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缺铁

合集下载

铁对植物的作用

铁对植物的作用

《铁对植物的作用》
小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铁对植物的作用。

你们知道吗,铁就像是植物的小帮手。

比如说,它能让植物的叶子变得绿绿的。

我给你们讲哦,如果植物缺少了铁,叶子就会变黄,就像人生病了一样。

小朋友们能想象到叶子变黄的样子吗?
《铁对植物的作用》
小朋友们,咱们接着讲讲。

铁还能帮助植物制造营养呢。

就像我们吃饭有力气一样,植物有了铁,就能长得壮壮的。

我记得有一次,在花园里看到一些小花,因为土里缺铁,开的花又小又少。

比如说,可不好看啦。

《铁对植物的作用》
小朋友们,咱们再来说说。

比如说,有些水果树要是缺铁,结的果子可能就不甜。

有个小朋友说,那可太糟糕啦,我们就吃不到甜甜的果子了。

所以呀,铁对植物可重要啦。

小朋友们,我们要爱护植物,让它们都能健康成长哟。

【VIP专享】植物缺铁及新型叶面铁肥效应

【VIP专享】植物缺铁及新型叶面铁肥效应

➢ 铁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
铁通过三价的铁离子和二价亚铁离子之间的化合价变化和电子得失, 参与植物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
无机铁盐的氧化还原能力较弱,如果铁与某些有机物结合形成铁血红 素或进一步形成铁血红素蛋白,它们的氧化还原能力就可提高千倍、万 倍。例如各种细胞色素、豆血红蛋白、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 氧化物酶等,这些含铁的有机物,作为重要的电子传递者或催化剂,参与 植物体内的各种代谢活动。
6月18日
对光合速率影响,2014年
• 有机铁肥
主要有柠檬酸铁、复合氨基酸铁、乳酸亚铁和腐殖酸铁。根部施用效果很 差,主要用于叶面喷施,但喷施次数多,完全复绿时间长,实验结果表明猕 猴桃从四月开始喷施,喷了四次到9月中旬猕猴桃成熟的时候才完全复绿。
• 螯合铁肥
主要有FeEDTA、FeEDDHA 等。其中FeEDTA效果不好, FeEDDHA效果较好, 是目前植物缺铁矫正的有效产品, FeEDDHA价格较贵,目前每棵成年果树每 年需要10元左右,这样一亩地需要450-550元。同时,FeEDDHA中文名乙二胺 二邻苯基乙酸铁,里面含有一个苯环,长期施用会造成土壤污染,对生产有 机产品不利。
缺铁还能影响氮素代谢、有机酸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及原生质形状 等许多生理过程。细胞色素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内氧化还原系统的组成成分, 它以细胞色素氧化酶的形式参加呼吸链的末端反应。
植物缺铁的原因
• 土壤中铁含量及存在形式
铁是地球上最丰富的元素之一,其数量仅次于氧、硅和铝, 居第4 位。在土 壤中铁平均含铁量为4 % , 但绝大部分存在于矿物晶格中, 如( Mg·Fe)SiO4、 FeS、FeCO3 、Fe2O3 、FeOOH、Fe3O4 及粘土矿物中。在风化过程中, 铁释放出 来, 但很快以氧化物或水化氧化物的形态沉淀下来, 只有一小部分进行次生硅 酸盐矿物或与土壤有机质复合。

植物缺铁最简单的补充方法

植物缺铁最简单的补充方法

植物缺铁最简单的补充方法植物是生命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光合作用为我们提供氧气和食物。

