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人生轨迹
外公二三事

外公二三事外公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之一。
他是一个智慧、善良、豪爽的人,他的一生充满了故事和传奇。
外公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家境贫困。
年轻的时候,他曾经艰难地在农田里劳作,为了能上学,他甚至不惜捡破烂换钱。
他渴望知识,渴望改变自己的命运,于是他下定决心考取高中。
在极为困难的条件下,外公依靠自己的毅力和努力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成为村里的骄傲。
高中毕业后,外公考入了一所著名大学,专攻经济学。
在大学期间,外公积极参加学生运动,为了实现民主与自由而奋斗。
他是一位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他对贫困和不公平的现象充满了愤怒与不满。
他与同学们一起组织了许多关于社会问题的活动,用他们的声音呼吁公正与平等。
这段经历对外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让他铭记于心并一辈子坚守着。
大学毕业后,外公考取了研究生,并获得了全额奖学金,去一所美国大学深造。
在美国,外公展开了一段崭新的生活。
他努力学习,取得了博士学位,并在美国找到了一份稳定的工作。
外公对国家和家乡的思念之情始终如胶似漆,他决定回国教书育人。
回国后,外公成为一名大学教授。
他教书育人,对学生们悉心指导,不仅传授学问,更是培养学生们的品德和人格。
外公深信教育的力量,他相信通过良好的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人才,从而改变整个社会。
他对学生始终严格要求,鼓励他们不断学习进取,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爱国精神的人。
许多学生因为外公的影响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材。
除了教书育人,外公还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
他是许多慈善机构的志愿者,关注贫困山区的儿童教育问题,积极为他们募捐物资和资金。
他还在村里设立了一所图书馆,为村民提供图书阅读和知识学习的场所。
外公坚信只有通过教育,人们才能真正改变命运,因此他努力为更多的人创造学习机会和条件。
外公是一个对亲人无微不至关心的人。
他对家人始终抱有浓厚的爱意,他用他的力量改变了我们一家人的命运。
记得小时候,每当我生病时,外公总是陪伴在我身旁,给我讲故事,给我讲他的人生经历。
关于父辈的故事素材作文

关于父辈的故事素材作文父辈的故事,是我们继承的文化遗产,也是我们了解历史、铭记英雄和感恩生活的重要渠道。
对于我们这一代高中生来说,了解父辈的过去,对于自身的成长和未来的规划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我曾听过母亲讲述的一个故事:她的父亲,也就是我外公,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时候,为了解决家里的困难,选择了参军。
他当时生活在一个山村中,一家十口,生活十分贫困,且家庭中居长的哥哥已经去过了南方,但却没有挣到多少钱。
于是,外公便在家中坚持农活学习文化知识,等到年满18岁便毅然决定入伍当兵。
在营区中,我外公经常听到指挥官“围着锅转”这样的话,意味着这个过程非常辛苦。
他们要每日围着大锅一起煮饭,再分配给每个人。
但这并没有影响到外公的军旅情怀,反而让他更加珍惜每一分每一秒,在刻苦训练的同时着力积累知识。
打一个场馆,读一篇课文,外公每个晚上都会用时间来学习,努力提高自己。
在其最后的文化课考试时,外公考了满分,获得了先进分子的荣誉称号,并被推荐去学习班深造。
从此,我的外公走上了另一条路,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军人。
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他被评为了三等功,并成为了他们营区里年级前五的优秀人才。
从此时开始,尤其是1962年我外婆得了一种危及生命的病时,他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态度被转变了。
最终,他选择了退伍,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当地的一位经营眼镜的老板。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中每个路口都可能改变我们的命运,也可能铸就人生巅峰。
外公的人生轨迹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他的成功证明了一个思想:那就是敢于拼搏,不服输,特别是在困难面前,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
其次,他告诉我们,作者无论是哪个阶层出身,拥有的都是一样的文化基因,只有不断地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摆脱困境,实现个人价值。
当然,外公也经历了挫折,和常人一样有过失落和受挫的时刻。
但他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和行动力逐渐跻身于成功的行列,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在今天,我们也可以从他的故事中发现人生的路途往往是从此慢慢上升的,并满怀信心地前进。
外公人生三部曲作文

外公人生三部曲作文
我的外公,他的人生就像一部精彩的电影,有着独特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奋斗的青春。
外公年轻的时候啊,那可真是干劲十足!他就像一只不知疲倦的小蜜蜂,每天都在努力工作。
听外婆说,那时候外公为了能让家里过上好日子,什么苦活累活都肯干。
他常常天不亮就出门,天黑了才回家。
我问外公:“您不累吗?”外公笑着说:“累啥呀,为了家人,啥都值得!”外公的这种奋斗精神,难道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第二部曲:温暖的中年。
到了中年,外公的事业稳定了,他就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家庭上。
他会细心地照顾外婆,会耐心地陪我玩耍。
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摔倒了,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哭。
外公赶紧跑过来,一边安慰我,一边轻轻地吹着我的伤口,说:“宝贝不哭,外公在这呢,一会儿就不疼啦。
”外公的怀抱可真温暖啊,就像冬日里的暖阳。
这时候的外公,不就像一棵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大树吗?
