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合集下载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骑士文学骑士文学是欧洲骑士制度的产物,是中世纪欧洲特有的一种文学现象,体现了世俗封建主义文学的主要成就。

基本内容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主,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体裁。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分为《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个部分,记载了公元前12世纪末古希腊与小亚细亚的特洛伊城之间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

荷马史诗是在间传说和口头创作的基础上,由一代又一代的民间歌吟诗人共同创作的。

于公元前八九世纪由盲诗人荷马编缀而成的完整的史诗。

公元前6世纪,把它们用文字写定下来。

城市文学城市文学又名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新兴市民阶级思想情趣的文学。

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内容主要是对封建贵族和宗教僧侣进行讽刺和揭露,也表现市民的聪明才智和进取精神,具有鲜明的反封建、反教会倾向。

艺术风格生动活泼,语言通俗易懂,生活气息浓郁。

城市文学体裁众多,有韵文故事、市民抒情诗、市民戏剧和长篇叙事诗等。

法国的长篇叙事诗《列那狐传奇》的成就最为突出,长诗《玫瑰传奇》也颇有声誉。

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

它的政治基础是君主专制政体,哲学基础是笛卡尔的唯理主义其特征为1、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主张国家统一,歌颂贤明君主。

2思想上,崇尚理性, 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启蒙文学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作为启蒙运动一部分的启蒙文学,在思想上以“理性崇拜”为核心,猛烈地抨击封建专制制度和教会,尖锐地揭露、抨击社会上的不平等、不合理现象,宣传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

拜伦式英雄是拜伦笔下的一类人物形象,在斗争中不屈不挠,宁愿为理想而死,决不屈辱而生。

但他们是个人英雄,脱离群众,注定悲剧结局。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史名词解释荷马史诗:即《伊里亚特》和《奥德赛》是欧洲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品,相传是公元前9至前8世纪由一个名叫荷马的盲诗人根据小亚细亚口头流传的史诗短歌综合编成的,因而被称为荷马史诗。

史诗形成时间很长,诗中包括了不同时代的成分,在行吟诗人被迎入宫后,又有符合贵族利益的倾向。

公元前6世纪,两部史诗正式形成文字,到公元前3至2世纪,又由亚历山大城学者编订,每部分各为24卷。

金苹果:即特洛伊战争的起因。

相传阿喀琉斯的父母在举行婚礼时,没有邀请不和女神厄里斯,她来到席间扔下一个“不和的金苹果”,上面写着“赠给最美的女子”。

赫拉、雅典娜和阿弗洛狄忒三位女神都想得到这个苹果,相持不下。

宙斯要她们找特洛伊王子帕里斯评判。

三位女神各自贿赂帕里斯,赫拉许他成为最伟大的君主,雅典娜许他成为最勇敢的战士,阿弗洛狄忒许他最美丽的女子。

帕里斯判定阿弗洛狄忒是最美的。

之后便引发了特洛伊战争。

木马计:特洛伊战争久战不决,后来,奥德修斯设计把一只内藏兵将的木马遗弃在城外,假装撤退。

木马被特洛伊人拖进城中。

入夜,希腊人里应外合,终于攻特洛伊。

战后希腊人各自携带财宝奴隶还乡。

教会文学:是中世纪初期封建文学的代表,是为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教会的需要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其主要内容是宣传宗教教义,宣扬神权思想,艺术上多流于公式化、概念化缺乏真实性,成就不大。

但由于教会的神权统治垄断了中古文化教育故而一切文化艺术都染上了浓厚的宗教色彩。

骑士文学:是世俗的封建主义文学,它是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

它虽然宣扬封建道德,但其中所表现的锄强扶弱、保护妇女、尊敬老人的思想有一定的人民性。

而肯定世俗爱情,更有客观上反对教会禁欲主义的积极意义。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是12世纪以后随着城市的兴起而产生的一种反映城市内部复杂的矛盾斗争、表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愿望的世俗文学。

城市文化:是与基督教文化对立的世俗文化,城市文学是随城市的出现而形成,为满足市民阶层的精神需要应运而生的。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名词解释(上)俄林波斯神系:以宙斯为中心的神的家族,因他们都居住在希腊北部的俄林波斯山上而得名。

