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6-18世纪文学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外国文学史第5章-十八世纪文学-复习资料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复习资料)第一节启蒙运动和启蒙文学一、启蒙运动:“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就其字面意义上讲,是指当时的进步思想家提倡用近代文化“启迪”人们的理性和智慧,“照亮”愚昧、落后、黑暗的封建社会,以消除基督教会和贵族统治所散布的迷信与偏见。

它不仅是一个新文化运动,而且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革命运动。

启蒙运动是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广大人民反封建斗争高涨的历史条件下,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的影响下产生的。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启蒙思想家们认为宗教迷信和专制政治是封建制度罪恶的集中表现,是“拴在人类脖子上的两大绳索”(狄德罗)对准了这两个方面。

他们把宗教迷信看作科学与进步的死敌,以唯物论批判宗教和封建制度的理论基础——唯心主义,以自然神论或无神论来否定基督教的神权和宗教偶象,他们还以“自然法则”和“天赋人权”的理论,来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贵族特权。

他们说“一切人生来就是平等的”(孟封建国家的政体、立法等都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自由与平等成为启蒙运动中最鲜明的两面大旗。

普遍幸福的王国。

“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这也就是他们所说的“理性王国”。

但这不过是“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和资产阶级的平等。

总之,他们不过是把资产阶级自己在政治上经济上的要求加以理想化,让它们以抽象的形式表现出来,不过是把本阶级的理想说成是全人类的理想。

启蒙思想家的启蒙活动,一方面意味着启迪群众,另一方面也意味着教育统治者。

因此,尽管他们都激烈地批判和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却往往把改革社会的希望寄托在所谓“开明君子”、“天才”人物的身上,甚至亲身到封建朝廷中去做官。

在宗教问题上,他们并不完全否定宗教的力量,为了约束劳动人民的思想,有的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即使没有上帝,也要创造一个上帝”。

至于自然神论者更没有否定上帝的存在。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上编(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 欧美部分 上编(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知识点

外国文学史欧美部分上编(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考点】一:基本概念1.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思想的主潮,欧洲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这个思潮称为“光明观念”运动。

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之后进行的第二次反对教会神权和封建专制的文化运动,它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

“启蒙”一词,原意为“照明”和“照耀”(enlighten)。

启蒙思想家主张以理性的启迪和科学的光明去战胜经院哲学的无知和封建势力的黑暗,照亮人们的头脑,建立“理性王国”,故有“启蒙”之称,也即“光明观念”的含义。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它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2.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

《百科全书》主编是狄德罗。

百科全书派以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为奋斗目标,以“理性”为旗帜,以无神论和人性论为武器,对封建的国家制度、伦理道德及作为其精神支柱的宗教神学,进行严厉的批判和彻底的否定。

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

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受到批判和衡量。

他们推崇机械工艺,孕育了资产阶级务实谋利的精神。

3.“狂飙突进”运动:“狂飚突进”运动是1770年至1785年发生于德国的一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它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继续和发展,主要人物有赫尔德、歌德、席勒等。

运动的名称来源于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与突进》。

“狂飚突进”运动宣扬天才、力量,歌颂自由,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与反抗。

作品言辞激烈,热情洋溢,体现出强烈的叛逆精神。

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理论家和领导者,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和席勒的《阴谋与爱情》是这一运动的重要作品。

4.哲理小说:哲理小说是德国启蒙作家创立的一种新型小说。

这种小说虽有人物、情节,但它不注意环境与人物的细致描写,它以人物活动为主线,穿插描写了多方面的内容,把叙事、议论、抒情、讽刺融为一体,表现作家关于政治、法律、道德、文学方面的启蒙观点,富于哲理性。

外国文学史讲稿-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稿-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讲稿-第五章18世纪文学第五章18世纪文学18世纪的欧洲文学可从两场声势浩大的文学运动去考察,一场是启蒙运动,另一场是狂飚突进。

