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整理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要点

合集下载

20世纪外国文学选讲课件第二讲

20世纪外国文学选讲课件第二讲
• 艾略特对于婚姻的厌恶、对于生活的惧怕,使他长期处于深深 的性恐惧、性压抑的情绪中
感或想象的某种东西的。”
○对于《荒原Leabharlann 的研究○ 学术界对于 《荒原》的研究最初普遍受制于艾略特的批评理论, 大都集中在对作品文本的 “细读”上,而一般很少联系作者的生平 经历、创作过程、心态来进行。如《T.S. 艾略特的诗歌和戏剧: 来源和意义的研究》《T.S. 艾略特:诗歌的设计》。
○ 直到60 年代,艾略特的批评理论开始受到理论界的质疑,批评界 对于 《荒原》等艾略特作品的研究也随之开始逐渐摆脱艾略特批评 理论的束缚;随着《荒原》原稿的发表,艾略特的生平遭遇连同他创 作时的精神状态才开始引起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如《艾略特的早年 生涯》,《T.S. 艾略特》《艾略特的新生》等
第2小部分,写的是在虚幻的城市里,士麦那商人尤金尼特先生 邀请叙事者 “我”到凯能街饭店吃午餐,到大都会过周末。
两处都是同性恋者聚会、活动的场所,此处的邀请暗含有同性猥 亵行为的意思。
第3小部分,写的是希腊神话人物帖瑞西斯的言说;描写的应该 是一种机械式的彻头彻尾的淫乱,男女之间毫无情感交流,有的只是 欲望与木然的承受。
○ 《荒原》选读
○ 第1章 “死者的葬仪”——恐惧荒芜的精神世界 《荒原》一诗描写的是4月的春天景色,第1章可以分为4个小的
部分;
第1小部分,首先描写了荒原景色及女贵族玛丽对自己孩提时代 生活尤其是对自己往昔浪漫史的追忆。
• 第2小部分,首先是引用 《旧约》中的典故描写荒原景象,并借 用西比尔的典故向叙事者坦言:“我要给你看恐惧在一把尘土 里。”诗歌紧接着就描述了一个失败的两性生活场景:男女之间 不仅不能心心相印,甚至连最起码的语言沟通也已断绝——“我 一句话都说不出来,眼睛也看不清了,我既不是活的也不是死的, 我什么都不知道。”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欧美现实主义文学
目录
第一节 概 述 第二节 萧伯纳 第三节 劳伦斯 第四节 托马斯·曼 第五节 昆德拉 第六节 纳博科夫 第七节 海明威 第八节 索尔·贝娄 第九节 塞林格
2
第一节 概述
3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以其快速、锐气和新颖的表达模 式,实现了文学主潮的华丽转身,而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延续了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传统,有着厚重的历史感。
一、英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 萧伯纳是英国现代最杰出的戏剧家。 他兼收并蓄地吸收马克思、尼采等人 的哲学思想和布莱克、易卜生等人的 艺术成就,确立了积极乐观的“创造 进化论”、针砭时弊的社会问题剧和 以反讽、悖谬及讨论见长的“萧伯纳 式”风格。
• 1925年萧伯纳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授 奖词称赞他的作品“具有理想主义和 人道精神,其令人激动的讽刺往往浸 润着独特的诗意之美。”
萧伯纳
康拉德 高尔斯华绥 毛姆
戈尔丁
莱辛
三、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 法国文学
19世纪斯丹达尔和巴尔扎克的创作确立了现实主义的辉煌,随着20世纪 社会状况和审美观念的急剧变化,法国现实主义文学与传统文学相比已 经发生了很多变异。一是长河小说的涌现;二是描写空间的扩大。
罗曼.罗兰
纪德
杜伽尔
杜拉斯
最后伊莉 莎离开息 金斯,嫁 给了一直 追求她的 佛莱第。
二、最受观众喜爱的萧剧——— 《匹克梅梁》
• 《匹克梅梁》的情节引人入胜,内涵丰富,可以从不同角度做出 多种解读,其中最引人深思的还是关于人的社会身份问题。
✓首先,这部戏剧深刻地揭示出人的社 会身份的差别。特权阶级与普通民众 在社会身份上存在着巨大的区隔:一 方面表现为实在性的,主要指占有资 本或财产的多少;另一方面表现为符 号性的,即谈吐、举止、品位的差别。 萧伯纳在本剧中着意探讨的是身份的 符号性。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精品PPT课件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精品PPT课件

