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5-1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丹尼尔· 笛福
Daniel· Defoe (1660—1731), 英国作家,英国启蒙时期现 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被誉 为“小说之父”。 代表作品《鲁滨逊漂流记》 (The Life and Strange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1719)反映了 当时资本主义的时代精神, 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新兴资产 者的典型形象。
22
罗可可艺术
23
法国启蒙文学
20年代正式兴起,前期主要有孟德斯鸠和 伏尔泰。 50年代起达到高峰,以卢梭《论科学艺术 的起源》发表和“百科全书派”的形成为 标志。代表作家主要有狄德罗、卢梭。 法国大革命发生后重要的作家有博马舍。
24
百 科 全 书 派
25
查理· 路易· 孟德斯鸠
31
《老实人》
里斯本地震
32
D.狄德罗
Denis Diderot, (1713~1784)启蒙
运动的“中坚” 现实主义美学先驱之一, 提出“美在关系”的著 名命题 提出市民戏剧理论 代表作:哲理小说《修 女》、《宿命论者雅克 和他的主人》、《拉摩 的侄儿》
33
34
《拉摩的侄儿》
Charles de Secondat, Baron de Montesquieu(1689— 1755),出生于法国波尔 多附近的拉伯烈德庄园的 贵族世家。法国伟大的启 蒙思想家、法学家。 主要著作有《论法的精神》 (提出立法、行政、司法 三权分立的思想),以及 化名“波尔· 马多”发表 的名著《波斯人信札》 (1721)
28
伏尔泰与百科全 书派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最新版本

精品课件
在文学上与宗教文学形成对立的是骑士文学、英 雄史诗和市井文学。
中世纪的骑士传奇和骑士抒情诗是对基督教禁欲 主义的反抗。在自己所钟爱的已婚妇人面前表示谦 卑并为其献身构成了“骑士风度”的重要内容。
2、标榜崇尚理性。这个理性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与后来资 产阶级启蒙的理性不同。它强调人的情感要服从于理性,特 别是爱情要服从政治的调节,即个人的情感生活要顾及国家、 顾及政权的需要。
3、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对戏剧来说,要恪守 “三一律”
三一律:一部戏剧的故事要发生在一个地点,长度不能超过 一昼夜,并且线索只能有一个。
精品课件
精品课件
根据地理位置,我们将外国文学分为西方 文学和东方文学两大板块,西方文学又习 惯称之为欧美文学,东方文学由称为亚非 文学。
精品课件
六大文化源头与四大文化圈
•
精品课件
西方文学分期:
1、古希腊、罗马文学(公元前2000年——476年)
2、中世纪文学(5世纪—14世纪初)
西
3、文艺复兴(14世纪末——17世纪初)
爱的理想画面,而是一个欲望横流、道德沉降的社 会时由深沉的绝望、沮丧和颓唐同那些金钱梦、美 女梦,鲜花梦混杂在一起,构成的一股自我张扬、 自我怜悯、自我钟爱的情感浪潮。
精品课件
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是在人们对启蒙运动“理性 王国”的失望,对资产阶级革命中的“自由、平等、博 爱”口号的幻灭和对资本主义社会秩序的不满的历史条 件下产生的。
精品课件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思潮
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世界文学》必修课电子教材第五章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十八世纪的欧洲是启蒙的时代。
启蒙运动直接导致了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宗旨是以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主义,用无神论和自然神论反对宗教迷信,启发人们的心灵,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
启蒙文学就是启蒙思想家用来宣传其政治主张,教诲人民的武器。
主要有三个特点: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宣传性。
启蒙作家大多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文学创作目的明确,用文学艺术为武器宣传启蒙思想,启发教育人民,因此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教诲特色。
2、自觉的民主性。
主张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歌颂的主人公,改变了欧洲文学以上层贵族和帝王为主人公的传统。
3、文体的多样性。
创造了多种新的文体类型,如哲理小说,市民悲剧,及书信体、对话体小说,抒情小说、教育小说等等。
第一节流派、作家和作品一、法国启蒙作家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共有两代启蒙作家——他们同时也是启蒙思想家。
第一代启蒙作家孟德斯鸠(1689— 1755)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出身于贵族,曾担任波尔多省法院院长。
著有《论法的精神》(1748),和《人权宣言》(1789)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书信体讽刺小说《波斯人信札》(1721),对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法律进行了大胆、全面的抨击。
