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文学

合集下载

世纪启蒙文学

世纪启蒙文学
讽刺小说家,代表作《格列佛游记》。 理查生
英国家庭小说的开创者,其作品以 《帕米拉》、《克拉丽莎》最为著名。 谢立敦
把英国戏剧推向高峰,其代表作《造 谣学校》。
菲尔丁(1707——1754) 是18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 戏剧家。他与笛福和理查生一 起成为英国近代小说的创始人, 特别是他那些被称为“散文滑 稽史诗”的小说,成为英国现 实主义小说的奠基作,而《汤 姆·琼斯》则是其中的典范之作。
严肃剧有两个特
征,一是严肃性,二
是现实性。19世纪的
易卜生、果戈理、肖
伯纳等人的“问题剧”
脱胎于严肃剧。
狄德罗
18世纪法国作家伏尔泰创立的 一种新型小说。作家借小说形式表 现自己的哲学思想和政治观点,具 有鲜明的议论性、分析性和批判性。 人物形象缺少鲜明的个性,具有纯 理性的特点,成为作家哲学思想的 代言人。
感伤主义特点
感伤主义的特点是崇尚感 情,把情感放在理性之上,重 视个性和个人精神生活,描写 自然风景,留恋宗法社会。强 调表现善良人的不幸,在充满 伤感情愫的描写中,唤起读者 对人物命运的同情与怜悯,在 涩泪涟涟中表现美和崇高,以 激起读者的强烈反响。
感伤主义得名于英国作家 斯泰恩的游记《感伤旅行》(A Sentimental Journey 1768)。
万能的上帝啊!我的内心完全暴露出来了,和 你亲自看到的完全一样,请你把那无数的众生叫到 我跟前来!让他们听听我的忏悔,让他们为我的种 种堕落而叹息,让他们为我的种种恶行而羞愧。然 后,让我们每一个人在您的宝座前面,同样真诚地 披露自己的心灵,看看有谁敢于对您说:‘我比这 个人好!’”
(《忏悔录》第1部第2页,人民文学出版社, 1950年版)
席勒
席勒(1795—— 1805)诗人、美学理 论家和剧作家。

中国启蒙文学思潮

中国启蒙文学思潮

中国启蒙文学思潮
(原创实用版)
目录
1.启蒙文学思潮的起源和发展
2.启蒙文学的主要特点
3.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4.启蒙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正文
一、启蒙文学思潮的起源和发展
中国启蒙文学思潮起源于 20 世纪初,它是一种以推动社会进步、启蒙民众为目的的文学运动。

启蒙文学思潮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强调理性、科学、民主和自由,旨在推动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

二、启蒙文学的主要特点
1.强调理性:启蒙文学作品以理性为基础,倡导用理性的眼光看待世界,反对盲从和迷信。

2.倡导科学:启蒙文学强调科学精神,主张实事求是,追求真理。

3.提倡民主:启蒙文学主张民主政治,反对专制独裁,提倡尊重个人权利。

4.注重民生:启蒙文学关注民众生活,反映社会问题,呼唤社会改革。

三、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1.陈独秀:他是中国启蒙运动的先驱,代表作有《敬告青年》、《文学革命论》等。

2.胡适:他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之一,代表作有《文学改良刍议》、《中国哲学史大纲》等。

3.鲁迅: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4.郭沫若: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代表作有《女神》、《屈原》等。

四、启蒙文学的影响和贡献
1.推动社会进步:启蒙文学思潮对中国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为社会的进步和改革提供了思想基础。

2.促进文学创新:启蒙文学思潮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文学形式的创新。

3.提高民众觉悟:启蒙文学思潮提高了民众的觉悟,培养了一代又一代具有现代意识的公民。

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

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

英国启蒙文学的主要成就
英国启蒙文学是17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的一段文学时期,其主要成就包括:
1.理性和启蒙思想的推崇:启蒙文学强调理性、科学和人文主义,倡导通过理性思考和知识追求真理。