2020/12/30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5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存在主义文学不是一个思想理论体系严密,创作方法 和艺术风格统一的文学思潮,虽然存在主义作家在探讨 人类生存条件和生存状态的问题上有交汇的地方,但是 他们在思想和艺术手法运用的侧重点上是不同的。萨特 的哲学实质上是关于自由的哲学,因而在萨特创作的文 学中存在与本质、荒诞世界与自由选择是中心内容。加 缪的基本哲学思想是荒诞与反抗,而荒诞是他思想的核 心,反抗是在荒诞基础上的发展;加缪的这种哲学思想 在其许多作品中得到很好的反映。而西蒙娜·德·波伏娃 的思想则与萨特相同。她的作品总是把人存在的意义、 人生的选择、与他人的关系等存在主义哲理思想同现实 生括结合起来,描写人在生存过程中的困惑、追求和希 望。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胡景凯
2020/12/30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1
第三章 存在主义文学
第一节 存在主义文学发展概述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存在主义哲学。存在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是存在 主义哲学,学习存在主义文学应首先了解存在主 义哲学。存在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思想萌芽最早可 追溯到19世纪中叶丹麦神学家、哲学家索伦·克 尔凯郭尔(1813~1855)。存在主义哲学是在对 传统哲学思想的反叛以及接受西方哲学思想的影 响之中孕育而生的。存在主义哲学一出世就把探 讨人的问题放在了首要地位。
2020/12/30
20世纪外国文学专题
4
一、存在主义文学的发展概况
存在主义文学。存在主义文学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一种文 学现象,具有其存在的独特价值。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 扫荡了西方人的一切价值观念,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一 个满目创痍、惨绝人寰的荒诞世界。这使得西方社会在 信仰、价值官念上发生了严重的危机、思想理论出现了 真空状态。在这个特定历史时期具有浓郁哲学色彩的存 在主义文学的出现使西方人找到了一艘解救自己的存在 主义方舟。存在主义告诫世人,上帝死后,人在这个世 界上是孤独的,谁也不能代替他拯救他。同时,存在主 义又给人传递着一种信息,那就是“人是自由的、人就 是自由”。人应超越荒诞外界,反抗荒诞,实现自已的 人生价值,从而创造自己的本质。这种哲理思想使西方 人看到了希望,并得到了许多人的共鸣。

外国文学史课件(全)

外国文学史课件(全)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成为文学史 上的重要流派之一,为现代文学的发展奠 定了基础。
04 现代文学
CHAPTER
现代主义文学
总结词
强调个体、主观、非理性、反传统
详细描述
现代主义文学起源于20世纪初,强调个体和主观感受, 反对传统文学的叙事和表达方式。作品多以非理性、抽象 、碎片化等形式呈现,探索人性的复杂性和存在的意义。 代表作家包括卡夫卡、普鲁斯特、乔伊斯等。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
要点一
总结词
现实与奇幻的结合、神秘主义
要点二
详细描述
魔幻现实主义文学是20世纪中叶兴起的一种文学流派,它 将现实与奇幻、神秘、超自然等元素相结合,创造出一种 独特的文学风格。作品多以拉丁美洲的历史和社会现实为 背景,融合了民间传说、神话和宗教信仰,展现出一个充 满奇幻和神秘的世界。代表作家包括加西亚·马尔克斯、胡 安·鲁尔福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
总结词
解构传统、反权威、多元主义
详细描述
后现代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后半叶,它对传统叙事和表达方式进行解构,反对权威和中心化的话语体系。作品 多采用多元主义视角,强调差异和多样性,探索个体和群体的复杂关系。代表作家包括唐·德里罗、伊塔洛·卡尔 维诺等。
后现代主义文学
总结词
叙事实验、反叙事
和解放。
影响
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成为文学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
总结词
代表作品
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社 会现实为宗旨,揭示社会问题和矛盾,批 判不公和不义。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俄国 作家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等。
特点
影响
以客观、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为宗旨,揭 示社会问题和矛盾,批判不公和不义,注 重人物塑造和情节安排。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课件第二章

