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历史大一轮人教版习题:第34讲 启蒙运动历史
高中历史启蒙运动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

高中历史启发运动同步练习新课标人教版必修3考点扫描基本知识:启发运动;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的主要思想主张。
要点:主要启发思想家的主张及其差别;启发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影响。
过关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对“启发思想”最正确的表述是A.批评了旧制度,对社会提出新假想B.批评专制主义,倡议自由同等C.批评教权主义,倡议个人自由D.否认封建王权,倡议权益的“限制与均衡”2.启发运动发生的历史条件不包含A.财产阶级力量的日趋壮大B.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C.财产阶级革命成为历史潮流D.人们开始打破封建迷信思想3.财产阶级启发思想的中心是A.反对贵族特权和封建等级制度B.追求政治民主、权益同等和个人自由C.呼吁消灭专制王权D.呼吁打垮天主教会的世俗威望4.启发运动的本质是A.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B.以财产阶级理性的阳光照射全人类C.反对封建专制D.财产阶级革命风暴到临前的思想舆论准备5.欧洲启发运动最初出现于A .意大利B.英国C.法国D.荷兰6. 18 世纪启发运动的中心是A.法国B.英国C.德意志D.意大利7. 18 世纪法国启发思想家中居于领袖地位的是A.伏尔泰B.卢梭C.孟德斯鸠D.康德8.启发运动中“自由”、“同等”的要求,本质上反应了A.封建专制统治的腐败和黑暗B.发展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的要求C.封建教会威望地位的业已摇动D.封建统治堕入全面危机9.伏尔泰曾说:“我不可以赞同你说的每一个字,可是我誓死保卫你说话的权益。
”这表示他A.反对教会控制B.反对君主专制C.倡议权益同等D.倡议君主立宪10.与文艺中兴对比,欧洲启发运动最突出的特色是A.以理性主义思想来察看社会现状B.对天主教会发动了摧毁性的冲击C.提出了成立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构思D.倡议财产阶级革命二、资料分析题*11 .资料一启发运动就是人类离开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可熟状态。
不可熟状态就是不经他人的指引,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力所不及。
当其原由不在于缺少理智,而在于不经他人的指引就缺少勇气与信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类不可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
2018年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精品讲练:第十三单元第34讲 启蒙运动(附答案)

第34讲启蒙运动考纲要求启蒙运动。
课标提示简述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康德等启蒙思想家的观点,概括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考点启蒙运动[自主学习答案]考点①封建专制统治②自然科学③“理性”④专制和愚昧⑤天主教会⑥君主立宪制⑦法律面前人人平等⑧“三权分立”⑨“天赋人权”⑩人民主权⑪《纯粹理性批判》⑫思想解放⑬思想解放⑭法国⑮资产阶级⑯民族独立[巧学妙用]概念阐释——“理性主义”理性即人自己思考,运用自己的智力去认识、判断和理解事物的能力。
启蒙思想家认为理性是判断是非的唯一标准。
其旨在反对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追求政治平等和经济自由,构建一个更符合理性和人性的社会。
图示解史——启蒙运动的内容构图解史——欧洲人文精神的发展考法1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考题1】(2017·河南洛阳模拟)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
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水平的差异B.政治制度的差异C.文化环境的差异D.国际地位的差异答案 B『方法突破』依据所学,17~18世纪,英国已经逐渐率先(1689年)建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而当时的法国仍然处于波旁王朝的专制统治之下,整个社会受专制的影响超过英国,从而对现实政治进行的批判较多。
『史论链接』法国成为欧洲启蒙运动中心的原因(1)社会基础:法国封建统治势力强大,第三等级与特权等级之间的矛盾特别尖锐,而封建制度的危机又空前严重。
(2)经济基础: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的日益加强,形成了一批既有经济实力,又有文化教养的新兴阶级的代表。
(3)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近代科学的兴起和英国革命的成功,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理论实践经验。
考法2启蒙运动的特点【考题2】(2016·四川成都诊断)“我们的时代是最幸福的时期,皇帝、国王、王子富有人情味地从他们令人敬畏的高位上走下来。
(2020年高考历史专题复习人教新版)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习题

