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文学概述
十八世纪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一、启蒙时代⏹社会状况: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政体;法国:工商业发展迅速;森严的等级制度导致了尖锐的矛盾;德国:封建割据状态,远远落后于英法。
⏹文化状况二、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Movement启蒙运动是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更为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具有全欧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从字面上讲,启蒙运动就是启迪蒙昧,提倡科学,普及文化教育的运动。
实质上,它是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先声。
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提出了更鲜明、更彻底、更完整和更富有战斗力的纲领,从而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准备了思想条件。
(一)启蒙运动的性质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在上层建筑领域的表现;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具有全欧性的又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革新运动。
较之于文艺复兴运动,启蒙运动带有更强烈的政治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催化剂。
(二)启蒙运动的主要任务为资产阶级革命做思想准备,为建立新的社会经济关系做理论准备。
最具号召力的两面大旗——自由和平等。
用政治自由(民主)对抗专制暴政;用信仰自由对抗宗教压迫,用无神论和自然神论来摧毁天主教权威;用平等博爱来反对贵族特权和封建奴役。
“理性”: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启蒙思想家把理性看作一种引导我们去发现真理、建立真理、确定真理的理智力量。
启蒙思想家的“理性”,以天赋人权为理论核心,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提倡教育和科学,最终目的是建立一个繁荣昌盛、人人幸福的“理性王国”。
这种“理性”属于新兴的资产阶级世界观范畴。
就其思想内涵来说,它从根本上不同于17世纪崇尚君主王权和封建伦理的理性主义。
⏹(四)启蒙运动的成就和局限1、成就启蒙主义者宣传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推动了人类思想文化和科学知识的大发展,并为法国大革命和资本主义社会制度、国家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
启蒙运动中产生的思想文化成果(理性主义思想、宗教自由思想、自由平等博爱的“天赋人权”思想),都是资产阶级给全人类创造的宝贵的精神财富。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鲁滨逊漂流记》(1719)
以第一人称写的长篇小 说 。 通过鲁滨逊形象反映了 资本主义原始积累时期 新兴资产阶级的精神面 貌。 一方面,鲁滨逊是中小 资产阶级心目中的英雄; 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 殖民者 。
约拿丹· 斯威夫特(1667—1745)
斯威夫特生于爱尔兰的 都柏林,对英国殖民统 治,有亲身的体验和深 刻的认识。 他一生用锐利的文笔猛 烈攻击英国的殖民统治, 号召爱尔兰人民争取自 由独立,至今仍被看作 是为爱尔兰的自由而战 的最早最伟大的战士之 一。
《爱弥儿》(1762)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 西,都是好的,而一到 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 了。”这是卢梭在《爱 弥儿》中开宗明义的第 一句话,它代表了卢梭 的崇尚自然的思想。 《爱弥儿》是一部讨论 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 所以又名《论教育》。
《忏悔录》(1770)
自传体小说。 在他笔下,生活中违背 道德良心的小事被披露 无遗。这种大胆地把自 己的经历和感受公诸于 世的做法,在当时还不 多见。 核心是对自我的赞美。
莱辛在戏剧理论、戏剧 创作和美学方面做出了 杰出的贡献。 美学著作《拉奥孔,论 画和诗的界限》 (1766),论述了绘画 与诗歌在反映现实上的 区别。 《汉堡剧评》(17671769),是德国资产阶 级戏剧理论的重要文献, 强调戏剧的教育作用。