是欧洲最早的哲理小说。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
倡导文艺为社会改良服务,开创新型的“哲理小说”形式,宣扬启蒙思想。
曾改编中国古代戏剧《赵氏孤儿》为《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演后引起巨大反响。
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创立的一种小说形式,继承了拉伯雷的讽刺幽默传统,吸收了英国18世纪小说家斯威夫特的手法,将辛辣的讽刺、轻松的诙谐与嬉笑怒骂结合在一起,具有犀利的批判性和战斗精神。
外国文学史书目

外国文学史书目(一)欧美部分:第一章古希腊罗马文学1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2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美狄亚》第二章中世纪文学但丁《神曲》第三章文艺复兴文学1薄伽丘《十日谈》拉伯雷《巨人传》2塞万提斯《唐吉诃德》3莎士比亚《哈姆雷特》《李尔王》《麦克白》《奥赛罗》第四章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莫里哀《伪君子》第五章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1卢梭《新爱洛伊丝》2歌德《浮士德》第六章19世纪前期浪漫主义文学1拜伦《唐璜》2雨果《悲惨世界》第七章19世纪中后期现实主义文学1司汤达《红与黑》2巴尔扎克《高老头》福楼拜《包法利夫人》狄更斯《双城记》3夏洛蒂•勃朗特《简•爱》埃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4普希金《叶甫盖尼•奥涅金》果戈理《死魂灵》5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6列夫•托尔斯泰《安娜•卡列尼娜》7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易卜生《玩偶之家》第八章19世纪自然主义和其他流派波德莱尔《恶之花》第九章20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劳伦斯《虹》2、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托马斯•曼《布登•勃洛克一家》3、海明威《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4、马尔克斯《百年孤独》5、高尔基《母亲》6、肖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第十章 20世纪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文学1、象征主义:艾略特《荒原》2、表现主义:卡夫卡《变形记》奥尼尔《毛猿》3、意识流小说:乔伊斯《尤利西斯》福克纳《喧哗与骚动》4、存在主义:萨特《禁闭》5、荒诞派戏剧:贝克特《等待戈多》6、黑色幽默:海勒《第二十二条军规》7、魔幻现实主义: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二)亚非部分1、《圣经》2、印度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3、紫氏部《源氏物语》4、川端康成《雪国》《古都》《千只鹤》。
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发生于14—16世纪之间,是 一场文化革新运动,也是一场划时代的思想解放运 动。“文艺复兴”一词是我国的习惯称呼,它的原 义是“再生”,即古典文化的再生。具体地讲,它 表现为对古希腊罗马的文学艺术的复兴。
这是在信仰断裂时期——旧的信仰在衰落,新 的、建立在自然科学充分发展基础上的理性尚未成 熟——人性的全景式展开。精力横溢是这一时代的 特征。
就某一方面而言,古希腊的神话是一种规范和高不可及 的范本。——马克思
《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 西方文学的第一座里程碑
荷马史诗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也是欧洲长篇 小说的先驱。从古代到近代,荷马史诗的保存、 编纂、流传和研究,对于西方文化精神的形成产 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
古希腊戏剧(代表着古希腊文学最高成就) 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天使派:拉马丁,夏多布里昂 恶魔派:拜伦,雪莱,济慈,雨果,司汤达,梅里美
六:19世纪中期,名作如林的现实主义文学
浪漫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应该如此” 现实主义文学认为“生活就是如此”
19世纪中叶,法国大革命引起的几十年反反复 复的热流终于冷却下来,人们开始对社会现实冷静 思考。
现实主义作为一种创作原则,它的基本含义是 要求文学艺术真实地反映客观生活。它提倡冷静地 观察、精确地描绘客观现实,力求再现典型环境中 的典型人物。
1、拥护王权,赞美开明君主,抨击和嘲讽腐朽和愚昧的封建 主和宗教势力。
2、标榜崇尚理性。这个理性带有很强的封建色彩,与后来资 产阶级启蒙的理性不同。它强调人的情感要服从于理性,特 别是爱情要服从政治的调节,即个人的情感生活要顾及国家、 顾及政权的需要。
3、形式上、语言上强调严整、典雅,对戏剧来说,要恪守 “三一律”
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

第五章18世纪欧洲文学和启蒙主义(Rationalism)18世纪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启蒙文学。
它主要包括法国启蒙运动文学、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是个过渡世纪,自古以来的各种创作方法在这儿都有长足的发展。