1.文艺复兴发源于意大利的主要原因是A.意大利人大量接受亚非文化B.意大利最早产生资本主义萌芽C.意大利地区分裂割据,思想活跃D.意大利有优秀的文化遗产和人才结构2.文艺复兴运动中人文主义的核心是A.改革宗教,为资产阶级服务B.用神的观念考察一切事物C.提倡科学,反对地心说D.反对宗教束缚,主张人性解放3.《蒙娜莉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两幅名画。
这两幅画表现的人文主义思想是A.表现了真实的人,揭示了他们的内心世界B.表达了追求完美的境界C.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D.绘画是以现实生活中的人为模特的4.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相同点不包括A.发生在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以后B .是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封建斗争C .要求摆脱宗教束缚D .为资本主义发展打碎了精神枷锁5.以下关于洛克与伏尔泰理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他们都A.反对君主专制制度B.主张以法治国C.主张君主立宪制度D.为英国资产阶级政权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6.对法国大革命的斗争形式与斗争精神影响最大的启蒙思想家是A.伏尔泰B.孟德斯鸠C.卢梭D.狄德罗7.英法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特点是A.反对君主专制B.反对宗教信仰C.主张社会契约论D.主张分权,建立民主的政治体制8.孟德斯鸠曾说:“一个公民的政治自由是一种心境的平安状态,这种心境的平安状态是从人人都认为他本身是安全的这个看法产生的,要享有这种自由,就必须建立一种政府,在它的统治下一个公民不惧怕另一个公民。
”这里所说的政治自由是A.人人随心所欲B.取消任何政府C.人身自由、权利平等D.在社会公德规范内的行动自由9.和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具有的突出特点是A.反对罗马教皇,提倡宗教自由B.反对神权,提倡人权C.反对愚昧,主张科学发明D.反对封建专制制度,追求民主自由10.启蒙学说发展了人文主义,主要表现在A.反对教权主义和蒙昧主义B.宣传天赋人权C.提倡自由平等D.主张建立法治社会11.阅读以下材料材料一在教会的教父们的无数著作中有不少表面的矛盾甚至于难解之处。
2020届高中历史一轮新课标通用版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作业Word版含答案

考点训练33宗教改革与启蒙运动[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9·福建永安一中月考)德意志宗教改革时期,以路德为代表的市民阶级同以萨克森选侯为代表的世俗贵族阶级结成了反对罗马教廷的同盟。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二者都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B.宗教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C.文艺复兴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D.建立资产阶级廉俭教会的需求答案 B解析市民代表和世俗贵族联合反对教廷,是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对本民族权益的捍卫,是欧洲民族国家兴起的表现,故宗教矛盾成为德意志主要矛盾,故选B项。
世俗贵族没有发展资本主义的要求,排除A项;材料与宗教改革相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资产阶级建立廉俭教会的需求,排除D项。
2.(2019·湖南雅礼中学月考)马丁·路德宣称,人只要信仰上帝,就可以被上帝称为“义人”,于是信徒就不再是“罪人”,就得救了。
这种主张在当时的主要进步意义在于()A.打破了罗马教会神圣不可侵犯的地位B.使个人获得了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C.打击了宗教权和专制王权D.使人们获得精神自由和灵魂救赎的自主权答案 D解析马丁·路德认为人人都可以直接与上帝沟通,否认了教皇和教士是通往天堂钥匙的掌管者,使人们获得灵魂得救的自主权和精神的自由,马丁·路德的主张是从神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的自由和独立性,故答案为D项。
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通过宗教改革,个人并没有取得与教皇同等的宗教地位,排除B项;宗教改革没有打击王权,排除C项。
3.(2019·山东淄博实验中学诊断)马丁·路德认为: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家庭必须对政府负责,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
这一观点()A.否定了神学对人们的精神控制B.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C.使德意志建立起统一的国家D.得到欧洲贵族的普遍支持答案 B解析根据“政府必须掌握在世俗统治者手里……人世间的教会作为一种世俗组织,也要归世俗政府管理”可知,马丁·路德主张世俗君主不仅掌握世俗权力,而且应该控制教会,这有利于加强世俗君主的权力,故B项正确。
2020届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课练30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作业

