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启蒙运动文学

合集下载

西方文化第四章 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西方文化第四章 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窗下常常看见一些船只,载着当地的贵族,官 员,祭司,充军到来姆诺斯,米底兰纳,埃斯卢姆 。又看见一些别的祭司,贵族,官员来接任,然后 再受流配。也看到一些包扎得挺好的人头送往大苏 丹的宫门。这些景象增加了他们辩论的题材;不辩 论的时候,大家就厌烦得要死,甚至有一天老婆子 问他们:“我要知道,被黑人海盗强奸一百次,割 掉半个屁股,被保加利亚人鞭打,在功德大会中挨 板子,上吊,被解剖,在苦役船上划桨,受尽我们 大家所受的苦难,跟住在这儿一无所事比起来,究 竟哪一样更难受?”老实人道:“嗯,这倒是个大 问题。” 12
(二)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文学 17、18世纪的英国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 但是革命不够彻底。在文学上出现了新古典主义文 学、感伤主义文学、哥特式小说等文学类型,亚历 山大· 蒲柏成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乔纳森· 斯威夫 特是著名的讽刺散文作家,劳伦斯· 斯特恩的《感 伤的旅行》成为18世纪英国感伤小说的典范。这 一时期英国最为著名的作家是弥尔顿、丹尼尔· 笛 福、乔纳森· 斯威夫特。
(三)在自然科学领域,出现了“科学革命” ;在哲学社会科学方面,兴起了一场在欧洲有着重 要影响的启蒙运动 17、18世纪时,在科学观念上人们对地球 和宇宙提出了全新的看法,一些知识分子开始用科 学和理性的方法思考社会,削弱了教会的传统全力 ,科学观念进一步发展。
4
17世纪中期,精确观测和数学推理已经成为 力学和天文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依靠推测与数学, 人们逐渐改变了对自然界的研究模式,并引发了一 场科学革命。数学家开普勒和伽利略的学说为托斯 密宇宙观敲响了丧钟,开普勒证明了行星的运行轨 道是椭圆形的,推翻了托勒密星体圆周运动方式, 伽利略运用望远镜在太阳上发现耀斑在月球上发现 山脉,证明了宇宙并不是 第三十章 结局 老实人其实绝无意思和居内贡结婚。但男爵的蛮 横恼了他,觉得非结婚不可了。何况居内贡逼得那么 紧,他也不便翻悔。他跟邦葛罗斯,玛丁和忠心的加 刚菩商量。邦葛罗斯写了一篇出色的论文,证明男爵 绝无权利干涉妹子的事;她依照德国所有的法律,尽 可嫁给老实人。玛丁主张把男爵扔在海里;加刚菩主 张送还给小亚细亚船主,仍旧教他做苦工;有了便船 ,再送回罗马,交给他的总会会长。大家觉得这主意 挺好,老婆子也赞成,便瞒着妹子,花了些钱把这件 事办妥了:教一个耶稣会士吃些苦,把一个骄傲的德 10 国男爵惩罚一下,谁都觉得高兴。

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世界文学》必修课电子教材第五章第五章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启蒙运动与启蒙文学十八世纪的欧洲是启蒙的时代。

启蒙运动直接导致了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辟了世界历史的新纪元。

启蒙运动是继文艺复兴之后欧洲资产阶级发动的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其宗旨是以天赋人权反对封建主义,用无神论和自然神论反对宗教迷信,启发人们的心灵,建立起一个理想的平等、自由、博爱的社会。

启蒙文学就是启蒙思想家用来宣传其政治主张,教诲人民的武器。

主要有三个特点: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宣传性。

启蒙作家大多是启蒙思想家,他们强调文艺的社会功能,文学创作目的明确,用文学艺术为武器宣传启蒙思想,启发教育人民,因此具有较强的哲理性和教诲特色。

2、自觉的民主性。

主张描写人们的日常生活,以资产阶级和平民为正面歌颂的主人公,改变了欧洲文学以上层贵族和帝王为主人公的传统。

3、文体的多样性。

创造了多种新的文体类型,如哲理小说,市民悲剧,及书信体、对话体小说,抒情小说、教育小说等等。

第一节流派、作家和作品一、法国启蒙作家法国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

共有两代启蒙作家——他们同时也是启蒙思想家。

第一代启蒙作家孟德斯鸠(1689— 1755)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思想家、社会学家,西方国家学说和法学理论的奠基人。

