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掖市滨河新区湖区景观规划设计方案
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

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1. 引言强调公园规划的重要性,介绍张掖黄河公园的意义和规划目标。
1.1 背景张掖市位于甘肃省东南部,是中国重要的黄河沿岸城市之一。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具有重要的经济、文化和生态意义。
为了保护和利用好黄河资源,张掖市决定建设黄河公园,打造一个集生态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1.2 目标黄河公园的规划目标是:打造一个具有丰富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内涵的公园,提供优质的休闲娱乐和科普教育服务,促进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
2. 规划范围和布局2.1 规划范围黄河公园规划范围包括黄河沿岸的一片土地,总面积约1000亩。
2.2 布局设计黄河公园的布局设计分为主要景点、次要景点和配套设施。
主要景点包括黄河观潮台、黄河博物馆、黄河湿地公园等;次要景点包括黄河湿地公园、黄河游船等;配套设施包括停车场、休闲广场、餐饮店等。
3. 给黄河公园的特色3.1 自然景观黄河公园的自然景观主要以黄河为核心,包括黄河的河岸、湿地和水草等,同时也保留和恢复当地的自然植被和草地。
公园内设有观景台和步行道,方便游客观赏河流和欣赏自然景观。
3.2 人文历史黄河公园还将通过展览和景观设置展示黄河流域的人文历史,包括当地的农耕文化、渔猎文化和民俗文化等。
公园内设有博物馆和文化广场,提供相关的展览和表演,帮助游客了解黄河文化。
3.3 科普教育为了提供全面的科普教育服务,黄河公园设有科普展馆和教育中心。
科普展馆展示黄河的地理、生态和历史,教育中心提供丰富多样的科普活动和课程,吸引学生和游客参与。
4. 公园管理和运营4.1 管理机构黄河公园的管理机构由张掖市政府负责设立,设立公园管理委员会负责具体的日常管理和运营。
4.2 入园收费为了保障公园的持续发展和管理运营,黄河公园将采取适当的入园收费政策。
一般游客按照固定的票价购买门票入园,同时也为学生和老年人等特殊群体制定优惠政策。
4.3 安全管理黄河公园将设立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公园内的安全工作,包括维护景区秩序、防止火灾和保护游客人身安全等。
滨河新区(地下空间、城市风貌)

总体城市风貌规划
风貌结构:
基于对城市自然山水格局、布局结构、组团设置和空间意向的综 合分析,提出滨河新区城市风貌“三心、四轴、多片”的结构。 三心:横城对阿商贸交流中心及红敦子商业商务文化中心、行政 中心组成的三个城市公共服务中心。 四轴:滨河旅游大道、长河大街、京河大道中央景观大道、月光 路 多片:将横城分为文化旅游风貌区、中阿商贸风貌区、生态居住 风貌区、现代消费服务风貌区;红墩子分为商业商务风貌区、行 政中心风貌区、文化体育风貌区、康体研发风貌区、科技研发风 貌区、教育培训风貌区、生态居住风貌区、滨水居住服务风貌区。
街道空间与界面控制: 两侧建筑注重界面空间规整性与节奏感的同时适度收放 公共空间,在建筑中高位层面上,以中阿商贸核心区建 筑为控制点,构建连续有韵律的线性空间界面,在接近 人的步行层面上,要求建筑具有与人体相适宜的空间和 尺度,强调多元化交流空间的营造。
13
4、元通路 (滨河游憩大道)
性质与功能:是红墩子主要的东西向联系干线。道路南侧是头道湾旅游生态区,北侧以 娱乐康体、生态居住、教育培训等多元复合功能,是新区主要的城市滨水活力带。
性质与功能:新区的城市发展轴,南北向交通干线,沿线复合了商贸、商业、 商务、文化、康体、研发、行政、生态居住等城市主体功能。
空间布局与天际线: 以横城国际商贸和红墩子现代商务为核心节点,配合五虎墩长城遗址、元通路 门户节点等,结合公园、广场等软性界面,形成成群、成组的城市空间形态和 有序的城市空间序列。 开发控制用地的高度与强度,形成建筑高度由轨道站点向周围逐渐降低、局部 重要节点略有上升的组团状、起伏有致的天际线。
空间布局与天际线: 注重北侧建设区域向南侧生态区域的廊道畅通与景观渗透,实现 各街区至滨水地带的可达性。 天际线由生态区边缘向城市核心区渐次升高,实现城市高度的和 谐过渡。
张掖滨河西干道规划