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影响了文学、哲学和社会。

2.政治讽刺文学的兴起:启蒙文学的作家通过政治讽刺和批判社会不公正的手法,表达对当时政治体制和社会问题的关切。

其中,作家如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格列佛游记》就是一部以政治讽刺为特色的杰作。

3.小说的兴盛:启蒙时期是英国小说兴起的时代,小说逐渐成为一种广泛流行的文学形式。

代表作包括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的《鲁宾逊漂流记》和塞缪尔·理查德森(Samuel Richardson)的《潘帕斯之恋》。

4.哲学和文学的交融:启蒙时期的作家同时也是思想家,他们的作品中融入了哲学思考。

约翰·洛克(John Locke)的政治哲学影响深远,而大卫·休谟(David Hume)则对人类认识论进行了重要探讨。

5.文学批评的发展:启蒙时期见证了文学批评的发展,其中亚历山大·蒲柏(Alexander Pope)的《诗意的批评》是一部标志性的文学批评作品,对文学规范和审美标准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这些成就共同构成了英国启蒙文学的特色,为后来的文学和思想运动奠定了基础。

启蒙文学名词解释

启蒙文学名词解释

启蒙文学名词解释1、“启蒙文学”概念的提出与确立2、“启蒙文学”的特征与功能“启蒙文学”一词是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创造的一个文学概念。

从晚清到五四运动前后,伴随着中国近代启蒙思潮的兴起和发展,中国启蒙文学思想家将“启蒙”和“文学”联系在一起,以文学观念促进启蒙思想的传播,以启蒙文学作品拓宽启蒙思想的表达领域,最终以启蒙文学著作建构了启蒙主义理论体系。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分析“启蒙文学”的文学观念及其特征与功能,并对其独特的艺术价值与社会价值进行评析,旨在揭示这一文学思潮的基本面貌和历史地位。

3、“启蒙文学”的审美特征( 1)对现实的审美再现(2)具有批判精神(3)诗意的栖居:精神上的还乡(4)淡远情调:人格与天地精神为一体,最终呈现了一种淡远的境界( 5)直觉式的生命体验:心灵经验的捕捉与表现3、“启蒙文学”的审美特征( 1)对现实的审美再现( 2)具有批判精神( 3)诗意的栖居:精神上的还乡( 4)淡远情调:人格与天地精神为一体,最终呈现了一种淡远的境界4、启蒙文学的历史地位作为一个文学思潮,启蒙文学孕育于五四时期,成型于20世纪30年代,影响波及当代中国文坛近百年。

由于五四时期所处的特殊历史背景,它既是中国现代启蒙运动的产物,也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组成部分。

在我们这个时代,从一定意义上说,今天启蒙文学的繁荣正是启蒙思想的延续与传承。

“启蒙文学”启蒙者运用其文学手段为文学宣传的过程,以此改变旧有的知识分子形象,阐释革命的社会功能,促使人民大众形成新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而且这种启蒙文学又强化了启蒙思想。

因此,它是时代的产物,也是时代的精神之光,在历史发展中也具有重要的价值。

不同的历史时期,它有着不同的内涵,体现了不同的特点,呈现出不同的审美价值。

启蒙文学之所以在历史发展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启蒙文学的本质在于它作为启蒙运动的成果,无论是题材范围还是写作方法都带有强烈的时代色彩。

其次,启蒙文学作为一种有别于传统启蒙文学的文学思潮,更加明显地体现出时代的烙印。

外国文学启蒙文学

外国文学启蒙文学

一、启蒙主义文学概述18世纪,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打破了它和封建贵族阶级势均力敌的状态。

为了夺取和巩固政权,资产阶级发起了一场规模巨大,影响深远的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

18世纪欧洲文学主潮是启蒙文学,它是欧洲启蒙运动在文学上的表现和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背景:英国:已经建立其资本主义制度,继续扫荡清除封建势力残余。

法国:呼唤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声势最大,战斗性最强。

德国:反对割据,争取民族统一。

启蒙运动:18世纪西方资产阶级继文艺复兴后掀起的一场更激烈、更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的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运动。