其中的卢梭传统、英国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德国的狂飙突进文学等直接成为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文学的前奏;而狄德罗传统,菲尔丁传统,又直接预示了19世纪的现实主义文学,并为长篇小说的成熟做了最后一次的努力。
莱辛完成了德国文学的转变;席勒和歌穗以其独特的古典主义把德国民族文学推上高峰,迎来了德国文学的古典时代。
第一节18世纪欧洲文学特征1.古典主义仍占有重要地位,但以启蒙文学成就最高。
两种主要创作方法在该时期都有质的飞跃,直接为19世纪两种主要思潮的出现打下了基础。
继英(16世纪)、法(17世纪)后,德国在18世纪形成了自己的民族文学。
2.有鲜明的政治倾向性,要求文学为社会政治服务,它与17世纪古典主义同属市民性质的文学思潮,但古典主义拥护国王,启蒙主义反对国王。
3.自觉地把第三等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写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普通情感,这在文学的人民性方面前进了一大步。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来表现启蒙思想,如哲理小说、正剧等等。
第二节18世纪英国文学18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是长篇小说。
此外,还有感伤主义文学、古典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前浪漫主义文学等。
古典派启蒙作家有斯梯尔、艾狄生和蒲泊。
斯梯尔(1672—729)和艾狄生(1679—1719)通过他们主办的《闲谈者》和《旁观者》,用优美的随笔写世态人情,进行道德说教,为新兴市民提供了新的道德标准。
他们的散文的叙述和描绘传统,也对现代英国文学有一定影响。
蒲柏(1688一1744)自幼残疾,他发愤写作,20岁出头便用英雄双韵体写了诗歌批评《论批评》。
其语言机智幽默,充满哲理,为后代英国人所继承下来。
他还把荷马史诗译成英文。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学习重点:启蒙主义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主流。
启蒙主义文学也和古典主义文学一样强调理性精神,但启蒙文学的“理性”在肯定笛卡尔的理性精神外,又从自然法则的高度,强调人与人之间平等自由的社会法则,肯定人的自我情感的天然合理性。
启蒙作家大多都把个性与情感自由强调到了高于理性与秩序的程度。
学习本章,应了解启蒙主义文学的总体特征;各国启蒙主义文学的发展状况。
本章的重点作家是歌德。
关于歌德,我们应掌握歌德的思想发展及其对创作的影响;其代表作诗剧《浮士德》的思想意义、浮士德形象及其表现的时代精神、靡菲斯特的“作恶造善之一体”的辩证特征、诗剧的艺术特色等。
第一节概述一、历史背景18世纪,自然科学的各学科已经基本形成,科学技术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特别是牛顿(1642—1727)三大力学理论和万有引力理论的提出,使人们对宇宙世界的看法发生了巨大改变。
瓦特(1736—1819)高热效率蒸汽机的发明并应用于生产,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也使国际贸易的范围逐渐扩大,欧洲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人们的视野大开,并进一步认识到了人类自身所具有的巨大力量,人的价值被进一步地肯定了。
上个世纪英国革命的发生,使人们看到一线光亮。
但是,当时的欧洲各国仍处于王权的强力统治之下,教会仍然左右着人们的思想,人的个性仍处于王权和教权的阴影之下。
下层人民生活艰辛,社会矛盾日益激化。
为铲除社会上的王权主义、教权主义和愚昧主义,以法国为中心,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的领导者和思想家试图以文化知识为工具,开启大众愚昧的思想,使之摆脱王权与教权的控制。
他们崇尚理性,认为人类现在的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上接受审判,理性是裁定一切的标准。
但这种理性与17世纪的古典主义理性是不同的,17世纪古典主义强调的是崇尚王权,维护王权和国家利益,为专制制度服务的理性,而18世纪启蒙思想家崇尚理性是因为他们认为“凭借理性人能够解决一切重大难题、确立生活的基本准则;同时坚信,运用理性必将迅速地驱散迷信、偏见及野蛮带来的社会黑暗,使人解脱对权威的单纯依赖和对传统观念的盲从,在世界上建立自己的理想王国”。
p第五章第一讲 18世纪文学

18世纪文学
启蒙运动(The Enlightenment)
性质:启蒙运动是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第二
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时 期人文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带有强烈的政治革 命性质。 特征: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科学与理性。反对 封建制度,宣扬民主语法制。 目的:追求政治思想自由,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反 对封建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博爱、理性、科学 、民主、法制。 代表人物: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狄德罗等。
卢梭文学著作
代表作:书信体小说《新爱洛绮丝》
哲理小说《爱弥儿》:法国第一部讨论教育问题
的小说
散文代表作:《一个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晚年自传体小说:《忏悔录》
思考:卢梭的《忏悔录》与奥古斯丁的《忏悔录》 的不同?
