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家庭养老本科论文) 正式

合集下载

开题报告--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开题报告--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

开题报告–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一、研究背景伴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加速,现代家庭在面对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时,越来越多的人对传统的儒家孝道进行重新思考。

儒家思想历经千年的沉淀,对于家庭伦理观和人际关系等方面有着深刻的影响。

其中,儒家孝道作为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在封建社会得到广泛的传播和应用,同时也对现代社会的家庭伦理道德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下,如何在儒家孝道的思想铸造下,更好地解决老年人的养老问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的关系进行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发挥儒家孝道的作用,为现代家庭养老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三、研究内容1.儒家孝道的基本概念与特点:介绍儒家孝道的基本概念、内涵和特点,明确其对现代家庭养老的作用和应用。

2.现代家庭养老的现状及存在问题:阐述现代家庭养老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3.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的联系与融合:从儒家孝道的核心思想入手,探讨如何将其与现代家庭养老相融合。

包括如何培养家庭成员间的亲情和关爱,如何消除家庭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如何建立更加和谐稳定的家庭机制等方面进行探讨。

4.儒家孝道在养老服务中的应用:介绍如何将儒家孝道的思想原则贯彻到实际的养老服务中,包括如何提高养老机构的服务质量、如何提升养老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如何发挥志愿者在养老服务中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四、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询相关文献资料,收集和整理相关研究成果,深入了解儒家孝道的思想与现代家庭养老之间的关系。

2.实证研究法: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了解老年人和家庭对儒家孝道与现代家庭养老的认知和态度,以此为基础,探讨其在实践中的应用。

五、预期结果本次研究预期将探讨儒家孝道在现代家庭养老中的作用和应用,系统地总结儒家孝道思想在现代家庭养老中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

同时,本研究也将为现代家庭养老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促进家庭成员间的相互关爱和相互支持,进而推动现代家庭的发展和进步。

关于农村养老模式开题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模式开题报告

关于农村养老模式开题报告1. 引言随着我国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养老问题成为我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

其中,农村地区养老问题更为突出。

由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农村老年人面临着养老保障的巨大压力。

因此,探索适合农村地区的养老模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本文旨在分析当前农村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措施,以期为未来的研究和实践提供参考。

2. 农村养老模式的现状及问题2.1 养老金不足目前,农村地区的养老金普遍偏低,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这主要是由于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无法按时、按量缴纳养老保险,养老金积累不足所致。

养老金不足不仅使农村老年人面临生活困境,还给社会稳定带来了风险。

2.2 养老服务不完善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设施相对匮乏,养老院数量不足,质量参差不齐。

由于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的匮乏,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服务常常无法得到满足。

此外,缺乏专业的养老护理人员和服务机构,使得农村老年人在生活中饱受困扰。

2.3 传统文化信任度下降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地区传统的养老模式逐渐瓦解。

子女离乡工作、人口流动等因素导致了农村老年人自身养老能力的削弱。

与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相比,社会关系和文化信任度逐渐下降,导致了农村地区养老问题的突出。

3. 可能的解决措施3.1 完善养老保障政策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养老保障政策支持力度,提高养老金的发放标准和覆盖范围。

同时,鼓励农民按时、按量缴纳养老保险,提高养老金的积累速度。

此外,加强对养老金使用的监管力度,确保资金安全和合理利用。

3.2 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加大对农村地区养老服务设施的投入力度,提高设施的数量和质量。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养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提供全面、专业的养老服务。

此外,鼓励农村地区发展家庭式养老模式,通过培育养老护理人才和知识普及,提高农民的养老服务水平。

3.3 弘扬传统文化价值观念通过加强农村地区的养老文化建设,提升农村居民对传统家庭养老模式的认同度。

开题报告模板 (5)

开题报告模板 (5)
8 常州社区老年人慢病康复养老服务基本情况及建议 江苏卫生事业管理 2011/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构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体系——以成都市青羊区为例 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 201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苏州“一中心多站”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调查与思考
11 中医护理在社区养老卫生服务的应用优势 Anhui Medical andPharmaceutical Journal 2011/01
2 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与服务标准研究——以沈阳沈河区《居家养老服务规范》为例 江海纵横 201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桃源居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对绝经后妇女绝经综合征病管理干预效果的研究 医学综述 2011/15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标准化法制保障——加快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法律制度建设 海峡科学 2011/07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5 鼓励物业服务企业开展社区养老服务的政策建议 China Property Management 2011/03
16 人口老龄化背景下贵阳市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China Market 2011/09
17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社区居家养老体系中的作用 Journal of Community Medicine 2011/05
5 结构功能主义视角下的农村空巢老人社区养老服务初探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居家养老在社区老年保健服务中的效果评价 现代医院 2011/08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保障供给现状的实证分析——基于177个社区的实地调查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1/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管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所在系Fra bibliotek专业姓名