启蒙运动追求政治和学术思想上的自由,有两大特点,一是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宣扬理性与科学;二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民主与法制。

启蒙文学(运动)的基本特征1、理性崇拜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核心,也是启蒙文学的思想基础。

人们把理性作为裁判一切的真理标准。

启蒙学者崇拜的理性同样受笛卡儿唯理主义学说的影响,同17世纪古典主义文学的哲学基础有共同之处,但启蒙学者所崇拜的是“自然理性”,而“自然”在启蒙学者看来就是“自由”就是没有受封建文明所污染的纯真和清明,就其思想内涵说,它不同于17世纪崇尚君主王权和教条的理性主义,甚至与之根本对立2、启蒙文学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内容,较人文主义文学相比具有更强烈的政治性和革命性。

以自然神论或者无神论为武器对教会进行猛烈抨击。

他们以自由、平等、博爱、天赋人权等理性原则全面批判封建统治。

3、主人公较以前文学发生了根本变化。

把第三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加以歌颂,成功塑造了诸如鲁滨逊,汤姆琼斯,费加罗,浮士德等形象。

4、启蒙作家的理性崇拜和渴望参加现实斗争的倾向,使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在哲理小说方面体现尤为明显。

5、在文体形式方面,摒弃古典主义关于体裁方面高低之分的清规戒律,平等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政论等文体,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启蒙文学的特点和不足

启蒙文学的特点和不足

启蒙文学是18世纪欧洲文学的一种潮流,主要强调理性、教育、道德和国家利益,是为了推动人类进步而产生的文学流派。

它的主要特点包括:
1.强调理性和教育。

启蒙文学认为只有通过教育和理性才能让人类获得自由和进步。

2.强调个人和社会责任。

启蒙文学强调个人有责任为社会的利益出力,只有社会和个人的责任得到充分发挥,才能实现进步。

3.强调道德和公正。

启蒙文学认为道德和公正是社会的基础,只有通过道德和公正才能实现社会正义和进步。

不过,启蒙文学在推动进步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理性偏狭。

启蒙文学太过强调理性,有时容易忽略人的感性和情感。

缺乏自由和创新。

启蒙文学虽然强调人类自由,但在文学创作上却较为拘谨,缺乏新颖的思想和创新性的作品。

过分追求功利。

启蒙文学过分追求功利,强调国家利益和实用性,有时缺乏人文关怀和艺术价值。

启蒙文学与歌德

启蒙文学与歌德

启蒙文学与歌德启蒙文学是欧洲17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兴起的一种文学运动,其主要旨在推动人类思想解放和社会改革。

在德国,启蒙文学的代表人物是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

本文将探讨启蒙文学与歌德之间的关系,以及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文学的重要影响。

一、启蒙文学的背景与特点启蒙文学起源于17世纪欧洲,当时社会风气逐渐转变,人们开始对传统权威和宗教迷信提出质疑,对于人类理性和智慧的追求变得日益强烈。

启蒙文学家们倡导废弃过时的观念,提倡通过理性思考来达到对真理的认识。

他们强调个体的自由和解放,呼吁改革社会制度和政治体系。

在文学方面,启蒙文学家们追求真实和客观,主张使用现实主义的手法来描写社会和人物。

他们将文学视为一种宣传和教育的工具,通过作品的传播来启迪人们的思想。

启蒙文学充满了批判的精神,对于封建主义、专制主义和宗教迷信进行了尖锐的批评。

二、歌德与启蒙文学的关系歌德是德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的创作涵盖了多种文学形式,包括诗歌、小说、戏剧等。

尽管歌德生活在启蒙时期,但他的作品并非典型的启蒙文学,而更多地展示了他个人的思想与情感。

然而,歌德在文学和思想上仍然受到了启蒙运动的影响。

他对于个体的关注和对自由的追求与启蒙文学的核心观点相契合。

歌德的作品中经常出现对社会不公和迷信观念的批判,他通过故事和角色的刻画向读者传递了启蒙的思想。

三、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文学的影响作为德国文学的巨匠,歌德对其后世影响深远。