前者是影响整个欧洲的文学运动,是欧洲文学的主流;后者只局限于德国,是支流。

启蒙运动是一场比文艺复兴运动更深刻、更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提出了一个崭新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直接导致了18世纪末法国的资产阶级大革命。

如果说文艺复兴时期的资产阶级只是乳臭未干的儿童,古典主义时期的资产阶级是个能力有限的少年,那么,启蒙时期的资产阶级已经长成孔武有力的小伙子,跃跃欲试想从根本上战胜封建主义,成为历史的主宰者了。

为什么这场思想解放运动叫做“启蒙”(enlightenment)呢?因为封建的传统观念和宗教的说教堵塞了人的理性,封建的思想文化已经严重地妨碍了人类的进步,社会的发展,要想变革社会,就得用“理性”和符合理性的科学知识去“照亮”(enlighten)人的头脑,启迪人的蒙昧无知。

“启蒙运动”因此而得名。

启蒙运动的兴起与英国的科学家和哲学家提出的理论密不可分。

牛顿(1642-1727)提出万有引力理论,极大地削弱了上帝的权威;霍布斯(1588-1679)反对“君权神授”,主张用力学和数学来说明一切;洛克(1632-1704)认为心灵是一块白板,后天的经验是认识的泉源。

这些科学家和哲学家的理论已经为启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理性”(reason),这是启蒙运动的关键词。

有必要说明的是:这个“理性”与17世纪古典主义所崇尚的“理性”虽然是同一词,但所指完全不同:古典主义的“理性”强调神本位,集体主义,社会的责任,国家利益,崇尚规范与秩序,是一种封闭、教条的“理性”;启蒙运动的“理性”强调人本位,个人情感的“天然合理性”和自然所赋予人的不可剥夺的人权,崇尚的是科学,宣扬的是自由、平等、博爱的人道主义。

启蒙文学是呼应启蒙运动的一种文学。

古典主义所规定的清规戒律,如“三一律”的创作标准,早已失去约束力。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PPT)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PPT)

从显性层面上来说,这部小说的最大贡献 在于成功地塑造了鲁滨逊这一资产阶级上升 时期的正面典型形象。 但从象征层面来看,鲁滨逊所处的海上 “荒岛”其实是人类远古生活状态的象征。
乔纳森•斯威夫特(1667—1745)是英国启 蒙主义文学中杰出的讽刺作家,作品有小说、 诗歌、散文和书简。小说《格列佛游记》 (1726)是他讽刺文学中最为出色的作品。
高特荷德•艾弗拉姆•莱辛 (1729—1781)是德国启 蒙运动的杰出代表,也是 德国民族文学的奠基人。
莱辛著作颇丰,理论著作有《汉堡剧评》 (1767—1769)、《拉奥孔,论绘画和诗歌 的界限》(1766)等。在美学理论上,他强 调艺术必须克服脱离现实的倾向,要发挥各 种艺术形式的特性,真实而生动地反映现实。
伏尔泰(1694—1778)原名弗朗索瓦•马利 •阿鲁埃。文学创作中成就最大的就是哲理小 说,一共出版了26部之多。著名作品有《査 第格》(1748)、《老实人》(1759)、 《天真汉》(1767)等。
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法国新一代 杰出的启蒙思想家和作家。他组织和主编的 《百科全书》成为新兴资产阶级与反动势力 进行斗争的理论阵地,并以此把法国启蒙运 动推向高潮。
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1762—1796)即位 之初,假意接受启蒙思想,标榜“开明君主” 制度,鼓励文学创作,出版杂志,并亲自动 笔写作,但其目的是要使文学为其统治服务。
杰尼斯•伊凡诺维奇•冯维辛(1744—1792) 是俄罗斯最早出现的具有启蒙思想的作家之 一。
亚历山大•尼古拉耶维奇•拉 吉舍夫(1749—1802)是较为 激进的俄国启蒙学者之一。他 写过哲学、政论著作和文学作 品,其中最重要的是《从彼得 堡到莫斯科旅行记》(1790)。
18世纪的欧洲出现了一次更为伟大的思想 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它于17世纪最早萌芽于英国与荷兰,随后 在法国、德国、俄国、意大利等国广泛传播 开来,成为思想文化的主潮。其中,法国启 蒙主义运动最具典型性。