居家养老开题报告

居家养老开题报告

居家养老开题报告居家养老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

传统的养老模式存在着机构养老床位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而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逐渐受到了广大老年人和家庭的关注和认可。

本文将探讨居家养老的意义、现状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二、居家养老的意义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在自己的家中进行养老活动,通过社区服务和家庭支持来满足老年人的生活和护理需求。

居家养老的意义在于提供了老年人舒适、熟悉的生活环境,使他们能够保持自主性和尊严。

同时,居家养老也减轻了养老机构的压力,为其他有特殊需求的老年人提供了更多的资源。

三、居家养老的现状目前,居家养老在我国的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养老机构的发展相对滞后,老年人对于居家养老的认知和接受度有限;另一方面,社区服务体系还不健全,缺乏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和完善的服务设施。

因此,居家养老面临着诸多挑战。

四、居家养老的发展方向为了推动居家养老的发展,我们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应加强对居家养老的宣传和推广,提高老年人和家庭对居家养老的认知和接受度。

其次,需要建立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培养专业的居家养老服务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养老服务。

此外,还可以借鉴国外的居家养老经验,通过技术手段提供更加便捷和高效的居家养老服务。

五、居家养老的挑战与解决方案在推动居家养老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一些挑战。

首先,老年人和家庭对于居家养老的担忧主要集中在安全和医疗保障方面,因此,我们需要建立起完善的安全监测和医疗保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安全和可靠的居家养老环境。

其次,居家养老需要依靠社区和家庭的支持,因此,我们需要加强社区和家庭的养老意识和能力,提供相应的培训和支持。

六、结语居家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通过加强宣传和推广,建立健全的社区服务体系,借鉴国外经验,解决安全和医疗保障问题,我们可以推动居家养老的发展,为老年人提供更加舒适和尊严的养老环境。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浅析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优化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浅析我国农村养老模式的优化
论文提纲
(一)传统的家庭养老根深蒂固
(二)新型的社会化养老日趋活跃
(一)传统家庭养老面临诸多挑战
1、土地保障功能不断减弱。
2、劳动力转移。
3、传统敬老文化衰退。
4、家庭规模小型化。
(二)新型社会化养老发展不足
1、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存在缺陷
2、农村社区养老发展不完善
3、商业养老保险严重不足
(一)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家庭养老
[5]Carter,Shipman.Keep the promise -- American old-age social insurance systemreform.The Ronald Press Company,2000:142-146.
[6]Hoskins.the social security At the beginning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The Ronald Press Company,2005:132-178.
主要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9-240.
[2]苏保忠.中国农村养老问题研究[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63-65.
[3]田雪原.中国农村养老问题.[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112-117.
[4]赵曼,吕国营.社会保障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87-188.
[7]钱海龙.我国农村养老方式的现状与前瞻研究[J].安微师范大学,2012(2).
[8]薛鹏,管兵.中国农村养老资源现状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2011(2).
[9]张春红.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法律制度研究[D].天津工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35-38.

养老论文开题报告

养老论文开题报告

养老论文开题报告养老论文开题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养老问题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如何有效地解决养老问题,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是一个亟待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本论文旨在探讨养老问题,分析现有的养老制度和养老服务,提出改进和完善的建议。

二、养老制度的现状分析1. 养老保险制度养老保险制度是养老问题的核心,目前我国实行的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然而,由于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养老保险制度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缴费人口减少、养老金支付难题等。

因此,我们需要对现有的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2. 养老院的现状与问题养老院作为老年人的重要养老方式之一,也存在一些问题。

例如,养老院的设施和服务水平参差不齐,部分养老院存在管理不善、服务不到位等问题。

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到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因此我们需要对养老院的现状进行细致的调查和分析。

三、养老服务的改进与完善1. 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社区养老服务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多样化的养老服务的模式。