出身于贵族,曾担任波尔多省法院院长。

著有《论法的精神》(1748),和《人权宣言》(1789)主张立法、行政和司法三权分立。

文学上的主要成就是书信体讽刺小说《波斯人信札》(1721),对路易十四时代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法律进行了大胆、全面的抨击。

是欧洲最早的哲理小说。

伏尔泰(1694—1778)法国启蒙主义运动的领袖。

倡导文艺为社会改良服务,开创新型的“哲理小说”形式,宣扬启蒙思想。

曾改编中国古代戏剧《赵氏孤儿》为《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演后引起巨大反响。

哲理小说法国启蒙作家、思想家孟德斯鸠、伏尔泰等人创立的一种小说形式,继承了拉伯雷的讽刺幽默传统,吸收了英国18世纪小说家斯威夫特的手法,将辛辣的讽刺、轻松的诙谐与嬉笑怒骂结合在一起,具有犀利的批判性和战斗精神。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启蒙运动时的文学作品(代表性的)

启蒙运动时的文学作品(代表性的)
Literature During the Enlightenment
启蒙运动时的文学
1,John Milton(约翰· 弥尔顿)英国诗人:
Paradise Regained复乐园
作家以饱满的热情讴歌了耶稣的降生事。
Paradise Lost失乐园
大师
Gulliver's Travels《格列佛游记》
6,Samuel Richardson 塞缪尔· 理查森
英国著名的小说家 clarissa harlowe《克拉丽莎》
7,Henry Fielding 亨利· 菲尔丁 英 国小说家,
剧作家
《汤姆· 琼斯》Tom Jones
8,塞缪尔· 约翰逊(Samuel Johnson)英国文
亚当和夏娃偷食禁果以后,世界便为此颠倒,揭示了人的原罪与堕 落,从此,上帝失落了人;人也失落了上帝,该诗体现了诗人追求 自由的崇高精神,是世界文学史、思想史上的一部极重要的作品。
2,约翰· 班扬 (John Bunyan)
英国著名作家、布道家
Pilgrim’s Progress 《天路历程》:这时一个叫“传道者”的人指点他必 须逃离自己的故乡,前往天国。基督徒背负着世界的重担,从此踏上了艰难 而勇敢的历程,为自己、也为他人寻找救赎。
3,Alexander Pope 亚历山大· 蒲柏 英国诗人,启蒙主义者,诗作中
多是批判性的诗歌. 诗体《批评论》
4,Daniel· Defoe 丹尼尔· 笛福 英国小说家、新闻记者、小册子作者
《鲁滨逊漂流记》(Robinson Crusoe)
5,Jonathan Swift 乔纳森· 斯威夫特 英国-爱尔兰作家。讽刺文学
学史上重要的诗人、散文家、传记家和健谈家 编纂的《英文字典》 (dictionary)对英语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1、"希腊神话:希腊神话是原始氏族社会的精神产物,是古希腊人集体创造的口头创作,是欧洲最早的文学形式,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成果,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表达了对社会不平现象的义愤,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充满乐观精神。

具有天真美丽的幻想和清新质朴的风格。

2、"《xxxx》:《俄狄浦斯王》是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

取材于忒拜系统的英雄传说。

该剧的艺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精妙的结构上。

这一点可与《伊利亚特》相比,因此诗人被称为“戏剧艺术的荷马”。

亚里士多德曾给予这部戏剧作品很高的评价,称它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3、"《神曲》:《神曲》是但丁在放逐期间写的一部长诗,是他呕心沥血、经历14年之久的忧愤之作,是诗人的代表作。

