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社会思想
18世纪法国的启蒙思想_课件

3.主要著作:《论法的精神》 4.深远影响:
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采用了分权原则;1787年法国《人权 宣言》将确立分权、保障人民权利作为制定宪法的必要条件, 并体现在1791年宪法里。200多年来,这种政府的组织形式也 一直被写在许多国家的宪法中。特别指出,为法国即将到来的 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武器。
②卢梭发展了社会契约学说,但是与前人相比注入了新的内容。他认为,契 约一旦订立,就意味着每个人把自己的全部权利都转让给由人民结合成的集 体,因此个人服从集体的“公意”,也就是服从自己。人民则是这个政治共 同体的主权者。
③卢梭认为,政府由作为主权者人民所同意的人组成,他们是人民的公仆。 人民自然可以对政府加以限制、纠正和撤换。人民拥有对政府的永远的革命 权。
②孟德斯鸠对国家的政体进行了比较研究,他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君主立宪制。他欣赏“光荣革命”后英国确立的政治制度, 并汲取洛克的分权思想,明确将政府的权力划分为立法权、行 政权和司法权,提出三权彼此独立,相互制约,以防权力腐化 和专制暴政。
问题探究: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与早期英国洛克的分权学 说有何不同?如何理解孟德斯鸠学说是对其的继承和发展?孟 德斯鸠学说又对现代欧美哪个国家影响最深?
②伏尔泰主张法国必须实行改革:在政治上实行开明专制——制约君主权力以免 专制统治;制约贵族权力以免无政府状态;实行政教分离。他认为只有这样的政 府才能既保障每一个人的天赋权利,又避免发生革命。他还倡导实行言论、出版 自由,宣传自由平等思想。
3.主要著作: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哲学辞典》等。
3.编纂立场:
狄德罗和《百科全书》的编纂者尊重科学、热爱知识,确信 科学、工艺和人类理智的进步将使人类的前途发生变化。编纂者 以公开的唯物主义和无神论的立场批判唯心主义和天主教神学。
课件3:第7课 启蒙运动

六、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的简单对比
◆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把人从封建神学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打破了对天主教会的迷信。
◆◆◆启蒙运动:理性主义 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建立新的资本 主义社会制度提出明确完整方案设想。
二、过程 启蒙运动是怎样发展的呢?
起源: ◇17世纪英国 洛克
霍布斯
高潮: ◇18世纪法国 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
扩展: ◇欧洲其他国家 康德(德国)
三、概况 1、斗争矛头:
封建制度和天主教会
2、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四、启蒙运动的主要内容
1、崇尚“理性”,否定一切外在权威 (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核心思想指导思想)
建制度,强调理性,主张构建“理性王国”,集中批判 封建专制主义和教权主义。
五、主要启蒙思想家及观点主张
伏尔泰
观点: 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 提倡天赋人权; 主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代表作:《哲学通信》 《路易十四时代》
孟德斯鸠
观点: 提出三权分立学说; 认为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代表作:《论法的精神》
2、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
3、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科学
4、追求政治民主、权力平等、个人自由
5、努力构建一个民主和科学的理想社会
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运动的继承和新发展,你怎样理解?
继承: 两者都强调人性,树立人的价值与尊严,主张个性
解放;都把批判的矛头指向天主教会。
新发展: 启蒙运动不仅把矛头指向天主教会,又全面指向封
18世纪法国政治思想 PPT

三、政治思想的特点
平等问题是最突出的问题 政治思想世俗化倾向显著 人权与民主是基本主张
第二节 伏尔泰的政治思想
●1694-1778 ●出身,大资产阶级资温和派代
表.一贯精神是:对封建势力和 教会做不懈的斗争.