通过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可以使老年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社区养老服务的发展现状和问题,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

2. 互联网+养老服务的创新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发展,互联网+养老服务已经成为一种新的养老模式。

通过互联网技术,老年人可以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养老服务。

我们需要研究互联网+养老服务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改善养老服务。

四、养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1. 传统养老文化的价值传统养老文化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养老智慧和价值观念。

通过传承和弘扬传统养老文化,可以增强老年人的自豪感和幸福感。

因此,我们需要研究传统养老文化的价值,探讨如何将其融入到现代养老服务中。

2. 养老文化的创新与发展随着社会的变化和老年人需求的多样化,养老文化也需要进行创新和发展。

我们需要研究现代养老文化的特点和趋势,探讨如何创新养老文化,使其更好地适应老年人的需求。

居家社区养老开题报告

居家社区养老开题报告

居家社区养老开题报告居家社区养老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养老问题日益凸显。

然而,目前我国养老机构床位紧张,居家养老服务需求又不断增长,必须寻求一种有效的养老模式来解决问题。

居家社区养老作为一种新兴的养老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和潜力,但目前在我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亟待深入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居家社区养老模式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养老服务体系的完善提供参考。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调查与研究:1. 居家社区养老的定义和特点。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调查分析,明确居家社区养老的定义和特点,深入了解其基本原理和运作机制。

2. 居家社区养老的现状与问题。

通过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了解目前居家社区养老的发展情况,掌握其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3.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与影响因素。

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了解老年人对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情况,分析影响老年人选择居家社区养老的因素。

4. 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改进与完善。

基于调查结果,提出改进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策略和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将采取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

1. 文献梳理和调查研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居家社区养老的定义和特点进行整理和分析,获取相关数据和资料。

2. 实地调查和问卷调查,选择若干居家社区进行实地调查,有针对性地设计问卷进行调查,了解居家社区养老的现状和问题。

3. 访谈研究,选择一些老年人进行访谈,深入了解他们对于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需求及其影响因素。

4. 数据分析和结果呈现,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提取有价值的信息,撰写研究报告。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次研究,预期可以了解居家社区养老的定义和特点,掌握其现状与问题,分析影响因素,为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参考和建议。

六、研究意义通过本次研究的结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居家社区养老的现状与问题,为解决养老问题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农村空巢老人养老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7、参考文献:
(1) 金耀华邢海云史秀青.39名农村空巢老人的情绪调查,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年第17卷第19期,2011-06
农村老年人为社会主义农村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理应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乐。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实现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关爱农村空巢老人是实现农村公平正义目标的重要体现 ,所以,农村老年人不仅要享有社会发展带来的物质成果、政治成果和精神文明成果,还要积极参与未来社会的发展,所以,关爱农村空巢老人,鼓励和支持他们参与和谐社会的建设,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符合构建一个“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和谐社会的道义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
(2)农村“空巢老人”养老对策
李光连在《关爱空巢老人,构建多种养老模式》中认为如何关爱他们创建文明和谐社会这需要政府和社会建立老龄意识;弘扬孝亲文化,宣扬公德精神,营造尊老敬老风尚,同时构建推广多种养老服务模式。
空巢老人作为农村老人中的特殊群体,当家庭能提供给他们养老保障很少时,土地的保障作用显得更为重要。他们没有子女的日常照料,比一般农村老人更需要社区服务。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才能为他们真正老有所养提供可能。所以,我认为当前农村空巢老人的养老应该以“土地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重点,社会保障为目标”。
(2)问卷调查法。通过专业相关知识引导并结合网络农村空巢老人调查的相关资料,设计问卷调查农村空巢老人生活满意度等实际问题。
(3)文献法。利用网络、媒体、图书馆及网络等现代化资源广泛收集资料、理论。
4、可行性分析:
经过指导老师对于农村空巢养老及及老年照顾者问题的大致分析和见解,我了解到目前农村空巢老人的普遍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在黑龙江科技学院图书馆和人文学院资料室中阅读大量有关现代农村空巢老人养老相关的书籍,学术著作。院图书馆存有大量的图书,期刊,报纸等文献资料,还有文献阅览室可供文献参考借鉴,并且在电子阅览室中通过网上的期刊资料库和新闻媒体资料等途径来获得空巢老人养老方面的相关信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州商学院长青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
论文(设计)题目:家庭养老面临的挑战及对策分析系别:工商管理系
专业 (方向):人力资源管理
年级、班:2009级人力资源管理2班
学生姓名:白雪彬
指导教师:郝金磊
2012 年12 月6 日
一、论文(设计)选题的依据(选题的目的和意义、该选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等)
选题的目的: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人口的突出特征。