《新爱洛绮斯》
贵族小姐朱丽
家族教师圣普乐
俄国贵菲尔丁( Henry Fielding, 1707-1754)
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
英国近代小说创始人 代表作:《汤姆·琼斯》
主题思想:批判贵族社会伪善的文明,肯定启蒙民 主观念的“自然道德” 代表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 “18世纪英国社会的散文史诗”
感伤主义文学
哥特小说
哥特原指哥特人和中世纪的哥特式建筑。
是18世纪后期出现的长篇小说的一个新变体。 哥特小说以中世纪为背景,描写发生在阴森恐怖
的城堡中的神秘故事和谋杀事件。故事充满神秘、 恐怖、鬼怪和骇人听闻的超自然事件。
由华尔蒲尔首创,代表作《奥特朗托堡——一个
哥特式故事》、马修· 刘易斯的《修道院》。
18世纪法国启蒙作家创造的一种新型小说。作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重要的作家及创作
• (1)丹尼尔·笛福 • 丹尼尔·笛福(1660~ 1731)Daniel Defoe 笛福是英国现实主义小 说的奠基人,被誉为 “英国小说之父”。 • 他的创作标志着英国近 代现实主义小说的开端。 其代表作《鲁滨逊飘流 记》(1719)。从此, 小说成为18世纪英国文 学的主要成就。
(2)江奈生·斯威夫特(1667-1745)
• 斯威夫特是英国著 名的讽刺小说家。 • 代表作《格列佛游 记》通过幻想游记 的形式,对英国现 实社会进行了深刻 的讽刺和批判。
《格列佛游记》
• 斯威夫特最著名的作品是寓言小说《格列佛游记》 (1726),以里梅尔·格列佛的口气叙述周游四国的情 景,全面讽刺和抨击了英国的社会现实。 • 格列佛→小人国:居民身高仅6英寸。君主相大臣贪婪、 残忍,党派之间倾轧、争夺以及国家之间战祸连绵不断。 • 格列佛→大人国,居民身高有如铁塔。 • 格列佛→飞岛国。飞岛国有一块属地,如果居民稍有不 顺,飞岛就飞临上空,断其阳光,或降落在国土之上, 把属地居民压成矗粉。 • 格列佛→贤马国,统治者是具有高度理性的贤马,另外 有人形动物,它们贪婪、忌妒、凶残、心毒,从赴表到 内心都令人憎恶,可以说是罪恶的化身。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 一、启蒙运动及启蒙主义文学
• 二、欧洲各国的启蒙主义文学
一、启蒙运动及启蒙主义文学
• (一)启蒙运动
• 1、 十八世纪欧洲的社会文化背景: • 18世纪欧洲总的趋势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迅速发展, 王权专制制度开始走向衰落。 • 18世纪的自然科学取得了巨大的新进展,大大推动了 人类文明的进步,开阔了人们的思路。
菲尔丁的小说创作
• 菲尔丁说,他“发现了一个新的写作领域”。他的小说, 仍然以幽默和讽刺向腐败、伪善、谎言和罪恶作不屈不 挠的斗争,同时充满乐观精神和对人民的热爱。 • 书信体的小说《沙米拉》,仿作理查生的《帕米拉》, 题名《沙米拉》(Shamela,sham是“假”的意思)。 • 小说《约瑟夫·安德鲁斯的经历》——流浪汉小说的传 统。从人物和情节上看仍脱不了与《帕米拉》的关系: 人物与理查生小说中的人物经历有相似之处,但还是 “反其意而用之”,为的是揭露那本小说的情节的不真 实,人物的虚伪和道德的伪善。
二、各国启蒙主义文学 • (一)英国启蒙文学
• 1、英国启蒙文学概述: • 英国的启蒙文学出现较早,旨在反对封建残余,巩固 资本主义制度,同时也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弊 病。 • 主要成就是现实主义长篇小说。特点是:以现实社会 矛盾为题材;以普通人为主人公;采用日常语言和写 实手法。 • 重要作家有笛福、斯威夫特、理查生和菲尔丁。
鲁滨逊形象
• 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成功地塑造了西方文 学中第一个资产者的正面形象。鲁滨逊的形象反映了 上升时期资产阶级思想感情和阶级本质,恩格斯曾概 括这个人物为“一个真正的资产者”。 • 鲁滨逊坚毅顽强、勤奋创业,体现了资产阶级上升时 期资产者敢于冒险、追求财富的开拓进取精神。 • 鲁滨逊又是一个具有极强占有欲和私有欲的殖民主义 者。 • 笛福从维护资本主义的立场出发,对鲁滨逊采取完全 肯定和歌颂的态度。