外国文学史整理资料

外国文学史整理资料

外国文学史整理资料《外国文学史》整理资料导论一、欧洲文学由古希腊到十八世纪经由了发生、发展阶段、氏族阶段、奴隶阶段和封建阶段古代文学:12BC~5C 主要是古希腊、古罗马文学,体现的是世俗人本意识,主要体裁是神话和史诗中世纪(封建社会阶段)可以从两个方面分期:一是历史意义是从5C~17C(1640年),二是文学意义是从5C~15C(以神为中心、基督教),包括宗教文学、市民文学和骑士文学,具有神本意识文艺复兴:15C~17C 是“以人为中心,反对神权”,代表作家,莎士比亚和塞万提斯古典主义:17C的古典主义文学具有王权崇拜和君主专制的特点,主要背景是在文艺复兴中个人私欲膨胀、泛滥,社会急需秩序和规则启蒙文学:18C 这时期的文学具有反封建、反教会、政治性、革命性强,产生了特殊文学样式哲理小诗。

这时期的卢梭对情感自由的呼唤为19C的浪漫主义文学奠定了基础二、19C 繁荣和成熟期浪漫主义文学:18C末~19C30\40年代主要抒扬情感、自由、理想,既有主观性和抒情性。

主要背景是工业革命造成了环境污染,人想回归自然,空想主义的发展,主要代表人是英国兴起的湖畔诗人第一代:华兹华斯、雨果、惠特曼、霍桑现实主义文学:特点是写实性、客观性、批判性,代表作家:巴尔扎克、福楼拜、莫泊桑、小仲马、屠格涅夫、契诃夫、列夫。

托尔斯泰、果戈理、普希金自然主义:左拉“艺术”唯美主义思潮的出现三、20C 作家不仅揭示社会问题,而且试图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现实主义(对19C的现实主义文学的继承和突破)现代主义:反传统性《尤利西斯》——西方“天书”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以二战为界,具有解构性和颠覆性)问答题1、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的精神特质有何不同?A、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在自己的对立物---自然与社会---面前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和在智慧引导下的自由,肯定人的原始欲望的合理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这种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的古希腊文学就蕴含着一种根深蒂固的世俗人本意识。

外国文学史课后题答案

外国文学史课后题答案

第一章古代文学(现存古希腊悲剧中唯一一部取材于现实生活的作品是《》。

Ⅰ04综合)1、古代希腊、罗马文学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每一阶段的主要成就和主要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代表性的作家和作品?(第7-8页)Ⅳ2、希腊神话包括哪两方面的内容?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说它是希腊艺术的“武库”和“土壤”?(第8-9页)Ⅲ(英雄传说Ⅱ01【欧美文学史】)*《诗艺》(第14-15页)Ⅱ(Ⅱ03)3、荷马史诗是怎样形成的?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怎样分析其中的几个主要人物形象和其主要思想?(第17-22页)Ⅳ(荷马史诗Ⅱ02【欧美文学史】/04)4、荷马史诗有哪些艺术特征?(第22-23页)Ⅲ5、简述希腊悲剧的形成过程和基本特征。

(第23-24页)Ⅲ6、为什么说古希腊三大悲剧诗人的创作“反映了奴隶主民主制发展不同阶段的社会生活,也显示出希腊悲剧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和艺术特点”?(第24、26-27、28-29、30页)Ⅳ*伊阿宋(第29页)Ⅱ(Ⅱ03)*比较古希腊三大悲剧作家不同的悲剧风格和命运观。

(第30-31页)Ⅲ7、埃斯库罗斯《普罗米修斯》是怎样运用神话题材来反映现实、表现作家的思想倾向的?(第25-26页)Ⅲ8、简述索福克勒斯《俄狄浦斯王》的思想内容和结构艺术。