“狂飙突进”运动
18世纪70年代,德国发生了一次 声势浩大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文 学运动,即“狂飙突进”运动, 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 因作家克林格尔(1752—1831) 的同名剧本而得名。 “狂飙突进” 运动的中心是斯特拉斯堡。约 翰· 高特夫利特· 赫尔德(1744— 1803)是狂飙突进运动纲领的制 订者 。
世界名著欣赏选修第五章:18世纪文学

第八章:18世纪文学第八章第一节:18世纪文学概述18世纪欧洲文坛存在着多种文学,有封建贵族文学,有古典主义文学,有感伤主义文学,还有启蒙主义文学。
而后者——启蒙主义文学,则是这一时期欧洲文学的主流。
一、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启蒙主义文学是启蒙运动产物。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和发展。
这两次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但文艺复兴运动侧重于批判文化和伦理道德领域的封建精神束缚,而启蒙运动则直接把矛头指向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夺取和巩固政权作舆论准备。
18世纪的欧洲,资产阶级在某些国家(如法国)已经成熟壮大,他们试图取封建贵族的专制统治而代之,建立一个自由、平等、博爱的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
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首先进行“启蒙”,即“启迪蒙昧”,用建立在“理性”基础之上的知识去“照亮”人们的头脑,唤起民众觉醒。
文学创作因而便成了资产阶级思想家们进行启蒙的工具,成为启蒙运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许多作家同时就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和活动家,他们自觉地把文学当作反封建的武器,当作启蒙的工具。
这一点,决定了启蒙主义文学的突出思想特征。
1.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宗教迷信,主张以“理性”为唯一尺度。
这是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思想内容。
启蒙主义文学家根据建立“理性的王国”的政治理想,主张以“理性”为衡量一切的尺度,反对一切封建的宗教的权威。
2.作为宣传启蒙思想的工具,启蒙主义文学倾向鲜明,战斗性强。
启蒙主义文学的批判锋芒非常明确,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揭露其罪恶和反动实质,甚至指名道姓地攻击其代表人物。
此外,对社会上种种不合理的现象,启蒙主义文学家也进行了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
3.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描写和歌颂的主要对象。
启蒙主义文学之前的资产阶级文学,虽然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但主人公的身份却往往是王公贵族。
启蒙主义作家在创作中则以资产阶级、平民为正面主人公,特别在英国的启蒙主义文学中,资产阶级和平民往往是斗争的胜利者。
第一节十八世纪文学概述

(二)英国
1、小说的兴起 从fiction到novel:个人的突显。 简· 奥斯汀的《诺桑觉寺》: “小姐,你在读什么呢?”“哦,只不过是 小说罢了,”那位年轻的女士答道,一边假装 毫不介意地把手的书放下,多少还有点不好意 思——“不过是塞西莉亚、卡米拉或比林达。” 或者简言之,不过是这样一些作品,它们展示 关于人性的最透彻的知识以及对人的复杂性的 最精妙的描绘;它们用最恰当的语言向世人传 达最生动活泼、恣肆汪洋的机智和幽默”。
3、约拿丹· 斯威夫特
(Jonathan Swift, 1667-1745):
《格列佛游记》
以幻想游记的形式深刻批判讽刺 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并表现 了作家的正面理想。
小人国 大人国
被认为是黑色幽默的先驱
4、简· 奥斯汀 Jane Austen (1775—1817)
《理智与情感》 Sense and Sensibility 《傲慢与偏见》 Pride and Prejudice 《曼斯菲尔德庄园》Mansfield Park 《爱玛》 Emma 《诺桑觉寺》 Northanger Abbey 《劝导》 Persuasion
(Henry Fielding,17071754)
英国18世纪的戏剧家和 杰出的小说家 代表作:《汤姆· 琼斯》 “滑稽散文史诗”