2.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
• (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哲理性。启蒙作家特别强调 文学的社会功能,视文学为从事反封建斗争和宣传启 蒙思想的工具。 • (2)具有民主性和现实性。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 主人公,而王公、贵族、教皇和僧侣常常成为批判的 对象。 • (3)文学形式的独创性和多样化。启蒙作家创造了新 的文学体裁,如启蒙戏剧(正剧)、哲理小说、书信 体小说、教育小说等。
(3)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关系
• 启蒙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展关系: •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二 者的实质内容都是反对封建束缚,宣传资产阶级思想观 念,并且后者比前者又深入一步。二者都推动了欧洲的 思想解放,后者的影响较前者范围更广,程度更深。
• 文艺复兴运动和启蒙运动都是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都 为新兴资产阶级取得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地位作了思 想上的准备。文艺复兴为后来的启蒙运动有直接的影响, 启蒙运动不仅反对封建专制,而且为新制度勾画了蓝图, 极大地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发展。
(2)启蒙运动的基本思想 •
•
A.强调理性,认为理性是通向智慧的正确途径。
B.强调自然规律,认为宇宙受不可改变的规律的支配, 人不能凌驾于这些规律之上。 • C. 强调“天赋人权”,主张人人平等。启蒙主义者反 对封建专制,反对贵族特权,批判教会的种种偏见,对 平等的法律、民主的政治、“社会契约”、自由竞争的 经济、遵循自然法则的伦理道德、尊重人的天性的教育 等等提出了各种各样的构想。 • 启蒙主义的思想有乐观的倾向,它相信存在着一个理想 的世界让人追求。
(二)启蒙主义文学
• 1、启蒙主义文学产生及发展状况: • 18世纪初期,古典主义仍然在欧洲各国的文坛占统治 地位。随着启蒙运动的发展,也出现了体现启蒙主义 精神的文学。 • 启蒙文学要求文学创作服务于改造社会的任务,其美 学原则就是确立艺术的教化作用和民主性质。
• 启蒙主义文学最先出现在资本主义发展较快的英国, 后来在法国、德国形成高潮。
(4)菲尔丁
• 亨利·菲尔丁(Henry Fielding ,1701—1754) 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创立者, 建立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理 论。继承拉伯雷、塞万提斯 的传统,使现实主义走上新 阶段。小说代表作是《汤姆• 琼斯》。 • 此外,菲尔丁还进行戏剧创 作。
菲尔丁的戏剧创作
• 菲尔丁的戏剧创作一共持续了七年。他的作品敢于正视 现实,触动当时重大政治问题,揭露黑暗势力,暴露上 流社会丑恶的生活。 • 菲尔丁的处女作《戴着各种假面具的爱情》表现了作者 的反封建思想倾向。之后还有《法学院的花花公子》、 《彩票》、《现代丈夫》等剧作。政治讽刺剧是他最擅 长的,如《唐吉诃德在英国》、《巴斯昆》等。 • 1737年5月,菲尔丁的剧本《一七三六年历史日志》上 演,揭露了政府的贪污腐败,激怒了当权的辉格党的首 领,于是,他们在国会通过了一部臭名昭著的《一七三 七年戏剧检查法》,从此断送了菲尔丁的戏剧创作。这 部法令一直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才被废止。
英国启蒙文学的分期
(1)18世纪20年代,启蒙文学兴起 丹尼尔· 笛福:现实主义小说《鲁宾逊漂流记》, 斯威 夫特: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理查生:代表作 《克莱丽莎》,亨利· 菲尔丁:“散文滑稽史诗”《汤 姆· 琼斯》。 (2)18世纪中后期:感伤主义文学开始流行 劳伦斯.斯泰恩:小说《感伤的旅行》,哥尔德斯密斯: 长篇小说《威克菲尔德的牧师》, “墓园诗派”:格 雷《墓园挽歌》。 喜剧作家理查· 布林斯莱· 谢立丹,诗人罗伯特· 彭斯:他 的诗具有较强的人民性。