《神曲》直译为《神圣的喜剧》,原题为《喜剧》。

《神曲》分为三部:《地狱》、《炼狱》、《天堂》,采用了中世纪流行的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了一个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4、"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界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基本内容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主,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体裁。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

05、"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14世纪初至17世纪初,先在意大利产生,然后在欧洲其他许多国家先后发生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大规模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

持续300年。

当时新兴阶级的思想家提出“回到希腊去”的口号,声称要把久被淹没的古代文化“复兴”起来,使之“再生”,“文艺复兴”即由此得名。

06、"《堂吉诃德》:《堂吉诃德》是欧洲文学史上划时代的长篇讽刺小说,是西班牙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塞万提斯著名的代表作,创作于1605~16年,小说以堂吉诃德企图恢复骑士道来扫尽人间不平的主观幻想与西班牙社会的冷酷现实之间的矛盾作为情节的基础,巧妙地把堂吉诃德的荒诞离奇的游侠与16世纪末17世纪初的西班牙社会现实结合起来,表现了对日趋没落的西班牙的封建统治阶级进行无情的鞭挞和嘲骂,对人民苦难深切的同情。

启蒙文学概述

启蒙文学概述

(二)各国启蒙文学概况 英国——启蒙文学的发源地 • 英国的启蒙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以扫 除封建残余、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要任务。 •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在现实主义小 说领域。
英国风光
•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世纪末至18世纪30年代:
启蒙文学形成。
笛 福
* 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启蒙文学作品;
* 是书信体小说,由160封长短不等的信组成;
* 是反封建、宣传启蒙理想的哲理小说。
§伏尔泰(1694—1778) •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 神领袖,是欧洲思想界 的泰斗; • 代表作是哲理小说《老实人》:
* 通过“老实人”与哲学家邦葛罗 等人的不幸经历与见闻,无 情嘲笑了“一切皆善”的哲学, 描述了乌托邦理想国“黄金国”,
提出改造社会的途径是劳动。
伏 尔 泰 画 像
《 老 实 人 》 书 影
2、1750年至1789年: 启蒙文学高潮阶段。
§狄德罗(1713—1784) •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中 坚,《百科全书》的 主编; • 提出了建立正剧 (“严 肃剧”、 “市民剧”) 的 美学纲领,创立了正 剧;
狄德罗画像 与塑像
斯 特 恩 画 像 《感伤的旅行》书影
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主战场
“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的世纪。” ——恩格斯
• 法国的启蒙文学有特别强烈的 革命性、政论性与哲理性;
• 法国重要的启蒙文学家都是著 名的启蒙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
• 法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1715年至1750年: 启蒙文学形成、发展。 §孟德斯鸠(1689-1755) • 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 • 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 孟德斯鸠画像

《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

根据材料 说明伏尔泰推崇儒家思想的原因?
一切权力不受约束,必将腐败
—品:
《论法的精神》《波斯人信札》
2、思想主张:
材料一: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 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如果司 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立,自由也就不存在 了。……如果同一个人或是由重要人物、贵族或 平民组成的同一个机关行使这三种权力, ……则一切便都完了。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时 期
国 代表人 家 物
思想主张
著作
《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 时代》
①抨击天主教会 ;②反对君主专 伏尔泰 制;倡导君主立宪 ;③提倡 “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④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法 ①提出“ 三权分立 ”②反对 国 孟德 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斯鸠 高 ③法律是 理性 的体现
潮 卢梭
《论法的精神》 《波斯人信札》
18 班 课前检测
• 1、启蒙运动的概况(时间、领导阶级、 思想核心、斗争对象)? • 2、启蒙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 3、启蒙运动的进程(开始、高潮、扩 展)? • 4、启蒙运动时期人文主义的含义?
二、启蒙运动代表人物及其主张
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 字,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 的权力。
——伏尔泰
• 1、启蒙运动爆发的根本原因? • 2、启蒙运动的进程(开始、高潮、 扩展)? • 3、伏尔泰的思想主张及代表作? • 4、孟德斯鸠的思想主张、代表作及 思想主张的意义? • 5、卢梭的思想主张及代表作?
卢梭:出身钟表匠世家,从小 浪迹天涯,先后作过仆人、学 徒、商店伙计和抄写员。同情 民众疾苦,不满特权阶级的专 横,对人间严重不平等现象极 为愤慨,他用自己的笔同特权 社会抗争,其代表作为《社会 契约论》