汤姆· 琼斯是一个弃儿,被乡绅奥维兹收养,深 得喜爱。他和另一个乡绅的女儿苏菲亚青梅竹 马一起长大。然而乡绅奥维兹的妹妹和退伍的 上尉卜利福结婚后生了一卜利福少爷。布利福 少爷为了得到奥维兹先生的财产权,处处诋毁 汤姆· 琼斯,使得他被赶出家门,开始流浪,后 来受到布利福的陷害入狱。最后,汤姆· 琼斯的 生世真相大白,他是奥维兹妹妹的私生子。而 奥维兹也认识到布利福的邪恶本性,将汤姆指 定为自己的继承人
十八世纪文学

哥尔德斯密斯
哥尔德斯密斯(Oliver Goldsmith,1728—1774) 感伤主义代表作家之一, 创作广泛,写作小品文、 喜剧、诗歌、小说等。小 说《威克菲尔德牧师传》 (The Vicar of Wakefield,1766),描写穷 牧师普伦姆罗斯的家庭生 活与他的行善活动。是感 伤小说的代表作之一。
[学习提要]
本节是十八世纪文学概述,了解各国文 学的发展简况,主要代表作家和作品。掌握 启蒙文学的特点。 哲理小说、严肃、感伤小说、现实主义 长篇小说是18世纪文学的创造。
一、法国文学
18世纪法国文学受到英国莎士比亚戏剧 和笛福、理查生小说的影响,在与洛可可文 艺和古典主义文学的斗争中发展起来。
哲理小说包括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和教育小说。 书信体:《波斯人信札》(孟德斯鸠)、《老实人》(伏尔 泰) 对话体:《拉摩的侄儿》(狄德罗) 教育小说:《爱弥儿》(卢梭)
严肃剧
严肃剧也称市民剧,即今日所称的正剧, 它是现代话剧的前身,是一种介乎悲剧和喜 剧之间的体裁。 它以描写市民生活为主,用 日常生活题材反对古典主义戏剧。
笛福
笛福(Daniel Defoe , 1661—1731) 英国现实主 义小说的开创者,出身商 人家庭,本人也是商人, 早年经商。他的文学创作 充满商业精神。
《鲁滨逊漂流记》
《鲁滨逊漂流记》(1719) 是笛福在59岁出版的第一部小说。 一炮走红。 小说受到斯梯尔主 办的一份期刊《英国人》刊载的 特写“水手亚历山大•塞尔克的轶 事”的启发,以此为原型创造了 鲁滨孙。原型水手在荒岛上居住 了4年,笛福改为28年。鲁滨孙 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 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 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反映了 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 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外国文学《十八世纪文学概述》

十八世纪文学介绍到此
四、启蒙文学
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 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 动的组成部分。
启蒙文学的思想艺术特征:教材131页
代表作家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同学们,你们知道他们是谁吗?
卢梭
伏尔泰
狄德罗
伏尔泰(1694—1778)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神领袖,也 是具有全欧洲影响的小说家、戏剧家和 诗人。 伏尔泰著述宏丰,政治、哲学、历史、 文学尤不涉足,著作全集有70卷之多。 他写过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包 括抒情 诗,讽刺诗、诗简、短歌、史诗、悲剧、 喜剧、哲理小说等。 代表作品:
伏尔泰:“即使上帝是没有的,也必须捏造一个。”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
卢梭
启蒙运动最富民主倾向的代表人物。 浪漫主义之父。 1749年第戎科学院的征文《科学与 艺术的复兴是否有助于敦化风 俗》,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 首次提出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把 人类分为“文明人”和“原始 人”,断然否定了科学和艺术, 认为“人生来是善良和幸福的, 是文明腐蚀了他,毁了他最初的 幸福。” 提出“返回自然”的口 号。
三、启蒙运动的特点
启蒙运动不只是一场新文化运动,还是一场
气势宏大、扫荡陋习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 想革命运动。具有两大特点: 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 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启蒙理论
反对封建迷信,宣扬唯物论。
以自然人和返归自然作为理论根据,反对封
建暴君、反对封建特权,提出人权、自由、 平等的政治要求。 强调理性。“理性王国”
