达和深度思考。
作品中常常涉及复杂的情感和内心冲突,通过描写情绪和情感状态,反映人类存在的痛苦和喜悦,以及对宗教、道德和哲学问题的思考。
3.宗教和神秘主题:巴洛克文学对宗教、信仰和神秘主题的关注较多。
作品中常常描绘关于上帝、死亡、灵魂和救赎等宗教和神秘的议题,表达对神性的虔诚和对超越世俗的事物的追求。
4.反古代经典:巴洛克文学反对文艺复兴时期的古典主义规范和限制,试图打破规则和创造自由的艺术表达。
巴洛克文学通过情感的激烈表达、夸张的形象和复杂的句法结构,突破传统的文学界限。
主要成就:1.骚扰和悲剧:巴洛克文学在剧场领域取得了重要的成就。
法国剧作家莫里哀的喜剧和悲剧作品,以及西班牙戏剧家卡洛斯·西龙的《生活是梦》等,展示了巴洛克时期戏剧的戏剧性、情感和思辨性。
2.抒情诗:巴洛克时期的抒情诗再次崛起,通过对爱情、忧伤和精神追求的描绘,表达了情感的激动和对生活的反思。
一些重要的巴洛克抒情诗人如约翰·唐纳森、路易斯·德·甘切斯等,创造了独特而丰富的抒情诗作品。
3.宗教诗:巴洛克时期的宗教诗歌追求对宗教主题的深度表达和精神探索。
西班牙传教士和诗人若昂·雷莫斯·德·阿隆索等人的作品,展现了对宗教信仰、灵性和神性的追求。
总的来说,巴洛克文学以其装饰和夸张的语言表达、情感的深度和对宗教和神秘主题的关注,成为17世纪至18世纪欧洲文学的重要风格。
其主要成就包括戏剧领域中的悲剧和喜剧、抒情诗和宗教诗等。
这些成就丰富了文学创作的形式和内容,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外国文学各时期文学特征

外国⽂学各时期⽂学特征外国⽂学各时期⽂学特征特点1、古希腊⽂学的特征:1、古希腊⽂学有着鲜明的⼈本⾊彩和命运观念。
2、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并存。
古希腊⽂学的众多篇章程度不同地从多个侧⾯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活,为后⼈提供了第⼀⼿资料;也有相当⼀部分作品充满了神奇的想象、怪诞的夸张和优美的抒情,表现出浓厚的浪漫⾊彩。
3、种类繁多,具有开创性。
古希腊⽂学种类齐全,具备了后世⼏乎所有的⽂学样式。
除神话、史诗外,还有悲剧、喜剧、寓⾔、故事、教谕诗、抒情诗、散⽂、⼩说等等。
2、中古⽂学的特征:(1)中古⽂学的突出特征是宗教⾊彩、民间⽂学⾊彩和开创性。
(2)基督教⽂化的主导地位使中世纪⽂学深受其影响,不仅教会⽂学,即使具有民间⾊彩的英雄史诗和城市⽂学也具有不同程度的宗教⾊彩。
(3)这些民间⽂学在⼀定程度上继承了古代⽂化精神,肯定现世⽣活,具有较强的反封建意义。
(4)中古⽂学在艺术表现上也有了进⼀步的开拓,象征、寓意、梦幻、哲理、现实描写、浪漫抒情乃⾄动物故事等流⾏⼀时。
3、简述希腊神话特征.希腊神话表现出浓郁的⼈本⾊彩。
神的故事中,诸神具有⼈的形象、性情,具备⼈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即神⼈同形同性;英雄传说中体现着⼈类征服⾃然的顽强英勇和美好理想,也表现了⼈的⼒量的强⼤。
因此希腊神话充满追求光明、酷爱现实⽣活、以⼈为本和肯定⼈的⼒量的思想。
在艺术⼿法上,既有浪漫夸张,⼜有现实描写,表现了古希腊⼈丰富的想象⼒和极⼤的创造⼒。
4、17世纪⽂学的背景。
①英国资产阶级⾰命;②法国专制王权的兴隆;③唯物主义和唯理主义思潮的出现;④对⼈⽂主义⽂学的继承和反拨5、⼈⽂主义⽂学的思想艺术特征:⽂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反封建⽃争的思想武器是⼈⽂主义,它也是这⼀时期资产阶级进步⽂学的中⼼思想。
(1)⾸先,以⼈反对神,宣扬⼈反对神性神权。
(2)其次,提倡科学,反对蒙昧主义。
(3)以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
(4)主张统⼀,反对封建格局。
6、18世纪⽂学的特征。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之间,是 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也是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 动。“文艺复兴”一词是我国的习惯称呼,它的原 义是“再生”,即古典文化的再生。具体地讲,它 表现为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的复兴。
这是在信仰断裂时期——旧的信仰在衰落,新 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 熟——人性的全景式展开。精力横溢是这一时代的 特征。
就某一方面而言,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 的范本。——马克思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也是欧洲长篇 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 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产 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代表着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天使派:拉马丁,夏多布里昂 恶魔派:拜伦,雪莱,济慈,雨果,司汤达,梅里美
六:19世纪中期,名作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 现实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就是如此”