第三部曲:幸福的晚年。
现在外公老了,头发也白了,但他的脸上却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他每天都会去公园里散步,和老朋友们聊聊天。
有时候,他也会坐在摇椅上,回忆着过去的点点滴滴。
我想,外公的心里一定充满了美好的回忆吧。
我问外公:“外公,您现在幸福吗?”外公笑着说:“当然幸福啦,有你们陪着我,我能不幸福吗?”
外公的人生三部曲,虽然平凡,但却充满了爱和温暖。
他用自己的行动,教会了我要努力奋斗,要珍惜家人,要乐观面对生活。
我真希望外公能一直健健康康的,让我能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外公,我爱您!。
【记叙文】外公的生活经历 优秀记叙文500字

【记叙文】外公的生活经历优秀记叙文500字
外公是一个年过九旬的老人,他的生活经历十分丰富。
虽然年事已高,但外公的记忆
力非常好,总能够清晰地回忆起往事,让人感受到历史的厚重与温度。
外公年轻时是一名海军军官,曾经参加过两次中日战争。
他告诉我,当时海军的生活
非常辛苦,每天都要面临着无尽的海洋和艰苦的训练。
但无论多么艰辛,他们都不会退缩,因为他们有着坚定的信念:保家卫国。
回忆起当年的战争,外公常常面色凝重,仿佛又回
到了那个充满烟火味的战场。
中年时期,外公调任到了一所高中当校长。
在学校里,他不仅负责教学管理,还注重
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尽管面对着学生们不断的调皮把戏,但他从不轻易放弃,总能够耐
心地教育每一个学生。
某次家长会上,一位家长激动地说:“谢谢你,外公校长!您让我
们的孩子重拾了信心,让他们懂得了要为人民服务,为祖国做贡献!”听到这句话,外公
非常感动,他觉得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退休后,外公又开启了一段不同寻常的旅程。
他辗转于五湖四海,游历了中国的大江
南北,领略了各地的山山水水。
他喜欢和当地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
在旅途中,外公也多次获得了当地人的敬重和感激。
有一次,在一次旅途中,他不慎摔倒,由于
当地的医疗条件比较简陋,外公只好独自应对自己的伤势。
但是,当地的居民得知了外公
的情况后,纷纷前来慰问,并为他送来了一些食物和药品。
这个情景深深地触动了外公的
心弦,让他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的纯真感情。
外公的奋斗史作文

外公的奋斗史
我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是农民,一生辛勤劳动,养着好几个孩子。
我从小是在爸妈身边长大的,平时周末会去爷爷奶奶家看望他们。
爷爷奶奶从小并没有受过很好的教育,文化水平不高,但待人诚恳,干活很努力。
爷爷年轻的时候在煤厂工作过,工作努力,效率高,同事们都很喜欢和爷爷相处。
爷爷曾经承包村里好几亩地种粮食,春天播种,夏季施肥,秋天收割。
由于奶奶身体不好,全部都是靠爷爷一人支撑家庭,同时要照顾奶奶,但他毫无怨言,任劳任怨。
他尽最大的努力让孩子们过上健康安定的生活。
爸爸从小深知爷爷生活不易,尽管很渴望继续学习,但他初二那年决定退学,打算学一门技术以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
爸爸像爷爷一样,工作也非常努力,前几年刻苦练好技术,慢慢地有了更多的客户。
经过几年的奋斗,重新修建了房子,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爷爷经常回忆以前的生活,因为经历过艰苦才知道现在幸福生活来之不易。
他常常感叹现在生活的美好,也常常告诫我们要学会节约,不能浪费,要学会珍惜,学会感恩。