●因针贬时弊两度入狱 ●剧本惹祸被迫流亡英国 ●深受英国文化熏陶 ●归国后投入启蒙运动 ●《哲学通信》被查禁 ●隐居西雪庄园15年 ●再度流亡,定居弗尔奈 ●“启蒙运动之父” ●“启蒙泰斗”
无分权无自由
四、政治自由与宪政理论
○反专制、保自由是内在线索 ○自由是无价之宝,不能买卖 ○人身自由是前提,言论自由是标志,财产自由是基础 ○三权分立是政治自由的保障 ○法律引导国家走向自由,宪法则提供制度保证
五、地位与影响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先驱 ☉国家与法理论的奠基人 ☉历史主义、经验与实证的研究方法 ☉对法美革命影响巨大 ☉分权与制衡理论是近代政治思想的精髓
◆受自然法学派影响较深 ◆法有狭义之法与广义之法(必然关系、理性与规律) ◆法律包括四类:
自然法:和平,食物,爱慕与过社会生活. 国际法:国与国关系 政治法:统治者与被统治者关系 民法:公民间的关系
张
◆“法的精神”是 ◇法与该国的政体、自然环境、宗教、风俗习惯、
生活方式、制度架构、人文传统及法的自身体系的关系的总 和
百科全书派政治思想特点:
中产阶级,大革命的思想先导
1、坚持唯物主义、历史主义和无神论 2、批判宗教神学及君主专制制度:好的基督徒是弱智;世
俗权力是间接杀人者;国家与教会合流,教会利益合法.
3、启用功利主义阐述国家和法治的基础:人是自利自爱
的.爱那些使自己幸福的手段.自然法-所有权,部分转让财产:税收产阶级思想家 ●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幼年生活动荡 ●14岁开始流浪 ●青年时期相对平稳 ●《论科学与艺术》成名 ●晚年受迫害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
第7课_启蒙运动

课堂检测
▪ ◆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与古希腊人文主 义相比,其主要不同是
▪ ①强调人性 ▪ ②以资本主义萌芽为基础 ▪ ③本质上是资产阶级性质的 ▪ ④倡导人的发现和“解放” ▪ A.②④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堂检测
▪ ◆下列各项,能体现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共 同点的是
▪ ②有反封建思想
▪ A.①② D.③④
B.①③
C.②④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堂检测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强调人的价 值,追求个性解放,反对神学迷信,主要是 因为
▪ A、新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天圆地方”说 ▪ B、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突出了人的作用 ▪ C、宗教改革运动动摇了天主教会的地位 ▪ D、哥白尼“太阳中心说”的创立
评 卢梭是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 价 卢梭代表中小资产阶级的利益。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三 启蒙运动扩展 法国 其他国家
康德—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创始人
▪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
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
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
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
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
道德定律。”这是人类思想史
上最气势磅礴的名言之一,它
▪ A.讽刺了教士的虚伪和教徒的无知 ▪ B.表现了人的形象和现实世界 ▪ C.揭露了神的虚幻和教会的腐朽 ▪ D.贬低了神的地位和提高了人的形象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堂检测
▪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 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 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点此播放教学视频
课堂检测
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与进步的思潮

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与进步的思潮法国启蒙运动:理性与进步的思潮法国启蒙运动(The French Enlightenment)是18世纪法国哲学家和思想家们所发起的一场重要的观念和思想的革命运动。
它主张通过理性、知识和科学的力量来推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步。
法国启蒙运动的思潮对欧洲乃至世界的思想、政治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法国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以及其对进步的追求。