19世纪中叶,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 复的热流终于冷却下来,人们开始对社会现实冷静 思考。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 要求文学艺术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它提倡冷静地 观察、精确地描绘客观现实,力求再现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
1、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和愚昧的封建 主和宗教势力。
2、标榜崇尚理性。这个理性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与后来资 产阶级启蒙的理性不同。它强调人的情感要服从于理性,特 别是爱情要服从政治的调节,即个人的情感生活要顾及国家、 顾及政权的需要。
3、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对戏剧来说,要恪守 “三一律”
古典主义文学名词解释

古典主义文学名词解释古典主义文学是指17世纪到18世纪初期在欧洲兴起的一种文学思潮。
它强调规则、秩序和理性,追求形式的完美和协调,而不再追求奇特和个性的表达。
以下是一些与古典主义文学相关的重要名词解释。
1. 古典主义:古典主义文学思潮是文艺复兴的延续,是在人文主义思想基础上对文学艺术的发展进行了规范和整理。
古典主义追求理性,要求艺术作品具有完美的形式和秩序。
2. 三一律:三一律是古典主义诗歌的一种形式,它指的是诗句分为三个部分,每个部分的音节数、重音数、韵脚类型相同。
三一律的特点是规整、平衡和富有节奏感。
3. 装饰修饰手法:古典主义文学倾向于使用大量的修辞手法来装饰文学作品。
这些修辞手法包括比喻、象征、对比、夸张等,用以使作品更富有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4. 古希腊罗马文化:古典主义文学借鉴了古希腊罗马文化的思想和文学作品。
古希腊罗马文化被认为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古典主义文学试图通过研究和模仿古希腊罗马文化来恢复文学的经典与规范。
5. 宫廷诗人:古典主义文学的发展离不开宫廷诗人的努力。
在宫廷中,诗人们与贵族和王室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他们的作品通常以赞美和讽刺宫廷生活为主题,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和政治权力的方方面面。
6. 讽刺愤怒:古典主义文学中的讽刺愤怒(satire)是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用于批评和嘲笑社会上的弊端和荒谬之处。
讽刺愤怒常常以夸张和讽刺的方式揭示社会问题,并试图通过嘲笑来改变社会现象。
7. 规范主义:古典主义文学追求形式和规则的完美,对文学作品的创作和批评要求严谨而有条理。
规范主义主张学习和遵守古希腊罗马文学的规范和经典著作,以此塑造和完善自己的文学才华。
8. 浪漫主义:古典主义文学的后期出现了一种思潮的反对派,即浪漫主义。
浪漫主义抨击了古典主义文学的规范和约束,强调个人情感、自由和创造力的表达,追求文学作品的自然和真实。
古典主义文学对后世的影响持久而广泛。
它为后来的文学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我们理解文学史和欣赏文学作品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启蒙文学与歌德

启蒙文学与歌德启蒙文学是欧洲17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其主要旨在推动人类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
在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本文将探讨启蒙文学与歌德之间的关系,以及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影响。
一、启蒙文学的背景与特点启蒙文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当时社会风气逐渐转变,人们开始对传统权威和宗教迷信提出质疑,对于人类理性和智慧的追求变得日益强烈。
启蒙文学家们倡导废弃过时的观念,提倡通过理性思考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呼吁改革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
在文学方面,启蒙文学家们追求真实和客观,主张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写社会和人物。
他们将文学视为一种宣传和教育的工具,通过作品的传播来启迪人们的思想。
启蒙文学充满了批判的精神,对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二、歌德与启蒙文学的关系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文学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尽管歌德生活在启蒙时期,但他的作品并非典型的启蒙文学,而更多地展示了他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然而,歌德在文学和思想上仍然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他对于个体的关注和对自由的追求与启蒙文学的核心观点相契合。