共有12位主神:众神之王兼雷电之神宙斯,天后赫拉,海神波塞冬,冥神哈得斯,太阳神阿波罗,智慧女神雅典娜,爱神和美神阿弗洛狄忒等,另外还有9位文艺女神。

教会文学:是一种适应封建统治者和基督教会需要的文学。

主要内容是宣传基督教教义、宣扬神的权威、禁欲主义和来世思想。

主要体裁有圣经故事、圣徒传、祈祷文、赞美诗、宗教剧等。

艺术上一般采用梦幻的形式及象征、寓意等手法。

教会文学缺乏艺术性,一般都存在公式化、概念化的缺点。

骑士文学:指伴随骑士制度而产生的一种封建贵族文学,盛行于12、13世纪的西欧,分骑士抒情诗和骑士传奇两种形式,主要内容是描写骑士爱情和骑士冒险故事,宣扬和美化骑士精神。

骑士文学既突破了教会宣扬的禁欲主义,又或多或少地反映了当时社会下层群众的生活,对后世欧洲诗歌和小说的形成影响较大。

城市文学:又称市民文学,产生于12世纪末期。

当时随着城市的发展,体现新兴市民阶层的利益、愿望和审美情趣的市民文学应运而生。

它取材于现实生活,充满乐观精神。

主要内容是揭露、讽刺封建地主和教会僧侣的残暴、贪婪、愚蠢,表现市民阶级的机智、狡猾和乐观。

主要艺术手法是讽刺,风格生动活泼。

城市文学的主要样式是韵文故事、讽刺叙事诗、市民抒情诗和市民戏剧。

文艺复兴:14至17和世纪首先在意大利发生,并很快波及全欧的一场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这场运动在哲学、文学、艺术和自然科学等许多领域广泛展开。

它是人类思想文化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对欧洲和世界文学艺术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人文主义:这一名称是从“人文科学”一词发展而来的。

中世纪中期以后,城市兴起,出现了一些市民举办的世俗学校,这些学校开设了一些与神学、经院哲学相对抗的学科,以人与自然为研究对象,即所谓“人文科学”。

当时那些研究古代文化遗产和世俗学科,而且具有新思想的学者,被后人称为人文主义者。

外国文学考试复习题

外国文学考试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是古希腊最早的两部史诗,一般认为是吟颂诗人荷马所作,故称荷马史诗.这两部史诗描写发生于公元前12世纪的特洛伊战争,各分二十四卷,反映了氏族制度趋于瓦解,向奴隶社会过渡时期广泛的社会生活,塑造了一系列英雄形象,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成就。

2、流浪汉小说:产生于16世纪中叶,它受中世纪市民文学的影响,以城市下层人物的活动为中心,以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反映当时的社会生活。

小说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描写主人公的所见所闻,对欧洲近代长篇小说产生深远影响。

代表作为西班牙3、古典主义:指17世纪流行于西欧特别是法国的一种文学思潮,由于它在理论和实践上皆效法古代希腊罗马而得名。

其特征为1政治上拥护中央主权,主张国家统一,宣扬公民义务,歌颂贤明君主.2思想崇理性,强调人的行为应受理智和意志的支配,表现荣誉、责任观念战胜感情的过程.3艺术上提倡模仿古代,重视规则,遵守“三一律".4、浪漫主义文学:是出现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一股文学思潮。

英国工业革命、法国大革命,一方面刺激了人的精神个性觉醒,另一方面又使人们对现实产生失望,在这个大起大落的激情时代,思想界出现傅立叶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德国哲学家康德、费希特等对“自我”的关注。

在这个大背景上,出现一大批作家、诗人,他们打破了传统古典主义的束缚,着重抒发个人感受和体验,歌颂大自然,喜欢异国情调,在诗歌、小说、戏剧各领域均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代表作家有雨果、拜论、普希金等。

5、骑士文学:是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产物,以描写骑士爱情和冒险故事为基本内容,包括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两种。