18世纪欧洲文学概述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漂流记》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 鲁滨孙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 的资产者” 恩格斯语)的典型。 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鲁滨孙漂流记》以当时流行的个人游 鲁滨孙漂流记》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它之取得第一部英 记传说的方式写成,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 国小说的地位,靠的是它的主题,而不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是它的技巧。 (瓦特《小说的兴起》)
–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启蒙文学中出现了多种新的 为便于宣传启蒙思想, 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 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游记体讽刺小说、 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特点
①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 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资产阶级取得政权之后发生的。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十八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是在流浪汉小 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它以社会中下 层人物为主人公;以日常生活和社会风 层人物为主人公; 习为题材;以日常语言和严格的写实为 习为题材; 主要表现手段。 主要表现手段。
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现实主义小说
情节 人物 时间 地点 读者
史诗
历史或传说
无时间, 无时间, 三一律, 类型化 三一律, 时间的永 恒 个性化 具体化
对环境的 忽略
少数有教 养的读者 中产阶级 甚至佣人, 甚至佣人, 有闲的妇 女
当代性,特 当代性, 殊性, 现实主义 殊性,个人 经验占首要 小说 地位
环境描写 精细化
小说兴起 新闻出版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应用;普通读者群的出 新闻出版的发展;印刷术的发明应用; 的原因 现;书商的作用,经济利益的驱动。中产阶级的强大和 书商的作用,经济利益的驱动。 自信。 自信。
十八世纪文学概述

第一节 概述
一、历史背景
(一)科学的世纪
(二)理性的世纪
(三)启蒙运动
1、启蒙理性: 作为认识主体的人,不依赖于任何事物, 完全独立地思考和认识外部世界的能力。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 蒙运动的口号。” ——康德,《什么是启蒙运动》
2、启蒙文学的特点
相信人的力量的无限性 相信人的发展的无限性 奋斗不息,拼搏不止 追求人的绝对自由
(三)浮士德难题
个体自由与社会道德律令的矛盾 绝对自由的不可实现性
鲜明的思想倾向性和教诲性。 民主性 哲理性
二、法国文学
(一)代表作家作品
孟德斯鸠 《波斯人信札》 伏尔泰 《老实人》、《天真汉》 狄德罗 《拉摩的侄儿》 卢梭 《爱弥儿》、《忏悔录》、《新爱洛 伊丝》 博马舍 《塞维勒的理发师》,《费加罗的 婚姻》,《有罪的母亲》
(二)卢梭与浪漫主义
6、简· 奥斯丁:《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 《诺桑觉寺》、《劝导》…… 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承前启后性的作家,小说 创作技巧高超。
四、德国文学
(一)莱辛的文艺 理论主张:
1、文学表现动态的美 2、建立民族戏剧 3、强调戏剧的教育功能 4、首创“市民悲剧”
(二)“狂飙突进”运动
●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1776) 而得名。 ●1770年,歌德与赫尔德在斯特拉斯堡相 见,标志着“狂飙突进”运动的开始。
追求古典美 代表作:《威廉· 麦斯特的学习时代》
(四)晚年歌德(1805-1832)
代表作:《威廉· 麦斯特的漫游时代》 《浮士德》
二、《浮士德》
(一)结构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来写普通人的喜剧性故事”。
亨利· 菲尔丁代表作:《汤姆· 琼斯》