课练30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30小题是基础练小题提分快小题狂练○1.《欧洲文艺复兴史》中写到,“《九十五条论纲》原本只是那个时代教会改革声中的一声……他划着一支火柴本来是为了看清脚下的路,却点燃了整片森林”。
文中的“他”划燃火柴的地点位于下图中的()A.③B.①C.②D.④答案:A解析:《九十五条论纲》是德意志宗教改革家马丁·路德的主张,故“他”划燃火柴的地点是德国,③是德国,故A项正确;①是英国,故B项错误;②是法国,故C项错误;④是意大利,故D项错误。
2.宗教改革在欧洲近代历史上有着重要影响,封建王侯、普通民众、教会内部的宗教人士都参与其中。
下列叙述中,反映普通民众愿望的是()A.“脱离罗马教会之束缚而自立”B.“增加真正之宗教束缚耳”C.“恢复教会之美风,由之恢复其威力”D.“各国皆有治理本国境内一切事情之权利”答案:B解析:“脱离罗马教会之束缚而自立”,反映的应该是新教诸侯的意愿,故A项错误;马克思这样评价宗教改革“他打破了外在的枷锁,但是给人们的心灵套上了枷锁”,且相比于文艺复兴,宗教改革涉及千千万万的普通民众,故B项正确;“恢复教会之美风,由之恢复其威力”,反映的应该是新教宗教人士的意愿,故C项错误;“各国皆有治理本国境内一切事情之权利”,反映的应该是新教诸侯的意愿,故D项错误。
3.[2019·安徽亳州检测]“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据此可知,促成启蒙运动的因素之一是()A.工业革命的深入开展B.宗教改革运动的推动C.封建君主专制的衰落D.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答案:D解析:材料未提及工业革命的开展与启蒙运动的关系,故A项错误;宗教改革使人们思想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但没有提及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产生的背景是封建专制强化,故C项错误;近代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人们用认识自然界的方法去认识世界,故D项正确。
2020届高三高考人教版历史一轮复习同步练习题卷:启蒙运动

启蒙运动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伏尔泰在《萨帕塔的疑问》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萨帕塔是神教人员的候选人,他天真地问:‘我们如何进一步说明我们烧死的成百上千的犹太人是四千年前上帝的选民?’……萨帕塔得不到答复,索性极其单纯地宣讲起神来。
”伏尔泰写这则故事的主要意图在于( )A.说明犹太人低人一等已成共识B.表明宗教不是理想的信仰追求C.体现萨帕塔对宗教盲从与崇信D.批判基督教的极端虚伪和无耻2.18世纪中期,伏尔泰曾为因亵渎路旁十字架的罪名而被处决的青年拉巴尔鸣冤,还竭力为被判处死刑、留有恶名的新教徒让·卡拉(被控告为阻止儿子皈依天主教而将其杀害)昭雪……这些活动说明伏尔泰意在( )A.反对天主教会B.宣扬信仰自由C.抵制宗教狂热D.倡导民主共和3.卢梭曾写信给伏尔泰说:你的诗使我失去慰藉,并且濒于绝望,并迫使我反对上帝。
(但这)片刻也无法诱使我怀疑自己灵魂的永存和精神的上帝;我感受它、坚信它,我向往它、期待它,并且只要有一息尚存,就要捍卫它。
这表明( )A.伏尔泰给启蒙运动带来消极影响B.法国启蒙运动逐渐误入歧途C.卢梭对理性主义有着自己的见解D.卢梭并非真正的启蒙思想家4.与同时期法国相比,18世纪早期英国的启蒙思想家较少对现实政治进行批判,而更多的是对社会问题的研究和对未知科学领域的探索。
英法启蒙思想家出现上述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水平的差异B.政治制度的差异C.文化环境的差异D.国际地位的差异5.有启蒙思想家曾说:“如果是同一个人,无论他是为贵族利益还是为人民利益,在运用这三种权力,也就是制定法律的权力、执行公众决定的权力和对个人事务审判的权力,那么就会终结所有的东西。
”该思想旨在( ) A.避免专制独裁B.实现人民主权C.遵守社会契约D.建立法治社会6.(2018·山东滨州模拟)孟德斯鸠在其出版的《罗马盛衰原因论》中认为,共和时期的罗马之所以强盛,是因为当时的罗马公民享有政治权利,人人都是国家的主人翁,具有爱国家、爱荣誉、爱自由的美德。
2020高考历史一轮复习39启蒙运动(含解析)

高效作业(三十九) 启蒙运动时间:30分钟满分: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2019·银川高三统考)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
据此可知,启蒙运动的进一步发展主要体现在()A.反对封建专制制度B.批判宗教神学C.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D.促进思想解放解析“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指的是人性的解放,即追求人的自由、价值和尊严,反对外在束缚,由此可知,A、B、D 三项依旧是外在的对“笼子"的撕裂,而真正要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指的是要约束统治者的权力,也就是提出民主制度的构想,如社会契约、人民主权、民主共和、三权分立等一系列学说的提出,其目的均在于此,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发展之处,故选C.答案C2.(2019·秦皇岛高三调研)“他们(行政官或者国王)仅仅是主权者(人民)的官吏,是以主权者的名义在行使着主权者所托付给他们的权力,而且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