但是,当它们受到营养不足的影响时,它们的健康和幸福就会受到影响。

其中一种营养不足的情况是缺铁,而缺铁最简单的补充方法是什么呢?1.什么是植物缺铁?植物缺铁是指植物土壤中存在的铁含量不足,无法满足植物的需要而导致的一种缺乏。

当植物缺铁时,其生长速度会受到影响,叶子变黄,叶缘发黄,生长期缩短等。

2.植物缺铁的原因-土壤中铁含量不足:许多土壤都含有足够的铁来满足植物的需要。

但在某些情况下,土壤中的铁含量不足,这可能是由于土壤PH值较高或存在其他污染物的影响。

-养分失衡:如果植物的土壤养分失衡,如过多的钾、锌和磷等元素,它们会抑制铁的吸收。

-氧气不充足:如果土壤中氧气不足,植物的铁吸收也会受到影响。

3.植物补充缺铁的方法-富含铁的有机肥料:有机肥料不仅能提高土壤的肥力,还能增加土壤中的铁含量。

例如,含有生物质、鱼骨、羊粪和人造有机物的有机肥料是缺铁植物的良好选择。

-改善土壤PH值:土壤PH值过高时,土壤中的铁会被固定,无法被植物吸收。

因此,改变土壤的PH值,让其保持在6.0到6.5的范围内,有助于改善植物吸收铁的能力。

-水浸:水浸是指将植物在水中浸泡,以帮助植物更好地吸收铁。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使用铁柱或加入微量元素溶液来增加水中的铁量。

-喷涂叶面:喷涂铁制剂可以促进植物根系吸收铁,缓解缺铁的问题,尤其是对于酸性土壤上的植物,这种方法非常有效。

-使用缺铁防治剂:市面上有许多缺铁防治剂,可以很好地改善植物的健康状况,并使其更抵抗缺铁等病害。

4.如何预防植物缺铁?预防胜于治疗,为了避免植物缺铁的情况,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土壤的肥力和湿度:培养健康的土壤非常重要。

营养和湿度是植物生长所必需的。

-正确施肥:植物需要合适的肥料,根据土壤的需要施肥是非常重要的。

过多的某些元素会影响植物的铁吸收,而过少的其他元素可能会削弱植物对铁的需求。

园林植物缺铁型黄化症如何防治

园林植物缺铁型黄化症如何防治

园林植物缺铁型黄化症如何防治
植物缺铁时,不能形成叶绿素,很多花木会因此出现黄化症。

尤其是地下水位高的园林植物,这种情况会更加严重。

缺铁多是从新梢上的嫩叶开始,叶肉变黄,初期叶脉两旁仍保持正常的绿色,叶片呈现绿色网纹状。

病势发展时,大部分叶片变成黄绿或黄白色。

病势严重时,叶缘至全叶枯焦而脱落,新梢顶端枯死,呈枯梢状,茎内变褐最后死亡。

园林植物缺铁,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一是土壤pH值偏高,在这种碱性土里游离的二价铁离子易被氧化成三价铁离子而不能被根系吸收利用;二是管理不当,偏施化学氮肥造成微量元素比例失调,会引起土壤板结通透性不良,影响根系对铁的吸收。

尤其在土壤长久干旱时,表层土壤含盐量增加,也会影响根系对铁的吸收;三是园林立地条件差,导致根系发育不良,在建植时树穴挖得过浅,土层板结度太高,也使铁的吸收受到影响。

救治黄化症状可以采用以下措施:一是加强栽培管理。

在偏碱性土壤栽植易发生黄化症状的植物时,最好是对土壤进行调酸处理,将园土调至中性或微酸性,改变局部土壤酸碱度。

在干旱发生时,及时灌水。

二是对土壤施用铁肥。

施硫酸亚铁到土壤中易转化成三价铁沉淀而降低效果,推荐施用螯合态的铁肥,可选择禾丰颗粒粒铁,秋季结合有机肥施用。

三是在叶片喷施铁肥。

可在叶面喷洒0.3%-0.5%的硫酸亚铁溶液,每隔10天-15天喷1次,连喷2次-3次。

可在花前、花后、采果后分别叶面喷施一次铁肥,可选用螯合态铁肥如禾丰铁1000倍-1500倍液。

四是从树干注射铁肥。

通过吊瓶法或采用高压注射法,利用根压
2倍-3倍的压力,将含铁的液体输入树体木质部内,从而实现对树体铁的直接补充。

植物缺铁[整理版]

植物缺铁[整理版]

植物缺铁机理研究浅述陆海明植物缺铁是世界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问题(Korcak,1988)。

早在150 多年前Gris 就已经对缺铁现象有所描述,他发现生长在石灰性土壤中的葡萄叶片出现的失绿症状与缺铁有关。

关于铁在植物体内的营养以及缺铁的生理机制一直是植物营养学家关心的问题。

本文就缺铁机理的研究作简单的回顾。

一、铁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土壤中的含量铁是植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大多数植物的含铁量为100~300mg/Kg(干重),且常随植物种类和植株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别。