1、结构: 由18卷三部分组成:前六卷描述主人公在西部的乡村生活;中间 六卷描述男女主人公流浪途中的遭遇;最后六卷则描写他们在伦敦的 生活。 在第9卷和10卷,前面主要的线索、矛盾集中在厄普顿饭店出现, 在这前后的情节基本对称,就像一座房子的拱顶。 代表了小说结构上的成熟。 2、人物:汤姆· 琼斯、布立非 认为:现实生活中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物,所以无意将汤姆塑造成一 个完美理想的人,而是一个合乎“自然道德”的人物形象。
大端派VS小端派
笛福使鲁滨逊落难荒岛,艰苦创业,表明文明人利用和 改造自然的能力,斯威夫特却让格列弗证明文明人的堕落; 笛福写他的人物历尽磨难苦尽甘来,斯威夫特却让他的 人物一直苦苦挣扎; 笛福的小说基本上是新闻报道之类的写实风格,斯威夫 特却驾驭着想象的翅膀,创造出离奇古怪的世界。
理 查 逊(1689-1761)
笛 福 (1660-1731)
1719年发表《鲁滨逊漂流 记》,奠定了小说这种新型文 学形式的基础。他因此被称为 英国小说之父。
冒险进取精神;私有财产的 神圣性;殖民主义者的特征: 占有欲
艺术评价
1、艺术上第一人称叙述,自传或回忆录体裁,取信 于读者。
2、故事本身是离奇的,但充满日常生活细节的真实, 甚至时间、地点可考。——现实主义的先驱。
英国18世纪文学概述
一、18世纪初期,温和的古典主义倾向,“蒲伯时 代”。 二、20-50年代:具有启蒙性质的写实小说。 三、中后期: 1、感伤主义文学:斯特恩、墓园诗派 2、戏剧: 3、诗歌 4、哥特式小说
(链接) (链接)
(链接)
(链接)
(链接)(反对)
写实小说兴起的意义及原因
是一个伟大的文学事件:它标志两千余年的史诗传统的终结,一个 以个人主义和日常生活为文学题材的小说时代的到来。
1、《查第格或命运》 2、《老实人》:反对盲目的乐观主义,也反对悲观主 义,认为唯有“工作可以使我们免除烦闷、纵欲和饥寒三 大害处,”因此,还是“种自己的园地要紧”。 象征“理性王国”的“黄金国”。 3、《天真汉》 伏尔泰:“即使上帝是没有的,也必须捏造一个。” 伏尔泰:“我不同意你所说的每一个字,但我誓死捍卫
伏尔泰(1694-1778)
50岁前是著名的剧作家,强调 遵循古典主义的规则,极力想成为 高乃依和拉辛的后继者。 “思想锋芒指向王权,艺术上 却是古典主义的囚徒。” 50岁后成为启蒙运动公认的领 袖,创作聚焦于启蒙宣传,主要文 学形式是不顾古典主义清规戒律的 哲理小说。
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
伏尔泰哲理小说
40年代,随着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稳定,出现了描写家庭生 活以树立道德规范的作品。
《帕美勒——美德有报》: 帕美勒:“我的身份虽然是奴仆,但我的心灵像公主”。 某贵妇读者:“帕美勒很善于钻营,B公子未免涉世不深才 会上她的当。”
《克拉丽莎 》:在英国以读者最少的巨著而闻名。
极其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开拓了小说写作的一个新领域。书 信体,善于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启蒙运动的性质、代表人物及思想内涵
性质:继文艺复兴后欧洲的又一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 想文化运动。 代表人物及主要阵地:法国“百科全书派”。 思想内涵: 1)思想核心:理性主义; 2)宗教上:反对宗教狂热/迷信,崇尚自然神论、无 神论; 3)政治上:反对封建专制,主张天赋人权思想,提 倡自由、平等、博爱; 4)经济上:提倡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 5)文化上:倡导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
自传体作品《忏悔录》
三大忏悔录:西方第一部自传作品是奥古斯丁(354- 430)的《忏悔录》。另外一部是托尔斯泰的。 保罗· 德曼(美,解构主义学者)认为,自我忏悔有两 种,一种为揭示真理的忏悔,一种以辩解为旨归的忏悔。 卢梭《忏悔录》带有强烈的“自辩性质”,使他在回 忆中经常有意无意地将事实与虚构相混淆,以支持自己的论 点。
巴黎圣母院
18世纪法国文学概述
恩格斯曾经说:18世纪主要是法国的世纪。 18世纪的法国最初是已经呈现出颓势的古典 主义文学。但从20年代开始转化为启蒙文学。 勒萨日:代表作《吉尔· 布拉斯》是法国著名 的流浪汉小说市井平民写实之作,揭开了启蒙文学 的序幕。
孟德斯鸠 (1689-1775)
成名作:书信体讽刺小说《波斯人 信札》——第一部启蒙哲理小说。 哲理小说:18世纪启蒙主义作家孟 德斯鸠、伏尔泰等首创的一种新型小说, 是最能体现启蒙思想的文学样式之一。 这种小说往往通过带有明显寓意的形象 表现作者对于哲学、政治、社会等问题 的见解,而不重视对现实生活本身的描 绘和人物性格的刻画,人物成为作家思 想的代言人。具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教诲性和哲理性;形式有书信体、对话 体、叙事体等。代表作有伏尔泰的《天 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 真汉》等。