一、启蒙运动的背景和起源法国启蒙运动是在18世纪欧洲的背景下出现的。
当时的欧洲社会政治经济发展迅速,但仍受到封建主义、教会权威和传统观念的束缚。
由于科学与思想的突破,人们开始质疑传统权威和教会的说法,追求更加自由和平等的社会秩序。
这为启蒙运动的兴起提供了社会和思想的土壤。
启蒙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7世纪的科学革命。
伽利略、牛顿等科学家的理论突破使人们对自然和宇宙的认识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理性的思维和科学方法的引入催生了对人类社会和政治的新思考。
法国哲学家笛卡尔提出的“我思故我在”思想强调人的理性和思维的重要性,为启蒙思潮提供了理论基础。
二、启蒙运动的理性思想启蒙运动的核心观念之一是理性。
启蒙思想家们相信,通过理性的思考和推理,人们能够获得真理和智慧,从而解放自己并推动社会的进步。
启蒙运动注重理性的运用,反对盲从和迷信。
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批判传统的宗教观念和教权的影响,主张以理性为基础进行思考和行动。
伏尔泰是法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强调理性思维的重要性,反对迷信和封建主义的束缚。
他倡导宽容和理性的态度,以促进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三、启蒙运动与进步的追求启蒙运动的目标是推动社会、政治和文化的进步。
启蒙思想家们相信,通过理性的思考和知识的普及,人们能够改善社会、建设更加公正和自由的社会秩序。
启蒙思想家们对教育的重视是推动进步的重要手段之一。
他们主张普及教育,使更多人接受教育,从而获得知识、培养思辨能力和批判精神。
卢梭的《爱弥儿》和孟德斯鸠的《法意思维论》等著作都强调教育对社会进步的重要性,他们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人的理性和道德。
第7课《启蒙运动》课件

• (08海南)亚里士多德曾将城邦的政治机构划分 海南) 海南 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 为三部分“其一为有关城邦一般公务的议事机能; 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问审判机能 其三问审判机能。 其二为行政机能部分……其三问审判机能。”在 这方面与他最相似的启蒙思想家是 A.洛克 B.孟德斯鸠 C.伏尔泰 D.卢梭 洛克 孟德斯鸠 C.伏尔泰 卢梭 • ( 2010上海)“…..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 上海) 上海 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 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 其自身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被 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别人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 “要有勇气运用自己的理智”以上省略的内容应 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启蒙运动 空想社会主义
:
思想主张:抨击天主教会; 思想主张:抨击天主教会; 局限:但没有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 局限:但没有摆脱神权思想的影响, 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 主张信仰上帝,保留宗教,“如果没 希望开明君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希望开明君主改革,实行君主立宪; 有宗教,那么也要捏造一个出来。 有宗教,那么也要捏造一个出来。” 天赋人权”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
C
的重要指标。 的重要指标。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材料一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 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 度。 ──普罗塔戈拉 普罗塔戈拉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 材料二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 多么高贵的理性 多么 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动上多么像 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 大的力量 多么优美的仪表 多么文雅的举动 在行动上多么像 一个天使!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宇宙的精华 一个天使 在智慧上多么像一个天神 宇宙的精华 万物的灵 长! ──莎士比亚《哈姆雷特》 莎士比亚《 莎士比亚 哈姆雷特》 马丁?