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文学

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文学

启蒙运动时期的英国文学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讽刺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一、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概述在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逐渐占据意识形态高地的条件下,18世纪出现了全欧性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继续和发展,但是带有更强烈、更明显的政治革命的性质。

在这样的条件下,文学也必然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这一时期尽管各国启蒙文学有各自的发展进程和特点,但它们仍具有一般性的特征:1、(比文艺复兴)更强烈的政治性和民主精神启蒙运动时期的作家大都是当时的启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他们把文学创作作为宣传自己思想和理论的有力工具。

2、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哲理性和政论性。

以法国的哲理小说成就最大。

3、扩大了文学艺术反映、描写的范围。

即启蒙文学的主人公不再是上层阶级、皇室、贵族等,更多的是对资产阶级一般平民的描写。

4、创造了新的学体形式。

启蒙作家打破了自古以来诗体文学独尊的局面,平等地广泛采用小说、诗歌、戏剧和文艺性的政论等各种文体,开创了文学史上的散文时代。

二、启蒙运动时期英国文学总述18世纪前半期,以启蒙理性主义为核心的新古典主义思潮统治英国文坛。

所谓新古典主义就是提倡理性、贬抑情感,强调创作时要模仿自然和古希腊罗马的经典大师和文学作品,要求行文条理清晰、典雅工整,运用巧智和讽刺,同时强调文艺作品的道德和教育功能。

这一时期,英国文学的最大成就是现实主义小说。

这一时期英国启蒙文学的特点是由于英国的启蒙运动是在英国革命后出现的,其间还经历了“工业革命”这一重大的历史变革。

因此,英国启蒙文学的任务不是召唤革命行动,而是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势力的参与。

同时,在一些最先进的作家的作品中,也批判了新制度建立起来所暴露出来的种种不合理的东西。

发展到18世纪中后期,感伤主义成为发展主流。

三、讽刺大师-乔纳森.斯威夫特(一)人物简介:(1667-1745)英国18世纪前期最优秀的讽刺作家和政论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启蒙运动文学:启蒙运动文学是在18世纪在欧洲社会兴起的第二次思想革命运动——启蒙运动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它继承了文艺复兴以来进步文学的现实主义传统,同时表现出自己的特点。

启蒙文学强调真实性 其作品还具有民主性、哲理性、教诲性和鲜明的倾向性 重要的文学成就包括英国18世纪的现实主义小说和法国哲理小说等.
2拜伦式英雄:拜伦笔下特有的主人公。

他们都是一些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

他们宁折不弯,但又带有明显的个人主义特征,只追求个人的绝对自由,没有明确的斗争目标,所以均以失败而告终。

他们带有诗人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故被称为拜伦式英雄。

3、多余人:19世纪俄罗斯文学中由普希金开创的一类特殊的艺术形象。

他们反叛贵族上流社会的庸俗生活,要求变革专制农奴制的社会现实,但又远离人民,因而找不到出路。

于是,他们忧郁、苦闷,最后成为一事无成的多余人。

他们是贵族革命时期优秀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形象,到后来则逐渐丧失了进步性。

4、“心灵辩证法”──车尔尼雪夫斯基对托尔斯泰创作中心理分析特点的理论概括。

托尔斯泰的创作一向以精湛的心理分析著称于世,他根据心理描写的动态表现原则,特别擅长细腻地表现人物隐秘的心理活动和心理变化的复杂过程。

5、托尔斯泰主义──托尔斯泰提出的一种反动的、空想的政治和道德主张,指作家经常鼓吹的禁欲主义、悲观主义、僧侣主义和不抵抗主义,其理论基础是基督教人道主义,本质和核心为不用暴力抵抗邪恶。