抒情诗产生于法国南部的普罗旺斯,有破晓歌、牧歌、怨歌等。

叙事诗又称骑士传奇,重要作品有《特里斯丹和伊瑟》等.6、教会文学:是中世纪欧洲盛行的正统文学,取材于《圣经》,体裁有圣经故事、对徒传、祷告文、赞美诗、宗教剧等,主要作者是教会僧侣,主要内容是赞美上帝的权威和歌颂圣徒的德行,宣扬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思想,手法以梦幻、寓意和象征为主。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外国文学——18世纪文学 (启蒙主义文学)

第五章 18世纪文学(启蒙主义文学)第一节概述启蒙运动:18世纪兴起于欧洲的资产阶级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续和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作了舆论准备;它比文艺复兴具有更强的政治革命性质,直接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和巩固政权制造舆论;启蒙运动中形成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体系称为启蒙主义。

启蒙主义的矛头主要是对准宗教迷信和封建专制制度的。

启蒙主义的体系的核心是理性。

启蒙主义者把资产阶级的“理性”(合乎自然、合乎人性的原则)作为衡量一切的准则,最高理想是建立一个永恒完美的“理性王国”。

简述18世纪启蒙主义文学的基本特征:1 18古典主义仍占重要地位,但启蒙主义成就最高。

2有鲜明的倾性,要求文学为现实服务。

属于资产阶级性质文学思潮,反对国王,宣传启蒙思想。

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札》,三分之二是抨击时政,揭露宗教,只有“后房故事”才具有一点文学色彩。

3把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和平民作为主人公来正面歌颂。

过去文学作品的主人公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王公贵族,18世纪以第三等级为正面主人公,王公贵族成了批评对象。

如鲁宾孙、苏珊(《修女》)、费加罗、露伊斯(《阴谋与爱情》)。

4创造性地运用了多种形式的文体:正剧、哲理小说等。

缺点: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

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

主要成就:法国启蒙运动、英国现实主义长篇小说和德国民族文学。

18世纪文学状况:一英国文学笛福(英国实现主义小说的奠基人、英国小说之父、现代新闻主要作品:《鲁滨逊漂流记》标志着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

鲁滨逊是一个新兴资产阶级理想中的英雄形象。

鲁滨孙在荒岛依靠火药和文明的工具,用自己的双手建造了一个文明世界,他是西方商业英雄。

反映了资本原始积累时期资产阶级征服世界、占有世界的雄心。

在他身上有着创造者和劳动者的品格,精力充沛,百折不挠,富于实干精神和进取精神。

鲁滨逊又是资产阶级上升时期一个“真正的资产者”(恩格斯语)的典型。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外国文学》形考作业1-4参考答案形考作业1一.选择题(已知作品选择作者,每题2分,共10分)1、《诗学》a. 萨福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埃斯库罗斯2、《被缚的普罗米修斯》a. 品达罗斯b. 埃斯库罗斯c. 伊索d. 索福克勒斯3、《埃涅阿斯纪》a. 米南德b. 欧里庇得斯c. 维吉尔d. 普劳图斯4、《麦克白》a. 彼特拉克b. 贺拉斯c. 莎士比亚d. 但丁5、《十日谈》a. 拉伯雷b. 薄伽丘c. 洛卜·德·维伽d. 托马斯·摩尔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6、欧洲文学史上最古老的文学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学。

它们在奴隶制条件下产生和发展,是欧洲文学史的源头。

7、希腊神话包括(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两大部分。

此外,还有一些解释自然现象、某些习俗与名称来源的故事。

8、《神曲》分为《地狱》、《炼狱(又译《净界》)》和《天堂》三部。

9、中世纪初期民间文学的主要作品有日耳曼人的英雄史诗《希尔德布兰特之歌》,盎格鲁·萨克逊人的史诗《贝奥武普》,冰岛人民的“埃达”和“萨迦”,芬兰人民的史诗《卡勒瓦拉》。

10、文艺复兴时期法国具有民主倾向的人文主义代表作家是(拉伯雷),他的代表作是《巨人传》。

三、简答题(每题15分,共45分)11、人文主义文学有哪些主要特征?答题要点:人文主义文学是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的主题。