二十世纪西方文学课件第二章
• 在东欧、南欧和北欧,一些具有世界影响的作家也 纷纷涌现;
• 在拉丁美洲更是出现了举世瞩目的世界级的文学大 师。。
英国
20世纪的英国现实主义文学加强了对英国社会的保守 性和虚伪性的批判,具有一种冷峻地直面人生的特点。
萧伯纳、劳伦斯、高尔斯华绥 、毛姆、 “愤怒的青 年” 、戈尔丁等
萧伯纳
特别是注意吸收现代主义的艺术手法,诸如内心独 白、梦幻描写、时空倒序、象征、荒诞意识手法 的运用等等,丰富了艺术表现的技巧与手段。
3、重视人物精神世界的探索
① 明显的内倾化、主观化特征,心理描写的 手法更为丰富。
② 人物潜意识的探索,以反映人物完整的内 心世界。
③ 情节越来越淡化,更注重心理变态的描写, 而不是情节的曲折。
杜亚美
马尔罗
海明威《第五纵队》
2、融汇了各种不同流派的艺术方法
现实主义作家一方面继承和发扬传统手法,注重情 节完整,结构严密,人物的典型和语言的纯洁; 另一方面又努力融汇各种不同流派的艺术表现手 法,借用传记、新闻等非艺术作品的写作形式, 融合电影、电视、新闻报道中的新的表现手法, 以增强自己的表现力。
三、创作特征
1、迅速及时地反映现实生活 把握时代的脉搏、撷取重大的社会题材,象旋 风一样追逐当代人的足迹,快速及时地反映瞬 息万变的现实生活和世界风云。 战争文学或反法西斯文学成为20世纪现实主义 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在这类题材的作品中, 爱国主义的激情响彻云霄。
(法)杜亚美《受害者》(1917) (法)马尔罗《希望》(1938) (美)海明威的剧作《第五纵队》(1938)
索尔贝娄及其小说《赫尔索格 》、《洪堡 的故事 》:
第二节 罗曼·罗兰与《约翰·克利斯朵夫》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0章 20世纪文学(二)

外国文学史,讲义第10章 20世纪文学(二)

第十章 20世纪文学(二)20世纪西方出现了现代主义文学和后现代主义文学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现代主义文学:后期象征主义、表现主义、超现实主义、未来主义、意识流小说后现代主义文学:存在主义、荒诞派戏剧、新小说派、黑色幽默、魔幻现实主义第一节概述一、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一)产生背景时间:19世纪后期,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条件: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物质财富不断增加思想:人的孤独感、幻灭感、荒诞感和悲剧感成为主要内容非理性主义盛行:叔本华的“唯意志论”、尼采的“超人哲学”、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萨特的存在主义(二)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现代主义文学以表现现代社会人的异化以及现代人的孤独感、危机感、荒诞感、悲剧感等现代意识为基本主题。

2、在现代主义创作中,人的异化主题主要体现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自我四种基本关系的扭曲、割裂和矛盾对立几个不同方面。

(1)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个人角度全面反抗社会。

(2)在人与人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揭示出一种人们彼此隔膜、倾轧、无法沟通的可怕图景。

(3)在人与自然(包括人与大自然、人与物质世界、人与人的本性)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持以全面否定的态度。