爷爷和父亲对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慢慢的,我也学会了如何待人,如何做事,如何生活,无论何时都要坚持奋斗!。
记录外公外婆走过的日子作文

记录外公外婆走过的日子作文外公外婆走过的日子,那可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岁月。
他们年轻的时候,可是风华正茂,英俊潇洒,美丽动人。
那时候,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手机、电脑、网络,但他们却过得比我们这些现代人还要精彩。
外公小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可他却是个聪明伶俐的孩子。
那时候,他们家的房子是用土坯垒起来的,屋顶上长满了青苔。
外公每天都要帮着妈妈干农活,放牛、砍柴、挑水,什么都干。
虽然生活艰苦,但他们却过得很快乐。
外婆则是个贤良淑德的好姑娘,她每天早上都要起早给外公做早餐,然后再去田里劳作。
那时候的外婆,可是村里的美人胚子,一笑倾城,再笑倾国。
外公和外婆结婚后,他们的日子也是越过越好。
那时候,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幸福。
他们有了自己的小房子,有了自己的小菜园子,还有了自己的小鸡小鸭。
每到晚上,他们都会坐在院子里乘凉,一边听收音机里的故事,一边看着满天的星星。
那时候的星空,可是比现在的夜空还要美得无法形容。
外公外婆虽然年纪大了,但他们的日子却依然过得很充实。
他们每天都会去公园散步,和朋友们聊聊天,打打牌。
有时候,他们还会去参加一些老年活动,比如唱歌、跳舞、表演节目什么的。
每当他们在舞台上表演的时候,那些观众们总是会被他们的风采所折服,纷纷为他们鼓掌喝彩。
外公外婆走过的日子,那可是一段充满传奇色彩的岁月。
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他们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
他们用自己的真诚和善良,赢得了身边人的尊敬和爱戴。
现在回想起来,外公外婆的那些日子,真是让人怀念不已。
那时候的他们,虽然没有现在的物质生活丰富,但却拥有了一颗比黄金还要珍贵的心。
他们的生活虽然简单,但却充满了幸福和快乐。
他们的世界里,没有手机、电脑、网络,但他们却过得比我们这些现代人还要精彩。
所以啊,我们这些年轻人可得好好学习他们的优点,努力工作,争取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
让我们一起感叹:外公外婆走过的日子,真是太精彩了!。
【写人的作文】外公的一生

【写人的作文】外公的一生“轰!”炮火轰炸着手无寸铁的居民,人们活得无比艰难。
在如此的狂风摧残下,一株小苗拨开泥土,将芽探了出来。
我祖父出生在这样一个不幸的时代。
当时,全家人为了逃跑四散奔逃,但祖父独自一人来到,用家里的血汗钱完成了学业,走进了名为社会的战场。
在外公逐渐成长之后,用尽一切方法将整个家族团结起来。
“如果一家人没有办法团结的话,那还算什么家人?”当时的外公凭着对这句话的信念以及少年的一股热血,一手将支离破碎的家人们,拼凑回来。
当时外公在一家渔场工作,从早到晚拼了命的批发鱼货,只为了要让家族繁荣起来。
虽然他的事业逐渐稳定下来,但有一件事使爷爷的辛勤工作化为乌有。
爷爷说:“人生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有朋友。
”但这一次,是一位朋友背叛了他的信任——一位“朋友”向当时略显成功的祖父借了一笔钱,说他想创办一家公司。
对他的祖父来说,朋友的困难就是他自己的困难,所以他毫不犹豫地把钱交了上来。
但这笔钱一去不复返了,这也让爷爷陷入了无尽的黑暗之中。
在黑暗中折磨他身心的不是赔钱的痛苦,而是背叛的痛苦和让家人失望的自责。