它的特点有:首先在思想内容上反封建反教会,揭露封建贵族和教士的恶德败行,嘲讽教会禁欲主义和封建道德,抨击封建割据,歌颂国家民族统一,表现人文主义理想。

其次在创作方法上主要采用现实主义,提倡“摹仿自然”摒弃中古梦幻、寓意和象征的手法,表现出来生动活泼的写实精神。

第三在文学发展上形成民族文学,各民族采用本民族语言写作,强调反映民族生活,使文学富有民族特色。

12、简述欧洲中世纪法国骑士文学的分类和主要内容。

答题要点:在宗教文学盛行的同时,民间文学也在发展。

外国文学(1)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1)名词解释

外国文学(1)名词解释两希文学:“两希”文化,古希腊—罗马文学和希伯来—基督教文学是欧洲文学的两大源头,文学史上称为“两希”传统。

他们在欧洲文学漫长的历史流变过程中呈冲突和互补之势,欧洲近现代文学的人文观念和艺术精神的基本内核,主要来源于这两大传统。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两部史诗,取材于公元前12世纪发生的特洛伊战争,在民间传唱的过程中加进了许多神话故事。

到公元前9世纪左右,相传由行吟诗人荷马编定成具有完整故事情节和统一风格的两大口头史诗,故名“荷马史诗”。

在公元前6世纪由学者用文字写定,成为欧洲英雄史诗的典范。

表现了战争和当时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塑造了阿基琉斯、赫克托尔、奥德修斯等英雄形象,并使大量希腊神话得以保存,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普罗米修斯:普罗米修斯,在希腊神话中,是泰坦神族的神明之一,教会了人类很多知识。

宙斯禁止人类用火,他就帮人类从奥林匹斯偷取了火,因此触怒宙斯。

宙斯将他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上,每天派一只鹰去吃他的肝,又让他的肝每天重新长上。

埃斯库罗斯的古希腊戏剧《普罗米修斯》三部曲,塑造了普罗米修斯这一位爱护人类、不屈服于暴力的光辉形象。

该作品是古希腊悲剧中主题最崇高、风格最庄重的作品之一,表现了为正义事业而斗争的高尚精神和雄伟气魄。

潘多拉的匣子:灾难和后患无穷的代名词。

在希腊神话中,•宙斯恼恨普罗米修斯盗取天火给人类,在惩罚普罗米修斯的同时,迁怒于人类。

他让火神赫淮斯托斯造了一个名叫潘多拉的漂亮少女,•命神使赫耳墨斯将其送给普罗米修斯在人间的傻弟厄庇墨透斯为妻。

时潘多拉打开了随身带着的金匣子,于是,灾难、祸患、瘟疫疾病、死亡等变成虫子飞向人间,而希望却被关在匣底。

从此,人类开始了苦难而悲惨的生活。

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与代达罗斯使用蜡和羽毛造的翼逃离克里特岛时,他因飞得太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落水中丧生,被埋葬在一个海岛上。

启蒙文学概述

启蒙文学概述

(二)各国启蒙文学概况 英国——启蒙文学的发源地 • 英国的启蒙文学产生于资产阶级革命后,以扫 除封建残余、促进资本主义的发展为主要任务。 •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主要成就在现实主义小 说领域。
英国风光
• 十八世纪英国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阶段:
1、17世纪末至18世纪30年代:
启蒙文学形成。
笛 福
* 是法国第一部重要的启蒙文学作品;
* 是书信体小说,由160封长短不等的信组成;
* 是反封建、宣传启蒙理想的哲理小说。
§伏尔泰(1694—1778) •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精 神领袖,是欧洲思想界 的泰斗; • 代表作是哲理小说《老实人》:
* 通过“老实人”与哲学家邦葛罗 等人的不幸经历与见闻,无 情嘲笑了“一切皆善”的哲学, 描述了乌托邦理想国“黄金国”,
提出改造社会的途径是劳动。
伏 尔 泰 画 像
《 老 实 人 》 书 影
2、1750年至1789年: 启蒙文学高潮阶段。
§狄德罗(1713—1784) • 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中 坚,《百科全书》的 主编; • 提出了建立正剧 (“严 肃剧”、 “市民剧”) 的 美学纲领,创立了正 剧;
狄德罗画像 与塑像
斯 特 恩 画 像 《感伤的旅行》书影
法国——欧洲启蒙运动的中心、主战场
“十八世纪主要是法国的世纪。” ——恩格斯
• 法国的启蒙文学有特别强烈的 革命性、政论性与哲理性;
• 法国重要的启蒙文学家都是著 名的启蒙思想家与社会活动家。
• 法国启蒙文学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阶段 1、1715年至1750年: 启蒙文学形成、发展。 §孟德斯鸠(1689-1755) • 是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 • 代表作是《波斯人信札》: 孟德斯鸠画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启蒙文学是指盛行于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启蒙文学”并不是如浪漫主义文学或自然主义文学一样的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流派,而是席卷整个欧洲的启蒙思想在文学上的延伸和体现。