歌德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和迷信观念的批判,他通过故事和角色的刻画向读者传递了启蒙的思想。
三、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作为德国文学的巨匠,歌德对其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浮士德》被视为德国文学的里程碑,不仅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德国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歌德的作品促进了德国文学的发展。
他的诗歌、戏剧和小说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主题引领了后来的文学创作风潮。
歌德的作品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次,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思想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倡个人解放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鼓励个体通过自由思考来寻找真理。
古典主义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是文学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它在欧洲盛行于17世纪至18世纪初,是一种注重秩序、规则和反映古典文学价值观念的文学风格。
古典主义文学主张合理性、秩序性和恰如其应的表达,追求对人性、道德和世界的深刻反思。
本文将探讨古典主义文学的特点、代表作品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古典主义文学特点古典主义文学追求完美和秩序,对形式和风格有着严格的规定。
它注重修辞技巧、形式结构和传统主题的表现,特别强调艺术的规范性和经典的价值。
古典主义文学的创作倾向于对历史和神话进行重新诠释,体现出一种对过去时代的敬仰和追求。
古典主义文学的作品通常具有以下特点:1.古典主义风格:使用古典风格的修辞、词汇和句式,追求一种高雅、庄重的文学表达方式。
2.规范性:在形式和内容上受到一定的规范和限制,追求结构的完整和统一。
3.主题深刻:探讨人性、道德和宇宙的意义,反映作者对生命和宇宙的深刻反思。
4.经典题材:借鉴古希腊罗马神话和历史故事,重新诠释并赋予新的意义。
5.理性思考:强调理性和逻辑的思考方式,注重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平衡。
代表作品在古典主义文学时期,涌现了许多杰出的作品,其中一些被认为至今仍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以下是几部代表性的古典主义文学作品:1.《巴黎圣母院》: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以法国中世纪巴黎圣母院为背景,描写了卡西莫多的悲惨命运和对爱情、信仰的追求。
2.《浮士德》:德国文学家歌德的代表作,讲述了浮士德用自己的灵魂与魔鬼签订契约,追求知识、权力和快乐的故事。
3.《天堂失落》:英国文学家弥尔顿的史诗作品,描写了亚当和夏娃的堕落和被驱逐出乐园的悲剧。
这些作品在古典主义文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古典主义文学的影响古典主义文学在欧洲文学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奠定了之后文学风格和传统的基础。
古典主义文学强调形式的优美和内容的深刻,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包括:•对文学风格的影响:古典主义文学形成了一种优美、庄重的文学风格,对后世文学家的创作产生了启发和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三一律:是17世纪古典主义戏剧的艺术规范。 即时间一律:故事发生的时间不超过24小时;地 点一律:故事发生在同一地点;情节一律:全剧 只能有一条线索。“三一律”有利于戏剧矛盾集 中突出,但作为一种不可逾越的艺术法则,对作 家也是一种束缚。 3)启蒙文学:18世纪资产阶级发起的第二次全 欧性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 运动的组成部分,是启蒙思想家宣传启蒙思想, 启迪民众的工具和有力武器。启蒙文学具有鲜明 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主 人公,创造了适应启蒙宣传的哲理小说、市民戏 剧等新体裁。启蒙文学在启蒙运动中起了很大的 作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家是法国的伏尔泰、德 国的歌德等
大师
答尔丢夫表面上清心寡欲,实际上
拼命追求世俗享乐,要鲸吞奥儿恭 的全部财产,而且心狠手辣,一旦 被揭穿就凶相毕露,欲置主人于死 地。
4.启蒙文学的基本特征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
2)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主人公
3)创造了新的文学体裁,如启蒙戏剧、
哲理小说、书信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
歌德(1749—1832)不 仅是迄今为止德国最杰出的 作家和思想家,而且也是世 界最伟大的作家和思想家之 一。同时,他还是画家、自 然科学家、物理学家、美学 家、政治家、教育家,并且 他长年担任过魏玛宫廷剧院 的经理。他多才多艺,是一 位真正的天才。