就在此时,外公遇到了外婆,彷佛在黑暗中惊现的一束光线,却足以使外公再次站起,向目标迈进,外公就是这么一个坚强的男人,不要求什么,却仍然全力付出。
现在,外公依旧持续在工作着,家人曾问过他:“已经足够了吧!您已经着不断的努力,为整个家族奉献一生了,总该可以安养天年了吧!”外公总是拍拍我们的肩:“把兄弟姊妹养大了,那很好啊,但是我还有你们这些孩子要养呢!”直到现在,我仍然喜欢握着那双粗糙的手,那些历经沧桑的手,那些支撑着整个家庭的手。
外公人生三部曲作文

外公人生三部曲作文外公的人生,就像一部精彩的三部曲,充满了起起落落,欢笑和泪水。
第一部曲:奋斗的青春外公年轻的时候,那可是个充满干劲儿的小伙子。
听他讲,那时候家里穷得叮当响,连吃饱饭都成问题。
但外公不甘心就这样过一辈子,他有着一股倔强劲儿,决定出去闯荡一番。
他跟着村里的长辈们去城里打工,什么脏活累活都肯干。
搬砖、扛水泥,那力气仿佛永远使不完。
晚上累得倒头就睡,第二天又精神抖擞地接着干。
外公说,那时候虽然辛苦,但心里有盼头,想着多挣点钱,让家里人过上好日子。
凭着这股子拼劲,外公慢慢攒下了一些钱,家里的日子也渐渐好了起来。
第二部曲:安稳的中年人到中年,外公的生活稳定了许多。
他用辛苦挣来的钱,在村里盖了新房,娶了外婆,还生了几个孩子,也就是我妈他们兄弟姐妹。
这时候的外公,不再像年轻时那样拼命,而是把更多的心思放在了家庭上。
他在村里包了几亩地,种上了庄稼,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农闲的时候,外公会坐在院子里,抽着烟,给孩子们讲他年轻时的故事。
那时候的日子,虽然平淡,但充满了温馨。
第三部曲:幸福的晚年如今,外公已经步入晚年。
孩子们都长大成人,各自有了自己的家庭。
外公也过上了悠闲的日子。
他每天早上都会去村里的小广场上打打太极,和老伙计们聊聊天。
下午呢,就坐在门口晒晒太阳,看看报纸。
逢年过节,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的。
外公总是笑得合不拢嘴,看着儿孙满堂,他心里别提多满足了。
外公的人生三部曲,虽然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却充满了生活的滋味。
他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书写了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我想,这就是生活的真谛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严格说来,这个人于我而言谈不上记忆,但冥冥之中,他与我却有着某种联系,总在我心里有着一些似有还无的东西,挥之不去。
有些泛黄照片上的他,显得平和、沉稳,除了眉眼间隐约可见的英气外,我很难看出当年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给他的考绩评语:“思想纯正,处事有方;策划精细,做事认真”和他有什么关联。
这个人是我的外公,摆在我面前的照片,是表姐最近从南京档案馆查找得来外公现存唯一的一张照片。
关于外公,母亲过去几乎从来不在我们面前提及,这是母亲几十年来最大的隐痛,因为外公曾给母亲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伤痛,甚至母亲的忧郁症也与此分不开。
我以为母亲早把她的父亲忘掉了,因为有一次在母亲心情好的时候我曾问过她外公长什么样子,母亲说她根本想不起来了。
我想母亲说的一定是真话,1950年参加解放军,当时才14岁的母亲,就离开了她的父母,两年之后,外公过世,而在以后的岁月中。
外公留给我母亲的似乎只有无尽的伤痛和麻烦,她对自己父亲的淡忘和记忆的模糊似乎也在情理之中。
过了几天,母亲将外公的照片复印了几份,分别给了我和二哥等人。