6、古典主义:17世纪产生于法国并流行于欧洲的一种文艺思潮,政治上拥护王权,颂扬贤明君主;思想上宣扬理性克制个人情欲,坚持唯理主义;艺术上主张以古希腊罗马为典范,讲究艺术规范,要求遵守“三一律”。

代表作家有高乃依、拉辛、莫里哀等
7、、“狂飙突进”运动:是18世纪七十至八十年代中期发生在德国的一次全国性资产阶级文学革命运动,因克林格尔的剧本《狂飙突进》而得名,它充分肯定个人的地位和个性的自由发展,崇尚感情,肯定自然,推崇天才,带有狂热的个人主义倾向和反叛精神,在反封建和强调文学的民族性方面产生了强烈的影响。

赫尔德是运动的精神领袖,青年歌德和席勒是主要作家,代表作品是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席勒的《阴谋与爱情》。

8、浪漫主义文学:是出现在18丐纨末到19丐纨初癿一股文学思潮。

英国工丒革命、法国大革命,一斱面刺激了人癿精神丧性觉醒,另一斱面又使人们对现实产生夭望,在这丧大起大落癿激情旪代,思想界出现傅立叶等人癿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贶希特等对“自我”癿兲注。

在这丧大背景上,出现一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癿束缚,着重抒发丧人感受和体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建国情调,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癿成就。

代表作家有雨果、拜论、普希金等。

9、于连的形象分析 :斯丹达尔的长篇小说《红与黑》中的主人公于连是法国复辟王朝时期个人奋斗者的典型。

1 于连的阶级地位和所受的教育,决定了他的英雄主义热情和虚荣心。

出生地位低下,于连很早就形成了一种反抗和仇恨贵族大资产阶级的心理。

爱读书身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培养了他的平民崇拜拿破仑,希望自己能建功立业,然而封建等级制使他希望破灭,而后他看到教会盛极一时,他投靠了教会,于连以虚伪为武器、以反抗和投协为手段,开始了个人奋斗式的道路。

2 于连的性格是矛盾的。

受压后就反抗,当个人名利得到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在做家庭教师,具有平民意识的他应聘的条件是和主人桌吃饭 显示出反抗的精神。

在贝尚神学院,为了出人头地,于连在险恶的环境中把对教会的仇恨埋在心底。

不信教却是神学院最虔诚的教徒,又是彼拉院长的宠儿。

在这里具有对抗意识的青年逐渐成了一个和教会同流合污的野心家。

在木尔侯爵府,于连为了实现自己的野心,忠心为侯爵效劳、和侯爵女儿玛特儿恋爱、结婚最终得到了一份颇丰的地产和官衔。

3 于连的平民阶级意识并未完全泯灭。

入狱后,他开始反省,认识所走的道路的虚伪和痛苦。

法庭演
说是于连对贵族大资产阶级的谴责和对社会的抗议,也是他反抗精神的爆发和悲剧命运的总结。

4人物形象的局限性。

他的行动是个人盲目的,他的反抗具有极大的动摇性,一旦个人的追求满足后就妥协投降。

10、。

论述《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斯丹达尔的《红与黑》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的开山之作 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1 从现实生活中选取典型材料 通过描写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 来反映时代特征。

小说通过了3个典型环境 维立叶尔、贝尚松神学院、巴黎 中个人奋斗的悲剧过程 揭露了复辟时期大革命的深刻影响 资产阶级的压迫、平民的反抗、贵族和社会的腐败统治等时代特征 又说明了个人奋斗在专制特权社会中失败的客观真理 2 特别善于把握和分析人物心理。