中国人口在21世纪初已经进入老年型,在未来半个世纪,是人口老龄化不断上升时期。

大约在40年代,人口老龄化程度达到顶峰。

21世纪,将是人口老龄化时代,这是中国在新的世纪人口发展的突出特征。

中国必须正视这一现实,清醒地认识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做好全面准备,迎接人口老龄化的挑战。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不断加快的步伐,人口老龄化的速度也在加快,我国未富先老的局面已经形成,社会无力完全承担养老责任,仍然需要家庭养老发挥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重要作用。

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化社会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其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数众多的老年人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养老。

中国作为以家庭养老为主的国家,在新时期,如何认识家庭养老并对其他养老方式进行选择是解决老龄化社会矛盾的重要课题。

选题的意义:
养老是中国家庭几千年来的传统职能。

目前社会中普遍存在的独居老年人问题、留守老年人问题、空巢老年人问题、高龄老年人问题等都在不同程度上与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有一定的关系。

养老成了家庭不能承受之重。

家庭养老模式在我国的发展是一种历史选择的延续,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老龄化社会和现代家庭的稳固也需要家庭养老。

在人口老龄化与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传统的家庭养老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的速度比人们预计得快得多。

在目前社会养老还不够成熟的情况下,重视家庭养老的发展,利用好家庭养老的优势,将有利于缓解我国的养老压力。

本文从家庭养老的理性分析出发,总结中国家庭养老的特点及面临的挑战,探求家庭养老未来的出路,对于缓解老龄化社会的压力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国内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1.国内研究情况综述
家庭养老不完全依靠家庭的力量,这已经得到了很多专家的共识,居家养老是英国政府为使老人留在社区并配合社区照顾,并且鼓励家庭照顾有需要人士而采取的一种政策措施(石彤,1998)。

这项在《1982 年维也纳老龄问题国际行动计划》中有过研究记录,计划中支出要支持老年人在家中养老,让老年人依靠自己的能力和社区的帮助在社区中生活,尽量减少社会压力。

家庭养老注重社会的力量,家庭养老虽也是养老方式的形式的一种,但它是就由谁提供或承担养老费用和生活服务而论的,是相对于由社会供养的一种由家庭供养的养老形式。

但又不完全是子女对父母反哺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体现,这些对于中国现在的社会意识形态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并且可以与家庭的力量相互配合,完善其中的内容,而又可以避免全盘西化,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使家庭养老政策变得更加人性化,因为家庭养老有利于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解决养老问题,减轻政府负担;让老年人在家安度晚年,还可充分利用原有的家庭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支出;且有利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

尽管家庭的力量起到了照顾
老人的主要作用,但是对老年人的家庭照顾在社会整体上是一种不仅由家庭成员承担参与,社会上的非家庭成员等多种照顾者共同参与的过程。

因此,对一位老人的家庭照顾是一个多因素和多人力投入的过程。

针对这种情况国内专家主要分为两派:原新、姚远、李桂梅等专家持肯定的态度,比如原新就认为,对独生子女家庭的代际年龄、人口和支持关系的分析足以推论出一个结论,那就是巨大多数子女可以完成责任。

(原新,2004)姚远认为寻找一个普适的标准,这个标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家庭所能提供的资源数量(家庭支持角度),二是老年人所需要的资源数量(老年人的需求角度)。

姚远将前者称为“工具标准”,后者称为“理性标准”。

从中国历史上看,维系传统家庭养老的主要是“工具标准”,强调子代对亲代的责任,强调子代能为亲代做什么,而不在意亲代需要什么,所以子女数量在影响传统家庭养老功能方面是一个重要因素。

而现代中国支持家庭养老的不只是“工具标准”,还有理性标准。

首先,家庭功能的外化降低了家庭养老中子女数量的权重;其二,老年人自身要求的展现减弱了家庭养老中子女的作用老人的观念。

(姚远,2000)
乐章、陈璇和风笑天的观察问题的视角比较综合观点并不乐观,对行为对象的关照比较全面,整个研究大体从经济保障、日常生活照料、精神保障三个方面分析了家庭养老问题。