(返回)
18世纪中后期戏剧
菲尔丁、哥尔德斯密斯、谢立敦 英国18世纪有三出戏剧长胜不衰,即 哥尔德斯密斯的《委屈求全》、谢立敦的 《情敌》与《造谣学校》。
(返回)
诗人彭斯
苏格兰吟唱诗人 (1759-1796 )。
一朵红红的玫瑰
呵,我的爱人象朵红红的玫瑰 六月里迎风初开; 呵,我的爱人象支甜甜的曲子 奏得合拍又和谐。 我的好姑娘,你有多么美, 我的情也有多么深。 我将永远爱你,亲爱的, 直到大海干枯水流尽。 直到大海干枯水流尽, 太阳把岩石烧作灰尘: 我也永远爱你,亲爱的, 只要我一息犹存。
3、但是到小说成熟还有一大断距离: 心理描写——理查逊; 结构完整——菲尔丁。
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1667-1745)
《格列佛游记》 (1726)是他唯一的小说,以幻想游记的 形式深刻批判讽刺了英国的资本主义制度,并表现了作家的正 面理想。
内容、与笛福的比较
小人国:高跟党VS低跟党 大人国: 飞岛国 “慧骃” 国
各国社会政治情况
英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俄国
18世纪的欧洲是 反封建斗争最激烈 的时期。
启蒙运动与启蒙主义文学
启蒙运动 背景: 1)科学与生产力的突破性发展,工业文明的 到来;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及其进步思想的 传播; 3)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不满于旧的等级制 度; 4)封建统治和教会特权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新爱洛绮丝》
是卢梭著名的书信体小说,也是他的唯 一一部纯文学作品。副标题是“一对恋人的 情书”。
卢梭对自然、情感的颂扬,影响到了19 世纪的浪漫主义思潮,因此被称为浪漫主义 之父。
教育小说《爱弥尔》
一部表达作家教育思想的哲理小说。半论文体。 共分五卷,一至四卷分述人在婴儿、幼年、少年 和青年时代的教育,最后一卷通过爱弥尔的婚姻及家 庭生活论述女子教育及男女情爱教育。 卢梭把出身显贵的爱弥儿当作教育对象和主人公, 主张对他进行“顺乎自然”的教育。开卷第一句: “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 手里就全变坏了”。
《费加罗的婚姻》
英国小说得以在18世纪发展的原因: 1、中产阶级兴盛,需要用一定的文学形式来反映他们的观念和要
求; 2、妇女的参与——现代化生产的发展使大批中产阶级妇女成了纯 粹的消费者; 3、17世纪来历史、传记、游记、日记、人物特写和期刊论文等散 文体裁的发展都提供了基础; 4、印刷和出版业的发展,物质条件。
启蒙运动旨在建立一种新的资产积 极思想体系,为资产积极革命和资 本主义制度奠定基础。
启蒙文学的特点
目的:宣传知识,开启蒙昧,唤醒民众 特点: 1)推崇理性; 2)政治性和革命性; 3)哲理性与政论性(说教性); 4)文体的创新性与多样性(散文时代、正剧、 书信体小说、哲理小说、自传、对话体); 5)主人公的平凡化.
百科全书派的中坚
狄德罗的三部小说
1、《修女》,书信体,独白体。 2、《拉摩的侄儿》,对话体哲理小说。 马克思:“无与伦比的作品”;恩格斯称它 是“辩证法的杰作”。
3、《宿命论者雅克和他的主人》,对话体。
卢 梭(1712-1778)
启蒙运动最 富民主倾向的代 表人物。浪漫主 义之父。
生平与作品介绍
“要把一个人的一生毫无一点虚饰地、完完全全地 把本来面目指给人们看,而这个人——就是我自己”, “自己表现出来。”
偷东西,撒谎,戏弄妇女,陷害女仆,弃发病的 朋友不顾溜走,生了5个孩子却都送到育婴堂,生而不 养;和众多朋友反目等等。
博马舍 (1732-1799)
(fanhui)
感伤主义文学:斯泰恩
《项狄传》:这是一部奇书, 将笛福、理查逊、菲尔丁等 基本完善的小说规范完全推 倒,以一种无中心人物和中 心故事的近乎荒诞的形式出 现。 被昆德拉纳入欧洲最伟大小 说行列 。
《感伤的旅行》
这本书只是有个游记的外壳,作者只是借旅途中发生的 事件为楔子,披露自己的思绪和感情世界。 弗吉尼亚· 吴尔芙:“似乎没有一部作品能那样准确地恰 好流进个人的大脑的皱褶,既表达它不断变化的情绪,又回应 它最轻微的一时的奇思异想和冲动,竟表达得丝毫不差,又从 容不迫。最高的流动性总是和最高的持久性并存的。这就好像 潮水冲过海滩把每个涟漪和漩涡刻在大理石似的沙滩上一样。”
1749年第戎科学院的征文《科学与艺术的复兴是否 有助于敦化风俗》,应征文章《论科学与艺术》首次提 出自然与文明的对立,把人类分为“文明人”和“原始 人”,断然否定了科学和艺术,认为“人生来是善良和 幸福的,是文明腐蚀了他,毁了他最初的幸福。” 提出 “返回自然”的口号。 1753年,再度应征第戎科学院的征文,写出《论人 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抨击私有制,指出人类不平 等起源于私有观念的产生和私有制度的出现,主张人与 人生来平等,提出推翻暴君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