(第27-28页)Ⅲ9、从《美狄亚》可以看出欧里庇得斯对希腊悲剧的发展有什么新贡献?(第29-30页)Ⅲ10、希腊的“新喜剧”与“旧喜剧”有什么不同?它们各自的代表作家是谁?(第31、12页)11、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主要文学观点是什么?(第11、12页)Ⅲ12、简述维吉尔《埃涅阿斯纪》(即《伊尼德》)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和艺术特征。

(第34-36页)Ⅲ13、早期基督教文学的重要意义何在?(第16页)第二章中世纪文学1、欧洲中世纪文学有哪些类型?它们各自有什么特征?(第38页)2、教会文学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点是什么?(第42页)3、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和后期英雄史诗有什么不同?它们各有哪些主要作品?(第43、45页)Ⅲ(中世纪早期英雄史诗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是盎格鲁—撒克逊史诗《》。

外国文学史_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

外国文学史_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一、单项选择题1.至18世纪仍然影响欧洲文学的一个重要因素是()。

A.古希腊文学B.中世纪文学C.文艺复兴文学D.古典主义文学2.法国形成自己的民族文学的时间是()。

A.16世纪B.17世纪C.18世纪D.19世纪3.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奠基这是()。

A.斯威夫特B.理查生C.笛福D.菲尔丁4.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诞生的作品是()。

A.《格利佛游记》B.《鲁滨逊漂流记》C.《汤姆•琼斯》D.《克拉丽莎》5.斯威夫特在英国文学中所开创的传统是()。

A.现实主义传统B.浪漫主义传统C.讽刺传统D.空想社会主义传统6.代表英国18世纪现实主义最高成就的小说是()。

A.《鲁滨逊漂流记》B.《格利佛游记》C.《克拉丽莎》D.《汤姆?琼斯》7.哥特式小说是18世纪末在英国出现的一种凶杀小说,其代表作是()。

A.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和拉德克里芙的《渥多尔弗的秘密》B.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和《天真之歌》C. 瓦尔蒲的《奥特朗图堡》D. 布莱克的《经济之歌》8.诗句“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再来干一杯上等美酒,无论我们到哪儿寻找快乐快乐总在那儿等候”的作者是()。

A.拜伦B.雪莱C.彭斯D.济慈9.18世纪哲理小说的开创性作品是()。

A.《波斯人信札》B.《老实人》C.《天真汉》D.《拉摩的侄儿》10.“种我们的园地要紧”表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进取精神。