张掖滨河西干道规划
一、规划范围
按照提出的生态立市的要求,实施以建设“张掖滨河西干道”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主要内容的湿地保护工程。
拟规划建设的城市湿地公园位于张掖市滨河西干道,与市区紧密相连。
总规划面积6.2万亩,其中湿地总面积约2.5万亩(核心区面积约8000亩),现状多为湿地、滩涂和鱼塘,规划区内多样化的湿地类型,是张掖绿洲这一内陆干早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张掖绿洲及黑河中下游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规划定位
在完善城市规划的基础上,将滨河西干道城北作为生态新区,按照建设滨河新区、开发城市北郊,金边带、打造张掖滨河西干道湿地公园和城市湿地公园的,一区一带两园的规划目标,彰显张掖市“戈壁水乡”、“湿地之城”的城市特色。
三、规划理念
“承文化底蕴、建生态张掖、活湿地资源、聚人脉商脉”的规划理念,以生态为本、文化为魂,“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的规划原则,综合利用张掖市天然秉赋的湿地资源及周边自然、人文资源,打造文化与生态组团,提升城市品位和形象,实现“历史文化名城”、“西部生态之城”、“高原湿地之城”的建设目标。
四、规划原则
“生态优先、科学修复、适度开发、合理利用、全面规划、分期实施、统筹协调、彰显特色”,实现新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的综合目标。
滨河二期规划简介

滨河二期规划简介滨河二期依山傍湖,是滨河新区最好的一块风水宝地,规划面积8.2平方公里,目前已全部拆为净地。
依托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库区水面,规划定位为以旅游服务、金融、商务、商业、会展、居住为主的区域性服务业中心。
空间布局为“两区两轴一带”。
“两区”:以包兰铁路为界,分为东西两个片区,东片区规划面积4.5平方公里,西片区规划面积3.7平方公里。
东片区紧邻海勃湾老城区,依托甘德尔山和甘德尔河,规划用地以高档居住社区为主,配套人民医院、乌海一中等文教体卫公共服务设施。
东片区地形比西片区高几十米,可观湖、观山。
西片区为滨水区域,主要规划旅游服务、金融、商务、商业等区域性公共服务项目。
同时规划了下部为商业、上部为观湖高端住宅的商住混合用地。
“两轴”:由滨河一期南北轴线向南延伸为中央商务轴,中间是长约1.4公里、宽150米的中央公园(类似于纽约的中央公园,主要营造城市中心的郊野、自然生态森林公园)。
东西向为商业轴,中间规划东西向中央大道直通湖边,两侧为满足区域中心城市功能的特色商业。
“一带”:南北长约2公里的沿湖景观带,定位为休闲娱乐、体育健身、旅游观景。
由北向南依次有甘德尔河喇叭口、公共游船码头、人工沙滩、桥头公园等景观节点。
沿湖规划亲水平台、小马道、栈道等亲水设施,另外有绿道、环湖路、滨河大道等不同功能的观湖交通系统。
环湖路以滨河一期水利枢纽大坝为起点,经滨河二期、黄河大桥、乌达城区、滨河西区,总长度约52公里,为下一步举行环湖自行车赛、马拉松赛等体育赛事提供了保障。
滨河二期建筑以多层和小高层为主,以显山露水,使甘德尔山和乌海湖景观互为呼应。
滨河二期作为滨河一期功能的补充,同时承担区域中心城市的功能(因为乌海有55万人口,城市化率为95%。
周边与乌海一路之隔的蒙西、乌斯太、棋盘井工业园区距离滨河二期只有15至30公里,区域总人口约75万人。
)滨河一期规划简介滨河一期规划占地6.73平方公里,从2002年开始规划建设,已基本建成。
张掖一区一地建设规划方案

张掖一区一地建设规划方案简介张掖市位于中国甘肃省北部,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的城市。
为了促进张掖市的发展,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特制定《张掖一区一地建设规划方案》。
本方案旨在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推动张掖市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发展。
一、区域规划1. 总体规划以张掖市区为核心,划分为七个中心区域,分别以文化、商业、旅游、教育、医疗、运动和创新为主题,形成七个独立而相互衔接的区域。
这些区域将提供不同类型的服务和设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和发展的多元需求。
2. 区域特色每个区域将根据其特色定位,发展相关产业和优势资源。
比如,将文化区域打造成传统与现代融合的艺术中心,商业区域建设成现代化购物中心,旅游区域开发为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的集散地,教育区域建设成现代化教育基地,医疗区域提供高品质的医疗服务,运动区域打造成多功能体育休闲场所,创新区域为科技创新提供高效平台。
二、地区规划1. 基础设施建设在每个区域内,重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
包括交通路网、水、电、气、通信等设施的完善,确保居民生活的便利性和城市发展的高效性。
2. 住宅建设根据人口结构和需求,合理规划住宅区。
注重人性化设计和生态环保,建设绿化带、公园和小型休闲场所,提高居民的生活幸福指数。
3. 商业建设在商业区域建设现代化购物中心,集中各类商业业态,为居民提供便捷的购物和娱乐体验,同时吸引外地游客,推动经济发展。
4. 旅游建设充分利用张掖市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遗迹,开发旅游区域。
建设高标准的旅游设施和配套服务,吸引国内外游客,促进旅游业的繁荣。
5. 教育建设建设集幼儿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于一体的现代化教育基地。
注重优质教育资源的配置,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
6. 医疗建设在医疗区域建设现代化医疗设施,引进高品质的医疗资源。
提供全方位的医疗服务,保障居民的健康需求。
7. 运动建设建设多功能体育休闲场所,提供各类运动设施和娱乐项目。
2.22“城市后院”将变身全新发展极