其实,对外公的了解是十多年前在去泸州黄金山公墓,看到舅舅生前给外公立的墓碑上的碑文后才有所知晓,墓碑上的碑文是这样写的“王公树霖字维滋,生于晚清,幼年极穷困,好学成才,毕业于新军弁目队。
参加过辛亥革命、进藏抗英,历经护国讨袁、北伐、抗日战争,为救民族危亡,奋斗一生,逝世于1952年。
”
2014年是抗战爆发77周年纪念,市政协文史办陈子林主任告诉我说,中央第一次提出将原来国民党参加抗战的人和事集辑成册,以资纪念。
陈主任希望我能将之前我表姐搜集整理的资料以口述方式加以处理。
为此,我专门将表姐采访搜集的资料和母亲这几年为外公搜集整理的资料结合在一起,开始按陈子林主任的要求进行处理。
外公的照片再一次摆在我的面前,我仔细端详着他,想象他活着时的模样,然后将手中众多的资料慢慢串连起来,我突然发现,这个从来没有在我记忆中出现过的人,竟然变得鲜活、生动起来。
从资料中得知,外公幼年好学,喜爱读名人传记和习武,17岁考入清朝末年的四川陆军弁目队速成学校后,与潘文华、刘湘、杨森等人为同学,关系密切,有结拜之交。
外公毕业后入伍即为排长,后来在滇军和川军中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参谋长、少将副师长、代理师长、中将参议等职。
他曾参加过进藏抗英、辛亥革命、护国战争、北伐战争、抗日战争,为祖国统一和挽救民族危亡而战斗。
1945年2月,被国民政府授少将军衔,1946年3月被国民政府授中将军衔,任军事参议院参议。
1946年7月,退役回乡,1952年6月消失于历史的洪流之中。
1909年,巴塘藏区出现叛乱,清朝政府电令成都混33旅协统钟颖率部入藏戡乱,进驻拉萨。
外公与潘文华、唐式遵等爱国青年当时刚从四川陆军弁目队毕业入伍,时任副排长,立即随军进入西藏平定叛乱,驻守拉萨。
1911年辛亥革命的消息传到西藏,潘文华与外公等人率部起义反清。
起义失败后,外公与潘文华、唐式遵、徐孝刚等幸存者十余人,从西藏绕印度经香港,历尽千辛万苦返回四川。
辛亥革命之后,全国各地出现军阀混战局面,当时四川军阀不少人是外公在四川陆军弁目队的同学,他们纷纷对外公聘以要职,拉他入伙,均被外公谢绝。
外公只身到云南讲武堂求学。
1915年,外公从云南讲武堂毕业后,参加了蔡锷领导的护国战争,在滇军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等职,后转入川军杨森所部,升任川军将领,并先后参加了北伐战争、抗日战争,战功显赫,直至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中将军衔,在军中有“川中儒将”之称。
外公曾出任国民政府下辖的万县、广安、合川、忠县等县的县长。
我手中有一份表姐从
南京档案馆复印的,由四川省政府主席刘湘签发,聘任外公为忠县县长的任职书,我母亲王鼎忠的名字就是为纪念外公在忠县任县长所取。
1926年四川万县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九?五惨案”(又称“万县惨案”),外公当时正在万县地区驻防兼任海关监督,在应对“万县惨案”事件中,他支持和赞同朱德、陈毅提出的奋起还击的主张,并按照当时四川省省长杨森下达的命令,亲自参加了炮轰英帝国主义军舰的战斗;在合川驻防期间,他率兵清剿土匪,为民除害,修路办学,植树造林,为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在他离任时,百姓聚集在一起送万民伞给外公;在泸县驻防时,他遵杨森之令,从云南购回红樟树苗,在泸州忠山种植,如今忠山顶上的红樟早已成林,长得郁郁葱葱。
他在泸州还积极参与兴办教育,曾与杨森创办了天府中学(现在的泸州市二中),杨森为校董事会董事长,外公是董事之一。
1940年,日本飞机轰炸泸州时,把外公父亲居住在泸州珠子街的王家大院夷为平地,外曾祖父为此悲愤攻心,随之去世。
当时外公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正在湖南、湖北好几个战场上与日军激战。
因为战事太紧,外公不能回川奔丧,只能派人代为行孝。