启蒙文学并没有独立的纲领,在文学史上对这一流派的界定也存在很多争议,但通常认为奥古斯都时期的英国文学、大革命之前的法国文学以及德国的狂飙突进运动,都可以算作启蒙文学范畴。

从纵向上看,启蒙文学选择性继承了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的某些特性,但是却已经具备了近代文学的诸多元素,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尽管没有形成统一的纲领,各国发展的状况也存在差距,但仍取得了相当辉煌的成就。

欧洲诸国中以法国成就最高,英国和德国次之,在俄国和意大利等国也有相应的发展。

[hr]笛卡尔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保守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资产阶级价值观之间的一次巨大的冲撞。

英国经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于18世纪60年代开始工业革命。

残存的封建势力和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之间矛盾冲突不断,经验主义哲学盛行。

路易十四死后,一度是欧洲最强大国家的法国开始陷入无休止的社会矛盾之中;稍晚于英国到来的工业革命极大的激化了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决心,启蒙思想较英国更为激进,并最终催生了1789年的法国大革命。

德国在17世纪“三十年战争”的影响下,仍分裂为数以百计的小邦国,经济远远落后于英法,德国的知识分子则深受法国、英国知识界影响,致力于传播启蒙思想,吁请国家统一与民族自强。

在这样的社会与历史背景下,启蒙运动催生并得以迅速扩散,在整个欧洲形成一股强大的洪流。

英国哲学家洛克的经验主义哲学和法国哲学家笛卡儿的唯理主义哲学是启蒙运动的两大理论来源。

作为启蒙运动一部分的启蒙文学,在思想上以“理性崇拜”为核心,主张崇拜“自然理性”,反对君主王权。

体现在文学上,基本都表现出崇尚个人自由、崇尚回归自然、宣传开明君主制或君主立宪制、主张发展工商业、自由的经济竞争等等。

17世纪的法国式古典主义文学在启蒙运动中仍占有一定地位,但并未产生伟大的作品。

尽管许多文学家仍借用古典主义的形式进行创作,但在思想内涵上却远远超越了古典主义的范畴整体上看,启蒙文学中的反王权、反教会思想和文艺复兴文学有些相似,但更加激进。

由于根植于启蒙运动的土壤之中,启蒙文学具有更加强烈的哲学思辨特征和政治经济学底蕴。

启蒙文学不追求崇高的风格,多半以来自市民阶层的平民为主要人物,在体裁上也不仅仅局限于诗歌和戏剧,而是广泛采用各种体裁,其中尤以小说最为发达,为19世纪现实主义小说的繁荣奠定良好的基础。

可以说,欧洲文学的“诗体时代”向“散文体时代”的过渡就是在启蒙文学阶段完成的。

第五章十八世纪文学第一节、概述18世纪欧洲正值社会转型时期,新旧文化和政治力量的碰撞冲突极为激烈。

随着资产阶级的日益壮大,他们要为夺取政权作舆论准备,启蒙思想和启蒙文学便应运而生。

启蒙文学的思想特征是:1.以理性作为思想武器,衡量以往的一切社会形式和传统观念,将其当作不合理的东西加以批判,并且提出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设想或乌托邦的蓝图;2.启蒙作家以自然神或无神论去批判宗教、教会,达到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3.有的启蒙作家以唯物论或机械唯物论去观察和理解世界,掌握了丰富的科学和文化知识,融会贯通,再写入文学作品中;4.有的启蒙作家掌握了辩证法思想,并且在作品中体现出来,形成了新的思想特色。