(1)在经济保障方面,子女面对“4-2-1”代际结构时在“反哺”老人、满足自己需要、哺育下一代这三项选择的时候不得不有所放弃。

家庭养老主要的经济来源是退休金与养老保险金,以及子女提供的包括情感和日常照料的资源。

往往这种情况会使老人生活情况下降。

(2)在日常生活中,由于城市化和人口流动,老人将成为独生子女在机遇面前沉重的包袱,加大他们的机会成本。

分家不分居的居住方式越来越多,日常照顾只能体现在“看望”上,周密的照料几乎将不可能。

保姆产业因此兴起。

(3)在精神方面,社会交往频率的降低将使老人更加孤独,家庭养老导致的老人式微和多个老人的养老期望同时被一家所需求难以满足时不可避免产生空虚感。

(乐章、陈璇、风笑天,2000)
2.国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外专家对于家庭养老也是主要分为三派:
第一派(如:谷德;莱韦;帕森斯)属于西方的传统认识,崇尚民主自由,社会养老能力和意识较强,但家庭养老意识较弱,父母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一般双方都是单独居住,外国一般不会拥有三代同堂的局面;并且在法律方面,外国——父母对未成年子女具有抚养义务,子女不对父母具有赡养义务;西方家庭养老方式在工业化进程之后,强调工业化和核心家庭能力 (谷德,1963;莱韦,1965;帕森斯, 1949),或者强调不同家庭制度连续性的历史比较研究。

他们都有一个隐含的共识,即父母权力(尤其财产控制权力)的削弱将导致家庭养老制度的式微。

二、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内容及预期目标
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家庭养老有关问题进行研究
第一部分,研究背景
(一)进行家庭养老研究的背景
第二部分,家庭养老的必要性
(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现状
(二)我国家庭养老的特点
(三)我国家庭养老的优势
(四)家庭养老有助于减轻政府压力
(五)传统文化的继承
第三部分,我国家庭养老的现状分析
(一)我国家庭养老的基本状况
(二)我国家庭养老面临的困难
第四部分,创新我国家庭养老的对策建议
(一)从政策入手
(二)从立法角度入手
(三)从经济角度入手
(四)从社区对家庭养老角度入手
预期目标:通过对我国家庭养老的必要性分析,促进现代家庭养老健康发展,缓解政府的养老压力,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养”的目标。

三、论文(设计)的主要研究方案(拟采用的研究方法、准备工作情况及主要措施)
1.文章主要通过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相结合、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演绎推理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研究我国家庭养老所发展现状以及所面临的问题。

2.文献调研,通过对家庭养老的理论研究,了解家庭养老的现状,借鉴有参考价值的理论和方法,是研究工作有章可循。

从各类书籍、报刊、杂志、网站上搜索相关信息资料作为研究的背景信息。

3.专家咨询,就是通过与专家的面谈、访谈等有效形式,深入了解有关学者、专家们的研究经验和成果,广泛征求他们对我国家庭养老的意见、力求使调查研究科学、客观、合理。

四、论文(设计)研究工作进展安排
1﹑2012年10月25日——2012年10月30日,确定选题;
2﹑2012年10月31日——2012年11月30日,完成开题报告;
3﹑2012年12月01日——2012年12月28日,收集资料,完成初稿;
4﹑2012年12月29日——2013年03月10日,完成第二稿;
5﹑2013年03月11日——2013年04月01日,完成第三稿;
6﹑2013年04月02日——2013年04月20日,定稿。

7﹑2013年04月21日——2013年05月15日,准备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
[1]陈功.《我国养老方式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2]中国的家庭养老.《社科信息文荟》[J].1995年第18期
[3]李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
[4]张纯元.《中国老年人研究》[M].北京大学出版社.1991
[5]唐琰.《中国人口潮跨世纪的挑战》[M].暨南大学出版社.1993
[6]穆光宗.《家庭养老制度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 : 华龄出版社.2002
[7]王萍、李树茁.《农村家庭养老的变迁和老年人的健康》[M].北京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1
[8]赵仲杰.《中国家庭养老研究》[M].北京 : 知识产权出版社. 2012
[9]邓大松、刘昌平.《2005-2006年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六、指导老师意见
指导老师(签名)
年月日
七、系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领导小组意见
系(盖章)
年月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