他在给家里回信中写道:“军务在身,不能还家。
一定多杀鬼子,报仇雪恨!”为此,也在抗战前线的川军最高指挥官杨森亲自书写了挽联,对我外曾祖父的去世表示哀悼。
外公的侍卫王永福还奉命去泸县通滩的狮子山为外曾祖父的墓地守墓,解放后王永福为了方便守墓,还把自己的姓名改为外公的姓名王树霖,在狮子山半山腰墓地旁一守就是67年。
2006年王永福去世前,还让儿女在他死后把他埋葬在外曾祖父的坟墓旁,说是生要为长官的老人守墓,死了依然还要守墓。
2010年,我曾在《北京文学》上刊发一篇散文“一生的承诺”对王永福忠心守墓一生之事进行了追述。
抗战期间,外公作为国民革命军27集团军军事高参,先后参加过淞沪战役的顿悟寺狙击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崇阳之战和三次长沙会战、鄂西会战和长衡会战。
在抗战中浴血奋战,立下了汗马功劳。
1939年9月,日军进犯长沙,企图在长沙重现南京大屠杀的悲剧,第一次长沙保卫战拉开序幕。
国民党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所辖第20军杨汉域的部队在修水至通城之间的苦竹岭一带与日寇激战,战斗中,他们从一名被击毙的日军军官身上搜出驻武汉日军司令官冈村宁次中将作战地图一份,发现了日军围攻长沙的动向。
杨汉域报告国民党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后,杨森、王树霖等人与杨汉域决定立即调整作战部署,改变向东阻击为由南向北主动进攻敌人,杨汉域率五千精兵在苦竹岭与日寇血战,虽然战斗打得十分惨烈,133师官兵伤亡惨重,但最终大获全胜,击溃了日军。
由杨汉域手书的“大中华民国二十八年九月蜀人杨汉域率精卒五千大破倭寇于此”,由当地石匠当年在苦竹岭一块5平方米的天然花岗崖上刻下的摩崖石刻,如今依然保存完好,见证着外公他们当年在苦竹岭血战日寇这一史实。
1941年12月底,日军第11军司令官中将阿南惟畿率丰岛师团、神田师团和一、青木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及部分空军40多万人再次进军长沙,并宣称将在1942年元旦在长沙过新年,第二次长沙保卫战开始了。
12月24日,国民革命军第20军杨汉域任军长的133师和134师两个师冒着风雪严寒,在新墙河一带与进犯日军展开了激战。
这场战斗他们打得格外的艰难,第27集团军总司令杨森和王树霖等高级将领都亲临前线指挥作战。
第20军133师、134师有的部队整营整连的人被打光,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第20军坚守的第一、第二线野战工事在日军付出沉重代价后被突破,激战又延伸至野战工事的第三线,阵地失而复得,得而复失,双方在拉锯战中反复拼杀,尸积如山。
直至最后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发出后撤命令,要求杨汉域率部向梅仙和平江以东地区转移,再向日军进行侧后攻击。
杨森、杨汉域和外公所在的部队为薛岳以“天炉战法”一举击溃日寇,伤亡日军5万多人。
他们为取得第二次长沙保卫战的胜利付出了沉重的牺牲,他们的战绩被永远记录在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史册之中。
1949年12月,外公还劝说时任重庆卫戍总司令部副总司令的国民党陆军中将杨汉域在成都起义。
杨汉域后来曾告诉如今仍然健在的我姑婆说,是大哥的一番话,才让我决定起义,不去台湾。
历史就这样一点一点被串连起来,外公的形象在我眼前渐渐变得清晰起来,我甚至觉得这个与我从未谋过面,长得平和、沉稳的人,与我竟然因此亲近起来,仿佛他正在与我对话,而我就坐在这里,安静地听他讲述着他曾经走过的风雨历程。
对外公的怀念,像草一样开始疯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