启蒙文学的艺术特征是:1.以通俗的语言表达深奥的哲理,哲理与文学水乳交融,这种哲理小说既有别寓言式的作品,又不同于哲学著作。

书信体小说也得到发展和广泛应用;2.提出了“含泪的剧”或市民剧的理论,并写出了这类戏剧,为后来的话剧开了先河;3.诗剧取得了最突出的成就,在歌德手里,诗剧有很大发展,它具有深刻的哲理性、生动的形象性,结构和气势宏大,向后来的诗体长篇小说迈出了一步;4.这一时期出现的感伤主义小说以及以卢梭为代表的注重感情抒发的小说,为浪漫主义小说开辟了道路;1.启蒙作家在文艺理论上也很有建树,尤其是美学思想,在唯物论的指导下,有不少突破,为19世纪文学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启蒙主义文学除了在法国、英国、德国得到充分发展以外,在欧洲其他国家也有表现。

意大利的哥尔多尼(1707—1793)的喜剧贬斥贵族,赞美普通民众,既善于刻画性格,又不乏生动广阔的社会画面,是意大利现实主义戏剧的基石。

第二节、英国启蒙主义文学英国的启蒙文学十分繁荣。

一、但尼尔·笛福(1661—1731)在《鲁滨逊漂流记》(1719)中塑造了一个具有坚毅品质和实干精神的新兴资产阶级形象。

二、江奈生·斯威夫特(1661—1745)在《格列佛游记》(1726)中讽刺和抨击了英国社会秩序和资本主义文明,以多样化的喜剧手法表现出高度的想象力和洞察力。

三、撒缪尔·理查生(1689—1761),感伤主义代表作家,关注婚姻、道德问题,擅长描绘在日常生活氛围中的人物心理情感的细腻变化,并开创了家庭小说的结构形式。

第一部书信体小说《帕米拉》。

感伤主义小说代表作《克拉丽莎》。

四、亨利·菲尔丁(1707—1754)是18世纪英国杰出的小说家和戏剧家。

早年创作笑剧和滑稽剧,因内容多讥弹时政,在政府通过戏剧审查法后被迫搁笔从政。

菲尔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主要是由他的四部长篇小说奠定的。

1.《约瑟·安德鲁传》(1742)广泛反映了当时英国乡村的社会状况,并以亚当斯牧师的形象来揭示基督教理想与它在当时英国社会中的实践之间的巨大差异。

2.《大伟人江奈生·魏尔德传》(1743)以强盗首领魏尔德的生平事迹,影射和抨击了资产阶级政客,指出所谓的政府首脑与强盗别无二致的贪婪邪恶。

3.《阿米莉亚》(1751)着重谴责了英国的司法制度,具有很强的批判性和感伤成分。

他还就小说的一系列问题发表了看法。

4.代表作《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1749),以弃儿汤姆·琼斯与乡绅女儿索菲亚的恋爱故事为主线,全方位地展示了18世纪中叶英国的社会生活,从资产阶级人性论出发,批判伪善行径和等级观念,赞美坦诚勇敢、慷慨助人的品质,并把道德批判与社会批判结合起来,深化了作品主题。

小说《弃儿汤姆·琼斯的历史》体现了菲尔丁独特的艺术才华:1.结构曲折而自然,庞大而精致,具有“古典匀称美”。

2.作者将论说与旁白穿插在各章节中,造成一种距离感,促使读者作理性思考;3.人物形像栩栩如生,人物对话极富个性,讽刺调侃随处可见,极有分寸感,是一部真正的“散文体滑稽史诗”。