他的作品《浮士德》被视为德国文学的里程碑,不仅对后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对德国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影响。

首先,歌德的作品促进了德国文学的发展。

他的诗歌、戏剧和小说作品打破了传统文学的束缚,通过多样的形式和主题引领了后来的文学创作风潮。

歌德的作品不仅在德国,而且在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其次,歌德对德国文化和思想的塑造具有重要意义。

他提倡个人解放和对社会现实的反思,鼓励个体通过自由思考来寻找真理。

简述启蒙文学的特点

简述启蒙文学的特点

简述启蒙文学的特点
简述启蒙文学的特点
启蒙文学是欧洲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精神色彩和富有个性化
的特点。

这种文字实质上属于18世纪西欧的一种思想体系,它的主旨在于使大众
群众“开悟”以及获得自由自主的权利。

首先,启蒙文学激进地否定了上层文化的观念,宣扬“自由平等”的理论,支
持人人平等的思想。

作者着力突出强调了仁慈、正义、自由等社会价值观,对宗教意识形态和既得利益势力的被动认同和束缚表示反对。

它也鼓励探究自然界事物的本质,主张人类以理性思维来驾驭自然世界。

其次,启蒙文学也体现了一种无政府自由主义的思想,它的精神准则是建立在
查尔斯·达尔文的自然选择理论上的,以得伯特理论为基础。

它反对国家对个人的过度干涉,认为人们应该拥有一定的自由和个人权利,以及社会公正和公平的待遇。

最后,启蒙文学在其形式上注重激越,表达精力充沛,使用严谨科学的语言和
理性的思维来表达论点,向公众传达着新理念。

总而言之,启蒙文学对欧洲文学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为后代延伸出了丰富的思想遗产。

它的影响仍然影响着现代人的思想,也为世界文学史留下了珍贵的遗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4、唯物论:自由竞争、反对国家干预经济, 提倡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主义。
• (二)艺术特点
• 1、批判古典主义,建构现实主义理论; 菲尔丁提升小说的地位,强调小说应当 “严格地摹写自然”和“人性”;狄德 罗提出“美在关系”“是形象与实体的 吻合”,倡导“市民剧”;莱辛提倡 “市民悲剧”。
• 2、强烈的政治性、革命性;作家们以自 然神论或无神论为武器,动摇了教会存 在的合理性,广泛宣传启蒙思想,把资 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
笛 福 《 鲁 插滨 图逊 飘 流 记

笛 福 《 鲁 插滨 图逊 飘 流 记

• 斯威夫特(J.Swift,1667-1745): “讽刺小说”,《格列佛游记》 ( Gulliver’s Travels) 1726);
• 理查生(S.Richardson,1689-1761): “书信体小说”或“家庭小说”《帕米拉》 (1740)、《克拉丽莎》(1741-1748);
• “启蒙运动”:用理性和知识照亮人们的头脑,启 迪人们的智慧,使之摆脱愚昧无知的状态。
• 18世纪欧洲以推崇“理性”、怀疑教会权威和 封建制度为特点的文化思想解放运动,是继文 艺复兴之后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 启蒙运动提出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共和 国等一套纲领,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是 一场为资本主义的全面发展的做舆论准备的思 想运动。
• 3、鲜明的哲理性、政论性、人民性;哲 理小说(以一定的哲理论点作为组织材 料结构情节的中心讨论哲学、宗教、政 治、教育等问题)盛行。
• 4、在文体上,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 剧和政论等多种文体,开创了文学史上 的散文时代;小说形式多样,包括书信 体、游记体、自白体、自传体、对话体 等,以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法国哲 理小说、德国市民剧、诗剧成就巨大;
• 代表作家:
• 斯泰恩(Laurence Sterne,1713- 1768):“感伤主义小说sentimental novel”,《感伤的旅行》(1768)、“最 奇特的小说”《项迪传》(1760)。
• 斯 摩 莱 特 ( T.Smolett,1721-1771 ) : “流浪汉小说”,《兰登传》(1748);
人是“在地球上爬行的害虫中最有害的种族” ——斯威夫特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记 》
插 图
威 夫 特 《
格 列