该启蒙思想家主张( )A.天赋人权说B.分权制衡说C.社会契约论D.三权分立说解析天赋人权说宣扬人生而享有生存、自由、追求财产和幸福等权利,不符合题意,故A项错误;分权制衡说主张国家权力应当分别由不同的国家机关去行使,以保持国家权力间的平衡状态,故B项错误;材料“只要主权者高兴,他们就可以限制、改变和收回这种权力”出自卢梭的《社会契约论》,认为人民主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政府的权力由人民赋予,如果政府实行暴政,侵犯人民的权利,人民有权推翻政府。
故C项正确;一般而言,三权分立制度是指把国家的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议会、政府、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的制度,排除D项。
答案C3.(2019·莱芜高三摸底)1749年,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出版震动欧洲;法国布封《自然史》开始陆续出版;伏尔泰加盟启蒙阵营,变成人们的精神偶像;霍尔巴赫在巴黎开办沙龙,创建启蒙运动的核心基地;狄德罗因为《论盲人书简》被抓进监狱。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启蒙运动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启蒙运动一、选择题1.(2019·丰台期末)18世纪后期,沙龙是巴黎社交与文化生活的中心,参与者主要是作家、律师和记者。
沙龙崇尚“批判精神和脱离一切责任束缚的自由精神”。
下列可能成为当时沙龙讨论议题的是()A.挑战罗马教皇权威B.达尔文和进化论C.拿破仑的历史功绩D.君主专制的弊端2.(2019·某某皖江名校联盟)18世纪时,欧洲不少思想家都是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多面手,例如伏尔泰不仅出版了哲学著作,还发表了大量的史学著作、文艺小说、戏剧和诗歌。
这些思想家“多面手”的表现()A.展现了文艺复兴的盛况B.旨在倡导资产阶级革命C.彰显了某某改革的成果D.有利于启蒙思想的传播3.(2019·某某揭阳模考)1620年,一群为了躲避国内某某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五月花号”轮船来到北美,他们共同签订了一个协议。
协议表白对英王的忠顺,并本着契约的原则,自愿组成一个“实行公民治理的政治团体”,制定公正平等的法律,服从合法的权威。
该协议()A.体现了建立自由法治秩序的要求B.引发了英国某某改革的爆发C.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的学说D.构建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框架4.(2020·某某某某某某一模)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皇后——奥地利公主玛丽·安东内特酷爱文艺。
她把戏剧《费加罗的婚礼》挪到国王眼皮子底下演出。
该戏剧描绘的是启蒙哲学最痛恨的那个封建等级观念,实际上是攻击统治阶层。
而国王也不觉得这有什么了不起。
这反映了()A.法国启蒙运动自上而下全面展开B.统治者一定程度上接受理性哲学C.路易十六的开明缓和了阶级矛盾D.统治者推动启蒙哲学的广泛传播5.(2020·某某某某调研) 在1792年的法国,当国民公会内部就是否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出现激烈争议时,雅各宾派代表马拉挺身而出,在会上大声呐喊:“要保证人民的幸福,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
”这表明马拉推崇() A.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B.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C.洛克的君主立宪D.伏尔泰的天赋人权6.(2020·某某某某诊断)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中国人的生活完全以礼为指南”;中国人所谓的“礼”其实就是“礼教”,“他们(指中国的立法者)把某某、法律、风俗、礼仪都混在一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4讲启蒙运动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6·河南商丘模拟)人文主义是西方中世纪晚期以来人们的精神追求。
启蒙运动高举理性旗帜,把人文主义发展到新的高度。
“人文主义”的本质含义是()A.洞察宇宙,探索人生B.追求自由,强调平等C.肯定人性,追求幸福D.否定教会,信仰得救答案 B2.(2017·东北四市教研联合体调研)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
”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A.知道应该怎样思考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C.自主开拓精神家园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解析从“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项正确。
答案 C3.(2017·湖南衡阳调研)伏尔泰在认识论上坚持人的思想源于对客观事物的感觉和经验,并根据牛顿的科学原理解释物质世界。
他的宗教观是自然神论,主张上帝就是自然界不可抗拒的规律。
这说明伏尔泰()A.在认识与宗教上坚持理性原则B.主张宗教信仰自由与思想自由C.认为自然科学应当为宗教服务D.认为宗教信仰与科学截然对立解析本题考查伏尔泰的思想。
结合伏尔泰对待自然科学和宗教的态度可知他的思想体现了启蒙运动的核心特点——理性主义,A项正确。
材料只指出了伏尔泰对上帝的态度,B项说法错误,排除;C、D两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