“城市后院”变身张掖全新发展极——张掖市滨河新区新一轮发展规划展望秦伟一、引言滨水是城市的独特环境资源,提供了城市与众不同的形态,更为现代的城市建设提供了新契机。
随着对于生态资源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滨水日益成为了城市开发追捧的对象。
中国许多城市正进入城市化和经济的扩展期,滨水因为其具有独特引力作用成为了城市扩展和城市结构调整的“福地”。
张掖市委市政府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甘肃省“中心带动、两翼齐飞、组团发展、整体推进”区域发展战略的重大历史机遇,从滨河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功能调整、产业布局完善、生态环境打造等多个角度出发,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绘就了滨河新区发展的宏伟蓝图,也将滨河新区定位为“城市后院”,华丽变身为张掖全新的发展极。
二、区域概况张掖市滨河新区位于主城区西北侧,东、南靠主城区,北依湿地。
规划总用地面积为26.4平方公里,其中城市建设用地23.8平方公里。
区域内规划总人口为20万人,平均0.8万人/平方公里,人口密度较低。
规划区内现有省道213、国道312等过境道路,同时新区依托紧邻黑河和北郊大面积生态湿地等自然条件,具有良好的资源环境优势,是主城区与国家湿地公园的重要过渡地带,更是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后院”。
三、发展优势1、区位优势:滨河新区地处张掖市未来发展的主方向,随着兰新铁路第二双线张掖客运站的规划建设,主城区进一步向西蔓延的趋势更加明显。
伴随交通区位优势的发挥,将进一步带动新区对外经济的发展,同时也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使滨河新区成为张掖市最具发展活力的城市新区。
2、产业优势:随着滨河新区建设的逐渐深入,主城区与之联动的欲望日益强烈,同时滨河新区地域广阔,有大量的待开发用地,同时新区北片与人工湖景观和国家湿地公园相联结,加之新区西北面紧邻黑河,依托滨河新区景观资源,不仅利于形成优美的城市新形象,而且为滨河新区成为现代服务业中心和全市的旅游休闲、文化娱乐产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

张掖黄河公园规划方案简介张掖黄河公园位于甘肃省张掖市城区南侧,河西走廊南部地区,东临黄河,是一个面向公众开放的城市公园。
为了进一步提升公园的景观、休闲、文化、教育和科学价值,本规划方案将对公园进行综合规划,以期实现公园的更好发展和更加优秀的公园形象。
规划设施园内景观黄河公园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上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主要的景观设施将围绕黄河展开,包括:1.黄河湿地公园:建立生态桥梁,保护区内极为丰富的生态资源,创建一个集观赏、科普、教育和研究于一体的湿地公园;2.全民健身广场:打造黄河畔的全民健身广场,让市民与自然、与运动融为一体,提升公园的健身功能和市民的生活品质;3.区域文化广场:打造和谐的文化广场,集中展现张掖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同时相对应举办各类文艺、文化活动;4.游园区:设置游步道、观景台、草坪广场等多种游园设施,构建公园休闲区域,满足市民的日常休闲娱乐需求。
5.绿化带:在公园内部设置一条环形绿化带,便于市民骑行、跑步、散步等健身活动。
建筑设施建筑设施是公园规划的核心之一,本方案将按照公园建设的功能需求和统一的风格进行设计,主要包括:1.海洋馆:建设一座功能齐备、形式美观、开放灵活的海洋馆,带领游客走近大海,探索海洋奥秘;2.植物科技馆:以科技为手段,展示植物的多样性和美丽之处。
3.儿童游乐设施:在公园中央设置中规中矩的儿童乐园,满足年幼儿童的娱乐需求;4.黄河文化馆:以黄河文化为主题,打造一座综合性文化馆,涵盖“人文历史、景观与环境保护、科技和社会进步”等元素。
技术支持为了打造高品质、智能化公园,本规划方案将深入利用先进技术手段,做好公园各项设施的导航、查询、展示和管理工作,主要包括:1.光伏发电系统:采用太阳能的技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为公园工作设施提供电力支持;2.无线WIFI覆盖系统:利用无线技术覆盖公园范围,在点对点的基础上,实现完善的公共服务;3.三维感知互动系统:采取科技手段,借助互联网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定位技术和交互技术完善公园内标示和导航系统;4.大数据采集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数据统计和分析技术构建数据中心,进行公园访问量、设施使用和游客动态等数据的分析。
滨河公园