路德提出 因信称义” 路德提出“ 他认为, 材料三 马丁 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 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 只需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 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 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 救不靠行为, 要得救上天堂, 救不靠行为,全凭信 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 更不靠赎罪券。 更不靠赎罪券。 ──《路德选集》 《路德选集》
7.18世纪法国

同时陈旧的法律体系公开确认人们的不平等。 社会划分为三个等级—贵族、僧侣和第三等 级。第一、二等级不论经济上还是政治上都 是特权等级,成为整个社会的一个寄生集团。 第三等级人数众多,包括资产阶级、农民、 城市平民和工人在内的广大民众。资产阶级 内部除少数金融资产阶级外,绝大部分工商 业资产阶级不享有政治权利。他们多数与专 制政权没有经济联系,都希望从基本制度上 根本地改造国家。人数众多的小资产阶级受 到封建制度和大资产阶级的双重压迫,革命 性更强。农民更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迫 切要求改变封建专制制度,取消贵族、僧侣 的特权,解决土地所有权问题。在当时的历 史条件下,资产阶级充当了第三等级的领导。
2)立法权和行政权的制衡
一方面行政权制约立法权。立法会议由它召 集,对立法有否决权;另一方面,立法权制 约行政权。立法机关有权审查它所制定的法 律的实施情况。军队虽由行政权指挥,但立 法权有权利随时解散军队(并控制财权,就 牵制了军队)。二者的理想关系是议会两院 都受行政机关的约束。但立法权不应对等地 有钳制行政权的权力。因为行政权本质上是 有范围的。立法机关对行政机关的制约可通 过对行政机关执法情况的政绩的考核来实现。
任何国家都有三种权力: 立法权:制定法律,并且修正和废止已制 定的法律的权力。 行政权:媾和或宣战、派遣或接受使节、 维护公共安全、防御侵略。 司法权:惩罚犯罪和裁决私人纷争的权力。
第二、权一起,自由就不 存在了。(立法权与行政权集中于一个人或 一个机关之手,人们将害怕这个人或机关制 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 司法权与立法权合一,法官同时是立法者, 则将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实施专断的权力。 如果司法与行政权合一,法官便将握有压迫 者的力量。) 因为权力没有界限,滥用权力不可避免。
第7课 启蒙运动

5.启蒙运动的背景
⑴ 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⑵ 政治基础:封建专制制度严重阻碍了资 本主义发展; ⑶ 阶级基础: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壮大; ⑷ 思想基础: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运动解 放了人们的思想; ⑸ 科技基础:自然科学的迅猛发展,提供 了锐利的武器; ⑹ 个人因素:欧洲启蒙思想家有较高的个 人素养。
但人也要自律; (4)自由平等只能在法律范围之内。
意义:对启蒙运动进行总结,其理性批判哲学最终 确立了人类的主体地位。
三、启蒙运动的影响:
1.对欧洲⑴启蒙运动是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
破除了迷信,进一步解放了人们思想,冲击了封 建专制制度,使自由平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是 资产阶级政权的思想基础;⑵为法国大革命作了 充分的思想动员和舆论准备。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孟德斯鸠思想:
(1)批判天主教和封建制度,反对君主专制, 主张君主立宪制;(2)提出“三权分立”;(3) 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意义: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的合理性,奠定了资产级有关国 家和法的理论基础。
3.卢梭:社会契约论
卢梭(1712—1778), 法国思想家、教育家、文 学家。他是批判封建制度、 宣传理性至上的启蒙思想 家中最为激进的民主主义 者,其思想直接影响法国 大革命,也影响了近代中 国。其主要著作有《论人 类不平等的起源》和《社 会契约论》《爱弥儿》 《忏悔录》等。卢梭还为 《百科全书》撰写了全部 音乐条目。
——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
美国独立战争
《勇敢的心》 ——苏格兰人民的追求自由之路
告诉你, 我的孩子, 在你一生中, 有许多事值得争取。
但, 自由无疑是最重要的, 永远不要带着脚镣,
过奴隶的生活。
思考: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继承和发展 体现在哪些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
一、生平