答案 A4.(2016·广西桂林模拟)伏尔泰赞扬孔子“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是超越基督教教义的最纯粹的道德。
其赞扬孔子的主要意图是()A.借助孔子道德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B.宣传平等思想构筑近代社会理念C.借助孔子思想倡导建立共和制D.利用中国道德政治批判西方现实解析伏尔泰吸收儒家思想主要是为了建立资产阶级理性国家,反对基督教神学思想不是主要意图,故A项错误;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领袖,主张吸取儒家文化中的合理部分来推动社会改革,故B项正确;伏尔泰倡导君主立宪制,不是共和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伏尔泰批判西方现实信息,故D 项错误。
答案 B5.(2017·新疆乌鲁木齐调研)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
”“最大胆学说”指的是()A.人文主义思想B.民主共和思想C.三权分立思想D.自由主义思想解析根据所学,18世纪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三权分立学说,成为后来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基本原则。
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的理论依据之一即是孟德斯鸠的分权理论,选择C项符合题意。
答案 C6.(2017·河北唐山模拟)伏尔泰认为:“当君主是一个哲学家时,对人们来说是最大的幸福。
”卢梭认为:“专制君主永远都是暴君。
”狄德罗指出:“公正、温和、开明然而专制的统治者连续几朝的统治,对人民来说也许是最大的不幸。
”由此可见他们()A.对君主专制态度迥异B.都反对封建君主专制C.都主张人民权力至上D.都宣传天赋人权学说解析本题考查启蒙思想。
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卢梭、狄德罗反对任何形式的君主专制,由此可知,他们都反对君主专制,故A项错误,B项正确;材料既未涉及人民掌握国家统治权的问题也未涉及公民个人权利的问题,故C、D两项错误。
答案 B7.(2016·四川乐山三模)“法国有自己的国情——它有强大的专制传统,却没有产生革命。
……在法国非用暴力方式才行。
在这个意义上讲,……法国需要卢梭。
”“法国需要卢梭”主要是因为()A.卢梭是大革命的思想先导B.卢梭宣扬浪漫主义C.卢梭倡导了人民主权学说D.法国缺少政治理性答案 C8.(2017·山东青岛模拟)从伏尔泰的自由和法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卢梭的人民主权到康德的道德有限理论,这些观点()A.来源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B.构建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C.没有解决民主制度的运作问题D.实现了德治和法治的统一解析材料反映的是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想家的主张,这些是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上的体现,不是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实践,故A项错误;启蒙思想家的思想从不同角度论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因此构成了系统的民主思想体系,故B项正确;材料中提出的三权分立、人民主权为资本主义社会提出了基本的运作模式,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未体现出德治的要求,故D项错误。
答案 B9.(201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调研)伏尔泰与卢梭都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但两人的一些主张却是“水火不容”、“势不两立”。
其最主要的表现是()A.是否主张天赋人权B.是否反对财产私有C.是否反对君主制度D.代表阶级利益不同解析天赋人权是二者的共同主张,故A项错误;二者都属于资产阶级思想家,不会反对财产私有制,故B项错误;伏尔泰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卢梭主张主权在民、建立彻底的民主共和政体,故C项正确;二者都为资产阶级代表,故D项错误。
答案 C10.(2017·河南洛阳调研)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
这三者都()A.着重强调人的平等自由B.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C.具有鲜明的反封建特征D.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解析前者“笼子”是教会的精神束缚,后者“笼子”是来自教会和封建制度的束缚。
强调人的平等自由只符合启蒙运动,故A项错误;三者都推进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但与题意撕开人类身上的“笼子”,即思想解放无关,故B项错误;三者都反对封建教会,故C项正确;促进欧洲思想的彻底解放只符合启蒙运动,故D项错误。
答案 C11.(2017·广东汕头调研)18世纪以前,“古代中国”在西方人的笔下可说是尽善尽美,但自19世纪以来,英、美基督徒却将其变成了诈骗、不公正、没有灵魂、杀婴、奴隶、仇外主义、否认真理的代名词。