这句名言出自一部小说的结尾。

这部小说是()。

A.《天真汉》B.《老实人》C.《波斯人信札》D.《爱弥儿》11.被恩格斯称之为“辨证法的杰作”的作品是()。

A.《修女》B.《拉摩的侄儿》C.《宿命论者雅克》D.《天真汉》12.《新爱洛德丝》的作者是()。

A.狄德罗B.卢梭C.孟德斯鸠D.伏尔泰13.《少年维特的烦恼》的女主人公是()。

A.尤丽B.苏珊娜C.绿蒂D.玛加蕾特14.歌德创作的《浮士德》,从构思到脱稿,前后延续的时间是()。

A.20年B.40年C.50年D.60年15.“要每天每日去开拓生活和自由,然后才能作自由生活的享受“出自一部诗剧,这部诗剧是()。

6、《外国文学史课件》(00540)18世纪文学

6、《外国文学史课件》(00540)18世纪文学
(1080P).qlv
追求爱情,爱情被保守思想和封建礼法扼杀; 政治追求,为封建王朝服务,却因爱上海伦 而葬送自己的前程; 追求艺术,追求古典美,也以幻灭告终; 社会理想追求,围海造地,建造人间乐园, 却在呐喊中倒地而死。
浮士德形象:
1、浮士德既是人类积极精神的象征,也是当时欧洲先 进知识分子的艺术象征。
法国文学:
孟德斯鸠: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启蒙作
家。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法的精神》 详细论证三权分立学说,即立法
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分属于三个不同的国家机关 ,三者相互制约、权力均衡。
《波斯人信札》:第一部著名的启蒙哲理小说, 为法国启蒙文学开辟了道路。
伏尔泰:《老实人》,讽刺了“一切皆善”并为 现存秩序辩护的盲目乐观主义哲学,也否定了认 为人“不是在忧急骚动中讨生活,便是在烦闷无 聊中挨日子”的悲观主义。
2、从哲学层面看,浮士德是肯定精神的具体形态。 3、从道德和伦理层面看,浮士德又是善的代表。 4、从社会学层面看,浮士德体现了先进的资产阶级思
想家的某些思想与行为特征。
5、浮士德的性格是茅盾的,既有积极进取的一面,又 有贪图享乐、软弱妥协的一面。这种灵与肉的矛盾实际 上是理智与情欲、进步与停滞、上升与沉沦的矛盾,这 正是上升期资产阶级两重性的表现,也是歌德眼中至善 至美矛盾在具体事物运动中的反映。
狄德罗:《百科全书》、《拉
摩的侄儿》(马克思、恩格斯称 这部作品为“辩证法的杰作”)
卢梭:法国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感伤小说《新爱洛依丝》;教育 小说《爱弥儿》;自传《忏悔录 》
德国文学:
狂飙突进运动:德国文学史上出现的第一次全国性文学 运动,因克林格尔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赫尔德是 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时期的歌德和席勒是中坚力 量。他们强调文学的民族性,要求发扬民族的文学风格 ;反对封建束缚,强调“天才”,要求个性解放;接受 卢梭“回归自然”思想,歌颂理想化的大自然和淳朴的 人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运动(18世纪)
●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理性崇拜” 启蒙学者认为,社会的黑暗腐败是由于源自自然法则的“理性 ”被教会和封建专制的偏见阻塞,人们的头脑变得愚昧混乱。 要改造社会就要用“理性”和符合理性的科学知识照亮人们的 头脑,启迪人们的蒙昧无知。
●启蒙运动之“理性”vs 古典主义之“理性” 经验真理(自然神论)、科学的归纳方式、资产阶级树立科学 和理性的权威、启蒙文学的新特点
启蒙运动(18世纪)
●启蒙运动的内涵: →用光明驱散黑暗,以理性代替蒙昧:用理性的人代替全能的 上帝 →理性是衡量一切的标准:树立理性至高无上的权威 →理性指的是思维的悟性和人性:以理性为工具开始西方的现 代化进程
●启蒙运动的的本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启蒙 →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指导:“程度表” 。
要发现磨擦和生热之间的程度关系:小磨擦小生热,大磨擦大生热。
启蒙运动(18世纪)
第三步是真正而恰当的归纳,它的首要工作,就是拒绝和排 斥偶然相关的性质,把这些性质排斥之后,最后遗留下来一 个肯定的、坚固的、真实的和定义明确的显示。
启蒙运动(18世纪)
二. 启蒙运动发生的背景 1.文艺复兴的遗产为启蒙运动的兴起奠定了科学基础。
(文艺复兴提倡通过观察和实验来研究自然,为自然科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Eg: 哥白尼的日心说,伽利略的铁球实验)
2. 17世纪科学的发展为启蒙运动的诞生起了重要的催化作用。
( Eg: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