体裁: 书信体小说
主人公: 维特 绿蒂 维特的烦恼:
1. 爱情的烦恼 1774年第一版《少年 维特的烦恼》
2.事业的烦恼
3.社交的烦恼
歌德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 和诗剧《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 想意义。小说以现实生活 为题材,通过维特渴望自 由,追求自然、纯朴生活 而不得,终于自杀的悲剧, 揭露、批判了德国封建社 会的等级偏见和庸俗鄙陋 的风气。维特的自杀是对 社会的抗议,它反映了一 代觉醒的德国进步青年反 封建的思想情绪。恩格斯 称这部小说“建立了一个 最伟大的批判功绩
歌德(1749---1832)德国杰出启蒙作 家
诗剧《浮士德》,歌 德将浮士德塑造成一 个自强不息、不断追 求知识和美好理想的 探索者的形象。
诗剧《浮士德》
一幕序曲 两个赌赛 《浮士德》 终生追求 书斋悲剧 爱情悲剧 五场悲剧 政治悲剧 艺术悲剧 事业悲剧
浮士德的形象:
Hale Waihona Puke 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进知识分 子的艺术象征。 从哲学层面来看,浮士德是“肯定”精神的具体形态;从道 德和论理学层面来看,浮士德又是“善”的代表 ;从社会 学的层面来看,浮士德又体现出当时先进的资产阶级思想家 的某些思想与行为特征:他不满现状,渴望追求美好的理想, 并不断赋之于行动。因此,也可以说,浮士德是新兴资产阶 级积极精神的代表。 浮士德的性格也是充满矛盾的,是一种灵与肉的矛盾,实际 上是理智与情欲、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沦的矛盾,是上升 时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也是歌德眼中至善至恶矛盾在 具体事物运动中的反映。
靡非斯特的形象:
“作恶造善的力之一 体”——靡非斯特,他 是抽象与具体相统一的 消极、否定精神的象征。
《浮士德》的艺术成就:
作品主要是采用象征的创作手法写成的。正 是由于象征手法的运用,使得《浮士德》在 艺术上达到了形象性与哲理性的统一,客观 性与主观性的有机交融,艺术的传统性与现 代性的密切结合。 《浮士德》还运用了多种诗歌艺术体裁和包 容有多种艺术形式因素,并将其有机地溶为 一炉。
在我的心中啊, 盘踞着两种精神, 这一个想和那一个离分! 一个沉溺在强烈的爱欲当中, 以固执的官能贴紧凡尘, 飞向崇高的先人的灵境。 哦,如果空中真有精灵, 上天入地纵横飞行, 就请从祥云瑞霭中降临, 引我向那新鲜而绚烂的生命! (《浮士德》,董问樵译,第57~58页)
5.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成功 地塑造了西方文学第一 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 鲁滨逊坚毅顽强、勤奋 创业,体现了资产阶级 上升时期资产者敢于冒 险、追求财富的进取精 神;同时他又是一个具 有极强占有欲和私有欲 的殖民主义者。
笛福(1660---1731)英国现实主义 小说奠基人
6.歌德
欧洲17、18世 纪文学
——古典主义文学和 启蒙文学
1.古典主义文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2.古典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1)政治上拥护王权,主张国家统一 2)思想上崇尚理性,克制个人情欲 3)艺术上强调以古希腊、罗马文学为典范, 从古代文学中取材
3.莫里哀的《伪君子》
喜剧《伪君子》塑造了答 尔丢夫的形象 答尔丢夫是《伪君子》的 中心人物,他的主要性格 特征是伪善。作家通过这 一形象集中揭露了教会势 力的虚伪和反动,指出了 答尔丢夫作为一个“良心 导师”,打着上帝的旗号 干坏事的欺骗性和危害性。 莫里哀(1622----1673)法国17世纪喜剧
董问樵:《〈浮士德〉研究》,复旦大学出 版社1987年1月版。 冯至:《〈浮士德〉海伦娜悲剧分析》, 《外国文学研究集刊》第二辑,1980年8月。
7.名词解释
1)古典主义:17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潮。始于法国, 是法国资产阶级与王权妥协的产物。古典主义要求 政治上拥护王权,思想上崇尚理性,艺术上以古希 腊、罗马文学为典范,并由此而得名。法国的古典 主义文学以喜剧成就为最高,代表作家莫里哀。 17——18世纪古典主义影响欧洲各国,统治欧洲文 坛约200年。在各国民族统一时期,古典主义对民 族语言与民族文化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 由于过分强调模仿古代文学和遵守艺术法规,最终 成为文学发展的桎梏,被19世纪的浪漫主义文学所 代替。
《浮士德》的思想意义
1、《浮士德》最重要的思想价值在于,歌德运用 艺术象征的方式,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表现了他 所理解的人类社会特别是精神世界的矛盾运用形式 及其发展演进过程。 2、歌德用象征的手法,通过浮士德几个阶段的追 求,对文艺复兴至19世纪初300年来欧洲新兴资产 阶级的精神发展历程作了深刻的回顾与总结。 3、《浮士德》也反映出了此时德国及其欧洲资产 阶级先进思想家的历史局限性 。
歌德与他的银杏树
歌德在法兰克福的故 居,成为人们瞻仰的圣地
“歌德有时非常伟 大,有时极为渺小; 有时是叛逆的,爱嘲 笑的,鄙视世界的天 才, 有时则是谨小 慎微、事事知足, 胸襟狭隘的庸人”。
---恩格斯
创作简况
《葛兹· 伯利欣根》:德国文学史上第一部 冯· 现实主义史剧。 《少年维特之烦恼》: 狂飙突进运动的代表 作。 《诗与真》:自传性作品 《威廉· 迈斯特》:教育小说 《五月之歌》:抒情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