铁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参与植物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铁可以与某些有机物结合形成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血红蛋白,铁也是铁硫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中许多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都含有铁。

尽管在多数土壤中全铁的含量并不低,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铁含量却很低。

土壤溶液中的铁浓度为10-20-10-6mg/l (Romheld and Marschner,1986),在石灰性土壤中约为10-10mol/l(O’Conner et al. , 1971),主要以三价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的形态存在。

铁的溶解度受pH 的影响很大,pH 每降低一个单位,铁的溶解度约增加1000 倍,可溶性铁在pH 为 6.5-8.0 时达到最低,当pH>7.5 时, 铁的溶解度降低到10-20 mol/l (Lindsay and Schwab,1982)。

Lindsay (1972)从理论上计算后认为,如果靠质流来满足植物对铁的需求,铁的总浓度至少应高达10-6 mol/l。

然而,要达到这一水平,只有在土壤pH 3 时才能实现,而绝大多数土壤的pH 值都远高于3。

全世界约有25%—30%的土壤存在潜在缺铁的问题(李泽岩,1984),呈“补丁”状分布于世界各地。

进一部研究表明,缺铁土壤大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石灰性土壤(Chen and Barak, 1982)。

果树严重缺铁表现

果树严重缺铁表现

果树严重缺铁表现
果树生长发育中,铁是一种重要的营养元素。

如果果树缺少铁,就会表现出一系列的生理失调和病害,严重影响果树的生长和产量。

果树严重缺铁的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叶片变黄
果树叶片由于缺铁会出现叶缘黄化,逐渐向内扩展,最终整个叶片变黄,表现为叶片呈现黄绿色或淡黄色,甚至白化。

2. 叶片形态异常
果树缺铁还会导致叶片形态异常,变窄、变小、变薄,甚至出现缩短、卷曲等变异形态。

3. 叶片上出现白斑
果树缺铁还会在叶片上形成白斑,这是由于铁在光合作用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缺铁会导致光合作用受到影响,使得叶片上的叶绿素一侧性受损,形成白斑。