于连收到玛特儿小姐约他半夜来的信时的心理活动。

他即高兴又怀疑 即犹豫又自责心理活动互相冲突 揭示了他内心的冲突和感情的瞬间变化 突出了他的性格。

“要准备战斗” 3 情节紧凑、结构严谨。

以于连的个人奋斗史为“经” 以他和德•瑞娜市长夫人、玛特儿小姐恋爱生活为“纬”。

经纬交织、条理明晰。

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顺畅 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

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整清晰 井井有条 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11、。

试析安娜的形象及其悲剧的原因。

人物形象 托尔斯泰的代表作《安娜•卡列尼娜》中的主人公安娜是一个追求个性解放的贵妇形象 一个被虚伪道德所束缚和扼杀的悲剧人物。

1安娜的感情强烈而真挚 有深刻丰富的内心世界。

当她还是少女时 就由姑母作主 嫁给比她大20岁的省长卡列宁。

卡列宁枯燥泛味 感情贫乏。

牢狱般的生活窒息了她生命中隐伏的爱情。

和渥伦斯基的相遇 唤起了她长期受压抑的处于沉睡状态的爱的激情。

她对爱情自由的执著追求 体现了贵族妇女个性解放的要求 具有反封建性质。

2她对渥伦斯基的爱认真执著到疯狂和神经质的地步。

当渥伦斯基明显表现出对安娜的冷淡时 失去了一切的安娜绝望地想找回渥伦斯基最初的激情 找回那种不顾一切的爱 而渥伦斯基对安娜的“反常”越来越反感 安娜的感情受到极为惨重的打击 这使她对渥伦斯基的爱更加炽热真诚 发狂到了极点。

她的独特的个性是把爱当作生命 她想以死唤回爱的生 这是她的性格所决定的。

悲剧原因 内在因素 她的悲剧是她的性格与社会环境发生冲突的必然结果。

造成安娜爱情悲剧的内在因素是她独特的个性。

外在原因 是虚伪的上流社会和冷酷的官僚世界安娜之所以不能见容于上流社会 不是她爱上丈夫以外的男子 而是由于她竟然敢公开这种爱情。

这种行为本身就是对上流社会的一种挑战。

上流社会不能容忍安娜公开丈夫决裂和不“体面”的行为 对她进行了严厉的惩罚。

卡列宁为了折磨她 拒绝离婚 并且剥夺了她心爱的儿子。

在失去一切之后安娜生活中惟一的安慰便是渥伦斯基的爱情了。

爱情的破裂使安娜失去了生存的精神依据 上流社会通过渥伦斯基的手杀死了她。

12、分析拉斯底涅的形象及其典型意义。

巴尔扎克的小说《高老头》中的主人公拉斯底涅是复辟王朝后期到七月王朝时期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野心家的典型。

(小说描写他由一个没落贵族子弟腐化成资产阶级野心家的典型过程)。

他的性格发展有三个阶段 1 他到巴黎上大学 想通过勤奋努力 刻苦攻读争取一番功名。

但是经不起上流社会的诱惑。

3年的巴黎生活使他看清了社会的本质 法律和道德对有钱人无效 财产才是金科玉律。

于是他决定走另一条道路 往上爬 不顾一切地往上爬。

2 经过人生两个导师的教唆 拉斯底涅开始了明显的蜕变。

鲍赛昂夫人亲自教他读“人生这部分”培养他自私自利的人生观 传授他以牙还牙对付社会和个人的伎俩。

最后鲍赛昂夫人的隐退使他进一步认识到金钱的重要作用。

伏脱冷要求拉斯底涅同自己合伙 教他与维多莉恋爱 自己杀死维多莉的哥哥 以获取泰伊番的财产。

他还用赤裸裸的语言剖析社会的本质。

伏脱冷后来被米旭诺以3000法郎卖给当局 使拉斯底涅进一步相信伏脱冷利己主义社会本质的剖析。

3高老头的苦难和死亡 最后完成了他的社会教育。

当他埋葬了高老头后 埋掉了最后一点人性。

这曾清白
的青年 已堕落成向财富和权势进攻的资产阶级野心家。

意义 小说通过拉斯底涅的演变 反映了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兴起 揭露了金钱的罪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