(3)塞缪尔·理查生
• 理查生(Samuel Richardson,1689—1761)是英国感 伤小说家的第一个代表。他最为著名的作品是书信体 小说《帕米拉》和《克莱丽莎·哈娄》。 • 理查生在英国和欧洲小说发展史上有重要的地位。他 的小说集中描写一件事的始末,以日常生活中的婚姻、 道德等问题为内容。他特别注意分析和描写人物的情 感和心理。他善于写善良的弱女子令人心酸的处境和 她们的悲苦心情。这一特点使他的作品具有感伤主义 因素。但他的小说冗长,说教气味浓厚。
菲尔丁的小说创作
• 政治讽刺小说《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于1739年动 笔,次年脱稿,但到1743年才出版。小说旨在批判政府 的罪恶、虚伪和残酷。书中平行地描写了两个主人公的 命运:纯洁善良的珠宝商人汤姆士·哈特夫利和凶恶的 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相亲相爱的哈特夫利夫妇, 经过种种磨难,最后幸福地团聚,而江奈生因他的作恶 而受到惩罚。 • 1751年,菲尔丁最后一部小说《阿米利亚》出版。这是 一部现实主义社会批判小说。富家小姐阿米利亚与穷军 官布斯上尉结婚,苦难的遭遇。为19世纪英国批判现实 主义小说奠定基础。
理查生的《克莱丽莎· 哈娄》
• 理查生最成功的小说《克莱丽莎·哈娄》,也是一 部书信体小说。 • 克莱丽莎的家庭为了经济利益,强迫她嫁给一个她 所厌恶的富人。她在危急中逃出,落入花花公子勒 甫雷斯的手中。她发现勒甫雷斯的自私面目,但已 无法逃走,终于因长期受到肉体上、精神上的折磨 而死。 • 小说揭露了当时普遍存在的妇女婚姻不能自主的现 象,批判了贵族、资产阶级的利己主义。
菲尔丁的代表作《汤姆•琼斯》
• 《汤姆•琼斯》(The History of Tom Jones, a Foundling ,1749)是 菲尔丁的代表作,具有流 浪汉小说的风格,是18世 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 高成就。描写弃儿汤 姆·琼斯和乡绅女儿苏菲 娅的恋爱故事以及他的旅 行冒险,反映当时的社会 生活,批判以门第和金钱 为条件的婚姻观兴
历史背景 资本主义萌芽 指导思想 人文主义 批判对象 天主教会 批判形式 借助于古典文化 披着宗教的外衣 主要领域 文学、艺术 影响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发展 理性主义 君权、教权 摆脱了宗教的束缚 提倡理性 政治、思想
促进了文学、艺术和 为资产阶级革命和资产 思想的发展,以及近 阶级统治做了思想的动 代科学的诞生 员和理论准备
理查生的《帕米拉》
• 理查生的第一部书信体小说《帕米拉》(1740-1741), 副标题是《美德有报》。 • 小说写一个乡绅家的女仆帕米拉坚决抵御主人对她的 无礼企图,迫使他正式娶她为妻,婚后她又以自己的 品德、仪貌赢得乡绅和他的朋友们的尊重。作者把帕 米拉当作中等阶层女德的典范,但她不过是把贞操当 作商品,待价而沽。 • 《帕米拉》在文学史上被称为第一部现代英国小说。 它把对社会环境的描写和人物心理活动的分析结合起 来,着重描写人物的感情,把感伤主义引进了西欧文 学,导致了18世纪末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
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
笛福的代表作《鲁滨逊飘流记》,主要描述鲁滨 逊冒险及荒岛经历。把16、17世纪流行的流浪汉小说 推向现代小说,并反映资产阶级价值观念。 (1)采用日记或回忆录的形式,即小说使用第一人称写 法,让主人公自己讲述漂泊的故事。小说围绕一个中心 人物的命运来展开,开始反映环境和人的复杂关系。 (2)逼真的现实性描写,环境描写和细节描写逼真。详 尽的的事实记叙,突破了从描写作者想象和杜撰的内容 到描写人们的生活现实。 (3)创造了独特的“荒岛文学”的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