3. 新教改革打破了基督教世界的统一和削弱了教会的权威,为启 蒙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
启蒙运动(18世纪)
第一表:“本质和具有表”。
我们先找到一些磨擦发热的现象。例如用布磨擦手,用铁丝磨擦石头,或者 用纸磨擦木板等等,这些都会生热。 把以上这些现象一一陈列起来,就构成了“本质和具有表”。即:有磨擦, 就有热。
第二表:“差异表” 。
它是同“本质和具有表”相对而言的。前者是找出拥有所要研究现象的例证 ,而它则是找出没有要研究现象的例证。 例如要研究磨擦生热,在找出磨擦生热的现象后,要再找一些有磨擦但没有 发热的现象。找这样的反面例证是必须的,因为如果这些木片石块磨擦它们 有时并不发热,就说明磨擦不是发热的原因。
——伊曼纽尔·康德《什么是启蒙》1784年
启蒙运动(18世纪)
●启蒙运动的学者——大无畏的文化先锋 →深信人类知识能够解决现存的基本问题; →以批判的眼光看待所有公认的欧洲传统、社会和经济结构、 过去的知识、科学、美学和道德理论、以及基督教的教义和机 构
●启蒙运动的目的 推翻旧有结构,引导世界走出充满着传统教义、非理性、盲目 信念、以及专制的时期,重建人类社会、机构和知识。
第五章 十八世纪文学
●启蒙运动及其背景 ●启蒙文学的特点 ●英国的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 ●法国的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
启蒙运动(18世纪)
一.什么是启蒙运动? (Siècle des Lumières;The Enlightenment )
“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 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 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 于自己的了。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 口号。 ”
启蒙运动(18世纪)
●理性主义的方法——演绎法 一个大的前提和一个小的前提,最后得出一个结论 Eg:每个人都是要死的,苏格拉底是人,所以苏格拉底必然会死 ,这就是一种演绎法。但其前提是有一个公认的原理,是不证 自明的
●经验主义的方法——归纳法 对外界的每一个经验中的特殊的个别的事物进行归纳,由归纳 最后得出一个普遍的道理 Eg:蜻蜓有六条腿,两对翅膀。蝴蝶也有六条腿,两对翅膀。归 纳出:六条腿,两对翅膀的都叫昆虫
——培根《新工具》 ●经验主义者的归纳过程:
第一步,在实验和观察的基础上,搜集足够的材料。
第二步,对材料进行加工、整理,并列出三表, “三表法”。 首先是把所有要研究的某种性质的例证列入“具有表”,二是把 最相似的、而又不具有所要研究的某种性质的例证,列入“差异 表”。三是把所有研究的与某种性质以及不同程度的例证列入“ 程度表”,就是对于得出的结论的不同程度还要做一个统计和分 析。
(以《圣经》的权威取代教皇和教会的权威)
4.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为启蒙运动的兴起 奠定了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和封建王权的矛盾激化。
启蒙运动(18世纪)
三. 启蒙文学的特征 1.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强烈的哲理性和社会分析性 启蒙作家通过文学作品宣传启蒙思想,使作品具有哲理性、政治 性和分析性的特点,而少文学性。
启蒙运动(18世纪)
● 经验主义者对世界的认识: 一切知识来源于对客观世界的感觉
“全部解释自然的工作从感官开端,是从感官的认知,经由一条径直的、有 规则的和防护好的途径以达于理解力的认知,也即达到正确的概念和原理。 ”
经验主义逻辑: 感官感受→大量的材料分析→因果规律→严格的归纳→达到结 论(由感官上升到一个理解力的认知,从而达到概念和规律)
● 经验主义者的科学主义思想: 培根认为人类认识的目的就是为了认识自然、征服自然、控制 自然,并且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人类要想征服自然,唯一的 力量或者力量的源泉就是科学知识。
启蒙运动(18世纪)
● 经验主义者对实验的重视:
“一切比较真实的对自然的解释,乃是由适当的例证和实验得到 的。感觉所决定的只接触到实验,而实验所决定的则接触到自然 和事实的本身”。
↓↑ 先验真理(宗教性)、科学的演绎方式、王权的等级秩序、文 学作品的秩序
启蒙运动(18世纪)
理性主义和经验主义的区别
●理性主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 认为我的思索是内在的,因为我的思索,所以我能够知道我的 存在,我的存在是无可置疑的。理性主义是向内的。
●经验主义(弗朗西斯·培根) “知识就是力量” 认为“知识”是一种外在的知识,它不是我们头脑里面想象出 来的那些东西,知识必须通过对外界的探索得来。经验主义是 向外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