孟德斯鸠( 1689—1775 年);法国著名的法理学家、社会 学家、政治思想家。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的先驱之一。 1689 年出生于法国一个达官显贵之家。 19 岁时获法学学士 学位,出任律师。 1814年开始担任波尔多法院顾问。 1716年,继承了波尔多法院院长的职务。
1728 年,迈出国门,开始了做长途学术旅行,足迹遍及奥、 匈、意、瑞、德、荷、英等国,详细了解各国的政治、法律、 文化、宗教信仰情况。
代表
英国 兴起 霍布斯 洛克
主要观点
首倡社会契约论
首倡分权学说
反教会、反专制,倡导君主立宪。 发展了洛克分权学说,明确提出 三权分立原则。 发展“社会契约”论,提出“人 民主权”说。
伏尔泰
法国 高潮
孟德斯鸠
卢梭 狄德罗
宣扬科学与理性,反对迷信和专制。
12
启蒙运动的主要思想观念
其一,理性的观念 其二,进步的观念 其三,人权的观念
24
(三)政治自由论 涵义
“在一个国家里,也就是说,在一个有法律的社会里,自由仅 仅是:一个人能够做他应该做的事情,而不被强迫去做他不应 该做的事情。自由是做法律所许可的一切事情的权力。”
内容
自由包括公民自由和公共自由个方面: (1)公民自由 公民自由是公民个人的自由,他的关键在 于公民个人的安全。公民自由包括人身自由、 处理财产自由、信仰自由、思想言论自由和 出版自由等。 (2)公共自由 要实现公共自由,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治制度,其中 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
41
社会契约宗旨:
“要寻找出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 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卫护和保障每个 结合者的人身和财富,并且由于这一结 合而使每一个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 不过是在服从自己本人,并且仍然象以 前一样地自由。”
17
波斯人信札
18
“我毕生精力,耗尽在《论法的精神》一书上面。”
写作背景
主要内容
地位及影响
论法的精神
19
孟德斯鸠生逢法国封建统治走向没落,新的生产关 系日益成熟,社会矛盾尖锐,资产阶级革命正在酝 酿和成熟的阶段。 作为年轻的法庭庭长,孟德斯鸠比他人更真切地感 受到法权在王权面前的软弱无力。
2、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等级制为基础。
3、法国的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的发展,资产阶级成了 经济上最强大、最富有的阶级。
9
启蒙运动的兴起与发展
--兴起(17、18世纪) 西欧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要求结束 必然性 封建专制制度。 背 景 可能性
1)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打破了天 主教会的精神独裁,为资产阶级依据人的 “理性”来思索和判断自然与社会问题提 供了可能。
32
先贤祠
先贤祠内卢梭的棺椁
1794年4月14日,巴黎国民 公会在巴黎颁布一项法令,将 卢梭的遗骸迁入先贤祠。仪式 于10月9日、10日和11日举行, 卢梭的遗骨由大队的送葬人群 护送,在《乡村卜师》的乐曲 声中被送进了先贤祠。 33
二、主要著作
主要著作有: 《论科学与艺术》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1755) ; 《社会契约论》(1762); 《爱弥尔》(1762); 《忏悔录》等。
34
三、卢梭的社会思想
平等思想 社会契约论 人民主权思想
35
(一)平等思想
1、卢梭把人类的不平等分为两类,一类是自然的 或生理上的不平等,即由年龄、体力、健康以及 智慧差异引起的不平等;另一类是社会的或政治 上的不平等。人类社会应当解决的不平等问题是 后者而不是前者。
自然状态: 平等
社会状态: 不平等
上一节课小结
第六讲 17世纪西方社会思想
一、概述 1. 近代社会思想兴起的历史根据 2. 近代社会思想的基本逻辑(自然法理 论、社会契约论) 3. 近代社会思想的特点(世俗化,具体 化和阶级性,法律化倾向,个体主义, 方法论上的自然科学倾向)
1
上一节课小结
第六讲 17世纪西方社会思想
二、格劳秀斯(荷兰) 1. 自然法思想 2. 国家与主权理论 3. 国际法思想
第六讲 17世纪西方社会思想
五、洛克(英国) 1. 自然权利理论 2. 法治与分权理论
Hale Waihona Puke 5第七讲 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 社会思想
6
主要内容
◇启蒙运动 ◇孟德斯鸠:超越古典自然法 ◇卢梭:自然与社会
7
启蒙运动
8
18世纪法国的社会经济和政治概况
1、18世纪法国是欧洲大陆上典型的封建君主专制国 家。
28
三权分立学说继承和发展了洛克的分权理论,对 资产阶级得分权理论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他关于司法独立的原则,关于防止滥用权力、 “以权力制约权力”的原则为资产阶级依法治国提 供了理论依据。 对法国等欧美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起了积极作用。 对中国的资产阶级革命要产生过影响。
29
卢梭:自然与社会
30
每个人都生而自由、 平等。
人是生而自由的,却无 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 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 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生活得最有意义的人, 并不就是年岁活得最大的 人, 而是对生活最有感 受的人。