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出()A.中国儒家伦理道德受到冲击B.西方对中国的认识日益深入C.西方经历了剧烈的观念变动D.西方世界兴起和中国的衰落解析中国儒家思想受到冲击与西方人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没有因果关系,故A项错误;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了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是不客观的、片面的,故B项错误;19世纪以来,西方社会在政治上代议制开始普遍确立,经济上正在进行工业革命,思想领域进行启蒙运动,经济、政治、思想的急剧变革,人的观念发生很大的变化,导致对“古代中国”的看法也发生很大的改变,故C项正确;西方人对“古代中国”的不同描述反映的是西方思想观念的变化,不能反映出中国的衰落,故D项错误。
答案 C12.(2016·云南昆明联考)当代史学家西斯·马丁在《思想的进步史》中说,与文艺复兴运动相比,启蒙运动在许多方面都有明显的超越。
“超越”主要表现在()①以“理性”为核心②抨击教会的腐朽③提出人民主权学说④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文艺复兴提倡人性,启蒙运动以“理性”为核心,这是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①正确;抨击教会的腐朽是二者的共同点,不能体现出启蒙运动对文艺复兴的“超越”,故②错误;启蒙思想家提出人民主权学说,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是对文艺复兴只是追求现实幸福生活的一种“超越”,故③正确;文艺复兴反对封建教会的束缚,启蒙运动则将斗争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在反封建的道路上比文艺复兴更近一步,故④正确,选择B项符合题意。
答案 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13.(2017·山东日照模拟)(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孟子说:“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孔子主张“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孟子说“我听说过:有官位的人,如果无法尽其职责就应该辞官不干;有进言责任的人,如果言不听,计不从,就应该辞职不干。
至于我,既无官位,又无进言的责任,那我的进退去留,岂不是非常宽松而有自由的回旋余地吗?”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惜的是,先秦儒家的那种个人主义传统在后代日趋衰落,个人的权利越来越受到忽视。
孟子倡导的独立人格越来越少。
——摘自徐克谦《先秦儒家的个人主义精神》材料二个人主义是直到近代才从西方文化中演进出来的一种观念,中世纪以来,西方的个人经历了一个逐级的解放过程,先是从神的权威下解放,再从人的权威下解放。
个人逐步从外在束缚中得到了解放:无论是宗教的,还是政治的,到19世纪这一过程基本完成,最终,个人的神圣化终于成为习俗和法律。
——摘自钱默生《西方个人主义源流探索》(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先秦儒家“个人主义精神”的原则,分析这种精神为什么在后代“日趋衰落”。
(12分)(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个人”是如何“逐级”解放的。
(8分)(3)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指出两者的历史影响。
(5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由“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可分析得出,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可分析得出,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由“孟子认为君子应有自己的立场和追求,鄙视那种总是遵循‘以顺为正’的‘妾妇之道’”可分析得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一,从中国传统政治(宗法制、君主专制)和思想文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等角度分析概括即可。
第(2)问,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古代希腊、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到启蒙运动的历史发展进程,梳理人文主义发展线索并加以说明即可。
第(3)问,依据材料一中先秦儒学注重“人”的塑造的特点,从促进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等角度分析先秦儒学的影响;依据材料二中近代西方追求“人”的解放的特点,从促进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角度分析西方人文主义的影响;最后通过中国、西方人文思想对比,概括出两者的共同点。
答案(1)原则:人应该保持气节和尊严;别人的意志不能强加于人;人格独立,反对顺从。
原因:宗法制观念的影响;君主专制的强化;儒家思想的发展着力强化尊卑等级和人伦秩序。
(2)说明:早期西方哲学家开始探索人的价值;文艺复兴确立了以人为中心的人文主义精神;宗教改革运动把人的信仰从教会的束缚下解放出来;启蒙运动则强调人摆脱专制统治和宗教愚昧的束缚,确立起民主、平等、法治的价值观念。
(3)影响:前者丰富了祖国的传统文化,促进了民族性格的铸造与道德观念的形成;后者推动了近代社会(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