(4)在人与自我的关系上,现代主义文学从非理性主义出发,抱以不可知论的态度。

(三)艺术特色:1、重在表现主观自我,挖掘,展示人的心灵世界,具有浓郁的非理性色彩和鲜明的主观性、内向性,表现性特征。

2、善于使用象征、意识流、荒诞等表现手法,以及神话模式进行创作,追求艺术的深度模式。

3、大胆采用不合逻辑常规的表现形式,醉心于种种形式技巧的创新和实验。

4、现代主义文学还把“审丑”、“览丑”作为文学创作的主要目的和内容。

二、主要文学思潮(一)象征主义1、象征主义是西方现代主义文学运动中出现最早、影响最大的文学流派,它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象征主义流行于19世纪后半叶的法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后期象征主义产生,本世纪20年代,后期象征主义达到高潮。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荒诞派戏剧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荒诞派戏剧
《犀牛》的巨大成功使尤奈斯库真正声名鹊起,得到了评论家和 观众的广泛认可,他的作品也不断由小舞台走向大剧院,走向全 欧洲,走向全世界。
剧作家却部分抛弃了50年代那种单线式、漫画式、木偶式的缺少 心理描写的人物形象。一个新的人物“贝朗瑞”作为作者的代言 人出现了。
一、荒诞舞台上的末路英雄
尤奈斯库创作的主要特点:
少年时期在作家心底留下的另一个阴影则是孤 独和恐惧。成长过程中难以挥去的伤痛使尤奈 斯库在学会了反抗的同时,内心也滋生了一种 被过度夸大的负罪感。负罪感在作品中往往表 现为对强权的妥协。
20世纪40年代末到70年代初,是荒诞派戏剧的 黄金年代,也是尤奈斯库文学生命的辉煌期。
一、荒诞舞台上的末路英雄
50年代是荒诞派戏剧诞生、辉 煌和逐渐消亡的时期。作为荒 诞派戏剧的领军人物,50年代 的尤奈斯库是一位走在风口浪 尖的人物。一方面,作为一位
化动作、情节、心理描写、人物 性格,甚至人物的姓名、社会行 为和历史背景,以及引起并阐释 或缓解冲突的所有因素。
尤奈斯库和他的同伴们建立 的新型戏剧弱化了传统戏剧语言
对法西斯纳粹主义、专制主义、极权主义、 反人道主义,以及历史特殊时期所表现出的 非人性本质的思考与嘲讽
二、荒诞的变异——— 《犀牛》
剧作家选择犀牛这种猛兽作为象征体除了使作品产生夸张的漫画 式效果外,更在于它能体现出人类那种暗藏的、最原始的兽性意 识。
❖ 人具有理智,具有主宰自己行为的思想,具有辨别是非的能力, 更具有作为人的尊严,即人性。但兽性却是人类骨子里难以去除 的顽疾。
一、虚空心灵里的自由回声
“等待死亡”是理解贝克特几乎 所有作品的一个重要线索,与 “死亡想象”相联系的神秘、恐 怖、荒诞、不安以及悖论性地指 向某种浪漫主义式的更高真实的 幻觉一直是文学不竭的灵感源泉。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新小说

