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农武装割据(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

知识目标:

掌握三大起义的时间与过程,理解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与实践,掌握根据地的经济建设、政权建设以及三次反围剿的史实。

能力目标:

分析,比较三大起义的异同点,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物的能力。

分析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培养学生从必要性,可能性分析历史事物的能力。

知识难点: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思考:轰轰烈烈的国民大革命最终失败了,请问失败的原因有那些?从中使中共得到那些教训?为了挽救危机摆脱困境,中共采取怎样的措施?

一,确定革命方针——八七会议

1,背景:大革命失败,需要清算错误,确定新的路线方针。

时间:1927、8、7

地点:汉口

2,概况:人物:瞿秋白作《关于党的任务和工作方针问题的报告》毛泽东枪杆子出政权

内容:纠正错误;确定方针(土地革命、武装斗争)

3,意义:给正处于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新的出路,为挽救党和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思考:在中共历史上那一次会议与八七会议召开背景以及历史作用相似?

4,局限:由于没有注意防止正在滋长的“左”倾情绪,导致后来发展成危害极大的“左”倾错误。

二,革命道路的实践与探索

要求:仔细的阅读书中秋收起义进军示意图,找出文家市与三湾,重点强调文家市决策标志党的工作重心开始逐渐由城市向乡村转移。

归纳:在中共历史上工作中心曾经发生过三次转移。分别是:

第一次: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文家市决策)

第二次:工作重心由农村转向城市(七届二中全会或西柏坡会议)

第三次:工作重心由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三中全会)

思考:为什么毛泽东将部队带向井冈山?在创建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怎样的革命理论?

三,根据地的建设

⒈理论建设:“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武装斗争(主要斗争形式)

①含义:在中共的领导下(最重要的条件)土地革命(基本内容)三者结合起来

根据地建设(战略基地)

②意义: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它科学地指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为中国革命在城市遭到失败后的进一步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③

思考:为什么要工农武装割据?怎样才能实现割据?割据的目的是什么?“工农武装割据”与军阀

思考:《1929—1932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有那些?农村革命根据地在地域分布上有何特点?原因何在?哪个省涉及到的根据地最多?

⒉军事建设:朱毛会师,红四军,三次反围剿斗争

思考:面对优势敌人的进攻,朱毛采取怎样战略方针?

⒊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工农民主专政的政权),标志两个政权对峙。必要性:动员

农民参加革命,民主革命任务之一解放农村生产力

路线: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土地革命意义:a、使广大贫雇农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到土地,生活上得到

保障。b、为保卫胜利果实,积极参军参战,努力发展生产

⒋土地革命和革命根目的:粉碎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

据地的经济建设:经济建设措施:农业放在第一位兴办工业包括军需工业和民用工业

意义:粉碎了国民政府的经济封锁,支持了革命战争,巩固了红色政权

思考: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条件”。想一想,为什么?

思考:在近代历史上有那些政治派别提出过自己的土地纲领?内容如何?结果如何?十年对峙时期中共的土地政策对待地主的态度怎样?为什么会这样?该土地政策是否改变生产资料的所有制性质?

强调:中共的土地政策已经多次在高考作过考查,以后我们会在许多历史阶段涉及相关内容,望大家主义归纳与比较。

小结:本节内容核心一是工作重心由城市向农村转移;二是革命道路由照搬俄国式道路到结合中国国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揭开序幕:八七会议和三大起义

点燃星火:井冈山根据地创建和井冈山会师

形成局面:创建理论:三篇文章与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星火燎原:革命根据地广泛建立

军事:三次反围剿的胜利

巩固成果:政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临时政府成立

经济:进行土地革命,开展经济建设

课外补充:

“工农武装割据”和军阀割据的区别

二者都是中国半殖半封建社会的产生,都是武装割据,却有着本质的区别:第一背景不同,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群龙无首,形成了军阀割据局面。大革命失败后,中共发动武装起义、建立革命根据地,形成了与蒋介石政权对峙的工农武装割据。第二社会根源不同,军阀割据是分散地主经济的必然产物,也是帝国主义分而治之侵华政策的结果;工农武装割据形成的的社会根源不同,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落后分散的农村经济为红色政权的存在提供了可能,军阀割据混战为革命力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敌人长期占据中心城市,农村统治相对薄弱。第三出现的范围不同,军阀割据遍及整个中国,以城市为统治中心,工农武装割据集中在中国南部,以农村为主。第四政权性质不同,军阀是地主阶级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工具,军阀割据是封建军事专政。工农武装割据是工农的民主专政,代表人民大众的根本利益。第五影响和前途不同,军阀割据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民主革命要铲除的对象,工农武装割据使广大农民在政治上得到解放,经济上翻了身,星星之炎必然形成燎原之势,最后解放全国。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