4. 果实减产
果树缺铁会导致果实减产,因为铁是催化植物生长的关键微量元素,缺铁会导致果实的大小、数量和品质下降。

综上所述,果树缺铁的表现如果得不到及时的补救,将会给果树的生长和产量带来重大影响。

果树缺铁时,可通过施用含有铁的肥料或者喷洒含铁的叶面肥料,以及调整土壤pH值等方法进行补救。

- 1 -。

植物缺铁补救方法

植物缺铁补救方法

植物缺铁补救方法:
1.使用螯合铁。

螯合铁是一种改善植物黄叶的肥料,它含有可被植物吸收的铁元素,使用方法是将螯合铁稀释后,直接浇灌到植物土壤中,每隔十天使用一次,可以有效地改善植物黄叶问题。

2.使用米醋。

米醋可以加速土壤中铁元素的吸收,在浇水时加入少量米醋,然后直接浇灌到植物土壤中,米醋能够改善土壤的酸性环境,促进植物对铁的吸收。

3.更换土壤。

如果植物缺铁情况严重,土壤板结或盐碱化,需要更换土壤。

选择合适的时间(如温度适宜的二三十度时)更换土壤,新土壤应疏松透气、营养丰富,有助于植物恢复生长。

4.使用硫酸亚铁。

硫酸亚铁也是一种常用的补铁肥料,使用时将硫酸亚铁稀释后,每隔一个月浇灌一次植物,可以酸化土壤并补充铁元素。

以上方法可根据植物的具体情况和土壤条件选择使用。

植物对缺铁的响应机理

植物对缺铁的响应机理

植物对缺铁的响应机理
植物对于缺铁的响应机理是一种复杂的调节过程。

当植物在土壤中缺乏铁元素时,其根系会通过一系列信号转导和调节来启动一些适应性反应。

首先,植物根系会分泌一种特殊的化合物,称为铁螯合物,以增加土壤中铁的可利用性。

这些化合物能够与土壤中的铁形成螯合络合物,使其更容易被植物吸收。

其次,植物通过根部对铁的吸收来调节其内部铁含量。

在缺铁条件下,植物会增加根系对铁的吸收能力。

首先,根系会释放一些特殊的蛋白质,被称为铁载体蛋白。

这些蛋白质能够与土壤中的游离铁离子结合,并通过根毛细胞进入植物细胞。

一旦进入细胞,这些游离铁离子会被转运到不同的细胞器中,包括叶绿体、线粒体和质体,以满足各个细胞器的需要。

此外,植物对于缺铁还会发生一系列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

例如,叶片会出现黄化和叶脉绿化现象,这是由于植物在缺铁时无法合成足够的叶绿素。

植物还会调整根系的生长和发育,以增加对铁的吸收面积。

根系会增长更长的根毛和侧根,以增加与土壤接触的面积。

总的来说,植物对于缺铁的响应机理是一个复杂的调节系统,包括增加土壤中铁的可利用性,提高根系对铁的吸收能力,调整植物形态和生理上的变化等一系列过程,以适应缺铁环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缺铁机理研究浅述陆海明植物缺铁是世界农业生产中面临的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问题(Korcak,1988)。

早在150 多年前Gris 就已经对缺铁现象有所描述,他发现生长在石灰性土壤中的葡萄叶片出现的失绿症状与缺铁有关。

关于铁在植物体内的营养以及缺铁的生理机制一直是植物营养学家关心的问题。

本文就缺铁机理的研究作简单的回顾。

一、铁元素的生理功能及其在土壤中的含量铁是植物所必需的微量营养元素之一,大多数植物的含铁量为100~300mg/Kg(干重),且常随植物种类和植株部位的不同而有差别。

铁是叶绿素合成所必需的营养元素;它参与植物细胞内的氧化还原反应和电子传递,铁可以与某些有机物结合形成具有强氧化还原能力的血红蛋白,铁也是铁硫蛋白的重要组成部分;植物细胞的呼吸作用中许多酶如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氢酶、过氧化物酶等都含有铁。

尽管在多数土壤中全铁的含量并不低,但可被植物吸收利用的可溶性铁含量却很低。

土壤溶液中的铁浓度为10-20-10-6mg/l (Romheld and Marschner,1986),在石灰性土壤中约为10-10mol/l(O’Conne r et al. , 1971),主要以三价铁的氧化物,氢氧化物、碳酸盐的形态存在。

铁的溶解度受pH 的影响很大,pH 每降低一个单位,铁的溶解度约增加1000 倍,可溶性铁在pH 为 6.5-8.0 时达到最低,当pH>7.5 时, 铁的溶解度降低到10-20 mol/l (Lindsay and Schwab,1982)。

Lindsay (1972)从理论上计算后认为,如果靠质流来满足植物对铁的需求,铁的总浓度至少应高达10-6 mol/l。

然而,要达到这一水平,只有在土壤pH 3 时才能实现,而绝大多数土壤的pH 值都远高于3。

全世界约有25%—30%的土壤存在潜在缺铁的问题(李泽岩,1984),呈“补丁”状分布于世界各地。

进一部研究表明,缺铁土壤大多是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石灰性土壤(Chen and Barak, 1982)。

二、植物缺铁反应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一)植物缺铁时形态学和生理学变化植物缺铁时形态变化有:根系生长增加、根尖膨大、增粗、产生大量根毛、表面积扩大(Romheld and Marschner,1981);根的外表皮细胞和根毛中形成大量转移细胞(Kramer et al.,1980; Landsberg,1982)。

生理变化主要有:根向外分泌H+和能力显著增加;酚类等还原物质的分泌量增多(Romheld and Marschner,1981);有机酸的分泌量也增加(Landsberg,1982);根系对Fe3+的还原能力增强(Romheld and Marschner,1983)。