20世纪外国文学史课件:新小说
“新自传”三部曲《重现的镜子》、《昂热丽克或迷醉》、 《科兰特的最后日子》是罗伯格里耶所创作的最宏大的作品, 也是他一生思想和创作的总结。
“新自传”呈现为一种体裁形式极为可疑,结构非常“松 散”的“混合”体。你可以随心所欲地把它读作小说、自传、 随笔、札记,甚至理论文集。
罗伯格里耶的“新自传”,把“我”的回忆和科兰特的 故事糅合在一起,把纪实和虚构熔为一炉,就从根本上改写 了游戏规则,扰乱了类型秩序,解构了自传体裁。
小说近14万字,描写旅行推销员马第 雅思到一个海岛推销手表的经历。上岛后, 他在寡妇勒杜克家的墙上,看见了一张酷 似女友维奥莱的生活照。照片拍的是这家 13岁的小女儿雅克莲。母亲告诉推销员, 这孩子正在悬崖边放羊。大约11点30分, 他骑着借来的自行车,从三岔路口驶向悬 崖方向。一个小时后,他再回到三岔路口, 重新逐家推销手表。第二天早上,人们在 悬崖下发现了小雅克莲赤裸的尸体。
✓再次,他有犯罪后的心理恐慌 和掩饰自己的举动。
✓最后,有人证、物证。
然而,我们同样可以找到有力的 证据反驳上述论证。
✓首先,有作案时间不等于作案。
✓其次,有性暴力臆想和变态性 心理,不等于性犯罪。
✓再次,在某地发生案件后,相 关的人即使没有犯罪也可能因产 生被怀疑的恐惧而掩饰自己的相 关行为。
✓最后,所谓人证、物证缺乏可 信度。
• 但新小说作家仍然有一些相近的美学追求与艺术个性。
二、“新小说”之“新”的表现
新小说是对小说本体的追求 新小说之“新”首先体现为一种文艺精神和小说观念的革新。小 说的本体性就是小说之所以是“小说”的那种特性,也就是小说 与其他文类不同的独立性表现。要体现小说的本体性,就要将小 说的潜在可能性更进一步地发挥出来。在内容上,新小说受到了 现象学的影响。在形式上,新小说也更注重小说形式的实验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史课件要点整理阿怪仓促整理若有漏缺错误请自行更正20世纪前期现实主义:1萧伯纳2罗曼罗兰3德莱赛4马克西姆·高尔基5肖洛霍夫6布莱希特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1卡夫卡 2 艾略特3乔伊斯4奥尼尔5威廉·福克纳20世纪后期现实主义:1海明威2帕斯捷尔纳克3索尔·贝娄20世纪后期现代主义:1西蒙娜·德·波伏娃2杰罗姆∙大卫∙塞林格3萨特4阿尔贝特·加缪5塞缪尔·贝克特6尤涅斯库7约瑟夫·海勒8库特·冯尼古特古代亚非文学:1埃及《亡灵书》2古巴比伦《吉尔伽美什》3古代希伯来文学《旧约》4古代印度文学《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中古亚非文学:1迦梨陀娑2紫式部3一千零一夜近代亚非文学:1、森鸥外2、泰戈尔3、川端康成4夏目漱石&芥川龙之介(课件介绍简略,详见课本)•20世纪前期现实主义文学特点1、继承了传统批判现实主义的倾向,以人道主义和民主主义为思想武器,进一步粉碎了对资本主义制度的信念和幻想;2、继承的基础上突破创新,力图探索反映现代生活和现代意识的新角度和新方法。

现实主义文学在各国的发展1、萧伯纳代表作品:《巴巴拉少校》、《伤心之家》等作品。

具有鲜明的社会批判性和审美陶冶性,被誉为英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于1925年荣获诺贝尔文学奖2、罗曼罗兰《约翰·克里斯朵夫》的艺术特色传统与现代性的交融继承了欧洲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有广泛吸取新的艺术手法,如内心独白、自我对话、联想等艺术手段,着重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探索。

(1)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取材于贝多芬的生平事迹;(2)结构上,采用交响乐曲四乐章的结构方式来构建小说3、德莱赛美国文学中的几大主题1、美国梦2、寻找自我3、少年成长的教育故事4、高尔基《母亲》母亲的创作将俄罗斯文学传统的现实主义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俄罗斯文学从此出现了新的时代主人公,被压迫、被侮辱的“小人物”不再是被同情的弱者,他们是推动历史前进的时代英雄。

5、肖洛霍夫《顿河的故事》《顿河的故事》是肖洛霍夫早期的创作的短篇故事集,它依据肖洛霍夫亲身的经历和见闻作为素材写成,这些作品反映了顿河上游地区尖锐复杂的阶级斗争,反映了哥萨克劳动者善良美好的心灵以及他们渴望过上新生活的愿望。

《人的命运》作者酝酿十年的之久的短篇小说,描写索科洛夫一生的生活经历。

小说有典型的意义,开创了苏联军事题材文学创作的新局面,启发了刚刚走上文坛的作家,形成了文学创作的新流派(战壕真实派)。

《静静的顿河》主要内容:以1912年-1922年10年间两次革命(二月革命、十月革命)和两次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国内战争)中的重大历史事件为背景,描绘了顿河两岸500万哥萨克在战争与革命期间的巨大变动。