• 感伤主义文学:受到英国哲学家贝克莱 (1684-1753)和休谟(1711-1776)的怀 疑客观世界的可知性和理性思维的可靠性的 感觉主义哲学的影响。英国一批作家在创作 上突出强调感觉和感情,着力描写个人的内 心感觉,渲染中下层人物或贤德之人对自己 或朋友的悲伤不幸所引起的催人泪下的悲痛, 或人物对美、崇高所产生的强烈反应,充满 了感伤情调,为浪漫主义的前奏。
• 这些新科学、新思想从英国传播到法国, 再传播到欧洲各国,欧洲先进的知识分 子继承了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的传统, 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领域掀起了 除旧布新的伟大的启蒙运动。
• 二、特点
• (一)思想特点
• 1、人性论:“自由、平等、博爱”为人 之本性,把生存、财产、自由和平等视 为自然所赋予人的不可剥夺的“天赋人 权”;
• 2、自然神论:以自然规律作为人的准则, 反封建反教会权威;“既使没有上帝, 也必须创造一个上帝”;
• 3、理性论:“理性崇拜”,遵从自然(自 由)情感,建立“理性王国”;用“理性” 和符合“理性”的科学知识去“照亮”人 们的头脑,号召人们用自己的“自然理性” 认识世界,力图建立“理性国家”“理性 社会”,宣传开明君主制、君主立宪制或 民主共和国;
• 4、人类并非天生堕落,如果自由地遵循理性和本 能指导,无限完美的人性和无限完美的社会就容易 实现。
• (二)历史背景
• 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的社会转型 时期;建立和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任 务提到日程上。
• 科学和生产力取得突破性发展:牛顿 (Issaca Newton1643-1727)的万有引力、 瓦特的蒸汽机;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对 机器生产的使用。
• 启蒙文学是启蒙运动的产物,它直接服务于启 蒙运动,成为18世纪文学的主潮。
启蒙运动的特点(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 1、理性是通向智慧的万无一失的向导。 • 2、宇宙是一架机器,受着不可改变的规律的支配,
人们不能凌驾于这些规律之上。自然秩序是绝对统 一,不受奇迹或其他形式的神的干扰或左右。
• 3、如果人们摒弃陈旧的迷信和偏见,按照理性的 要求生活,其前途充满希望。宗教、政府和经济制 度将简化到最简单和最自然的形式,为减少发生暴 政和贪婪的可能。
• 出现新的社会科学理论:霍布斯(Thomas Hobbes1588-1679)《利维坦》提出建立 国家、确立义务和维护权利:“通过人 与人之间所订的约定而统一于一个人格。 群众这样联合在一个人格里就叫作国家, 那就是伟大的‘利维坦’,人间的上 帝。”洛克(John Locke1632-1704) 经验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知识来自于经验, “自然状态”,把社会契约论作为建国 的基础。国家权利分为立法权、执行权 和外交权。
第五章 18世纪启蒙文学 (the Enlightenment)
《自由引导人民》
第一节 概述
• 一、背景
• (一)概念
• Enlighten: “启发、启迪、开导,使之摆脱偏见 或迷信;照亮,照耀,阐明”、“认识”或“杰出 人物”、“智慧、知识”;“光明观念”的运动, 启蒙就是人从由自己造成的不成熟状态中走出来。
• 三、代表作
• (一)英国
• 笛 福 ( D.Defoe , 1661 - 1731 ) : “ 英 国 小 说 之 父”,“航海小说”或“冒险小说”,《鲁滨逊漂 流 记 》 ( The Life and Strange and Surprising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1719);鲁滨逊孤 独地漂流28年,一个创业时期资产者的典型形象, 充满自信乐观进取冒险的精神,是欧洲文学史上第 一个资产阶级的正面形象,继承了流浪汉小说传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