五、劳伦斯·斯特恩(1713—1768),感伤主义代表作家,感伤主义之名即来自他的小说《感伤旅行》(1768)。

六、布莱克(1757—1827),诗人,诗歌创作意象奇特,意蕴丰厚,极富暗示性,是欧洲象征主义诗歌的渊源之一。

七、彭斯(1759—1796)的诗作最具个性,以歌颂自然和爱情之美见长,多用民歌形式,是浪漫主义诗歌的滥觞。

18世纪后期,在英国还出现了感伤主义文学,其特征为:贬仰理性、夸大感情作用,强调主观感受,突出人生的痛苦与不幸,表现出浓郁的哀怨忧伤情调。

第三节、法国启蒙主义文学法国启蒙文学是在专制王权盛极而衰,资产阶级积极酝酿革命的背景下诞生的,极富批判精神和战斗性。

一、阿兰·勒内·勒萨日(1668——1747)以他的写实性的暴露小说,揭开了启蒙文学的序幕。

二、孟德斯鸠(1689—1755)的《波斯人信扎》(1721)是第一部获得广泛影响的启蒙文学作品。

三、伏尔泰(1694—1778)是启蒙文学的巨擘之一,在悲剧、史诗和哲理小说等领域多有建树,而以哲理小说最为出色,其中代表作《老实人》(1759)嘲弄了粉饰现实的“一切皆善”哲学,表现出高度的讽刺技巧,并抒发了乌托邦理想,是哲理小说的典范之作。

四、德尼·狄德罗(1713—1784)是著名的“百科全书派”的领导者,他提出了美是客观的、美在关系和真善美相统一的现实主义美学原则,并初步确立了启蒙戏剧—正剧的美学纲领。

他的哲理小说《拉摩的侄子》(1761—1821)是“辩证法的杰作”。

五、若望-雅克·卢梭(1712—1778)18世纪法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是最激进、对后世最有影响的启蒙作家。

15岁起外出谋生,自学成才。

成名作《论科学与艺术》(1749)否定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近代文明和当时社会的意识形态,向往原始人类的自然状态。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进一步深刻阐述了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抨击专制政体,论证以暴力推翻暴力的必要性。

《民约论》(1762)提出了天赋人权、自由平等、民主共和政体的社会理想,对资产阶级革命和制度的建立影响极大。

卢梭的文学史地位是由他的三部小说奠定的。

1.《新爱洛伊丝》(1761)通过贵族小姐朱丽和平民教师圣普乐的爱情悲剧,表现了以自然感情为基础的婚姻理想和以门第等级观念为基础的封建婚姻观念的尖锐对立,控诉了扼杀人性人情的“社会道德”,张扬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

2.《爱弥儿》(1762)是一部讲教育问题的哲理小说,提出“顺乎天性”的教育原则,让人的本性远离社会偏见和恶习的影响而自由发展。

3.《忏悔录》(1778)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记载了作者五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对封建社会的种种罪恶作了鞭辟入里的批判,也坦率地承认了自己的人格缺陷,突出地宣扬了个性解放、人格独立的思想,是一部极为坦率的真正的自传。

卢梭的作品强烈地表达了个性解放的时代要求,突出主体感情,主张“返回自然”,这使他突破了启蒙文学的“理性”框架,成为欧洲浪漫主义文学的前驱。

六、博马舍(1732—1799)是最杰出的启蒙戏剧作家,他的代表作“费加罗三部曲”中《费加罗的婚姻》(1778)喻示了贵族阶级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在法国大革命前夜产生了巨大的宣传效应。

第四节、德国启蒙主义文学由于政治经济的落后和资产阶级的软弱,德国启蒙文学未能形成法国那样的政治声势,但仍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德国启蒙文学的主要任务是建立民族文学,以反对封建割据、促进民族统一为宗旨,并突出个人反抗社会的叛逆精神。

一、莱辛(1729—1781)是德国启蒙文学的奠基者。

他的《拉奥孔》(1766)和《汉堡剧评》(1769)是启蒙时期最杰出的文艺论著,也是西方现实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石之一,他的市民悲剧《爱米丽雅·伽洛蒂》(1772)既谴责了封建暴政的罪恶,也显示了市民意识的觉醒。

二、赫尔德(1744—1803)。

启蒙文学在“狂飚突进运动”中得到长足发展,赫尔德是这一运动的精神领袖。

他反对古典主义模仿原则,强调文学的人民性和民族性,对一大批文学青年产生了巨大影响。

三、德国启蒙文学进入“古典文学”阶段后臻于完美,歌德和席勒的一系列创作和论著,形成了18世纪欧洲文学的高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