葛利高里这个艺术形象真实的概括了哥萨克中农的本质特征。

这个善良、勤劳、淳朴的哥萨克任身上具有哥萨克劳动者的一切美好品质,同时也带着哥萨克时代相传的某种偏见。

作为一个血气方刚的哥萨克作战英勇却不明白为什么打仗,在历史剧变的关头,他徘徊在生活的十字路口。

葛利高里这个悲剧人物具有十分复杂的性格和矛盾的心理。

他的性格包含着非常丰富的层次,善良与残暴、高尚与狭隘等,表现出鲜明的两重性。

同时,葛利高里是探索追求的典型。

6、戏剧家布莱希特(德国)布莱希特推祟“陌生化方法”。

而所谓的“陌生化方法”就是在舞台上要把人们所熟悉的、习以为常的事件以另一种样式展示给观众,以引起人们的惊奇,从而诱发观众去思考。

《大胆妈妈》时代背景是德国17世纪的30年宗教战争。

剧中女主人公名叫安娜·菲尔琳,号称“大胆妈妈”。

她带着两个儿子,一个哑女,拉着货车随军叫卖,把战争视为谋生的依靠,发财的来源。

剧中一个士兵望着她的大篷车预言:“谁要想靠战争过活,就得向它交出些什么。

”这个把生活希望完全寄托于战争的女人,最终落得家破人亡。

这是一个在战争中为谋生不怕冒险,不计后果的女人的悲剧。

剧本结尾大胆妈妈孤身一人,仍希望通过买卖的方式延续战争保存自己。

通过她对自己的行为没有觉悟,使得观众受到教育。

布莱希特认为,剧中的主人公是否有觉悟不要紧,重要的是观众看了演出应当觉悟。

该剧通过主人公的不觉悟号召德国人民赶快觉醒,不要受到希特勒的欺骗,战争只会给自己和德国带来灾难。

《高加索灰阑记》是根据中国元代李行道的杂剧《包待制智勘灰阑记》而创作的。

全剧是由一个“楔子”和两个相对独立的故事组成。

《四川好人》详见课本20世纪前期现代主义文学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现代派在思想内容方面的典型特征是它在四种基本关系上所表现出来的全面扭曲和严重异化:在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自然(包括大自然、人性和物质世界)和人与自我四种关系上的尖锐矛盾和畸形脱节,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和变态心理,悲观绝望的情绪和虚无主义的思想。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产生的根源:文学根源\ 政治、经济、科学根源\ 思想根源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意义及局限性1、阅读现代主义作品可以帮助我们认识现代西方社会,体味现代西方人的生存处境,体察现代人的精神状态。

2、现代主义作家在叙述手法和艺术技巧方面进行了多方面的实验和探索,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和丰富的可以借鉴的艺术资源。

3、阅读现代主义文学有助于我们理解和认识中国的现代文学,尤其是我国新时期的文学创作。

未来主义(Futurism)超现实主义(Surrealism)象征主义(Symbolism)表现主义(Expressionism)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未来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嘲弄传统,面向未来2、鼓吹现代物质文明,歌颂速度、力量和运动3、语言实验和语言革新4、注重诗歌的效果(声音、重量、气味)超现实主义的前身的是达达主义(Dadaism)。

达达主义者要求取消一切形式的等级和差别,要求彻底抛弃传统。

总之,彻底的反叛、绝对的自由是达达主义者信奉的教条。

1924年,布勒东发表《超现实主义宣言》,标志了超现实与达达主义的彻底决裂,同时也标志了这一新的先锋运动的正式诞生。

超现实主义追求的是现实与梦境的结合。

1、卡夫卡(奥匈帝国)《变形记》《城堡》故事梗概土地测量员K深夜来到城堡附近的村庄,城堡近在咫尺,可无论他怎么努力,也无法进入城堡,他在城堡附近的村子转悠了一辈子,依旧无法进去。

《城堡》的解释文章共划分了七种角度:1、是神学的角度“城堡”是神和神的恩典的象征,K最求的是最高的和绝对的征求2、心理学观点城堡客观上是不存在的,它是K的自我意识的外在折射,是K内在的真实的外在反映3、是存在主义的角度城堡是荒诞世界的一种形式,是现代人的危机,K被任意摆布而不能自主,他的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代表人类的生存状态。

4、是社会学的观点城堡中官僚主义严重,效率极低,官员彼此之间充满矛盾,代表着崩溃前夕的奥匈帝国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又是作者对法西斯统治的预感。