(二)植物适应性缺铁反应机制植物铁能够以Fe2+、Fe3+或铁的螯合物形式被植物根系所吸收,但是Fe2+是植物吸收利1 用的主要形式。

Fe3+只有在根的表面还原成Fe2+以后才能被吸收(Hofner,1972)。

根据植物对缺铁的反应机制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种适应机理:Strategy I 双子叶和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缺铁时,体内发生如下适应性机制:1)原生()质膜上的H+-ATPase 质子泵被激活,H+由膜内泵向膜外,根际pH 下降,提高了根际铁的有效性。

2)膜外低pH 在原生质膜上诱导产生三价铁离子还原酶,它可将Fe3+还原成Fe2+,()并由膜外转运到膜内,NADPH 或NADH 作为诱导还原酶的电子供体。

Zaharieva (1997) 通过比较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Strategy I)和禾本科单子叶植物(Strategy II)吸收Fe2+的机理,发现质膜上的Fe2+-转运子(Fe2+-transportor)只有在非禾本科单子叶植物(Strategy I)缺铁时才被诱导,它不同与其它二价阳离子的转运子。

在高浓度的Zn2+胁迫下Fe2+-转运子也可以转运Zn2+,但转运效率较低。

3)植物根分泌螯合态化合物(主要是酚类化合物)络合三价()铁离子,通过诱导还原酶被转运到膜内,被植物吸收利用。

Bienfcint (1985)认为,根细胞质膜上有两种不同的氧化还原系统,即标准系统和可诱导系统(也叫Turbo 系统),标准还原系统存在于所有植物细胞中,仅还原铁氧化物,而不与Fe3+-螯合物反应,这一系统的活性强弱与植物铁营养状况无关,诱导系统由缺铁胁迫诱导,其电子受体是Fe3+-螯合物。

以上这些缺铁机理是一个整体,相互影响,并严格受基因控制,对于一个给定的物种可能是由一个主基因控制(Marschner,1992)。

Strategy II 禾本科单子叶植物在缺铁条件下,根部大量分泌麦根酸类植物铁载体(phytosiderophore)。

它对铁有活化作用,因此禾本科植物很少出现缺铁症状。

其作用机理分为四部分:1、铁载体的生物合成;2、铁载体的分泌;3、铁载体对铁的活化;4、植物对铁载体螯合铁的吸收(张福锁,1997)。

植物铁载体的分泌并非受缺铁的专一性诱导,缺锌小麦也能分泌同类植物铁载体,但缺铜和缺锰则不能诱导这类铁载体的分泌。

植物铁载体不仅能活化介质中的铁,而且能活化铜和锌。

用放射性同位素研究的结果表明,植物对铁载体螯合铁的吸收是专一性的,其吸收量可以是其它螯合物的上百倍到上千倍。

这一特性并未在其它金属的螯合物上表现出来。

植物铁载体分泌及其对铁活化能力的非专一性使这一机理的作用效率明显下降,但植物吸收系统的专一性弥补了这一缺陷。

通过对这些缺铁适应机制的研究,确定控制这些性状的基因,为人们进行这一适应机理的遗传控制基因研究提供动力和目标,进而可以选育植物营养高效利用型的物种。

(三)影响植物吸收利用铁的主要环境因素 1 石灰性土壤中HCO3- 在石灰性土壤上,最易发生缺铁失绿症状,HCO3-导致植物缺铁失绿机理一直是国内外植物营养学家研究的热点。

一些研究者发现缺铁失绿植物根部质外体内可以累积较高浓度的铁离子,黄花叶片中铁离子比正常的叶片要少(Bienfait et al.1985; Longnecker und welch,1990; Mengel and Gewtzen, 1988)。

Planke (1991)发现,根中的HCO3-能影响木质部中的pH,进而影响铁在茎杆中的扩散运输。

Romheld,D,V(1997)用油菜做水培试验证明,在短期内HCO3-影响铁的吸收是由于它限制了三价铁还原酶的还原能力,木质部2 无论在短期还是在长期试验中pH 都没有改变。

田间试验也显示,缺铁失绿是由于根系吸收以及转运到幼叶的量少。

Nikolic, M 和Kastori, R (1997)同样用油菜做水培试验认为,HCO3导致植物缺铁黄花是由于根中铁的获得受阻,而不是叶中的铁失活。

在石灰性土壤上,CaCO3 含量较高,由根呼吸产生的CO2 与根际土壤颗粒水溶液中溶解的CaCO3 生成HCO3-中和由膜内泵向膜外的H+,导致膜外pH 升高,而Fe3+由膜内向膜外运输受膜上的Fe3+还原酶的调节,当pH 上升时铁的转运受到限制。