31
一、卢梭和他的时代
•卢 梭 ( Jean-Jacques Rousseau ) (1712 ~ 1778)18 世纪法国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祖籍法 国,祖父因参加新教受到天主教会的迫害,被迫逃 亡瑞士。 •1712 年 6 月 28 日生在日内瓦。幼年丧母,父亲是 钟表匠。由于家庭贫困,卢梭青年时代没有在学校 受过系统的正规教育。 •1728 年,被迫离开日内瓦,开始了长期飘泊的生 活。 •1732 年,在法国南部的一个小镇开始了十余年的 乡村生活。 •1743 年,到了法国巴黎,靠做家庭教师、乐谱抄 写员等维持生计。 •从50年代起,他的一些重要论著先后问世。 •1778年7月2日病逝。
美国 1787 年生效的《美利坚合众国宪法》使分权理论第 一次在实践中得到完全的运用。
《论法的精神》影响了我国的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 等一大批资产阶级政治家和理论家。 在当代,不仅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不会也不能完全 抛弃孟德斯鸠阐发的许多政治法律原理原则。
22
二、孟德斯鸠的社会思想
(一)法的精神 法 “从最广泛的意义来说,法是由事物的性质产生出来的 必然关系,在这个意义上,一切存在物都有他们的法。” “法的精神” 法律就是人类的理性,每个国家的法律不过是把这种人 类理性适用于个别情况。法律与一国的气候、土壤、面 积大小、生活方式、宗教、人口、风俗习惯等有着密切 的关系,此即“法的精神”。
“自然状态”:每个人过着孤 立、自由、平等的生活。当时 人们只有年龄、健康和体力的 不同,其他方面是平等的。自 然的不平等在这种状况下几乎 是人们感觉不到的,它的影响 也几乎是等于零的。
36
2、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私有制的出 现是人类不 平等的真正 根源。
第一阶段,财富的不平等阶段。
三 个 阶 段
第二阶段,政治的不平等阶段。
第三卷专论法律与气候、土壤、民族的一般精神、风 俗和习惯的关系。
第四卷谈法律和贸易; 第五卷谈法律和宗教的关系,各种部门法的使用范围 等问题; 第六卷主要追溯法国法律的起源和变革
21
《论法的精神》猛烈抨击的封建专制制度,系统地提供 了政治与法律制度建设的原则,奠定了他在近代西方学术 界的重要地位。 法国的《人权宣言》当中众多的政治法律条文 ,都是 《论法的精神》所阐述过的。
第三阶段,社会的不平等阶段。
“富人和穷人的状态是为第一个时期所认可 的;强者和弱者的状态是第二个时期所认可的; 主人和奴隶的状态是第三个时期所认可的。”
37
“这里是不平等的顶点,这是封闭 一个圆圈的终极点,它和我们所由之出 发的起点相遇。在这里一切个人之所以 是平等的,正是因为他们都等于零。臣 民除君主的意志外没别的法律;君主除 了他自己的欲望外没有别的规则。”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16
二、著作
孟德斯鸠著述甚多,在政治思想方向有:《波斯人 信札》、《罗马盛衰原因论》、《论法的精神》等。其 中《论法的精神》是他最主要、影响最大的著作,是他 经过二十年辛勤思索的成果和关于法的理论总结。
•1721年孟德斯鸠发表了名著《波斯人信札》(Persian Letters),是他的成名作。 • 1734年发表《罗马盛衰原因论》(Considerations On the Causes of the Romans and Their Decline),利用古罗马的历 史资料来阐明自己的政治主张。 •1748 年,他最重要的著作《论法的精神》(The Spirit of Laws) 发表。
38
平等思想:
财产应当尽可能地平等;
法律面前应当人人平等;
政治权利应当人人平等。
39
(二)社会契约论
“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 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 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
40
社会契约的过程:
人们在缔结社会契约的时候,每个人 把自身的一切权利全部转让给整个集体, 这样,他可以从任何一个结合者那里获 得自己所让渡给别人的同样权利,得到 自己所丧失的一切东西的等价物,并且 以更大的力量保全自己的所有,人民是 主权者,就不会损害全体成员和任何个 别的人。
2)自然科学的突飞猛进,大大解放了人们 的思想。
10
--启蒙运动的性质: 资产阶级反封建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主张 :反对专制王权、教权、特权,追求政治 民主、平等、自由。
--影响: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8世纪欧洲的一场 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革命运动,它为资产阶 级革命作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
11
在巴黎,他广交学界名流,和一大批启蒙思想家都 有或深或浅的友谊;在旅途中,他积极交往各国开 明人士,获取思想营养;在英国,他看到了应该如 何设计保障公民政治自由的政治法律制度蓝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