第二节卡夫卡5、马克思主义文艺观认为K的恐惧来自于个人与物化了的外在世界之间的矛盾,小说表现出个人的困境其实也是整个人类普遍的困境。

6、形而上学的观点K努力追求和探索的是深层的不可告人的秘密,他在追寻人生的终极意义。

卡夫卡作品的艺术手法体现在:一、悖谬与怪诞二、寓意性与多义性三、梦幻性与神秘性四、冷峻与客观2、艾略特(美国)为什么《荒原》晦涩难懂?1、时代决定的2、艾略特的哲学思想3、艾略特的文艺观理论一首诗实际意味着什么是无关紧要的。

意义不过是扔给读者以分散注意力的肉包子;与此同时,诗却以更为具体和更加无意识的方式悄然影响读者。

•——艾略特《荒原》是艾略特的代表作,一共434行,分成五个部分,被认为是现代诗歌的里程碑,西方文学中的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作。

《荒原》:现代主义诗歌的里程碑《荒原》的主旨是“死亡与再生”,作者用象征暗示的手法,展示西方文明的崩溃和精神的荒芜,指出处于“荒原”的人类,只有奉献、同情、克制才能获救。

《荒原》的艺术特征《荒原》旁征博引了30多个作家的56种作品,涉及7种语言。

它独树一帜的艺术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神奇地运用了现代蒙太奇的剪接手法和拼贴技法。

2、采用了丰富复杂的象征。

3、跨越时空界限,古今熔为一炉。

4、意象怪诞,语言复杂。

3、乔伊斯(意识流大师)爱尔兰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意识流文学是20世纪初兴起于西方,随后被东西方作家广泛地运用的一种创作方法。

作为一种文学流派,它主要指20世纪20至40年代的英、法、美诸国的一种小说流派。

代表作家作品:普鲁斯特《追忆似水年华》、伍尔夫《到灯塔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意识流文学的一般特征1、面向内心、面向自我2、自我联想与感官印象3、内心独白与内心分析乔伊斯的《尤利西斯》在结构上最突出的特征是采用了神话框架,即把布卢姆的故事与荷马史诗《奥德赛》进行类比,从而给小说带来某种内聚力和统一性。

乔伊斯在三个层面模仿了《奥德赛》:1、主题:追寻、漂泊、回归;2、采用了《奥德赛》中的结构,使用了荷马史诗中的形象和象征;3、遵循了《奥德赛》的情节和场景描写。

人物对应:忒雷马科斯——斯蒂芬奥德修斯——布鲁姆佩涅洛佩——莫莉《尤利西斯》的文体特征:1、展现灵魂漂泊的独特方式,还原心灵本真状态。

2、变化多端的文体3、内心独白与内心分析的全面运用4、直露、自然、真实的展现人的全部生活。

4、奥尼尔——美国悲剧作家和现代戏剧的奠基人。

《天边外》《榆树下的欲望》《琼斯皇》是美国戏剧中第一部以黑人为主人公的剧本,也是奥尼尔打破时空观念、外化内心世界的一部表现主义杰作。

5、威廉福克纳——20世纪西方意识流的代表作家。

作品分类:1、南方种植园制度;如《喧哗与骚动》2、种族关系;如《去吧,摩西》3、为现代人现代社会敲警钟;斯诺普斯4、指引人类挽救文明走向新生。

作为南方伟大的史诗作家,则表现在他创造了一个想像的王国约克纳帕塔法是福克纳虚构的一个地方,它是一个印第安词汇,其词义,有的译者翻译成“河水静静地流过平原”。

福克纳把这个约克纳帕塔法县安置在密西西比州北部约克纳帕塔法的文学意义1、是一个神话、寓言,是一个想象王国,折射了美国南方的历史和现实,特别是南北战争之后一直到20世纪初叶的南方社会图景。

2、表现了旧制度和旧秩序瓦解的历史。

《八月之光》Light in August ( 1932年)这部小说具有反种族主义的明显倾向性,被认为是福克纳小说创作中最具有现实主义特征的一部。

关于种族偏见给主人公克里斯默斯带来的不幸与灾难的故事。

《押沙龙,押沙龙》Absalom, Absalom!被认为是约克纳帕塔法系列中的重要篇章,该书的书名取自圣经故事。

小说通过托马斯·塞德潘发家致富和衰败的描写,反映美国南方南北战争前后的南方历史。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