一、项目背景随着我国西部国家西部大开发、再造河西战略以及黑河流域的综合治理等工程的建设实施,为张掖市的城市发展提供了契机;张掖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合理的调整城市总体规划,合理安排城市建设用地,疏通城市水网,适应城市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
面对张掖长远发展的历史选择,顺应自然,提高城市功能,彰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品位,重塑城市文化,再造城市品牌,扩大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增加城市魅力,精心打造西部新区,张掖市滨河新区作为张掖市经济发展战略的突破点,以其为中心实现对周围片区经济的辐射与拉动。
二、规划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张掖市滨河新区修建性详细规划》工程设计要求3、《张掖市总体规划》4、《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GB50180-93)(2002年版)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6、《住宅设计规范》7、甲方提供的张掖市1:1000的现状地形图三、地理位置及现状概况1、区域位置规划区位于张掖市主城区的西北侧,张掖市国家湿地公园的西南侧,西面紧邻黑河,距张掖市中心约4公里,地位位置较为优越,同时城市外环道路和北环路从中间穿过,对外交通十分便捷。
2、现状概况规划区处于城市建设用地边缘地带,西部属于河滩地,由于长期大量开采砂石作为建筑材料,导致河床降低,规划区西面区域形成多个死水坑,整体地形较为复杂,高低不平,景观面貌较差,湖内水面水质较差,生态环境亟待解决;在规划区的北侧和东侧有白塔村,村庄的房舍建筑质量一般,同时在南部还有张掖市发电厂等单位。
四、规划原则及定位1、规划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水系、构筑物、道路、桥梁的改造和修建必须考虑经济性,可行性和合理性,因地制宜的做出合理的安排。
(2)以人为本的原则居住区和接待中心的空间尺度应该满足人的行为所需要的安全性、方便性、交流性和属地性,人处处感受到服务的便利及尺度的宜人,体现对人的细致关怀。
(3)生态性原则规划区属于生态敏感区,因此不适宜大规模地安排城市建设,以使最大限度地保留和恢复湿地和黑河的生态系统,使规划区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循环系统,维护生态廊道和生物群落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
项目认知
2
•符合功能需要的新区城市公园 •大水面景观主导的休闲游憩区 •体现地域特色、生态环保、亲切自然的公园景观
方案构思
方案构思
2
3 方案设计
方案设计
总平面
3
方案设计
鸟瞰图
3
方案设计
功能分区
3
方案设计
交通规划
3
方案设计
水系统规划初步构想
3
方案设计
竖向设计——平面
3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
3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
3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
3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
3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
3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
3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
3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设计意向
3
汇报结束 谢谢
戈壁· 玛瑙
张掖市滨河新区湖区景观规划初步方案汇报
北京土人景观与建筑规划设计研究院 2010.202
汇报框架
0
■ ■
现状分析 方案构思
项目背景分析
■
方案设计
项目认知
■ ■
场地分析 方案构思
总平面 鸟瞰图 详细设计 建筑设计 景观设施
■
■
■
■
1 现状分析
项目背景
区位分析
1
项目背景
场地分析
高尔夫球场
3
方案设计
竖向设计——断面
3
A-A 断面
B-B 断面
C-C 断面
方案设计
竖向设计——典型节点
3
方案设计
竖向设计——典型节点
3
方案设计
竖向设计——典型节点
3
方案设计
场地设计——水景区
3
方案设计
场地设计——休闲广场
3
方案设计
场地设计——休闲广场
3
方案设计
场地设计——休闲广场
3
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五星级酒店
3
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五星级酒店
3
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五星级酒店
3
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五星级酒店
3
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服务设施
3
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服务设施
3
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服务设施
3
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服务设施
3
方案设计
建筑设计——服务设施
3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
3
方案设计
景观设施
1
黑河 尚未施工
岸线完成, 池底防渗 工程完成
岸线完成, 池底防渗 工程完成
居住用地
项目背景
现状问题分析
1
•场地整体一览无余,景观较为单一,如何营造景观特色? ——通过地形营造空间开阖感,带来流动的空间感受 •砾石基础不易于保持水分,同时,降水量小,蒸发量大,如何打造效果良好且易于维护的公园景观? ——独特的雨水收集系统和景观灌溉方式 •水面大,岸线平直单调,如何增加水体景观层次?如何规划各种亲水活动? ——多样化的水岸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