HCO3-的浓度也与CO2 分压和土壤紧实度有关,当土壤中的CO2 分压较高或土壤结构紧实时,植物根呼吸不良,氧气缺乏,CO2 分压较高,引起HCO3-浓度增大、pH 升高。

HCO3-在土壤溶液中有较强的pH 缓冲能力,其毒害作用较难逆转。

长时间内低温阴雨出现的所谓“坏天气失绿症”即是此原因(Perret and Koblet, 1981)。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铁离子从土壤介质转运到根内不是限制因子,HCO3-影响铁从根质外体转移到细胞质进而通过长距离运输到叶片中被植物利用,究竟是通过影响质外体的pH 值亦或质膜上的Fe3+还原酶,还是兼而有之仍需进一步探讨。

许多研究者同时又发现,在石灰性土壤上,缺铁失绿叶片中铁的含量并不低,甚至比正常的叶片的还高( Mengel, 1995; Iljin, 1943 ) 。

Mengel (1984) 发现叶片质外体的pH 值与以叶绿体浓度为尺度的缺铁黄花程度之间有明显的负相关性。

这可能与叶片内积累较多的HCO3-,影响铁在叶片内的分布有关(Lucena J. J., 2000)。

在叶片中质外体pH 控制的铁进入细胞质与根中情况类似。

植物叶片内的PO43-含量也较高,Mengel(1984)认为这不是导致缺铁的原因而是缺铁的结果。

De Kock, etc(1981)和Scholl 等(1979)提出不能用植物体内铁的绝对含量表示铁的营养状况,而应以体内的“有效活性铁”作为标准。

HCO3-影响植物对铁的吸收利用可能抑制铁从根部向地上部运输,导致在根中积累;或者影响铁在叶片中的利用导致铁在叶片中累积,而不能被植物所利用。

2 不同形态的氮肥供应植物不同氮素形态的肥料对植物吸收铁有不同的影响。

供应NH4+-N 时植物吸收的阳离子大于阴离子,体内外的阴阳离子不平衡,为达到体内电荷平衡,根系释放出H+,使植物根际酸化,增加铁的有效性,与此同时质外体空间的pH 值也下降,有利于铁由根向上运输。

供应NO3--N 时,植物吸收的阴离子量大于阳离子的量,植物根系会向外释放HCO3-或OH-,使根际pH 升高,与提供NH4+-N 过程相反,不利于根对铁的吸收。

但是供应NO3--N 时植物根际的pH 变化幅度不如供应NH4+-N 的变幅大,后者pH 可以下降2-3.5 个单位(张福锁,1997)。

Mengel 等(1995)以玉米作为试验材料,用EDTA-Fe 为铁源,NO3--N 作为唯一的氮源,经过14-21 天后,表现典型的缺铁黄花症状,根、茎、叶pH 较高。

将这些植株转移到以硫酸铵为氮源的营养液中2-3 天后,培养液的pH、植物体内pH 都下降,植株恢复绿色。

pH3.5 用的HCl 溶液也可以得到同样的结果。

H.Kosegarten 等(1997)以向日葵为试验材料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

据赵秀兰等(1998)用小麦为试验材料结果显示,小麦根、茎的铁浓度也随营 3 养液中NO3-比例的提高而增加,这可能与供应NO3-使根和茎质外体的pH 值升高,导致铁在质外体空间发生沉淀有关。

崔骁勇等(2000)用豌豆水培试验也证明氮素形态对豌豆铁营养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提高根际pH 值,抑制根系还原酶活性的作用,从而降低植物对铁的吸收利用能力,即通过影响质外体pH 起作用的。

3 微生物J. Masalha 等(2000) 用玉米和向日葵在石灰性土壤上做试验,在未灭菌土壤上的植株生长情况比灭菌后土壤上生长的好,并未显示缺铁症状,根内的铁含量较高。

灭菌处理后麦根酸类植物铁载体产生被抑制,导致根质外体内铁浓度下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